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宽恕他人包容为怀,多个朋友多条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自己的心中多一些宽容,远离是非,远离羁绊,那样就会少一分阻碍,多一分成功。与人交往,退一步能海阔天空。多一个朋友,远不如减少一个敌人好。只要我们主动伸出和解之手,展示包容之意,化解彼此心中的疙瘩,我们可能就会减少一个敌人,而增加一个肝胆相照的好朋友。

    没有必要针锋相对

    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敌人,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和他们针锋相对,和对手斗争到底;也可以忽略对手,不与对手计较;当然也可以化敌为友。

    但是,大家不妨想一下,若是斗争起来,则会天昏地暗;若是忽略对方,则需要豁达和操守,淡然看待对手的挑衅;若是化敌为友,则需要更宽广的胸怀和更长远的考虑。

    一个人有这样的经历:

    他在台上演讲时,那人在台下窃窃私语;他说到兴奋之处,那人却讥讽地哈哈大笑。

    他有权利阻止这个对自己充满敌意的人的行为,但是他没有。他总是面带微笑看着他,然后继续自己的演说。

    他知道那人喜欢藏书,有一次在议会大厦大厅里两人相遇,他问:“我有许多珍贵的藏书,不知你有没有兴趣?”

    那人吃了一惊。

    他把家中的许多藏书赠给那人,他们之间有了接触,谈论的话题从书籍发展到政见。最后,他们成为挚友。

    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富兰克林,而那个对他充满敌意的人当时的身份是州议会议员。

    与人争斗、忘记对手是容易的,但要笑脸面对敌人,把敌人视为知己,却要遭遇人性上的艰苦考验。如果我们能以一颗平常心豁达地对待对手,就会发现其实化敌为友会带给我们太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苏联著名作家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讲过这样一则十分感人的故事。

    1944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穿过。

    尽管天空中飘着大片大片的雪花,但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批苏联士兵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画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愤怒的围观群众袭击。

    这些围观者大部分是来自莫斯科及其周围乡村的妇女。她们之中每个人的亲人,或是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丧生。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军怀着满腔的仇恨。

    当大批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的眼前时,她们全都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要不是有苏联士兵和警察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撕成碎片。

    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地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她来到了俘虏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后,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这位妇女,刹那间已泪流满面。他毅然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于是,整个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故事以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结尾:“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间便用宽容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

    与人交往,退一步能海阔天空。多一个朋友,远不如减少一个敌人好。只要我们主动伸出和解之手,化解彼此心中的疙瘩,我们可能就会减少一个敌人,而增加一个肝胆相照的好朋友。

    多一些包容,世界就多一份爱

    人世间,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面对自身与外界诸多的挑战和威胁,如果我们没有包容的心态,一定会处于无休无止的精神危机里面!每个人必须多一些包容,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人生情绪和意志,无论遇到什么人都可以冷静应对,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理性处理,让我们的人生航船顺利行驶。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力大无穷的英雄叫海格力斯。有一天,海格力斯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路的正中间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便踢了那个东西一脚,谁知道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踢开反而因为被踢膨胀起来,海格力斯非常生气又狠狠踩了那东西一脚想把它踩破,哪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加倍地膨胀起来,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抄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狠狠砸它,那东西竟然再次膨胀,大到把路都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智者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忽略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的心里老记着它,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前进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人生征程,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风风雨雨的日子,每个人都会遇到着急、不痛快的事,重要的是别忘了在自己的心中多一些宽容,远离是非,远离羁绊,那样就会少一分阻碍,多一分成功。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困窘不堪。

    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的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当时,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每个人很容易自以为成熟,不会让事情失去控制。其实,即便如圣贤人士,言语和情绪也会失控。当这种情形发生时,彼此感情受伤害,彼此情分受损坏,反不如“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须知:进一步,悬崖万丈;退一步,海阔天空。

    宽容别人使自己大度,宽容自己则使别人愉快。一旦宽容,便豁达顺遂,便海阔天空。宽容看似退缩忍让,大有隐忍屈就之意,其实是智慧的闪光,是人生真谛的外延。让宽容注入心田,这是一个俗人转变到哲人的根本原因。苏格拉底用自己博大的胸怀,用自己的智慧,于“润物细无声”中创造了奇迹。

    这是一位著名教育家的亲身经历:

    那是当年他当中学教师的时候。有一次,学校安排他讲一节公开课,届时校领导及全体教研组成员都要听课。他得全力以赴。

    事先,他做好了一切准备。讲课的时间到了。课前,他把教学用具包括一台倒好了朗诵带的收录机放在讲台上,然后去邻班收集听课老师们必备的课本。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他不知道竟然有淘气鬼摁了几下收录机上的键。

    到了上课时,他按预定程序给学生们播放课文朗读带的时候,立即出现了猝不及防的岔子。静静的课堂只有他频繁按键的咔嚓声,两分钟后才终于倒带成功。可想而知,一身冷汗的他硬撑着讲完这节课,是多么不易!

    当听课老师们离开教室后,他一腔怒火再也难以抑制。学生们见他黑着脸、虎视眈眈地望着他们,全都垂着头。要查出“暗算”的黑手很容易,只要他一声断喝或是发动学生检举就行。可继而转念一想,查出来了又怎样?让这个学生去给每个听课老师解释责任在他,事已至此,动多大的干戈也于事无补。想到这儿,他取消了追查肇事者的打算。

    年末统考,班上有个学生考出了高分的好成绩,位居全市第一。成绩出来的那天,他在办公桌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字条:老师,请原谅我迟来的道歉。您那次讲课失误是我造成的。我等着您狠狠地处罚我,却不想您未予追究。事后我就下决心要学好您的这门课,为您争光。我的分数算是向您负荆请罪。落款正是那个考了全市第一的学生。

    世间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全在于当事人怎么看。我们把握最好心态,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步,也许海阔天空。对于生活,我们要保持一个欣赏的心态,我们可以把生活当做一件艺术品,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把它雕刻得更好!

    苏东坡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上的事是多角度的,并非绝对的。因为“没有太高的山,没有太低的谷,没有太深的海,没有太浓的林”。一切依赖观者角度而定。

    一个经常怀恨在心或者是一个经常发怨言的人,有的时候可能会恨己,有的时候会恨周围的环境,自己常常地意志消沉,会感觉到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益处,因而也会带动你周围人的情绪,导致你周围人因你的情绪不好而不好。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心里面如果有了这样的仇恨,这种恨在我们的心里面,它不单单伤害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内伤。同样,如果你的内心里面真的爱在流淌,那我们里面就会少了那许多的恨,仇恨就不会在我们的心里面了,不仅救了自己,也救得了别人。

    有一个妇女,以前是一个被称为泼妇的人。可是当她完全改变以后,就成了一个很有包容心的人了。有一天,邻居看见自己家门口有一摊脏水,就认定是这个妇女干的,因为两个人之间有仇。于是这个人就在外面骂她,这个妇女没有跟她对骂,而是出来把污水扫净了。在邻居骂的过程当中,这个妇女搬了把椅子递给了这个人说:“大姐,给您椅子,您坐这儿骂,您只要觉得您骂得开心您就接着骂。”当时,这个人就哑巴了,就问:“你为什么在我家门口倒脏水?”

    “我凭着良心向你起誓,这事不是我做的。”这个妇女又拿出来一杯水说:“大姐您消消气,喝点水。如果您觉得骂得不解恨的话,您也可以打我几巴掌。但今天这事不是我做的。”

    于是,邻居就怎么都骂不下去了。

    可见,我们懂得了给别人以宽容,就会让别人获得信心,将来也许就是一个全新的局面,只要每个人都多一点包容,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可以看到,多一些包容,这个世界就多了一份爱,多了许多温暖。

    化敌为友,路路通

    有人说:“交十个朋友也不能弥补树一个敌人所带来的损害。”尤其是年轻人,在社会上还立足未稳,要做的是广结善缘,多交朋友,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要懂得,在社会上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树敌。让我们先看一个古代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国君设宴款待国内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叫司马子期的人怀恨在心,后来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国被攻破,国君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戈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那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君。”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中山国君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的帮助。

    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最重视的通常是他的自尊,甚至比金钱看得还重。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往往不是轻易就可弥补的。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种情况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我们应该记住中山国君因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的深刻教训。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君子绝交不出恶语”。就是说,一个有修养的人,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中断来往,也不会说难听的话,批评对方。为什么这样呢?如果说了绝交者的坏话,等于承认自己识人不清。既然双方已经绝交,作为“陌路之人”也就罢了,何必反目成仇呢?树敌过多,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应有的麻烦。

    自然法则就是这样,和为贵,合则全。所以,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争而不离,争而和合,因而强者更强,吵而更亲,心心相交,不打不相识,事业更繁荣。不争不吵,不斗不鸣,本来就不可能,嘴唇与牙齿也有互相冒犯的时候。所谓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商场上很忌讳结成仇敌,长期对抗。商场上很容易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执不下,也许会因为一笔生意受到伤害,从而耿耿于怀。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反目成仇、结成死敌的必要。

    有位商界老手说过:“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今天可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争吵,或者为争一笔生意搞得两败俱伤;然而,说不定明天携手,有可能共占市场,互相得利。

    所以,有经验有涵养的老板总是在谈判时面带微笑,永远摆出一副坦诚的样子,即使谈判不成,还是把手伸给对方,笑着说:“但愿下次合作愉快!”因为,商场上树敌太多是经营的大忌,尤其是当仇家联合起来对付你,或在暗中算计你时,你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付。况且,做生意的主要精力应用于如何开拓市场,如何调动资金,如何做广告宣传等方面,如果总是用在对付别人的暗算与报复上,难免会顾此失彼。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不成人情在。”商人处世一般都较圆滑,这也是多年积累的经验所得。

    要避免树敌,就要记住一点,就是不要去指责别人。指责是对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别人和你争辩,以维护自己的荣誉,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记你的仇,日后可能寻机报复。对于他人明显的错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因为这样好像在显示你比别人高明,也会伤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要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

    如果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会“不打不相识”,相处得更好。既然得罪了别人,与其等待别人的报复,不如主动上前尽释前嫌。

    为了避免树敌,还要注意,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占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表面胜利了,其实你也失败了,因为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因此在和人交往时一定要克制自己,尽量不要采取争吵的方式。

    争吵除了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面前破坏自己的形象外,没有任何作用。说他人坏话,诽谤他人,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被对方知道,就有可能招致报复。现实中有些人择友漫无目的,只要在一起饮酒作乐,就认为是好朋友。而这种酒肉朋友往往靠不住,一旦遇事翻脸,立即口出恶语,互相谩骂,这实在是幼稚的表现。所以,交友时一定要慎重,绝交了也不要恶语伤人。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自己的温和有礼的形象。

    人与人之间正是因为这些原则才建立起来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

    为人处世,先要养量

    自古以来,学者都讲究养能、养学、养气、养德、养心、养量。为人处世,重要的是先要养量。

    宋朝宰相富弼,处理事务时,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反复思考,因为过于小心谨慎,因此常有人批评他、攻击他。有一天,就在他马上要上朝的时候,有人让一个丫鬟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莲子羹送给他,并故意装作不慎打翻在他的朝服上。富弼对丫鬟说:“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然后从容地换了朝服。

    人有一分容量,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多一分人缘,必多一分成功的希望;希望是人生幸福的前奏,因此,学会了养量,也就学会了如何使自己幸福。

    相传古代有位智者,一日夜晚在院子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弟子违规越墙出去溜达了。智者并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弟子翻墙,黑暗中踩着智者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弟子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弟子意料的是师父并没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智者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的对手出于内心的丑恶,在你背后说坏话或做对你不利的事,此时,你想伺机报复,还是宽容?当你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地做了令你伤心的事情,此时你想从此分手,还是宽容?冷静地想一想,还是宽容为上。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这种宽容,指的是对于别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过失、过错采取适当的宽容政策,有效地防止事态扩大而加剧矛盾,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大量事实证明,不会宽容别人,亦会殃及自身。过于苛求别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由于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于解脱,极易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可伴有头昏脑涨、失眠多梦、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烦意乱等症状。紧张心理的刺激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贻害身心健康。有的过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酿成祸端,造成严重后果。而一旦宽恕别人之后,心理上便会经过一次巨大的转变和净化过程,使人际关系出现新的转机,诸多忧愁烦闷可得以化解或消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个有智慧的人,会先选择交往的对象,其后视情况决定交往的程度。有的朋友在特定时空中如鱼得水,换个环境则船过水无痕。唯有知音,历经岁月沧桑而更加灿烂,双方的付出却是先决条件。

    好朋友里面,一定要培养出一个知己,不要以为你有多么八面玲珑,到处是朋友,最后真心对你的,只有一个。

    林肯曾说过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朋友,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情操、学识都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则聪,近愚则聩”。古人很重视对朋友的选择。孔子曰:“君子慎取友也。”品德高尚的人,历来受人推崇,也是人们愿意结交的对象。而品德低劣的人,却常常被人所鄙视,当然也不排除“臭味相投”的“酒肉朋友”。

    实际上,每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们交朋友总是有所选择的,总是有自己的标准的。明代学者苏竣把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如此划分便可明白;畏友、密友可以知心、交心,互相帮助并患难与共,是值得深交的;那些互相吹捧、酒肉不分的昵友,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利则来、无利则去,还有可能乘人之危损人利己的贼友,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结交的。

    法国科学家法拉第说:“如果你想了解你的朋友,可以通过一个与他交往的人去了解他。因为一个饮食有节制的人自然不会和一个酒鬼混在一起;一个举止优雅的人不会和一个粗鲁野蛮的人交往;一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和一个荒淫放荡的人做朋友。和一个堕落的人交往,表示自身品位极低,有邪恶倾向,并且必然会把自身的品格导向堕落。”一句西班牙谚语说:“和豺狼生活在一起,你也能学会嗥叫。”

    即使是和普通的、自私的个人交往,也可能是危害极大的,可能会让人感到生活单调、乏味,形成保守、自私的性格,不利于勇敢、刚毅、心胸开阔的品格形成;甚至很快就会变得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原则性丧失,遇事优柔寡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精神状况对于想有所作为或真正优秀的人来说是致命的。

    与那些比自己聪明、优秀和经验丰富的人交往,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染和鼓舞,增加生活阅历。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生活状况改进自己的生活状况,成为他们智慧的伴侣。

    与优秀的人交往,就会从中汲取营养,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品格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你会感到自己也在其中得到了升华,自己的心灵也被他们照亮。

    马丁的生活,似乎完全是受了一个初中学习时的朋友的影响。

    马丁是一个相当愚笨的学生,但他父亲还是决定让他接受大学教育。在剑桥大学里,马丁认识了在初中的一位伙伴。

    从此以后,这位稍长的学生成了马丁的指导教师。马丁能够应付自己的学业,但是仍然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偶尔会发泄自己难以抑制的愤怒。他这位年纪稍大的朋友却情绪稳定,富有耐心。他时时刻刻照顾、指导和劝勉自己这位易怒的同学,他不允许马丁结交邪恶的朋友,劝马丁认真学习。这不是要得到别人的称赞,而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这位朋友的帮助使马丁在学习上进步很快,在第二年圣诞节的考试中他名列年级第一名。

    后来,马丁成了一位传教士,给了很多人以无私的帮助。

    如果马克思没有选择恩格斯这位真诚的朋友,他恐怕就不会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建立起他的理论学说,也就不会有伟大的著作《资本论》。

    所以,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朋友之间的行为总是互相影响。令人奇怪的是,善行总是产生无数的善行。就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会产生波纹,而这些波纹又会产生更大的波纹,如此连绵不断,直至最后一道波纹抵达岸堤。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是择友的一个标准。志向不同,情趣有别,友谊不可能长久的,早晚分道扬镳。“管宁割席”的典故就是个典型例子,管宁热衷于读书做学问,而华歆则热衷于官场名利,两人缺乏做朋友的共同思想基础,割席而坐是必然的。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墨子有更形象的比喻,他把择友比作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感染上他的气质。

    “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好朋友越多,我们受益越多。学无止境,学问再大的人也有不懂的东西。与其出污泥而不染,何不从一开始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尚且如此,我们在结交朋友时,也应尽量选择有学识的人。

    当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朋友也不能求全责备,自己本来就是不完美的,而朋友又是双向的,如果人人都要求结交比自己有学问的人为友,那么到头来只能是谁也没有朋友。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朋友相交贵在有所补益,有所予有所取才是“交往”。

    古人的择友之道,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要为其所拘束,对友人过于苛刻。择友的标准各有不同,也应该从个人实际出发,慎重选择,朋友可多交,不可滥交。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生活中,每个人常常有不满足。那么,人究竟想得到什么呢?人自己也不知道。谚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条蛇虽然非常细小,可是一旦它有了贪心,就会不顾自身条件地去想着如何吃大象。

    人和人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们不要只想到自己,却不考虑他人,否则不择手段地损害别人,到头来通常是两败俱伤。

    在社会上,人们为了生活或为了生活得更好,总要与人争些什么,如果太过了,不免两败俱伤。

    畸形的怪圈,为何走不出去?执迷不悟,画地为牢,冤冤相报何时了?其实,本来简单的事情,因为选择的手段不对,就大错特错了,将自己乃至别人带进了死胡同!

    每个人本性都没有差别,只是被后天的欲念所污染了,一个自私的人活着只是为了所得,可是他自认为得到的越多,实际上拥有的却会越少;反之,我们抛弃自私的观念,付出得越多,实际得到的就更多。

    其实,生活有许许多多种方式。乐观,潇洒,向上,是一种活法;悲观,无聊,沮丧,也是一种活法。面对生活,笑对生活,这是最好的一种人生选择。

    我们知道,这世界上有很多的东西,比如,金钱、权力等使人动心的东西。可是,这些东西都是有局限的。一个人现在有钱,并不能说明他今后永远有钱,说不定某一天他会身无分文。一个人有权,但他不可能永远掌握权力。因为一旦他退职、退位,就会变成一个普通老百姓。

    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出现矛盾,主要是因为人的私欲。人的私欲能够产生出罪来,这些罪和矛盾混杂在一起,就给人带来更多的痛苦。

    人生在世,难免与别人进行纷争,这个时候,冤家宜解不宜结,只要让一步就能解决争端!今天你有没有与别人比高低或争权夺位呢?在你的内心中是否存在着这样的动机呢?其实,人世间许多争端都是这样引起的,冤冤相报何时能了!

    如果我们仔细反省,就会看到我们自己用粗暴的举动去解决问题,其结果是事与愿违,越搞越糟。我们采取了行动,却带来许多伤害。反之,我们用理性方式处理问题,结果往往比预期还好!

    在冤冤相报中,根本没有赢家。许多时候,我们不仅要在口头上饶恕别人,乃是要从内心之中饶恕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父子之间需要饶恕;母女之间需要饶恕;夫妻之间需要饶恕;朋友之间需要饶恕;仇人之间更需要饶恕。

    我们不能被物质的世界所控制,而应主动控制物质世界。常言说得好,上帝想让你毁灭,先让你疯狂。人生就是这样,你付出什么,你就得到什么。一个人用褊狭的眼光看世界,只会走进死胡同。

    一个人做一个平常人容易,但是拥有一颗平常心不容易。世界上任何形式的灾难,都是人的灾难;一旦人的灾难被化解,希望也便降临了。一个人的出路经常被他的心路决定,心路多大,出路就有多大;心路多小,出路就有多小。

    忘记别人的坏,铭记别人的好

    记住一个人的坏,那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是最愚蠢的心态,那样只会让自己整天生活在不快乐的烦恼之中;记住他人的好,让感恩时时装在心里,你就能得到心的自在,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一位智者,和一个朋友结伴外出旅行。行走到一个山谷时,智者一不留神滑跌,他的朋友拼尽全力拉住他,不让他葬身谷底。智者得救后,执意要在石头上镌刻下这件事情。

    他的朋友问:“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

    智者说:“当然。”于是,他在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在经过某山谷时,朋友某某救我一命。”刻完后,他们继续自己的旅程。

    有一天,在海边,两个人因为一件事争吵起来,朋友一怒之下,给了智者一耳光。智者捂着发烧的脸说:“我一定要记下来这件事情!”

    他的朋友说:“随你记,我才不怕呢!”

    智者于是找来一根棍子,在退潮后的沙滩上写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某沙滩上,朋友某某打了我一耳光。”

    朋友看过之后不解地问他:“你为什么不刻在石头上呢?”

    智者笑了,说:“我告诉石头的,都是我唯恐忘记了的事情,我要让石头替我记住;而我告诉沙滩的,都是我唯恐忘不了的事情,我要让沙滩替我忘了。”

    聪明的人懂得善待别人,不会抓着对方的错误不放。聪明的人会将不值得记住的事情统统交给沙滩,让海水卷走那些不快。学会记人千分好不记一分坏。

    人总是有好有坏,所有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因为世界不可能完美,不可能十全十美。

    你会犯错,你的家人也会,你的朋友也会,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和朋友和家人在一起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他们每一个人都帮助过你,甚至都为了你而放弃过,同甘共苦过……但是有一天他或他们不经意的一件事情上伤害到了你!或者是有意地伤害到了你,你会怎么样去想?又会怎样做?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好多人都做错了!我们不再联系这些朋友,忽略他们,把他们当成敌人。在人前人后反反复复地说他们的不好!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偏偏忘记了他们,他们好的时候呢?他们帮助过我们的时候呢?他们为我们付出许多许多的时候呢?这一切难道都没有了吗?消失了?就为这一次,一次经意或不经意的伤害?一次连自己都说不上有没有价值的伤害?就为这一次我们忘记了朋友家人对我们千百次的好!忘记了!都是因为自私忘记了!我们只希望别人对我们好!我们不容忍别人一次对不起我们!我,我们,是,不是,真的错了呢?

    忘记别人的坏,说出来并不困难,但是如果要做起来也不容易,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与痛苦的煎熬中度过余生,而当一个人选择宽容与宽恕,那么他已经能够将阳光洒进心灵,“种下一个善因,就得到一个善果”。这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意思是说:我对别人有功,不能天天念叨着,而我对别人做错过事,不能不念叨;别人于我有恩,我不能忘记,而别人对我的坏,我不记着。

    给别人的恩惠和帮助,不要挂在嘴上念念不忘。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时时反省;别人对我们的帮助不能忘记,而对不住我们的地方,需要有一颗体谅之心。

    遇事多退让,宽容得朋友

    世上有太多的无奈,需要我们去忍耐。忍耐不是畏惧,不是逃避;而是力量的积蓄,是明知不可为而做出的冷静判断。忍让是在“宽心”的心态的前提下,遇事少争,保存实力。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冲动是魔鬼,缩回来的拳头会更有力,学一学坚韧不拔的气概。

    之所以遇事多退让,因为它需要宽容的气度,需要理智的智慧,更需要希望的支撑,如此才会达到目的。

    朱元璋在这个问题上起到了表率作用。

    从沦落为乞丐四处乞讨,到刚入军营,受人欺凌,他都会遇事不躁,正是如此,他能成为郭子兴手下重将。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郭子兴还是非常器重朱元璋的,因为朱元璋两次舍命相救,恩人不重视,还算什么?但好景不长,郭子兴对朱元璋有很大的不满了,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太红了,红得发紫,都让郭子兴的两个儿子感到不悦了,每天在父亲面前说起朱元璋的坏话。

    说一次不在意,两次也没关系,但说的次数多了,郭子兴就信以为真了,认为朱元璋对自己的地位构成了威胁,一开始就来了一招削兵权,把朱元璋手下亲信大将和谋士一个个调走,再后来干脆直截了当,把朱元璋给关了起来饿到他半死。

    这一切的做法当然让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气,但他在抓住郭子兴现在还不会杀他的现状,还是一步一步地退让,他知道,大丈夫能伸能屈,争一世,不争一时。而这时朱元璋表面上对郭子兴的言听计从,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郭子兴的疑惑,试想一下,如果朱元璋当时争一时痛快,最后遭殃的还是自己,即使他成功地夺取了帅位,也落下个不忠的骂名,当然也不会有他的大明江山了!

    朱元璋为何忍气吞声呢?因为他知道,只有宽心的心态,不会面对某些不公立即愤起,这样才能学会遇事退让而不怒,才能赢得同伴们的尊重,才能赢得郭子兴的认可。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这是《菜根谭》的处世智慧。“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少分,让人嗜。”如果我们都有这样宽心的心态,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

    要知道,如果我们欲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时刻注意学会制怒,不能让浮躁愤怒左右我们的情绪。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很多人为了一点很小的事情而怒容满面,甚至与其他人大打出手,这是欲成大事者的大忌。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动怒,愤怒情绪是人生的一大误区,是一种心理“病毒”。克制愤怒、让自己胸宽是人生的必修课,那些怒火横冲直撞而不加抑制的人是难成大器的。

    许多人常常为了发泄一时之恨,糊涂地犯下弥天大罪,造成了终生遗憾,实在是很不值得。其实只要在做事之前多一分斟酌,并以清醒的头脑、心平气和的态度去面对,就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不开心了。

    人和人之间相处难免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发生,尤其在当今科技日益发达、日益发展的社会中,到处充满了来自生活、就业、爱情、学习等方面的压力,那些受压力影响的人心情容易变得浮躁不安,情绪容易波动,做事容易冲动,冲突往往一触即发。所以,不少人在心里提醒自己要遇事不躁、不怒,这样才能与朋友和平相处,获得朋友的尊敬。若动不动对朋友大吼大叫,遇事就跳脚打手,相信朋友也会离你而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许会被平白无故地批评,也可能会被莫名其妙地指责;它可能来自于同事和朋友们的误解,也可能是出于某些不安好心的人的唆使和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明察事理就立刻进行反击,则很容易把事情弄糟,甚至是把好事办成坏事,而遇事不地,然后沟通,相信你的朋友定会遍天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