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刀虽然身为剃头匠,但很有点学者风度,而且非常爱好音乐,善于弹古筝、拉二胡,还能作曲子,很有点艺术家的水平,可是为了生计,他却只能偶尔为之。打他的独生儿子在卢沟桥事变中丧生,接着老伴又去世以后,每天天一黑,他便什么活也不干,或古筝,或二胡,弹奏他喜欢的《飞流直下》、《世外桃源》、《螃蟹曲》……那悠悠的琴声,如歌如吟,催人泪下。
就这样,他白天剃头、按摩,夜晚弹古筝拉二胡,日复一日,一晃过去了两年多。
一天,一阵枪炮声过后,日军张牙舞爪地杀进了天子镇,杀人放火抢东西,并以此为据点驻扎下来。天子镇一下子变成了人间地狱。神刀的剃头店生意显然清淡了许多,但他照旧天天开门迎客,认认真真地剃头、按摩。一到晚上照旧弹古筝、拉二胡。
半个多月后的一个上午,神刀正在等候顾客来临,突然冲进一个姑娘,“叭”地跪倒在他面前说:“师傅救命”。
神刀一看,啊,这不是卖唱的小姑娘吗?急忙扶起她问道:“你怎么啦?你父亲呢?”
姑娘说:“父亲被鬼子杀了,他们正追我,你救救我吧。”
神刀咬了咬牙,二话不说,便将姑娘拉进里屋藏了起来。
神刀藏好姑娘,刚从里屋出来,就看到一个日本军官带着翻译官和两个卫士,气势汹汹地冲进剃头店来。
那个军官对着神刀叽里呱啦讲了一阵日本话,可神刀一句也听不懂,只是呆呆地站着不动。
翻译官对神刀说:“这位是皇军司令官松井先生,他问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姑娘,一个唱曲的姑娘?”
神刀摇摇头说:“没,没见到姑娘。皇军如果想剃头,我倒可以保证他满意。”
一听剃头,翻译官来了劲,连忙叽里咕噜给松井说开了,意思是说,这个剃头匠远近闻名,被称为神刀,他剃起头来,下刀不轻不重,如同挠痒,刀里还会传出音乐,舒服极了。另外,他还会按摩,舒筋活骨……
松井曾经听到过关于神刀的传闻,现在又听翻译官这么一说,胃口吊起来了,于是说了声“要西”,便一屁股坐到了转椅上。
两个卫士立即上前,在松井身边一左一右站好,并且抽出了手枪,严加保护。
翻译官拍拍神刀的肩膀说:“老伙计,太君要掂量你的手艺啦,你可得多加小心喽,要是惹太君生了气,那就……”
神刀说:“这你就放心吧。”说着,摘去松井的军帽,抖开白布往他胸前一围,又拿起刀往擦布上蹭了几下,然后高高举起,心想,我这一刀下去……
但他并未下刀,只是问道:“想听什么曲子?”
翻译官传话,松井叽咕了一阵。
翻译官说:“只要好听,什么都行。”
“那好。”神刀点点头,紧握剃刀,气沉丹田,只听“嘶——”的一声,松井黑黑的头发当中开出了一道“白白的沟”,随即响起了悦耳的音乐声,这声音使松井闭上了双眼……
不多时,音乐声戛然而止,神刀说:“好,头剃均匀了。”
松井似乎并不满足,要神刀再来点音乐。
神刀笑笑说:“可以,是不是先按摩了再听。”
松井点点头,又闭上了双眼。
神刀运足了气,指、掌、拳并用,开始给松井浑身上下进行按摩,时而捏,时而搓,时而拍打,时而挤压,把松井摆弄得迷迷糊糊,舒服得不得了,可是神刀自己却累得大汗淋漓。
按摩完毕,神刀洗了个脸,又动手给松井剃头。
其实这次剃头主要是让松井听音乐。但神刀依然那么认真地紧握剃刀,气沉丹田,一下又一下地让闪亮的剃刀在松井那光溜溜的脑袋上前后左右的游动,旁边两个卫士肌肉紧缩,四只眼睛死死地盯住那把锋利的剃刀。
松井这时却全身放松,眯着双眼,欣赏着从剃刀里发出的音乐。
可是他听着听着,突然大声叫道:“八格呀噜!”并从座椅上一跃而起,指着神刀的鼻子说:“你的大大的坏,辱骂大日本的有!我的帝国大学的高材生,你放的什么音乐,快快地说!”
面对凶神恶煞般的鬼子兵,神刀不慌不忙地说:“告诉你吧,我放的第一支曲子叫《螃蟹曲》,看你横行到几时!第二支曲子叫《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他说着,竟唱了起来,而且边唱边挥动着手里的剃刀。
松井好不气恼,“唰”地抽出战刀,龇牙咧嘴道:“你的死啦死啦的!”手起刀落,热血喷洒。
神刀惨死在松井刀下,可他至死都两眼圆睁,死死地瞪着鬼子兵。
松井似乎觉得此地不可多留,一声“开路开路”,扬长而去。
时隔三天,传出消息,松井突然死去。他全身发紫,七孔流血,连医生都查不出他的死因。
但老百姓心里明白:一定是神刀给他按摩时,在他身上的某个穴位上做了手脚。那可是神仙也没法救的,必死无疑!
(周显雄)
讽喻惊世
旧扫帚,由于使用年代长久,不仅秃得不堪使用,而且还粘附了过多的尘垢。新时代则需要新扫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