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社交有艺术,难题一扫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何巧妙化解社交活动中的难题

    在社交活动中,遇到言行失态和尴尬场面,实在是在所难免,处理不当,既损形象,又伤和气。所以,如何避免人际矛盾也是社交中的一门大学问。

    如何选择社交的地点

    社交地点是组织社交活动的必备要素。任何社交活动都必须有一个社交地点为载体,而社交地点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交活动的成败。根据所安排的社交活动要选择好社交地点,这一点不容忽视。

    首先,社交地点的选择最好是自己所熟悉的地方。因为人们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与人交往会没有拘束感,在心情上放松,容易取得优势,并可充分展示和推销自己,从而在社交活动中占据有利地位。曾有实验表明,与同样的对象谈话,人们在自己的客厅里会比在别人的客厅里表现得更自如流畅,同样的道理更容易说服对方。反之,改变环境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而又恰好是对方所熟悉的,这样便会引起恐惧难安,从而影响社交的成败。

    其次,要选择在“我可以往,彼可以来”的地方,此语出自《孙子兵法》。这种地方被称为“通形”,即四通八达的地形。要本着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原则,同时又有“我得则利,彼得亦利”的结果。

    最后,选择地点要因人、因事、因时。不同的事,不同的时间,可供选择的地点也不尽相同。它的选择是有条件的、辩证的、可以变化的。一般而言,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地方进行交往。因为这样对自己是有利的,但前提是两者身份的对等,选择这样的地点不至于让对方造成屈就感和压抑感。例如对方是老人、长者、女士,从情理上讲,也不好让他们屈就自己。倒是自己应灵活变通,肯于前往,更能体现诚意和尊重。这是良好社交的开端。

    如何选择社交的时间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量日趋增加,对社交时间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多,而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既不能租借预支,又不能购买贮存。这不仅是因为任何交往都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而且因为能否恰当掌握交际时间对交往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交际时间对交往的影响表现在对时间是否守信上。因为,这不仅是个人是否讲信用的品质问题,而且表现在是否尊重对方,并直接影响到交往的情绪、气氛。时间对交往的重要性还表现在两者的矛盾上。现实社会加强了对交际效率的要求,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能在日常社会交往活动中合理运用和把握这一点。

    一、周密安排,提高交往质量

    做好交往前的准备,按时参加交往活动。交往时,问候寒暄是必要的,但不要过多,应及时转入正题。另外,还要掌握交际时间的最佳度,一定时间范围内,人们的头脑清晰,注意力集中,反应灵活,效率高。最后,还要及时结束交际活动,不必为了显示热情而拼命挽留对方。

    二、运用同时与多人交际的技巧,浓缩交往活动

    把交往目的、内容相同的交往对象聚在一起,容易使气氛活跃,话题广泛,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充分利用现代交往工具

    在现有的条件下,打电话就能完成交际目的,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就不必亲临现场。这样就节省了往返时间,此外还可以利用传真、电子邮件等。即使必须出行,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也可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

    如何巧妙地拒绝别人

    一、顾及对方的面子

    拒绝别人后,若彼此还要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采用同情的语调,和了解对方心情的姿态来处理。

    有一位做事认真、年轻有为的男职员,由于曾在某次交易中,留给对方科长极佳的印象,使这位科长十分欣赏他而热心地帮他牵红线。他则非常有技巧地拒绝了。

    “这件事情(有关做媒一事),我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实在很抱歉!因为,虽然我也认为,一个男人是非结婚不可的,但在事前,我就坚定地告诉自己:‘不论何人说亲,对象是谁,在自己还没奠定经济基础之前,我是绝不轻易结婚的。现今的我,实在还谈不上结婚的条件,因为我的事业尚未有所成就;我想,总要等到有经济基础了,再来谈结婚之事比较妥当。这完全出于我自身的考虑,绝非关系到介绍对象的好坏,希望你能够谅解。我这番话,绝对不是只说给你一个人听的。”

    有些人在拒绝对方时,因为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据实言明,致使对方摸不清自己的真正意思,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其实,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上,不得不拒绝,乃是常有的事,因此而搞坏交情的并不多;倒是有些人说话语意暖昧、模棱两可,反而容易引起对方误会,甚至导致彼此关系破裂。

    在你拒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附带考虑到对方可能产生的想法,尽量明快而率直地说明实情。这才是最根本的拒绝法。

    二、留给对方一个退路

    有些人喜欢自以为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总以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是最高明的。当你遇到这种人时,想要拒绝,一定要先好好考虑一番。

    你必须自始至终,很有耐心地把对方的话,仔细地听过一遍。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一定也留有一个空间来容纳对方所讲的话,当你完全听完对方的话后,心里应该有了打算,该怎样说服对方、拒绝对方,而又不给对方难堪。

    举例来说:你自己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理想的高尔夫球场,正想前往报名参加时,一位朋友很热心地向你推荐另一个球场,并极力邀请你一同前往报名。此时,你一定会左思右想、犹豫不决。

    如果你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时你就应该说:“我想另外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高尔夫球场。你尽管高高兴兴地去报名吧。我还是很感谢你,那么热心地把你认为最好的高尔夫球场推荐给我。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成为它的访客的。”

    在此你必须注意的是:即使自己已经成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高尔夫球场的成员,也不可任意批评其他球场的不好。你只能客观地建议他说:“我们两人都各自参加了风格不同的高尔夫球场,哪天我们也来交换一下,享受不同的乐趣,如何?”

    这样客观而含蓄的推荐,对方应该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而且也有助于建立彼此更深厚的友谊,以后你再打高夫尔球,心情一定格外愉快,说不定由于你的“不否定”对方的看法,而能够让对方“肯定”你的主张。这是因为你替对方预留了一个退路,而对方也欣然地利用了它。

    三、说“不”的几个诀窍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场面:一个品行不端的熟人向你借钱,但你心里明白,把钱借给他后便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一个熟悉的推销商向你推销一种你并不太需要的商品,或者照他的价格买下来还会吃亏。诸如此类的事你必定会加以拒绝,可是拒绝之后就会断了交情,被人误会,甚至种下仇恨的因素。

    要避免这样的情形发生,就需要运用理智,巧妙地加以回绝。

    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在某大型跨国公司的一次会议上,公司董事长拿出了一个为该公司的新产品设计的形象标志,征求大家意见。该标志的主题是旭日。董事长说:“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旗。日本人见了一定会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营业部主任和广告部主任都极力恭维这个设计,但年轻的销售部主任说:“我不同意这个设计。这个设计与日本国旗很相似,日本人喜欢。然而,我们另一个重要市场是中国广大的消费者,他们也会联想到日本的国旗,就不会产生好感,就会不买我们的产品。这不是与本公司要扩展对华贸易营业计划相抵触吗?这显然是顾此失彼了。”

    “天啊!你的话高明极了!”董事长叫了起来。

    向有权威的人士表示反对或拒绝,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还要注意技巧。以下几点建议,或许会使你受益于尴尬之时,恰到好处地拒绝别人。

    (1)尽可能以最为友好、最热情的方式加以拒绝。比如别人邀请你参加一项活动,而你实在没空,抽不开身去,就可以先恭维一番,如“对你的邀请我感到万分荣幸”,然后讲出不能趋身前往的理由,别人就不会有太多的不快了。而你若不加解释就回绝,别人会对你产生“架子大”的印象,对今后的往来不利。

    (2)不要只针对一个人。假设你是供销科长,面对其他厂的推销员上门推销原料,而你厂已不需要,你若直接回绝就会对今后往来带来不利。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们厂已与××厂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厂里规定暂不用其他厂的原料。我也应按照规定办。”因为你讲的是任何单位,就不仅仅针对对方一个人了,他也不会埋怨你的。

    (3)让对方明白你是赞同的。某民航售票员在节假日时面对大批的订票常常要回绝不少人的请求。她总是带着非常同情的心情对旅客说:“我知道你们非常需要乘坐飞机,从感情上说我也十分愿意为你们效劳,使你们如愿以偿,但票已订完了,实在无能为力。欢迎你们下次能乘坐我们的飞机。”这一番话说完,旅客们一般也就释然了。

    如何面对别人的指责

    麦金莱任美国总统时,因一项人事调动而遭到许多议员政客的强烈指责。在接受代表质询时,一位国会议员脾气暴躁、粗声粗气地给了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但麦金莱却若无其事地一声不吭,听凭这位议员大放厥词,然后用极其委婉的口气说:“你现在怒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愿意详细解释给你听……”说罢,那位气势汹汹的议员只得羞愧地低下了头。

    的确,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指责和抱怨的事常可碰到。遭人指责抱怨,是件极不愉快的事,有时会使人觉得很尴尬,尤其是在大庭广众面前受到指责,更是不堪忍受。但从提高一个人的处世修养角度讲,无论你遇到哪种情况的指责,都应该从容不迫,对者有则改之,错者加以耐心解释,泰然处之。为摆脱指责的尴尬局面,不妨采纳心理学家提出的以下建议。

    一、保持冷静

    被人指责总是不愉快的。面对使你十分难堪的指责时,要保持冷静,最好暂时忍耐住,并作出乐于倾听的表示。不管你是否赞同,都要待听完后再做分辩。因对方的一两句刺耳的话,就按捺不住,激动起来,硬碰硬,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易将问题搞僵,将主动变为被动。

    二、让对方亮明观点

    有些指责者在指责别人时,往往似是而非,含糊其辞,结果使人不知所云。这时,你可向对方提出讲清问题的要求,态度要和气,如“你说我蠢,我究竟蠢在哪里?”或者“我到底干了什么傻事?”以便搞清对方究竟指责和抱怨你什么,让对方及时亮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一策略往往能有效地制止指责者对你的攻击,并能将原来的攻防关系转变为彼此合作、互相尊重的关系,使双方把注意力转向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三、消除对方的怒气

    受到指责,特别是在你确实有责任时,不妨认真倾听或表示同意对方对你的看法,不要计较对方的态度好坏。这样,指责完毕,气也消了一半。即使当你确信对方的指责纯属无稽之谈时,也要对其表示赞同,或者暂时认为对方的指责是可以理解的。这会使对方无力再对你进行攻击。相反,你却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解释,从而消释对方的怒气,使隔膜、猜疑、埋怨和互不信任的坚冰得以化解。

    四、平静地给恶意中伤者以回击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指责者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指责别人。但是,确有极少数人为了其个人目的而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对于这样的寻衅挑战者,应该坚定地表示自己的态度,不能迁就忍耐,更不能宽容而不予回击,应注意态度,以柔克刚。这样,才会使你显得更有气魄,更有力量。

    如何面对别人的讥讽

    讥讽,在交际性语言中是一种有较强刺激作用和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

    讽刺性谈吐具有含蓄、幽默、风趣、辛辣的特点,是一种“攻式”语言。它通过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说者的轻蔑、贬斥、否定的思想感情,能收到揭露丑恶、戏弄无知、回击挑衅等交际效果。

    在交际场合,人身攻击之类的不愉快事件是难免的,如果你不想吃哑巴亏,讽刺将成为你防身的盾牌。

    “九·一三”事件之后,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辩论中,苏联代表马立克借此事贬低我国。他说:“中国那么好,为什么林彪要往苏联跑呢?”中国代表镇静地回答:“尊敬的先生,您连这一点常识都不懂,鲜花虽香,苍蝇不照样往厕所飞吗?”

    反唇相讥必须藏中有露,露中有藏,尽藏则不知所云,尽露则赤膊上阵了。

    萧伯纳的《卖花女》准备上演了。他派人给丘吉尔送去两张票,并附一张短笺:“亲爱的温斯顿爵士,奉上戏票两张,希望阁下能带一位朋友前来观看拙作《卖花女》的首场演出,假如阁下这样的人也会有朋友的话。”

    丘吉尔回复道:“亲爱的萧伯纳先生,蒙赐戏票两张,谢谢。我和我的朋友因为有约在先,不便分身前去观赏《卖花女》的首场演出,假如你的戏也会有第二场的话。”

    一个嘲讽政治家只有对手,没有朋友;一个反讥戏剧家作品可能短命,不会长寿。

    当然,讽刺要掌握分寸,讥中含趣,乐中有嬉。讽刺之言是不宜随意使用的,需要区别对象、场合。讥讽之言就其动机来说,有善意与恶意之分。对敌人的讽刺要针锋相对,不留情面;而对一般人的讽刺,则应是善意的。通过讽刺之言,意在引起对方警觉,绝不是出对方的洋相,拿对方取乐。更不要以为自己会讽刺,就到处挑战,稍不如意,就对别人挖苦讥笑,恶语中伤。这样不但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而且也会使自己孤立,或成为众矢之的。

    讽刺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你受益,也可以使你受损。用得恰当,它是利器,用之不当,便会成为“惹事牌”了。

    如何向别人道歉

    道歉,即是向对方致以歉意的一种礼仪。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因自己的言行失误而打扰、影响了他人,或者给他人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或物质上的损害时,都应主动向对方道歉,挽回影响,以便继续维持相互间的来往和友好关系。

    那么,怎样向他人道歉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一、注意道歉的范围

    在下列情况下应向对方表示歉意:

    (1)同学、亲友或老师托付自己办的事情未能办好时。

    (2)自己失礼、失手时。

    (3)无意中碰撞了别人时。

    (4)在拥挤的街道、公共汽车上挤了或踩了别人时。

    (5)在食堂排队买饭碰落了别人的餐具时。

    (6)因有事而必须打断别人的谈话时。

    (7)打扰了别人的工作或休息时。

    (8)敲错了别人的家门或叫错了别人的姓名时。

    ……

    二、注意道歉的词语

    表示歉意的词语一般有这样一些:“对不起”“请原谅”“打扰了”“很抱歉”“给你添麻烦了”,等等。在向别人道歉时,一定要说得极为诚恳,否则不但不会被对方谅解,还有可能激起对方的愤怒。另外,在向对方表示歉意时,除了态度要诚恳外,还要选择对方乐意接受的语言。

    三、注意道歉的方式

    向对方表示歉意的方式有:

    (1)当面口头道歉。

    (2)约时间面谈道歉。

    (3)打电话道歉。

    (4)书信道歉。

    (5)到对方家中或单位亲自拜望道歉。

    (6)托第三者转达道歉,等等。

    向别人道歉所采用的方式,一定要根据自己与对方熟悉的程度和歉意的程度认真选择,一般以当面口头道歉为宜。如果带有赔偿性的道歉,应选用到对方家中或单位拜望道歉的方式。

    四、注意道歉的时机

    同学、朋友之间可能因为一些误解发生摩擦或纠纷,事后应立即向对方道歉。如果对方的火气正旺,感情非常激动,不妨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等待对方冷静下来后,再主动向对方道歉。这样可能比立即道歉的效果更好,也易于对方接受。

    五、注意道歉的礼节

    道歉时,态度要严肃。首先,主动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和过失,对给对方带来的损害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内疚。然后,请求对方给予谅解和宽恕,并询问对方有什么具体的条件和要求。对方的理由和要求如果合理充分,要给予满足。如果对方一时不理解或拒绝接受道歉,要反复表达自己的诚意。对于对方的冷言相待和粗暴的态度,应体谅人家的心情,用实心实意的言语感动对方,该赔礼的赔礼,该赔偿的赔偿,以求得对方的谅解。切不可在道歉时再次与人家发生争吵,也不得在虚情假意地赢得了对方的谅解后,再去指责对方的不是。

    六、注意道歉的原则

    道歉的原则是:男士主动向女士道歉;年幼者主动向年长者道歉;学生主动向老师道歉;职务低的主动向职务高的道歉;子女主动向父母道歉。

    如何避免争吵

    人和人之间就某件事产生分歧是非常正常的。很多人在产生分歧之后首先想到的是争论甚至争吵,这似乎也是正常的。但正是这种似乎正常的解决办法却恰恰是最糟糕的办法。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争吵。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先生讲了个幽默故事。其中提到一段引语,他说是出自《圣经》。然而他的邻座很清楚地记得这是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于是很自信地指出了这个错误。结果是他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正好边上是一位莎翁研究专家,于是他们决定让他评判。那位专家对那位指出错误的先生说:“你错了,那位先生讲的是对的!”

    在回家的路上,被指出错误的那一位很诧异地问专家:“你明明知道我是对的,怎么说他是对的?”专家回答说:“这么多人看着,你为什么要让他丢面子。如果让他丢了脸,他会恨你一辈子,而绝不会感激你指出了他的错误。绝对不要以为指出他的错误是为他好!”

    事情确实如此。和一个人争吵,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因为为了各自的自尊,谁都不愿意轻易地屈服,而往往分歧双方都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或者根本就没有好坏可言,只是角度不一样,所以争吵是不可能有结果的,而且争吵总是营造出一种敌对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双方都只会盯住对方的缺点,而不会考虑对方的优点。即使是很明显的一个错误,你把它指出来,或者用你的天才般的辩论把他驳得体无完肤,让他觉得低人一等,其结果只会使他怨恨你,或者违心地服理,但可能观点照旧,甚至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影响相互的合作。即使是1+1=3这样简单低级的错误,你也该找个恰当的机会指出来,越是简单的错误越不能公开地、无情地指出。

    释迦牟尼说:“恨不消恨,唯爱释恨。”当你抱着敌对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结果只会水火不容。只有在尊重对方的同时提出建议才可能被接受。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争吵。要做到避免争吵,首先要有欢迎分歧的态度。记住这样一条格言:“如果一对伙伴总是意见一致,那么他们中的一个就是多余的。”所以分歧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没有分歧就没有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其次要告诉自己,在发生分歧的时候,要冷静地先听对方说,给对方时间,然后你才会有较客观的评价。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开口,很多人在开口之前是理智的,但慢慢地就失去控制,无法控制对方情绪,也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口要先强调对方的优点,先肯定对方,然后承认自己观点中的不足,即使没有也要编一个。因为要让对方认识到他的不足,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自我批评,最后很婉转地提出对方的不足,请他考虑。一般来说,这样一个简单的程序能避免大部分的争吵。

    如何得体地指出别人的缺点

    要指出一个人的缺点以及一些坏毛病,使其尽快改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并不是不可能。下面向你传授几条秘诀。

    一、指桑骂槐

    日本某公司的某位科长,工作效率极差、销售额也差人一大截。于是经理开始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出在科长身上。那科长的个性,说得好听一点是乐天,不拘小节,但如果说得不好听,就是不负责任。于是经理说:“这怎么行,你还是单位主管呢!多努力振作吧!”科长只回答了个“是”,却完全没有改善迹象。后来,由人才银行聘来公司的人事管理顾问,将科长叫到跟前说:“你本身应该是很好的,只是你的科员早上都太晚来上班,所以工作效率很差,你要不要带头来提高士气?”从此之后,科长很快改了,那一科也渐渐变了,不多久就与其他科并驾齐驱。这位顾问把科长赶进不得不自己动手的状况中。在这种情况下,他才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当然也就便于改正了。

    二、旁敲侧击

    有个叫A的坏学生,聚集了20个以上的伙伴,并成为大家的头目。这伙人常在校园里滋事,老师屡劝不听,甚至还遭报复,校方对他们简直是束手无策。新学期开始,学校调来一位对学生辅导很有一套的老师。这位老师一来,并不从A下手,而是以他的好朋友B、C做目标,希望先辅导他们回归正途。他对A说:“你的事我不追究,B和C不同,他们是有将来的,而你却无法对他们的将来负责,所以操纵他们是不对的。不如趁他们还可能悬崖勒马之际,你去说服他们改过。”虽然是坏学生,但听了老师一番话的A,只觉被寄予信赖,于是士为知己者谋,A果真去说服B、C,顺利地使他们脱离坏学生集团,重新做人。几天后,想不到A也找老师道出自己想“从头来”的决心。如果,这位老师也采取直接说服的办法,A肯定不会乖乖听他的。他的绝招就是绕了个圈子,从侧面来攻击,这就叫“旁敲侧击”。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方面,尤其对劝人退休时更为有效。

    三、间接指点

    对于那些参与意识不强的人,如何改变他们的这种特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确实是个难题。但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借鉴,这就是间接指点。比如,对在讨论会议中不发言的人,应先请他左右座的人发言,增加其紧张感。这时,他发现自己左右座的人都发言了,当然自己也不能再置之度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不管情愿与否,都能唤起他的紧张感,使他积极发言。相反,如果直接点名沉默者,可能他还会觉得你在讽刺他,而使气氛搞得很差,达不到激发他发言的目的。

    如何批评别人

    批评的艺术常常被人忽视,因此可以说99%的人都不善于运用这种艺术。批评的真正目的不是要把对方打垮,而是为了帮助他成长。不是去损伤他的感情,而是帮他把工作做得更好。

    批评他人时有六个必须要注意的事项,这其中包含了批评艺术的精髓。

    一、批评必须完全在私下里进行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效果,一定要记住,你的目标是取得一些好的效果,或使对方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而不是去贬低他的自我。即使你的动机是高尚的,态度是正确的,你也要记住是被批评者的感觉在起作用。当其他人在场时进行批评,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很可能引起被批评者的怨恨。不论是否辩解,他已感到他在自己的同事和朋友面前丢了面子。

    你是否奉行这个准则也是对你批评的真实动机的一个很好的考验。你是在仅有一个听众的情况下才批评雇员吗?你是在客人面前“纠正”你丈夫的进餐方式吗?如果是那样,那就证明了你的批评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是通过羞辱别人来达到自我满足。

    二、以亲切的话语或称赞作为批评的开场白

    温存的话、称赞和表扬有助于建立友好的气氛。而这种气氛会使对方认识到你不是在攻击他的自我,他会感到放松。这时你再批评他的错误,他会更容易接受。

    大众食品有限公司的创建人之一克拉伦斯·弗兰西斯说:“通过表扬一个人,你显示出他的优点,当必须批评的时候他也容易更好地理解你。”

    三、批评与人无关,批评的是行动而不是人

    你可以通过批评对方的活动或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来回避他的自我。无论如何,你所感兴趣的毕竟是他的活动。把你的批评指向他的活动,你实际上就给了他一个称赞,同时树立了他的自我。

    四、提供答案

    当你告诉别人什么地方错了,同时也应该告诉他怎样做才正确。重点不应该放在错误上,而应该放在改正错误的手段和方法上,以避免以后重犯或再次出现。

    员工们最大的牢骚之一是:“我不知道对我的要求是什么。我所做的事看起来没有让领导满意的。然而我也从来不敢肯定他需要的是什么。”在办公室、工厂、家庭中,由于对所期望的东西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义而造成的普遍的不满气氛,最能降低士气了。没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你应该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大多数人都渴望“做得正确”。

    五、请求协作,而不是要求

    请求总是比要求带来更多的合作。“请您做一些修改好吗?”这样的说法比之“重做!这一次无论如何要做好!”这样的说法较少引起怨恨。

    当你要求时,你使别人扮演了奴隶的角色,而你自己成了监管奴隶的人。当你请求时,你是把他放在你的协作成员的角色中。这种协作的感觉,参与的感觉,比之强迫而“对他抱有成见”是有很大差别的。

    六、在友好的方式中结束

    只有当问题在友好的基调上得以解决,它才算真正结束了。不要使问题悬而未决以致以后旧事重提。例如,在会见结束时对别人表示鼓励,让他把这次见面的回忆当成是对他的赞许,而不是一次意外的打击。

    正确(微笑):“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

    错误:“那么,现在已经教给你了。以后可不许再犯了。”

    正确:“我相信你会从中得到窍门——只要坚持试一试。

    错误:“你最好马上就改进,要不然就别干了。”

    要记住,欲使批评取得成功,其目的必须是为你自己和被批评的人共同达到有价值的目标。不要把批评仅仅作为支持你的自我的手段。当你必须纠正别人时,一定要避开他的自我意识。

    如何解除误会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平等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当自己的言论或思想被别人误解的时候。为误会痛失好友者有之,酿成灾难者亦有之。那么,学会在交际中解除误会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实际了。

    首先,对于误会不要过于认真,也不要不重视,应以一颗无私心让误会消释于无形。我们身边经常发生误会,但误会多了,累积成较严重的误解,就容易使各种关系发生根本转变。本来是好朋友可能关系疏远,甚至反目成仇。但是不等闲视之,并不等于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对经常发生的小误会,没必要都做解释。这要靠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心底无私、乐于助人的品质去化解。

    其次,要用一颗平常心坦然处理误会。有时候,你越是表白你是不幸的、无辜的,越是说得头头是道,比真理还要真理,比任何人都要真诚,对方越是认为你心虚胆怯。要选准时机,才能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意。对待别人的误解,不能耿耿于怀,需要以一颗忍辱负重心,乐观旷达地接受它,将误会融化在自己忍辱负重的胸怀里。只要一如既往地付出爱心,总会使对方幡然醒悟,而且一定被你所感动,从他那里找回真诚的友谊。

    再次,不急躁鲁莽,以一颗细致的心唤醒对方。生活中,某些人喜欢转动自私的轴心,在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煽阴风点鬼火,制造误会,挑拨离间,达到满足私欲的目的。因此,遇到误会千万不要急躁鲁莽,而要平心静气,细心思索,及时沟通,使对方从蒙蔽之中醒来。

    翻脸后如何重修旧好

    冲突和摩擦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是不可避免的,一时感情冲动,往往会殃及长久苦心维持的友情。事后想来,这些情况的发生都是为我们所不愿的。如果有机会弥补,何乐而不为呢?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修复因暂时的冲突而翻脸的解决方式。

    一、要谨记,旧事不重提原则

    当双方因一件小事而闹僵,但同时又有重归于好的愿望,最好是让过去了的事都过去,刻意地去忘了这段不愉快,切不可继续追究盘查,更无须分辨谁是谁非。两人你我依旧,宽厚待人,淡忘旧事,自然而然地便得以重归于好。

    二、寻找时机,主动示意

    好的时机会令你示好的意图得以充分表达,获得期望以外的效果。例如,对方生病时你代为照顾其家中小孩,或有别的困难时你毫不吝惜伸出援助之手,拉他一把,都会使对方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在欣然接受之余更生感激和愧疚之心。

    三、对过失采取适当补救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人闹僵,双方都有责任,不能单纯只责怪哪一方。所以想要重归于好,自我检讨是不可少的。为求得对方谅解和表达诚意,应主动积极地加以补救,但同时也要掌握好尺度,无须过分自责。以达到既能将过失化解,又能得到对方认可的效果为目标。

    四、宽容隐忍,理解对方

    出现翻脸的局面可能属对方有意,但也不排除无心的情况。此时,宽容和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以豁达的胸襟容忍对方过失,理解其行为,是良好心态和优秀心理素质的体现,关键时刻迈出积极主动的一步,在恰当的时机也彰显出你独特的人格魅力。

    面对不必要的邀请如何应答

    社会日益开放,人们的交际也愈加广泛,但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如何拒绝那些自己不想参加的,对自己没有意义的“盛情”邀请,那你的时间表里将没有自我空间,完全没有了喘息的机会。一方面要拒绝,一方面又不失和气,实在是需要技巧的,这就涉及拒绝谈话技巧的使用了。

    一、缓兵之计,模糊应答

    某单位一位同志利用儿子过生日的机会请陈局长光临,但陈局长不想赴宴,可又不好明辞,便说:“这段日子说不定哪天上级就来检查工作。这样吧,到时候如果没什么要紧事,我就过去聚一下。”言外之意,有事就去不了啦。模糊应答的妙用在于既不使对方太难堪或太失望,给人以拒之门外的感觉,又给自己创造了“缓冲地带”,留有回旋余地。

    二、设置前提,争取主动

    给对方设置一个前提,诸如1小时之内,吃完饭就返回等,争取自己限时脱身的主动权。有时盛情邀你的是很熟的朋友,断然拒绝显得不够礼貌,模糊应答又有狡诈、隔膜之嫌,就不如快人快语,先给对方设置一个前提。

    三、创造条件,走为上策

    以方便为名,到服务台拨个家里电话,叫妻子马上拨此电话说家中有急事,从而名正言顺地溜之大吉。对那些不期而至而使你进退两难的无聊邀请,不妨创造条件,找个借口,走为上策。

    四、剖析事理,坦陈心迹

    质检员小王的好友帮包工头约小王吃饭。小王对其友就可晓之以理,讲明不能赴约,而且万一出了事对你我都不好,这样就可以巧妙拒绝邀请了。

    学会示弱——消除他人不满和嫉妒的妙方

    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胜,当然不可以示弱,但在特定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社交之道。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客观存在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除到最低限度。

    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团结周围的人们。

    要使示弱产生积极作用,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

    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有限,知识能力有所不足,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

    成功者应多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失败的纪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

    经济比较富足的,可以适当诉诉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视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直言承认自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长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补人之长。

    示弱有时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要表现在行动上。

    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成功。在其他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事业之外,平时对小名小利应淡薄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再为一点微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的弱者。

    示弱是强者在感情上体贴暂时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弱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使你身边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减少或抵消你前进路上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

    怎样安慰别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人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不仅需要本人自勉,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劝慰。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给予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亲朋好友遭受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过多谈论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医生已有交代、说明,无须你再多言。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谈及过多,势必包袱加重。你应该多谈谈病人关心、感兴趣的事,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其精神负担。

    对于因生理缺陷或因出身、门第被人歧视的不幸者,由于不幸的原因有些是先天的,劝慰时应多讲些有类似情况的名人的成功事例,鼓励对方不向命运屈服,抵制宿命论思想影响。

    安慰丧亲的不幸者,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让其宣泄、释放出来,反而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平静的状态。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贡献等。对生老病死之类的突发事件,你要注意及时安慰,事过境迁不仅失去意义,而且会使对方已经平复的心灵勾起伤心的回忆,这是很不妥的。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在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去安慰。一个人在情绪处于失控的情况下,任何人的安慰都难以入耳,只能火上加油。还是等他冷静下来,恢复了理智,再同他交谈为好。

    有时,谎言不一定全是坏话。

    对于身患病症的病人,只能把病情如实告诉其家属,而对其本人,仍应重病轻说。如果谎言居然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对病魔斗争的意志,就有可能使生命延续得更长久,甚至战胜死神。

    善良的谎言,其用心当然也是善良的,即为了减轻不幸者的精神痛苦,帮助其重振生活的勇气。当事人以后明白了真相,只会感激,不会埋怨。如果明知会加重对方的精神痛苦,仍要实话相告,即使不算坏话,也该算蠢话。

    如何化干戈为玉帛

    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年)曾经和一个叫本顿的人进行决斗。本顿一枪击中了杰克逊的左臂,子弹一直留在里面。20年后,到1832年医生取出子弹的时候,本顿已经成了杰克逊的热情支持者。杰克逊建议将子弹归还本顿,但本顿谢绝接受,说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遗失物或被抛弃物的追索时间为20年。现在20年已经过去了,产权发生了转移,子弹的所有权当属杰克逊了。而杰克逊说自从上次决斗到现在还只有十九年,产权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本顿回答说:“鉴于你对子弹的特别照管,并且一直随身携带,因此,我可以放弃这1年。”

    我们从安德鲁·杰克逊和本顿的交谈中,发现两人其实都没有把20年前的决斗放在心上。这也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他们决斗之后的20年中,为什么一个还是另一个的热情支持者。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难免会有些旧怨出现。这些旧怨可能会造成不愉快的人际关系。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上面的例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宽恕就是给别人机会,当然,也是给自己机会。“化干戈为玉帛”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式,非常重要。生活在社会中,必然有矛盾和烦恼,如夫妻、邻里、同事间不和谐,均会使人出现负面情绪,甚至产生仇恨。在被别人曲解和伤害时,本能的反应就是报复。然而,报复虽然发泄怒气,减少了心中的负荷而痛快一时,但会激化矛盾。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避免进入困境,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宽容,做到宽容大度,摒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

    要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能逃避,老死不相往来。将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及无法解决的问题分别列出。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全力以赴去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先寻求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凡事尽力而为,必能得到对方的谅解与支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