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而立十岁的时候,父亲死了,家里穷得掏不出学费上学。他游手好闲地满村子晃悠,谁见了他都烦,他见了谁也烦。烦到最后,他就开始干坏事。起初是偷偷别人的蔬菜瓜果,后来就偷鸡摸狗,直到有一天被送进了派出所。他只有十岁,派出所拿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通知学校去领人。他没上学,学校完全可以不管,可学校新来的余老师还是去把他领回了学校。
领回了学校,他就算是入了学,成了学校的一名正式学生。余老师不仅给他缴了学费,而且为他购买了学习用品,课余饭后还为他补习功课。胡而立很乖觉,知道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就用双倍的努力来回报余老师的关怀。他也很聪明,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功课,第四年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乡里的初中。
考上了初中,家里还是没有钱。他虽然想上学,再也不好意思再去找余老师了,就流着泪把通知书烧了。他知道,像他一样年纪的孩子也应该为家里做一点什么了。可是,开学的时候到了,余老师又找到他,要他继续去上学。余老师说他极有灵气,将来一定会念出点名堂。至于学费嘛,我们共同想办法。
就这样,他又进了中学。他知道像他这样的孩子早就上不了学了,要不是余老师,他根本就没有上学的机会。他知道,余老师不仅支持他上学,还帮助别人。因此,他在学校努力地学习,放学了就上山砍柴挖药,尽量地减轻余老师的负担。可是,课余的时间不是很多,他的能力也不大,挣来的钱也解不了饥荒,更多的时候还是靠余老师的资助。他知道自己现在没有能力报答余老师,他就加倍努力地学习,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余老师的恩情。
那时的他确实努力,他不仅年年是第一,他还用全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高中,而且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他虽然是那个小山村考上的唯一一个大学生,面对那一大笔学费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为了筹集学费,他跑了许多的路,也受尽了屈辱。就在他要绝望的时候,又是余老师把准备结婚的钱借给他做了学费。当他拿着那笔钱告别余老师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有说,他唯有毕业后好好报答余老师了。
可是,待到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他要还账了,还没有开始还呢而他又要结婚,结婚不久呢又领了孩子,孩子还没有上学呢又要买房子。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后来呢,经济上虽然轻松了,官场上又多了一份应酬,有心想请余老师到省城来转一转,余老师却拒绝了。有心想回去看看吧,他又担心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再后来呢,官做大了,余老师的恩情虽然不曾忘却,可是那份情感却一日日地淡漠了。
没想到就在这时,余老师突然来到了省城。往事又潮水般漫起。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如果没有余老师对他的帮助,也没有他胡而立的今天。因此,他亲自到余老师居住的地方,把余老师接到省城最好的酒店,他要用最高的标准来接待余老师以报答余老师的情谊,他已经具有这个能力了。
他没有想到余老师是领着一帮十一二岁的学生来打工挣学费的,而且年年都来。见了那些孩子,他立即就想起自己的童年,心里就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就连那些孩子一起请到了酒店。在酒店里,他讲了自己苦难的童年,讲了余老师的帮助。为了那些孩子,他也不无骄傲地介绍了自己的现在。他希望那些孩子能够珍惜自己的机会,将来用自己的成功来报答余老师。
胡局长说到这里的时候,服务员端来了菜,也上好了酒。看着那满桌的美味佳肴,不仅是那些孩子,就连余老师的眼睛也直了。一个孩子擦了一把哈喇子,小声说,这些菜大概需要一百多元钱吧。胡局长轻轻一笑,说,一百元?一百元你连这个酒店的大门都不得进。再说了,我能用一百元的水平来报答我的老师?那个孩子胆怯地间,那需要多少钱?胡局长笑笑说,不多,不算酒水是一万二。那个孩子吐吐舌头,喃喃地说,那么多。胡局长骄傲地说,不多,我希望你将来长大了能用更高的标准来报答余老师。那孩子一笑,那肯定,等我将来当了官,我给余老师摆三万元的酒席报答余老师。
那孩子说罢就回过头去看余老师,余老师拍拍他的头,说,等你将来长大了,余老师不吃你的酒席。只要你能救助一个失学的孩子,就算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了。说罢,余老师头也不回地就走了。余老师走了,那些孩子也跟着余老师走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