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附体-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作者简介:尤凤伟,男,山东牟平人,“新时期”开始写作,已发表作品500余万字,短篇小说《为国瑞兄弟善后》《雪》《隆冬》《风雪迷蒙》《空白》及中篇小说《山地》《生命通道》《石门夜话》《泱泱水》《生存》《小灯》《相望江湖》等颇受好评。出版长篇小说《中国一九五七》《泥鳅》《色》《衣钵》等,其中《中国一九五七》列2001年中国小说学会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榜首。出版文集、自选集、小说集数十种。根据其中篇小说《生存》改编的电影《鬼子来了》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以及日本每日电影大奖。

    创作谈:上帝说:要有光

    尤凤伟

    有一天,一个做医药生意的朋友打来电话,言词急切如同发现了新大陆,说他看见大街上的行人,个个面无表情步履匆匆,像些无魂人急急向前追赶着什么。他的话让我的心一震,认同又不胜诧叹:一个原本只关心人肉体的人陡然关注起人的灵魂且一语道破,着实有些耐人寻味。

    这当是写作《魂不附体》的缘起。

    这是一篇算好读的小说,一如既往的肤浅与“老腔老调”,作品之外似没多余的话可说。如果一定要说,就是在这个作品的写作过程中,心里一直缠绕着难以释怀的困惑与哀伤:我们的生活是怎么了,人是怎么了,究竟出了什么状况,以致令国人像中了蛊般变成了“失魂的人”?这确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灵魂,或曰精神、心灵什么的,在我们的认知中是与肉体合二为一且休戚与共的,而一旦发生分离,问题就出现了,出窍的灵魂如同从潘多拉盒子逃出来的魔鬼,为所欲为,不受任何约束。朋友说的“急急追赶”,又是在追赶着什么?当是小说里那个“校长”所说的心中“念想”吧,“念想”成了整个时代的关键词,驾驭着人的灵魂,上演出种种令人瞠目结舌的人间活剧。世道人心大变,人们普遍有感于昔日的朋友、熟人已变得陌生,像不认识一般。而如果尚有一点自省能力,甚至会发觉自己同样已不认识自己。

    这应当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舞文弄墨自得其乐的写作者。

    记得前几年某报刊曾以“当代文学缺少什么?”为题发起讨论。发言热烈,高论也很多,如缺少叙事技巧、缺少诗性意蕴什么的,若干年后仍记得这码事,说明有某种纠结存储于心。感到人们有些避重就轻并未道出当代文学久存的痼疾。前不久参加了一个当代文学研讨会,讨论当代文学的现状,也是见解各异。我大放一番厥词,说如果这个问题在今天仍然众说纷纭纠缠不清,不妨就将时间超越一个世纪,以“后人”的眼光对今天的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社会现状,与同时期的网络、报刊以及坊间传播所呈现的现实状况加以比对,那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怪异的现象,就是前者与后者所展现出来的情状大相径庭。一边是风平浪静的湖面,一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后人”会弄不懂,会发出疑问:到底哪种存在才是一百年前真实的“历史”?当然我们会知道,也晓得是作家与文学出了问题。回到前面的话题,当代文学究竟缺少什么?缺少的是灵魂。于是文学才失去光辉,失去真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