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掌-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丁树人不知道怎样才能控制住这样的局面不再扩大。丁丁被刘老师打了,心里委屈,精神上也受到伤害,他和文兰是能理解的。刘老师的一巴掌虽然打在丁丁的脸上,但是疼在他和文兰的心里。文兰已经几个晚上都没睡好了,在那儿流眼泪。刘老师打丁丁肯定不对,别说丁丁没有错,就是丁丁有错,刘老师也不该打她。刘老师打了丁丁,现在她也后悔,也向丁丁认错了,赔礼道歉了,学校还要刘老师写检查,还要给刘老师处分。这件事到此就可以结束了。可是偏偏有人借学生家长的名义给这里写信往那里打电话,反映情况,搞得沸沸扬扬的。丁树人和文兰对丁丁的被打只是愤怒只是精神上难以承受这样的伤害,但是没有怕过。要说怕,就是怕因此事处理不当给丁丁带来精神的压力。他说要保持沉默,说白了就是算了,不算了又能怎么样?自古有杀人偿命,一命还一命的话,但是刘老师没有杀人,总不能要她去偿命吧,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人人该有的美德。再说,丁丁还要在迎春路小学上学,还要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读书。校长的话更是直截了当,他不想因为这件事给学校的名誉抹上不光彩的一笔。这也就暗示了我们家长不要再反映情况了。但我们没有反映情况呀,我们的解释校长应该是相信的。可是,现在出现的局面,校长还能相信我的解释吗?他和文兰一样,无法想像在一家一家的新闻媒体面前,丁丁怎么去应对一个又一个的新闻记者,她还是一个孩子,一个不到十二岁的孩子。校长害怕的是把刘老师搞倒了,也连带着把他、把学校搞倒了。丁树人害怕的是,连带着把丁丁也搞倒了。把丁丁搞倒,这可能也不是写信人的初衷,但是结果却就是这样的。这个写信的人也不是个东西,你写信是你的权力,你不敢署名就不署名:匿名信也一样反映情况呀。你干嘛要署名学生家长呢?丁树人觉得,写信的人是有意在制造一张黑网,说不定他现在正坐在哪个咖啡屋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想着怎么收拢这张黑网呢。

    丁树人对丁丁说,从现在开始,你一定要保持沉默。丁丁说,我不保持沉默。文兰问,为什么不保持沉默?丁丁说,不说话不行呀,但我不说不该说的话。丁丁今天已经面对了电视台的记者。记者把丁丁找去了,先是看丁丁脸,然后问,哪个老师打了你一巴掌?丁丁说,你们知道的。记者问,老师为什么打你呀?丁丁说,你们知道的。记者问,你告诉爸爸妈妈老师打你了吗?丁丁说,没有。记者问,你为什么不告诉爸爸妈妈呢?了丁反问,为什么一定要告诉我爸爸妈妈呢?记者的采访进行不下去,记者的兴趣忽然没了。接着电台的记者又来采访丁丁,丁丁把作业本往记者面前一放,说,你帮我做作业。记者无奈,说,迎春路小学的孩子真是不一般。

    丁树人对丁丁面对记者的表现是满意的,但是他也担心记者会从丁丁的表现上寻找另外的切人口,一个孩子被老师打了,为什么不敢正视事件的真相?这其中有没有幕后的东西?记者是很容易往这方面想的。我丁树人都能往这方面想,记者还能不往这方面想?说不定还会想到更多的方面,想的多了,说不定就在哪个方面切开一个口子,轻而易举地就走进了事实的真相。丁树人毕竟不是记者,他的所想过于简单,他哪里知道,记者已从校长和刘老师那儿了解到事实的真相了,采访丁丁,只是让她作为一个当事人增加事实的可信度,从新闻效果上讲,一个被老师打了的孩子,形象一旦出现在屏幕上,会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同情。关注和同情的另一面就是对老师的遣责对学校的谴责。记者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即使是报纸或是电台,有了当事人的说话和声音,也会大大增加新闻效果的。丁树人想不到这些,但是他能想到,影响不能再扩大了。他交待丁丁,记者再找你,第一,拒绝采访,第二,让他们找写信的人去。文兰嘱咐丁丁,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心还是用在学习上。她一说完,就忍不住地哭了,她是教师,她知道她和丁树人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在用另外一种形式伤害着现在还少不更事的丁丁。很多事情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丁树人没有看到电视新闻上关于丁丁被打的报道,也没有听到电台播出关于丁丁被打的消息。他只是在市报的读者来信里看到一段很短的文字,内容很简单,说现在有的学校老师师德不好,体罚特别是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呼吁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信中反映了一个情况,但没有点明是哪一所学校,也没点明是哪一位老师,只是说有的学校老师动不动就扭学生耳朵,打学生耳光,罚抄作业。丁树人认为刘老师是打了丁丁的耳光,但她并非动不动就怎样怎样的。丁树人不希望弄得满城风雨。他关心的就是丁丁不要被罩在那一张黑网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