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词苑文学奇葩-明清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明代是词的中衰期,主要是由明代社会环境所造成,虽然总体上看,明词的成就不如明诗,但其中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作者和作品,如刘基的《水龙吟》,高启的《念奴娇》,杨基的《蝶恋花》,文徵明的《满江红》,陈子龙的《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念奴娇·春雪咏兰》等。

    词的发展在经历了两宋的高亢之后,一路低迷,日渐颓败,直到清代初期,这种颓败之风才得到遏制。一批卓有实力的词人,以卓有成效的创作维持了词的辉煌发展,出现了陈维崧、纳兰性德等著名的词人以及多个影响巨大的词派。

    明代前期各具特色的词作

    明代初期的词坛,刘基、杨基、高启等人,由元入明,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但在文坛上却有所斩获,他们所作词能自成家数,独标异帜,尚存宋元词作遗风。

    刘基,字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曾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朝。刘基诗、文兼长,词作题材多样。

    他所作的词,有的感慨颇多,而又表现得十分凄婉;有的于委婉摹写中,寄托深意。

    《水龙吟》是其词的代表作,《水龙吟》以建安才士自命,表明了对时局的忧虑: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啼鹃进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问登楼王粲,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此词寓豪放于凄婉之中,在深沉的忧思中,流注着郁勃的气韵。《念奴娇·咏蛙》于委婉摹写中,寄托深意:

    池塘过雨,有许多、蛙龟为谁强聒?乍寂还喧如聚讼,缕宫商争发。呕哑蛮歌,兜离鞮唱,颊齿相敲龁。可人幽梦,惊回天水空阔。

    最好,白石清泉,被渠翻倒,作蹄涔丘垤。蚯蚓蝼蛄无智识,相趁草根嘈囋。坐井持頣,当车怒目,几欲吞明月。子阳安在?至今莫辨优劣。

    此词通过群蛙“强聒”、“聚讼”,“怒目欲吞月”的描写,表现作者对世风不正,群小逞强,贤愚颠倒,优劣莫辨的黑暗和腐败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摇唇鼓舌,擅生是非的憎恨。犹如一幅讽刺性的漫画,辛辣地针砭时弊。

    刘基的词作,尤其是长调,情感色彩很浓,最著名的是《沁园春·万里封侯》:

    万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乡?奈狐狸放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沉江。中泽哀鸿,苞荆隼鸨,软尽平生铁石肠。凭栏看,但云霓明灭,烟草茫茫不须踽踽凉凉,盖世功名百战场。

    笑杨雄寂寞,刘伶沉湎,嵇生纵诞,贺老清狂。江左夷吾,隆中诸葛,济弱扶危计甚长。桑榆外,有轻阴乍起,未是斜阳。

    这首词作于元末。词中传达的是作者一种崛起于乱世的远大抱负。刘基的词中亦不乏情思细美,体性阴柔,比兴婉曲,境界朦胧之作,短调如《眼儿媚》:

    烟草萋萋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数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这首词用宋代人秦少游常用的“缘情布景”之法,即景抒情,格韵双美,令人咀嚼玩味。

    高启,元代末期隐居青丘,因此又号青丘子,江苏苏州人。洪武二年,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他的词风,与刘基颇为相近,其《念奴娇·自述》中“勋策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曾许,壮志生平还自负,羞此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颇有南宋辛之风。

    由于命运的坎坷,高启的词作又有一种幽凄的味道,如《石州慢·春感》:

    落了辛夷,风雨顿催,庭院潇洒,春来长恁,乐章懒按,酒筹慵把。辞莺谢燕。十年梦断青楼,情随柳絮轻惹。难觅旧知音。把琴心重写。

    妖冶,几曾携手,斗草栏边,买花廉下。看到辘轳低转。秋千高打,如今甚处,纵有团扇轻衫,与谁更走章台马。回首暮山青,又离愁来也。

    清代人沈雄在《古今词话》是这样评论高启的这首词的:“青丘乐府大致以疏旷见长,而《石州慢》又极缠绵之致。”

    杨基,是“吴中四杰”之一。明代初期做了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杨基的词有的带有寓意,所感甚深,颇为缜丽,并有一种清气充溢词句中间,很耐人寻味。如《多丽》这首词便以绵丽为尚,又有清气行乎词句其间:

    问莺花,晚来何事萧索?是东风,酿成新雨,参差吹满楼。避寒金,再簪宝髻,灵犀镇,重护香幄。杏惜生红,桃缄浅碧,向人憔悴未舒萼。念唯有、淡黄杨柳,摇曳映珠箔。凭栏久,春鸿去尽,锦字谁托。

    奈梦里,轻歌妙舞,觉来偏更情恶。听高楼,数声羌笛,管多少,梅花惊落。鸳带慵宽,凤鞋懒绣,新鞋谁与共行乐?料在楚云湘水,深处望黄鹤。天涯路,计程难定,长恁漂泊。

    杨基也有花间风之作,尽显婉约之风,如《蝶恋花·新制罗衣珠络缝》:

    新制罗衣珠络缝,消瘦肌肤,欲试犹嫌重。莫信鹊声相侮弄,灯花几度成春梦。

    风雨又将花断送,满地胭脂,补尽苍苔空。独自移将萱草种,金枝挽得花枝动。

    杨基的一些小令有了俚俗之气,如《菩萨蛮》“花也笑亘娥,让他春色多”;《蝶恋花·卜居》“白鹭轻鸥为伴侣,女嫁渔郎,男娶渔家女,已绿蓑眠细雨,料应天意还相许”。

    拓展阅读

    刘基,即刘伯温,是个神乎其神的人物,在民间的人气极旺。民众心目中的刘伯温,是清官的代表,智慧的化身,人民的救星。他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还是个风水大师、高道神仙。

    明代杨守陈称赞刘基:“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明代人所辑的《诚意伯文集》中,有刘基散文323篇,诗歌1184首,词233首。

    明代中后期颇多亮色词作

    明代中叶以后,词家虽然众多,但词风日下,甚至出现了以填词酬应献谀的人,这时期唯一可称道的词人是杨慎,其词风意境豪雄。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慎的父亲是内阁首辅,叫杨廷和。杨慎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且天性聪明,7岁能背许多诗。11岁时,会写近体诗。

    13岁时,杨慎随父入京师,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诗等,其《黄叶诗》,轰动京城。

    21岁时,杨慎参加会试,文章被列为卷首。谁知烛花烧坏了考卷,使其名落孙山。24岁时,再次参考,殿试第一,即状元,授翰林修撰。从此,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

    杨慎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代表杨慎意境豪雄之风的词作是《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词作为咏史之作,以概括性的语言启发人丰富的联想,具有极强的历史涵容力。全词有怀古,也有托物言志。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在苍凉悲壮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一种高远意境在这种气氛中反映出来。

    在词学理论方面,杨慎也有所贡献,著有《词品》6卷,词集《百绯明珠》、《词林万选》诸种。

    明代中叶,一些写景的小令也颇有些成绩,如吴宽《采桑子》中的“纤云尽卷天如水,芦荻风残,松竹霜寒,更看前溪月满山”;赵宽《减字木兰花·姚江阻雨》中的“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夏言《浣溪沙》中的“帘幕受风低乳燕,池塘过雨急鸣蛙。酒醒明月照窗纱”,皆写景如画,意境清远。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他于自己的词作,颇为自负,沾沾自喜,曾言:“匪独诗文为然,填词末艺,敢于数子云有微长。”但事实上他的词作内容狭窄,题材单调,尤其是小令,确乏才气。

    到了明代后期,词坛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时,文坛上以反复古为主流,而词坛则以继承词统为号召,以图振兴词风。特别是陈子龙、夏完淳等人的一些优秀词作,为明代词坛增添了几多亮色。

    陈子龙,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

    陈子龙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

    陈子龙也擅长作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的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陈子龙可以说是真正转变明中叶浮靡词风的第一人,以他为核心的云间词派致力为词,勤苦唱和,使得词艺再次焕发出迷人光彩。

    陈子龙崇尚南唐李璟、李煜以及花间词名家、北宋秦观、周邦彦等人,其词风流婉丽,蕴藉极深,深得婉约派遗风。

    陈子龙的词在意境方面分别表现出了情韵生动、浑融自然、含蓄婉约等特征和风貌。这些风貌大大提升并增强了其词的内涵及价值,使得其词在明代词坛上熠熠生辉,对词坛回归南唐、花间、北宋风格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陈子龙的词中也多有感念亡国之作,如《唐多令·寒食》: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荫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再如《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亦多凄苦之声: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其他像《二郎神·清明有感》中的“最恨是年年芳草,不管江山如许”;《诉衷情·春游》中的“叹绣岭宫前,野老吞声,漫天风雨”都饱含着对家国的深厚情感。

    除了陈子龙外,夏完淳等人亦作有抒发感慨的上乘之作,如夏完淳《卜算子》中的“十二玉阑干,风有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张煌言《柳梢青》中的“此身付与天顽,休更问秦关汉关。白发镜中,青萍匣里,和泪相看”。或绵邈凄恻,或慷慨淋漓,都饱含着对家国的深厚情感。

    拓展阅读

    杨慎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精通经、史、诗、文、词曲、音乐、戏剧、金石、书画,而且对哲学、天文、地理、生物、医学、语言、民俗等也有很深的造诣。《明史》本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

    不但如此,杨慎为人也十分让人敬佩,他正直,不畏权势。明代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一个著名的色鬼。杨慎目睹民不聊生,实在气愤不过,称病告假,辞官归乡。

    武宗死后,皇位由其堂弟继位。杨慎又被召之为官。但他耿直的个性使他无法施展政治抱负。尤其在世宗继位后逾越法度的问题上,杨慎带领百官“逼宫”,以静跪示威。

    在遭受两次杖击后被充军云南永昌卫。这一放逐,便是漫长的30年。但他并未因环境恶劣而消极颓废,仍然奋发有为。最难能可贵的是仍然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国事。

    陈维崧博采众长开豪放词

    到了清代以后,以陈维崧为首的豪放型的阳羡派学习苏轼、辛弃疾的词风,使豪放之词大放光芒。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家门显赫少负才名,康熙时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检讨。

    陈维崧擅长骈文,尤其精于作词,著有《陈迦陵诗文词全集》。陈维崧词作数量很多,填词多达1600余首,可说为古今之最。

    陈维崧的词奔放、豪迈,继承了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而且还增加了一种霸悍之气。人们称说:“迦陵词气魄绝大,骨力绝遒,填词之富,古今无两。”

    陈维崧词作的这种霸悍之气主要表现在抒情的爆发力上。这种气势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他在词的写作艺术上达到了自由超越的程度,以往的观念难以再作束缚。

    另一方面,由于陈维崧精通历史,他同时将歌行和赋等笔法充分运用到了他的词中,纵横议论,洞照古今的手法使他的词在抒情的空间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宽。

    所以,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因素促使陈维崧的词能够另拓疆域,自辟门径,弥补了苏轼、辛弃疾的短处,成就了非凡的造诣。

    陈维崧以如椽大笔,直写动荡残酷的社会现实。眷念故国,感慨兴亡,嗟叹遭际,悲悯苍生,种种题材成就了他的豪放之风,跳跃的词句肆情地宣泄他的万丈豪情,如他的《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这首词虽为短调,容量却很大,感慨兴亡的主题借阔大萧瑟之景,表现得极其浓烈,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再如《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这首词与《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同时期完成,也含有伤今吊古之意。《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感喟历史风云,多凄楚苍茫,而这首词则杂入身世之悲,多豪迈遒壮,因此意味更为深重。

    陈维崧词中借物抒怀之作也占据一定的比重,这类词作同样也以风格豪放,格调雄奇为显著特色,如《醉落魄·咏鹰》: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这首词写于作者流寓河南之时。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词作咏物而抒怀,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

    陈维崧是比较全面的词人,他不仅擅长写长调,写豪放一类的词,而且也兼擅小令和慢词,且艺术性都比较高。

    一般说来,小令由于篇幅短狭,很难写得波澜壮阔,腾跃激扬。陈维崧则以他出众的才华和惊人的创造力在令词中描绘出一般只能寓于长调的慷慨沉雄境界,《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就是个成功的例子。他的词艺术性较高,他精于用典,往往在一首词中掺杂着十几个典故,如果不熟悉这些典故的话,就很难理解词中所含的深意。

    陈维崧曾写过一组汴京怀古的词,调子用的是《满江红》,共10首。这10首词,结合地理、历史、人物等,用了大量的典故。其中第四首写的是“吹台”,全词如下:

    太息韶华,想繁吹、凭空千尺。其中贮、邯郸歌舞,燕齐技击。宫女也行神峡雨,词人会赋名园雪。羡天家,爱弟本轻华,通宾客。

    梁狱具,宫车出;汉诏下,高台坼。叹山川依旧,绮罗非昔。世事几番飞铁凤,人生转眼悲铜狄。着青衫,半醉落霜雕,弓弦砉。

    这首词写的是汉梁孝王一系列豪华的生活场面,感叹世事变迁,人生易老,其中寓含理趣。词中用典极多,如“邯郸歌舞”、“燕齐技击”、“名园”、“赋雪”等。

    陈维崧的词不及苏轼、辛弃疾之词,因其豪放少羁勒,不够沉厚蕴藉,但是他的词作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构思、技巧、用语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除了豪放词作之外,陈维崧也有清真娴雅之作,亦写得很出色。《念奴娇·读屈翁山诗有作》,雄奇壮阔,兼富情趣;《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信手拈来,口语入词,显示出作者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的特点。

    《望江南》、《南乡子》等组词,以清新笔调,写江南、河南的风光和社会生活;《蝶恋花》、《六月词》写农民入城的情态;《贺新郎》写艺人的遭遇,这些词又显示出陈维崧词题材广阔的特点。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为:“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充分说明陈维崧能将不同风格冶于一炉,而能抒写自如。

    陈维崧旗下聚集了任绳隗、徐喈凤、史惟圆、万树、曹亮武等一批词家,后来还有蒋士铨、郑燮、姚椿等人。这些词人同陈维崧一样,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他们相互唱和,颇具声势,为清词的中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拓展阅读

    陈维崧的雄阔词风与他的豪宕不羁性格紧密关联。他早年曾拜著名爱国诗人陈子龙为师。10岁时,代其祖父拟《杨忠烈像赞》。17岁即“补邑博士弟子员”。其时,宜兴成立“秋水社”,参加的都是邑中有名望的文人,其中陈维崧年龄最轻。

    之后,吴门、云间、常州、润州等地大兴文会,他即席赋诗数十韵;有时作记序,用六朝排比,骈四俪六,顷刻千言。许多著名诗人、古文家如王士祯、朱彝尊、顾贞观、魏淑子和姜西溟等争与为友,来往甚密。

    陈维崧落拓不羁,重义气,轻财货,乐于助人,所谓“视钱帛如土。每出游馈遗,随手尽,垂橐而归。归无资,命令质衣物供用。至无可质,辄复游,率以为常”。

    “文如其人”,这种率性而为、直抒胸臆而无所顾忌的性格,也造就了其豪放不羁的词风。

    朱彝尊营造出婉约词风

    随着清代政局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为豪放雄风提供的空间逐渐狭窄,而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六家”登上词坛,相互呼应,以理论为支撑,以创作为依傍,营造出一片婉约天地。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

    朱彝尊的词影响很大,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

    朱彝尊开创了清词新格局,他认为明词因专学《花间集》、《草堂诗余》,

    有气格卑弱、语言浮薄之弊,应该以“清空”、“醇雅”矫之。

    朱彝尊主张学习南宋词,他尤其崇拜南宋格律派词人姜夔、张炎,提出:

    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

    他还选辑唐至元人词为《词综》,借以推衍其主张。

    朱彝尊的这一主张被不少人尤其是浙西词家所接受而翕然风从,主要有李良年、李符、沈皡日、沈岸登、龚翔麟等人。

    龚翔麟将朱彝尊的《江湖载酒集》、李良年的《秋锦山房词》、李符的《末边词》、沈埠日的《茶星阁词》、沈岸登的《黑蝶斋词》以及自己的《红藕庄词》合刻于金陵,名《浙西六家词》。陈维崧为之作序,浙西词派由此而名。

    朱彝尊的《曝书亭词》由数种词集汇编而成。所作讲求词律工严,用字致密清新,其佳者意境醇雅净亮,极为精巧,如《洞仙歌·吴江晓发》:

    澄湖淡月,响渔榔无数。一霎通波拨柔橹,过垂虹亭畔,语鸭桥边,篱根绽、点点牵牛花吐。红楼思此际,谢女檀郎,几处残灯在窗户。

    随分且欹眠,枕上吴歌,声未了、梦轻重作。也尽胜、鞭丝乱山中,听风铎郎当,马头冲雾。

    在词中,词人将静谧的江南水乡的清晨,乘舟出发的风情,描摹得十分细腻。一路月淡水柔,篱边花发,楼头灯残,舟中人在吴歌声中若梦若醒,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情趣。

    朱彝尊以学者之身而为词,在词的理论上颇有研究。他在《紫云词序》称“词则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大都欢愉之词”,因此他的笔下多有友人酬答,词人唱和,别愁离绪,情思深婉之作,如《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淅淅沥沥的秋雨带来丝丝寒意,青年男女近在咫尺,却为礼法所约束,如分隔天涯。此词写作者与其小姨乘舟渡江避乱时情景,这些如烟往事漫过作者心头,情思绵绵。

    其《忆少年》一词,与此词事相连,意趣相同,有“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一句,把一腔真情说得更深、更透了。

    朱彝尊有一部分据说是为其妻妹而作的情词,这些词大都写得婉转细柔,时有哀艳之笔。看其中的一首《眼儿媚》:

    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含羞几度,几抛人远,忽近人前。

    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一声归去,临行又坐,乍起翻眠。

    词作把初恋时的欲罢还休,热恋后离别之际的坐立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文字平易清新,却又可以领略到孤诣锤炼的功力。从这些爱情小词中完全可以体味到朱彝尊婉约深致的特点,因此被人誉为“清词冠冕”。

    朱彝尊论词追求“醇雅”、“清空”,因此,不能一味纠缠在声色艳情之中,也要有“言愁苦者十一焉耳”,也就有了怀古伤今,感时抒怀之作,如《卖花声·雨花台》,这首词是他在游览雨花台时写出来的,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这首词追怀往事,不胜感慨。上片描写南京的衰败零落。下片吊古伤今,抒发感怀。字字蕴涵着兴亡之慨。全词哀婉抑郁,清丽自然,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才情和风格。再如《解佩令·自题词集》: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这首词亦是朱彝尊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悲凉激愤,潜气内转,沉郁之情可见。浙西派在朱彝尊影响下,标举清空醇雅风格,蕴藉空灵,无轻薄浮秽之弊,也不落浓艳媚俗。即使艳情咏物,也力除陈词滥调,独具机抒,音律和谐。

    拓展阅读

    信奉浙西词派主张的词人不计其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浙西词派风靡一时。前期除六家外,尚有彭孙通、汪森、柯祟朴、曹尔堪、周筼、王雄、沈进等大量的本地词人以及外地词人。

    后期浙西词派重要词人有钱塘人厉鹗、青浦人王昶、钱塘人吴锡麒、清前期吴江人郭麐、雍正时海宁人许昂霄、道光时海宁人吴衡照、道光时钱塘人项鸿柞以及黄型清、冯登府、杜文澜、张鸣珂等大量词人。

    浙西词派的开创者朱彝尊去世不久,厉鹗崛起于词坛,承袭了浙西词派的主张,并有所修正和发展,尊周邦彦、姜白石,擅南宋诸家之胜,成为清代中叶浙西词派的中坚人物,使得浙派之势益盛。厉鹗之后,虽仍有词人承其余绪,然而日渐衰颓,势如强弩之末。

    纳兰性德集凄清词风大成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他的父亲是清代康熙朝赫赫有名的内阁大臣、太子太师纳兰明珠,可谓出身显赫。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很小时就开始学习骑射。17岁时,纳兰性德开始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

    18岁时,纳兰性德参加顺天府乡试,并考中举人。次年,正准备参加会试,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病使他没能参加成殿试。

    在此后的数年中,纳兰性德拜徐乾学为师,发奋研读。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此举受到了皇上的赏识,也为他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接着,纳兰性德又把搜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4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著有《饮水词》,存词300余首。纳兰性德的词有南唐后主的遗风,以凄清见长,悼亡词情真意切,令人不忍卒读。

    悼亡词在纳兰性德的创作中,几乎占十分之一。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这样大量创作悼亡词。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对他凄清词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其悼亡词反映了高尚的人情美,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是他无限凄楚的悼亡之情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水乳交融的结晶。

    在纳兰性德的大量词中,边塞词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值得注意。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既描绘了边塞雄浑勃郁之美,又刻画了塞外的凄清苍凉。

    纳兰性德以真挚的感情,把建功立业的雄心与对现实中待卫生活的厌倦、爱国忧民的心怀与伤离念远的思愁、吊古伤今的喟叹与民族和睦的祝愿融入边塞词中,既体现了其进步的历史观和民族观,也可以使人体会出其中包含的无限幽怨和无尽伤感。

    他的《长相思·山一程》尤耐咀嚼: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作描述了作者随皇帝东出山海关时,风雪交加中扎营的壮景及个人心境。

    纳兰性德为人至真至纯,对挚友肝胆相照,一腔热情。他与朋友或是书信往还、唱和赠答,或雅集联句、饮酒赋词,许多词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纳兰性德对友真诚慷慨,可以在他的代表作《金缕曲·赠梁汾》中看出。在这首词中,就有“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若重,君须记”之句。

    有关爱情的词在纳兰词中所占比例最大,这类词多写儿女情长,怨离伤别,表达了他爱情的喜悦或伤感,其感情真挚圣洁,思念深广绵长,最能体现其缠绵凄婉的词风,如《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当作爱情诗来读,其实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也即写给一位朋友的。在道光十二年的刻本《纳兰词》里,就可以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

    再如《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春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这首词是写在纳兰性德的表妹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他与表妹雪梅一块长大,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虽然没有挑明爱情关系,但纳兰性德深深地爱着雪梅这是事实。他与表妹曾经一块去读私塾,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对诗作赋。如今,表妹进了皇宫,当了妃子,叫谁能不痛苦呢?

    表妹走后,纳兰性德曾经装扮成僧人进宫去见过表妹一面,回来后好长时间放不下。所以,他常一个人在黄昏时小立,望着宫廷的方向凝神。可是,初恋是彻底没有希望了,这辈子也别再想了,心事变成了灰一样。

    《梦江南》有单调、双调和另调,这一首是用的单调。全词总共才27字,词的容量极其有限。但是,纳兰性德在这27个字中,塑造了一个失恋者的形象。

    他悲愤,他痛苦,他怨恨,他心如刀割,他心灰意冷。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他把内心的痛苦压抑住,强陪着笑脸应付家人与外界。

    这首小词营造了由几个意象组成的意境: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把相思的凄苦与灰色的景物融合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意境构成了一个十分伤感的画面。

    《饮水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夫妻感情生活的,其词句婉丽优美,情意绵长,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纳兰性德是性情中人,爱情是他生活的重要部分。他对爱情的珍视、深挚、专注和执着,从大量悼念亡妻的词作中汩汩涌出。

    如《青衫湿·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纳兰性德与妻子卢氏恩爱至深,不想不及五载便成永诀,这对一个对爱情极为看重的人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他不能忘却娇妻“痴数春星”的可人形象,更为“无限伤心事”却无人共语的凄清悲凉所煎熬。这首词作充分地表达了这一深沉的情感。

    纳兰性德此类词颇多,首首皆是真情所致,和着泪、和着血之作。纳兰性德的这类词作清丽婉约、自然深挚,不染纤尘脂粉,纯任性灵。

    在词的艺术方面,纳兰性德一贯主张作词须有才学,他对泥古、临摹仿效深恶痛绝,在创作态度上“欲辟新机,意见孤行、排众独出”。他认同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观点,提出了“凡风骚以来,皆汝师也”。

    纳兰性德认为:“随人喜怒,而不知自有之面目。”是迂腐之徒的作为,不足取。他形象地比喻此般行止如矮人观场,随人喜怒。他谈诗词创作“亦须有才,乃能挥拓;有学,乃不虚薄、杜撰。才、学之用于诗者,如是而已。”

    纳兰性德还主张作诗词要有比兴。他从文艺批评的角度,对唐、宋、明的诗词作品进行比较,指出宋明的作品赋多比兴少,“雅颂多赋,国风多比兴,楚辞从国风而出,纯是比兴,赋义绝少。唐人诗宗风骚,多比兴。宋诗比兴已少,明人诗皆赋也,便觉版腐少味。”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他常以竹、松、兰、荷等自比,借物起兴,循着他的“发乎情,止于礼义”的创作过程,抒发高洁的情怀,辨明超脱的心志。

    关于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后代多有评价。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嵩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后主之遗。”清代末期学者梁启超曾评纳兰性德词:“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拓展阅读

    纳兰性德的职业对他的文学成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纳兰性德点为进士后,便做了大内侍卫,并在几年的时间,从三等侍卫升到一等侍卫。

    纳兰性德担任侍卫后,非常受皇帝崇信,常常“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吟咏参谋,多受恩宠”。他在御前任职,能应付自如。皇帝诗兴大发,他随声唱和;皇帝若有著述,他受命译制;皇帝行猎,他则执弓冲突,跃马随围。

    由于尽职称诣,纳兰性德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金牌、彩缎、弧矢、佩刀、鞍马、诗抄等赏赐,得到让许多人羡慕的特殊眷顾。同时,宫廷侍卫因为要常随帝王参与各种重要活动,遇有巡狩之事则要扈从,踏名胜山川,过乡镇城邑。

    经历见识对一个有成就的作者是必不可少的,对其激发情感,扩大境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纳兰性德文学创作的狭隘局限,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

    清代中后期词坛流派

    清代中后期,活跃在词坛上的是“后七家”和清代末期“四大家”。清词“后七家”指嘉庆、道光年间活跃在词坛并且深具影响的张惠言、周济、龚自珍、项鸿祚、许宗衡、蒋春霖、蒋敦复7位词人。其中以张惠言、周济、龚自珍影响最大。

    张惠言,原名一鸣,字皋文,江苏常州人。1799年张惠言考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1797年,他所编的《词选》行世。《词选》选录唐、五代、宋词共44家、116首。

    张惠言有感于浙派词的题材狭窄,内容枯寂,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词作应该重视内容,应该“意内而言外”,“意在笔先”,“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

    张惠言的词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如《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抓住暮春景色,寄寓当时感慨,写得既沉郁,又疏快。

    再如《木兰花慢·杨花》借杨花的形象,寓作者怀才不遇、自伤漂泊的感喟,婉曲沉挚。

    此外,如《木兰花慢·游丝同舍弟翰风作》、《玉楼春·一春长放秋千静》、《贺新郎·柳絮飞无力》等都写得委婉盘旋而能微言寄讽,体现出常州词派论“比兴寄托”、“意内言外”的主旨。

    周济是常州派重要词论家,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江苏荆溪人。周济论词尊崇北宋词人周邦彦,崇尚“雅”、“正”,强调寄托,要求作品以隐约迷离的手法,通过刻画景物,抒写“身世之感”、“家国之忧”。

    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盦。浙江杭州人。道光时进士,曾官至礼部主事。

    龚自珍擅长诗文,词一般不为人所瞩目。龚自珍的《定庵词》包含有《无著词选》、《怀人馆词选》、《影事词选》、《小奢摩词选》、《庚子雅词》各一卷,计150余首。总体来说,龚自珍的词缠绵绮丽、沉挚飞扬。

    清代末期“四大家“指朱祖谋、况周颐、王鹏运、郑文焯。“四大家”针对晚清词坛普遍轻视词体音韵声律的现象,提出“声律与体格并重”,对词体的声律特性、唐宋词人佳作的声律作用等问题多有阐述,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朱祖谋,原名朱孝臧,字藿生、孝臧,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吴兴人。1883年考中进士,后官至礼部右侍郎。

    朱祖谋擅长书法、绘画、诗词,著作丰富,词作方面,著有词集《彊村乐府》、《彊村词》、《彊村词□稿》、《彊村集外词》等。他所选编的《宋词三百首》,为影响最大、最权威的宋词选集之一。

    朱祖谋早年致力于诗的创作,其诗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孟郊、宋代诗人黄庭坚。1896年,词人王鹏运成立词社,邀其入社,朱祖谋进入该词社后,才专注于词的创作。

    朱祖谋将自己生平所学抱负,尽纳词中,词中多关系时事之作,如《鹧鸪天·九日丰宜门外过裴村别业》、《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耼赋落叶词见示感和》、《烛影摇红·晚春过黄公度人境庐话旧》、《摸鱼子·梅州送春》、《夜飞鹊·香港秋眺》等表现对维新派的同情,感慨光绪帝珍妃的遭遇,抒发壮怀零落、国土沦丧之感,悲惋沉郁。

    朱祖谋晚年虽词境更趋高简浑成,内容除偶及军阀混战情事外,多为遗老孤独索寞情怀或流连海上歌场之作。朱祖谋的词受北宋词人吴文英影响很大,同时,也受到宋词各大家的影响,他打破浙派、常州派的偏见,“勘探孤造”,自成一家。

    况周颐,原名周仪,为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楳词人。

    况周颐一生致力于词,尤其精于词论,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况周颐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后受词人王鹏运的影响,词情变得较为沉郁,比如《齐天乐》和《秋雨》等。

    况周颐感于时事,写下一些伤时感事、声情激越的篇什,如《唐多令·甲午生日感赋》、《苏武慢·寒夜闻角》、《水龙吟·二月十八日大雪中作》、《摸鱼儿·咏虫》、《水龙吟·声声只在街南》等,此外,有一些作品则是对清室的兴衰、君臣的酣嬉、深致忧思,如《三姝媚》、《莺啼序》等。

    况周颐精于词论,其词学理论,本于常州词派而又有所发挥。他强调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意内言外”之说,乃“词家之恒言”,指出“意内为先,言外为后,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即词必须注重思想内容,讲究寄托。

    况周颐又吸收王鹏运的论说,标明“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他论词突出性灵,以为作词应当“有万不得已者在”,即“词心”,“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

    况周颐还强调“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此外,104论词境、词笔、词与诗及曲之区别、词律、学词途径、读词之法、词之代变以及评论历代词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发前人所未发,影响较为深远。

    王鹏运,字佑遐,一字幼霞,自号半塘老人,晚年又号半塘僧鹜,1870年考中举人。1893年被授江西道监察御史。

    王鹏运工于词,20岁后始专一于词,其词的成就为四大家之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

    王鹏运力倡导词学,且能奖掖后辈,著名词人文廷式、朱孝臧、况周颐等均曾受其教益。王鹏运力尊词体,尚体格,提倡“重、拙、大”以及“自然从追琢中来”等。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许多重要观点,都根源于王鹏运的词理论。

    王鹏运早年的词风与元代词人王沂孙的词风十分接近,多写身世之感,如《百字令·自题画像》。1898年至1901年身为谏官,王鹏运同朱孝臧、刘伯崇合作的《庚子秋词》,不乏对国势衰微的深沉悲愤,著有《袖墨集》、《虫秋集》、《味梨集》、《庚子秋词》、《春蛰吟》、《南潜集》,统名《半塘词稿》。

    郑文焯,字俊臣、叔问,号小坡、叔问,别号瘦碧,晚号大鹤山人。郑文焯多才多艺,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

    据说,当时湘中王闿运以词称雄,但是他见了郑文焯所作的词,立刻宣称自己不及。

    郑文焯的词在晚清词坛独树一帜。他倡导清空澹雅的美学趣味,要求词意宜清空;语必妥溜,取字雅洁;使事用典融化无迹;骨气清空。

    郑文焯的词有宋代词人周邦彦的风骨,其词“直逼清真,时流无与抗争”。词集有《瘦碧》、《冷红》、《比竹余音》、《苕雅余集》等。其后删存诸词集为《樵风乐府》9卷。

    拓展阅读

    王鹏运对自己的不幸,表白在他自己的名号上。他自号半塘老人、半塘僧鹜、鹜翁。他说:“古诗上云,父母在,恒言不称老。余一身不幸,幼年失母,中年失父,令人心悲,人不老心已碎,自称老人是用来铭记我的不幸啊!”“我是父母的体魄所依,有父的一半,有母的一半,所以谓为半塘。”

    王鹏运丧妻后坚持不续弦。据说一位算命先生推算他的八字,算命先生算后叹道:“心高命平,是半僧人命也。”王鹏运听了,就把半僧作为自己的号了。

    后来,一位老人为他占卜,道“刻鹄类鹜”,意为本来想雕刻天鹅却雕刻成了鸭子。王鹏运伤心地说:“我愧不能像天鹅一样高飞蓝天,只好把自己当成鸭子一样藏在水草丛中,少惹是生非了。”所以他又把鹜翁作为别号之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