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殇情三部曲-便衣警察(6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心中忽地一下明白了。是那封信,那封他写给马局长转市委的信叫宋凡知道了。这下好啦!他心里很清楚,与宋凡的这场冲突是绝躲不掉了。这一直使他惴惴不安的冲突终于来了,既来了,他反倒坦然起来。

    “宋阿姨,我知道您生我的气,说两句气话我也情愿听着,可是这件事只能怪季虹自己,这几年她把施伯伯和您的话全当耳旁风,自己走上这条路,也是无可挽回的事情,我心里也是同样不好受的。”

    “好吧,你既然这样说,我再问你一句,你说心里话,说良心话,你在我家里也不是一两天了,对小虹不是没有了解的。你说,你是不是真心认为她是反革命?”

    “从法律上讲……”

    “你不要跟我讲法律,实事求是,你讲真心话,她能不能是反革命?”

    “是,她犯了反革命间谍罪。”

    “好,好。”宋凡脸上的皮肉直打颤,声音不大,却发着狠说,“我参加革命这么多年了,我们革命队伍里有那么一批喜欢整人的人,我见得多了,就是没见过你这样敢把整盆的墨往别人头上泼的。”

    周志明简直被噎得说不出话了。他竭力压制着委屈和恼火,结结巴巴地说:“您,您这么说就不对了……”

    “我有什么不对的?小虹是犯了大错误,很大的错误,给党和国家带来很坏的影响,我革命这么多年,还能袒护她吗?你在这儿住着,难道没看见我老批评她吗?可是组织上明明已经对她错误的性质做了认定,你为什么还非要插一杠子,非要置人于死地而后快呢?你昨天还在叫她小虹姐姐,还和她在一个饭桌上吃饭,今天就能翻脸说她是反革命!我还一直以为你不会是这样一个人,要不是市委政法部的领导亲口讲的,我还不相信呢!”

    周志明让自己冷静下来,一直等她把话说完停下嘴,才开口说话:“宋阿姨,我完全懂得您现在的心情,可我觉得您这两年并不那么了解季虹了,她背着你们都干了些什么事,您并不完全清楚。她的问题构成什么性质,怎么处理,法律上都有明白的规定。难道因为她是政法书记的女儿,就可以减轻处罚吗?那还怎么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呢?”他头一次这样正色地同宋凡说话。

    “好了好了,我不同你争辩。我不懂法律,那市委政法部懂不懂法律呢?也不懂吗?幸亏你才是个二十四级的干部,要不然,你还敢把小虹枪毙了呢。告诉你,现在不是‘四人帮’时期了,党是有政策的,你这么点儿水平的人,还是回单位里好好学习学习去吧。”宋凡突然转换了一种非常客气的语气,又说:“好了,你也不要再说什么了,既然你这么反感我们,这么容不得我们,那么应该有点儿骨气,你可以搬出去嘛。”

    志明浑身像烧了火,觉得自己受了侮辱,气闷得眼泪直想往下掉,“好,我这就搬出去,你们对我这几个月的照顾,我是不会忘记的。”说完,一扭身,跨出客厅,跑进卧房,他忍着泪把自己的东西一股脑地塞进帆布手提包里。他想给小萌留个条子,旋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环视了一下这间屋子,推开房门,提着手提包走了出去。

    只走了几步,他便像根木桩似的在走廊里定住了。施肖萌,也像根木桩一样一动不动地在他面前僵立着,在日光灯惨白的光线映射下,呆板的脸上仿佛结了一层冰冷的霜。他不知该怎么说,张皇地垂着手,费力地从喉间挤出一句话来:

    “肖萌,我要搬回机关去住。”

    一股泪泉在施肖萌眼眶中闪了一下,涌出来。她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厉声喊道:“你走吧!我再也不要见到你!”

    他吃惊地半天说不出话来,“萌萌,你这是怎么啦,是为了你姐姐的事?”

    “你不是一直烦她吗?这下她是反革命,你高兴了吧?”

    “萌萌,这种糊涂的话是不应该从你嘴里说出来的,你难道还不了解我吗?”

    “不,我从前以为我了解你,以为你老实、善良、正直,可现在我不了解你!你把我蒙在鼓里,当傻子一样蒙在鼓里。我姐姐千错万错,可有一件事她没有错,她说对了!你长得漂亮,你就凭着这个资本和那位女公安人员去奔你们的幸福吧!我决不妨碍你们,我自己的悲剧,我认了!”

    “你,你听到别人胡说什么了?听到什么了!”他控制不住地大叫起来。

    “你不用解释,我听到了,我也看到了,你们真会选地方,岐山路,那地方安静,人少,正好谈情说爱,我要不是偶然路过那儿,到现在还蒙在鼓里哪!”

    “啊——”他恍然大悟,语气平静下来,“萌萌,你误会了,我们那天是有工作的,具体情况我现在还不能跟你说。”

    “你别再欺骗了,我不相信,不相信!我就是再迟钝,也不至于不明白你们那种亲热劲是怎么回事,你的工作保密,谈情说爱也保密吗?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要听了,你要走就快走,快走!”她的泪水不断地涌出来,泣不成声地把脸别向一边,“我过去,爱过你,真心地爱过你,现在……我恨你!恨你!”

    他的手一松,咣地扔掉提包,痉挛地一把抓住她的胳膊,“肖萌,你应该叫我说完!”

    “别碰我!”她歇斯底里地喊了一声,猛地把他推开,“让我忘了你!”

    严君扯开话题

    宋凡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从客厅里出来了,用平静的、甚至还有点儿婉转的声调说道:“你现在后悔了吗?晚了。我们一家有什么错待你的地方?‘四人帮’那会儿,萌萌跑到自新河去看你,同情你。你知道,为这个我们一家替你担了多大风险?可你,你是怎么对待我们的,怎么对待萌萌的?太忘恩负义了吧!”

    对这种客气而又居高临下的声调,周志明实在受不了了,木然松开掩面啜泣的萌萌,提起地上的手提包,他只说了一句话:

    “友谊和爱情是共同创造的,不是一方给另一方的恩赐。”

    他推开大门,向咆哮的大风里走去。

    他又搬回了机关西院的小工具房。

    用了一个晚上和一个白天,收拾了这间荒置的“旧居”,把墙角、顶子都用旧报纸严严地糊住,糊完以后又找了个小推车去寻觅废砖头,准备盘上那个原来想盘而没有盘的炉子。

    组里的几个人对周志明从施家搬回来的事各有各的判断,大陈以为他是因为回避的问题才赌气从施家搬出来的,免不了对他说了些“何苦来”之类的话;小陆则断定他一定是主动和施肖萌吹了,所以一开始对这事的反应是冷冷的,直到后来看见他踽踽独行地满世界捡砖头,才真地动了恻隐之心,竟挨过来扭捏地说了一句:“你到锅炉房后面去过吗?那儿有不少砖呢。”

    “锅炉房后面?”他有点儿诧异地看看小陆,随口应道:“能过去吗?”

    “能,我陪你去。”小陆居然自告奋勇当了向导,这显然是在表达一种和好的愿望了。

    对这件事始终不动声色的,只有段兴玉一个人,在周围没人的时候,他悄悄对周志明问道:“是那封信吗?”

    周志明垂下眼睛,点了点头,随即又说:“也不全是……没什么,我不后悔,本来就一直想搬出来呢。”

    段兴玉很带感情地拍拍他的肩膀,仿佛想用手臂把力量和鼓舞传导给他似的:“上我家去住,愿意吗?……好,不愿意我也不硬拉,我知道你不想打扰别人,也不习惯和别人家伙着过日子。那,等春天吧,局里的宿舍楼到四月初就可以竣工住人了,咱们科就是分一间屋也是你的。”

    头两宿,屋里没有火,实在是够冷的,周志明穿着厚的毛衣毛裤,扣着棉帽子,还是在被子里时醒时睡地筛了两宿糠。第三天上午他开始盘灶,刚和好泥,严君来了。

    “砌炉子?”她一进屋就脱下大衣要伸手帮忙。“我干什么?”

    “别别,”他说什么也不让她拿家伙,态度异常坚决,“你昨天就帮着糊了一晚上墙了,这活儿你也不会干,别沾手,要不我就不盘了。”

    严君无可奈何地放下手里的一块砖,呆呆地耽搁了半天,才说:“这几年,你吃够苦了,刚舒服几天,又要过这种苦行僧的生活,我真不愿意你这样生活,你,你们干吗要吵架呢?我知道你是需要她的,不能再和好吗?”

    他看了她一眼,在嗓子眼儿里咕噜了一句:“我也不知道。”

    他默默地干活,见她呆站在旁边看着,反复想了想,终于说;“你,你走吧,现在人手这么忙,我已经请了一天假,你再出来……怕不好。”

    严君摆摆手,“没事,小陆出去调查去了,大陈修改那份劳教报告呢,我这会儿没事……对了,我借你那本《普希金诗选》看完了,什么时候还你?”严君扯开话题。

    他还想劝她走,没来得及琢磨出一句合适的话,门外已经由远及近传过一片乱纷纷的脚步声,夹带着处长纪真大声的说话。

    “这儿的卫生归哪个科管呀?这间屋子是干什么的?”话音随着拉门的声音走进屋来,“哟,还住着人哪?”

    屋里屋外站满了十几个人,周志明直起腰来看看,哪个科的都有,他明白这是全处查卫生呢。

    “你现在住这儿?”纪真在屋里四下打量着,问他。

    “啊。”

    “这是干什么,砌炉子?”

    “啊。”

    “你会砌吗?”

    “凑合吧,在自新河学的。”

    “啊啊。”纪真上下又看了看,转身对那些卫生委员们问:“还有哪儿没检查?”

    “差不多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应着,然后簇拥着纪真呼隆呼隆地走了。

    下午四点来钟,周志明接到了杜卫东打来的一个电话,约他下了班以后到西夹道去一趟。

    “今天晚上?什么事?”他笑着问,“是给我补你们的喜酒吗?”

    “喜酒?噢,不不,喜酒等过两天我和淑萍请你到外面吃,九仙居修缮内部不开了,咱们上‘砂锅温’,不过今天晚上八点我还得去厂里值夜班哪,所以今天不成。”

    “既然你八点钟值夜班,还让我上你家干什么?”他有点儿诧异。

    “你七点以前来,我有事。”杜卫东语气坚决,没有一点儿开玩笑的意思。

    “什么事?”他满腹狐疑地又问了一句。

    “喂喂,我这儿是公用电话,说话不方便。反正你下了班就来吧,到这儿来吃晚饭。这不算该你的那顿喜酒,行吧?”

    他还想问个究竟,但转眼看见段兴玉手里拿着一份材料在等他,只好匆匆结束了同杜卫东的对话:“好的,晚上见了再说吧。”

    段兴玉看着他放下电话听筒,把手中的一张纸递过来,问道:“小严说这是你裱的,这封信是怎么回事?你怎么没做注明就放到副卷里来了?”

    他接过来看了一下:“啊,这是从前门饭店徐邦呈房间的纸篓里拣出来的,一共拣出三张,除了这封信,还有一个通讯录,一个账目单,后两样我都查过了,没什么问题。前几天我到看守所提审徐邦呈的时候,把这封信的情况问了问他,据他说,这个写信的刘亦宽是北京的一个中学教员,曾经在今年暑假期间给他做过几天义务导游,他送过刘一支带电子表的圆珠笔,香港货,不值钱。后来听说刘的父亲住医院了,就又给了刘二百块钱,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来往。”

    “刘亦宽住在什么地方问了吗?”段兴玉问。

    “住北京甘雨胡同,在中学教书,这都是刘对他说的。”

    “这些情况你核查了吗?”

    “已经打电话请北京市公安局帮着查了,不过,北京八九百万人,叫这个名字的恐怕不止一个,再说,接受外国人的馈赠,大概不会用真名实姓和确切住址,所以,从户籍卡片上查可能不会有多大意思。北京还没有回电,所以对这封信的注明就还没有填。”

    段兴玉没有表示什么态度,转脸对严君说:“把刚才志明说的一段审讯录音拿来听。”

    一盒TDK磁带从木柜里取出来,装进了录音机的卡盒里。因为是周志明自己刚刚审过的情况,记忆犹新,所以他很快就在这盘磁带中找到了段兴玉要听的那一段对话。

    笔迹是经过伪装

    喇叭里先跳出来的是他自己的声音:“……还有一个问题,你在国内还和什么人有过来往?”

    隔了片刻,徐邦呈的声音才出来,“除了生意上有来往的,再有就是……就是住饭店认识的服务员。还认识什么人呢?……不记得了,我想我都讲过了。”

    又是周志明自己的声音,“你听到过刘亦宽这个名字吗?”

    徐邦呈的声音,“刘亦宽,这名字有些熟,啊,……他,给我来过一封信……”

    “是这封信吗?”

    “是的。”

    “你是在什么地方认识他的?”

    “你问什么地方?啊,在北京。”

    “他在北京是干什么的,你们怎么认识的?”

    “啊,我们是萍水相逢……”

    “咔!”段兴玉伸手关掉了录音机,倒回来,又把这段重听了一遍,然后往椅背上一仰,眼睛看着志明,说:“听到了吗?你的问话有个很大的空子,给这家伙钻了。”

    周志明浑身一激灵:“什么空子?”

    段兴玉说:“现在很难说刘亦宽是不是北京人,而要判断出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最直接的根据是信封上的邮戳。既然信纸没有彻底毁掉,那信封一般也不会单独毁掉,说不定让他信手塞在什么地方了,但是徐邦呈并不一定知道我们没有搜到信封,如果你在审讯中始终不让他摸到这个底细,他是断然不敢胡说八道的,那样,主动权就在你手里了。”

    周志明恍然大悟,“哎呀,对了,我不该问他是在什么地方认识刘亦宽的,也不该问刘是在北京什么地方工作,哎呀……”

    “是的,因为你第一个问法,让他察觉出我们根本不知道刘的所在地区;第二个问法,等于告诉他你已经对刘在北京工作这样的供述不怀疑。”

    “对对对,真该死,我当时只想把这封信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好装卷,没想太多。怎么,难道这封信会有问题?”

    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说话的严君插了一句嘴,“信文上好像还看不出什么破绽来。”

    段兴玉用食指敲敲那封信,“你们好好看看。”

    两个脑袋凑到一起,看了半天,严君先把头抬起来,“我看不出什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