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行星,一个世纪以来,火星一直是人类视线的焦点。因为火星是太阳系中最像地球的行星。火星的直经约6750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2多一点点,把它和地球并排放在一起,看上去就像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大苹果旁边一样。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10。火星上每年有687天,每天有24.5小时。像地球一样,它也有南、北极的“冰帽”(极冠),也有春、夏、秋、冬。当然,由于它离太阳比地球远1.5倍,所以,在它的赤道上,中午最热时只有-21℃,而在两极半夜最冷时可达-103℃。从宇宙角度来看,它和地球之间的这点差异可以算作微乎其微。无怪乎科学家都把发现地外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火星上。
要在火星上寻找生命,首要的任务也是找水。但是,火星的引力太小,几乎拉不住空气,火星上的大气非常稀薄,其密度大约和地球上30~40千米高空的一样。所以,火星表面保存不住液态水,它们会很快蒸发掉。从火星传回的照片上可以看到火星表面荒芜而凄凉、遍地是红色的细沙和砾石。狂风起时沙尘满天,甚至遮蔽了整个星球。从1997年起,人类开始重返火星,宇宙飞船给我们发回来了丰富的资料,使我们对火星的认识和了解进了一大步。但是,真正给我们带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的,是美国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它于2001年4月7日发射升空,同年10月23日深夜进行环绕火星轨道。
“奥德赛”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找水。它携带了高能中子探测器和中子分光仪,其功能是详细探测火星的近地表层,确定火星地表以下2米内的含水区域。高能中子探测器能够探索测出火星地表中子流的动能差别,并近捕捉到中子释放出的热能,进而判断水的存在。
2002年3月,“奥德赛”探测器发现,从冰冷的火星南极绵延至南半球纬度60°处、从冰冷的火星北极至北纬50°之间,甚至北纬30度附近都有水的分布,尽管这些水分只覆盖了很少的火星表面。科学家发现,火星上的水呈固态,这冰冻水在火星地表以下1~2米、甚至更深的地方,其厚度超过1米。与火星南半球的冰冻水相比,其北半球的冰冻水更厚,分布更广。
火星上发现大面积水的分布,是近年来火星控测的最大收获。它告诉我们,火星很可能有生命存在,这是最鼓舞人心的。其次,它预示着今后人们到火星上去探险,可以不用从地球上带水去,这将大大减轻飞船的重量,节省大量的能源。火星水以固态存在于地表之下,也解开了长期以来困扰科学家的一个难题:火星上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又流到哪儿去了?研究表明,大洪水是火山爆发,随岩浆喷发出大量的水分,加上熔岩的热量又使大量地表的固态水融化而形成的。这些水分一部分蒸发散失到太空里,另一部分通过疏松的火星表面渗入地下,又重新冻结并存储起来。
这样看来,赖以生存的水源在火星上确实存在过,火星生命的存在不仅仅只是科学幻想而已,一切都还有待于科学家的探索与发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