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中国-智慧中国发展的基本形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2.2.1 建设进展情况

    智慧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完成规划部署。截至2012年9月,全国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的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智慧中国建设的有22个,占比46.8%。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南京、宁波、武汉、厦门等地方已制定形成智慧中国发展的专项规划。智慧中国已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

    智慧中国关注重点的差异化特征显著。当前各地智慧中国建设的关注重点大致可分为社会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四个方面。总体来看,对社会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程度较高,在明确提出智慧中国发展战略的22个地方中,优先发展民生、城市管理等社会应用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有16个,占比72.7%,其他地方以产业或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关注重点。

    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的3G网络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光纤入户率快速增长,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全面提高。截至2012年7月,我国3G电话用户数达到1.84亿户,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比例达56%,互联网网民达到5.41亿人,普及率超过40%。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飞速提升,为智慧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2.2 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智慧中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准备不够充分,实践经验明显欠缺,在智慧中国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基础无法满足智慧中国的发展要求。

    部分城市在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高,技术应用准备不足、保障条件不配套的情况下,盲目推动智慧中国建设,造成投入产出效益不理想,无法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严重影响智慧中国的建设进度和效果。

    (2)城市运行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

    智慧中国的发展成效取决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维护的整个过程。当前,我国城市的建设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规划、轻落实,重建设、轻应用,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现象,造成城市运行管理效率不高,监督保障力度不够,运行管理模式不清晰、不成熟,不利于智慧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应用建设与公众服务需求匹配度不高。

    智慧中国的建设,大多从技术角度出发,追求新技术、新理念在应用平台建设上的实现,而不是从公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没有理清社会应用建设与公众服务需求的本质关系,从而造成城市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缓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