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上十点钟,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向卢沟桥发动进攻——“卢沟桥事变”爆发,蓄谋已久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终于拉开了全面侵华的战争大幕,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作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代表人物的东条英机十分兴奋,他和其他日本法西斯一样狂傲地叫嚣到:“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是,日本法西斯的这一论断一开战就被英勇抗战的中国军队打破。
7月16日、17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谈话,表示:“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呼声——表明了对日本侵略者挑衅的退让底线。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中国军队马上行了殊死的抵抗。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在牺牲,中国军队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的基础上也给予了日本侵略者迎头痛击,充分展现出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决心。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英勇的地中国军队在上海一线和日寇奋战三个多月,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一战也打破了日本法西斯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论断。
但是,因为中国军队装备过差,再加上战争初期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意图估算失误,很快大部分地区就落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手中。而在平津沦陷之后,日军就开始以平津为据点向整个华北平原展开进攻。
此时,作为日本关东军总参谋长的东条英机,也带领一支关东军精锐兵团向察哈尔和绥远猛扑过来。因为,东条英机看到日本华北方面军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之后,认为为天皇建立辉煌功勋的时候到了——只要能够率先占领山西,就能够为占领整个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8月2日,东条英机率部越过南口在张北击败了国军刘汝明部,沿着平绥线直接进攻山西。8月24日,东条英机击败国军在张家口的守卫部队,占领张家口之后,他没有让部队进行修整,而是直接由察南向晋西北进军,于9月12日占领了山西大同,整个山西指日可下。
东条英机率领部队取得的战果令日本军部高层感到震惊了,他们直接向东条英机发去加奖励,将东条英机率领的兵团称之为“东条兵团”,将东条英机的作战方式称之为“日本闪电式作战”,并获得日本政府的第一张“战功奖状”,日本大本营还特地谱写了一首察南战役的军歌:
“center”热河上空狂风卷着尘沙,
“center”蒙古草原上的青草芬芳,
“center”帝国雄狮顺利占领张北,
“center”暗夜中奔袭长城无人挡,
“center”冷寂战壕飘着夜的香味,
“center”八角台下面的清水池中,
“center”汤浅和十川的两个旅团,
“center”披荆斩棘勇猛向前杀去,
“center”兵贵神速攻占了张家口,
“center”桂花浓烈郁香葡萄清甜,
“center”察南已经创建自治政权。
此后,一发而不可收的东条英机率领“东条兵团”攻占集宁和包头。东条英机在中国战场上的这一系列表现,就连他的对头石原莞尔都不得不对其表现给予了有限度地认可,陆军省次官梅津美治郎直接在军部会议上说:“关东军的功勋,得力于东条参谋长。”这一系列战役带给东条英机的不仅仅是享誉日本国内的声誉,而是陆军总部对其指挥能力的肯定。因此,日本大本营向东条颁发了“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中的第一枚二级“金鵄勋章”。
就在东条英机率领的“东条军团”在华北战场上横冲直撞的时候,与其向呼应的日本华东侵略军也在松井石根的指挥下于1937年11月突破上海防线之后,于12月13日占领南京。
松井石根占领南京之后,先是让尚未来得及撤退的中国士兵做苦役,最后再将所有被俘中国士兵悉数杀害。更令人发指的是,松井石根的部队在杀完被俘中国士兵之后,又开始屠杀平民,整个南京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
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报道:
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
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长官鼓励下,彼此相约“杀人竞赛”,商定在占领南京时,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他们从句容杀到汤山,向井敏明杀了89人,野田毅杀了78人,因皆未满100,“竞赛”继续进行。12月10日中午,两人在紫金山下相遇,彼此军刀已砍缺了口。野田谓杀了105人,向井谓杀了106人。又因确定不了是谁先达到杀100人之数,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比赛谁杀满150名中国人。这些暴行都一直在报纸上图文并茂连载,被称为“皇军的英雄”(向井明敏和野田毅这两个罪行累累的战争罪犯日本投降后,被国民政府枪决)。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土地上的烧杀抢掠行径却被日本法西斯宣扬为“帝国军人的勇敢行为”,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等日本高级将领也认为这就是“武士道精神”的体现,因此他们不但不阻止这些惨绝人寰的暴行的发生,相反还持默许态度——丧尽天良的他们此时就像一只只凶残无人性的野兽,只知道不停地杀戮,欠下了中国人民累累血债。
东条英机在攻陷山西大同之后,就急急忙忙地返回来了伪满洲国的首府长春,因为他已经准备对苏联进行挑衅了——日本要想实现长期霸占中国的野心,就必须先扫清道路,而苏联正是日本的心腹之患,它使日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战场,同时又会对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1937年11月6日,日本同德、意法西斯签订了《日本、意大利和德国议定书》,“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是形成。有了德、意这两个法西斯盟友之后,东条英机等为首的日本高级军官开始蓄谋挑衅苏联。
1938年,5月,鼓吹三个月结束中国事变的陆相杉山元被赶出中央,由板垣征四郎取而代之,东条英机也取代梅津美治郎担任陆军次官。这时,日本首相近卫文磨也拟定了与德、意两国合作对付苏联的基本方案,准备进攻苏联。
7月7日,关东军监听获悉苏联波谢特地区警备队长给在哈巴罗夫斯克苏哥洛夫中将的电报,判断苏军企图占据张鼓烽东北12公里的香山洞西方高地。当即通报朝鲜军(军司令官小矶国昭大将)、珲春驻屯队和该地的特务机关。朝鲜军立即令第十九师团及珲春驻屯队等注意警备。
7月16日,东条英机代表陆军总部对驻朝鲜日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将下达命令,要驻朝鲜第十九师团尾高龟藏的部队集中到边境一带,准备向苏联进攻。
7月30日黎明,日军方面开始发进,一个步兵营占领张鼓峰,“张鼓峰事件”爆发。次日,日本另一个步兵营占领沙草峰,进行武装挑衅。五天之后,苏联开始首波的反击,动用了T-26型坦克以及用军机炸射日军阵地以及朝鲜境内的军事补给线,此后两军皆再度增援,使战事扩大蔓延至边境6公里内的范畴。
8月6日,苏联动用了2个师的兵力以进行规模更大的第二波反扑行动,此后连续五天的攻势而将日军击退——“张鼓峰事件”最终以日军的退兵结束。
日本关东军在张鼓峰挑衅苏联失败之后,昭和天皇勃然大怒,将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骂得狗血喷头。然而,昭和天皇却不知道自己骂错了人——更加顽固主张要“对苏中两国同时正面作战”的却是陆军次官东条英机。
1938年11月28日上午9点30分,不甘心失败的东条英机在军人会馆召开的“陆军管理事业主恳谈会”上大放厥词,宣称日本要“对苏、中两国同时作战,同时也准备同英、美、法开战”。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日本国内巨大震动。不仅对日本经济界产生了强烈冲击,致使东京的股票市场狂泻,同时也令战争狂人云集的军部感到无法接受,纷纷指责其过于“轻率”。为了包庇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声称东条英机目的只是想鼓励日本军需生产,这只是一种宣传的手段而已。在重重压力之下,刚刚做了半年的陆军次官东条英机只好灰溜溜地下了台,改任航空总监。
遭遇军事和政治上双重失利的东条英机却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他相信只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就能够击败“貌似强大不可战胜的斯大林”。因此,东条英机不但没有半点收敛,一有在大型公开场合露面的机会,他就会大肆宣扬对苏作战的必要性。
没过多久,梦想对苏联开展东条英机就又一次等来他想看到的一幕——1939年5月,东条英机的“老根基”日本关东军决定首先在诺门罕一带进攻蒙古,占领其东部的领土哈拉哈地区,作为下步侵入苏联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
5月4日,蒙军第24国境警备队由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东地区放牧。伪兴安警备骑兵第3连驻锡林陶拉盖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开枪阻截,并上马追赶,将蒙军牧马人和马群赶回西岸——“诺门坎战役”正是开打。
5月13日晚21时,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骑兵联队长东八百藏中佐奉命率600多名骑兵、装甲军队到达距诺门罕尚有80多公里的甘珠尔庙,派出侦察兵进行作战准备。
此后两天,东八百藏联队在5架日机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东的蒙军742高地攻击。蒙军居于劣势(伤亡30余名),主动撤向河西。5月17日,东八百藏率部队返回海拉尔。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而介入,立即将第11坦克旅开往哈拉哈河地区,同时命令驻在乌兰乌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师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并将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从乌兰巴托迁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苏联的飞机也不断在战事地区集合,并在诺门罕地区飞行侦查。蒙军骑兵第6师又渡过哈拉哈河,架起浮桥。
28日拂晓,由县武光大佐负责指挥的第64联队、东八百藏中佐联队及伪满兴安骑兵第1、2、8团各一部,分三个方向围攻蒙军,结果被苏蒙联军击败,全军覆没,东八百藏本人被击毙。
6月18日,朱可夫被苏军统帅部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朱可夫到达塔木察格布拉格后,开始集结兵力,储运军需,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贝斯(今乔巴山)等地开辟野战军用机场,苏联战斗机开始在空中与日机周旋。21日,日军第2飞行集团团长嵯峨彻二中将把他的司令部从长春迁至海拉尔,调来4个飞行团,集中17个战斗轰炸、侦察机中队。22日,苏军出动150架飞机空袭甘珠尔庙、阿木古郎将军庙一带的日军集结地和野战机场,日机也倾巢出动。双方从22日一直打到24日,在诺门罕地区上空大战3天,双方有近60架飞机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后,苏联战机不断增多,而且出现新型战斗机,日军则逐渐丧失主动权,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7月23日,日军在诺门罕前线各部队经过半个月的补充和休整后,集中8万兵员,近200门各种大炮和大量对付坦克的速射炮,全线发动总攻击。24日,苏军发动反攻,日军退回原地。25日,关东军司令部下达“停止进攻,构筑阵地”的指示。
8月20日凌晨,苏蒙联军发起总攻战役。日军第6军前线各部队不少将校级军官到海拉尔休假。日军的防御设施只完成全部工程的三分之一。上午5时45分,苏蒙联军开始炮击日军阵地,150架轰炸机和100架战斗机向日军轰炸扫射。日军绵延40公里的前沿阵地,笼罩在浓烈的烟火之中,日军的观察所、通讯联系及炮兵阵地全被摧毁。8时45分,苏蒙联军分为3个集群,从南路、北路和中央3个方面向日军阵地发起猛攻。23日,日军第6军组织反攻,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全线溃败。为此,日本参谋部决定从本土抽调第5师团开赴满洲里,增加关东军的防卫力量。关东军在8月底集结4个师团在诺门罕地区,并命第6军制定新攻击的作战计划,准备与苏军决战。24日,苏军南北两翼在诺门罕合围。两个日本关东军师团(第七师及第二十三师)的主力被包围。27日,日军试图突围失败。朱可夫在日军拒绝投降后,以火炮及空军集中歼击被围的日军。
9月15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签订停战协定,双方于9月16日凌晨2时停止一切实际军事行动——再同苏军的又一次交手中,狂妄的东条英机和日本军队遭受了惨败,伤亡的日军人数高达61000人,损失了660多架飞机。
事实上,在“诺门坎战役”开始之后,东条英机对自己所熟悉的关东军充满了信心,为了对外宣扬关东军的厉害,他甚至把一些外国新闻记者和武官邀请到作战地区,观看他们的“胜利进军”。在被邀请的客人中间,有希特勒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新闻记者和武官。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令东条英机非常的丢脸,因为被他带去进行“战场观摩”的记者团看到的只是日本被苏军如何狠狠地打击,东条英机所说的“胜利进军”场面几乎没有出现过。
但是,厚颜无耻的东条英机却在“诺门坎战役”之后,却一个劲儿地宣扬日本航空兵的厉害之处——因为他此时正是航空总监,这样进行宣扬的结果就是能够为他带来更多的晋升资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