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2年巴格达街头最常见的场景,大批的示威人群在向美国人显示自己不屈服的同时,也在向他们的总统萨达姆表达自己的忠诚与支持。但是,谁又知道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站在宫殿阳台上的萨达姆在俯视他统治的这座城时,眼前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然而,这一年的萨达姆站在宫殿的阳台上时,却更愿意向他故乡的方向遥望,已经年近古稀的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依旧一副“阿拉伯英雄”的姿态,但是他那颗历经风浪的心已经不再“壮怀激烈”,凝望着家乡的方向,他的内心更能够感觉到平静——凝望故乡,曾经的梦想与激情都已经被埋在时光的故纸堆里了,也许只有故乡才是生命中最愿意停靠的港湾。
不过,早已成为伊拉克的独裁统治者的他现在已经无法回头了——仇人的儿子小布什总统现在已经准备和他再大干一场了,先是将伊拉克定为阿拉伯世界的危险分子,接着又强调“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使用武力是美国的一项国策”,狠狠地抓住伊拉克核问题不放手,使得伊拉克在四年之后又一次接受了联合国的核武器检查,并且在海湾大规模增兵,整个伊拉克上空已经战云密布,全世界的目光都盯在了巴格达,都希望看他如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也许,只有故乡能够让他感到平静与安心,能够让他在对待美国人的问题上找到更好的办法……
伊拉克萨拉赫丁省塔克里特,一座典型的阿拉伯中等城市,位于巴格达150公里的地方,而这也就是萨达姆的故乡。
1937年4月28日,塔克里特的上空飘着春天的味道,在一个叫做“哈拉”的胡同里,一位名叫萨布什·塔勒法希·穆斯拉特的妇女在弟弟家里生出了一个小男孩。可以说,这是一对非常不幸的母子,因为在几个月之前孩子的父亲和兄长就去世了,一位寡妇生下了一个遗腹子,这个一出生就注定要接受艰苦生活考验的孩子,就是日后成为伊拉克独裁统治者的萨达姆。
萨达姆出生的这个年代恰恰是阿拉伯世界正处20世纪上半期最艰难的时候,由于宗教和经济的原因,阿拉伯世界正在经历大规模的暴动,以及西方世界的强权主义入侵之下——此时的阿拉伯世界都在迫切地寻找一位英雄人物站出来,来帮助整个阿拉伯民族走出这段最为艰难的时期,而萨达姆的出生仿佛冥冥之中就是为了迎合时代的需要而来到这个人间的。
因为失去了父亲和兄长,萨达姆从一出生就被母亲带到了离城区不远的沙维什村。不过,值得萨达姆庆幸的是,因为母亲的娘家是当地一个比较古老而又庞大的家族,其舅舅后来也是伊拉克的总统。在他出生之后,母亲就带他嫁给了易卜拉欣·哈桑,萨达姆的叔叔——按照风俗习惯,兄长死了之后嫂子一般都嫁给弟弟。
事实上,萨达姆的家族曾经也是一个在当地非常显赫的家族,他的世祖叫做阿里·本·艾布塔里布伊玛目,是阿拉伯世界中的一位圣人——1979年8月8日的一次讲话中,很少提及自己家世的萨达姆说:“我是阿里的子孙。”
有着贵族的血统,却从一出生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正是这种看似离奇且又充满矛盾的生活,铸就了萨达姆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性格——既是继父也是叔叔的易卜拉欣·哈吉很少斥责萨达姆,但是他也很少关心爱护萨达姆,因为在他看来萨达姆不过就是一个需要他抚养长大的侄子而已,基本上算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所以,萨达姆从记事起就比一般的孩子要坚强很多,他从来无惧任何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而这种性格为他日后能够成为执掌伊拉克独裁统治大权的关键因素之一。他曾经说过:“一个领袖的政治前途和他的出身、经历以及生活中所遇到的苦难是分不开的。”
就是在这样一个冷漠的家庭环境中,萨达姆从小养成了讲义气的品格——当他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的时候,自然倍加珍惜朋友之间的温暖优异。由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因此他身边的小伙伴也都是穷孩子,为此他经常将他那为数不多的衣服拿出送给比他还可怜的小伙伴穿。更为值得称道的是,他从来都不隐瞒自己的举动,而是选择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家里人问他:“萨达姆,你的衣服怎么又不见了?”
他总是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说“哦,我送给我的伙伴了,他已经没有衣服穿了。”
所庆幸的是,家里人也不怎么管他,因为他母亲家族中的亲戚朋友经常接济他们,表哥等人穿过的衣服总是送给他穿。
除过讲义气之外,萨达姆从小就喜欢骑马,只要一骑马他便感到自己充满了力量,就像一个勇敢的侠士。因此,他经常骑着马和小伙伴们在野外嬉耍,总是乐此不疲。但是不幸的是,在他还没有上中学的时候,他的最心爱的马突然死了。那段日子,萨达姆非常的难过,他后来回忆时说道“那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日子,我的眼泪不知道留了多少,我真的很难割舍那匹马,它是我当时最亲密的伙伴,因为我骑在他身上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冲锋在前的战士。”
在20世纪四十年的阿拉伯世界中,教育在穷苦人看来并不是一件必须要接受的事情。萨达姆的继父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民,只靠着耕种生活,从来不想着去找一些其他的工作多赚一点钱。而萨达姆的母亲也希望儿子像自己身边的人一样去生活,继承世世代代留下来的古老生活模式,成为一名伊斯兰农夫,在平静的耕种和安然的祷告声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最终化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一抔黄沙。因此,已经到了上学年纪的萨达姆还整日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打闹玩耍,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去上学。
在萨达姆10岁那年,他的表哥阿南德·哈伊拉拉来看望他。表哥告诉萨达姆,他正在读小学二年级,能够认识很多字,可以阅读很多有意思的书籍。更为重要的是,表哥告诉萨达姆,只有读很多的书掌握很多的知识,才能够成为上流社会的人。
表哥的话让10岁的萨达姆有了读书的渴望,尽管他只有10岁,但是一直都过着寄人篱下生活的他,在一听到读书能够让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人之后,便决心要跟表哥一样成为一名学生。但是,要想成为一名学生,这对于萨达姆来说却说相当困难的,因为他的家庭根本不可能供得起他上学。更为重要的是,他生活的沙维什村并没有学校,只有几十里之外的塔克里特有一所学校。
几个月之后,眼看着开学的日子就要来临了,但是萨达姆依然无法成为一名学生,他向母亲提出了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学生的愿望,但是母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此后,萨达姆自己跑到了塔克里特去找一位长辈帮忙,结果长辈给他说了一句令他心灰,但却激发了身体里叛逆因子的话,“萨达姆,你应该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成长为一名男子汉,不要想着去读书,而是想着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农夫。”
难道我真的要一辈子做一名默默无闻的农夫,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平庸生活,最后化作一抔黄沙,无声无息地就离开这个世界?
10岁的萨达姆第一次问出了一个关于自己一辈子的问题,第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他此后将经历很多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一次的抉择都关系到他的前途与生死。
那么,10岁的萨达姆将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是向命运发起挑战呢?还是就此寂寂无名地沉沦下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