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秋天,美丽的阿拉伯河上空虽然晴空万里,处处洋溢着秋日所特有的景象。但是,生活在阿拉伯河畔的人们却是心头布满了浓重的阴霾,因为空气中已经燃烧着战争的气息——为了向反对自己的伊朗现任领导人霍梅尼炫耀自己的武力,和拿下这个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萨达姆陈兵边界准备向伊朗开战。
9月22日早晨,萨达姆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以及伊朗的空军基地进行了空袭——一场长达8年之久边境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从苏联那里得到大批先进的武器和装备后,萨达姆再也忍耐不下去了。
23日凌晨2时,萨达姆又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原本以为在先进的苏式武器的装备下,伊拉克军队必定会取得不错的战绩。但是,等到10月底了,英勇顽强的伊朗军队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不可一世的萨达姆终于尝到战争失败的滋味。
此后,在苏联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等资源的情况下,萨达姆的军队攻占了伊朗一大片领土。但是,由于苏联自身经济逐渐走向大幅滑落,萨达姆能够得到了武器装备资源也越来越少——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萨达姆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时候的平静状态状态。
就在全世界人都以为萨达姆和伊拉克军队将偃旗息鼓,美丽的阿拉伯河畔将会恢复到战前的平静状态中去的时候。一心想着复仇的伊朗军队却在7月13日突然攻进了伊拉克的巴士拉,刚刚中断没几天的两伊战争又再次开始。
这一次,缓过劲来的伊朗政府集结了十万大军直扑巴格达,霍梅尼更是发表了要推翻萨达姆统治的进攻宣言。面对伊朗的强大攻势,萨达姆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因为骨子里崇尚战斗的他觉得这是为伊拉克献身的最好机会。
萨达姆经常深入到士兵中间去,身着戎装的他经常以一副铁血战士的面孔出现在战壕、军营等地方,鼓舞士兵士气。同时,萨达姆积极地和苏联进行谈判,争取购买到更多的武器资源。可以说,萨达姆的这些举措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伊朗军队的强大攻势很快就让伊拉克军队成为了一支溃军,他们丢弃了自己手中的武器,丢弃了自己的同伴,同时也丢弃了伊拉克200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使得整个战场形势完全转到了有利于伊朗的一边。
10月,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了威胁。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萨达姆指挥的伊拉克军队将会像之前一样继续退缩,直至丢失巴格达、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就在这个危机时分,伊拉克人保卫首都保卫伊拉克的精神意志被激发了出来,同时军中的将领们也接受了之前失败的教训,开始率领部队进行誓死抵抗,他们先后向向伊朗军队发起了7次拼命式的反击,结果成功地将伊朗军队阻挡在了巴格达外面。
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但是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双方的第二阶段较量至此落下帷幕,萨达姆和整个伊拉克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两国军队除过有几次较大的摩擦冲突之外,还进行了无数小规模的局部战斗,双方不再拼规模而是拼消耗。而对于萨达姆来说,这三年时间对他来说实在太珍贵了,因为他已经重新了换了“靠山”——萨达姆跟早在开罗上大学时期就接触过的美国政府进行了接触,并且成为了美国政府安插在中东石油产区的代理人。
从美国人手里得到大量武器装备和援助之后,萨达姆也开始履行他与美国政府之间达成的条款——争取成为中东地区的“老大”,实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战略和经济战略的双重目的。
1986年,在萨达姆的挑衅下,两伊战争再度激烈展开。这一次,同样也一心想成为中东地区“老大”的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
满以为找到财大气粗又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老大哥”支持,手持先进的美式装备的伊拉克军队会取得战场优势。然而,命运女神却向萨达姆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伊拉克军队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就取得了“骄人”的败绩,部队损失了数万人,伊拉克几乎全部被占领。
就在萨达姆和残余部队被即将消灭之际,美国人开始出手了,因为他们不想放弃这个自己花费了很大代价去扶植的中东地区代理人。1986年11月和12月,深受两伊的“袭船战”(袭击过往船只)之苦的科威特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两国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借口纷纷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
在598号决议通过之后,由于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此后,萨达姆和伊朗达成和解条约,伊拉克承认伊朗拥有阿拉伯河一半主权方式换回了失地,伊朗军队全部撤出了伊拉克。
1990年,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萨达姆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相反还让伊拉克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重创。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两伊战争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
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战争也为后来的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埋下了祸根——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总共向科威特借贷了140亿美元,不想偿还债务的萨达姆便决定等伊朗人走后便对科威特动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