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博览群书-邓小平“偷”钱义助同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母亲心疼地责备他,叫他不要这样节俭,要爱惜身体,小平总是笑着点点头,但事后仍是这样。

    有一次小平却瞒着父母偷偷拿了家里的五个银元。五个银元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以买500斤稻谷了。这可轰动了全家。

    邓小平回答说:“偷钱该罚,所以该打;既然该打,为什么要哭?一哭就脓包了!”

    在步履艰难的中国近代过程中,许多以救人救世为怀的爱国先进分子把兴办新式学堂作为开启民智的有效途径。虽然慈禧太后举起血淋淋的屠刀将戊戌维新运动扼杀了,但康有为等改良派对八股取士的抨击、对新式学堂的鼓吹,已深入于社会。最终,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不得不宣告寿终正寝,新式学堂在清末已如旭日东升般不可阻遏。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11年,邓小平离开私塾,进入了协兴场首创的北山小学读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这一年,清王朝统治大厦轰然圮塌,辛亥革命席卷了全国。

    小平同志在北山小学堂学习的四年时间里,除一次因生病缺了几天课外,从未旷过课。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从未影响他去上学。他家到北山小学是一条三华里长的乡村土路,一遇雨天,路面泥泞,很不好走。祖母和母亲心疼小平,怕他摔伤身体,就劝他雨天不去学堂,在家中读书写书,温习功课,但小平不肯,一定要坚持上学。几乎每次雨天,在放学和上学的路上都滑倒在泥水中,回到家里经常是浑身上下都是泥巴。

    由于刻苦努力,加上天资聪明,他始终是班上成绩拔尖的优秀学生。在几年的全部考试中,除一次因病考得第二名外,其余考试成绩均是第一名,深受老师的青睐和同学们的敬佩。

    由于怕小平雨天上学来回摔筋斗,母亲就想出一个主意,一遇雨天就用小布袋装上一合米,再给两枚铜板,叫他中午在场上熟人店铺里搭一顿饭。谁知小平从没去搭伙,下午饿着肚子上课,放学回家后又将米和钱原封不动地交给母亲。母亲心疼地责备他,叫他不要这样节俭,要爱惜身体,小平总是笑着点点头,但事后仍是这样。母亲没有办法,后来碰到雨天,便在家里早点把午饭煮好,托人送到学校给小平吃。在母亲的影响下,小平从小便养成了俭朴的习惯。

    然而,有一次小平却瞒着父母偷偷拿了家里的5个银元。5个银元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以买500斤稻谷了。这可轰动了全家。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一天放学的路上,邓小平碰到一个同学在哭泣。他和其他同学急忙围上去询问原因,这位同学流着眼泪说:妹妹得了重病,躺在床上发高烧。“那快去请医生呀!”有的同学急忙建议说。听到这话,那位同学哭得更伤心了。邓小平知道这位同学家里很穷,是没有钱请医生治病的。怎么办?邓小平一路思索,盘算着回到了家。

    第二天,邓小平一进学校就跑到那位同学身边,悄悄塞给他从家里偷来的5个银元,嘱咐他拿去给妹妹治病。

    没过多久,父亲一点账,发现丢了钱。这是家里从未发生过的事,因此父亲很生气,便把全家召集起来,要审个水落石出。当邓家全聚时,未等父亲开口,邓小平就站了出来,坦白地承认是自己偷的,并递给盛怒的父亲一根竹片领打。父亲怒气冲天,抽起竹片就揍。邓小平挺着身子挨了几下,痛得眼泪汪汪,却强忍着没哭。父亲怒气稍平之后便开始产生了疑问:这娃儿平时节俭得很,给他的零钱都舍不得花,怎么突然偷去这么多的钱呢?莫非发生了什么事情?父亲试探着向儿子提出询问,儿子告诉了实情。父亲一下呆了,一把扔掉竹片,摸着儿子身上的伤痕,说:“偷得好!但你为什么不哭?又不说出来?”

    邓小平回答说:“偷钱该罚,所以该打;既然该打,为什么要哭?一哭就脓包了!”这句话一出口,弄得邓小平的父亲目瞪口呆。原来邓小平的父亲平日很喜欢读《西游记》,又很欣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所以就学了孙悟空的口吻,常常对娃娃说:“莫哭!莫哭!一哭就脓包了!”想不到这也成了自己儿子的口头禅。

    这件事传了出去,乡中的人都称赞小平讲义气。的确,邓小平父亲讲义气的性格在儿子身上得到了继承。

    从这一事件中,邓小平的父亲看到了儿子倔强的性格和不同凡响的品德,同时也看到了儿子身上也有着他那样的坚强与自信,他决心使儿子受更多更好的教育,将来有更大的作为。

    (张世明 郑晓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