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观测小行星的工作,是从本世纪才开始的。1928年,我国的天文学家张钰哲,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用60厘米的反射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这是我国的天文工作者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后来就命名为“中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进行了大量的预测工作,先后发现了400多颗小行星,其中有54颗小行星已经正式编号,有41颗小行星已经正式命名。
从谷神星的发现到现在,只经过180多年,但是在这18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小行星的认识却发生了多次变化。人们最初只认为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只能存在一颗行星,甚至还不承认第二颗小行星的发现。但是,现在人们已经知道了有一条密密麻麻的小行星带,横贯在火星和木星之间。为了纪念在发现小行星方面最初做出贡献的皮阿齐和奥伯斯,国际上把第1000颗小行星命名为皮阿齐,而把第1002,号小行星命名为奥伯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