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经商课-金融巨子——摩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提起华尔街,大家可能都知道它是当代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但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是与摩根家族的成功分不开的。可以说摩根家族的成功,是华尔街成功的契机和缩影。在摩根家族励精图治,不断创造经济奇迹的过程中,摩根无疑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摩根家族的基石,也是华尔街新纪元的开创人。摩根家族创造的“摩根化的经营管理体制”至今仍影响着华尔街的一切,这一经营思想与战略,贯穿在资本主义经济由幼年迈向壮年的全过程。

    摩根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游历于北美与欧洲,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只有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求学的情景,使他记忆犹新。他隐约感到那里决定了他未来的一切。

    哥廷根大学,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众多世界名流学者聚集的学府。17岁的摩根,也慕名而来。在这里,他接触到来自众多国家的热血青年,他们时常在下课之后,沿着舒缓流淌的莱茵河,边漫步边争论着天下大事,畅想各自的未来。每当这时,摩根心中便升起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情。这一座校园使他感觉到世界脉搏的跳动,摩根为哥廷根而感到骄傲。

    从哥廷根大学毕业后,摩根来到邓肯商行任职。摩根特有的素质与生活的磨炼,使他在邓肯商行干得相当出色。但他过人的胆识与冒险精神,却经常害得总裁邓肯心惊肉跳。

    当邓肯听到这个消息时,不禁冒了一身冷汗。“这家伙,拿邓肯公司开玩笑吗?”邓肯严厉指责摩根。“去,去,把交易给我退掉,损失你自己赔偿!”邓肯吼道。面对粗暴的邓肯,摩根决心一赌。他写信给父亲,请求父亲助他一臂之力。在望子成龙的父亲的默许下,摩根还了邓肯公司的咖啡款,并在那个请求摩根买下咖啡的人的介绍下,摩根又买下了许多船咖啡。在摩根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咖啡遭到霜灾,大幅度减产,咖啡价格上涨两三倍,摩根旗开得胜。

    与邓肯公司分道扬镳后,在父亲的资助下,摩根在华尔街独创了一家商行。与众多白手起家的大财阀的发迹史一样,摩根财产的聚敛,首先也是从投机经营开始的。

    1862年,美国内战正酣。当时,政府为了稳定开始恶化的经济和进一步购买武器,必须发行4亿元的国债。数额这么大的国债,一般只有伦敦金融市场才能消化掉,但在南北战争中,英国支持南方,这样,这4亿元国债便很难在伦敦消化了。如果不能发行这4亿元债券,美国经济就会再一次恶化,不利于北方对南方的军事行动。当政府的代表问及摩根,是否有解决办法时,摩根自信地回答“会有办法的”。他毅然承担了帮助政府消化其中2亿元国债的任务。

    摩根对自己的自信并不过分,他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谋略手段。他首先向美国的报界与新闻界施加影响。他经常主动出席有着众多报业、新闻界人物参加的各种聚会。在席中,他向这些人宣讲自己对美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战争将会产生的变化的看法。摩根的观点,通过媒介宣传,为更多的美国人所认知。另外,对于那些在美国有着巨大影响的报纸,摩根向他们出以重金,使这些报纸最终能很有力地、不失时机地配合他的推销活动。

    摩根从缅因州到弗吉尼亚州、从纽约州到加利福尼亚州进行了一系列的游说演讲。他大肆宣讲爱国主义,激起人们为民族独立、为正义而战的高涨热情。他带头为前线捐款,亲自走街串巷大声疾呼,同时辅以新闻界的推波助澜,使购买国债成为表现爱国主义最好的体现。很快,这4亿元的国债在美国本土奇迹般地消化了。当国债销售一空时,摩根也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地从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笔酬金。舆论界对摩根开始大肆吹捧,摩根变成了美国的英雄,白宫也开始向他敞开大门,摩根现在可以以全胜者的姿态出现了。正是由于他的成功,联邦经济被有力地推动了,北方的军事进程也开始加快,摩根也昂首阔步向另一个目标迈进。

    摩根的成功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他有着比别人更胜一筹的谋略。

    从投机开始发迹的摩根,现在已聚敛了一大笔财富,此刻,他的精力已从简单的商业投机,转移到对银行投资业的开发上。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中。给德国50亿法郎的赔款,恢复崩溃的经济,这一切都需要有巨额资金来融通。法国政府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发行2.5亿法郎的巨债。

    然而,面对法国经济的崩溃,加上变数多的政经环境,谁又敢来承担这2.5亿巨债的发行呢?法国的罗斯柴尔德不敢,英国的哈利也不敢,可偏偏摩根敢冒这个险。不过,他有自己的想法。

    能不能把华尔街各行其是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呢。这样就能把需由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这5000万美元,无论在数额上,还是所冒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当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亲密的伙伴克理姆时,克理姆连忙惊呼:“我的上帝,你不是要对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与传统进行挑战吧?”

    克理姆说得一点儿也不错,摩根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开始动摇和背离了华尔街的传统与规则。当时流行的传统与规则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的,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忌,互相敌视。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能够建立可靠的信誉。摩根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他要克理姆把这消息透漏出去。消息一传出,好比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一阵轩然大波。“他太胆大包天了!”“金融界的疯子!”摩根一下子被舆论的激流卷入这场争论的中心,成为众目所视的焦点人物,但他并没有被这阵势吓倒,反而越来越镇定,因为他知道这正是他所预期的,机会女神正向他走来。逐渐地,在摩根周围反对派与拥护者开始聚集,他们之间争得面红耳赤。由于双方各有理由,辩论了很久,也不见分晓。最终人们知道了决定这场争论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摩根。于是,人们把平息这场争论的希望寄托于摩根,不知不觉地把华尔街的指挥棒给了摩根。

    利用舆论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是摩根此次成功的关键。摩根说得好:“只有强者才能控制舆论。”因此,摩根对于舆论的利用,不仅说明他对舆论有独具慧眼的认识和娴熟的战术技巧,更反映了摩根无论是战略思想,还是敏锐的洞察力、决断力,都是超乎寻常的。他能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形下,表现得泰然自若,最终取得胜利。这一切都表明,他的胜利是一个强者的胜利,而不仅仅是利用舆论的胜利。

    他的成功,改变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华尔街则更是如此,他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成为华尔街纷纷效仿的模式,其影响力至今尚存。

    摩根作为开创华尔街新纪元的金融巨子,他赚的钱不下百亿,但他死后其遗产只有1700万美元。摩根从投机起家,却对投机深恶痛绝,并因此成功地针对华尔街的这一弊端加以改造,革新了符合时代精神的经营管理体制。

    摩根在他将度过76岁生日时死去,他成功的经营战略,至今仍影响着华尔街。

    犹太哲言

    金融家的财源应是进行投资的产业界,而不是投资本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