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闲坐说诗经-褒姒的神奇来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人诗文中常以“麦秀”、“黍离”表示亡国之痛,前者出于箕子的《麦秀》歌,后者出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指东周王国境内的作品,疆土在今河南北部。全诗共三章,只有六个字不同,故只录第一章。“离离”是茂盛貌,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就是用这一出处。

    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周幽王被杀后,他的儿子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东周自此开始。后来有王朝的大夫来到故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看到宗庙宫殿都已毁坏,长满庄稼,便作此诗,如同南宋人见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残破一样。

    幽王为什么亡国?传统的说法是宠爱了褒姒,褒姒的来历却很神奇,就像《封神演义》中狐狸所化的妲己。

    据说夏代衰败时,有两条神龙停留在宫庭中,说:“我是褒国的两个君主。”夏帝卜问后,便将龙漦藏在匣中[11],龙漦是龙的精气唾沫。到了周厉王末年,打开匣子一看,唾沫便流在庭中。《国语·郑语》说厉王“使妇人不帏而噪(喧叫)之”,帏是裙的正幅,《史记》却作“使妇人裸而噪之”。这一来,龙漦忽地变成玄鼋,爬进了王府。后宫的“童妾”接触过它的,长大后居然生下一个女孩,因为害怕,便将她丢在野外。到周宣王时,有一对将被捉而逃脱的夫妇,途中听到女孩在夜间哀哭,就将她收抱着,逃亡到褒国。后来褒国得罪了周朝,便把这女孩子献上赎罪,不久受到幽王的宠爱,生下儿子伯服,还将申后及其太子废掉。

    褒姒不爱笑,幽王偏要她笑,她越是不笑,幽王便燃起报警的烽火,诸侯急忙赶来,却不见有什么祸乱,这样才使褒姒大笑,幽王大为高兴。接着,申后之父申侯联合犬戎攻打幽王,幽王点起烽火,诸侯不再前来,幽王终于被杀,褒姒也被掳去。

    前人以夏亡于妺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国语·晋语》中晋大夫史苏,便将这三人并喻为女祸,可见先秦时已这样分派了。《小雅·正月》说:“赫赫宗周,褒姒烕(滅)之。”也是《诗经》中说的。

    刘向《列女传》又记载这三个女人的发笑:妺喜见了三千人因沉醉溺死于酒池中而笑,妲己见了罪人堕于炮烙的炭火中而笑,褒姒因见了诸侯受骗而笑,真是笑里藏刀了。

    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妺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裂缯之声就是丝织物被撕开时的声音,这有什么好笑呢?恐怕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种声音,听起来其实怪难受的,白居易《琵琶行》的“四弦一声如裂帛”,便是形容声音的凄厉。

    李商隐《僧院牡丹》的“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即用妺喜笑裂帛典故。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记“海涅喻勃伦太诺(Brentano)诗境,谓有中国公主,具奇癖,以撕裂缯帛为至乐,正指褒姒或妺喜”,那么,这个故事已流传到国外了。

    这些故事的情节当然不很可信,周幽王这些人的荒淫却是事实。刘向原是以儒家的正统观点来阐释教义,我们用文学的眼光看,倒可当做古小说欣赏,就像看《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一样。《诗经》的《黍离》虽不曾说到褒姒,但西周的覆灭总要想到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