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做人出色做事-以柔克刚,以忍成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刚柔相济;柔与忍像水一样能随形就势,看似无形,实则有力;看似无为,实则有声。水能蕴化万物,也能包容万物。

    1、韬光养晦,待机而动

    做事的方法有很多,要想把事情办好却很不容易。从人的心理上来讲,对自己不构成威胁的人总是会被人们忽视,那么在人办事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好好利用这一点,行韬光养晦之策。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韬光养晦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更是成事的方法和诀窍,不暴露自己的才能,让人轻视,才能轻松将对方拿下,一举把问题解决。

    爱国将领蔡锷在云南任职期间,成功领导了昆明的重九起义,翻开了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新篇章,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大总统袁世凯认为蔡锷有才干,而且是梁启超的学生,不能让这样一个危险人物拥兵在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为称帝扫平障碍,袁世凯颁布了总统令把蔡锷调任北京。蔡锷在临走之前,举荐唐继尧回云南任都督,袁世凯同意了蔡锷的要求。

    蔡锷到了北京之后便被袁世凯委以精心设置的闲职,并遭到严密监视,其实就是被袁世凯软禁起来。

    然而蔡锷也非等闲之辈,在明白了自己的险恶处境之后,立即开始想办法逃脱樊笼。但是蔡锷的一举一动都有袁世凯的人紧密跟随,想要跟袁世凯这么老奸巨滑的人斗智,逃出其布下的天罗地网,谈何容易?

    苦思良久之后,蔡锷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假装自甘堕落,让袁世凯放松警惕之心。

    于是蔡锷每日里打麻将、吃花酒、逛妓院,吃喝玩乐,沉迷于八大胡同的风花雪月中,把自己装扮成浪荡之徒,还制造了家庭不和的舆论,并与云吉班的头牌妓女小凤仙整日厮混,作出种种假象迷惑袁世凯和他的耳目。袁世凯得知这种情况以后,觉得蔡锷堕落成性,昏然无能,实在不足为虑,戏称他为“风流将军”。除此之外,蔡锷还在八月举行的将军联名支持帝制时表示极力支持袁世凯称帝,更使袁世凯对他深信不疑。

    小凤仙是民国名妓,袁世凯让她结识蔡锷本意是让蔡锷陷入温柔乡中不能自拔,但是小凤仙接触到蔡锷之后,认为蔡锷为人正派,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像一般官僚政客,因而对他极为仰慕。蔡锷也把小凤仙视为知己,向她细细述说袁世凯的称帝野心及其为患国家的道理,并请她设法帮助自己逃离北京。

    看见蔡锷整日里吃喝玩乐,醉生梦死,沉浸在温柔乡中,袁世凯认为自己的计谋成功,遂对蔡锷放松了警惕。趁着这个时机,在小凤仙以及梁启超等人的帮助下,蔡锷成功地避开了袁世凯的眼线,顺利逃出北京,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了自己的大本营。当袁世凯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仰天长叹:我竟被蔡松坡(蔡锷)骗过了!

    次年初,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登基称帝,蔡锷遂率兵讨伐袁世凯,护国运动正式开始。在蔡锷的引领下,全国各省纷纷竖起义旗,宣布独立。在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袁世凯回天无力,被迫取消帝制,不久之后即郁郁而死。

    由此可见,扮猪以掩人耳目,行韬光养晦之策,最终扳倒老虎,堪称是绝境之中反败为胜的奇招,也是办事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不知的一着妙棋。

    韬光养晦是困境中保身全命的绝招,更是弱势图强、起死回生的好方法,使用这种计谋并获得成功的成功人士自来有之。孙膑被庞涓嫉妒,受到庞涓迫害的时候,依靠装疯卖傻,逃过庞涓的暗算,并通过围魏救赵、以逸待劳等计谋将庞涓打败,报得一箭之仇;越王勾践在兵败国破之际,屈身为仆,在吴国为奴三年,受尽折磨,终于获得吴王信任,才能东山再起击败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魏国大将司马懿在政敌虎视眈眈的时候,假装卧病在床,奄奄一息,让对手放松警惕,才能一举政变成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政权;当然,还有蔡锷以及其他人,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自己的办事方法,更确切一点说,就是韬光养晦。

    做人做事一点通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其名著《随笔》中指出:“炫耀于外表的才干徒然令人赞美,而深藏不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这需要一种难以言传的自制与自信。”要想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把事情办好,要想在困境中起死回生,那么不妨学学蔡锷、勾践、孙膑、司马懿等人,掩饰自己的实力,不暴露自己的想法,让对手放松警惕,从而赢得成功。

    2、放低姿态,耐心处事

    降低姿态,平和心情,耐心地接受考验,更容易成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耐心寻找机会,终于成就霸业,吴王夫差迷失于一时的成功,四处炫耀武力,导致国破人亡。低调做人,耐心处世,是成功的保障。

    耐心,更多地表现于一个人的内心,是铁杵磨成针的毅力,是十年寒窗的勤奋,是坦然面对失败或成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境。而考验,也许是飞来横祸,国破家亡,也许是鲜花掌声,万人崇拜,也许是茫茫黑夜,不见光明,也许是明枪暗箭,冤屈误解。

    能耐心接受考验的人知道如何等待,有耐心等待的人往往会获得最后的成功,得到命运给予的最丰厚奖赏。为人行事低调不仓促,不受情绪波动的困扰,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耐心做事,积极寻找机会。

    西晋时候,有个人名叫石苞,他为人沉稳,战功赫赫,是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将军,深得皇帝司马炎的信任。石苞平时努力工作,认真做事,尽职尽责,在辖区的百姓心目中很有威望。

    那个时候,天下还未统一,长江以南还是由吴国统治,吴国时常出兵进攻晋朝。晋武帝司马炎便派他带兵镇守边防,抵抗吴国的进攻。

    石苞出身贫寒,为人正直,因此在朝中有一部分人暗中嫉恨他。有一位官员叫王琛,当时在淮北一带做监军,他听到一首歌谣说:“皇宫的大马变成驴,被大石压着不能出。”他认为这“马”当然是说的是皇帝司马炎,而这“石头”当然就是说的是石苞了。于是,他就悄悄跟司马炎密报石苞背叛晋朝,意图谋反。

    就在王琛诬告石苞前不久,迷信风水的司马炎也听一个法师预测说:“东南方将有大将造反。”石苞刚好就在东南方,因此在看到王琛对石苞的诬告以后,晋武帝就开始怀疑石苞了。

    正在石苞遭受司马炎猜忌的时候,荆州官员送来了吴国派大军进犯晋朝的报告。同时石苞也得到了探子的密报,立即着手准备战斗,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封锁通道,准备抵御吴国的进攻。司马炎听说石苞加固城墙准备战斗的信息后不由得更加怀疑石苞的用意,就问中军羊祜说:“吴国军队进攻的套路一向是东西呼应,两面夹击,这次怎么会只在一边。难道石苞真的有意谋反?”羊祜认为不会,但是羊祜的看法并没能打消司马炎对石苞的怀疑。

    正在这个时候,又一件事情发生了。当时石苞的儿子石乔也在朝中任职,有一天司马炎召见他,可石乔很长时间了也没有消息,更别说去晋武帝那里报到,这彻底引起了司马炎的怀疑,于是他秘密派兵,准备出其不意讨伐石苞。

    在出兵之前,司马炎发布了一个罢免石苞官职的文告,认为石苞没有得到正确消息就封锁交通,修筑工事,严重扰乱了百姓的正常生活。然后就派遣大将带领重兵前去征讨石苞,同时还调来另外一支人马从前方包抄,以形成对石苞的合围,尽可能使得石苞不能逃跑。

    但这一切石苞一点都不知道,还是一如既往地练兵守城,准备应付吴国的进攻。直到灾难临头,司马炎派兵讨伐他的时候,他还莫名其妙。为人非常耐心的石苞心想:“自己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忠诚为国,也没有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怎么会被皇帝派兵征讨呢?这里面肯定有误会。而且自己为人一向光明磊落,上对得起国家,下无愧于百姓,用不着畏惧,见了皇帝一切都会明白的。”于是,他采纳了部下的意见,放下武器,打开城门,没有做任何的反抗和辩驳,只身来到都亭住下来,等候司马炎的处理。

    司马炎听说了这些事情以后,顿时清醒过来,他想:“指控石苞反叛的事情本来就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况且石苞如果真要反叛朝廷,他修筑好了防御的工事,大兵到来他早就反抗了,怎么会只身出城,坦然接受处罚呢?他又不是傻子。再说,如果石苞真的投降吴国,怎么也没有敌人前来帮助他呢?司马炎也不是一个彻头彻脑的糊涂蛋,经过一番仔细的揣摩,晋武帝对石苞的怀疑一下子打消了。

    果然,石苞被送回到朝廷以后,不但受到了司马炎的盛情优待,还愈加得到晋武帝的重用和信任。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又说身正不怕影子斜。”石苞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意外的危难面前,在事情的紧急关头,更应该冷静地对待,低调地处理,要多一份耐心,对于自己所遇到的不平遭遇和危难处境,要耐心对待,不要因此心惊胆战慌了手脚,也不能气愤不平做出冲动的事情。只要坦荡无私、冷静面对,总有云开雾散的时候。

    人的一生不可能如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波澜起伏,也不可能一马平川,不遭受一点挫折。不一定什么时候,寂寞、孤独、失败、委屈、误解、鲜花、掌声、成功、辉煌都会出现在面前,这个时候,耐心的态度,平和的心态,低调做人处世,是接受考验脱离困境成就事业的保障。

    耐心,是处世低调的人都具备的良好品质。不管是身处高位还是功成名就,无论是面对不平还是遇到挫折,多一分耐心可能就多一次机会。勾践用几十年的耐心打垮吞灭了强悍的吴国,一雪前耻;夫差滥用武力,自高自大结果人死国亡。

    心胸宽广的人看事情能够看得更长远,不计较眼前的小事。他们认为即使别人得到的多,自己得到的少,也没有必要去计较;别人自以为是的贬低,也不用放在心上;就算别人强大富有权高位重,自己弱小贫穷一无所有,也不用自叹自怨。人可以胜天,能改造世界,完善自我,但是人也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可过分张扬。

    生命就是一种旅行,能够不时碰到一些新鲜的东西,这些事物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考验。但不管是什么,都应该低调做人,耐心处世。心胸要宽广,心态要平和,不去计较那些小事,应该自我完善。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位老先生收徒弟,这位先生知识渊博,很有智慧,在当地德高望重,因此拜师的人很多。

    但是老先生收徒弟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个人想要拜师都要接受一个考验。这个考验也很简单,就是在徒弟进门后,老和尚肯定要安排徒弟去做一件事情,那件事情就是:扫地。

    安排完了之后,老先生就闭目养神。过了一段时间,徒弟来跟老先生禀报,已经把地扫好了。老先生就问徒弟:“你扫干净了吗?”徒弟说:“扫干净了。”老先生又慎重地问道:“真的扫干净了?没有遗漏的地方吗?”徒弟认真考虑了一下,肯定地说:“所有的地方都扫干净了。”这时,老先生就叹息一声,说:“好了,你现在可以回家了。”徒弟听了以后感觉很奇怪:“怎么刚来就让我回家?这是什么意思,不收我了?”“是的,你没有通过考验。”师父摆摆手,徒弟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走人。

    其实说穿了很简单。原来,老先生事先在屋子拐角旮旯处丢下了几枚铜板,看徒弟能不能在扫地的时候发现,一般的年轻人心浮气躁,没有耐心,还有些人更是偷奸耍滑,不认真做事。这样的人是不会认认真真地去打扫那些犄角旮旯处的地面,自然也不会看到铜板,更不可能交给老和尚。老先生的“考验”其实很容易,但是他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心,通过做这样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就检验了徒弟是否有耐心,不能不说老先生确实睿智。如果徒弟藏匿了铜板不交给老先生,那问题就更大了,那就不只是性格上的问题,而是品格欠佳,这样的徒弟自然更不能要了。

    有人这样形容过猫捕鼠的情形:一日下午,去磨房,刚进门,陡然看见家里的老猫伏在墙角,不远处的墙缝有一小洞,明白是盯上耗子了,于是悄然退出。半小时后,再去,老猫仍在原地,又半小时,仍未动,一直偷偷察看了三次,没见任何动静,老猫静伏如故。不耐烦了,于是走开。傍晚在院子里却看见老猫从磨房里窜出,嘴里叼着一只还在抽搐的老鼠,心里不由得大为叹服。

    也许有人认为这跟守株待兔没什么两样,细细想来,根本就是两码事。在这次捕鼠的过程中,其实双方比拼的就是耐心。老猫将耐心这一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终于等到老鼠从洞里出来,相反,老鼠明知道天敌在外面虎视眈眈,虽然在洞里耐心等待了好长时间,却没能坚持到最后,最终成为老猫的美餐。

    耐心如同盛水的杯子,成功就是盛在杯子里的水,杯子越大盛放的水也就越多;耐心如同遮风避雨的房子,房子越坚固,住在屋里的人越安全;耐心就是用来捞鱼的网,网上的线越密,捞住鱼的机会就越大。

    做人做事一点通出色做事,需要耐心;想要成功,更需要耐心。

    3、耐住性情,能屈能伸

    清人傅山说过:“愤怒正到沸腾时,就很难克制住,除非‘天下大智大勇者’便不能做到。”的确,人都有七情六欲,难免因情绪激而愤怒,但是人们还是要尽量的忍住这种情绪,做一个低调处世的大智大勇者,因为有句话叫“小不忍则乱大谋”,只有在处理事情时,懂得克制和忍耐,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忍耐是大智者所为,它是一种生存智慧。在中国历史上大凡有智慧的人在面临危险时,都能冷静地面对,适时的忍耐、退步,化解险情,求得生存,然后再伺机而动,取得胜利。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多少才能,现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该如何对待?”他弟弟回答说:“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你的。那人啐你,是因为愤怒,你把它擦掉了,这就是抵挡那人怒气的发泄。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倒不如笑而接受为好。”

    娄师德兄弟的这番谈论,有打比方、开玩笑的成分,其中意思就是要忍耐,要退让,不要去和对方“针尖对麦芒”。不然,就会更加激怒对方,使矛盾尖锐化,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汉初名臣张良,年轻时外出求学,有一次在去求学的路上,遇见了一件非常难忘的事:

    他在下邳桥上遇到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半闭着眼睛坐在桥上,见张良过来,他拿起一只鞋子扔到桥下,冲着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本想发怒,因为看他是个老年人,就强忍着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捡了鞋,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来给老人穿鞋。老人穿上后笑着离去了。一会儿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导。”

    于是约张良再见面。这个老人在几日后的见面中给张良传授了《太公兵法》。后来,张良从这本书上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最终促使他成为了一代良臣。

    老人考察张良,就是看他有没有遇辱能忍的自我克制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孺子可教也”,今后才能担当大任,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艰巨的事情,才能遇事冷静,知道祸福所在,不意气用事。我们在平时也要注意这种修养,忍住性情,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所为。

    林肯说得好:“与其为争路而让狗咬,不如将狗让。即使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受伤的伤口。”

    明人吕坤对忍耐理解更透彻,早在四百多年前就说过:“忍、激二字是福祸关。”所谓忍是忍耐;激是激动。二者不同之处在于能不能克制,能忍住就是福,忍不住就是祸。所以要认真把好这一关。

    众所周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打败吴国,勾践的这种忍辱负重的精神可以说到了忍耐的极限。

    越国与吴国交战,吴国兵败。当时,勾践是越国国王,而吴王夫差刚好继位。为了替父报仇,夫差立志使吴强大起来,蓄势向越进攻。

    两年的精心准备后,吴王在大将伍子胥的帮助下,向越发起了进攻,一举打败了越国。勾践走投无路,他对自己当时的状况非常清楚,要想日后东山再起,就必须把自己的心思隐藏起来,在吴国忍辱负重。否则,不要说东山再起,恐怕连命都保不住。因此,他通过关系与夫差达成了和议,条件就是要他和他的妻子到吴国做奴仆。不久,勾践夫妇就到了吴国,大夫范蠡随行。

    为了替父报仇,夫差对勾践百般羞辱,令他们在父亲的坟旁养马。主仆三人从此便过上了忍辱负重的日子,他们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单衣,住的是一座冬天如冰窟、夏天似蒸笼的破烂石屋,每天都是一身土、两手粪,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三年。夫差出门坐车时,为了羞辱勾践,他总是要求勾践在车前为他领马。每当勾践从人群中走过时,就会遭到他人的讥笑:“看,堂堂一个国王现在沦落成马夫,这样还活着,要是我啊,早就死了算了。”勾践每每听到这样的讥笑时,心在滴血,但他脸上仍然表现得笑容可掬,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他知道,一旦他不能将自己所有的情绪伪装好,自己东山再起的心思就会被夫差识破,到时候要忍受的就不只这些了。所以,勾践忍受了权势、地位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巨大痛苦,忍受了夫差的奴役。

    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前去探望,正好赶上夫差大便,待吴王出恭后,勾践尝了尝吴王的粪便,便恭喜吴王说他的病即将痊愈,请夫差放宽心。

    正是因为这件事改变了夫差对勾践的看法,因而也转变了勾践的命运。或许勾践真的精通医道;或许勾践是在奉承吴王;或许是上天给勾践东山再起的机会。总之,夫差在勾践探望过后,病情真的好转了,而且很快就痊愈了。夫差见勾践对自己忠心耿耿,经过这三年的磨难已经放弃了复兴越国的想法,便决定将他放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有哪些能与勾践遭遇到的相比呢?又有谁能像勾践一样,在近乎于残忍的羞辱上忍辱负重呢?这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勾践之所以会忍耐、顺从与屈辱,是为了尽快回到自己的国土,卷土重来,一展雄风。他深知,要逃离夫差的掌控,只有用忍耐来隐藏自己的心思。否则,很可能会断送性命。

    做人做事一点通忍耐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这种做人态度不相同,忍耐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智慧。勾践正是具备了这种忍辱负重的智慧,才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4、柔能克刚,先退后进

    宁折不弯虽然是做人的一个原则,但是,忍辱求全却是低调处世的一种智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他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一个“忍”字,这种意义的忍不但不是懦弱的表现,还恰恰是意志坚强的象征,可谓是一种超出常人的大境界。

    在成大事者的眼中,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足以让人心灰意冷,相反更加鼓舞士气,激发起一定要做成大事的欲望。在遇到困难的过程中,不与对手直接对抗,而是稍稍低一下头,避开强劲的疾风才是明智之举。

    在唐代,有个以忍让聪慧闻名的人,名叫杨翥。他的忍耐通常让家人都觉得他懦弱,比如,一次,邻居家丢了一只鸡,便指名骂姓杨的偷鸡。家人都非常气愤,而杨翥却笑呵呵地劝他们说:“世界之大,姓杨的不只我一人,随他骂去吧。”

    还有一次,天降大雨,邻居把他家的积水全部排到了杨翥的院子里,把院子里的粮食都浸湿了,杨翥依然没动怒,对家人说:“天总是会晴的,粮食也总是能晾干的,不要因为这等小事而斤斤计较。”

    久而久之,街坊邻居都被杨翥的忍让打动了,杨家有事他们都会主动帮忙,一次杨翥家被盗,是一些邻居帮助捉住了强盗……人们一直称之为英雄的西楚霸王项羽,他就没有这种忍辱负重的精神,以至于自刎于乌江边上。

    乌江岸边,乌江亭长劝慰项羽说:“江东虽小,足够大王称王称霸,请大王速速过江。”而项羽是那种宁折不弯的人,对乌江亭长的劝说怎么能听得进去?最后自刎于乌江岸边。假设,如果当时项羽忍耐一下,听从乌江亭长的劝说过江,结果有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一统天下的人也许就是这位楚霸王了。虽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但项羽按照这种假设去做,他的确还有翻身的机会。

    用忍耐应对不利的局面是高明的办法,当人们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忍耐应对当前的屈辱与刁难是最理想的方法。很多人都无法体会到忍耐的好处,取而代之的是冲动、过激的行为,其实,适时地忍耐一下,以退为进,可以改变局势,转败为胜。

    唐代武则天专权时,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以严刑厉法、奖励告密等手段,实行高压统治,对抱有反抗意图的李唐宗室、贵族和官僚进行严厉镇压,先后杀害李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接着又杀了大臣数百家,至于所杀的中下层官吏,其人数更是无法统计。

    武则天曾下令在都城洛阳四门设置“匦”(意见箱)接受告密文书。对于告密者,任何官员都不得询问,告密核实后,对告密者封官赐禄;告密失实,并不受罚。这样一来,告密之风大兴,不幸被株连者不下千万,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行为。来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下旨诱供,并说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刑免死。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既来不及与家里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奏武后,说明事实,心中不由焦急万分。

    审讯的日子到了,当来俊臣在大堂上读武则天的诏书的时候,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他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革命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受诛。”狄仁杰不打自招的这一手,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戏了。既然狄仁杰已经招供,来俊臣将计就计,判他个“谋反属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来俊臣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你也要再诬告几个人,如把平章事杨执柔等几个人牵扯进来,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狄仁杰听后,感叹地说:“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加害他人?”说完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

    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里休息,又赶紧处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渍。狄仁杰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上面,写好后,又将棉衣撕开,把状子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了,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狄仁杰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了,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出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

    狄仁杰的儿子接到棉衣,听到父亲要他将棉絮拆了,就想: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寿后,急忙将棉衣拆开,看了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看后,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派人把来俊臣叫来询问。来俊臣做贼心虚,一听说武则天要召见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伪造了一张狄仁杰的“谢死表”奏上,并编造了一大堆谎话,将武则天应付过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曾被来俊臣妄杀的平章事乐思晦的儿子也出来替父伸冤,并得到武则天的召见。他在回答武则天的询问后说:“现在我父亲已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可惜的是法律却被来俊臣等人给玩弄了。如果太后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吩咐一个忠厚清廉,你平时信赖的朝臣假造一篇某人谋反的状子,交给来俊臣处理,我敢担保,在他酷虐的刑讯下,那人没有不承认的。”

    武则天听了这话,稍稍有些醒悟,不由想起狄仁杰之案,忙把狄仁杰召来,不解地问道:“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

    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死于严刑酷法了。”

    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谢死表’上奏呢?”

    狄仁杰断然否认说:“根本没这事,请皇帝明察。”

    武则天拿出“谢死表”核对了狄仁杰的笔迹,发觉完全不同,才知道是来俊臣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

    做人做事一点通有时候忍耐住刚强直率的性格与对手周旋,是斗争中的良策。相反以硬碰硬,会让自己吃大亏,这样做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不明智的。必要的时候,忍人所不能忍,必能保全自己。

    5、耐心把冷板凳坐热

    每个人都企盼“一朝成名天下知”,渴望功成名就的辉煌,但在此之前,还需要有“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努力,有把冷板凳坐热的耐心。放低姿态,平和心情,耐心寻找机会。

    机遇就像天空一闪而过的流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耐心,即使出现了机遇,也未必能把握住。

    看看足球场上,有些人现在叱咤风云,风光无限,可是几个月前也许他还在冷板凳上苦熬时光。每支球队的人数大都是在二十人左右,能够上场的却只有十一人,其他的就是坐在板凳上等待机会的替补球员。在一场比赛中,这些板凳队员有的只能上场几分钟,有的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即使一个赛季,一些替补也没能上场几分钟。如此时光,可谓难熬之极。

    人生就是这样,不可能什么时候都是“场上的主力”,机遇也不可能时刻都有。很多时候,都得坐在冷冰冰的板凳上,等待着机遇的出现。

    每个人都抱怨命运的不公,埋怨自己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但是事实上,如果对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进行细致地分析,也许会发现,机会不是没有,只是在不自觉中把它浪费掉了。成功不只是需要热忱的干劲,还需要充足的耐心。

    也许人们在逛商场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景:

    一位顾客想要买一款诺基亚手机,他面前的柜台出售的是三星手机,而柜台后的售货员对他并不怎么热情。这位顾客对商场环境似乎不太熟悉,所以他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这里。眼前的这位售货员当然知道诺基亚的柜台在哪,可是他只是很不耐烦地指了一个方向就继续跟朋友聊天,虽然这位顾客已经很礼貌地问过几遍了,售货员依然没答理他,最后也只是冷冰冰地说:“问那边的售货员吧,他会告诉你怎么走的。”而这期间,这个售货员跟朋友讨论的无非是商场的不足或业绩不好等等。

    与此相反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下午,突然下起了雨,街上的人纷纷开始找能避雨的地方。有位老太太走进某市的一家大型百货公司,漫无目的地在商场里面闲逛,很显然也是避雨的,一幅明显不打算买东西的神态。这里大多数的售货员只看她一眼,然后就自顾整理商品或者跟同事们闲聊,也有少数人礼貌地问了老太太一声,在确定老太太只是进来避雨之后就不再说话了。最后,一位年轻的男售货员看到了她,先主动地向她打招呼,并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有需要他服务的地方。这位老太太依旧说,她只是进来躲雨,并不打算买任何东西。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因此而冷落她,还主动和她聊天,显得很欢迎她。当她离去时,这个年轻人还陪她到公司门口,真诚地提醒老太太雨天路上要小心。

    走之前,老太太很仔细地打量了这位年轻人一番,并向他要了一张名片。过了很长时间,这个年轻人几乎都忘了这件事情。突然有一天,他被公司老板叫进办公室,老板指派他去做一项工作,并给他看了一封信,信是那位老太太写给老板的。原来这位老太太是一位著名企业家的母亲,过去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业人士。现在他们公司跟这家百货公司有业务上的来往,就直接要求这家百货公司的老板派这个年轻人前往。这项业务的交易金额数目巨大,本来这个年轻人是根本不可能参与的。但是老太太在信中说:“有如此耐心对待顾客的职员,才是做好这个工作的最佳人选。”

    境况不好时,也有机会,就看人们如何去把握。就像那两个售货员,都处在较低的位置上,最终,是耐心决定了他们能否抓住机会获得成功。

    不管一个人的才学多么出众,运气有多么好,也不可能一辈子都一帆风顺,也有身处困境,坐冷板凳的时候。虽然很多时候是外部因素,但也不能排除本身的原因。当长时间坐在冷板凳上的时候,就应该仔细地分析一下,看看有什么原因。一般来说,都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①曾经犯过重大过错。现在的人都比较现实,竞争也很激烈,很多时候一点错误都不能犯,尤其是在关键事情上,更不能出错,否则很可能让上司和领导失去信心,因为你的错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不希望再次冒险。

    ②确实是自身能力有限。

    ③公司的考验。公司有时候很看好一个人,但是又不完全放心,就故意让他无事可做,一方面观察他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训练他的耐心。因为人有时候光有能力的不够的,还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久的耐心。

    ④公司内部人事斗争的影响。每个地方都会有这些事情,所以有时候很可能莫名其妙地就会受到牵连,坐上了冷板凳。

    ⑤上司的原因。也许因为什么小事情,也许什么原因都没有,反正就是看你不顺眼,所以你就靠边站了。

    另外,还有其他种种原因,总之,坐冷板凳一般来说都是有原因的,也可能是自身的问题,也可能是别人的原因。但是既然已经在冷板凳上了,自然不能坐以待毙,除了耐心寻找机会,还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①努力学习,积极提高个人能力。在冷板凳上,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正是提高能力,学习知识的大好时机。等水平提高了,机遇一来,自然就有了表现的空间。

    ②更加敬业。努力工作,虽然你的工作不起眼,但是端正的态度也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已经处在冷板凳上了,更不能给别人留下坏印象。

    ③忍耐。耐心地把冷板凳坐热,寂寞、不解、委屈、失望等等情绪要克制,这本身就是对自己性格的磨练,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何况我们面对的仅仅是冷板凳。

    ④低调做人,处理好关系。这个时候更应该降低姿态,谦卑做人,处理好同事领导间的关系,不要显得忿忿不平,不要拿过去的辉煌说事,低调地对待每个人。

    做人做事一点通坐在冷板凳上,耐心地分析原因,努力地提高自己,低调地为人处世,总有把冷板凳坐热的时候。今朝的蛰伏会让明天飞得更高,耐得严寒方有梅花的傲雪芬芳。

    6、求胜不可心切,强进不如暂退

    “退”其实是一种手段与权宜,而不是目的,所以,人们在做事时要掌握好进退的尺度,从而取得主动和利益,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恰当的采取“退”的策略,最终达到想要的结果,也不失是一种低调做人的大智慧。

    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必然会招来灾祸。对于一件事情,如果一味地为了达到目的而只强调好的一面,别人就很难相信。这时不如利用人类潜在心理的“别扭心态”,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来取得对方的信任。然而“求胜”心太切,目的性太强往往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只退不进难成气候,一味地猛冲容易碰壁,所以,掌握好进退的尺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与其处处碰壁,不如迂回通达,适时进退。有时,“退”是一种做人的方法,“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宋朝抗金名将宗泽,曾在滑州保卫战中采取“联合抗金”的策略,同许多地方的义军共同打退了金兵的南犯,在滑州保卫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老将宗泽为了再次迎战金军,在开封修建了许多防御工事,并且招募了大批兵马,然后准备从扬州回东京,他多次上奏请求回东京,高宗却害怕宗泽的兵力日趋强盛,身为前朝重臣的他一旦迎回徽、钦两位皇帝,自己的皇位很难保住,因此,他派郭仲苟名义上做东京副留守,实则为监视宗泽。老将军满腔报国热忱,没想到会被高宗猜忌,心中难免愤愤不平,失望和气氛取代了报国热情,但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一口怨气无处发泄,刚直不阿的老将每天吃不下睡不安,不久,便病倒在床,后因背上毒疮发作身亡。

    高宗丝毫没有因为失去一员大将而遗憾,宗泽一死,他继而派杜充为东京留守。杜充上任不久,便将宗泽采取的一切抗敌措施废除,他不但拆除宗泽主持修建的防御工事,还刻意打击义军将领。就这样,把老将宗泽费尽心血组织的百万武装力量,在一月之间就销毁的无影无踪。

    在东京一切抗金力量土崩瓦解之时,金国再次南犯,统军大将粘罕,英勇无比,率金兵连克开封、大名、相州、沧州等地,宋军节节败退,很快粘罕率金军主力攻打到扬州,高宗赵构仓惶而逃,辗转多处,最终落足杭州。

    昏庸的高宗皇帝,不但没有因为这次事件而清醒,反而变本加厉地宠信腐败无能的王渊、康履等人。而护送他到杭州的苗傅、刘正彦等人要求收复河北,他却不加理睬。

    于是,苗傅、刘正彦等人一气之下,带领手下将士,举行了武装暴动。趁机杀死了无能的王渊,而后,带兵直闯宫中,杀了百余名宦官,见高宗说:“陛下赏罚不明,战士们为国流血流汗,不见奖赏,而宦官逆臣不见为国做事,却得以厚赏;宦官王渊遇敌不战,抢先逃走,其同党内侍康履,更始贪生怕死之徒,这样的人居然得到重用,如何服众将士?现我二人以将王渊斩首,唯有康履仍在陛下身边,为谢三军,请陛下将其立斩。”

    高宗见行事不妙,只得斩康履而求自保。哪知苗傅等人并不罢休,对高宗说:“陛下,徽、钦两位皇帝尚在,您便登做皇位,不知二位皇帝如果回朝您将如何?”

    高宗当然无言达对,只得许苗傅、刘正彦二人高官职,但两人坚持请太后听政,高宗禅位皇太子。

    这时,宰相朱胜非出来劝阻,结果仍然没有变化,高宗很难做出决断,但害怕苗、刘二人带人杀入宫中,更无回天之力,于是痛下决断,先解燃眉之急,高宗对朱胜非说:“我应当退避,不过须有太后手诏,方可禅位。”宰相朱胜非因此将计就计,同高宗说:“我曾听苗傅的一心腹说过,他二人虽有赤胆忠心,但书读的不多且生来固执,此时一定无法劝说,所以,陛下暂且禅位,日后再寻找机会铲除二人,方为上策。”

    这样,高宗便借太后手诏,禅位皇子,遂太后垂帘听政。此后,国家大事都由宰相朱胜非处理。朱胜非怕引起苗、刘两人怀疑,于是,每日都让他二人上殿议事。苗发现高宗仍然在暗中处理国事,便与刘正彦共同提出让高宗迁出宫中。

    高宗气愤至极道:“他们也太过分了,居然敢来干涉我的起居……”朱胜非则加以劝阻:“暂时去显宁寺居住也好,这样就不会再遭怀疑,对以后复辟成功来说是件好事。”高宗此时也很无奈,只有听从朱胜非的建议了。

    高宗出宫不久,平江留守张浚等便联络众将发兵讨逆,大举进发杭州,苗、刘两人见大兵压境,没有太多战略经验的他们慌了手脚,于是和宰相朱胜非商议对策,朱胜非说:“此时兵临城下,要打,没有足够的兵力,我认为迅速改正,方为上策!”二人虽然最不愿走这条路,可是再三思考,仍然毫无办法,只有听从朱胜非的建议,请高宗复位,可想而知,高宗复位,苗、刘二人性命不保,果不其然,不久后二人被杀。

    在形势十分险恶的情况下,朱胜非劝高宗采取适当的退却,禅位于太子,不但保住了性命,还为以后的复辟做了铺路石,在时机成熟时,又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不难看出,这种退却的把握是相当有度的,虽然失去了暂时的身份地位,却为赢得最终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做人做事一点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读过陈丹青这首诗的人都知道,它告诉人们过分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不一定能取得预想的效果,相反,如果采取一种“退”的策略,也许就是向胜利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谨记:“求胜不可心切,强劲不如暂退。”

    7、小不忍则乱大谋

    在与对手竞争时,如果某一阶段处于不利地位,无法与对手相抗衡,就暂时“忍”下来,待时机成熟再出手,将其击败。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做事之道,有很多都是采用“忍”术而取得巨大成就的。忍一时之辱,实为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表现;有些惊险的局面由不得你乱中行动,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变乱为忍。具体来说,一是善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反映,不拘泥成规,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灵活多变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二是要跳出思维方法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地看问题,不怕突发事件的发生。三是要临变不惊,临乱不慌,处理变乱要有恒心,有决心,有勇气,决不能心慈手软。四是应当多注意总结、分析,在变乱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不至于事到临头,还不知如何应付,这样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局面。五是面对变乱要积极地处理变乱的方法,而不能慌不择路,毫无根据可循。

    做人做事一点通忍耐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这种做人态度不相同,忍耐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智慧。勾践正是具备了这种忍辱负重的智慧,才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