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谐趣-谜语妙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群英会君子交这是一副巧射地名的谜语对联,作者是当代联家林桂。

    上联“群英会”出自《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群英”指英雄众多,而英雄又都是贤良之人;“会”字含有“会合”、“会集”之义,正好巧射地名“集贤”,为我国黑龙江省一县名。

    下联“君子交”是成语“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省称,典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意指君子之交乃道义之交,视钱财如水一样淡薄。此处巧借成语影射地名“淡水”,为我国旧县名,属台湾省。

    此联妙在运用谜语中的解意技巧,使谜面、谜底扣合得十分紧密,除此之外,别无他解。联语文字优美,对仗工稳,声律和谐,铿锵悦耳。“群英/君子”,名词对;“会/交”,动词对。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首字可平可仄),完全符合对联的艺术格律。

    回文对无字联这是一副巧射文艺名词的谜语对联,作者同上。

    上联“回文对”是回文对联的省称,意思是联文倒读、顺读皆可成对,借义指文学创作名词“反复”。

    下联“无字联”本是指没有字的对联,无疑是一张纸。无字而又叫做对联,那么该怎样“对”呢?白纸的“白”字,除作“白色”解外,还可以解为戏曲表演艺术中的“念白”,又称“道白”,就是剧本中规定只说不唱的那部分词语。这些词语如果由两个剧中人物对着说,就叫做“对白”。

    此联妙在除上下联分别巧射“反复”、“对白”两个名词外,联尾还用“雁足格”嵌上了“对联”二字,充分体现了谜语对联既是谜语又是对联的艺术特色。

    匡衡凿壁黛玉葬花这是一副巧用历史故事的谜语对联,作者是“中国联坛十老”之一胡寅先生(今已故)。上联引用“匡衡凿壁”的故事,说的是西汉经学家匡衡幼年家贫,夜晚无油点灯,就在墙壁上凿开一个洞孔,就着隔壁邻居透露的灯光来读书。故事本意是劝人学习匡衡勤学苦读的精神,此处用来巧射一句文明语言:“借光!”

    下联“黛玉葬花”的故事出自《红楼梦》,是说暮春时节,贾府大观园里落花满地。因父母双亡而寄寓舅舅家的林黛玉触景生情,感叹自己身世孤零,像这些落花一样:“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见林黛玉《葬花词》)于是执帚荷锄,扫花葬花。故事本来是表现黛玉姑娘多愁善感的性格,此处转义为:满地落花引出黛玉姑娘前来葬花。花落,即花儿凋谢了;满地落花,说明花儿凋谢的很多。由此巧射一句礼貌用语:“多谢!”

    全联借用两个历史故事,巧射两句文明礼貌用语,妙极!而且联语对仗工稳,平仄和谐。请看:“匡衡/黛玉”,人名对;“凿壁/葬花”,动宾词语对。

    上联“平平平仄”,下联“仄仄仄平”。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声律规则,上下联第三字“凿”与“葬”都不在音步上,可平可仄。

    君能使鬼人尽呼兄这是一副巧射“钱”字的谜语对联,作者无考。

    上联“君能使鬼”,是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省用,隐去了其中的“钱”字,并将其拟人化,代之以“君”字的尊称,实际上还是说“钱”。下联“人尽呼兄”,说的也是“钱”字。因为过去的铜钱,中间有个方孔,方孔四周写着帝王的年号。例如清朝铸造的铜钱上,方孔四周就写有“乾隆通宝”、“光绪通宝”等等。正因为铜钱的中心是个方孔,所以被人戏称“孔方兄”。

    此联妙在借用俗语和戏称而巧射旧知识分子羞于启齿的“钱”字,可谓借得巧妙,射得准确。而且联语字字对仗工稳,处处平仄和谐。请看:“君/人”,名词对;“能/尽”,形容词对;“使/呼”,动词对;“鬼/兄”称谓对。上联“平平仄仄”,下联“平仄平平”(首字可不论)。联语虽短,却颇具工力。

    又,据说有人曾把此联贴于财神两边,也很有趣。

    刘邦大笑刘备大哭这是一副猜字谜联,作者无考。

    上联说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划地分封诸侯王,封刘邦为汉王。两人为了争夺统治权,又展开了楚汉战争。双方相持不下,约定以鸿沟为界,东属楚,西属汉。中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源于此。后来刘邦联合各部反项势力奋勇作战,屡败项羽。尤其是垓下一役,项羽闻听四面楚歌,知大势已去,遂与爱妻虞姬诀别,突围至乌江自杀。刘邦由此建立了汉朝,世称汉高祖。

    下联说汉末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与其结义兄弟关羽的故事。关羽,字云长。建安五年(公元200),刘备为曹操所败。关羽被俘后极受优礼,封为汉寿亭侯,但后来仍辞曹归刘,且屡建奇功。俗语“身在曹营心在汉”,即本于此。后来东吴孙权突袭荆州,关羽后备空虚,兵败而死。他以忠义著称于世,又经后世渲染和神化,被尊为关公、关圣帝君。

    此联妙在解意测字。上联意为:项羽死了,刘邦战胜了竞争对手,成为大汉朝皇帝,岂不要欢喜地“大笑”?下联意为:关羽死了,刘备失去了结义兄弟和得力膀臂,岂不要痛心地“大哭”!而“死”字又与“卒”字同义(例如“生卒年月”),“羽”下加“卒”,全联巧射一个“翠”字。

    上下联明嵌“刘邦”和“刘备”,两人姓相同而名不同;暗嵌“项羽”和“关羽”,两人名相同而姓不同。在相对位置使用两个“刘”字,两个“大”字,显得别致而又多趣。

    鲲鹏展翅孔雀收屏这是一副巧射人名的谜语对联,上下联各射一古代名人。作者是胡寅。

    上联“鲲鹏”指大鹏鸟,语出《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鲲鹏展翅”,意为这只大鹏鸟展翅飞翔,正好巧射三国人物“张飞”。

    下联“孔雀收屏”,屏者,屏障也,此处借指孔雀尾羽。

    孔雀开屏时,其尾羽像花色屏风一样好看;“孔雀收屏”呢就是把张开的尾羽关闭掉,正好巧射三国人物“关羽”。

    一个张飞,一个关羽,这两位可谓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名人。“鲲鹏/孔雀”,鸟名对;“展翅/收屏”,动宾词语对。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联语如此工巧,射谜如此准确,令人击掌叹绝十月十日一羊一鱼这是一副巧射国名的谜语对联,作者是当代联家胡静怡。

    此联用的是析字(组字)法,上联“十月十日”,两“十”字加上一“月”、一“日”,四个字组合而成“朝”字。下联“一羊一鱼”,“鱼”、“羊”组合而成“鲜”字。上下联合起来,正好巧射国名“朝鲜”。堪称妙极草丛办事耳畔关门这也是一副巧射国名的析字谜联,作者同上。

    上联“草丛办事”,“草”下加“办”,合成“苏”字。下联“耳畔关门”,畔者,旁也,“耳”旁加“关”,合成“联”字。上下联合起来,紧扣国名“苏联”。

    此联与上面一副谜联不同之处,是联语中加进几个衬字,增加了迷惑性和猜测的难度,也使联语更见工巧。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是一副巧射人名的谜语对联,作者林兰桂。

    上联“一身正气”,正气亦称浩气,“浩然正气”也可连用,形容气宇轩昂,为人正直。此处巧射当代作家“浩然”。

    下联“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以形容官吏廉洁,除了两袖清风之外,别无所有。明·于谦《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闾”指闾里,古以二十五家为一闾;“阎”指里巷之门。“闾阎”指乡里人家,广义指黎民百姓。此处巧射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

    全联借用俗语和成语典故,巧射今古两位人名,用得自然,毫不牵强,而且富有反腐倡廉之新意。

    山呼谷应燕语莺歌这是一副巧射物理名词的谜语对联,作者胡寅。

    上联“山呼谷应”,谜底是“回声”。下联“燕语莺歌”,谜底是“共鸣”。全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谜面、谜底扣合严密,不愧为谜联之珍品。

    羊骑牛背鬼昧良心这是运用析字法创作的一副谜语对联,作者胡静怡。

    上联“羊骑牛背”,“牛”属十二生肖第二位的“丑”字,“羊”下加“丑”为“羞”字。下联“鬼昧良心”,“昧”字含有隐藏之意,“鬼”把良心的“心”变成竖写的“十”藏在自己身旁,这就成了“愧”字。全联巧射心理状态词“羞愧”二字。

    联语对仗工稳,平仄和谐,而且析字之巧,射谜之妙,令人称奇。

    两人依柳畔一日照阶前这是一副巧射地名的谜语对联,作者署名鸵章,见于《中国楹联报》总第33期。

    此联用的是析字法。上联“两人依柳畔”,“两人”为“从”字,“柳”是“木”字旁;“木”旁加“从”,巧射“枞”字。下联“一日照阶前”,“阶”字为搭耳“阝”旁,“阝”加“日”字,巧射“阳”字。全联巧射“枞阳”二字,为安徽一县名。

    联语对仗工稳,平仄和谐,谜面、谜底扣合准确,不愧为谜联之佳作。

    幼童初换齿妇女晚生儿这是一副巧射两位古代名人的谜语对联,作者胡寅。

    上联“幼童初换齿”,换者,易也;齿者,牙也。正好巧射“易牙”二字。易牙,一作狄牙,雍人。春秋时齐桓公近臣。此人善逢迎,长于烹调,相传曾烹其子为羹以献齐桓公,因而深得桓公宠信。桓公死后,他又与竖刁等勾结专权,杀良吏,废太子,立次子,导致齐国内乱。

    下联“妇女晚生儿”,晚者,迟也;初生儿,婴也。正可巧射“晏婴”二字(“晏”字含有“迟”义)。晏婴(?—前50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自公元前556年起,继其父而任齐卿,历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曾奉命使晋,促成齐晋联姻,并有颇多建树。后人辑其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传世。

    全联用析字解意法巧射两个历史人物,一贬一褒,对比鲜明,启人深思,寓教于乐,堪称谜联之佳作。

    脸上遮绸缎句中画纵横上联“脸上遮绸缎”,脸者,面也;遮者,掩盖也;绸缎二字皆为绞丝旁。脸面之“面”加上绞丝旁,即为“缅”字。下联“句中画纵横”,“句”字的中间画上一竖一横,就成了“甸”字。全联巧射一国家名“缅甸”,颇为有趣。

    此联作者为胡静怡。

    一丘初耸岫七彩唯无朱上联“丘”指山丘或土丘;“初”为开初、始初,可转义指“新”;“耸”为高耸、耸立或隆起,此处转义指添加;“岫”指峰峦,此处转义指山坡或土坡。整句巧射国名“新加坡”。

    下联“七彩”指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朱”指红色,而红色又称赤色、丹色。“七彩唯无朱”,正好巧射国名“不丹”。

    此联作者亦为胡静怡。

    锦书初到手宝剑不离身先看对仗:“锦书/宝剑”,器物类名词对;“初/不”,形容副词对;“到手/离身”,动宾词语对;对得字字工稳。再看平仄:上联“仄平平仄仄”(首字可不论),下联“仄仄仄平平”,完全符合五言平起式对联的声律规则。

    然后来分析这副谜语对联的谜底;上联“锦书初到手”,指刚接到手的书信,无疑是要启封看信了,由此巧射地名“开封”。下联“宝剑不离身”,过去随身携带宝剑者,不是武士,就是武官,一般都是男子汉。由此巧射另一地名“武汉”。

    此联谜面、谜底扣合十分准确,堪称谜联之精品。作者无考。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传说此联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对句。

    某日晚,唐玄宗李隆基携贵妃杨玉环驾临华清池,二人沐浴更衣后,坐于山坡赏月。玄宗即兴出句云“二人土上坐”;杨玉环略加沉思,对以“一月日边明”。

    这原是一副析字妙联,上联两个“人”字驾于“土”上,正好是“坐”字;下联一个“月”字伴随“日”旁,正好是“明”字。上下联分别出自皇帝与贵妃之口,十分切合各自的身份。

    更加有趣的是,当代联家高加林先生独具慧眼,将此联由析字联解意转品成谜语联。上联“二人土上坐”,俗语“一人为单,二人成双”,双者,对也;二人都坐着不起身,巧射一句文明语言:“对不起!”下联“一月日边明”,俗语“月亮跟着太阳走”,巧射一句礼貌用语:“借光!”

    短短10个字,既是析字对,又是谜语联,巧妙如此,令人叹绝闭户灯光亮开车道路遥这也是一副巧射文明礼貌用语的谜语对联,作者胡寅。

    上联“闭户灯光亮”,巧射文明语:“关照!”

    下联“开车道路遥”,巧射礼貌语:“劳驾!”

    “闭户/开车”,动宾词语对;“灯光/道路”,名词对;“亮/遥”,形容词对;字字对仗工稳。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处处平仄和谐。谜面、谜底扣合十分严密,不愧为谜联之佳作。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这类对联尤其应当提倡。

    鸡鸣开喜宴花落访高师这是1992年春节,笔者为蒙城县影评学会举办电影知识大赛而撰写的一副谜语对联,上下联各射一位影界名人。

    上联“鸡鸣”,取“金鸡报晓”之意,射一“晓”字;“开喜宴”,当为喜庆之事,射一“庆”字;整句巧射著名影星:“晓庆”。

    下联“花落”,即花儿凋谢了,射一“谢”字;“访高师”,拜访尊长或老师又称“晋谒”,射一“晋”字;整句巧射著名导演:“谢晋”。

    全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射谜准确,无可别解,堪称一绝。

    三人能遮日一口可吞天这是一副用析字法巧射汉字的谜语对联,作者贾海东。

    上联“三人”加一“日”,巧射“春”字。因为“三人”组成“春”字的头,而“日”字在下,故曰“三人能遮日”。

    下联“口”字加“天”字,巧射“吴”字。因为字形是“口”在上,“天”在下,故云“一口可吞天”。

    全联比拟形象,射谜准确,且极力夸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三/一”,数词对;“人/口”,名词对;“能/可”,形容词对;“遮日/吞天”,动宾词语对;处处对仗工稳。惜上联第四位“遮”字当仄而平,造成平仄失调,不无遗憾。

    一身孤胆行千里满腹热肠走万家这是一副巧射日用品的谜语对联,作者贾海东。

    这副谜联用的是拟人化比喻法,解此谜联,先要找出“联眼”。此联的“联眼”字上联是“孤胆”,下联是“热肠”。找出了“联眼”,谜底自然就浮出水面:热水瓶。

    此联妙在比拟形象,夸张合理。设想:五湖四海,千家万户,谁不需要热水瓶?热水瓶就像一个既大胆(孤胆)又热心(热肠)的好人,敢于无声无息地走进千家万户,无私奉献,不辞劳苦。而且全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堪称谜语对联之珍品。

    又,此联亦可作行业联用于热水瓶店,实用而又风趣。

    文价早归唐吏部将坛今拜汉淮阴这是一副巧射历史名人的谜语对联,原作者无考,见于早期的《中国楹联报》,为邵心诚所辑。

    上联巧射唐代大文学家韩愈。韩愈(769—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贞元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等职,终吏部侍郎。以散文成就最著,开一代文风,名冠“唐宋八大家”之首。

    下联巧射汉初军事家韩信。韩信初事项羽,不得重用;继投刘邦,又遭冷遇,寅夜奔走,被丞相萧何追回。“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即本于此。由于萧何极力荐举,刘邦终于登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此后韩信屡立战功,助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曾被封为齐王、楚王,因被人密告谋反,降为淮阴侯;最后为萧何所察,被吕后杀害。

    此联妙在借用历史故事巧射历史人物,文字简捷,称谓恰当。全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是一副难得的谜语对联。

    又,此联亦可当作韩姓的姓氏对联。

    二汉心高能跨日三人力大可骑天上联“二汉”,俗称好汉日“大丈夫”,此处指两个“夫”字;“心高”形容二夫雄心壮志;“能跨日”,“二夫”跨“日”,巧射一个“替”字。

    下联“三人”,可以组成春、奉之类的字头;“力大”言这“三人”力大无穷;“可骑天”,“三人”骑在“天”字上,巧射一个“奏”字。

    全联运用拟人化的方法,巧射两个汉字,比喻形象,夸张大胆,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二汉/三人”,偏正式名词对;“心高/力大”,形容词对;“能/可”,副词对;“跨日/骑天”,动宾词语对;字字对仗工稳。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完全符合七言仄起式对联的声律规则。不愧为谜语对联之佳作。

    此联见于第11期《楹联报》,作者林兰桂。

    衙门口刀枪林立圣人祠笔墨纵横这是一副巧射北京市区名的谜语对联,作者贾海东。

    此联用的是解意手法,上联“衙门口刀枪林立”,意在炫耀、宣扬武力,解意市区名“宣武”。下联“圣人祠笔墨纵横”,意在展示文化与文明,解意市区名“崇文”。

    “衙门”是官府的旧称,官府门前“刀枪林立”,是宣扬武力最好的方法。“圣人祠”又称圣人殿,是祭祀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的地方,“笔墨纵横”,说明此处是宣扬文化、崇尚文明的最佳场所。

    全联选词精当,造句合理,射谜准确;而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堪称为谜联的上乘之作。

    明月半依云脚下残花双落马蹄前这是一副用析字方法巧射汉字的谜语对联,作者无考。

    上联把“月”字置于“云脚”之下,云脚,即“云”字的下部“厶”字,故曰“明月半依云脚下”。下联将两个“匕”字比作两朵“残花”,即“花”字右下方的一角;与上联配合,组成一个“能”字。又在“能”字下边添上四点“一、”,并将这四个点比作“马蹄”,说“残花双落马蹄前”。经这样一分析,谜底立即浮出水面,全联巧射一个“熊”字。

    联语以“明月”对“残花”,偏正名词对;以“半依”对“双落”,偏正动词对;以“云脚”对“马蹄”,物体部位对;以“下”对“前”,方位词语对;对得天衣无缝,十分工整。平仄也很谐和,符合七言仄起式对联的声律要求。不愧为谜语对联之佳作。

    尊姓原来貂不足大名倒转豕而啼这是一副暗藏人名的谜联,见于清·朱应镐《楹联新话》。

    上联“尊姓原来貂不足”,借用成语“狗尾续貂”,典出《晋书·赵王伦传》:“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貂”是一种毛皮珍贵的动物,貂尾被用作皇帝侍从官帽子上的装饰和标识。后来由于封官太滥,貂尾不够用了,就用狗尾来续代。原意是指以坏续好,联语中故意隐去“续”字,正是此人的姓氏。下联“大名倒转豕而啼”,典出《左传·庄公八年》:“豕人立而啼。”“豕”即野猪,“人立而啼”,是说野猪像人一样站立着号叫。把联语中故意隐去的“人立”二字“倒转”过来,就是“立人”,正好是此人的名字。全联巧射一个人的姓名:续立人。此人时任湖南某县的县令,据说因为这副对联的影响(联含戏谑、讥讽之意),而被革职。

    红也无,绿也无,黑白皆无,观其形类似狐狼猫狗诗中有,词中有,论语都有,瞧那样不分南北东西据说工诗善对的乾隆皇帝,晚年对集制谜、撰联于一体的谜联颇感兴趣,常诏臣僚以题联猜谜为乐。臣僚们常出些既文雅而又浅显的谜联请他猜,猜中了便齐呼“皇上圣明!”

    一日,大学士纪昀出了上面这副古怪的谜联,乾隆思索良久未能猜破谜底,臣僚们也面面相觑难以猜出,便问纪昀何以为破?纪昀刚要说出谜底,乾隆急忙摇手制止,宣布说:“今日到此为止,让朕慢慢想想。”

    乾隆闭门苦思三日,终于悟出了谜底,这才诏纪昀晋见。

    纪昀诚惶诚恐地说:“皇上,那谜底是……”“猜谜。是不是?”

    乾隆抢先答出谜底,纪昀连说:“极是,极是,皇上圣明!”

    上联说红、绿、黑、白“皆无”,就只有青色了;其形似“狐狼猫狗”,这几种动物的偏旁加上“青”,正是“猜”字。下联说诗、词、论语“都有”,无非是“言”字;“不分南北东西”,无疑是“迷”字,“言”加“迷”,正是谜语之“谜”。

    此联堪称巧妙绝伦,难怪乾隆苦思三日始破谜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