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人大喊着孤单,认为生活中缺少知己、缺少关爱,因此感到痛苦,总是在黑夜中独自哭泣。
大多数女人都害怕孤单,拼命地逃离孤单,想方设法地为自己找节目,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身处喧嚣中,内心却更加冰冷,或是每隔一段时间孤单就会像顽疾一样复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女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摆脱孤单,这是痛苦最普遍的来源之一。因此,孤单成为了使女人最害怕的敌人,其威慑力不亚于洪水猛兽。
那么孤单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能有这样的威力呢?
孤单大体上分为3类,一种是信念的丧失所带来的孤单。
有些女人对人生没有目标和规划,也没有任何信仰,因此总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或者能做些什么。
另一种是缺乏社会感的孤单。在繁杂的社会中,女人有时会突然感到陌生,望着周围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事外,像一个多余的人,站在生活的边缘,焦虑、空虚地看着大家,无法融入其中。
还有一种是情感上的孤单,是因为不能与他人在心理上建立亲密的联系而产生的。
无论是哪种孤单,它所带来的伤害其程度都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女人很容易感到孤单呢?
首先是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使女人变得孤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女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在工作场上打拼出一番成绩,更要兼顾家庭,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地充电学习。
这种忙碌的节奏使女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也变得相对简单,与其他人的密切接触减少。
第二是都市化的生活使女人变得孤单。
当人类还处在穴居时代时,很喜欢群居在一起。随着人类的进步,女人从洞穴中搬到乡村,再从乡村进入都市,并进一步完善都市的群居生活。
这本来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一座座森然屹立的钢筋水泥大厦,却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使人变得退缩、多疑、孤僻,在人群中感觉不自在,害怕与陌生人接近,极力想避开吵杂纷扰。
第三是情感的变化性使女人变得孤单。
女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心灵十分敏感,一点点外界的干扰都会令情绪受到波动。若是感情变得淡薄或是遭遇挫折,便会使女人痛苦不堪,一旦受到伤害后,她就会像蜗牛一样缩入壳中,再也不敢伸出触角。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此女人不愿与他人建立深厚友谊,以免日后分离时痛苦不堪,再次陷入痛苦之中。
第四是媒介的发展使女人变得孤单。
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女人感知外部世界的手段也随之多了起来。她们不再仅仅依靠与他人沟通来获知信息,电视、电脑、报刊、杂志等等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这对于女人来说既是福音也是不幸,既可以更多、更快捷的了解世界,但又使人与人之间变得疏离。
第五是过高的地位使女人变得孤单。
记得曾经读过一则有关管理的寓言:
老虎是森林之王,统治着整个王国,表面上看它威风无限,但实际上却非常孤单。它非常渴望能像其他动物一样,拥有很多朋友,在犯错误的时候可以直言不讳地提醒它。
有一天老虎问猴子:“你是我的朋友吗?”
猴子说满嘴谄媚地说:“当然是了,我永远都是您最忠实的朋友。”
“既然如此,”老虑说,“为什么我每次犯错误你都不提醒我呢?”
猴子小心翼翼地回答说:“那是因为我对您太崇拜了,所以不觉得您会有错。”
于是老虎又拿同样的问题去问狐狸。狐狸听了转了转眼珠说:“您那么英明神武,我认为您总是正确的。”
老虎又陆续问了很多动物,得到的回答都是相同的。它悲哀地在山谷中走来走去,依然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
这虽然是一个关于管理的寓言,但却也道出了女人为什么会孤单。
现在能干的女人越来越多,女经理、女总裁、女老板……她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着出色的成就,领导着很多下属。
当女人处在相对强势的位置时,就会失去一些结交真正朋友的机会,她身边的人不是慑于她的权威与之保持一定距离,就是想巴结讨好她,故意说些拍马屁之辞,以至让女人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孤单。
除了以上这4点以后,还有一点也会让女人变得孤单,那就是她的心理因素。有些女人比较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头,因此不愿意与人交往;也可能刚好相反,她比较自大,孤芳自赏,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都高一头,看不起别人,不愿意与他人交往,觉得那样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在看了这些导致女人孤单的原因后,你也许会说:“天那,这么多原因都会让我们孤单,看来是‘在劫难逃’了,注定摆脱不了孤单。”
孤单的确很难根除,它是我们用尽力气也难挣脱的,然而你完全不必要担心,就算摆脱不了孤单,你也可以快乐地生活,因为孤单并不如你想象中那样可怕。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在孤单中,可以让你找到自己!
女人的一生犹如一篇优美的文章,字字珠玑,句句精妙,但再好的文章也不能从头到尾地连在一起,没有一个标点符号,那样难免使人看得头晕眼花,分不清东南西北。
孤单虽然令人痛苦,但却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有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在恰到好处之时断开字句,为优美的文字锦上添花,使通篇文章读起来更加铿锵有力,富有节奏。
上天赋予女人美好的生命,并不仅仅是让我们完成生命的过程,更多的是考验我们能否选择好对待生活的态度,却体现出生命的最大价值。
因此,当女人感到孤单时不要恐惧,不要逃避。幸福的时候,思念是一种美好的追忆;孤独的时候,思念会变成一种煎熬。千万不要在孤独的时候思念旧情人,那只会让你感觉到更深的孤寂与寒冷,甚至变得绝望;
不要因为孤独就随意与陌生人搭讪,甚至有一些勾引性质的不良行为。这并不是你的本性,有朝一日你摆脱孤独时,会不愿意回忆这段过去。若是与陌生人发生什么纠缠,那更是会令你后悔莫及;
孤独的时候最想有个人来爱,哪怕只是依偎在他的肩头。在这个时候你看哪种男人都相对会顺眼许多,即使他并不是你所期待的那样。孤独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降低对男人的要求,觉得马马虎虎只要有一个就好。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对方的不负责任。这种事情还是不做为妙;
孤独的时候最怕给自己负面影响,它会使你本来就落寞的心雪上加霜。千万不要看悲剧小说或是苦情电影,找些快乐的、大团圆结局的东西来看,这会潜移默化地带给你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不良的感受;
女人越是睡不着越容易胡思乱想,所以千万不要失眠。当然,有时失眠也并非可以自己控制的。睡前做些运动或者喝一杯牛奶,都可以帮助你进入梦乡。如果失眠症状持续地没有改善,最好去听听医生的建议,否则很容易从单纯的失眠转为心理疾病。
2.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抚平孤独
那天打开电视,看到一则心理访谈的节目,嘉宾是一位心理学家,正在为一个年轻人解答疑惑。
主持人介绍说,这个年轻人来自一所重点大学,家境优裕,是个独生子。当嘉宾问这个年轻人有什么难题时,他一脸愁容,说:“最近一段时间我感觉心绪很乱,精神状态也不好,都快要发疯了,就是担心期末考试时有的学科不能过关,可现在每天却学习不进去。”
“看得出你现在很焦虑,是什么原因使你的心情不能平静下来呢?”嘉宾问他。
“我最主要的问题是人际关系不好,不会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到大学后,老师指定我当班长,因为我没有什么经验,上学期压力很大,在工作中与其他几位班干部关系紧张,尤其是男生班干部。现在,不仅男生班干部不接近我,就连其他男生也不愿接近我,使我感到很孤独,也很自卑。”
年轻人停顿一会儿,又接着说:“有一段时间我因生病不能去上课,开始时同寝室的同学还能照顾我的生活,当我刚好一点,就没有人管我了。我不能去上课,只能在寝室看书,可当某一科老师讲课的内容有所增加或是让学生写论文时,他们谁也不告诉我。上共同课时没有人愿意与我坐在一起,下课时都找些理由先走,而不与我一起走。”
嘉宾点点头:“我能感到你真的好孤独。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呢?”
只见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他们联合起来孤立我,不主动找我说班级里工作的事。”
嘉宾笑着问他:“你的意思是,希望别人能主动找你。可你是班长,你主动找过他们吗?”
“也找过,但我觉得他们应该主动找我。”
“看来,你特别希望别人主动。我想知道,上共同课时,你有没有主动去与其他同学坐在一起,下课时主动与其他同学一起走呢?”
“没有。”年轻人几乎一点都没犹豫地说。
“你是否主动问过其他同学关于老师上课的内容和写论文的事?”嘉宾又问。
“他们怎么就不能主动来告诉我呢?”
主持人在一边说:“我注意到了,这是他第三次强调希望别人主动了。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好像不知道人际交往是双向的。”
嘉宾点点头,反问他:“为什么?就因为你是班长吗?”
“是的。”
“那么,当班长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我想是大家都围着我转。”
“噢,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希望其他的同学围着你转。听上去,这种关系好像不太平等啊。我不知道你对其他同学有没有尊重?有没有关心?”嘉宾问。
“不够尊重,因为我与其他同学都发生过冲突,也没想去关心他们。”
他想了一会儿,又说道:“我在与他人争论时总想让他人服从我的想法,在某项活动中,让他人看到我很强。所以有个同学对我说,你什么都想争第一,你长得又好,经常与女同学交往,谁还理你呀!”
“听同学这么说,你有什么感受?”
“我挺难过的,又觉得他们是嫉妒自己。”
“是别人嫉妒你,还是你太希望别人崇拜自己,围着自己转?班长这个角色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他沉默了一阵子,说:“班长这个角色应该是为同学服务的,当然也是锻炼我自己的。”
嘉宾点了点头,“很高兴你能这么想。不知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意识到,虽然你是班长,但你与其他同学一样,也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为什么不放下班长的架子,去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呢?这样一来,结果会不会与你今天的处境有所不同呢?”
“我想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节目的最后,嘉宾告诫这个年轻人:“我相信你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就完全有能力找到与不同层面的同学,包括学生干部、普通同学、男同学、女同学,进行良好沟通的方法,也能够得到同学的接纳和喜爱。人际交往中的困难摆脱了,你就能更好地应付学习,在期末考试时过关,并取得好的成绩。”
这个年轻的大学生点点头,表示自己回去后会努力去做的。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倘若他不能真正放下班长的架子,放下那个高高在上的“自我”,那么他的人际关系是很难得到改善的,他的孤独感也只会更深。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不如意的处境总是想不明白,又无力去改变,内心就会非常困惑,就会越来越没有力量,内心就会感到十分孤独。而空虚、孤独,这都是自我中心的表现;孤独、孤独感,都是我们自我保护的结果。
因为有孤独感,所以就想去逃避孤独;因为逃避,我们更加害怕孤独;最后,我们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始终摆脱不了孤独感的纠缠。
时下,很多年轻人都感到自己很孤独。表面上,他们衣着光鲜,有着体面的工作,但他们总感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是完全分离的。即使经常出处各种聚会,置身于各种热闹的场合,和别人的接触很频繁,他们的内心还是会感到一种孤独。
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更加困惑:为什么我会如此孤独?为什么这个热闹的世界在我眼里是如此冷清?
事实上,正是他们自己对自己的执着造成了孤独的感觉。只有放下自我,才能发现别人的存在,进而发现别人存在的价值。
当我们只是想着自己的感觉和想法时,对外界就失去了观察力,就会陷入自我状态中。时间长了,自然会处在一种孤独的状态里。
如果你对这种孤独的状态习以为常,那么就会更加无视别人的存在,无法意识到他人存在对自己生命的价值,尤其是对自己生命提升的意义。
所以,要想消除孤独感,就要放下自我,放下对自我的执着——包括自己的感觉、情绪、观念、想法。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只要你努力,必定会有所收获,而不是一个人在孤独中挣扎。
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不顺心的事,倘若你总是耿耿于怀自己的得失,难以达观处事,那么孤独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们要及时“放下”,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毕竟,生活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愿望而且是转移,更不会因为人的消极回避、等待而自然而然地变好。
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多半也会感觉空虚、难过和压抑。如果你在一个很多人的环境仍然感觉孤独,那么这种孤独才是最让人感到难过的。但是,一旦你打破这种局面,冲出这个牢笼,一切就能够变得美好起来。你可以去尝试着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为他去做点什么,这样不仅能让你充实起来,更能够让你得到他人的回报而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因为,你们是互动的关心对方,能够让对方都感觉到友谊的温暖。信任别人也一样,你会发现你交上了一个知心朋友。如果这种信任是可靠的,那么你就会感到非常快乐。
走出自己封闭的世界,多和外界交流,和朋友联系,这样你会发现自己还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在与时俱进,在和别人同步。多联络你的朋友,和他们交流感情,会让你感觉到关心和温暖,让你感觉这个世界原本没有那么冰冷,其实你并不孤独,还有很多人在关心、爱护着你。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等到自己感觉孤独了才想起你的朋友,才去向他们索取温暖,而是应该在平时就多互相关心,保持友谊。
3.如果烧不尽野草,就让它们长成田野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怎么才能根除孤独?”
然后他们又自问自答地说:“我试过很多方法,看娱乐节目、读笑话、听音乐、跟朋友交谈……但这一切似乎都不管用,孤独就像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总是反问:“为什么一定要烧尽野草呢?就让它们长成田野吧,你可以在上面播撒各种花的种子。那是多么漂亮的景色啊!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一定要根除孤独呢?只要将它抚平,生活就是美好的!”
然而,抚平孤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得曾经看过一则故事,有一个年轻人,他很想皈依佛门,常伴青灯古佛,于是就跑到庙里,请老方丈为他剃度出家,从一个红尘中人变成了一个小和尚。
可是小和尚出家才一个月,就无法忍受孤独了,毅然还俗而去,下山做一个普通人了。
又过了一个月,还了俗的小和尚又不愿意沾染红尘的市井气息了,便央求老方丈让他再次出家,并保证一定不会再还俗了。老方丈心一软,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一次,小和尚在庙中待了半年后,又受不了了。他一边嚷嚷着“这里太孤独了,怎么留得住人呢”,一边收拾包袱回家了。
就这样,小和尚一会儿出家,一会儿还俗,每次都是信誓旦旦地要做个佛门弟子,可是时间一长就忍受不了孤独了。他来来回回地折腾了好几次,让老方丈很是头疼。
当小和尚又一次要出家时,老方丈对他说:“你不用剃度了,也不用出家了,你忍受不了孤独的。但是你也不要回红尘中去,你同样也受不了那里的喧闹。这样吧,你就在这半山腰的凉亭上开个茶摊吧,既可以为前来上香的施主做一点事,又可以不用山上山下的跑来跑去。一切都随缘吧。”
小和尚被老方丈说服了,真的在半山腰上开了个凉亭。每日为上山进香的施主端茶送水,闲来无事就进寺庙跟着和尚们念念经,既清净又不寂寞。
由此看来,要抚平孤独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非一时一刻就可以做到的。就像故事中的那个小和尚一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次,最终也没能留在寺中。
大多数人在刚开始接触孤独的时候可能都像这个小和尚一样,陷入其所带来的痛苦中,感到难以忍受,或中途放弃,或痛苦不堪。但也有一些人驾驭了它,将它驯服得如同一匹对主人百依百顺的神兽,带领着你邀游另一片开阔而美好的天地。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就属于这样的人。
里尔克是一个很喜欢孤独的人,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描写孤独的诗句。
里尔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家庭中,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破碎的家庭使他过着一种与同龄孩子不同的情感生活。
长大一些后,里尔克进入一家军事学校,但他并不喜欢这里,只不过当时的平民阶层都以让子女从军以跻身上流社会为时尚,所以里尔克才不得不来到军事学校上中学。
这段求学的日子,被里尔克视为精神与肉体上的摧残,这也更加加深了他的孤独感。
不久后,里尔克因为身体条件太弱而被军事学校除名,尽管他后来转读一所商业学校,但依然提不起任何兴趣。
就这样,年轻的里尔克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遍游欧洲各国,他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
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充满了孤独和悲观的情绪,在无人理解的情况下,他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寄托在文学作品中。
里尔克的一生有着很多著作,《生活与诗歌》、《梦幻》、《祈祷书》、《新诗集》等等,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尽情地挖掘诗歌中的音乐美和雕塑美。
慢慢的,里尔克对孤独有了全新的感受,他认为正是孤独使生活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于是他将美好的孤独赋予在自己的作品里。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里尔克的孤独并不是一种自我与社会的对抗,不是被社会抛弃、被人群孤立,而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是一种坚定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对自我的深层次思考。
里尔克不仅将自己沉醉在美妙的孤独里,还常常开导一些惧怕孤独的人。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他这样写道:“在圣诞节到来之际,当您在节日中比平日更难忍受孤独时,您不会收不到我的问候。可是,如果在那时您发觉孤独很厉害,那就为此感到高兴吧。因为(请您自问)不厉害的孤独算什么呢?
孤独只有一种,它是厉害的,不容易忍受的,差不多所有的人都会碰到这种时刻,那时,他们情愿放弃这种时刻,换取任何一种不管多么平庸而毫无价值的交际,跟随便什么人,跟最微不足道的人取得一点点表面上的一致……”
在里尔克的眼中,孤独非但不可怕,反而像情人一样美丽,一样令人迷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抚平了孤独。
孤独就如同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如果你是一个技术糟糕又没有耐心与毅力的骑师,很容易让它摔在地上,碰个鼻青脸肿;而如果你是一个技术精湛的骑师,并与它展开一场持之以恒的较量,那么总有一天会将它驯服,让它对你俯首称臣。
如果你有足够的技术,那么就像里尔克一样征服孤独,让它为你所用;如果你的技术还不够炉火纯青,那也不妨像开头故事中提到的那个开凉亭的小和尚一样,为自己找到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当抚平孤独时,便不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仿佛每走一步都会被怪兽吞掉,你将可以挺起胸膛、昂首阔步,直面所有的困难,享受所有的美好;
当抚平孤独时,即使一个人坐在公车的角落里驶向陌生的地方,也不会觉得焦虑和无助,反而会悠闲地透过车窗,欣赏窗外的风景;
当抚平孤独时,就算好朋友放你鸽子,你也不必气恼、沮丧,大可以一个人跑到KTV,拿着麦克风与自己飙歌;
当抚平孤独时,哪怕失恋或找不到心爱的人,也不会难过得想哭,可以一个人漫步在街头,微笑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手牵着手的情侣们,在心里祝福他们幸福、快乐;
当抚平孤独时,即使周围的人都不赞同你的想法、对你产生质疑,你也不会感到孤立无援、不被理解,一个人的舞台会被你装典得更加漂亮;
当抚平孤独时,就算没有人陪你去旅行、没有人陪你喝酒到人事不省、没有人陪你聊天到天亮、没有人陪你做这做那,你也会安排好节目,给自己创造别具风味的诗情画意;
当抚平孤独时,你便不会自暴自弃、不会只看到阴暗的事情、不会凡事都往坏处想,你会在其中找寻乐趣,为自己增值;
当抚平孤独时,精神世界再也不会空虚,你可以把握思绪,为自己创造一场精神世界的饕餮盛宴;
当抚平孤独时,生活会在瞬间从丑恶变得瑰丽,你也会从禁锢自己的小屋中走出来,奔向无拘无束的天地,逍遥自在的漫步在蓝天白云之下。
4.单身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态度
单身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态度。
上个世纪,单身的定义还仅限于那些适婚、大龄未婚者,称谓里充满了对独身境况的焦虑,和对二人世界、三口之家的向往。而在现代化的今天,单身表达的是现代人对无拘无束的写意人生的洋洋自得,“单身贵族”就是对这一身份的褒誉。
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体验单身的滋味,而生活本身的不确定性就是最好的单身理由。比如,为了不错过一生一遇的他(她),为了不放弃一次发展事业的绝佳机会,为了不破坏两地相思的距离之美,为了不再陷入相恋中令人生厌的口角之争……
无论什么理由,都说明那些选择单身的人,仅仅是因为更看重生活的某一方面,是那些热爱生活,更热爱自己的理想者,在不能两全的矛盾中坚持的过程。
单身的人不是对这个世界上的人失望,或者对情感失望,也不会对整个社会的喧嚣失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维护自我利益价值的权利,所以不用在那些复杂中去探寻简单,简单中探寻复杂。
单身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态度。当单身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人的心理自然轻松起来。选择单身正如吃饭和穿衣戴帽一样,仅仅是一个人的不同生活态度而已。
打个比方,你爱吃咸的,或是爱吃甜的,爱吃辣的,或是爱吃酸的;你爱穿正装,或是爱穿休闲装,都视个人的喜好,这是谁也不能强迫的,包括你自己在内。如果你确实喜欢一种口味、一种着装方式,那就说明这种口味和着装方式适合你,你因此感到快乐,关心爱护你的人也会因此感到快乐。
单身生活同样如此,只要这种生活方式让你快乐,相信那些真正关心和爱护你的人也会感到快乐,而不是你在孤独中度日,别人则为你忧心忡忡。
一个单身女孩在博客中这样描述她的单身生活:“一个人的时候,做事不用在意对方的眼光,逛街的时候,不用顾及对方的喜好、生活……随性就好。平时工作,回家上网、读书、写字、研究美食,其乐无穷。泡上一壶花茶,在茗香中沉沉睡去,做一个好梦。周末,一个人逛逛街,肚子饿了找一家有情调的餐厅,一个人为自己叫一份大餐。无聊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或小聚或远行。也结交单身异性朋友,不谈感情只谈交情,觉得感觉对的时候,暧昧的相互依赖,感觉不对了,随时解散,环保且无污染。”
是的,单身就是这样,并且无关性别。单身女人也好,单身男人也好,都更有机会利用生活恩赐的这些独处的片暇,好让自己的眼睛穿过孤独的天空解读心灵。
单身时,你可以一个人乘车外出,在窗外一点一点稀疏的灯火中,裸露最敏感的心事。或者,在微弱的灯光里坐在地板上,将耳机的音量调成适中,然后拿起一听啤酒,慢慢地饮,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单身对于人生的意义,就像独处之于某一天,某一段年龄,是必然的经历,是美丽的邂逅,是主动选择。
只是在一些人眼里,单身似乎成了都市的通病,也似乎成了流行。因为单身可以为所欲为,因为单身可以面对责任逃之夭夭,因为单身也可以常换常新,因为单身还可以任意妄为。
这些都成了一种生活,然而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是两种不同的模版。不是说单身就是没有紧箍咒的“猴子”,你可以随时出去乱玩,已婚的人就只有变成“唐僧”任人宰割。我们说单身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态度,意思是即使你是单身,也要对自己好,管理好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制约好自己的言行,至少要学会照顾好自己。
不是说你单身就可以绯闻满天,日子凌乱,你的楼上楼下可是有眼睛的。别看现在是乎谁也不认识谁你可以不在乎,而那天你的某些行为突然被流传开来,你才会发觉,原来人言可畏才是人类最共通的目标与共识。
因此,当你还没有了解单身是什么的时候,不要就以为你能从容地保持这种孤单的态度,也许你目前只是走在离开孤单的路上,把单身当成一种过渡,而不是一种态度。
但是,单身的确是一种生活态度。单身并不是拒绝爱情,只是想用心的过好当下。即使生命中不存在另一个人,我们依然可以过的很精彩。
学会“躲寂寞”。
单身的生活固然快乐、自由,但并不是所有的单身者都拥有快乐,有时也会感到寂寞,所以单身的人要学会充实自己,通过学习和工作来“躲寂寞”。工作的意义不必多说,毕竟再自由的生活也是离不开牛奶和面包的。倘若你一味地为了明天的面包而忙碌,那么孤独的情绪只会纷涌而来,打破你内心的平静。
与此同时,在这个新经济时代,“惟一不变的是变化”,拿个文凭管你一生的好日子再也不复存在。在这个号称“终身学习”的时代里,固步自封的人很快就会被后来者超越,活得好的从来都是那些不断“充电”的人。而充电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让你在节日中感到一种充实感,不必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于忙碌之中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态。
在旅行中忘却一个人的孤独。
单身旅行的好处在于离开熟悉的生活背景,看看大自然的美好,它们将让你不再耿耿于一个人的孤独。
当你感觉疲惫的时候,独个儿出去走走,独个儿出去看看,可以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虽然少了朋友们的陪伴,但却能自由自在的沉浸在陌生的新世界中……
一部相机、一个背包和轻松、自在的自己,就这样轻装上路,用相机去捕捉每一个角落;用脚去感受每一种生活;用心去体验每一份情调,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单身旅行最大的魅力也就在于在观赏风景的过程中,认识了解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说不定你生命中的另一半就在其中,正如那句话所形容的:旅游就是爱情的天然子宫。
和朋友们来几次聚会。
节假日,不必费心准备什么约会,倒可以利用这以信得的时间约上几个朋友聚聚。或者找个心仪的餐馆,或者在家中DIY一顿大餐,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最近发生的生活趣事,谈谈各自的工作见闻,既增进了朋友间的感情联络,又让人心生愉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