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适时地向别人寻求帮助将大大有利于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事实上,当你愿意放下架子,承认自己有那么一点点脆弱时,作为回报,别人会乐意给予你帮助。
别怕给朋友添麻烦
很多人不肯寻求帮助的理由是怕给别人添麻烦,或是怕被别人拒绝丢了面子。其实你的心理完全不必这么脆弱。对于你的求助,大多数人还是很乐意帮忙的,给他们一个机会帮助你,他们也会感到开心。即便真的遭到拒绝也没什么,大不了还是自己动手。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小雨换了新工作,要搬到另一个城市居住。这份新工作需要她投入大量时间去熟悉,可新租来的房子还没有来得及粉刷和装修,她实在抽不出时间。这时她想到了好朋友妮妮,妮妮是个自由职业者,最近恰好工作不忙。最重要的是妮妮不断地更换居住地点,对装修房子经验颇多,自己可以趁机向这个能工巧匠多学几招。可是她一直在迟疑,始终犹豫不决:这事看起来不太合适吧?让妮妮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花好几天时间为我的新家干活。她为此做了一星期的心理斗争,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电话:
“妮妮,是我,小雨,我想问问你,你最近忙吗?”小雨把这句在心里默念了千万遍的话迟疑地说出来了。
“不忙啊,你有什么事吗?说吧。”妮妮爽快地回答。
“哦,是这样,我想,你能不能,能不能过来帮我看看房子怎么装。要是你没时间就算了,真的没关系。”小雨一口气把这些说完,紧张地等待着答案。
“好啊,没问题,我正好出去散散心,就当旅游了。还有人管我食宿,多好。”妮妮愉快地回答。
听到这里,小雨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事情就这样简单?
事情就是这样简单,她根本不必如此紧张,因为最终这个决定取决于对方,你的要求是否可行,她自己会进行判断和决定。大部分的人都非常热心,尤其是你在过去曾经给予过帮助的人。如果你并不确信对方是否会答应,担心听到“NO”,那不妨先问问自己,你们的友谊是否已经足够坚固并经得起拒绝。
当然,如果不想遭到拒绝,你也需要适当注意一下表达方式。当你在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要让对方感觉你寻求的帮助非常必要而且对你非常重要:“这事可能有点麻烦,但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而且也要懂得给对方台阶下:“我很理解,这件事对你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做不了没关系,我再想想别的办法。”当然,在寻求帮助的时候,最好能让对方觉得日后当她们有困难的时候,你也一定不会袖手旁观。即便没有永远的朋友,也会有永远的利益。
求助不会破坏你的形象
日常工作中,向同事甚至老板寻求帮助,比如请他们延长一些工作的截止时间,或者询问反馈和意见,这并不会让你看起来能力不够,相反这表明你是一个很懂得团队合作、非常具有团队精神的人。也许你自己会感觉到自己的一点点脆弱,但这也表明你其实是想把工作做得更好。
小王刚被任命为部门经理,对他来说这个新职位有许多需要学的东西。因为没有经验,当下属有问题询问时,他往往会自己花费大量时间搜寻各种资料来解答。其实他自己明白,如果他问一下同级的其他经理或是一些老员工,问题解决得会更方便和快捷,自己也不用这么忙碌。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担心在自己任职的初期,向同事寻求太多的帮助,会让领导认为提升他是一个错误。
你一定会认为小王的担心是正常的,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独立完成工作会让人觉得更有能力。但不寻求同事的帮助其实是种资源浪费,事实上同事们都很希望其他人向他们寻求专业上的帮助。如果小王浪费太多时间在找资料这种琐事上,就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别的更紧急和重要的工作。要知道,适度地向同事求助,还可以迅速和他们建立起更好的关系。
你一定要这样想:偶尔向别人寻求帮助,是一种优点和明智的选择。因为这表明你能清晰地分辨自己能掌控和不能掌控的事情,并且懂得事先进行合理安排。也许,向别人求助,会揭露一些你自己并不得意或并不高兴的事情。但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不丢人,即便你不承认也没有人觉得你是完美的,给自己增加点烟火气息没什么不好,或许会让人觉得更亲近。
老狐狸提醒你,学会适时地向别人寻求帮助将大大有利于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事实上,当你愿意放下架子,承认自己有那么一点点脆弱时,作为回报,别人会乐意给予你帮助。尤其是女性,更没有必要为了争一口气或是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让自己累得精疲力竭。太多独立坚强的你会让人敬而远之,需要帮忙的时候不要紧闭尊口。
学会自己先批评自己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先数落自己一番。因为人心是很奇特的,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再多指责。
如当你有求于对方时,一开始你就说:“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嗦”或“我说的话可能过分点”。
此时,即使你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对方也不会因此当面指责。如果反复使用,反而更能加强效果,使对方轻易地听完你的要求,并接受你的要求。
美国心理学专家卡耐基在其《美好的人生》一书中,讲了他的一段经历:
从卡耐基家步行一分钟,就可以到达森林公园。他常常带着一只叫雷斯的小猎狗到公园散步。因为他们在公园里很少碰到人,又因为这条狗友善而不伤人,所以卡耐基常常不替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警察严厉地说:“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而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你难道不晓得这是违法吗?”
“是的,我晓得。”卡耐基低声地说,“不过,我认为它不至于在这儿咬人。”
“你不认为!你不认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须跟法官解释了。”
卡耐基的确照办了。可是,他的雷斯不喜欢戴口罩,他也不喜欢它那样。一天下午,他和雷斯正在一座小坡上赛跑,突然,他看见那位执法大人正骑在一匹棕色的马上。
卡耐基想,这下栽了!他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他说:先生,这下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你上星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的声调很柔和,“我晓得在没有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样一条小狗出来溜达。”
“的确忍不住。”卡耐基说道,“但这是违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警察说,“我们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那位警察也是一个人,他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因此,当卡耐基责怪自己的时候,唯一能增强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宽容的态度表现慈悲。
如果我们免不了会受到责备,何不自己先认错呢?听自己谴责自己不比挨别人批评好受得多吗?你要是知道某人准备责备你,你自己先把对方责备你的话说出来,对方十之八九会以宽大、谅解的态度对待你,就像那位警察对待卡耐基和他的爱犬一样。
得寸进尺,进门登高
人有一种想保持一致形象的需求,人们不愿意被看做是反复无常、莫名其妙的。或者是因为懒得解释。这种情况下,比乍一上来就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要更容易接受。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进门槛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自己的助手到两个普通的居民小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字标语木牌。
在第一个居民区,他们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人仅仅只有17%。而在第二个居民区,他们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他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在自家房前竖立“小心驾驶”标语木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为什么同样都是竖牌的要求,却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是因为当你对别人提出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要求时,对方很难拒绝,否则,似乎显得“不近人情”。而一旦接受了这个要求,就仿佛跨进了一道心理上的门槛,就很难有抽身后退的可能。当再次向他们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时,这个要求就和前一个要求有了继承关系,让这些人容易顺理成章地接受。
心理学家D?H?查尔迪尼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代替某个慈善机构进行了一次募捐活动。在募捐时,对一些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而对另外一些人则没有说这句话。结果,前者的募捐比后者要多两倍。
这就是说向人们提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就太不通人情了(先进门槛再逐步登高,得寸就步步进尺)。为了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人们就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
比如一个推销员,当他可以敲开门,跟顾客进行交谈时,其实,他已经取得了一个小小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能够说服顾客买一件小东西的话,那么,他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就很可能被满足。因为那位顾客之前答应了一个要求,为了前后保持一致,他的确会有较大可能性接受进一步的要求。
一次,一个旅游团不经意地走进了一家糖果店。他们在参观一番后,并没有购买糖果的打算。临走的时候,服务员将一盘精美的糖果捧到了他们面前,并且柔声慢语:“这是我们店刚进的新品种,清香可口,甜而不腻,请您随便品尝,千万不要客气。”如此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旅游团成员觉得既然免费尝到了甜头,不买点什么,确实有点过意不去,于是每人买了一大包,在服务员“欢迎再来”的送别声中离去。
在中学时代,很多同学都见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男生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就会找机会向她靠近,先说“我的橡皮丢了,你能借我用下你的橡皮嘛?”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小要求,通常女生都不会拒绝,也不好意思拒绝,没理由拒绝。于是,一块橡皮引发的故事开始了。过不了多久,男生又说“这道题我不是很理解,你能帮帮我,给我讲解一下吗?”之后呢,“顺路,我送你回家吧”……一段伟大的友谊或者爱情产生了。
大学生们,如果一方喜欢另一方,也会采用类似的得寸进尺方法,先从小要求,比如说“能给我你的电话号码吗”开始,步步登高。
有的孩子向妈妈要求,可不可以吃颗糖果?当妈妈答应她的时候,她可能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那可不可以喝一小杯果汁呢?妈妈经常是会答应的。
这个心理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要提出一个比较大的要求时,可以不直接提出,因为这个时候很容易被拒绝。你可以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一旦被答应,再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会有更大的被接受的可能。
经常进行感情投资
不少人办事时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对方看成受伤后的拐棍儿,身体康复后随手扔掉。这种人大多数会被别人抛弃。当他求人帮忙办事时,相信没有人愿意帮助他。
人与人之间没有互信互助,则没有互惠互利;没有较深的感情,则没有彼此的信任。在平时与人交往中重视感情投资,不断增加感情的充实,就是堆积信任度,保持和加强亲密互惠的关系。
人是感情的动物。你在感情的账户上储蓄,就会赢得对方的信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或求人办事,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就可以得到这种信任换来的鼎力相助。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这就是经常进行感情投资的结果。先秦时期的法家著名人物韩非子在谈到驭臣之术时,只说到赏罚两个方面,这自然是主要的手段,但这还不够,有时几句动情的话语,几滴伤心的眼泪即比高官厚禄更能打动人。
吴起是一位名将,既然身为名将,除了骁勇善战以外,与士兵同甘共苦,在士兵中享有崇高威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方面。吴起在军队中总是和下级士兵们同甘共苦,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睡觉时不铺席,行军时不乘车,自己备粮食,并且自动分担士兵的苦恼。有一次,一位士兵在阵前因为生了肿瘤而痛苦不堪,吴起见状毫不犹豫地用口将其肿瘤内的脓汁吸出。那位士兵和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后来,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忽然放声痛哭起来。旁边的人觉得很奇怪,就问她:“你的儿子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士兵,却蒙吴将军亲自将他身上的脓吸出来,你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反而伤心地哭泣呢?”那位母亲回答:“先夫早年也是蒙吴将军不弃,吸取他肿瘤里的脓,从此他跟随吴将军四处打仗,以此报答吴将军的大恩,最后终于死在战场上。如今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出脓汁,这不是说明我儿子也将步他父亲的后尘吗?这叫我怎么不伤心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吴起“爱兵如子”的情感感召下,他与敌军交战时,都是每战必胜。将士们个个尽心竭力,效命疆场,为吴起带来了不少荣誉。
松下幸之助也是一个注重感情投资的人,他每次看见辛勤工作的员工,都要亲自上前为其沏上一杯茶,并充满感激地说:“太感谢了,你辛苦了,请喝杯茶吧。”正因为在这些小事上,松下幸之助都不忘表达出对下级的爱和关怀,所以他获得了员工们一致的拥戴,他们也将“松下”做成了国际品牌。
敢问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乐于助人,多主动帮助别人,会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在工作上,在生意中,在交际时,对别人多一份相知,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相助,当你求人办事时,谁还会拒你于千里之外呢?
用哭声打动人心
据动物园的饲养员介绍,凶残的鳄鱼在吞噬猎物时,总要流下一串串“伤心”的眼泪。不知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但从另外一点折射出了鳄鱼的狡诈之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升官发财,竟然也用哭来达到目的。翻开历史,会哭的男人、女人不少,哭得妙的人哭出了天下,次一点的也哭出个财运亨通。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是精于哭道的高手。说得夸张些,刘备能当上蜀国皇帝,与他爱哭会哭,是分不开的。李宗吾在《厚黑学》中称刘备的特长“全在脸皮厚,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俗话也有“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说法。哭的确是办事时的“秘密武器”。
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而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看重门第。林肯竞选总统前夕,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林肯看看他,没有表现出愤怒的样子,而是深沉地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听了林肯这一席话,参议院陷入了沉默,林肯又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都化成了真诚的掌声。后来,林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总统。
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没有任何贵族社会的硬件。他惟一可以倚仗的只是自己出类拔萃的扭转不利局面的才华,这是一个总统必备的素质。正是关键时的一次心灵燃烧使他赢得了别人包括那位傲慢的参议员的尊重,抵达了生命的辉煌。林肯在关键时刻的眼泪,让人们看到了他的铁汉柔情,赢得了最后的成功。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对于一位情感丰富的男子汉来说,哭未必就是罪过。只要巧于用哭,善于用哭,用“哭”办成了事情,就是值得高兴的事。
鲍尔温交通公司总裁福克兰,在年轻的时候因巧妙处理了一项公司的业务而青云而上。他当时是一个机车工厂的普通职员,由于他的建议,公司买下了一块地皮,准备建造一座办公大楼。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100户居民,都得因此而迁移地方。但是居民中有一位爱尔兰的老妇人,却首先跳出来与机车工厂作对。在她的带领下,许多人都拒绝搬走,而且这些人抱成一团,决心与机车工厂一拼到底。福克兰对工厂领导说:“如果我们建议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就费时费钱。我们更不能采用其他强硬的办法,以硬对硬,驱逐他们,这样我们将会增加更多仇人,即使建成大楼,我们也将不得安宁。这件事还是交给我来处理吧!”
这一天,他来到了老妇人家门前,坐在石阶上独自地流起了眼泪。这种行为自然引起了老妇人的注意。良久,她开口发问:“年轻人,有什么伤心事吗?说出来,我一定能帮助你。”福克兰趁机走上前去,他擦擦眼泪,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却说:“您在这时无事可做,真是天大的浪费呀!我知道您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实在是应该抓紧时间干成一番大事业的。听说这里要建造新大楼,您是不是准备发挥超人才能,做一件连法官、总统都难以做成的事:劝您的邻居们,让他们找一个快乐的地方永久居住下去。这样,大家一定会记得您的好处的呀!”
从第二天开始,这个强硬顽固的爱尔兰老妇人便成了全费城最忙碌的妇人了。她到处寻觅房屋,指挥她的邻人搬走,并把一切办得稳稳妥妥。办公大楼很快便开始破土动工了。而工厂在住房搬迁过程中,不仅速度大大加快,而且所付的代价竟只有预算的一半。
福克兰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用哭声打动了老妇人的心,使她心甘情愿地为福克兰办成一件大事。
成功和眼泪是不可分离的,抓住人性的弱点,就能为自己打开成功之门。
办事心经
偶尔向别人寻求帮助,是一种优点和明智的选择。因为这表明你能清晰地分辨自己能掌控和不能掌控的事情,并且懂得事先进行合理安排。也许,向别人求助,会揭露一些你自己并不得意或并不高兴的事情。但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不丢人,即便你不承认也没有人觉得你是完美的,给自己增加点烟火气息没什么不好,或许会让人觉得更亲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