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都是人办的,人是什么呢?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办事就是办理人的事,做事就是做好人际关系。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更是一语道破了“人”在办事中的特殊作用。
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一个人想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求教上帝。上帝先带他到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只是每个人手里的勺子太长了,自己送不到嘴里去。上帝又把他带到天堂,结果天堂的人都是满面红光、欢声笑语,原来是一样的勺子,自己送不到自己嘴里,但两个人可以相互喂食,其乐无穷。
这个人终于知道了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只要每个人心中都拥有爱心,并勤于实践,那就会生活美满,不然,结局是很凄惨的。”
有这么一个温馨的故事: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玛丽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玛丽便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看他打那瓶子,因为玛丽还没有见过打弹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很久才打出一弹。但玛丽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玛丽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他母亲对玛丽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玛丽怔住了。
半晌,玛丽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玛丽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玛丽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玛丽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打出后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玛丽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玛丽想。犹豫了一下,她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无私的爱与奉献是人类存在和世界美好的基础。只要有一个正确的大方向,有爱的支持,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与小人协调
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为人诚实,宽厚仁义,尤以御将有恩而为时人称道,史称“气质淳厚”。其实曹彬对付小人也很有一套办法。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为主将,率军征讨南唐,临行前太祖交给他一把尚方宝剑,说:“副将以下,不用命者斩之。”接着又问曹彬还有什么要求。曹彬说,请求皇上恩准,调用将军田钦祚担任另一路的前敌指挥官。这一请求弄得部下们莫明其妙,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姓田的既狡猾又贪婪,爱争功名,最讨人嫌的是爱在背后打小报告。这样的人大家躲都来不及,为什么还要把他弄到军中呢?
曹彬事后曾对心腹言明个中道理:“此番南征,任务艰巨,时间会很长,需要朝中群臣的全力支持。我领兵在外,若朝中有人不断进谗言捣乱,很有可能坏了大事,而这个田某就极可能是这样的角色。要防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派他点用场,分他点功名,堵住他的嘴;再者还有尚方宝剑嘛,不怕他闹事。”
这样一说,心腹才明白曹彬的深远用意,连称高明。
有君子就有小人,这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对付小人一味躲避恐不是上策,曹彬将其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办法。这样,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小人钻了空子,拉了后腿。
寻找心理的平衡
考试时有人作弊,就有人会想:这家伙不用功还能考个好成绩,下次我也试试。
堵车时有人开车加塞儿、走便道,就有司机后边跟上去:他能这么走,我就不能?
上班时有人迟到早退,就有同事想:他能多睡会儿、早走会儿,我也可以嘛!
有人顺手牵羊占了公家便宜,没事;有人偷税漏税,没事;有人弄虚作假,没事;有人收受贿赂,没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实中有好的榜样,也有坏的榜样,同样都有示范作用。尤其是那些出了格出了线的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还比守规矩的人得到更多实惠时,就会有不少人心动,乃至行动起来。他能这样做,我为什么不行?他没事,我也不会有事。这种心态就是典型的“用别人的错误来做榜样”。
这些错误的出发点无非都是企图少付出多得利、事半功倍,不然为什么会有人去尝试,以身试险呢?你只要一动心,跟着学,这下子就会身不由己地行驶在“错误路线”上了。
刚开始还有点提心吊胆,不好意思,良知未泯,到后来你就习惯了,成了一种惯性,要不怎么会把某些家伙称为“惯犯”呢!物理学上的名词用到这儿挺合适:惯性。你想停都停不下来。
因为心里不平衡,也要去做做,许多“聪明人”都会干出这样的糊涂事来。
见面三分情
“见面三分情”是人人都能上口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而流传千百年后,这句话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人人能讲。可见这句话相当程度地说中了中国人的心理,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也认同这句话中的道理。
这句话简而言之是:人不管彼此关系如何,一旦面对面,总会带有一些“情分”,而不致做得太绝。
了解了中国人的“见面三分情”,有很多事情你可以舍弃电话或函件,改用面对面处理,不但可以充分沟通意见,也可提高事情的成功率,甚至改变整个局面!例如:
推销;
解释误会;
请求原谅。
很多年轻人因为见世面不广,时有畏人之心,不敢交新朋友,不敢见陌生人,遇到问题则逃避,其实如果能善用中国人的“见面三分情”,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
主动去了解别人
办事情不是自己玩家家,我们需要根据对象的意图、宗旨来做。一旦没有处理好,很可能就南辕北辙,更不用谈到位的问题了。我们希望与对手达到某种心领神会的地步,这里所说的心领神会并不是说要达到那种心灵相通,而是领会办事对象的意图。
如何做到心领神会呢?就是要对交流之中的惯例暗示有所了解。我们需要主动去了解别人。主动的思维方式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许多人看似很积极,很愿意下工夫去把事情做好,做到自己满意为止,可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应向别人了解到底需要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这样,没有很好的沟通,做事就很孤立、很狭隘,会出现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了。
要培养主动的意识,首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去看问题,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圈子里,然后再主动去和别人交流。如多和顾客交流,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和朋友交流,了解自己哪些事情没有考虑到、做好,等等。
认识文化差异
有一位外交官讲了这么几则故事:
一次,我们有一个代表团出访快结束时,要搞告别宴会,准备答谢一下东道主。答谢宴会的气氛非常热烈,双方都认为,这次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当代表团走了以后,主人跟我讲,我跟你是老朋友,我告诉你实话,我非常讨厌这位团长。我问:“你为什么讨厌他?”对方说:“这位团长和我握手的时候,眼晴却看着我后边的人,竟然还跟他讲话,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在他们国家,握住谁的手,必须眼睛看着谁。可惜这位团长没有机会,也永远不会有机会听取这个主人对他的意见。
有一年,荷兰有位贵宾到中国访问,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她到达幼儿园门口时,看见一群孩子站得笔直,在门口迎接她,她感觉很不舒服。接着参观幼儿园的教室,进去后,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都背着手,面部表情十分严肃。她很快结束了参观。回国后,她请我到她家里看她拍的参观幼儿园的幻灯片,说这是这次访问感到最不舒服的事,下着雨,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到门口来?为什么孩子都是这样端正地坐着,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是非常调皮的,吵吵闹闹是正常的,那才像幼儿园。我想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做到秩序井然,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有礼貌的文明表现。而以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来看是很难理解的。
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中,“友谊是友谊,生意是生意”。我在卢森堡任大使,举行一次宴会,邀请了十位知名企业家来使馆做客。他们吃得很满意,感觉很丰盛,告别的时候一再表示感谢。恰好第二天,布鲁塞尔来一个代表团,我必须到火车站去接。由于我去得太早,就先在火车站旁边逛书店,没想到书店的老板正是昨天我宴请的客人。他又提起昨晚的宴请,再次表示感谢。我说我想买一份《卢森堡时报》,他领我到收钱的地方,请我付钱。旁边的司机兼我们使馆的招待员说,昨天来使馆吃饭的不就是这个胖子吗?为什么一张报纸还要收你钱呢,太不够意思了。我说老李,你不知道,他们就是这样。你等着,很可能一个月以后他要回请我,他可以用5000法郎来宴请我,但这10个法郎却照收不误。
有些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可以说是无关宏旨的习惯上的不同,谈不上优劣,但有些方面则可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须认真对待与反思。西方人能把对人和对事分清楚,而中国人的思维里面这两者是紧密结合的。
不打不相识
1754年,身为上校的华盛顿率领部下驻防亚历山大市。当时正值弗吉尼亚州议会选举议员,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据说,华盛顿与佩恩就选举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说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话,佩恩火冒三丈一拳将华盛顿打倒在地。当华盛顿的部下跑上来要教训佩恩时,华盛顿急忙阻止了他们,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就托人带给佩恩一张便条,约他到一家小酒馆见面。佩恩料想必有一场决斗,做好准备后赶到酒馆。令他惊讶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枪而是美酒。
华盛顿站起身来,伸出手迎接他。华盛顿说:“佩恩先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昨天确是我不对,我不该那样说,不过你已然采取行动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
从此以后,佩恩成为华盛顿的一个狂热崇拜者。
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设法还你两脚,即使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也必当日后补上——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这样做只能使对抗升级而无助于解决问题,更不管是谁对谁错了。
利用好间接经验
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因为要获得一种知识,不可能都去亲身经历过了才行,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得一些知识技能。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站在前人的肩上看得更远,但是在获取间接经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
1.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做事的时候不能张冠李戴,还没弄清楚场合就把那经验用了上去,搞不好还会使事情砸锅。比如有人听说祝寿鹤图意味着长寿,意义好,于是在生日宴会上也送一位法国老人一张鹤图,结果弄得人家一头雾水。原来鹤在法国代表水性杨花,多情。
2.对于道听途说的间接经验,也就是转手了很多遍,没有确切的证据的传言不要轻易相信,否则也许会误事。比如说,要去码头接一个生意洽谈对象,没有确切弄清楚接人时间,而是听别人讲过去那趟船的时间就贸然地去了,殊不知船到达时间提前了。弄不好就让人家觉得你不负责任,导致生意砸掉。
和别人做默契的搭档
春秋时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二人相知很深。
他们俩人曾经合伙做生意,一样地出资出力,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只是他家里穷呀。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绝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另一个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辞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力荐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千百年来,“管鲍之交”一直被誉为交友的最高境界,所谓春秋霸业早已是历史云烟,但鲍叔牙宽阔无私的胸怀、对朋友的了解信任却永久地被人称道。我们应该寻找并珍惜这样相知相助的朋友。
永远尊重对方
玫琳凯公司的首要理念就是你想别人怎么待你,你就应该怎么样对待别人。
每一个人都有被别人尊重的欲望,尊重是对一个人的品格、行为、能力的一种肯定和信任。尊重别人也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表现,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言论、举止、习惯等等。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相互尊重是疏通、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环。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打消对方的疑虑,博得对方的信任。工作中,无论是和上级、同级还是下级接触,都必须尽力尊重对方,这是取得对方信任、帮助和支持的前提。
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一个基本原则,没有尊重人们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尊重人是从小事上体现的,就像你希望在小事上受到别人的尊重一样。九头鹰酒店里无论来了什么客人,点餐时服务员都会问一句有没有忌口。在办事时要与人打交道,那么你就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尊重了对方。
不要吝啬赞赏
某王爷手下有个著名的厨师,他的拿手好菜是烤鸭,深受王府里的人喜爱,尤其是王爷。不过这个王爷从来没有给予过厨师任何鼓励,使得厨师整天闷闷不乐。
有一天,王爷有客从远方来,在家设宴招待贵宾,点了数道菜,其中一道是王爷最喜爱吃的烤鸭。厨师奉命行事,然而,当王爷夹了一鸭腿给客人时,却找不到另一条鸭腿,他便问身后的厨师说:“另一条腿到哪里去了?”
厨师说:“禀王爷,我们府里养的鸭子都只有一条腿!”王爷感到诧异,但碍于客人在场,不便问个究竟。
饭后,王爷便跟着厨师到鸭笼去查个究竟。时值夜晚,鸭子正在睡觉,每只鸭子都只露出一条腿。
厨师指着鸭子说:“王爷你看,我们府里的鸭子不全都是只有一条腿吗?”
王爷听后,便大声拍掌,吵醒鸭子,鸭子当场被惊醒,都站了起来。
王爷说:“鸭子不全是两条腿吗?”
厨师说:“对!对!不过,只有鼓掌拍手,才会有两条腿呀!”
要使人们始终处于施展才干的最佳状态,惟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表扬和奖励,没有比受到上司批评更能扼杀人们积极性的了。
在下属情绪低落时,激励奖赏是非常重要的。身为管理者,要经常在公众场合表扬绩佳者或赠送一些礼物给表现特佳者,以资鼓励,激励他们继续奋斗。一点小投资,可换来数倍的业绩,何乐而不为呢?
在不改变药效的情况下,给药加点糖,效果会更好。
君子坦荡荡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这样愤愤地为自己辩解,以证明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大度。殊不知说者在说这话的同时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果真是“君子坦荡荡”,又何必在乎别人怎么说呢?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被人误解的确是令人痛苦的事。要将这种痛苦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干脆没有感觉,我们想非提倡“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不可。如果是第三者转告你的,你不妨当做是他搞错了意思,别人根本就不可能这么讲。如果是你当面听到的——这倒似乎真有点难了,其实这也难不倒你,你大可当他是表错了意思,或者是一时糊涂。当然,该解释的还得解释。
这样做最少有两个好处:一则可免去自己的苦痛,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二则也可以减轻他人的不安,有利于消除误会。人生就那么短短几十年,该做且值得做的事有很多,我们不可能像牛顿或者爱因斯坦那样远离“凡尘”,但当我们面对俗事的时候大可以洒脱一些,飘逸一些,轻描淡写一些。哲人们警告我们“世态炎凉,人心险恶”的同时,不也劝告我们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吗?何况这世界产生误会的概率远远大于险恶的用心。
“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相比,文字上并无多大差别,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境界!
士为知己者死
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
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
你看,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使这个员工受到了感动,并以身相报。
这也正合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士为知己者死”。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玫琳凯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认可与赞美。”
金钱在调动下属们的积极性方面不是万能的,而赞美却恰好可以弥补它的不足。因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你对他们真诚地表扬与赞同,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承认和重视。而能真诚赞美下属的领导,能使员工们的心灵需求得到满足,并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才能。
打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许。
欲速则不达
希望省时省力的想法并没有错,但总这样想就会稍有困难就掉头他向,心里说:另找捷径。
一次著名企业家报告会上,有一位年轻人向做讲演的企业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问您过去走过什么弯路没有?能不能给我们年轻人指示一条成功直线,让我们少走弯路呢?”
没想到这位企业家干脆利落地回答道:“我不承认自己走过什么弯路,我只知道自己一直走在成功的路上。关于成功,从来就没有说要拥有它,走一条直线就可以了,成功就像山顶一样,哪里有什么直路可以走呢?”
每个人都想找一条更省力气的路到达山顶,所以人们常常追问已经登顶的人,哪一条是直通山颠的捷径。那些从山顶下来的人却说:“山上哪有什么捷径,所有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想要到达顶峰,还必须要不断地征服那些根本就看不到路的悬崖峭壁。”
成功之路,绝非坦途。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梦想坐着飞机达到成功,上帝是公平的,从来就没有人有这样的特权。经历过一些事情,才能懂得一些事情;没有品尝过失败的味道,又怎么能够告诫自己如何不失败?没有体会过等待的苦楚,又怎么能够感悟成功的魅力?
更要命的是如果心中就存了这样的捷径想法,当稍微碰到一点困难,需要坚持一下时,心中就会打起退堂鼓:这不是捷径,我应该走另一条路。其结果是转来转去,总在山腰里打转。
挺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欲速则不达”。许多想抄近路走捷径、快些到达目的地的人却往往“不达”。还是做好思想准备,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吧。
敢于说“不”
汉斯刚参加工作不久,姑妈来到这个城市看他。汉斯陪着姑妈把这个小城转了转,就到了吃饭的时间。
汉斯身上只有20美元,这已是他所能拿出招待对他很好的姑妈的全部资金,他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可姑妈却偏偏相中了一家很体面的餐厅,汉斯没办法,只得随她走了进去。俩人坐下来后,姑妈开始点菜,当她征询汉斯的意见时,汉斯只是含混地说:“随便,随便。”此时,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里紧紧抓着那仅有的20元钱。这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
可是姑妈一点也没注意到汉斯的不安,她不住口地夸着这儿可口的饭菜,汉斯却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拿来了账单,径直向汉斯走来,汉斯张开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姑妈温和地笑了,她拿过账单,把钱给了侍者,然后对汉斯说:“小伙子,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敢坚决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我这次来,就是想要让你知道这个道理。”
这一课对所有的年轻人都很重要:在你力不能及的时候要勇敢地把“不”说出来,否则你将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
大家一起努力
两个穷人一道赶路,边走边聊。
其中一个人说:“老兄,咱俩这么穷,要是能拾到一笔钱该多好啊。喂,你说,要真拾到钱,咱俩该怎么办?”
另一个人说:“怎么办?那还用说?见面分一半呗,咱俩一人一半。”
“不对,”第一个人说,“钱这东西,谁拾到就是谁的,凭什么我要分你一半呢?”
“嘿,咱俩一块出门赶路,拾到钱,你还要独吞不成?真是个守财奴,不够朋友。不够朋友的人其实就是衣冠禽兽。”另外一个越说越激动。
“你说什么?衣冠禽兽?你再说一遍。”
“说就说,我怕你呀,衣冠禽兽!”话音未落,两人就扭打在了一块,你一拳我一脚,不可开交。
这时从对面走过来一个人,见状上前拉架。二人竟不肯住手,口中也还在叫骂。劝架的好不容易弄明原因,不由得哈哈大笑,说:“我还以为当真拾到钱了呢,还没拾到就打得鼻青脸肿呀?”
两人这才回过神来,打了半天,其实没拾到钱呀,耽误了赶路不说,衣服也弄脏弄破了,鼻青脸肿还疼得不得了,自己也觉得好笑起来。
利润还没有到手,合作伙伴就先钩心斗角起来,结果鸡飞蛋打一场空,这样的例子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
做一名快乐的小兵
见没见过这样的人:当不好头,也当不好兵。为什么呢?
有三个人和许多人一起参加一次声势浩大的马拉松比赛。在这些参加比赛的人中,不乏一些非常出色的运动员。最后虽然这三个人都很努力地跑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金牌仍与他们无缘。这个结果是否意味着这三个人都是失败者?绝对不是,因为他们都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参加比赛的。第一个人想通过比赛检验一下自己的耐力,他做到了,他的成绩超过他的预料;第二个人想提高自己以往的成绩,他也达到了目的;第三个人一辈子没跑过马拉松,他的目标就是跑完全程,达到终点,他也做到了。
由于这三个人都达到了目的,因此他们都是胜利者。其实,获胜只是一个事件,做一名胜利者才是一种成功。金牌是我们参加比赛的惟一目标吗?其实就像上面故事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参加比赛都应该给自己定下一个应该实现的目标,实际上只要实现了自己立下的目标,就是一种成功,金牌永远只是一个事件,胜利却可以因人而异。
体育比赛时这些道理可能大家还能想明白,会安慰自己说:重在参与,但在生活中有时就糊涂起来。有些人不切实际地给自己定“金牌”的目标,比如说他自以为能当好领导,其实不是这块料,而一旦当不上,就瞧着领导不顺眼,专跟领导作对,成为人见人烦的大刺头,一辈子活在拿不到“金牌”的阴影中。权力、奖牌是绝对的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越艰难,一个行业千百万员工就一个部长,你非如此不能快乐吗?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句话撩拨着许多人的心,许多人都把当头儿定为自己的目标,其实大部分人并不具备领导的才能与胸怀。被别人指挥时或多或少心中肯定会有些不愉快的成分,但我们必须接受这种现实,学会与人合作以及服从。
做为一个社会人,每个人都需要工作,工作给予我们的回报绝不仅仅是升迁与加薪,就如同体育比赛的目标不只是金牌与奖金一样,你是否从中得到了锻炼、乐趣与享受,是否在与人交往中感受到了快乐,是否给自己创造了更多的机会,等等,没有实力或机会做领导,就去做一名快乐的小兵吧。
办事心经
有君子就有小人,这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和君子相处要有“道”;对付小人也要有策略,一味躲避恐不是上策,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才是一种聪明的办法。做事的时候既要靠各界君子的协助,也不要被小人钻了空子,拉了后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