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多赢思维--互相合作走向卓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所谓多赢,就是让大家都能得到利益,在工作、生活中,"多赢"总是最好的选择与结果。而合作则是实现多赢的最好方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有自己的不足,只有通过与人合作,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才会更好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合作是成功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在事业上难有建树,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越是在现代社会,孤家寡人、单枪匹马就越难取得成功,越需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合则共存,分则俱损。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位生前经常行善的基督徒见到了上帝,他问上帝天堂和地狱有何区别。于是上帝就让天使带他到天堂和地狱去参观。

    到了天堂,在他们面前出现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围着桌子吃饭的人都拿着一把十几尺长的勺子。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可爱的人们都在相互喂对面的人吃饭。可以看得出,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天堂就是这个样子呀!他心中非常失望。

    接着,天使又带他来到地狱参观。出现在他面前的是同样的一桌佳肴,他心中纳闷:天堂怎么和地狱一样呀!天使看出了他的疑惑,就对他说:"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

    过了一会儿,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的人来到桌前入座。每个人手上也都拿着一把十几尺长的勺子。可是由于勺子实在是太长了,每个人都无法把勺子内的饭送到自己口中,这些人都饿得大喊大叫。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工具,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将其经营成了地狱?其实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了共同幸福还是独霸利益。

    合作能够带来共同利益,达到多赢的效果。一根筷子是很容易被折断的,但当我们把几十根筷子放在一起时,就很难把它们折断了。由此可见,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正因为我们学会了合作,才有了成功的见证。

    合作能带来共同利益,实现多赢的效果

    所谓合作,乃是一群人以心志的统一、力量的统一来共同追求某一特定的目标。正是拿破仑·希尔所说的"团结努力"。

    团结努力是成功之自然法则。我们经常会注意到大雁以"V"字形飞行。大雁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头开路,能帮助其左右的雁群造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曾在风洞实验中发现,成群的雁以"V"字形飞行,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能多飞12%的距离。自然界的这一普遍现象不正透视着合作的真理吗?人类亦如此,只要懂得协作,就能会"飞"得更高、更快、更远。国家如此,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国际时政风云变幻,风起云涌,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合作。从合纵联横抗秦到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从国共合作抗日救国到新中国联苏抗美;从美英制伊到美英空袭阿富汗;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到南南合作的兴起;从关贸总协定的制定到WTO的成熟。其中无一不闪烁着合作的光芒。一国、一党的力量有限,而"团结努力"便"众志成城"。

    同样,经营、管理企业亦是如此。首先,从企业的建立之初,合作就无处不在,同事的合作,上下级的合作,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正如九大行星相互依赖,缺少谁都会带来巨大灾难一样。

    商场如战场,而合作却如久旱逢甘雨,能化干戈为玉帛。"强强联合"建立业界"航母"已不再为人所陌生。信手拈来便有:戴姆勒与奔驰的天才合并,使昔日的冤家携手闯天下。不仅抵住了外来的压力,也成为本国汽车工业的一方霸主。在世界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同样,波音与麦道的合并给王牌的空中客车当头一棒。中石化也以其"联合航队"杀出一条血路,跻身世界五百强之列。可见,合作正是削金如泥的利刃!

    我们生存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生存似乎变得越来越艰难,然而正是如此,我们才更需要与别人合作。最能有效地运用合作法则的人生存得最久,而且这个法则适用于任何生物。

    一个人的才能和力量总是有限的,惟有合作,才能最省时省力,最高效地完成一项复杂的工作。没有别人的协助与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的成功。

    合作与竞争看似水火不容,实则相依相伴,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合作与团队精神变得空前重要,只有承认个人智能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闭的危害性,明确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通过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以达到单凭个人力量达不到的目标。

    优秀人才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会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如今许多企业实行强强联合的措施,就是希望通过合作产生巨大的能量,达成双赢的效果。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乐于助人、广结善缘,产生了较强的亲和力,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相反,有的人虽然自身素质不错,优点、长处挺多,却与同事关系紧张,在需要合作的事情上明显发挥不了自己的应有作用。实践证明,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坦诚合作,是一些人与成功无缘的原因之一。

    合作之所以有如此烁烁锋芒,就在于它能优势互补,凝成合力,发挥1+1>2的绩效。"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桃园三结义"一展刘备霸业,马、恩友谊共画时代一笔,居里夫妇的结合,使之共入诺贝尔奖殿堂,此等实例,比比皆是。

    如今,合作不单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生存需要。新世纪的生存之路绝不比我们以往的路好走。无数挑战在等待着我们。然而生活中,有许多才华出众的青年却不懂得合作的重要,他们不明白如果他们在一个组织或集体中同其他人合作会制造出单个人无法创造的奇迹。

    万事不求人,是一种错误的思维,结果只能吞下自我封闭的苦果;团结一致,紧密协作,才是正确的多赢思维,才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力量。要想成功,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为人处世的能力。"而这不正是合作的能力吗?

    那么,如何才能与别人取得良好的合作关系呢?

    首先就是要有容人之心,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短处,这样才能产生与人合作、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就很难与人精诚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磕磕碰碰的时候,也难免会有差错、有失误,能不能相互宽容谅解,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合作氛围,往往直接影响事业的成败。合作就要互相补台,尤其当合作伙伴的失误给共同的事业造成困难或损失的时候,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与热情鼓励,开诚布公地指出失误,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心平气和地探讨对策,以帮助合作伙伴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振奋精神。这样才能尽快克服困难,尽量减少损失。有的人遇到困难或不顺就一味埋怨指责合作伙伴,或者有了成绩则贪天之功,结果是挫伤了别人的积极性,引起别人的反感,妨碍今后的合作,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其次还要学会欣赏别人,愉快地接纳别人。一方面,合作的目的就是要扬长避短,学会欣赏别人,才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合适的伙伴;另一方面,人都是喜欢被赞扬、被欣赏的,你会欣赏别人,别人才会对你有好感,才会愿意接纳你,与你合作。

    再者要学会与人分享。俗话说"挣钱容易分钱难"。创业时目标一致,往往会齐心协力,一旦事业有成,利益分配时,就会各想各的事,造成意见和分歧。所以,一个人要想最终获得成功,还必须学会与人分享你的成功,否则,你将会众叛亲离。

    合作是成功的基石,是人类群居社会发展的综合体现,只有好的合作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发展为合作之本,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合作才会有发展,反之即是被文明所抛弃。没有人能独自成功!成功呼唤合作!

    不要有"凡事自己来"的想法

    每个人的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凡事自己来、完全不靠别人帮助的人是走不了多远的。凡事坚持独立完成虽然会让你有成就感,但你可能要为此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时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就要避免凡事自己来。

    史蒂夫·鲍尔默曾说:"有人告诉我他一周工作90小时,我对他说,你完全错了,写下20项每周至少让你忙碌90小时的工作,仔细审视后,你将会发现其中至少有10项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或是可以请人代劳的。"

    对于领导者来说,"凡事都自己来"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这说明他们不能充分的信任下属,他们只看得见下属的短处,却看不到他的长处。

    "每一件事情我不经手就一定会出差错。"这是很多老板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一件事。事实上,这往往是老板自己造成的后果。如果老板事事不问大小皆要亲自参与,他的下属怎么能独立呢?无法独立的下属自然出错的机会就大,特别是当事必躬亲的老板不在场的时候。不希望永远处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的人,大多不会选择一位不懂得授权的老板。除此之外,真正的人才也不愿意追随一个"凡事都要自己来"的老板。有创意、有胆识的人才也绝不希望老板常伴左右。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就要懂得如何授权,千万不要有凡事自己来的想法。

    史蒂夫·鲍尔默曾给微软经理这样一条忠告:"不要什么事都做。你的任务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关于史蒂夫·鲍尔默的授权艺术,微软公司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曾这样评价道:"史蒂夫·鲍尔默,微软的首席执行官,是近年来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几年前的鲍尔默就像个果断的老板,凡事喜欢一手抓,而且,总是在最前台鼓舞士气。做了首席执行官后,他放权给公司七大部门的负责人,不再做每件大事的最后决定人,加快七个部门负责人的成长。他不再做一个最有煽动力的拉拉队员,而是一个幕后的教练。他把自己对竞争对手的研究转换成对人才的研究。鲍尔默的行为对我很有启发。在我对任何要求回答"我做不到"之前,我总会想到鲍尔默可以做到,我为什么不试试?他这个榜样帮助了我的成长。"

    对于普通人来说,"凡事自己来"也是不可取的。成功之路漫长遥远,单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要想快速达到成功的彼岸,就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借力做事。学会与人合作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当一个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不可能马上组织一个大的公司或是大的团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世界上确实有许多一个人干不成的事。你可能有技术而没有好的项目,你也可能有好的项目而没有资金,你还可能懂经营会管理而没有资金、技术和项目,总之,一个人干不成的事就要与别人合作干。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学会与人合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韩国人尚学录是日本一家企业的业务员,他并没有什么学历和资金,但他有善于企划的能力。有一天,他接到从西德寄来的商品目录,其中有一种新开发上市的羊毛纺织机器。对于新机械他比别人内行,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良机。他立即详细调查了日本的羊毛纺织机器,了解到应用这种新机器生产成本大约可降低三分之二,而且生产效益可成倍增长。但是,他并没有向日本人推销这种机器,而是带着这项新产品的目录和经营纺织工厂的新构想,去找住在日本的一位韩裔富翁林伯熊先生。林先生对纺织业一窍不通,但经尚学录的企划说明之后,也感到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他立即同意开一家纺织工厂,从西德进口四部机器,并请尚学录当总经理。尚学录从原来默默无闻的业务员,摇身一变成为大工厂的经营者。他的成功之道便是与成功者合作,借助成功者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与人搭档创业成功的例子很多。

    比尔·盖茨,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19岁时退学,与同伴保罗·艾伦创办电脑公司,直到后来创办了微软公司,自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杨致远和戴维·费罗同在斯坦福大学从事研究,两个人邂逅并结交成了最佳搭挡,创办了闻名于世的雅虎网络公司。乔布斯发明"苹果"电脑,也是与人合作,创造出辉煌业绩的。

    创业中至少两人是忠诚搭档,共创大业成为一种"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当创业之初"踩着地雷"向前走时,有个知音患难相伴,共同分享成功的风险和利益是明智之举。

    善于协商与合作既是一种精神和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和修养。一个人考入大学主要靠的是分数,而一个人步入社会站住脚跟,并最终取得成功,靠的就是能力。"与人合作"是人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中国有句俗语:"众人拾材火焰高。"善于协商与合作能够克服个人力量的不足,壮大集体的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从中获得进步,实现多赢。因此,加强团结合作是每个人成功的基石,也是一个集体成功的基石。

    许多在工作中遭受挫折的人的最大问题,其实是他们不懂得与人合作,总是争强好胜,凡事都想自己来。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有才华的人,总是在想:噢,不!这个人没什么能力,我不想与他合作,这件事我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处理好。

    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就像彩虹是由7种颜色组成的一样。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孤芳自赏"或"孤家寡人"的才子常常会有"怀才不遇"的郁闷。观察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可以发现,真正取得竞争优势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完全靠单枪匹马稳操胜券的人并不是经常出现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专业分工精细而又合作共处的时代。因而我们需要培养自己与他人协商与合作的能力,为将来拓展自己的人生舞台打基础。

    与人合作是一门艺术,处理得好能够实现多赢,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也会产生烦恼甚至反目成仇。要想与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选好合作伙伴。一定要选那些品德端正,操守高洁,又具有一定业务素质的人为合作伙伴;

    二是以诚相待,互相尊重。合作双方最忌讳的就是互相猜忌。既然是合作伙伴,就是一条线上拴的两个蚂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要团结一致,以诚相待,互相尊重;

    三是要本着公平公正,利益均沾的原则,起草好合作协议条款,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大家共同信守;

    四是胸怀大度,求同存异。在经营管理上,在企业运作上,难免不出现一点分歧,在利益分配上不闹一点小矛盾,既然走到一起来了,就说明双方有缘分,要珍惜合作机会,互相谦让一步就过去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矛盾越闹越大,最后把企业毁了,受损失的是双方。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远不会枯竭;一个人,只有融入到团队、融入到集体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孤军奋战只能导致失败,凡事自己来只能耗尽自己所有,最后一事无成。如果你想成就大事,就千万不要再被"凡事自己来"的思路所困扰了,要时刻牢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定要善于与人合作,实现多赢。

    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都督周瑜,忌恨诸葛亮足智多谋,因而设下圈套,命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以军法论处。而诺葛亮却立军令状,允诺三天之内交出十万支箭,否则甘当重罚。而后,诺葛亮并不组织工匠造箭,只是待第三天漫天大雾之时,带20只快船向曹操军队发动佯攻,曹军果然中计,乱箭射满草船,三日之内诸葛亮交出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谋害诺葛亮的计谋。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在借助了天时。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倘若动脑筋、想办法,巧妙地利用各种条件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借别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心愿,我们就把这种发展策略称之为"借鸡下蛋"。

    20多年前,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由佛雷化妆品公司独霸天下。后来,一位名叫乔治的供销员看准这一行生意前景光明,便毅然辞职,独立门户创建了当时只有500美元资金、3名职员的乔治黑人化妆品制造公司。乔治很清楚,他的事业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把佛雷公司打垮,将市场夺过来。不过,他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先生产一种粉质化妆膏的产品。

    不久,乔治的粉质化妆膏产品上市了。但是对名不见经传的新公司而言,想要大量销出新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乔治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推出这样一则促销广告:"当你用过佛雷公司的产品后,再擦上乔治粉质化妆膏,将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此,乔治的助手都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无形之中是在替竞争对手做广告。然而,乔治却胸有成竹地指出:"这正是我的奇妙经营术,正因为他们的名气大,我才这样做。我并不是给对手做免费广告,而是借此抬高我们自己的身价。这就像如果你和卡特总统一起留过影,人们便要对你刮目相看一样。我这招叫做借鸡生蛋夺市场。"

    乔治的这一妙招果然收到了效果。广告刊出后,顾客们不仅很快地接受了乔治公司的产品,而且也没有引起佛雷公司的警惕。于是,乔治一鼓作气又推出了黑人化妆品系列,扩大占领市场。几年后,等到佛雷公司发觉乔治这招"置人于死地"的促销术时,为时已晚,乔治公司的发展势头已锐不可当。不久,佛雷公司在美国市场上渐渐地消失了,而乔治则开始独霸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并且把眼光投射到其他有黑人的国家,使全世界的黑人都开始接受并使用他的系列化妆产品。

    美国麦当劳快餐老板雷·克洛克在当推销员时便十分喜爱快餐工作,但他只是个推销员,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他要求到麦当劳快餐店工作,同时,兼营推销工作,并把推销所得收入5%让给快餐店。经过几年努力,他终于有了足够的资金,于是他买下了快餐店,并使之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跨国食品公司之一。如果当初雷·克洛克不去快餐店工作,即使日后能成就大业,但至少要花费更大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他在自己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借助于麦当劳快餐店,从那里学到了不少经营与管理的经验,摸索到了走向独立经营的大门,为自已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己有钱才能赚钱",这是一条自古到今都令人信奉的生意经。但也并不全是这样,有时,"用别人的钱也能赚钱"。

    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就有绝妙的表现。洛维洛在接近40岁时,还很穷,不成气候。但在平淡无奇地"混"了三十多年后的某一天,洛维洛突然间"大彻大悟"了,他发现了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鼓动银行给予贷款买了一条普通的旧货轮,然后将它改装为油轮,包租出去。而后,又巧妙地以这条船做抵押,到银行借得另一笔贷款,接着又买一条货船,改装成油轮后出租。

    若干年过去了,洛维洛不断地贷款、买船、出租,生意越做越大。每当他还清一笔贷款,就意味着有一艘船只名正言顺地变成了他的私产,租金收入也不再作为还贷款流入银行,而是落入洛维洛的私人腰包。后来,洛维洛借钱赚钱的方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先组织人设计和建造一艘船,而在安放龙骨以前,他便找来某家运输公司,让它预定包租这艘八字还没有一撇的船。洛维洛再拿着公司与他签定的租船合同并以"未来的"租金收入做担保到银行贷款,然后再用贷到的这笔钱建造这条船。经过数年时间,当这笔贷款连本带息全部偿还之后,这艘船就是洛维洛的了。

    如此这般,洛维洛没花一毛钱,便成了一艘艘轮船的主人。到现今,洛维洛不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队,还拥有了众多的旅店、办公大楼及钢铁、煤矿、石油化工公司等。

    "借鸡生蛋"、"借钱生钱"如出一辙,它为现代人立志成才、白手起家开拓了一条新路。胡润"2004年中国富豪榜"首富黄光裕的成功秘诀正是"借鸡生蛋"--借别人的钱成就自己的事业。

    温商中也有很多人是白手起家的,他们自己所拥有的原始资金同创业所需的"第一桶金"相差太远,可是他们懂得如何"用好自己的资本,善用别人的资本,用活今天的资本,巧用明天的资本",因此很多温商能在缺少资金,甚至是在"负"资本中发展起来,他们"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真正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两极跨越,创造了很多商海中的奇迹。

    温州人善借债,因为温州人的成功大都是使用别人口袋里的钱来成就自己的梦想的。他们深谙借钱、贷款的力量。他们当然知道借债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产生恶劣的后果,但同时,他们有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可以用别人的钱做好自己的生意。

    在温州,刚刚毕业就自己创业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在创业之初,自己所拥有的资金为零,创业所需的第一笔资金,大部分都是靠借贷而来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父母提供的。"在温州,只要你能说出好的生意项目,钱不是问题。"这是大多数温州人的心声。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20岁温州女孩,既没有关系,也没有背景,但是她却凭借自己的别出独裁计划筹资几十万元开了一个旅行社,全部资金都是借来的!

    温州人经商善借钱,可是,他们一般却不向银行借款。因为向银行贷款有太多的限制,所以在创业阶段的人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温州企业的第一桶金往往得益于民间融资。民间融资是温州资本流动的最主要的形式,这种融资手段在温州被称为"抬会"或"邀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以抬会方式进行流通的民间资金已超过3亿元,成为当地私营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金动力。王荣森在开发西北油田时,所投的480万元资金中,其中就有230万元是由亲友邀会筹集到的。周星增挟资1.5亿元到上海南汇创办建桥大学时,也是依靠这种方式筹集到了几千万元巨资。

    如今,虽然很多温州企业在银行贷款比过去方便多了,然而大多数温州人,还是采用民间融资这种灵活、便捷的融资方法。

    借鸡生蛋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策略,因为每个人的经验和才能都是有限的,唯有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智慧,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才能达到双赢的境界。对于那些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借鸡下蛋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策略,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别人的资金,或者利用其他经营因素,如经营技巧、技术等无形资产去换取、替代资金来弥补资金的不足,以达到实现经营愿望的目标。

    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只有强者、优者才有立足之地。所以我们要善于采用"借鸡下蛋"的方法,把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学到手,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让自己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偶然的事情,都将决定你未来的命运。生活虽从来不会说什么,但却会用时间来诠释这样一个道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你自己,帮助别人能够达到双赢。

    在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中,一位班长发现一架敌机正飞速地向阵地俯冲下来,正当他准备卧倒时,突然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在那儿直愣愣地站着。他顾不上多想,就一下子扑了过去,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身下。一声巨响过后,班长站起身来拍拍落在身上的泥土,回头一看,他惊呆了:自己最开始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故事中的小战士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却是班长,因为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甚至挽救了自己的性命!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即使只是把路中的石块移走,看似小事一桩,但也许就会避免一场车祸的发生;在朋友心情低落,甚至想走上绝路时,你的一番鼓励安慰,也许就会让一个生命获得重生;当别人身处困境时,你伸出的援助之手,也许就会给他带来力量,让他看到希望的光芒。有时候你对别人一点小小的给予,却可能连着大大的回报。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穷苦学生为了凑足学费,不得不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由于他一心一意想凑足学费,只好硬着头皮乞讨食物度日,以便尽可能少花每一分钱。

    年轻人敲了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个小女孩,他一看便失去了勇气,心想:天下哪有大男生跟小女孩讨东西吃的?于是他只要了一杯开水解渴。小女孩看出他非常饥饿,于是拿了一杯开水与几块面包给他。他把食物接过来,狼吞虎咽地吃着。一旁的她看到他这种吃法,不禁偷偷地笑了。吃完后,他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我应该给你多少钱?"她满脸开心地笑着说:"不必啦,这些食物我们家有很多。"

    年轻人觉得自己很幸运,在陌生的地方还能受到他人如此温馨的照料,真让人感动。

    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却感染了罕见的疾病,许多医生都束手无策。女孩的家人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高明,找他看看或许有治愈的机会,便赶紧带她去接受治疗。在医生的全力医治和长期的护理下,女孩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健康。

    出院那天,护士把医疗费用账单交给了她。女孩几乎没有勇气打开来看,她知道可能要一辈子辛苦工作,才还得起这笔医疗费。最后,她还是打开了,却看到签名栏写了这样一句话:"一杯开水与几块面包,足够偿还所有的医疗费。"

    女孩眼里含着泪水,原来她的主治医生就是当年那个穷学生。

    一次小小的给予,却帮助女孩渡过了人生的一大难关。如果我们能够时刻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在我们遇到难关的时候,同样也会有人帮助我们。反之,如果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未能伸出援手,那么等到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很可能也得不到想要的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过一件被广为传诵的故事:一天,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正乘车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忽然,他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马路旁边,冻得簌簌发抖。他立即命令身边的翻译官下车了解详情,可一位参谋急忙阻止说:"我们得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艾森豪威尔却坚持说:"等到警方赶到的时候,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已冻死啦!"

    原来,这对老夫妇准备去巴黎投奔自己的儿子,但因为车子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艾森豪威尔立即把这对老夫妇请上车,特地绕道将这对老夫妇送到家后,才风驰电掣地赶去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会议结束了,总部的一位参谋走过来,向艾森豪威尔将军表示祝贺:"将军,您真幸运!"原来,那天几个德国纳粹狙击手早已虎视眈眈地埋伏在艾森豪威尔原本必经的路上,如果不是因为助人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很难躲过那场劫难。

    故事听起来有些宿命的色彩,但又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得失取予归因于冥冥的力量,因为它实在是社会互动的必然。可见,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我们的善意、爱心终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再来看一个类似的故事:

    有一位邮递员在送邮件时,经常会看到一位瘦小的老夫人从她那美丽的大房子中走出,借助一辆四轮助行车,挣扎着走上房前的小路,去信箱取她的邮件。她每向前走一步都非常吃力。他估计老夫人从她房子前门走到信箱再返回去,至少要花20分钟,因为她每走几步都要停下来歇一歇。

    一个周末,这位邮递员光顾了当地的一家五金商店,买了一只铜制的信箱。然后,他驱车来到老夫人的家,敲响了房门,并站在门口耐心地等待。当老夫人终于把门打开时,邮递员礼貌地问她是否允许自己把这个信箱钉在她的门上,以省去她每天走到原来那只信箱取信的辛苦。获得她的同意之后他就把那只信箱钉在了她的房门上。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当邮递员发送老夫人的邮件时,他便径直走到她的前门,把邮件塞进那只信箱。但从此以后,他再没有跟老夫人打过照面。

    有一天,当邮递员走上老夫人家房前的小路时,发现一个男人正站在台阶上等他。那个男人介绍说,他是老夫人的代理律师。他告诉邮递员,老夫人已经去世了,并且问他今后能否将老人所有邮件转送到律师事务所。随后,他递给邮递员一个信封,里面是老夫人留下的一封信--老夫人把她的房子、家具等所有物品,都留给了这位邮递员先生。在信中,老夫人写道:"邮递员先生,你对我的友善甚至超过了我的家人所给予我的。我已经有20年没有收到他们的消息了,他们不肯为了我而暂时放开他们手中的工作,而你却做到了这一点。愿上帝保佑你的余生幸福安康。"

    以上诸多故事,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这样的道理:帮助别人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双赢的基础是施与,当人们尽心去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时,给他们带来的是方便,留给自己的是欣慰。有时即使助人的人并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但最后他所获得的却可能会远远超出他所付出的。

    施与比接受更幸福,因为那代表你有这个能力帮助别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肯付出,就能得到回报。只有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能不假思索的伸出援助之手,在你陷入困境时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生活中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本身就会体验到快乐,因为付出也是一种快乐。为别人付出你的爱心,就会种下一片希望,就会有硕果累累的一天,就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

    但是千万不要以获得回报为目的去帮助别人,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如果在帮助别人时就在计算着日后别人会怎样报答你,这样的帮助就会显得功利没有必要。万一别人并没有能够及时地如你所愿的对你感恩戴德,那你心中是否会若有所失,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到头来却一无所获,甚至会心怀怨恨,对别人耿耿于怀呢?这样不仅自己委屈万分,心有所累,还会不经意间失去朋友。

    帮助别人不是交易,是一种自我行为,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认同有关,你认同你做了,符合你的原则就够了,不要因为曾经为别人做了一些事情而自觉是施人与恩,不要让原本的真心真意穿上虚情假意的外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不因为谁为谁多做了一些事情就可以高高在上,就可以有权索求。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别人因你的帮助而获得期望的结果,满心欢喜,其实对你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别人记不记得你的好,会不会感激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份随手可得的幸福和怡然,为什么偏要让它承载不必要的需求,附加无谓的等待呢?

    关系决定成败

    中国历来是一个讲究关系的国家,"关系"这两个字,是中国人讲人情世故的最重要的桥梁。在交往中,人们很自然地将有关系的人当成是自己人,同时把扯不上关系的人视为"局外人"。"关系"就是把"相关"的人"联系"在一起,可以资源共享、互相帮助。

    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士的奥妙在于能够有规模地与陌生人发展交易与交往关系,如果单从交易的个数而言,不擅长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人就不能很好地开拓商业的新局面;与此同时,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奥妙是,假定人们不能在熟识的关系中开发出最为重要的商业交易,则其市场地位的持续也会很困难。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说过:"我在担任第一夫人的时候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在世界舞台上的外交关系都是由各国政要之间的个人关系来左右的。即便不同国家的理念不同,但只要政要之间缔结了信任关系,国与国之间仍然可能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人际关系能够左右国家的存亡,人际关系更能够决定个人的成败。成功者,都是善于与别人搞好关系的人。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对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尤其是近现代优秀的企业家、富翁的成功事例,做了分析之后,总结出"人际关系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精辟理论。

    卡耐基把人际关系定位为"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很"重要的因素。他形象地说:如果用数字比例表达的话,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或者发展,只有15%是靠自己的专业技术,而其余的85%则要靠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世技巧。

    另外也有成功学研究者得出的比例是80%来源于与别人的相处,20%来源于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成功=10%的知识+20%的能力+70%的关系。

    当然,卡耐基算出的比例,或其他学者算出的比例是否客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它们却共同揭示了这样一个理论,即成功要仰仗于人际关系,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

    现在,在国际上有一新名词"超级成功者",指的就是那些蜚声国际的亿万富翁。更有专家分析得出,这些超级成功者能够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得益于他们超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尤其是他们觉察人们需求的能力,博得周围人忠诚配合的能力。

    所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你越是有成就,事业做得越大,就越需要有更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换句话说,人际关系与事业两者的成功是一种成正比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创业之初,如果你开个小卖部,你的人际关系就是那些布衣人士;后来到你拥有了一个饮料加工厂或者冷饮集团公司的时候,你的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必将大大提高;再后来,如果你的企业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成为跨国企业,你的人际关系就已经扩展到全球。所以,成功者,都是而且必须是善于与别人搞好关系的人。

    关系有时比能力更重要。

    碧妮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她执著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展现出超人的工作能力,必然能够获得重用,并步步高升。可是一年过去了,碧妮虽然表现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但薪水并不比那些表现一般的同事高,职位也没有得到晋升。

    碧妮很不服气,于是工作起来更加努力。她认为,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总有一天上司会看到她的能力与才华,从而给她加薪晋职,把她当作公司的骨干。但是,又一年过去了,碧妮还是在原地停留。相反,与她同时进公司的同事已经是独当一面的主管了,薪水也比自己高出许多。碧妮终于忍不住,向公司里唯一与她要好的同事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

    然而,没想到的是,同事却很直接地告诉她一个令她感到震惊的原因。原来,虽然碧妮工作非常出色,但由于她恃才傲物,认为自己比别人都要优秀,因此没把同事们放在眼里,平时也就缺少了对同事的尊重,与同事的关系没有处好。

    上司虽然也知道碧妮工作很出色,但担心如果让她升任主管的话,同事们会不配合,这样当然不利于公司工作的开展与完成,所以一直迟迟未敢重用她。

    就这样,工作细心、处事粗心的碧妮,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因为忽略了人际关系,而一直未受到重视与提升。

    培养了无数成功人士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个调查表明:在事业有成的人士中,26%靠工作能力,5%靠家庭背景,而人际关系则占69%。可见,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并不能仅仅靠提升才能,更重要的是拓展你的人际关系,提升你的人脉竞争力。

    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首先要塑造一个好"人缘"的公共形象。"人缘"就是人际关系,拥有良好的"人缘",会让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变得顺畅无比,办起事来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要想有个好"人缘"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容人之量。人际关系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当何以处之呢?一种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另一种方法,则是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无疑问,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第二,做人要厚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第三,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

    第四,要诚以待人。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做人要坦诚,更要有一些侠骨柔肠,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使人如沐春风,这样才能有个好人缘。

    第五,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在你选择朋友,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人缘好的人。而且能与这种人关系越密切越好。为什么呢?首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道理大家都懂,其次,他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其一,人缘好的人他的朋友肯定不少,如果你与他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那么他的朋友自然也会成为你的朋友。这对于你迅速建立或扩大人际关系网具有巨大作用。其二,"人缘好"的人朋友众多,群众基础好,他的能量也就越大,有时你会感觉到,找这种人帮忙办一件事,要比找其他人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

    其次还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增多了,人们的社会活动也频繁了,由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不同职业、不同思想的人交往。那么,我们如何与这些不同的人相处呢?以下几点必不可少:学会求大同,存小异;注意全方位了解别人;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胸怀宽广,有气量;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同时,针对不同的人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对死板的人,应主动唤起他的兴趣;对傲慢无礼的人,应尽量少说;对沉默寡言的人,应直奔主题;对深藏不露的人,应多用心思;对草率决断的人,要步步为营;对过分糊涂的人,应尽量躲避;对顽固不化的人,要适可而止;对行动迟缓的人,要拿出耐心;自私自利的人,应投其所好;对毫无表情的人,要仔细观察,之后再出手。

    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都需要有耐心,如果用到人时终日笑脸相迎,用不到人时则相逢若不相识,这样的人太急功近利,他自然也很难有什么人缘。人和人的交往更多的在于心的交流,关系决定成败,我们应用心去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为你的未来积累人脉

    我们处在一个日益变化和迅猛发展的时代,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稍纵即逝的。那么,我们如何把握好机遇,使自己能够如愿地拥有梦想和财富呢?有专家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显示,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这三个生产力要素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不管什么人,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成不了富豪的。一个人要想聚财,就先要聚人;有了人气,才会有财气。

    美国大亨洛克菲勒在其全盛时期曾感慨地说:"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能像糖和咖啡一样可以买得到的话,我会为这种能力多付一些钱。"

    而日本人更有名言说:二十岁靠体力赚钱,那三十岁靠脑力赚钱,四十岁以后则靠交情赚钱。

    2005年《英才》杂志就人脉做了一项调查,他们分别对70位不同地区的企业家进行调查,在问及"您最看重哪种性质的组织或者聚会"的问题时,有62%的企业家选择了"看重与经济利益有关的聚会"。

    台湾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黄光国认为:""人情法则"不仅是一种用来规范社会交易的准则,也是个体在稳定及结构性的社会环境中可以用来争取可用性资源的一种社会机制。"如今,"人情法则"已经演绎成社会的法则,"人情"交往更看重的是交往后面的"利益"二字,有很多企业家报名上MBA、EMBA正是为交情而来,甚至有企业家称:"花20万元能认识这么一个圈子很值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一定要记得这句话。人脉圈,是经商者拓展生意的必需途径。人脉是金,却贵甚黄金;因为黄金有价,人脉无价。

    人脉等于钱脉,关系就是能力,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财富。无数的实践证明:经营关系是很重要的,建立起利益联盟,让联盟内的生意伙伴的利益都获得均衡,是商场上有效的潜规则。古今中外,有很多成功人士正是借助别人的关系和能力,才顺利的攀上了成功的巅峰。

    有人在分析比尔·盖茨时就指出,"比尔·盖茨是成功的人脉经营大师。首先,创业之初,他懂得利用自己亲人的人脉资源。因为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所以在比尔20岁还是大学学生时,他签到了第一份合约,钓到了IBM这条大鱼。其次,在企业发展阶段,他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保罗·艾伦和史蒂芬不仅为微软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也贡献了他们的人脉资源。"比尔·盖茨自己也这样说:"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重要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外界的关系和能力,对于比尔·盖茨的成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严介和曾是2005年中国富豪榜的二号人物。作为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他提出了著名的"360度方位交朋友"理论:"永远没有敌人,也没有对手,只有朋友。敌人也是优秀的,伤害了敌人就是伤害优秀,而驾驭敌人,从前的敌人就会成为铁杆朋友。"严介和在实际中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化敌为友,驾驭敌对,统治敌对。360度方位交朋友,使严介和的朋友广遍天下,他的朋友圈子没有身份档次之分,就连酒店的门童也能成为他的朋友。太平洋建设集团从庞大的朋友圈中获益匪浅。严介和本人曾毫不掩饰地说:"我75%的效益都是从饭桌上谈出来的。"

    所有事例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人脉广则机会多。那么如何积累人脉关系呢?

    现代社会,建立人脉远远不是过去所谓的"拉关系"那么粗俗简单,它包含很多层面的深化,需要用心经营。

    有人也许说:"经常吃饭喝酒的那是酒肉朋友,不见得真心。"但发展人脉的出发点就是先"跑量"再从中精选可重点发展的对象,而走好第一步,慷慨对人,让人感受你的大气是必须的。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这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里的名言,它其实也道破了让朋友欣赏你的不二法门。

    美国哈佛大学人际学教授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此话非常有理,即使你是一个很慷慨的人,天天请朋友吃饭,但总抱着骄傲自大的心态,别人说句什么就要反驳,估计你的朋友数量不会很多。

    当然,我们不是提倡言不由衷乱敷衍朋友,而是要学会"放低姿态放软身段",学会仔细倾听别人的话,更学习"忖度他人之心",理解朋友这样说的原因和立场,尽量体谅他们,这样既能学习他们的优点,也能让朋友感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

    同时,还要善于了解他人的需求,乐于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不仅要热衷于锦上添花,更要勤于雪中送炭,所谓患难见真情,患难朋友关系会更持久、更稳固一些。

    总之,要增广人脉,不仅要物质上的努力,更多的是注重将心换心。也许你没有一个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可减少奋斗二十年的终身伴侣,但懂得人情学,一样可以得贵人襄助、获得多方助力。但是千万不要怀着一份过于势利的短浅眼光经营人脉,别人现在富贵,出金入银,就一副小人嘴脸伺候着,别人现在是个潦倒的小人物就忽视、轻视、鄙视之。

    历史小说家高阳笔下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其高超的交际手腕总让读者大为叹服,对胡雪岩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曾仕强分析,胡雪岩的过人之处是"对事情看的透,眼光够远,从不会轻忽小人物"。

    读过红顶商人一书的人都知道,浙江巡抚王有龄对胡雪岩的发迹有着绝对影响,当初王有龄不过一介穷书生,但胡雪岩却全力相助于他,这等同于投资了一笔交情生意。

    多样化的人脉能够为你提供多样化的有用信息,而信息就是财富。要达到人脉的多样化就要尽可能地去参加多种聚会,结交各种各样的人。像高尔夫聚会或登山聚会之类的"同好会"活动或初级足球俱乐部等区域活动、"同窗会"等许多聚会,你都有必要亲身参与才行。晚上、周末,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要多结识一些人。

    再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科技的发达,让人际网络的往来,变得多元而复杂。有的人,MSN上的朋友名单上百位,更厉害的人,经营一个网络商铺,居然有数百上千的忠实顾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红火无比的"超级女声"们也是聚集了数以万计的人脉,光是为她们发的短信就超过千万条。

    而在网络上一天所认识的朋友,可能比过去现实生活中一年所认识的还多。网络交友已经成为时尚和流行,也是不错的"从虚拟变现实朋友"的渠道。所以在这个时代,如果还死抱老想法,不屑于网络上的人脉,真的是落伍了。

    人脉是一个人想要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是实现多赢的基础。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依靠个人的英雄主义获得成功,在今天的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已经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聚集人气的高效的团队。这正如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所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得与人相处的本领。我们应该向人脉资源大师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并拥有自己的人脉资源体系。

    你想如何为自己定位,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类型的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现在就应该开始进行开拓人脉的布局,早一点规划自己的人脉网络,累积你的"人脉存折",经营你的人脉资源!几年后,将会发现身边到处是可随时协助您的专业人士,一通电话、一个邮件即可解决你烦恼的棘手问题,进而达成你自己梦想的目标。

    和成功者为伍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城邦动物。人需要同其他人交往,没有哪一个人可以独自活此一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什么人交往,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道理很简单,虽然我们一直赞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但污泥对荷花而言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相反非常有用。对人而言,真正的道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告诉我你和谁在一起,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这句话蕴藏着深刻的智慧和哲理。如果你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一起,很可能因为你在工业界也很成功,或者说你将要取得成功。我的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要拯救一个沉迷于酒精或者毒品中的人,第一步就是要切断他们与原先那些引诱他们上瘾的"朋友"的联系。事实上,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毫无疑问,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和谁在一起,不和谁在一起。

    "告诉我你和谁在一起,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凯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一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有一天,他早上7点就跑到纽约威廉·亚斯达的事务所。

    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凯立刻认出了面前那体格壮实、一副浓眉的人是谁。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并微笑起来,两个人竟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去访问的其他的实业界名人。

    华凯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方面,华凯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却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又过了两年,这个20岁的青年成为他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是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为时不到五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后来,这个来自乡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终于成为银行董事会的一员。

    阿瑟·华凯在活跃于实业界的67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来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成功人士相结交,结果也像那些人一样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与成功者为伍,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我们就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让自己尽量少走弯路。同时,他们的精神品质还可以激励我们更趋向于高尚,激发出我们对事业更大的热情和干劲来。

    如果你总是与消极的人们交往,你就会成为他们消极情绪的牺牲品。消极的人在本能上往往用消极眼光来看待充满可能性的观念,他们不但不善于利用这种观念,反而拼命找理由来证明它们是无法落实的。总之,他们随意扼杀积极,浪费了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通往成功的路有两条,一条是靠自己埋头苦干,学习、实践和总结;另一条是向已经成功的人去学习,像成功者那样思考和行事。前一种方法节省了向成功者学习的成本,但却极有可能走弯路,在时间与花费上得不偿失。而且,当一个人仅仅依赖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资金、资源进行奋斗的时候,这条成功之路将缓慢无比。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资源耗尽,信心丧失。而另一条则是通向成功、获取财富的捷径。

    行销大师赖兹说,"很少人能单凭一己之力,迅速名利双收;真正成功的骑师,通常都是因为他骑的是最好的马,才能成为常胜将军。"成功人士如同登山的向导,他们知道哪里有曲折,哪里有陷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成功人士的经验会帮助我们免除别人常犯的错误。

    巴菲特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购买翻番10多倍的可口可乐股票。他最初的投资经历和所有没有取得成功的投资者一样:打听内幕消息,泡在交易所看走势图表和找小道消息。但是如果巴菲特一直这样做下去,或许现在还只是一名散户,或者早已破产。巴菲特始终没有忘记向已成功人士求取真经。他先是跟随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学习,后又向知名投资专家费雪求教,并且在好友芒格的帮助下,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风格,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终于成为一代投资大师和世界巨富。

    向成功人士学习,不仅要学习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像他们那样去思考,以便取得他们已经取得的财富。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成功人士并不仅仅局限于拥有金钱这样的东西。会赚钱当然是衡量成功人士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但在其他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也应当是成功人士。例如,美国总统布什应该是公认的成功人士,但他却并不是因为会赚钱而入选这一行列的。因此向不同的成功人士学习,应该根据他们的成就各有侧重。具体地说:向赚钱专家求救,你当然应当向他们请教致富的良方。他们可以给你有益的启示,而且他们自己也喜欢别人对他们的成功感兴趣,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受人尊重。向他们虚心求教,是你所能给他们的最大恭维。对于那些生活态度积极,精神富有的人,你需要学习的就是这些成功人士对待人生的达观心态,当你在前进的道路遇到挫折,他们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还有一些成功人士,你可以跟他们学到良好的习惯,这会让你更快地走向富有。你的一切行为、想法,以及无意识中的反应,都受着习惯的束缚。习惯往往压制人的思维,使人无法适应外在世界的变化。因此,当你认识到你有一些不良习惯,却苦于无法迅速改变时,可以找一个与你习惯相反的人,多接触,一起做事,一起研究问题,如果他善于影响引导别人,那就更好了。你会很快发现,你正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一般而论,成功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的共同体,一件事情往往需要不止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因此,要想实现目标就必须与人合作。没有其他人的帮助,我们只能取得很有限的成就。这一点再也明白不过。谁能说是比尔·盖茨一个人建立了整个微软,理查德·迪维士一人建立了安利。

    现代社会,即使最优秀的人物也很难仅凭一己之力就能成就一番伟业。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得越远,你就会越来越发现真正重要的不是金钱、环境、生产资料,而是和自己一样渴望获得成功,并且愿意为此而倾尽全力的志同道合者。金钱、环境、热情当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志同道合者的支持,通往成功之路就会崎岖不平。

    与成功人士或者是那些正在全力以赴的潜在成功人士合作,组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就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作用,更快的实现目标,从而让团队的合作者共同受益,一起获得成功,实现多赢。

    美国好耶直升机侧翼公司的创始人罗宾·彼特格雷夫坦率承认他的成功来自他的手下。

    他说:"我并不怎么聪明,但我周围有一群才华横溢,有激励精神的员工。"

    他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当我和那些商业合作者谈生意时,做出决断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完全正确。但后来,我从与这些聪明下属的合作中得到了进步,所以现在我自信能够做出正确的决断。"

    同罗宾·彼特格雷夫一样,像百事、可口可乐、IBM、微软这样的杰出公司,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会发现一群成功者。这些企业的领导善于雇用甚至比自己还优秀的人,这样他就会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

    与成功者为伍,是一种聪明的合作方式,是实现多赢的捷径。如果你现在还在和那些消极的人混在一起,你就真的需要好好反省一下了。一定要记住: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多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自己也会优秀起来;与成功者为伍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失败者。赶快加入到成功者的行列中来吧,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你也将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