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升级思维--永远与世界同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人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而在当今,在无论什么都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的社会里,如果我们的思维停留在原地,如果不把视野放得更远,如果不去努力学习……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就不可能往前再迈进一步。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要不断地获取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的话,"升级思维"之于我们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升级是人的生命线

    升级是现在特别流行的一个词汇,用在思维方面,仍然有其适用的道理。升级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步,改掉原来的不足,让优势更突出。可以说这种升级思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需要,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非常快的时代,如果不形成这种升级思维,必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然会止步不前,落在别人后面。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升级是人的生命线。

    2006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应聘并任职于一家公司,一个是名牌大学管理专业毕业的小王,另一个是普通大学毕业的小赵。这两个年轻人都很活泼,在公司担任几乎相同的职位,只是起薪有所不同。一段时间过后,小王虽然在大学里储备了丰富的知识,也能按部就班地执行工作任务,但是好像过于自信,不喜欢征询别人的建议;而小赵似乎觉得自己的学历背景不够好,很有压力,每天仔细地观察别人如何完成工作,并经常征求领导的建议。

    有一次,老板加班到10点,正要离开办公室,看到小赵还在,就问他很晚了怎么还没走。小赵告诉老板,他觉得自己完成工作有些吃力,便每天晚上在国外网站查找些学习资料,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老板点了点头,给他推荐了两个不错的专业网站,就离开了公司。

    一年过后,这两个年轻人的工作能力的差别显露出来:小王和刚入公司一样,没有太多的提高;而交给小赵的任务,总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令人惊奇的是,小赵还提出了很多改善公司、创造效益的好点子,有一些被采用了。作为老板,谁都会提拔那些有上进心,并且能为公司作出大贡献的人。经过上下部门的一致认同,小赵被提拔为部门的组长,职位和薪水都高于小王。

    事实就是这样,不是小王做得不好,而是小赵做得更出色。名牌大学的背景并不能让人进步,而优秀的学习能力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可能小王还在想着自己辉煌的过去,而小赵正在悄无声息地学习,赶超同龄人。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如果你进步缓慢,你就会被身边数以万计的人超过。

    人的起点往往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关键在于有了这个起点之后你会怎样?是选择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还是选择止步不前呢?你的选择就会决定你的将来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在人们奋斗的任何领域里,都有同样的教训:今天的胜利轻易就会变成明天的失败。1896年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马拉松冠军的成绩,只能和1990年波士顿的马拉松比赛入围成绩相提并论。而1990年入围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人数多达9000人!这正说明了人们的思维是在不断升级的。

    凡事不进则退,维持现状不过是虚话。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周围强者环伺,你的对手,你的同行,无不兢兢业业,日夜精进。他们深深知道,为了取得优势就必须改善自己。如果身边的人一日千里,而我们却选择原地踏步,两相对照,其实是等于拱手认输。

    在过去,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对手是何许人也,到了今天,你已经不能肯定了。你认为传真机制造商想到过E-mail会成为比传真更简易的沟通方式么?有什么样的新技术又在酝酿之中,日后将会让E-mail过时得像一张废纸呢?

    仔细想想,你的工作内容在不断的变化,客户的需求和兴趣在不断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你不能指望自己一劳永逸地掌握满足需要的知识或经验,你必须能够跟上节奏,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的学习,就像给自己的电脑升级一样,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唯有这样,你才有可能保持良好的竞争力。

    我朋友所在的小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后,公司新总裁就宣布:公司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员工的法语太差,以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他很有可能被裁掉。公司将通过一次考试来检验他们的法语水平。当其他的员工都涌向图书馆,开始补习法语时,只有一位叫马凯的员工和往常一样没有表现出紧张的神情。其他人认为他可能已经放弃这个职位了。但是当考试成绩公布后,马凯的成绩却是最高的。

    原来,马凯自从大学毕业来到这家公司后,就认识到:同别人相比,自己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经验上都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从那时起,他就开始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来实现自我提高。公司的工作虽然很忙,但是马凯每天都坚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是在销售部工作,他看到公司的法国客户有很多,但自己不会法语,每次与客户的往来邮件与合同文本都要公司的翻译帮忙,有时翻译不在或兼顾不上的时候,自己的工作就要受影响。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规定要学法语,但是马凯还是自觉地学起了法语。

    对马凯来说,公司被兼并这样的事情显然不是他所能决定的。但是他能够通过积极的学习,增加自己的技能,从而顺利的适用了新任领导的要求。

    曾经有人问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李嘉诚的回答很明确: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李嘉诚小时候是非常喜欢念书的人,成功后仍然继续学习,尽量看新兴科技、财经、政治等有关报道。每天坚持看英语电视,温习英语。李嘉诚从小就喜欢学习,到了香港后,他坚持半工半读。父亲死后,他做推销员时边进修边工作,赚钱养家,他曾深有体会地说:年轻时代在兴趣的驱使下,如饥似渴的寻求新知识,事实证明当初学习的冲劲,对日后事业发展有极大帮助。李嘉诚自创办塑胶企业,到投资房地产、投资股市、入主英资公司,也许有人说李嘉诚的成功在于幸运,在于机遇。但机遇偏爱有头脑的人,正是由于李嘉诚永不停步的学习,才使得他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香港超级富豪。

    如果你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学习你不知道的知识,那么在五年之后,你就会惊讶于它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不断升级自己的思维

    所以,如果你想集聚更多的财富,就必须不停地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新的赚钱方式,来升级自己的思维。当然,人的精力有限,你不能指望自己用一生的时间学尽所有的知识。学习那些与你的事业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个研究生要写毕业论文,在确定了题目后,就需要阅读与论文题目相关的书籍。如果他一头扎进图书馆里,不加挑选就开始阅读,很难期望他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一篇好的论文。所以说在升级的过程中也要抓住重点。

    我们不断升级自己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有时候,我问身边的人,谁每天坚持看书,举手的人聊聊无几。如果我再问,每天坚持看书的人当中,谁在阅读和自己工作有关的书籍时,几乎没有人举手。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每天花30~60分钟阅读,那么一周你就可以阅读完一本书,每年就能阅读完50本书。如果你每年阅读完50本书,就相当于在本领域内获得一个实际的博士学位。如果你一年读完50本书,十年就是500本书,想想吧,世界上平均每个人每年阅读不到一本书,那你将会获得多大的优势呢?

    我们要善于从专业人士哪里学习。为了让自己提高的速度更快,你应该多参加一些和你的专业相关的讲座或培训或课程。每年努力参加4~5次公司内或社会上的专家讲座,你会受益匪浅。专家除了授予知识和技能以外,还会有一种成功者的魅力,能够深深吸引你想做一名事业成功者,在潜意识里督促自己的努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提问。在古希腊时期,埃及港口城市亚历山大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处于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世界的知识中心。是什么让它的文明空前繁荣呢?那就是:任何船只,都必须奉上随船书籍供抄录之用,否则不得入港。

    可以效仿亚历山大古城的做法,向每一个走进你生活的人提问,期望发现新的观点、有用的信息和珍贵的经验,丰富你知识的储备。

    还要学会独立思考。成功者提出的问题不断,但对答案并非道听途说,全盘接纳。信息本身并不具备太多价值,当你不假思索,连别人的结论也一并接纳时,它甚至具有相当的危害性。在你接收信息的过程中,要不断问自己:"它和我的前途、行业、生活有什么联系?"仔细验证信息的来源,看你自己是否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坚持不断学习,坚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你才能赶上社会快速前进的步伐,不会被社会淘汰。

    努力成为行业里的专家

    俗话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从事的行业千种万种,论其社会意义或者社会贡献,纵向里根本无法比较。不过单从一个行业里着眼,你的价值排名就一清二楚了,所以这个小节我们讲的是常见的一种升级思维:努力提高自身,争取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拿破仑的座右铭想必大家都知道:不想做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对,我们普通人同样需要这样的气魄,不求全能,但求专能,成为行业里的第一。

    提起许海峰,你肯定不会不知道,这位运动员是中国奥运史上一个标志性的符号,至今人们还喜欢把他与"零的突破"这四个字放在一起。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射完最后一发子弹,他等待工作人员确认最后的比赛结果。那个瞬间他甚至还来不及考虑,他就成了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这是许海峰一生的荣耀,作为一名射击选手,他不光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镌刻上了一流射手的标志,也为中国带来巨大的荣耀。喜欢挑战的许海峰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总是说:"我这个人的特点就是自信,我觉得做事情就是要做到最好。"

    工作无贵贱之分。所谓事业的成功,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出类拔萃,成为行业里的专家。即使是一位清洁人员,他要是能把地板刷洗得折出人影,把马桶刷得光洁如新,那他也称为专家,拥有了这样的毅力,不成功都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取代毅力,能力也不行。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莫过于有能力的失败者吧。此外,天赋也无法取代毅力,失败的天才更是司空见惯。毅力加上决心,成为专业里的成功人士是不难的。

    众所周知,市场表现最好的产品都是在行业里面第一名的产品。其实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成为一个行业里的佼佼者,就必须成为行业里最有功绩的人。著名的成功学家博恩在他的书中这样写到:就像一张招聘的海报上所写的,在你的行业里成就自己才是你的目标之一。只有出类拔萃者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成功的那些人所具备的素质之一,就是他们在其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时刻都鼓励自己要表现卓越,鼓励自己要成为行业里的顶尖人物,而且不在乎要付出多少代价和牺牲。有了这样的决心,促使他们从那些从未这样下定决心的人群里凸现出来,于是他们的功绩是同行中那些普通人的好多倍。博恩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他由于少年时期接受教育不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只是一个底层的销售员,也对自己缺乏自信。后来他逐渐认识到,每一个行业里面最顶尖的10%的人,以前也都是从最低层开始做起的。他常常鼓励自己,他们可以最终成为顶尖,我为什么不可以呢?最终他也成为了一名成功人士。

    其实每一个杰出的人物都有过表现平平的过去,他们也是一步步走向卓越的。因此,不要认为别人比你强,别人比你善于做此行,所有的技巧都是可以学会的,只要努力,你也可以成为行业里的专家。

    成为专家不再是你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当代社会的要求。全通型人才已经明显不如专精型人才受欢迎了。因为现在讲究团队,讲求合作,团队里面的每一个人必须精通各自的那点东西,便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力求做到精通,然后再力求比别人更精通,这才是行业里的专家。

    现在社会上弥漫着一种很不好的风气,那就是浮躁。一部分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专家,不付出努力还沾沾自喜;一部分则以为自己不可能成为专家,垂头丧气,也不努力改变现在的局面。前一类人呢,总喜欢和篮球冠军下象棋,喜欢和象棋高手打篮球,然后自以为自己真就成了象棋专家、篮球高手;后一类人呢,刚学会篮球就和篮球冠军打篮球,刚把象棋入门就和象棋高手下象棋,结果弄得信心全无。擦亮你的眼睛,逐步的学习,逐步的接近专家的水平,不可以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搜狐公司CEO张朝阳面对网络游戏市场的激烈竞争,曾如此说道:"中国游戏不仅是发展国内的市场,而且要向国外输出抢占国外的市场,使我们的游戏能够在世界上做到最大,做到最好。"目前,搜狐的网络游戏研发团队正在着手于《天龙八部》的研发,而就今后网络游戏推出的周期情况,张朝阳介绍说:"我们做游戏是为了是要给整个的搜狐矩阵的玩家提供全方位的感受,他们来这儿读新闻,收邮件,跟别人交流,参与各种社区,写博客,玩弄博客,然后玩游戏,玩新鲜游戏,玩RPG游戏,每个人的兴奋点是多重的,所以我们要从整个搜狐矩阵的玩家角度考虑,给他一个完整的感受,不仅要使得我们的游戏成功,而且使得搜狐游戏成为搜狐矩阵给玩家提供感受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使得我们整个搜狐能够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巨无霸,成为为五亿网民提供最主流服务的公司。"

    从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的初期到现在,中国的原创游戏市场就属于一直被入侵的状态,国外的游戏一直不断的吞噬着国内游戏生存的空间。所以"努力成为行业里的专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口号,也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民族的口号。中国那些以互联网起家的企业家们一直都不懈地努力着,争取把国产游戏能够做到最大,做到最好。

    那么如何做才能成为行业里的专家呢?专家是不是需要天赋呢?根据脑科学家的研究,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在他们身体没有缺陷的前提下,发展到专家水平。很显然,上天给予的天分、自然的禀赋、遗传特质并不像它们被夸赞的那样神奇。实际上,看那些在音乐、数学、象棋或其他领域里卓越的人,更多的是他们或许在专注、投入和追求卓越的欲望上有一种特别的天赋;或许所谓的专家只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尝试得多得多,或者他们刻意进行了多次反复的尝试。对于卓越者而言,目标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同样的事情,而是每一次都更上一个台阶,更好掌控他们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会觉得练习很无聊。每一次的练习,他们都会在某些地方比上一次做得更好,次数多了,他们就成为了行业中的顶尖者。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避免练习那些需要努力才能掌握的东西,所以我们总是停留在中等或者业余水准上,处于那种可有可无的角色中。如果我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那些看起来没有乐趣的事情,我们就能变得更好,更优秀。我们需要那种追求精通的激情,而专家就是在很多细微的方面,永远表现得不满足,永远觉得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要再踌躇了,不要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怀疑你是否具有天赋成为专家了,实际上你在任何年龄都可以产生新的脑细胞,只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都可以成功。想想看,即使你现在已经50岁,明天你就开始学习外语,到你70岁的时候,你已经说了20年的外语,你不就成为一位熟练掌握外语的老人专家了吗?所以,还等什么呢,赶紧行动,无论做什么,投入精力和时间,你就是那行的专家。

    以空杯心态去汲取

    提起空杯心态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故事:

    说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找个小徒弟来干嘛?于是他让小徒弟去请禅师出来,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暗示他,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来者恍然大悟,急忙叩谢悔过,这就是空杯心态的故事。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无论哪一个人在哪个年龄段都应处于一种汲取知识的状态。不过我们的环境和状态在不断的改变着,这也就要求我们能够做到以变应变,不断的充实自己,升华自己。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空的杯子,虚心的学习,而不是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空杯心态是一种心态,而并非一种状态。拥有这种心态的前提是有了一定的知识或经验储备,不过很多无知的人却误以为空杯是一种起点,不求上进,还沾沾自喜。首先,空杯心态其实是一种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哲学上讲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外部否定和内部否定共同作用的结果。世间万物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运动过程。客观世界如此复杂多变,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也是在一步步地发展,一步步地接近真理。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多少昔日正确的结论,在今天重新被推翻改正,所以我们昨天的认知可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今天,也会阻碍我们正确的认识今天。在这样的矛盾中,我们该怎么办呢?人类认识自己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而在不断否定自己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自己,更是难上加难。否定自己需要胸襟、需要坦诚、需要胆魄、需要我们这里强调的空杯心态。

    不要停留,时刻做好准备挑战自己,空杯心态就是一种对自我的不断升级。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做好准备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重整,清除过时的思想,为新知识、新思维腾出空间。这样,我们的知识和技巧永远是最新的,在不断的更新中,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抛弃。空杯心态就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在学习和进步的活力。

    国内知名企业红塔集团,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烟草企业,被誉为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红塔集团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他们企业"山高人为峰"的企业理念,这其中就蕴含着红塔员工"不断地寻觅更高的山峰"的空杯心态。喜欢攀援运动的人都知道,只有征服下一座更高的山峰,才是攀援运动的乐趣。在追求更高的过程中,最让人沉迷的无非就是这个充满了挑战和新奇的过程。无论多高的山峰,攀援者须重新从山脚爬起,与他此前翻越的山峰的高度无关,这就是空杯心态的现实反映。只有空杯心态才可以使你的人生不断的进入新的佳境。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代,不进则退,不思则废。空杯心态就是让我们忘却以往的成就,潜心学习,防止停滞。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于批评才会表现出警惕,进而拥有学习的动力。而当鲜花和掌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就会膨胀,反而忘记了继续前行。事实告诉我们,真正妨碍我们进步的,让我们产生终点错觉的反而是那些小小的成就。很多人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就销声匿迹,或者从此再也拿不出优秀的作品来了,这就是缺少空杯心态的表现。空杯心态代表了一种成熟,一种荣辱不惊的高度。空杯就是要把自己视为常人,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都有让自己再次升华的空间。也许你在某个行业已经成为专家,但是对于新的环境,新的对手,新的生活,你仍然没有任何特别和优势。你需要用空杯的心态去重新整理自己的储备,去吸收先进的、正确的、优秀的东西。如果你不去领悟,不去学习,仍然高枕无忧地躺在过去成功的经验里,那就只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结局,往日的成功一去不复返。

    可见塑造空杯心态的意义非同小可。首先,我们要有永不满足的心态。世界球王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里,参加过1364场比赛,共踢进1282个球,并创造了一个队员在一场比赛中射进8个球的纪录。有一次,记者采访他时问到:"您认为您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这就是成功者的魄力,在谦虚中依然看得见的那种霸气。所以对我们而言,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每当实现了一个近期目标,决不应自满,而应迎接新的挑战,把原来的成功当成是新的成功的起点,树立新的目标,攀登新的高峰,从而达到崭新的人生境界。

    其次,要学会不停地清理我们大脑中陈旧的积累。我们都见过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杯子有些浑水,不管加多少纯净水,仍然浑浊;但若是一个空杯,不论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终清澈如一。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觉得工作起来非常熟练,无需再学习。总觉得一些方法、技巧学得差不多了,一些工具也已经能熟练应用了,所以不再上进,结果越来越懒惰,工作也越来越没有激情。虽然有一部分人也想着自学一些新的技能,但是因为有了陈旧技能的禁锢,学习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感到不以为然,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用心去实践,最终慢慢地变成了依靠若干年前的老本生存。殊不知,社会前进的速度太快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只有走出过去经验的误区,打破自己的思维惯性,克服自己自以为是的骄傲,全面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才会与时代同行。

    所以即使我们有一天真的成为了行业里的专家,我们依然需要有空杯心态和海绵心态去汲取新的知识,更何况如今的我们大多数还依然处于新手阶层。无论成就有多大,都让自己以学徒的心态来看待日益更新的变化。不能自以为自己杯中的水满了,便洋洋得意,目中无人,孰不知你的半杯浑水不但没满,还需要倒掉,重新灌入新的活力。如果总是守着自己的半杯水,晃来晃去,就会陷入盲目自大、敝帚自珍的状态,和那只孤陋寡闻、目光短线的井底之蛙又有什么区别呢。保持空杯心态,及时地清理掉杯子中陈旧的浑水,使你的大脑就如同电脑一样,定期地进行系统重装,引进新的软件和资料,不能让容量有限的大脑和心灵因为陈旧的过时的垃圾塞满而死机。

    经验不会总是正确的

    什么是经验?通俗地说就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凭我多年的经验怎样怎样,我的经验告诉我是这样的"等等。善于总结经验是好事,但是一味的套用经验、依赖经验就不对了。因为以前适用的方法现在却不一定行得通,适用于自己的方法,却不一定适用于别人,也就是说经验不一定总是正确的。

    虽说老马能识途,但也要视情况而定。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老马也不见得能识途。因为昨天你刚刚走过的路,今天也许就没有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凭借经验要随机应便,不能生搬硬套。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头驴子背盐过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背上的盐融化了。驴子站起来,感到身上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同上一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里。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站起来,而且一直往下沉,直到淹死。

    驴子为何死于非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没能正确地对待经验,而是很机械地套用了以往的经验。这说明成功的经验固然有其成功之处,然而一味地固守也足以败事。

    还有一个类似的小故事:

    有一个商人专门卖草帽。有一次因为太累了,就在一棵树下睡着了。等他醒来时,手中仅有一顶草帽。他一看,原来是被一群猴子拿去玩了。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让猴子把草帽还给他,可猴子就是不理他,甚至还模仿他生气的样子。这时,商人灵机一动,既然猴子能模仿我生气的样子,说不定也能模仿其他的动作。于是,他把手中仅有一的顶帽草往地下一丢,没想到猴子也学着他把草帽丢到地上,这样商人轻而易举地就拿回了草帽。之后,他又试了几次都屡试屡中,于是就把这个经验告诉了儿子。后来,他的儿子在卖草帽时果然遇到了同样的事。他想起父亲的教诲,也把草帽丢在地上,可没有一只猴子理他。他再试了一次,这次突然跑出一只老猴子,捡起草帽戴在头上,并开口对年青人说:"小伙子,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连猴子都开口说话了,你还用那老一套!"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坚持经验不变是行不通的。因为过去的经验是过去的时间、地点、环境下的成功做法,随着时间、地点及环境等因素的变化,那些经验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具体情况了。所以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时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经验和做法。

    从古到今,因抱着不合时宜的经验不放而失败者不乏其例。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征讨孙权和刘备,结果让周瑜和诸葛亮打得大败,最后带着残兵败将狼狈而逃。部队正在往下败退的时候,有军士问:"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走哪条路?"曹操问:"哪条路近?"军士说:"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曹操命令军士上山观望一下,军士回报说:"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却没有动静。"曹操让部队走华容小路。诸位大将说:"烽烟起处必有军队埋伏,我们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啊?"曹操说:"岂不闻兵法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足智多谋,故意使人在小路的山僻处点起烟火,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小路上走,他却在大路埋伏着人马等着我们。我早已算计好了,偏不中他的计。"诸将都佩服地说:"丞相神机妙算,谁都比不上。"部队遂向华容道走去。此时,曹操的残余部队人困马乏,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正行之间,曹操忽然仰头大笑。众将不解地问:"我们都败到这种残样了,您还能笑得出来。"曹操说:"我不笑别的,我是笑周瑜、诸葛亮,人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我看,到底是无能之辈,如果在此处埋伏一支人马,我们则插翅难飞,都得束手就擒。"

    曹操的话没说完,只听一声炮响,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带领一支人马拦住了去路。当时曹操的部队人困马乏,无力再战,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多亏关云长念昔日曹操对他的好处,动了恻隐之心,放了曹操一马,曹操的一干人马才得以生还。如果不是关云长在华容道上以私废公,不顾军纪放了曹操,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在氧化物加热时发现了一种新气体,点燃的蜡烛碰到它即大放光芒,它正是氧气。可惜的是,普里斯特列束缚于传统的经验之中,不但不对其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反而把它生拉硬扯到燃素论体系中去,因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本应该推翻燃素论的革命性发现,却由于普里斯特列从歪曲的、片面的、错误的经验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的途径行进,而为不科学的燃素论提供了论据。就这样,普里斯特列在一个伟大的发现碰到鼻子尖的时候,却没有抓住它。

    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失败的原因常常只有两种,一种是因为经验不足,而另一种则是因为经验过多,最后异化成经验主义了。经验不足我们可以慢慢积累,可是一旦变成经验主义,再拔出这个深潭就非常不容易了。所以,我们对过去的经验,只能借鉴,但千万不能完全照搬。

    一个人具有丰富的经验是好事,说明这个人经历的事情多,阅历丰富,办事牢靠。但是如果他一味的依赖经验不知变通就不对了。因为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一切促成原来事物矛盾解决的条件和各种因素都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了,还拿原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套肯定是不行的。

    丰富的经验可能会成为我们成功的绊脚石,对于那些有能力、充满自信的成功者更是如此。他们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在过去凭经验获得过太多的成功,这就很少能够使他们怀疑自己的宝贵经验。但他没有想到,还有一种规律,就是当你觉得万无一失的时候,失败可能正在悄悄地靠近,经验会越来越可能使你产生错觉。

    所有的经验都只能代表过去的成功和失败,有经验仅意味着自己的经历比较多而已。每个人的观点、思考的角度不同,可能就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所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改变固有的思维,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将一些经验作为参考,但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当问题出现时,一定要快速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几种解决方案,并在以前的经验上有所改进,这样才不会犯错,才能进步。所以,将思维升级,告诉自己"经验不会总是正确的,凭经验办事有时也会出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只有学会了改变并且善于改变,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发挥自己的天赋

    什么是"天赋"?天赋是指上天赋予我们的才能,这种才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且还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赋,即使是智商很低的人也有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将其发挥出来,是许多人成功的秘诀。

    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25岁就红透宝岛,《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等作品在台湾经久不衰,他的作品在内地也非常畅销。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小时候的朱德庸却是一个"差生"。

    朱德庸天生对图形很敏感,但对文字类的东西接受起来却很困难。在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他一直认为自己非常笨。读中学的时候,朱德庸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刻板的"填鸭式"教育方法,他像个皮球一样被许多学校踢来踢去,就连最差的学校也不愿意接收他。

    开始他也像老师们一样认为自己非常笨。十几岁以后才明白,自己不是笨,是有学习障碍。他发现自己天生对文字反应迟钝,但对图形很敏感。

    谈到求学时的痛苦经历,朱德庸说:"我的求学过程非常悲惨!学习障碍、自闭、自卑,只有画画使我快乐。"画画是唯一能让朱德庸感到松弛的事情。他说:"外面的世界我没法待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里有我的快乐。在学校里受了老师的打击,我敢怒不敢言,但一回到家我就画他,狠狠地画,让他死得非常惨,然后自己心情就会变好了。"

    他的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也吃了很多苦头,他们动不动就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听老师训话,还时常要带着小德庸到各个学校去看人家的脸色,求人家收留这个学生。幸运的是,朱德庸的父母从不给他施加压力,一直任他自由发展。他的爸爸会经常裁好白纸,整整齐齐订起来,给他做画本。

    朱德庸后来回忆说:"如果我的父母也向学校老师一样逼我学习,那我肯定要被逼死。每个人都有天赋,但是有些人的天赋被他们的家长或者被社会的习惯意识遮盖了,进而就丧失了。而有的人则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并坚持发展它,最终使其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在这一点上朱德庸很感谢自己的父亲,在他小时候非常想画画又总拿着笔画个不停的时候,他的父亲没有阻止他,反而支持了他。

    关于天赋,朱德庸有非常精彩的见解:"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也是一样,不过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把自己的天赋忘了,就像有的人被迫当了医生,而他可能是怕血的,那他不会快乐。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而这其中有很多只能是兔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四不象。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社会就是很奇怪,本来兔子有兔子的本能,狮子有狮子的本能,但是社会强迫所有的人都去做狮子,结果出来一批烂狮子。我还好,天赋或者说本能,没有被掐死。"

    伏尔泰说:天性,往往比教育有更大的影响。朱德庸的例子恰恰印证了这句话,他的成功完全来源于他对自己天赋的充分发挥--发挥天赋是成功的秘诀。

    人好比一座冰山,表现出来的只是其本身的一角,只有5%左右,而其余储藏在海下面的95%,则都是人的潜能。这种潜能当中一定有你的特质,一定有你最喜欢、最专注、最擅长的事情。世界上之所以有很多顶尖的体育天才、音乐天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最独特的特质、优势,然后将其发挥出来了。

    其实,成功人士或者伟人也并非每个方面都很优秀,他们只是发掘出了自己的天赋,找到了自己擅长走的路。所谓人才,其实就是他做的事,将他们才能上的优势充分表现了出来。所谓庸才,不过是做了他们做不好也不该做的事情,从而将他们才能上平庸的那一方面表现了出来。所以,世上不存在绝对无用的人,也不存在彻底的失败者。当你在某方面陷入绝境时,不要放弃,一定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总有一件事是你所擅长的。

    阿尔弗雷德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大学毕业之后,他从事了几份文职工作,但是,他看起来并不能保住自己的工作。事实上,在头两年里,他虽然努力地去工作,却仍然失去了三份工作。

    但是,接着,在阿尔弗雷德的生活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他开始尝试做推销员的工作。令人惊奇的是,他在这一行干得非常地好,几个月后,他进入了汽车公司,在销售部推销汽车。这样的改变使阿尔弗雷德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他开始意识到他的最初的三份工作对他都是不适合的。他不喜欢那些工作,并且,那些工作并非自然而然地来到他的身边的,自然而然来到他身边的工作是销售。他立刻明白了:他擅长做销售,他喜爱这种工作,喜欢让人们购买他所推销的东西。最后,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

    人都是有所能有所不能的,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然后选择自己该走的路,一旦走错,你就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为了像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学生中有小鸡、小鸭、小鸟、小兔、小山羊、小松鼠等,学校为它们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5门课程。第一天上跑步课,小兔兴奋地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看看其它小动物,有噘着嘴的,有沉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蹦蹦跳跳来到学校,上课时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只见小鸭兴奋地一下跳进了水里,而天生恐水、不会游泳的小兔傻了眼,其它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这个寓言故事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树。成功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最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便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具有某些方面的天赋。我们应该去努力挖掘自己的天赋,并将其充分发挥出来,而不要去搞那些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东西。做不擅长的事只会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还会影响你的创新能力。做你不擅长而别人擅长的事,你就只能步人后尘,永远不能走到前头。所以,我们要将自己的思维升升级了:不要再一直固守勤能补拙的良训了,还是赶快发挥出自己的天赋,让成功之路走得更加平坦、轻松些吧。

    只有升级才能全面

    我喜欢看网球比赛,费德勒是我最喜欢的一位球星。近几年他几乎统治了男子网坛,在比赛中总能以一种令人信服的能力征服对手。如果单论某一个具体的环节,费德勒不见得是最出色的。可能有的选手发球比他好,有的选手防守比他好,但在和费德勒的较量中,他们都只能甘拜下风。费德勒靠的是什么?是全面的技术,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明显的破绽。这种全面的技术使得他在任何类型的场地上都能有着出色的战绩。

    全面,这绝对仅仅只有运动员才需要具有的素质。每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做到这一点。那种想靠着"一招半式"来获得晋升的可能性不太现实,因为在工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是: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除非你能具有爱因斯坦、比尔·盖茨那样的才智。一般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即使你暂时掌握了一门别人不会的技术,用不了几年,你的技术就会被复制,而别人手里可能还掌握了你没所没有的技能。固步自封的唯一结果就是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会被淘汰。

    即使不被淘汰,你也永远只能维持你的状况,毫无发展可言。你可以自我审视一下,看你自己在社会中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你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不喜欢接受新事物的话,你的竞争力就可能会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显得没有任何杀伤力,会被你的竞争者甩在后面。只有不断升级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能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

    你也许会说,我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了吧?不然,会不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呢?事实上,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已经开始从"专才"转向了具有学习型特征的"全才",如果你只是"专才"而非"全才",那么即使你在今天可能是优秀的,但是,你的这种优秀很可能会在明天就成为普通,后天落入不合格行列。因为这个时代的变化谁都无法把握,技术的进步与职业要求往往会在一夜之间面目全新。因而,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只有"全才",只有具有"升级力"的卓越人才。

    因而,成为"全方位"人才是保障你成为卓越人才的最基本条件。学习可以让你拓展自己的职业区域,成为"全方位"人才。当你通过学习掌握了企业所有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并且以主动的态度不断吸纳新的知识与技能,那么,无论企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无论你的工作会有什么样的变动,甚至你的职业发生变化,你都可以应对自如,而不会因从未学习过而变得慌乱。

    同时,通过学习使自己思维升级,成为"全方位"学习型人才,还可以让你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当你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达到足以令自己自信满满的时候,你的职业生涯也将因此而发生质的变化。你会得到高升,会得到更好的平台来发挥你的所学。会拥有一个新的、可供你继续学习的广阔天地。

    莱曼现在是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的副总经理。几年前他是被作为一名送水工被招进来的。莱曼并不像其他送水工那样,把水桶搬进来以后就一走了事,他给每个工人倒满水,并在工人休息的时候缠着他们讲解关于建筑的各项工作。很快他的好学引起了建筑队长的注意。两周后,莱曼当上了计时员。当上计时员的莱曼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他总是早上第一个来,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由于他对所有的建筑工作比如打地基、垒砖、制泥浆都非常熟悉,当建筑队的负责人不在时,工人门总喜欢问他。一次,负责人看到莱曼把旧的红色法兰绒撕开包在日光灯上,以解决施工时没有足够的红灯来照明的困难。负责人决定让这个好学而能干的年轻人做自己的助理。现在莱曼已经是公司的副总经理,但他依然在不断地学习各种各样的事情。

    莱曼就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忘记给自己的思维升级的机会,他抓住了每个可以向别人学习的机会,从而在机遇到来的时候,他抓住了,成为了一个有成就的人。从一个运水工到一个公司的副总,这是一个怎样的跨越?只要你有着渴望成功的无比坚定的信心,你也可以做到的。

    要想成为一名全能型的人才,你就必须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学习别人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技能。那么你会问,我应该向谁学习呢?

    向比自己更有钱的人请教,这也是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些成功人士往往可以向你传授一些赚钱的技巧,有时候你会惊奇的发现,他们做过你正在做的事情,并且已经取得了成功。向他们学习成功的经验,将为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向你的同事学习。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点,这些优点一旦被你学习吸收,那么就会在很多时候对你有所帮助。你的同事或者在工作技术上强于你,或者在职业技能上高于你,那么学习他的技术技能和工作经验,都能给你提供极大的帮助。

    向你的客户学习,让客户的知识经验成为你自己的知识的一部分。客户很可能是定义你今后发展的关键。观察客户的不同需求,或是观察他们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方式,都可能为你发展新产品或行销策略提供灵感。你只要细心,就可以从客户身上学到各方面的知识,从而打开思路,获得一些终身可用的教益。不仅要把客户当成你生意和工作上的财富,还要把他当成能助你自我提升的财富。

    还有一点,要向你工作中的所有事情学习。世上所有的经验,都是由"事情"积累而来的。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每经历一件事情,都是给你提供了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你的工作其实就是"做事",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学习的机会,如果你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在解决每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你所学得的知识与技能都必然有所增加。做一个全面的人才吧!你会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与成就感。

    用学习去拥抱创新

    学习与创新,二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升级自己,才有创新的思维;而当有所创新时,就会更加激励自己,去通过更多的学习来获得新的创新,如此循环,无穷无尽,这样人一生中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而所谓创新就是淘汰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是一切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创新,不仅个人无法前进,无法创新,而且社会也会停滞不前。但是,创新与学习是个相互依存的关系,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是知识积累过程,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是学习的升华,只有不断地学习,总结前人的先进经验,积累丰富的理论和文化知识,才能在工作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科技时代,信息社会,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结合自己和社会的需要,有目的地去学习,才能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学习,要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认真钻究,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学好,才能举一反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把我们所学的东西用于实践中,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所创新。正如,当初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引入中国时,如果他只是简单的照搬,而没有通过学习去探究我国的实际情况,没有用学习去对经典的马列主义进行升级,当初的中国就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有了那么大的发展。正是由于他用学习去拥抱创新,我国才会有现在的地位。

    2005年2月,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家》调研部通过与全球500名商业领袖进行访谈而做出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几乎60%的管理人员都把技术创新作为今后三年改变世界市场的唯一重要动力。而"缺乏创新"被确定为企业今后三年将要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

    其实,创新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是巨大的理论创新,一个企业员工对产品的一个细节性的改进也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无处不在。

    而另一项调查,则证明了创新的能力绝大部分来源于学习,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脱离已有的思维,才能不断地升级,才能与世界接轨。如果我们仅仅是在我们国家才去学习,而不从别国去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只是简单地闭门造车,那我们的国家必然会同以前一样任人欺凌。因此唯有不断升级我们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拥有创新。

    曾经担任美国通用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斯隆是个十分重视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十分重视开发员工创造力的有识之士。每当公司新聘研究人员,他总是对新来者说:"我不知道我们要你研究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到什么结果。这些都是你的任务。我惟一的要求,只是希望将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写下来。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怕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易为我们接受而想到折中。在我们公司里,谈到折中,人人都会,不必劳驾你来提出。"对经理人员也如此。有一次,斯隆主持经理人员会议,讨论某项重要决策。与会者对公司决策层提出的方案表示完全同意,一致拥护。眼看就要付诸表决了,没想到斯隆突然宣布:"现在休会!这个问题延期到我们能听到不同意见时再开会决策。希望大家多动脑筋,真正了解我们的决策。"

    斯隆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渗透着对创新的急切企盼与强烈要求,表明了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杰弗里说:"创新是做大公司的惟一之路。"没有创新,公司管理者肯定会毫无作战能力,也根本不会有继续做大的可能。同样道理,创新是一个员工纵横职场之本。创新即突破常规,创造机遇,找到新招。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我们的学习才算有效果。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做出一些原本我们自己也觉得难以企及的事情来,令上司和同事刮目相看。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升华,所以说学习与创新同等重要。没有学习就不会有创新,不想创新学习就没有方向。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发明创造出现,如果不努力学习已有的科学知识,不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片面地强调创新,那就是闭门造车,或者是象一个军队的指挥官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就去指挥部队打仗,完全陷入盲目性之中。

    当我们的经济科技走到世界的前列时,创新就将成为获得新技术的主要手段,那时,就需要在我们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大力倡导创新。在这方面,我们的邻国日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二战后日本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学习"功不可没,但当日本进入世界前列后,已经学无可学,而创新又没能跟上,于是出现了长达十几年的停滞不前。

    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需要向别人、向世界学习的内容很多,包括科技、文化、管理、经济、政治、军事、艺术等等。在学习的问题上不应先入为主,不应有禁区,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要将人类进步的一切成果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反对不切实际地照抄照搬外国的东西"。在现实中,很多人往往以一句格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来拒绝向别人学习,但这句话的本意只是告诫我们不应该不问条件地照搬照抄,而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提取其可用的东西。

    正如,我们所知学习与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处理好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就能够提高创新的效率,相反,如果不注重学习,单纯提倡创新,则会使我们的创新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欲速不达。提倡学习可以使我们与世界产生一种亲近感,改善我们的学习和创新环境,而创新和赶超之类的口号则会使别人感到可笑,甚至会令他们感到生畏,从而影响我们学习和创新的道路。

    让我们牢牢记住管理之父德鲁克的名言:组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要想在职场上有一番作为,我们就必须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一次、两次的灵光一现,并不能让我们真正具备过人一等的资本,只有坚持长期的创新,不断地创新,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而对于职场外的学习和生活而言,也一样,只有不断地学习,用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升级自己,不断地创新,我们才能够变成一个不平凡的人,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激情、新鲜感,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反省是冠军的早餐

    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设法使自己也具有同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缺点。也就是要求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并从反省中获取前进的力量。

    在哲学上,反思或者反省是指一种与直观相对应的能力。直观是指不借助于任何中介就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反省则需要借助一定的中介来认识事物。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反省则是指我们对自己以往的工作做出的一种思考。

    追求成就,一定会拥有财富

    反省是心灵镜鉴的拂拭,是精神的洗濯,它涵盖了我们整个生命的全部内容。小到我们个人,大到我们全人类,从内在欲求到外在言行,无不在反省的范围之中。

    有两个有趣的故事:

    在美国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漂亮的鹦鹉,但是它有一个奇怪的毛病--咳嗽,而且它的咳嗽声浓浊难听,女主人满以为它是患了呼吸系统疾病,就带它去看兽医。兽医详细检查过后,发觉它并没有任何疾病,问题只是出在女主人身上,因为她经常抽烟,所以常常咳嗽,这只鹦鹉只是惟妙惟肖地将主人的咳嗽声学会罢了。

    另外,在英国,有个年轻人向心理医生诉苦,说他的母亲经常啰啰嗦嗦,令人感到十分烦厌。心理医生发现他的母亲的确十分啰嗦,但是同时发现她本来不是这样的,她之所以变得啰嗦,是因为儿子从来不在她只吩咐一两次的时候,就把事情做成,总要她三番四次地提醒,久而久之,便形成啰嗦的情况。

    在这两个故事中,究竟谁有问题?谁该修正缺失?是鹦鹉抑或有烟瘾的女主人?是不停提醒儿子的母亲抑或是不把母亲话放在心的年轻人呢?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拉伯雷说过"人生在世,各自的脖子上扛着一个褡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国为经常摆在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碟不见,也不理会。"圣经上也有这样一句说法"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的梁木?"那女主人和年轻人都是看不到自己过错的人,若他们懂得反省,就不会去责怪别人,认为所有的不幸都是别人造成的。而在这种报怨中,他又怎能去升级自己,去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加以改进呢?

    反省其实是一种"升级力"。对工作人士来说,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升级的过程。有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具不具备自我反省的精神,决定了我们能不能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不能改正所犯的错误,是否能够不断地学到新东西,能不能成为冠军。

    事实上,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以不断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景。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些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换句话说,反省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快速通向冠军大道的方法。

    当里克刚刚涉足房地产时,和大多数人一样,他总是想卖出那些昂贵的大型房产。后来他感觉到,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后来,里克索性花了一段时间,什么都不做,开始反省和思考如何从这个生意里赚钱。他的思考起到了效果,调整了战略,转而开发本市的低价房产。"我决定开发那些几乎没有人开发的价值35000美金左右的房产。这些低价房产很容易就可以卖出去,我就能很快开始下一宗交易。"

    里克卖出的房产越来越多,当他声名鹊起之后,便开发那些高档房产。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拥有自己的公司。有一年,他还被美国《美好家园》杂志评为最高产的开发商。

    通过自我反省,里克卖出了更多的房产,创造了非凡的经济效益,成为了房地产行业的冠军。如果他没有自我反省的话,现在可能早已转行干了其它的工作。

    一个商人的反省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一个普通人,同样应该具有这样一种反省精神。如果在面对一次次的磨练时,如果只抱怨他人或环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这件事,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以自我为改变的关键,不断反省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不断升级自我能力,不断向他人学习成功的经验,成功就一定在等着,而冠军之位也不远了。

    但是要做到真正的自我反省,就必须用一种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失败。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在生活工作中能够不出任何差错,但是人无完人,任何人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甚至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时必然会出现一些失误,关键是在面对这些失误时,所采取的态度。如果一旦出现失误,或者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怨天尤人,都是不可取的做法。要在错误中寻找问题,并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才是正确的反省。在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反省之后,要不断地改进自我,坚持不懈,反省才能起到作用,才会成为冠军的早餐。

    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因为,在反省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心智不断提高,一个人的心灵不断升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处理麻烦;在不断失败和挫折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哪些地方需要不断纠正,需要不断改善。

    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一定是具有自我否定精神的人。自省的第一前提,就是要勇于认错,每个人都会有错误和缺点,有了错误,主动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既不自负自傲,也不过分谦卑,认真反省自身缺点,从而不断改进自己,追求卓越。

    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同样也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他们总是寻找自己的不足,力求改正这些不足;他们总是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批评中汲取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他们不会害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认,因为他们知道自我否认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在自我否认的背后,他们实际上有着充分的自信,相信能够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而只有一个具备以上反省能力的人,才能够借此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如果我们在不断反思自己所处境况的同时,还能够努力地寻找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出失败的教训和不完善的根源,并全力以赴去改变,我们就可以脱胎换骨,就可以不断地升级自我,从而巧妙地运用反省及创新的能力,去成为获得成功的智者。而此时,世界上再没有任何艰难险阻,可以阻碍我们走上成功的道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