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孟尝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孟尝君生平

    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姓田,名文,他父亲是当时齐国的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在齐威王当政的时候,田婴就开始帮助父亲处理一些朝廷政事。他曾经和成侯邹忌以及田忌一起带兵攻打魏国,解救韩国。当时,邹忌和田忌都是齐威王的宠臣,在齐威王面前,两人常常争宠邀功。后来,成侯邹忌借机在齐威王面前说田忌的坏话。田忌害怕齐威王相信邹忌的话来迫害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他找机会袭击了齐国的一个边疆小镇,但并没有取得胜利,只好狼狈地逃跑了。不久,齐威王去世,齐宣王继位。齐宣王知道是成侯邹忌诬陷了田忌,又把处于流亡中的田忌招了回来,还把他封为齐国的大将军。齐宣王二年,田婴联合田忌、孙膑,一起攻打魏国,在马陵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杀了魏国的大将庞涓,田婴因此声名显赫。齐宣王七年,田婴出使韩国和魏国,劝服两国国君臣服了齐国。田婴还劝服韩昭侯、魏惠王到齐国东阿的南面与齐宣王见面,并促使他们签订了臣服于齐的盟约。第二年,田婴又在甄地和梁惠王会面。齐宣王九年,政绩卓著的田婴做了齐国的相国。当时,齐宣王和魏襄王在徐州举行了会谈,并且互相承认为王。楚威王听说了这件事以后非常生气,对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的田婴尤其不满。当年,楚国发动了攻打齐国的战争。第二年,楚国的军队在徐州打败了齐国的军队。楚威王借此威胁齐威王:不罢黜田婴,决不退兵。田婴听说这个消息后,花重金贿赂张丑,让他在楚威王面前帮他说尽好话,才使楚威王打消了这个念头。田婴身居相国之位长达十一年之久,后来,齐宣王故去,齐湣王即位,田婴才离开相国的高位,被封在薛地。

    当时,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其中有个不得宠的小妾在五月五日生下了一个儿子叫田文。

    田婴告诫小妾不要把这个儿子养大。小妾不忍心杀死自己的骨肉,偷偷地抚养着这个孩子。一直到田文长大成人,他的母亲才让他和别的兄弟们一起去见田婴。田婴看到了田文,非常生气地对田文的母亲说:“我当初让你把这个孩子扔掉,你为什么没扔掉他反而把他养大了?”听到父亲威严的询问,田文并没有害怕。他先给眼前这个十几年来第一次见面的父亲叩了一个头,接着反问道:“父亲为什么不让在五月生的孩子活下来呢?”田婴回答说:“五月生的孩子,等到长到和门口一样高的时候对父母是很不利的。”田文又问他的父亲:“人的生命是受制于天,还是会受制于门呢?”田婴无言以对。接着田文又说:“如果人的生命是由天来决定的话,我们人力也改变不了什么,父亲又何必担忧呢;如果人的生命是由门来决定的话,我们可以把门修得高高的,那样的话,谁还能长得和门一样高呢!”田婴无奈地说:“算了算了,你什么也别说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田文找到父亲田婴,问道:“父亲,请问儿子的儿子是什么呢?”田婴回答说:“是孙子。”田文又问:“孙子的孙子是什么呢?”答说:“是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子是什么呢?”回答说:“那就不知道了。”田文接着说:“父亲做齐国的相国,掌管着军国大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朝,为什么齐国的土地没有因您的管理而扩大,我们家私人的财富反而越来越多呢;您门下供养很多人,为什么竟找不出一个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呢?现在,父亲的妻子姬妾都穿着绫罗绸缎,您的士人却连粗布短衣也穿不上;您的男女用人每天都有吃不完的美味佳肴,您的士人却连糟糠都吃不饱;您只顾用心积攒自己家的谷物、财富,却忘了公家的事情,齐国的国力一日不如一日您都没发现。任何人都不可能永世享有荣华富贵,积累这么多的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呢!”田婴吃惊地听着儿子的话,心里暗暗认为田文说得对。所以,自此以后,田婴开始重视田文,不仅让他主持家里的大小事物,还让他接待四方来的客人。田文对待客人谦和有礼,因此结交了很多宾客。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田婴家拜访,田文也因此名闻诸侯。很多诸侯王都认为田文有能力,纷纷派人劝说田婴立田文为太子。所以,田婴把家业传给了田文。后来,田婴故去(被追封为靖郭君),田文继承了父亲的位置,继续掌管薛地,这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管理薛地,热情好客,招来了许多诸侯的宾客,连一些逃亡的罪犯也都归到了他的门下。对待宾客,孟尝君很少亏待他们。他拿出自己的财产,尽量满足宾客的要求,因此天下的人都喜欢归顺他。渐渐地,他的食客竟达到了几千人之多。这些人不论出身、不分贵贱、人人平等地生活在孟尝君府中。孟尝君和食客说话的时候,会有负责纪录的书记官坐在屏风后面将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记下他们的家庭住址和家庭成员。所以,每当客人刚刚离去,孟尝君就已经派人到他家去安抚慰问,给他的亲戚送东西了。一次,孟尝君招待他的宾客舍人吃晚饭,有个人背着火光在暗影里吃。另外一个宾客看到后很生气,以为孟尝君偏爱那个人,单单给那个人好东西吃。这个宾客生气地放下了饭碗,吵嚷着要离开。孟尝君平静地走到他的面前,把自己的碗端给那个人看。那个人吃惊地看到孟尝君碗里的饭菜竟然还没有他的好,为了表示自己的歉疚,那个人当场自杀了。士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知道孟尝君礼贤下士,纷纷来归顺他。孟尝君对待宾客也毫无选择,但凡投靠他的全部接纳,悉心接待。

    秦昭王听说了孟尝君的故事,认为他很有能力,想让孟尝君来拜访他。他先派秦国的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希望以此换回孟尝君到秦国造访。孟尝君也想去秦国看看,但宾客们都不太同意。大家都认为去秦国太危险了,可是孟尝君不听大家的劝告。苏代听说了这件事,决定采取迂回的办法劝说孟尝君。他对孟尝君说:“今天早晨,我从外面回来,看到了一个木偶人和一个泥偶人在说话。木偶人说:‘看,要下雨了。一下雨,你就要被淋化了。’土偶人说:‘我是从土里生长出来的,就是我被雨水冲尽,也是再化为泥土,等待新生。可是如果天下雨的话,你将会被流水冲走,不知道冲到哪里去啊。’现在,秦国与齐国实力相当,秦国一向对齐国虎视眈眈,如果您去了的话,一旦不能回来,那还不落得个被土偶人讥笑的下场吗?”孟尝君觉得苏代说得有道理,才放弃了去秦国的打算。

    齐湣王二十五年,孟尝君被派到秦国去。孟尝君不能推辞,只好带着舍人来到秦国。开始的时候,秦王认为孟尝君贤达,任命他为秦国的相国。可是有人对秦王说:“孟尝君虽然贤明,可毕竟来自于齐国。在处理军国大事时他必然会先想着齐国,然后才想到我们秦国,这样的话,秦国可就危险了。”于是,秦王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准备杀掉他。孟尝君派人向秦昭王的宠姬求助。这个宠姬说:“我想要孟尝君那件白狐狸皮做成的大衣做交换。”孟尝君确实有这样一件由白狐狸皮做成的大衣,价值千金,普天之下只有这一件。可是,在他刚刚到达秦国的时候已经献给秦昭王了。孟尝君很担忧,问宾客们有什么办法,大家都摇着头,无计可施。这时,一个会学狗叫的人主动请缨,半夜爬到秦昭王的仓库偷回了这件大衣,送给了秦王的宠姬。这样,这个宠姬替孟尝君向秦昭王求情,秦王才放了他。孟尝君一被释放,马上逃走,他们伪造了通行证,改变了自己的姓名,一路逃到关口。秦王放了孟尝君后不久就后悔了,立刻派人追赶。这时孟尝君已经逃到了出关口,出关口的规定是鸡鸣时分才能放人出关。孟尝君焦虑万分,担心秦兵追来。幸好他门下有一个会学鸡鸣的人,这个人学了几声鸡叫,周围的鸡也跟着叫了起来,守关的士兵误以为到了时辰,开关把他们放了出去。他们离开出关口大约一顿饭的工夫,秦国的追兵也赶到了出关口。得知孟尝君已经出关的消息,他们只好无奈地返回秦国。起初,孟尝君收留这两个人做宾客的时候,其他的宾客都瞧不起他们,等到孟尝君在秦国遇难,靠他们二人的力量才得以逃出来后,宾客们才对他们俩刮目相看。

    齐湣王派孟尝君出使秦国,害他差点丢掉了性命,心里感到非常愧疚。所以,孟尝君回来后,齐湣王让他做了齐国的相国,掌管齐国的政事。

    孟尝君也因为自己在秦国遇险而记恨秦国,想要与韩国和魏国联合攻打秦国。齐国曾经帮助韩、魏攻打楚国,所以这次韩、魏只能答应帮他攻打秦国,孟尝君到西周周王那里去借粮食和武器。苏代为了西周自身的利益考虑对孟尝君说:“您用齐国的兵力帮韩国和魏国攻打楚国,耗费了九年时间。取得了宛县、叶县以北的地区,增加了韩、魏两国的实力。现在又要攻打秦国再次增强韩、魏的实力。韩、魏南面已经没有了楚国的烦忧,西边如果再没有秦国的威胁的话,那么齐国可就危险了。韩、魏一定会从此轻视齐国而畏惧秦国,我很为您担忧啊。您不如让我们西周和秦国搞好关系,不要向我们借粮食和武器,也不要攻打秦国。这样,您只需要把军队带到函谷关,我们西周就会为您对秦国说:‘薛公一定不会攻打秦国来增强韩国和魏国的实力,他只是想让您迫使楚国把它东方的一块土地割给齐国,也希望您能放还被扣押在秦国的楚怀王(当时,楚怀王出访秦国,被秦王扣押,楚国人都急于营救楚怀王,但一直没有成功),以此作为与楚国和解的条件。’您如果让我们西周把这个好主意告诉秦国的话,秦国就能因为割让了楚国的土地而免于遭受攻击;楚国也会因为楚怀王能得以回国而感激您。齐国得到了楚国东方的土地,力量会更加强大;您的封地薛地也因此摆脱了身处边界的危险境地,变得更加安全;秦国没有受到很大地削弱,身处在秦、齐之间的韩、魏两国一定会因为惧怕秦国而与齐国交好的。”孟尝君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因此让韩庆到秦国去表示友好,齐、韩、魏三国的军队也不攻打秦国,也不向西周借粮食武器了。

    孟尝君在齐国做相国的时候,有个姓魏的门客替他到薛地征收赋税,去了几次都没有带回来什么东西。孟尝君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遇到了一位贤人缺钱用,就把收上来的钱给他了,所以没有带回来。”孟尝君生气地斥退了他。几年以后,有人在齐湣王面前诬陷孟尝君造反。后来,田甲造反,齐湣王怀疑孟尝君也参与其中,孟尝君只好逃离齐国。这时,魏姓门客曾经赠予钱财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给齐湣王写信证明孟尝君的清白,后来又以自己的生命为孟尝君辩护。齐湣王吃惊于这位贤人的行为,重新派人仔细调查了田甲造反的事情,果然与孟尝君没有什么关系。孟尝君又重新得到重用。

    后来,从秦国逃亡出来的将军吕礼到齐国做了相国,想为难苏代。苏代来找孟尝君说:“当初周最在齐国的时候,一心辅佐齐王,可齐王却驱逐了他,反而听信了亲弗的话让吕礼做了相国。齐王亲近吕礼其实是为了结好秦国。齐国和秦国如果联合的话,那么亲弗和吕礼的功劳可就大了。他们的功劳大了,您在齐国的地位就会下降。所以,您不如向北用兵,迫使赵国和秦、魏联合,同时劝齐王用厚礼招回周最。这样一来,既改变了齐王想和秦国交好的想法,又防止了天下版图变化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齐国不讨好秦国,其他诸侯国就会亲近齐国、抵御秦国,亲弗自然会离开齐国,您就可以继续执掌齐国的军政大权。”孟尝君听了他的话,常常在齐王面前诋毁吕礼,吕礼因此记恨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吕礼报复自己,写信给秦国的相国穰侯魏冉说:“我听说秦国想通过吕礼来和齐国交好,齐国是诸侯中的强国,如果吕礼成功促成了两国的联盟关系,那么您在秦国的地位可就下降了。到那时,齐秦两国联合歼灭三晋,吕礼一定会兼任几个国家的相国。所以,秦国这样做最终只会通过和齐国的联合而抬高吕礼的地位。如果齐国的局势因此稳定的话,那么吕礼的地位就更高了。吕礼的地位越高,您的地位就越危险。因此,您不如劝秦王攻打齐国,齐国如果被打败的话,我会替您向秦王请求把齐国割让的封地赏赐给你。齐国一旦兵败,韩国、魏国的实力就会变得相对强大。那时,秦王一定会派你去拉拢韩、魏。魏国刚刚被齐国打败,又很畏惧秦国。您一旦出访魏国,魏国的国君一定会通过您依附秦国。那么,您就为打败齐国立了战功并拉拢了魏国依附秦国。这样一来,您既打败了齐国、获得了封地,又获得了秦晋的重视,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不出兵攻打齐国的话,吕礼会被继续重用,那对您是相当不利的。”于是,穰侯劝说秦王攻打齐国,吕礼因此逃离了齐国。

    后来,齐湣王出兵灭掉了宋国,愈加骄傲起来,想罢掉孟尝君的相国之位。孟尝君很害怕,逃到了魏国。魏昭王封他做了魏国的相国,与秦、赵、燕三国联合攻打齐国。齐国兵败,齐湣王仓皇逃到了莒地,死在了那里。齐襄王继承王位。齐襄王刚刚执政,畏惧孟尝君的实力和名气,又开始亲近孟尝君。几年后,田文故去,被追谥为孟尝君。当他的儿子们为继承权问题争执不休的时候,齐、魏联军一起进攻,灭掉了薛地,孟尝君也因此没有子嗣流传至后世。

    (二)孟尝君与宾客冯谖

    孟尝君有个宾客叫冯谖。当初,冯谖听说孟尝君礼贤下士,便来投靠他。孟尝君问他:“先生远道而来,能教我什么呢?”冯谖回答说:“我听说您喜欢结交士人,因此以贫贱之身来投靠。”孟尝君听了很不以为然,命令下人把他安排在了普通宾客住宿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孟尝君问客馆的总管:“这个宾客来了以后都做些什么?”回答说:“冯谖非常贫困,只随身携带一把长剑,剑柄上缠着一些草绳子。他天天抱着剑唱歌‘长剑啊,我们还是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啊!’”于是,孟尝君把他安排到了好一点的地方,让他吃饭时有鱼吃。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总管:“冯谖在做什么呢?”回答说:“他又抱着剑唱了起来,‘长剑啊,我们还是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啊!’”孟尝君又把他安排到一个更好的地方住宿,让他出门有车坐。五天后,孟尝君又问:“冯谖在做什么呢?”回答说:“他还是在抱着剑唱歌,‘长剑啊,我们还是回去吧,我没有什么来奉养我的母亲啊!’”孟尝君听后很不高兴,认为这个人得寸进尺、贪得无厌。但还是派人给冯谖的老母亲送去了生活用的衣物和钱财。

    冯谖已经在孟尝君这里住了一年,并没有大的作为。当时,孟尝君虽然身居齐国相国的高位,但只依靠封地的税收并不够供养他的三千宾客,孟尝君只好在薛地放贷。一年过去了,孟尝君想把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收回来。于是,他问左右的人:“谁能帮我回到薛地收债?”这时候客馆的总管说:“宾客冯谖还没有为您做过什么,让他去吧。”孟尝君于是请来冯谖说:“承蒙大家看得起,现在有三千多人归顺我。可是只靠薛地的税收不能满足这么多人的日常开支,所以要辛苦先生到薛地跑一趟,帮我把放过的债收上来。”冯谖满口应承下来,起程前往薛地。到了以后,他先把拖欠孟尝君钱财的人召集到一起,得到了十万的利息钱。接着,他用这些钱买来了美酒、肥牛宴请当地的人。所有能还钱的、不能还钱的人都被他邀请来了。冯谖和他们一一核对了债券。有能力偿还的和他们约定了还钱的日期,没有能力还钱的就当场把债券撕了。他还对大家说:“孟尝君把钱借给大家,就是怕大家想做生意缺少资金;而孟尝君收利息,是为了能奉养他的宾客。现在有能力还钱的,我都和他们约定了时间;没有能力还的,我就当场撕毁了债券。我们的主人如此优待我们,将来我们可不能辜负他啊!”下面的人听到这些感激涕零。

    孟尝君听说冯谖把债券撕毁了,非常生气地把冯谖叫了回来。对他说:“我有三千多位宾客要奉养,所以才让你去薛地收债。你为什么把钱花在请人吃饭上,还把债券撕了?”冯谖不紧不慢地答道:“相国请听我解释。我准备酒肉请大家吃饭,才能看出来哪些人贫穷,哪些人富有。判断准确之后,我才能和富有的人约定还债的日期。而对于贫穷的人,即使我们不断地向他们要债,也要不出来,因为他们根本无力偿还。那还不如毁了债券让他们永远记得您的恩德!”孟尝君一听有理,心中暗暗佩服冯谖的远见。

    后来,齐王认为孟尝君的名声超过了自己,所以罢黜了他的相国职位。宾客们看到孟尝君没有了权利,渐渐地都离开了他。冯谖非但没有离开孟尝君,还积极帮助他想办法,他对孟尝君说:“您给臣一辆车,臣乘着它去秦国,一定有办法让齐王恢复您的相位。”于是,冯谖来到了秦国,对秦王说:“天下的士人匆匆忙忙地赶到秦国来,都是一个目的:让秦国更强大、让齐国更弱小;匆匆忙忙赶到齐国的士人们也只有一个目的:让齐国更强大、让秦国更弱小。秦国和齐国实力相当,谁能技高一筹,谁就能拥有天下。”秦王立刻站起来问道:“那怎么才能让秦国实力更强,拥有天下呢?”冯谖回答道:“秦王您应该听说孟尝君在齐国被罢黜的事情了吧!齐国之所以被天下人重视,就是因为有孟尝君这个贤明的人辅佐朝政。现在齐王竟然听信谗言,罢免了孟尝君的职务,孟尝君因此不满于齐王。他如果背弃齐国、投靠秦国,那么,凭借他在齐国的影响和对齐国国事的熟悉以及齐国百姓对他的爱戴,他一定能帮助您战胜齐国。您应该快点派人把孟尝君接过来辅佐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是等到齐王想明白了,重新重用孟尝君的话,那对秦国可是非常不利的!”秦王很开心,立即派人带着钱去邀请孟尝君。这时冯谖先回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天下的士人匆匆忙忙地赶到齐国来,都是一个目的:让齐国更强大、让秦国更弱小;天下的士人匆匆忙忙赶到秦国也只有一个目的:让秦国更强大、让齐国更弱小。齐国和秦国实力相当,不分雌雄。哪一方的实力强了就意味着另一方的实力弱了。现在我听说秦王派了使者带着重金来聘请孟尝君。孟尝君不去辅佐秦王还好,一旦他去秦国任职,天下人都会随着他归顺秦国。那么秦国的实力就会增强,齐国的实力就会下降,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大王为什么不趁秦王的使者还没有到的时候,用更多的钱、更好的态度把孟尝君留下来呢?孟尝君是齐国人,一定会很高兴地留在自己的国家继续效命的。到那时,秦国虽然是大国,也不能强行把别国的相国请过去!您如果这么做,不仅挫败了秦国的阴谋,还阻止了秦国称霸!”齐王说:“那好吧,我考虑考虑。”于是派人到边境上查看,果然看见秦王的使者带着重金向齐国走来。齐王赶紧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又把老地方薛地封给了他,还增加了一千户的居民。秦国的使者听说孟尝君又重新得到了重用,只好失望地回去了。

    当初齐王罢黜孟尝君的时候,他的宾客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恢复他的相位,只剩冯谖一个人去迎接他。当他们快到齐国都城的时候,孟尝君感慨地说:“我喜欢结交士人,对待宾客不敢有丝毫怠慢,最后宾客达到三千人。可是,一旦我失去了地位,他们纷纷弃我而走,没有人考虑我的安危。现在凭借先生的力量,我又重新得到了相位,我要看看他们有什么面目面对我!如果我再碰到他们的话,一定会往他们脸上吐唾沫,好好羞辱他们一番。”冯谖赶紧把缰绳缠好,走下车来给孟尝君磕了一个头。孟尝君见状紧忙下车扶起了他,问道:“先生想为那些人求情吗?”冯谖回答道:“臣不是为宾客们求情,而是因为您说错了话。世界上万事万物成为什么样子都是有原因的。就像人虽然活着,但总会难逃一死一样。人在富贵的时候,朋友多;贫贱的时候,朋友少,道理也是一样的!您难道没注意到那些早起赶集的人吗?天刚一亮,他们就要侧着身体挤进市场里去;可是虽然晚上他们能轻轻松松地进去,他们也不会进去。是他们偏爱早晨,不喜欢晚上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晚上那里没有他们需要的东西。所以说宾客们在您失意的时候抛弃了您也是可以理解的,希望您不要记恨他们,应该让他们为您所用,继续为您效力才好!”孟尝君恍然大悟,拜了又拜,对冯谖说道:“一定听从先生的教诲!”

    (三)楚军攻打孟尝君

    孟尝君被齐王封在了薛地,楚王派军队攻打他。孟尝君虽然养有三千门客,可弹丸之地的薛地还是难以抵挡实力雄厚的楚国,孟尝君因此非常担忧。幸好当时齐王派使者淳于髡到楚国访问,淳于髡回来复命,路过薛地,目睹了战况。孟尝君求淳于髡为他在齐王面前说些好话,希望齐王能救他于危难之中。淳于髡答应了他的请求。

    回到齐国,淳于髡拜见齐王。齐王问他:“楚国现在国力如何,与我们齐国相比,哪个国家更加强大?”淳于髡回答说:“楚国的实力非常强大,而田文在薛地也非常不自量力。”齐王很奇怪:“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淳于髡回答道:“楚国兵强马壮,现在正在攻打薛地,扩大地盘!而田文连自己的封地都快保护不了了,竟然还在薛地建立宗庙,所以说他不自量力!”听了淳于髡的话,齐王叹了口气:“先王的宗庙的确建在了薛地,要是楚军攻破薛地,辱没了宗庙,那寡人可就对不起列祖列宗了!”于是齐王立即派兵救援薛地,孟尝君才免于此难。

    (四)鲁连见孟尝君

    鲁连来拜访孟尝君,孟尝君问他:“先生有什么想教我吗?”鲁连回答说:“我想问您一件事。”孟尝君说:“先生请讲。”鲁连说:“您真的看重贤士的才华吗?”孟尝君有点恼火:“那是当然,我有三千门客,难道先生没有听说过吗?”鲁连拱手说道:“我认为您并不是真的看中贤士的才能。以前雍门子奉养贤士椒亦,阳得子奉养有能力的人,都是吃一样的,穿一样的,用一样的,最后这些贤士都誓死效忠他们。”孟尝君说:“我没有遇到那么贤德的人,如果我遇到了,也会那样对待他们的。”鲁连反问道:“您马厩里有那么多匹好马,都是吃好的、用好的,难道因为它们是千古难见的好马吗?您后宫有那么多美丽的姬妾,都是穿尽绫罗绸缎、吃尽山珍海味,难道因为他们是千古难见的美人吗?好马和美女,在当今世界就有很多;有才能的人更是如此,根本不用羡慕古人,所以说您并不是真的看重有才能的贤士!”孟尝君很惭愧,于是对门下的宾客更加礼让起来。

    孟尝君三千宾客中,有一个人非常不招孟尝君喜欢。孟尝君认为他没有什么能力,想赶走他。鲁连听说了这件事,又来劝谏孟尝君:“猕猴和猿猴如果离开森林去大海中生存,他们不会有鱼虾活得畅快;好马如果要攀岩峭壁,他们未必有狐狸动作敏捷;像曹沫那样武艺超群的剑客,虽然万夫不能挡其勇,但如果放下三尺长剑去种田,未必有农民耕种得好。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非要让人去做他们不能做的事情,或者让他们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他们怎么能做得好呢!所以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您效力,而不是看到别人的短处就把人赶走。更何况,这些人如果被赶走,一定会记恨您,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股反对您的力量,对您可是很不利!”听了鲁连的劝告,孟尝君才放弃了赶走那个宾客的想法。

    (五)孟尝君出访楚国

    孟尝君到外巡游各国,到楚国的时候,楚王想送给他一个象牙床,派郢地的登徒把象牙床给孟尝君送过来。登徒家庭贫寒,怕送的过程中不小心碰坏了这个名贵的象牙床,自己赔不起,所以迟迟没有起程。后来,他决定求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戍帮忙。他对公孙戍说:“小人是郢地人登徒,奉命要把象牙床送给孟尝君。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小人不小心碰坏了哪个地方,就是卖了小人的妻子、儿女也赔不起啊。先生如果能帮小人免了这趟差事,小人愿意把家传的宝剑送给先生。”公孙戍打量着眼前这个人,确实来自普通百姓人家,便答应帮助他。

    第二天,公孙戍早起求见孟尝君,对他说:“听说楚王要送给您一个象牙床,这是真的吗?”孟尝君回答说:“这是真的,有什么不妥吗?”公孙戍回答说:“臣建议您不要接受这个馈赠。各个国家之所以看重您、尊重您、想重用您,都是因为您的声明远播于外。大家都知道您是大贤大德之人,大贤大德的人怎么能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呢!何况象牙床是如此贵重的礼品,您来到楚国,楚王赠给您象牙床,等您到别的国家的时候,别的国家又要费劲心思来想应该送什么给您,攀比的不良风气就会兴起。如果您来到国力微穷的小国,那他们应该拿什么送您呢?您出访本来是好意,却给别人带来了不方便,那不是很不应该吗?更何况这些事情最终都会影响您贤明的声誉!”孟尝君说:“那好吧,就听先生的。”公孙戍见孟尝君听从了他的劝告,乐呵呵地退了出去。孟尝君看到公孙戍乐呵呵地走出去,很诧异,又把他叫回来,问道:“先生走的时候,为什么那么高兴啊?”公孙戍回答说:“因为臣现在有三件喜事。别的宾客都不敢劝谏,臣却敢,这是一喜;臣劝谏,您答应了,这是二喜;经过臣的劝谏能避免您犯错误,这是三喜。”孟尝君又问:“那你有没有收别人的好处?”公孙戍回答说:“奉命赠送象牙床的登徒答应把家传的宝剑送给臣,不过臣还没敢答应呢。”孟尝君说:“那就大胆地要吧!”接着,孟尝君又命人在门口写下:“如果有人能宣扬我的名声、纠正我的错误,即使在外面私自接收了别人的东西,也可以直接来进谏!”

    (六)孟尝君组织合纵

    孟尝君想组织各个诸侯国联合抗秦,公孙弘劝谏道:“您为什么不先去秦国看看呢,如果秦王是一个有能力、贤明的君主,那么他统一中原也没什么不好,既能带来天下太平,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果秦王是一个暴虐无德的君主,到那时候您再组织合纵也不晚!”孟尝君说:“那好吧,我就派你出使秦国,看个究竟。”

    公孙弘率领十辆兵车来到了秦国。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想为难他,就对他说:“薛公的土地有多大啊?”回答说:“一百里。”秦昭王不以为然地笑了笑,然后说:“秦国的土地有几千里,寡人也没扬言说要攻打哪个国家,而薛公的土地才一百里,却想和我对抗,这是为什么?”公孙弘回答说:“孟尝君懂得珍惜贤才,而大王您却不懂得珍惜贤才,所以孟尝君敢和您对抗。”昭王接着问:“那孟尝君是怎么爱惜人才的呢?”公孙弘答道:“孟尝君门下人才济济。有能力为君主办事,但却绝不超越君主地位,不私自结交诸侯,得志的时候能尽心办事,不得志的时候也不会投奔别人,诋毁主人,这样的人在薛地数不胜数;治国能臣,能力超过管仲、商鞅,一心一意为君主办事,这样大能大义之人也有五位;即使是遇到有上万乘兵车的大国君主,如果敢辱没使臣,他们也会当场自杀,保全义节,还会让自己的鲜血洒在这大国君主的衣襟上,像这样的使者也有十人。”秦昭王立即道歉:“先生何必如此认真呢?寡人不过是在和先生开玩笑而已。寡人一直很敬重孟尝君的为人,希望先生回去一定要把我的意思转达到!”公孙弘回答道:“一定!”

    (七)孟尝君与舍人

    孟尝君有个门客叫夏侯章。孟尝君一直很看重他,不仅给他四匹马用,还给他一百个人的俸禄。可是,夏侯章每次提到孟尝君的时候都会说孟尝君的坏话。别人很不理解,都认为夏侯章不懂知恩图报,还有一个人偷偷把夏侯章的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和颜悦色地对那个人说:“夏侯章是有能力的贤人,应该这样对待他,你们不要再多说啦!”董地的繁菁也为此事很困惑不解,便去问夏侯章为什么总说孟尝君的坏话。夏侯章告诉他:“我并不是什么达官显贵,可孟尝君却如此看重我。给我四匹马用,还给我一百个人的俸禄。我没有什么功劳,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来报答他。他奉养那么多宾客,身边不缺好话听。所以,我要时时劝谏他,让他看到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才能不断改进,长久地得到人们的爱戴。只要孟尝君能有长久的基业,我被人误会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孟尝君的夫人很漂亮,有个宾客把持不住,与夫人暗自私通。另外一个宾客对孟尝君说:“您对他那么好,他非但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和您的夫人做了如此不齿于人的勾当,您杀了他吧!”孟尝君考虑了一下说:“英雄爱美女,是天经地义的,他把持不住也情有可原。我看就饶他这一次吧!”于是,孟尝君闭口不再谈论这件事。过了一段时间,孟尝君把那个和他夫人私通的人叫到面前说:“我认识先生已经很久了,知道您是有能力的人。可是先生跟着我这么多年,却未能给您重要的职位,让您展示能力;如果只给您一个小官做,我又不忍心。卫国现在的国君和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把您推荐给他,他一定会重用您的!”于是,孟尝君赏赐他很多财物,把他推荐给了卫国国君。因为得到了孟尝君的推荐,那个人到卫国后很受重视。几年以后,卫国想要联合天下诸侯共同攻打齐国。那个曾经与孟尝君夫人私通的人听说了这件事,立即来见卫君,对他说:“孟尝君不知道臣没有什么才能,而把臣推荐给了您。臣听说齐国和卫国曾经歃血为盟,约定两国永远不互相攻伐。如果谁违背了誓约,就会像被杀了的牛羊那样血溅战场。现在您却要联合天下的力量来攻打齐国,那不是违背当初的誓约吗!希望您再考虑一下,不要辜负了孟尝君对您的信任!如果您能听臣的劝告,臣当誓死效忠;如果您一意孤行,臣只好以死谢罪!”卫君感动于他的忠义,终止了攻打齐国的计划。

    齐国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感慨:“孟尝君很会做人做事啊,一场战争因为他曾经的一个宾客而化干戈为玉帛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