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春申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春申君生平

    春申君,楚国人,姓黄名歇。曾到过很多地方游学,博闻强识。楚倾襄王时,被派到秦国做使者,正赶上秦王派兵攻打韩、魏两国。秦军在华阳取得胜利,生擒了魏国的将军芒卯,韩、魏臣服于秦。秦昭王计划联合已经臣服的韩、魏攻打楚国,联军还没有出发的时候黄歇来到了秦国,听说了这个计划,为此非常担忧。因为秦、楚实力相差悬殊,上一次的秦、楚之战,秦军不仅攻占了楚国的巫郡、黔郡、攻克了鄢郢,还向东打到了竟陵,使楚倾襄王被迫逃到陈县。秦国兵强马壮,黄歇怕楚国敌不过秦国,立即上书秦昭王,劝他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他对秦昭王说:

    “天下诸侯,没有比秦国、楚国更强大的了。现在听说秦国要攻打楚国,这不正是两虎相争吗,最终一定会两败俱伤。秦、楚的实力削弱,不是相当于增添了其他国家的实力吗,所以我劝您还是善待楚国。俗话说物极必反,冬天寒冷、夏天炎热不也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吗;东西堆放得过高就容易发生危险,垒棋子就是这样。现在,秦国的地盘已经从西方绵延到了东方,自从有人类在中华大地生存起,就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土能达到秦国这么大。从文王、庄王开始,两朝的国军就想使秦国的领土和齐国接壤,以防止东方各诸侯国合纵抗秦。现在,您派盛桥到韩国做事,不费一兵一卒,盛桥就把韩国大片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您又派兵攻打魏国,封锁了通往魏国国都大梁的要道,占领了河内、燕县、酸枣、桃县,接着又攻下了邢丘,吓得魏军的援兵只能在一旁观战却不敢上前营救。这些都是您的功劳。您让您的军队休整了两年,然后又继续出战,一举吞并了魏国的蒲乡、衍地、牛首、长垣,接着又打到了仁县和平丘,吓得黄城、济阳的士兵坚守不出,楚王只能向您求和。这样您又从楚国得到了濮水以北的广大地区,真正实现了秦、齐相接的愿望,斩断了楚、赵联系的方式。东方各国虽曾联合起来与您抗争,但终究还是敌不过您,您的威力可以说是发挥到极致了。

    您如果能保持原有的功劳和威信,暂时不发动战争,而是善待您的邻居,秦国将会得到各诸侯国的爱戴而永无后患。《诗经》上说过,做事情开始的人有很多,但能坚持到最后的却很少。《易经》上也说过,狐狸过河,虽然百般小心,还是会弄湿尾巴。这些都是在说开始容易,而坚持下来却很艰难的道理。当初智伯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好处,却没想到自己会在榆次被人所杀;吴王只看到了攻打齐国的好处,却没想到自己会在干隧被人打败,并且死在了那里。这两个国家并不是没有建立大的功勋,而是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潜在的祸患。吴王当时轻信了越王,跟着他一起攻打齐国,结果,刚在艾陵打败了齐国,就在三渚的水边被越人活捉了。智伯当时信任了韩、魏,和他们一起攻打赵国,联军已经攻破了晋阳城,眼看就要胜利了,韩、魏两国却背叛了他,将他杀死在凿台之下。现在,秦王您只看到了楚国没被秦国打败,却忘记了打败楚国只会增加韩、魏的实力而已。所以我劝您还是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吧。

    《诗经》中说过,不应该千里迢迢地去攻打远方的敌人,这样看来,距离秦国遥远的楚国应该是您的帮手;而秦国的邻国才应该是您的敌人。《诗经》上还说过,狡兔虽然跑得快,但要是碰到好的猎狗还是难以逃脱。现在,您过分相信韩、魏两国对您的友好,这正相当于当初吴国信任越国。我担心韩国和魏国今天谦卑的态度是为了麻痹您,而故意装出来的。因为您对韩、魏两国并没有什么大的恩赐,只有几代人的恩怨,他们怎么会真心侍奉您呢?秦军与韩、魏交战,韩、魏惨败。他们的领土被侵占,宗庙被毁坏,他们的百姓被杀头、剖腹,尸横遍野,被秦军俘虏去的百姓被你们用绳子绑着、成群结队地在路上押送,连他们的祖先都担心,怕他们后继无人。即使侥幸幸存的人也无以为家,只能四处漂泊、流落他方。对于这两个国家,如果不被您消灭的话,一定会成为秦国的隐患。现在您却帮着他们攻打楚国,不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吗?

    况且,如果您攻打楚国,想要从哪里进兵呢?难道您想从您的敌人韩、魏两国那里借道吗?那恐怕您的军队会一去不复返。如果您不从韩、魏借道,一定会先进攻随水的南岸。那里到处是丛山密林、河流溪谷,即使您占领了,又有什么益处呢?结果只能是您获得了攻打楚地的坏名声,却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

    再说,您一旦攻打楚国,韩、赵、魏、齐四国一定会起兵响应。当秦、楚正在交战的时候,魏国就会趁这个机会攻打留县、方与、萧县、相县等地,把过去属于宋国的地方据为己有。齐国也会从南面进攻楚国,取得胜利后,会得到泗水流域。泗水流域是平原地带,土壤肥沃,适于农耕,也很适合生存。攻打楚国您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却使韩、魏受益,使齐国强大。长此下去,他们即使自己没有能力称霸,然而阻止秦国称霸却是绰绰有余了。

    所以,臣为您考虑,建议您和楚国搞好关系。如果秦、楚联合对抗韩国,韩国就会收敛起来。然后您再利用东山险要的地势,占据河曲一带的有利地形,韩国一定会甘心臣服于您的。到那时,您再派兵十万驻扎在新郑,魏国就会担忧起来。许地和鄢陵必不敢和您交战,这样上蔡、召陵和魏国的联系就中断了,最终魏国也会真心臣服于您的。可见,您和楚国交好,既会有两个诸侯国因此臣服于您,又可以扩大您的领土,使其东接于齐。这样,您的领土就会从西海横贯到东海,整个天下都会被您控制,燕、赵,齐、楚之间也难以联系。然后您北取燕、赵,南制齐、楚,最后这四个国家也会臣服于您的。”

    秦昭王认为黄歇说得很有道理,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然后又派使者送厚礼拉拢楚王,两国因此结为盟国。

    黄歇带着盟约回到楚国,楚王更加重用他。不久以后,为了表示联盟的诚意,楚王派黄歇辅佐太子,到秦国做人质,两人在秦国住了好几年。后来,楚倾襄王生病了,病得很严重,太子却回不去。楚倾襄王的太子和秦国的相国应侯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对应侯说:“相国真的是和太子好吗?”答说:“是的。”黄歇又说:“现在楚王病重,秦国不如归还楚太子,使其继承楚国的王位。他一定会因此重视和秦国的关系,也会感激您;如果太子回不去,楚国就会另立新王,这个新王即位后未必会和秦国交好,秦国因此失去了和另一个大国交好的机会。更何况,楚太子如果不能继承王位,他就只是一个客居他乡的普通人,那您和他交好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希望您能认真考虑这件事。”应侯将黄歇的话转述给秦王。秦王说:“让楚太子的老师先回楚国探视病情,回来再从长计议吧。”黄歇担心夜长梦多,建议太子道:“现在秦国扣留您是为了从您身上得到更大的好处,可是您现在并不能给秦国提供什么好处。您父王危在旦夕,如果您不快些赶回去,您的弟弟就会继承王位,这样一来,您在秦国的地位就很危险了。因此,臣建议您和楚国的来使一起逃跑,臣留在这里,就是丢掉性命,也会为您争取到逃跑的时间。”楚太子听了黄歇的话,换上普通人的衣服,打扮成楚国来使的车夫混出了秦国。黄歇留在客馆里,一有人问起,就推说太子生病了。等到估计太子早已远离秦国时,黄歇亲自找秦王说出了整个事情。秦王很生气,想要杀死黄歇。应侯急忙为黄歇求情,他对秦王说道:“楚太子回国,一定会继承王位。黄歇帮助楚太子顺利回国,将来一定会得到重用。如果我们现在把他放回楚国,对于两国的交好是有好处的。”秦王听从了应侯的建议,黄歇得以回到楚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楚倾襄王病故,楚太子得立,是为楚考烈王。考烈王刚一执政就拜黄歇为相国,封为春申君,还赐给他淮北十二个县作为封地。十五年后,黄歇对楚王说:“淮北十二县离齐国很近,常有紧急情况发生,还是把那里改成郡县比较好。”所以,黄歇把淮北十二县归还给朝廷。楚考烈王又把江东之地封给了他,于是,春申君在当年吴国都城的旧址上建起了自己的都邑。

    春申君做楚国相国的第四年,秦国在长平打败了赵国四十万大军。第五年,秦围困赵国国都邯郸。邯郸告急,赵求救于楚。春申君带兵前往救援,秦军撤退,春申君顺利回国。第八年,春申君挥师北进,为楚灭掉了鲁国,并任命荀卿为兰陵县令。一时间,楚国又强大了起来。

    第二十二年,各诸侯国担心秦国对他们的攻伐没完没了,相约联合抗秦,楚王被推举为盟主,春申君负责具体事务。六国军队行至函谷关,还没与秦军真正交锋,就被秦军吓得四散而逃。楚考烈王因此埋怨春申君,渐渐疏远了他。

    春申君辅佐楚王的时候,齐国有孟尝君、魏国有信陵君、赵国有平原君,四人争着礼贤下士、招宾致客。一次,赵国平原君派使者拜访春申君,春申君把他们安置在最好的舍馆里。赵国的使者想夸耀财富,故意在头发上插上了玳瑁簪,用珠玉做剑的配饰,信心满满地拜见春申君。而春申君的上等门客都穿着用珠玉做配饰的鞋子接见赵国使者,赵国使者非常惭愧。

    春申君有个来自于观津的门客叫朱英,对春申君说:“很多人认为楚国本是强大的,因为您掌事才变得弱小起来,我却不这么认为。先王在世时,秦军二十年没有攻打楚国,为什么呢?是因为当时秦、楚相距较远,秦军要穿越险要的关隘才能攻打楚国,借道韩、魏又很不安全。可现在局势不同了,魏国已经自身难保,还想把许县和鄢陵献给秦国。那样一来,秦国的军队离楚国现在的国都陈县只有一百六十里,一旦秦军攻打楚国,陈县就危险了。所以,您应该建议楚王把国都迁离陈县。”于是,楚王在春申君的建议下,把都城从陈县迁移到寿春。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很担心这件事,到处寻找适宜生育的女子进献给考烈王。人虽然找了很多,但还是没有生出儿子来。有个来自赵国的人叫李园,想把自己的妹妹献给楚王。听说楚王不能生育,担心时间长了妹妹会失宠。于是,他暂时投到春申君门下,寻找解决的办法。有一次,他请假回家,故意晚回来几天,春申君问他原因,他说:“齐王想娶我的妹妹,派使者来提亲。我陪齐王的使者多喝了几杯酒,所以回来晚了。”春申君问道:“齐王下聘礼了吗?”答说:“还没有呢。”春申君又问:“我可以见见你的妹妹吗?”李园欣然答应,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后来,李园的妹妹怀上了春申君的孩子。李园知道后想把怀有身孕的妹妹献给楚王。于是,李园的妹妹劝说春申君:“楚王对您这么好,即使是亲兄弟也赶不上。现在您做楚国的相国已经二十多年了,楚王却没有儿子。等他百年之后,如果是他的弟弟即位,您还会得到如此的恩宠吗?更何况,您辅佐楚王这么多年,一定得罪过楚王的兄弟,他们一旦继承王位,很可能加害你。现在,我已经知道自己怀有身孕,但还没有别人知道这件事。您不如把怀有身孕的我献给楚王。我是您进献的人,一定会立即得到恩宠,那样,我们的孩子就可以成为太子、继承王位;而您也免去了罢官去禄的危险,能永世享有富贵。”春申君认为她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把她进献给楚王。后来,她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被楚王封为太子。身为太子舅舅的李园也因此受到楚王的重用,开始参与国家大事。

    春申君做楚国相国的第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重。朱英对春申君说:“世间有难以预料的福分,也有难以想见的祸事。现在您处在一个战乱的时代,侍奉一个难以揣测的君主,您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来帮助您。”春申君说:“什么是难以预料的福分呢?”答说:“您辅佐楚王二十多年,名义上是相国,实质上相当于君主。现在楚王病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能驾鹤西去。您日后辅佐一个少主,将会代为行使军国大权。这就是难以预料的福分。”春申君又问:“那什么又是难以想见的祸事呢?”答说:“李园并没有治国的才能,却十分渴望执掌国政,还因此仇视您;现在,他虽然不是相国,但权力已经和您相当了;他虽然不是将军,家里却养了很多死士。一旦楚王病故,李园一定会抢先进宫掌权,并杀您灭口。这就是难以想见的祸事。”春申君接着问道:“那谁是可靠的人呢?”答说:“您想办法把我送到宫中做个郎中,等李园抢先进宫时,我替您杀了他。我就是可靠之人。”春申君听了朱英的话,不以为然地说:“算了吧,李园是个文弱无能的人,我待他又一向很好,他怎么会那么做呢!”朱英知道自己劝说不了春申君,害怕将来祸事殃及到自己身上,很快逃离了楚国。

    十七天后,楚考烈王病故。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布置停当。等到春申君入宫时,早就埋伏在那里的人杀死了他,并把他的人头扔到了棘门之外。然后,李园又派人杀死了春申君全家。太子即位,是为楚幽王。

    (二)汗明见春申君

    魏国有个叫汗明的人,来楚国投奔春申君,等了三个月才得到春申君的召见。春申君和他相见恨晚,谈得非常开心。谈话结束后,汗明想第二天接着和春申君探讨,可是春申君却说:“先生,我已经了解您了,您先休息一下吧。”汗明很不安地说:“我想问您一件事,又怕您怪罪。”春申君大度地说:“先生有什么事情尽管问吧!”汗明问道:“您和尧相比,谁更圣明一些呢?”春申君很谦虚地回答说:“先生您过奖了,我怎么能和大贤的尧相比呢!”汗明又问:“既然这样的话,那么您认为我和舜相比谁更贤明一些呢?”春申君说:“先生简直就是舜的再生啊!”汗明说:“臣并不这样认为,请允许臣冒昧地把话说完。您的圣明肯定不能和尧相比,而臣的才能就更不能和舜相比了。贤明的舜辅佐圣明的尧还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互相了解,现在您只和我交谈了一个晚上就了解了臣,可见您实在是比舜圣明多了!”春申君听了汗明的话非常惭愧,立即叫守门的人把汗明写在宾客簿上,奉为上宾。每隔五天,就会拜访他,向他请教大小事情。

    过了几天,汗明又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的故事吗?”春申君谦虚地回答:“愿听先生教诲!”汗明接着说道:“有一匹千里马,当它到了可以驾车的年龄时,拉着一车盐奔向太行山。它四蹄伸开,两膝弯曲,尾巴低低地垂着,脚趾也磨破了,盐水和汗水洒了一路,刚跑到半山腰就跑不动了。伯乐遇见了千里马,立即跳下了车,抚摸着它哭了起来,解下自己的衣服披在马背上。原本千里马在低着头,大口地喘着粗气。经过伯乐的抚摸,它马上扬起头,长啸于天空,声音响彻云霄。为什么呢?因为它找到了知音!现在臣并没有什么才干,成长在贫穷落后的里巷,混迹在社会的底层,难道您不想帮助臣洗掉身上的污泥,让臣能对诸侯国的人们大声地说出在梁地所受的冤屈吗!”春申君听了他的话,更加重用他。

    (三)春申君求封地

    虞卿对春申君说:“我听说《春秋》上说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会有危险因素存在,人在危险的时候也要看到事情好的一面。现在楚王的年龄越来越大,一旦哪一天楚王仙逝了,新王未必会继续重用您,那么,您将去哪里生活呢?所以臣建议您向楚王要一块封地,以供将来养老之用。并且,这块封地一定要远离楚国的国都,这样才能保证您的安全。当年,秦孝公把公孙鞅封在了商地。秦孝公死后,新即位的秦惠文王就杀了公孙鞅,取回了他的封地。秦昭王把冉子封在了穰地,他死后,新即位的君主就夺回了他的封地。公孙鞅是秦国的大功臣,而冉子是君主的姻亲,为什么都不得善终呢?就是因为他们的封地离国都太近,令君主感到了威胁。姜太公吕尚的封地在远离西周国都的齐地,邵公奭的封地在远离国都的燕地,他们最终都能寿终正寝,就是因为封地远离国都,对君主没有威胁!现在燕国得罪了楚国,赵国对楚国又有怨恨,您不如挥师北上,施恩于赵国,攻打燕国,那么您就能在楚国的北部边境得到一份封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

    春申君说:“先生说得的确很有道理,可是如果想要攻打燕国,一定要向齐国或者魏国借道。齐国、魏国刚和楚国结怨,他们怎么会借道给我呢?”虞卿说:“您不用担心,我愿意到魏国为您借道。”

    虞卿来到了魏国,对魏王说:“楚国现在非常强大,天下无敌,现在楚王将要进攻燕国。”魏王反问他:“既然楚国已经天下无敌了,为什么还要攻打燕国呢?”虞卿回答道:“一匹马的确可以很有力量,但如果让它背负千金的重量,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不是马的任务所在!现在楚国虽然强大,可是他们竟然要越过别的国家去攻打燕国,那也不是楚国的任务。不是他的任务,他非要去做,那不是自讨苦吃吗!楚国的力量削弱了,就相当于魏国的力量增强了,您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魏王答应了借道一事。

    (四)春申君与荀况

    荀况来楚国投奔春申君。有个门客劝春申君不要接受他,说道:“商汤和周武王都是凭借百里的地方起事,最后拥有天下。荀况是天下有名的贤人,您如果给了他百里的地方,那不是对您很不利吗?”春申君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派人谢绝了荀况。荀况只好离开楚国,投奔赵国,赵王把他奉为上宾。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门客对春申君说:“以前伊尹离开了夏朝,来到殷商,殷商称王而夏朝灭亡了;管仲离开鲁国投奔齐国,鲁国弱了,齐国强大了。贤人在哪里,哪里就会强大;贤人不在哪里,哪里就会弱小。荀况是个有才能的人,您怎么让他离开楚国投奔赵国呢?”春申君听了很后悔,急忙派人去赵国请荀况回到楚国。

    荀况写信回绝了春申君的邀请,他说道:“生癞的人也会可怜他那被杀了的君主,这是不恭敬的话。即使这样,我也希望您能仔细想想这句话,这是针对被臣子杀了的国君说的。如果君主很年轻,才能又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他又不会辨别他的臣子,有些大臣就会趁机肆意妄为!为了避免自己将来受难,那些小人们会借机杀了有功劳、有能力的臣子,然后拥立年幼、体弱、不懂事的小孩子做君主,接着又任用对自己有好处的小人,而远离大忠大义之人。《春秋》上说楚国的王子围要到郑国访问,还没到的时候就听说父亲病重,急忙又赶回来照顾父亲。大家都以为他很仁义,没想到他回到王宫竟然趁机用帽缨勒死了亲生父亲,然后自己做了君主。齐国崔杼的夫人长得非常漂亮,经常和齐庄王私通。后来崔杼听说了这件事,率领家臣攻打庄王。庄王很害怕,请求讲和,承诺分一半齐国给崔杼。崔杼没有答应,拿着刀继续追赶。庄王又请求让他到祖庙自杀,崔杼还是没有答应。庄王想要跳墙逃跑,崔杼一剑射到他的腿上,最后杀了他。然后,崔杼立庄王的弟弟景公为新的齐王。这样的事情在近代也有很多:李兑在赵国执掌大权,竟然把君主囚禁在沙丘,不给他吃的,一百天后杀了他的君主。淖齿是齐国的大臣,他竟然抽了齐王的筋,把他吊在了庙梁上,整整一晚上,活活吊死了他。长了脓疮虽然疼痛难忍,但如果和那些被杀了的君主相比不是幸运很多吗!这样看来,说长了癞的人会可怜君主也是可能的了。”荀况写完信后,又在信后面附带了一首诗:“‘宝贵的隋珠,不知道佩戴。好丝绸和粗布,不知道分辨。闾姝和子奢那样的美女,不知道迎娶。娶丑女回家,欢喜得不得了。说盲人眼睛明亮,聋子耳朵灵敏,把对的当成错的,把好的说成坏的。呜呼哀哉,为什么会不分好坏!’《诗经》说:‘上天神明,不要自取祸端’说得很对啊!”

    (五)魏加见春申君

    天下诸侯联合抗秦,推举楚王为盟主。赵国的使者魏加来见春申君:“您准备好让谁来率领诸侯大军了吗?”春申君回答道:“已经有人选了,我准备封临武君为大将军。”魏加接着说:“臣小的时候喜欢射箭,所以臣想用射箭来做比喻。有一天,更赢和魏王站在高台下面,正好有一只大雁飞过。更赢对魏王说:‘臣只要虚拨一下弓弦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魏王很吃惊地问:‘你的技术已经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了吗?’更赢没有回答,轻轻地拨了一下手中的弓弦,那只大雁应声坠了下来。魏王更惊诧了,问道:‘你是怎么达到这么高境界的呢?’更赢回答道:‘并不是臣的技术高超,而是因为这只大雁本来就已经有病在身。它飞过来的时候速度缓慢,声音悲切。飞得慢,是因为身上有隐疾;声音悲切,是因为和雁群走失了。这样的大雁非常没有安全感,一听到弓声就以为危险来了,拼命向上飞,导致伤口破裂,倒地而死。’现在,临武君曾经屡次败给秦军,就相当于故事中的惊弓之鸟,因此他不适合做三军的统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