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滴水不漏的九大隐规则-隐规则四多听少说常点头,耐心倾听胜滔滔滥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社交之中,聆听对方说话是对人的尊重与礼貌,但听很有学问,听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着对方,还应主动地反馈,这就需要作出会心的呼应——少说常点头,必要时,也得插上几句表示听懂或赞同的声音,或有意识地重复某句你认为很重要、很有意思的话。这样就会把本来比较含糊的思路整理得更明晰了。同时,对方心理上也会觉得你听得很专心,对他的话很重视,会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感,话题也会谈得更广、更深,更多地与你心连心。

    1.倾听对方的不快心情

    如果对方能倾吐不快心情,并且自己能对此给予安慰和解决,这种关系已不同一般,再让他办事已顺理成章。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办的事情是各种各样的,因此可能接触的人也是各种各样,学会聆听他们的不快心情,则亲近关系会更进一层。大家的心中都可能隐藏着烦恼或不满之情,虽然只是暂时的,只要周遭的条件一改变,这些烦恼或不满还是会卷土重来的。因此,对于他人的不满或烦恼,我们务必要有以下的认识:情绪的不稳定大多发生在年轻人或女人身上,因人而有强弱的差异,所以出现在表面上的只是极小部分,大部分都在内心自行解决了。反观我们本身的经验,就可以了解这些情形。

    首先回忆一下喝酒时的状况。你是和谁一起喝酒?或许有人始终是独酌,然而大部分的人都是和能接纳彼此内心的人共饮。和这种朋友畅饮时,或许你会比平常更爱发牢骚,而且朋友会认真地聆听,不太会批判或提出反论。

    接着,回想你邀请部属喝一杯时的情景。在把酒笑谈间,你与部属谁有较多话呢?大致上都是你比部属更多话吧!而且,你谈话的内容大多为工作背后关系的说明或辩解,对部属意见的批判或说教等。

    了解这些烦恼的情形,接下去就是调整不满与烦恼的具体政策了。

    首先整理出自己必备的心理准备。其一,部属会怀着不满与烦恼是天经地义的事。其二,不要压抑不满与烦恼。领导者如果采取压抑的方式,则部属会把它们隐藏在心底,把不满表露于外。其三,解决部属的不满与烦恼,是领导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四,及早发现与及早解决。及早发现的重点,在于领导者要每天注意观察部属的言行举止。许多部属无法以言语来表达,往往将意念表现于态度上。所以,注意观察部属的日常行动乃为首要之务。最后,不要只以解决了部属的不满与烦恼为满足,还要运用到工作部门的改善方面。例如,将对工作的不满,运用来改善工作的处理方式。

    接着,实际地聆听部属的不满与烦恼,然后汇整解决的具体方案。

    首先,找个安静的不会受第三者干扰的地点。接着,设法使对方放松心情。专挑对方有兴趣的话题来闲谈,使气氛变得轻松一点,或是采取亲切的谈话方式。然后,领导者就彻底做个听众。偶尔附和几声或重复对方说的话,引出对方滔滔不绝的话题。回想喝酒时友人聆听的方式,以及与部属一起喝酒时,自己的发言与部属的反应。试着不要批判、说教或提出反论。

    当部属表明不满时,不要囫囵吞下他所说的话,务必要查明事实。因为部属未必能正确地道出事实,或许是看法不同罢了。确认事实后,思考解决不满的方法,然后留意以下的要点,以便能正确地实施:反复聆听部属所说的话,尽可能诱导他本人找出解决的方法。就好比与朋友一起喝酒,一股脑儿倾诉心中的话,心情逐渐开朗,说着说着就想出解决方法一样。

    能彻底地道出心中的话,烦恼与不满就已减轻了一半,所以倾诉是解决烦恼的策略之一。

    实行解决方案:在实行解决方案之前,要仔细检讨对其他部属的影响。因为即使当事人的不满解决了,也可能引起其他部属新的不满。所以,在施行解决策略之前,要向当事人及其他关系者详细说明,并使他们理解,施行后勿忘继续追踪。

    2.竖起耳朵,闭上嘴巴

    当你在认真地聆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你的认真,你的全心全意,你的鼓励和赞美都会使对方感到你在尊重他,当然你也会得到善意的回报。

    当谈到听别人讲话的效果时,美国着名学者查理·艾略特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艾略特从商店买了一套衣服,很快他就失望了,原因是衣服会掉色,把他的衬衣领子都染了。艾略特拿着这件衣服来到商店,找到卖这件衣服的售货员,想说说事情经过,刚说两句,售货员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

    售货员声明说:“我们卖了几千套这样的衣服,您是第一个找上门来抱怨衣服质量不好的人。”他的语气似乎在说:您在撒谎,您想诬赖我们,等我给您点厉害看看。

    吵得正凶的时候,第二个售货员走了进来,说:“所有深色礼服开始穿时都会褪色,一点办法都没有。特别是这种价钱的衣服,这种衣服是染过的。”

    “我差点给气得跳起来。”艾略特先生叙述这件事时强调说:“第一个售货员怀疑我是否诚实,第二个售货员说我买的是二等品。我气死了。我准备对他说:你们把这件衣服收下,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见鬼去吧。正在这时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出来了,他很内行。他的做法改变了我的情绪,使一个被激怒的顾客变成了满意的顾客。他是怎样做的?”

    “首先,他一句话没讲,专心地听我把话讲完。其次,当我把话讲完,那两个售货员又开始陈述他们的观点时,他开始反驳他们,帮我说话。他不仅指出了我的衬衣领子确实是因衣服褪色而弄脏的,而且还强调说商店不应当出售使顾客不满意的商品。后来,他承认他不知道这套衣服为什么出毛病,并且直接对我说:‘您想怎么处理?我一定遵照您说的办。’”

    “90分钟前我还准备把这件可恶的衣服扔给他们,可现在我却回答说:‘我想听听您的意见,我想知道,这套衣服以后还会不会再染脏领子,能否再想点什么办法。’他建议我:‘再穿一星期,如果还不能使您满意,您把它拿来,我们想办法解决。请原谅,给您添了这些麻烦。’”

    “我满意地离开了商店。七天后,衣服不再掉色了。我完全相信这家商店了。”

    因此,在待人处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一定要集中精力听对方的话,少说多听,最好是做个只开口不讲话的“开心果”。在待人处事中,以下几点是尤其需要注意的:

    1.办公室恋情秘而不宣。同事之间出现恋情,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同事告诉自己的办公室之恋,应该只是听听而已,不可参与意见,以免造成误会,使老板认为你是办公室恋情的一个赞成和支持者。

    2.对于自己看不顺眼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与之纠缠。假如遇到一位利用男女私情博取上司欢心的同事,尽管你内心对他(她)多么不屑,也不要公开谈论。因为即使你将之传开,也不能改变现状,反而有可能影响你的形象,非常不值。

    3.加薪幅度一定要互相保密。在商业机构中,是不可能有绝对公平的,每个人加薪幅度的多少,只能证明老板对员工的印象和喜爱的程度有多大,而不一定是工作能力的好坏与否。因此,不要执着于加薪的幅度而互相询问、传播,以免自讨没趣,惹得老板不快。

    4.不要向同事诉苦。如果你有对公司不满的情绪,切不可向同事倾诉,因为他们不仅帮不上你的忙,反而有可能把事情弄得更糟,从而影响你的前途。假如有同事向你诉苦的话,你应当多加安慰,但不能表示任何意见,否则,你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一名煽动者的角色。

    为了逞一时之快,图口头上的痛快而影响个人,是与成功之道背道而驰的。然而,有些人在待人处事中,却根本不管对方是不是爱听,只管自己滔滔不绝地神侃胡吹,以为这样就能博取对方的好感,殊不知恰恰相反,反而成了社交场上谁都不愿意打交道的“讨厌鬼”。因此,在待人处事中,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竖起你的耳朵。

    3.三缄其口益无边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

    西方一位企业界人士说过:“所以要讲究说话的技巧,是因为许多人常常不假思索就信口开河,因而导致种种不良的后果。”他还说:“为了达到目的,说话时必须力求简单明了而且有说服力。但最重要的是,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不了解的事就不该说,甚至突然想起的话题,也应该尽量避免向朋友提及。”

    俗话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乱邦。所以老于世故的人,对人总是唯唯诺诺,可以不开口的,就尽可能做到三缄其口。

    在现实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中,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甚至祸从口出。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使自己置身于进可取、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人,会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

    随便说话的害处是非常多的。比如某君有不可告人的隐私,你说话时偏偏在无意中说到他的隐私,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会认为你是有意跟他过不去,从此对你恨之入骨;他做的事,别有用心,极力掩饰不使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你非常不利。如果你与对方非常熟悉,绝对不能向他表明你绝不泄密,那将会自找麻烦。惟一可行的办法,只有假装不知,若无其事;他有阴谋诡计,你却参与其事,代为决策,帮他执行,从乐观的方面来说,你是他的亲信之士,而从悲观的方面来说,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虽然谨守秘密,从来不提及这件事,不料另有人识破机关,对外宣传,那么你无法逃掉泄密的嫌疑。你只有多多亲近他,表示自己并无二心,同时设法侦察泄露这个秘密的人;对方对你并不十分信任,你却极力讨好他,为其出谋划策,假如他采用你的话,而试行的结果并不好,一定会疑心你在有意捉弄他,使他上当,即使试行结果很好,他对你也未必增加好感,认为你只是偶然发现,不能算你的功劳,所以,你在这个时候还是不说话为好;对方获得了成功是由于采纳了你的计策,而他又是你的领导,那么他必然会怕好名声被你抢去,内心惴惴不安。你知道这一情况后,就应该到处宣扬,逢人便说,极力表示这是领导的计谋,是领导的远见,一点也不要透露你曾经出了什么力量。

    你有得意的事,就该与得意的人谈;你有失意的事,应该和失意的人谈。说话时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和火候,不然的话,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但目的达不到,而遭冷遇、受申斥也是意料中的事。有些奸佞小人,巧妙地利用了别人在说话时机、场合上的失误,拿他人当枪使,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常言道:“祸从口出”,为人处事一定要把好口风,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心里有个小九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为其利用,后悔就来不及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压在心里不愿为人知的事情。同事之间,哪怕感情不错,也不要随便把你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诉对方,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你的秘密可能是私事,也可能与公司的事有关。如果你无意之中说给了同事,很快,这些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它会成为公司上下人人皆知的事。这样,对你极为不利,至少会让同事多多少少对你产生一点“疑问”,而对你的形象造成伤害。

    还有,你的秘密,一旦告诉的是一个别有用心的人,他虽然不一定在公司立即进行传播,但在关键时刻,他会拿出你的秘密作为武器回击你,使你在竞争中失败。因为一般说来,个人的秘密大多是一些不甚体面、不甚光彩甚至是有很大污点的事情。这个把柄若让人抓住,你的竞争力就会大大的削弱了。

    4.常说话,但不必说太多

    说话是嘴巴的一项功能,长久不用必会迟钝;但为人处事却又有尺寸,它要遵循“多说无益”的原则。

    美国第13任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以少言寡语出名,常被人们称作“沉默的卡尔”。艾丽斯·罗斯福·朗沃思就曾说柯立芝“看上去像从盐水里捞出来的”。

    柯立芝却说:“我认为美国人民希望有一头严肃的驴做总统,我只是顺应了民心而已。”

    由于柯立芝总统的沉默寡言,许多人便总是以和他多说话为荣耀。

    在一次宴会上,坐在柯立芝身旁的一位夫人千方百计想使柯立芝和她多聊聊。她说:“柯立芝先生,我和别人打了个赌:我一定能从你口中引出三个以上的字眼来。”

    “你输了!”柯立芝说道。

    一次,一位社交界的知名女士与总统挨肩而坐,她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但总统依然一言不发,她只得对总统说:“总统先生,您太沉默寡言了。今天,我一定得设法让您多说几句话,起码得超过两个字。”

    柯立芝总统说:“徒劳。”

    《菜根谭》上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柯立芝总统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世界着名的谈话艺术家司脱·费雨特曾教人谈话中应注意的主要条件,他说:“你必须时常说话,但不必说得太多。见人随机应变,什么人便向他说什么话,少叙述故事,除了确实是贴切而简短的故事之外,总以绝对不讲为佳。与人谈话,同时也要注意态度,切不可扯住别人的衣袖,动手动脚地讲话。讲话时要注意附顺,切忌妄自尊大。在团体中谈话通常要避免争论。谈话最好勿作自我的宣传。外表应坦白而率直,内心应谨慎而仔细。谈话时要正面面向人家,以示你的诚意,不要随随便便,不要模仿他人。和人家开口赌咒,闭口发誓,是既坏又粗鄙俗劣的事。高声哄笑,是下流群众的口气,真实的机智和健全的理性,绝不会引人哄笑……”

    应当常说话,但不要说得太多,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说话不是独白,假如你听别人说话像背书一样,你是不是会感到讨厌或是无法听进去呢?至于“常说话”,是为了增强别人对你的印象。随机应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道理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你必须迎合对方的心理,才能使别人对你有一个好印象。但每个人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所以你必须随机应变。你在批评人的时候应特别注意这一项。

    如果在谈话中你能遵照费雨特的建议去做,生活中就会减少许多烦恼。

    在某一次宴会上,某人向邻座的太太讲起了某校校长的秘密来,同时表现出对校长卑鄙行为的大不满,并大大地说了一堆攻击的话。

    直到后来,那位太太才问他道:“先生,你认识我是谁吗?”

    “还没有请教你贵姓。”他回答道。

    “我正是你说的那位校长的妻子。”

    这位先生窘住了,但隔了一会儿,他却凛然地问道:“那么,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那位太太摇头作答。

    “哦,还好,还好!”那人这才如释重负地说道。

    这里,那个先生就犯了随便对人说话的毛病,幸亏那位太太不认识他,否则,不仅现场非常尴尬,还可能因说校长的坏话,给自己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5.善解人意的人会听话

    静听他人说话,并不失时机地加入几句,可以让对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自己还能获得让对方赞同自己的机会。

    虽然从对方的行为态度中可以辨别出他的心意,但是看透对方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让对方多说话,“言多必失”的另一种含义就是话多了就会暴露出他的真实想法。凡是善解人意的能手,都是借着相互间的交谈来透视对方。

    有这样一位经理,他心存好意,请刘某到小吃店去喝酒,想要劝服刘某留下来,可是却没有收到效果。因为在会谈时,喝酒的目的是要使对方的心情放松,然后再引出他心中的话。可是经理一开始就在说教,自己这么严肃,叫对方如何能轻松得起来呢?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最忌讳的就是严肃的说教。

    如果要听取对方的意见,应该以轻松的态度来交谈,我们可从旁引导,让对方有多开口说话的机会。对方肯说出他的意见,我们就能根据他的意见,去分析透视他的心意。

    无论是怎样的话题,都应该让对方尽量去发挥,无论内容是否真实,我们都可引来作为判断的资料,资料越多,我们的判断就越正确。但是,这样做并不是叫你一句话也不说,只默默地去听对方说话,因为过分的沉默,会使对方不好意思继续说下去。我们的目的,在于要让对方痛痛快快地把话说出来,了解对方的心意,因此必要时,我们应想法把对方诱导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境地。

    不要使对方因为你的话而不能接着说下去。因此,我们开口发言时应多加斟酌。

    每一个人都喜欢叙述有关自己的事,都想美化自己,也都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叙述;另一方面,每一个人又想探知别人的秘密,并且都想及早转告别人。这种现象,也许可以说是人的本性。“一吐为快”的心理,有时候会受到某种因素的限制,对方不敢大胆地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想办法解除限制,这样,对方就会自动地说出心里话了,这就是所谓的“善解人意”。

    偶尔听到部属结结巴巴向上司汇报事情的时候,如果上司很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不要结结巴巴的,有什么话赶快说。”那这位上司,真可以说是比封建时代的君主还要专制!

    假如对方因为某种因素而说不出话时,你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使他很自然地说清楚才对。

    真正巧妙地引导他人话题的方法,就是要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和趋向,然后从多方面协助他(就像向导一般地为他开路)使他的谈话能够流畅,最好在他做结论时,你就可以向他表示赞同。

    “唔”、“对!”、“有道理”……这类口头语,不宜多用。有时故意质问或做轻微的反驳,也可激起对方的兴趣,使他滔滔不绝地说下去。

    但是,真正会说话的人,在交谈中,不仅仅要求对方能畅所欲言,同时他自己在暗中还要把持着“领导”的地位;这也就是说,他一方面表示赞同,一方面适当地加以询问,然后把对方引导到预期的话题上来。他不会让对方发觉整个交谈过程都是由他操纵的。

    有一位在新闻界很有名的记者,他的文章虽然不怎样,但是他的采访能力非常强,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只要他去采访,对方就不得不说出真话来。据这位记者表示:“这并没有什么秘诀,只要能够充分了解对方的立场,把握好提问的方法,并配合自己的精力和耐力,再难的对手,我也不怕。”有一次,他这样说:

    “老实说,我只是站在伴奏者的立场来演出,只要伴奏得法,不善于唱歌的人也能唱得很好。”

    善于听话的人就是这样,总是在有意无意中把对方诱导到自己喜欢的话题上来。

    6.“洗净”自己的耳朵,会恭听就行

    想要成为令人赏识的对象吗?想要成为领导的亲信吗?想要走出一条成功之路而不招致更多挫折吗?你只要做到——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不乱说;能“洗净”自己的耳朵,会恭听就行了。

    当人们想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用以争取别人的认同时,往往会犯一个大毛病,那就是——说话太多,尤其是推销员最容易犯这种毛病。

    所以有时你不妨试试这种办法,就是由自己提出问题,让对方畅所欲言。他对自己的问题,必然比你更清楚。所以你应主动先问别人问题,他一定会回答出一些你不知道的答案。

    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不要忙着立刻打断他的话,这样做很冒险。因为当对方仍有意见尚未表达完整时,绝不会注意你说什么。所以最好维持良好的风度,耐心地仔细聆听,并且要鼓励对方充分表达他的意见。

    有位在报社任职多年的小记者,后来成了一家大企业的公关主任,薪水上升了几倍。认识这位记者的人都知道,他不但身材矮小、嘴巴迟钝而且更没有任何耀人的学历。这样的人何以在数十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呢?

    原来他在接到面试通知时,立刻去图书馆资料室,查到了这家企业创办人的生平背景。

    从背景资料中他发现这位企业负责人,早年进过牢狱,不过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这位记者都暗记在心。同时他知道这个大老板在出狱后,从一个路边的水果零售店起家,后来涉足建筑业,最后办成了现在的大企业。

    这位记者在面谈时,故意装糊涂地说:“我很希望在这样组织健全的大企业服务,听说您当年是只身下海闯天下,由一个小小的水果摊开始,到今日领导万人以上的企业,那是真的吗?”

    那个大老板有段不堪回首的牢狱生涯,所以从不愿提起过去。不料这个记者能避开那面,直接把出狱后的创业和他南下闯天下连起来。这样他就能名正言顺地说起他的成功史,而且毫无愧色,甚至说得超过面谈时间,大老板还说得意犹未尽。

    最奇怪的是,原本面谈应该是应聘的说,负责人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记者几乎不用说任何与将来有关的计划,甚至连自己那毫不傲人的学历也不用提到,只要当听众就行了。

    听完大老板志得意满的一段话后,这位记者就换了工作,获得了人人称羡的地位。他用的方法和其他应聘者不同,他花时间去研究怎样能让大老板多讲话。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鼓励别人多讲话,是交谈的一个绝招。

    假如谈话的对方,不能自然地打开话匣子。你可用各种关键语,使对方的舌头润滑一点,这就是“打开交谈之扉”的秘诀。

    每个人在找到体贴而值得信赖的听众时,都会想自我夸耀一番。即使是想和外人商量时,也只是希望获得安慰、鼓励、忠告,或突然想起某件事情。这时,你只要以一些轻微的身体语言,像皱皱眉、露出惊愕的表情,或发出叹息,便可得到他的信赖,开始把心中的话一股脑地倾诉出来。

    你先确认谈话的主题,然后选择适当的钥匙,慢慢地插入锁孔,轻转一下,就可轻易地打开言语之匣。成为关键的钥匙,不外乎是下面这些话:

    “要不要帮忙?”

    “是怎么回事?说给我听听。”

    “我们好好谈一谈。”

    “我想我能为你效劳。”

    如此,善加引导对方步上自己铺设好的轨道,启开对方的话匣子。

    什么叫具有领导才能,亲近下属的人?说白了,就是能让对方多讲话的人。

    7.有些误会不要去捅破,坏事会成好事来

    被别人误会原本是坏事,但有时也未尝不是好事,如果别人能给你自抬身价,你只需要“唔唔”就行,也许别人的误会会成为你成功的阶梯。

    聪明人总能吃到天上掉的馅饼,善于利用一些误会,自己不去捅破,甚至还要推波助澜。下面讲个故事:一位女士并没有亲自去求人,只因为一场误会,各种好处不求自来,她便坐享其成。如果你在求人不成,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际,碰上别人为你送情,也要留个心眼。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毕小姐在某地环卫所工作五六年了,以前交了几个男朋友,都嫌她工作环境太差而告吹。如今,毕小姐一跃而成了大龄姑娘,一圈子人都为她着急起来。半年前,姑妈又为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小伙子长得挺帅,而且并没有嫌弃她的工作。两人进入热恋之中,商讨怎样办婚事。小伙子的单位不能解决房子,要他自己想办法,而毕小姐父母又都是平常百姓,要去排队等分房子,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后来决定还是先领结婚证书,排队等房子,一旦有了房子,马上举行婚礼。

    毕小姐到派出所去开证明,领结婚证书时,刚好所长值班,就一边开证明,一边与毕小姐话家常。看到毕小姐姓毕,所长问道:“你这姓很少啊!”毕小姐无心闲扯,答道:“唔。”所长接着说:“县长也姓毕,那你和他是亲戚了。”毕小姐又未置可否,因为她没有心思与他闲扯,只等所长开完证明她就要走。所长进一步推理说:“县长没有女儿,那你一定是他的侄女了。恭喜你,毕小姐。”所长十分利落地把证明开完,又热情地把毕小姐送了出去。

    经所长之口,县长侄女结婚的消息,在县城很快传播开来。

    毕小姐回到单位,领导马上找她,说:“你是毕县长的侄女,为什么不早说?现在的年轻人像你这样的实在很少,不错,不错。”接着又说:“考虑到你一贯工作认真、负责,决定替你换一个工作,调你到局里办公室,调令不久就会下来,好好干吧,毕小姐,前途无量啊!”

    没有多久,房管局的副局长亲自找到毕小姐,说:“对不起,毕小姐,我们的工作实在太忙,要房子的太多,所以没有及早替你办理好。我们讨论、研究了很久,现在没有很好的房子,只有江边新建的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你看合意的话……这是房子的钥匙。毕县长那里还望毕小姐以后多多美言几句。”说罢起身告辞。

    毕小姐真是喜出望外,最难解决的房子问题已经解决了,工作也调动了,真是双喜临门。看来,县长的面子可真大!

    有了房子,毕小姐的婚事如期举行,参加的人很多。除了亲戚,还有各局室、各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拿着礼品,早早地来了。因为他们想:县长的侄女结婚,县长肯定会参加。他们当然不愿放弃一个当面向县长讨好的机会。自然,礼品就相当丰厚了。毕小姐的婚礼在这县城中算办得风风光光。

    可惜的是,毕县长自始至终没有露面……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毕小姐那样的机会。但有时,一味求人却不如设法抬高门槛,让他人求己痛快。

    8.无多言,无多事

    沉默是金,是无声中的有声,是上帝赐予纷繁尘世上的福音。

    善装糊涂,善于掩饰自己,不让他人觉得你深不可测,从而集中心思与力量来对付你。这便是“沉默是金”的道理。

    孔子观于后稷之庙,有三座金铸的人像,多次闭口不说话,就在它的背上铭刻了几句名言:“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孔子铭刻“无多言,无多事”,就是劝诫人们:为人宁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可以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法华经》曰:“言多语失。”说话应谨慎,舍弃那些不可说的话,而只说应说的话。

    吕莲和尚在给其信徒的一封信中写道:“祸从口出而使人身败名裂,福从心出而使人生色增光。”它的意思是:有时说话的人并无恶意,但对听者而言,却可能伤及他的自尊心。所以劝诫人们,说话应谨慎,只说该说的话。

    说话得体,则让人高兴;反之,只会让人伤心。就是同一个意思的话,出自两个人之口,听起来也有区别。你自己信口开河,根本意识不到会伤害人,但别人却认为你是有意的,如俗话所说“口乃心之门”,你明显是故意伤害他。

    不爱多说话的人,他内心并不是糊涂得无话可说,而是他明白话说多了鲜有不坏事的道理。

    司马迁作为一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在《史记》中这样评价汉代名将李广:“《论语》上说过位居于上的人行为端正,不发命令,下属也会效法他的行为去做;位居于上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也不会有人遵照去做。这说的就是李广将军这类人。我见过李广将军,他诚信忠厚,简直像个乡下人,不善于谈吐。可是当他逝世的时候,天下无论是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都因为他的死而哀痛不已。这是他忠诚笃实的品质取得了人们对他的信赖的缘故!”喜欢“说上几句”,不管知道多少,都喜欢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爱下结论,爱指点别人,这些语言行为都有过分张扬之憾,于明哲保身不利。聪明人应引以为鉴。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有道德学问之人,说话谨慎,工作勤勉,这句话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为人处世应少说话多做事。

    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光说不做,或只会说话不能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只会让人生厌。俗话说:“言多必失。”多说话比起多做事往往给人以夸夸其谈的印象,倒不如少说话,踏踏实实地多做实事则让人感觉勤奋踏实,值得信任。一个人只有做行动上的巨人,少言多思,才能取得成就。

    另外,人处在不同的状态下,讲话的心情不同,话的内容也会不同。心情愉快的时候,看事看人也许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赞誉之言可能会多;有时心情不愉快,讲起话来不免会愤世嫉俗,讲出许多过头的话,招来很多麻烦。

    所以古人说:“治理中显露的,是大众的小事;治理中默然无声的,是圣人的表现;存心于私利的,是小人的追求;存心于远大的,是圣人的事业。”

    言谈的灾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事、政事的滥发议论,所以在以前的茶馆及旅店门上挂有“莫谈国事”的牌匾;二是对身边的人和事评头论足,正是这种不考虑后果的高谈阔论,惹怒了上司和同事,从而埋下了灾祸的导火线;三是在众人之中鼓唇弄舌,搬弄是非,像长舌妇一样,今天道东家长,明天说西家短,这种缺少修养的言谈,没有不遭到报复的。说话能把握分寸,说得恰到好处,是一种修养、一种水平,既不能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又不能该说话时却沉默寡言。可见,言谈能反映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涵养功夫,要把握好分寸和态势。

    言多者必有所误,所误必有所失。为人处世,不可言多,道理自在。

    沉默,从表面上看好像显得愚钝木讷,其实不然;沉默是一种修行,能为自己镀上一个保护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