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奥地利心理学家斯渥伯达出版了《从心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谈人类生命的周期》,他认为人体的生理、体能的变化和疾病的产生有23天的周期性,人的心理变化有28天的周期性。随之德国科学家出提出了与之相类似的见解,他从所选择的病例材料中发现,人类的发病期和死亡期往往与之出生23天的周期节律有关联。之后的发现更加表明人类的智力活动也同样存在着一个33天的周期,也就是说在33天内有一天学生们的智力节律达到高潮,大脑思维、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随后逐渐下降,33天后又到达一个新最佳状态。目前,这种周期被广泛地应用到体育竞技项目,在预定比赛日期之前,教练员、心理医生有计划地调整运动员的生物钟,使之在预定的比赛日期时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是什么使人体产生了生命节律,控制节律的生物钟在哪,它又是如何运转的?
有人认为,人体的生物节律是外源性的,也就是说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地磁变化、电场变化、光的变化以及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从而引起人体生命节律的周期性。也有人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所决定的,人即使在恒温与隔绝的地下,也可表现出近乎于24小时的节律。另外也有人认为这种生物节律是由人体内的激素所调节控制的,例如女性的月经等。近年来,一个更加接近完美的学说被提出,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类的脑垂体下部有一小串神经细胞,一旦它受到损伤,生命节律就会被打乱。因而,认为生物节律的正常运转是由大脑内某些专门的神经元所控制的,但是到目前没有得到明确地证实。至于从进化学角度提出的进化学说更是使人感到古色古香,颇有历史学的味道。但是作为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不妨也提上几句,这种学说认为,人类之所以有生物节律,乃是生存的需要,在生理上、行为上适应了环境的节律,才能得以生存。由于人类在长期的进化中,使得体内有利的基因能够得到遗传,从而后人出现天生的生物节律来,这种节律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样适者生存。不能根据环境而调节生物钟者,必将遭到淘汰。
目前,科学家正在致力于解开人类生物钟是如何产生、如何运转之谜的,希望真相大白之日不会太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