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论卷-家庭伦理规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篇所选资料分三个部分,一为亲子伦理,二为夫妇伦理,三为长幼伦理。这三部分均是家庭伦理的主要方面。现在的次序,是依照历史上的惯例而排列的。

    家庭,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既是社会的生产单位,又是社会的消费单位,在更古的时代甚至还是军事单位。因此,家庭关系的协调和稳固,对于古代社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这个原因,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们对家庭伦理特别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础,其他的伦理几乎都可以从此找到根据。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法等级制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复杂的家庭关系的。亲子、夫妇、长幼关系是古代家庭中的三种主要关系,其他的宗族、姻戚关系则属于次要的关系。

    传统家庭伦理是为封建家庭的巩固、为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巩固服务的,因此,在这方面的伦理材料中具有极明显的历史性、阶级性和消极性。

    本文从比较具体的方面阐述传统亲子伦理。传统亲子伦理,强调父慈子孝,但更侧重于对子的伦理要求。父母的伦理要求主要是养、爱、教,子女的伦理要求主要是养且敬、无违于礼、微谏、养体、养志、立身扬名。这两个方面的伦理中,有家庭主义、家族主义的色彩,应当予以批判,但其就亲子关系的伦理规定上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可取的。我们注意剔除子女对父母一味顺从方面的伦理要求,注意有关强调子女人格独立的伦理规范和子女从义不从父的伦理规范。但是,我们也同样反对那种不要顺从父母的观点。正确的立场应该是当顺则顺,合义则顺。应该指出的是,第一篇基本规范和德目中有孝慈的伦理,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最基本的伦理规定上着眼的,本篇的内容则更为具体一些。有些必不可少的规范和论述,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重合。

    夫妇伦理部分,我们应注意剔除了“三从”、“男尊女卑”等封建主义的内容,主要强调择德结婚、恒其爱情、夫义妻柔、忧乐与共方面的内容。

    长幼伦理部分,剔除了传统伦理中过分强调弟从幼顺和压抑幼者、弟者独立意识的内容,突出了长者、兄者对为弟者、幼者的表率、友爱、宽容、劝导和幼者、弟者对兄长的尊敬方面的内容。今天的社会虽然已不是以往的多子女、多兄弟的社会,但传统长幼伦理的精神则可以在今天的“路人”关系中推广。如能使人们懂得年倍者以父事之,十年以长者以兄事之的伦理,必将有助于形成尊老、敬长的良好社会风气,有助于减少人际的矛盾和冲突。

    1亲子

    传统亲子伦理最基本的规范,就是孝慈。孝是就子女而言的,慈是就父母而言的。对于父母而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父义母慈,有时慈也为父母共同的伦理规范。父母之于子女的伦理义务,一是要保养,二是要教之以义方,使之能成家立业,这都是慈德的具体表现。对于子女而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孝,孝的具体表现就是必养且敬,以礼事亲,父母有过失则委婉劝谏,事奉父母常保持深厚的爱和愉悦的容色,保护好父母所给的身体,不做无谓的冒险和私斗,立身扬名,以显父母等等。概而论之,一为养志,二为养体。能做到这些,即为孝子。

    从调节家庭伦理关系上说,传统亲子伦理是有很大的可取性的。亲与子是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伦关系,有其特殊性。慈和孝的伦理,原本是基于亲子之间天然的深厚的爱而为之规范的。传统亲子伦理强调,亲子之爱为仁之本,善推之,有益于天下之爱。应该说这是一种合理的思想。当然,传统亲子伦理也有狭隘的和不合理的一面,如把子女视为私有财产,压抑儿女的独立性;讲究孝慈有私,子为父隐,父为子隐之类。这些方面的内容,我们都力求尽量剔除,但由于这方面的观念渗透于各个方面的资料之中,难以完全排除。如能吸收传统亲子伦理中合理的一面,对于保证天下子女的养育和天下父母的晚年幸福,都是很有意义的。

    2夫妇

    对于夫妇伦理,古人是十分注重的。《周易·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认为夫妇是人伦之始,在整个社会伦理关系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思想,为后人所普遍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夫妇伦理规范体系。

    天地合而有万物,阴阳交而生庶类,男女交而人类出;男主阳,女主阴,夫之象为天,妇之象为地,这就是传统夫妇伦理的最基本的观念。从这一基本观念出发,传统夫妇伦理重点强调的是夫妇的分别、差异、主次尊卑,建立了一套极不平等、极不合理的伦理规范体系。在这套规范体系中,最著名的就是所谓“三从”之义,即“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男尊女卑伦理。可以说,在传统伦理中,夫妇伦理是具有最多不合理性的伦理规范。我们在这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其不合理性,清除其历史的影响。在选择这部分资料时,我们尽管努力去剔除其封建糟粕,但所选资料中的封建色彩是难以尽去的。在学习这部分资料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

    我们认为,在传统夫妇伦理中,尽管封建糟粕占主导地位,但也并非一无可取。概括起来,其合理的成分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择德以结婚姻。择夫贵其能立,娶妇贵其有德,是传统夫妇伦理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二,夫妇双方要保持彼此之间的爱,反对见异思迁。色衰而弃、妻老而更娶的做法,历来为传统夫妇伦理所反对。“恒”为夫妇之道,“久”为夫妇之义;去老为乱,纳少为淫,见色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在这个意义上,夫固妇贞的伦理规范,还是很可取的。其三,夫妇有别。男有其职,女有其份,男尚刚,女尚柔,在一般意义上讲是合理的。但是,传统伦理中的男女有别,有相当的部分是欺辱妇女的,应予以剔除。其四,夫妇之间要讲义。夫应义,妇应顺,彼此如朋友,如昆弟,忧乐与共。夫不应凌抑妻,妻不应背叛丈夫。这都是有合理性的。

    以上几个方面,应该说是可以批判地继承的。

    3长幼

    传统长幼伦理的基本规范是兄友弟悌,长幼有序。对于兄、长方面的伦理规范的总名是友,分而言之是于弟、幼要亲爱之,宽裕以诲之,体以念之,谦而让之,表而率之。对于弟、幼方面的伦理规范的总名是悌,分而言之是于兄、长要尊之敬之,顺之从之。兄弟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爱敬,遇事委曲求全,以保“怡怡”之乐。致美、救乏、贺善、吊灾,不绝其爱,即是保兄弟亲爱之道。传统伦理以此为基点,推而广之,以和妯娌,以谐社会。尤其是把这种尊长爱幼之德推广于整个社会,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更显示出传统长幼伦理广泛的应用价值。这些伦理规范,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可取的一面。当然,传统社会中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等级制,对于幼者、弟者有一定的压制,在伦理上也有更多的要求,这是其不合理的一面,应注意分析和批判。

    在今天的社会中,多兄弟的家庭愈来愈趋减少,独子家庭在未来将会占绝大多数,传统伦理的直接应用意义似乎显得减弱了。但是,如能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一个大家庭,传统长幼伦理则比以往更具实用价值。如能正确地发扬这一传统,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幼的风气,社会主义大家庭会显得更为和谐和美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