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故事-环十三的故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县环保局最近从基层单位新调上来一个干部,叫唐林,今年30岁,是重点大学毕业生。

    一天,唐林正在办公室看书,孙局长走了进来,招呼他说:“小唐,你好用功啊!”唐林一见是局长,连忙站起来:“局长,您坐,您坐。”孙局长把身子埋进椅子里,脸上依然堆满笑,说:“你来了一个多月了,我因为忙,也没好好找你聊聊。听说你在原单位就是有名的才子,写得一手好文章,对吗?几天能写一篇?”唐林一听,脸上急出汗来:“局长,我刚来,对环保工作一无所知,哪能写文章,写文章既要掌握全面情况,又要……”“好了,好了,”孙局长打断他的话,接着说,“常言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不就是要了解情况吗?好办!从明天起,局里的小车给你使用,让司机拉着你到各个单位去跑几天,回来就写,写好了给我看一看。好吧,就这样决定了。”

    局长下达了命令,唐林哪敢不从,第二天一早,就到下面单位跑。跑了三天,翻阅了一大堆资料,确定了文章的题目,叫“试论环保工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这天晚上,唐林面对稿纸,正在冥思苦想,孙局长敲门进来,手里还提着一包鸡蛋糕和一瓶健力宝,说:“小唐,你辛苦了,饿了就吃点,别饿坏了身子。”顿时间,一股热流涌遍了唐林全身。常言说,士为知己者死。唐林尽管文思枯竭,走笔艰难,但他被孙局长的知遇之恩激励着,整整干了一个通宵。

    天亮之后,唐林刚把初稿写完,孙局长又来了。他拿过稿子看了一遍,像学者一样眨眨眼睛、皱皱眉头,沉思了许久,说道:“不错,语言蛮通顺。不过,你这上面还有个很大的错误!”一听错误,唐林忙问:“局长,什么错误?”“没署名字!”唐林听说就这么个错误,暗暗嘘了一口气。孙局长微眯着眼睛,看着唐林:“这名你打算怎么署?”唐林说:“您对我这样关心,给了我这么大的支持,当然署两个人的名字。”孙局长哈哈一笑,拍了拍唐林的肩膀,说:“好好好!我要到市里去开几天会。你上午誊写好,马上寄出去,要快!”说完,心满意足地走了。

    按照孙局长的指示,唐林马不停蹄地将稿子誊清,写上了孙局长和自己的名字,正要把稿子装进信封,门又被人推开了。

    走进来的是个老头。唐林一看,是人事股长老赵,赶紧恭恭敬敬地叫一声:“赵股长!”

    赵股长走到唐林面前,阴着脸说:“你为什么不上班?”唐林赶紧说:“是、是孙局长……”“你不上班,还搬出局长做挡箭牌?你不要眼睛里只有个局长。告诉你,对每个干部的考察,这是人事股的权力!”唐林赶忙解释:“赵股长,我刚才不是这个意思。我没有把孙局长要我在宿舍里誊写论文的事情告诉你和办公室,这是我的错,是我的错。”

    赵股长见唐林一个劲地检讨,就说:“好吧,知道错了以后要改,不要老是‘局长’、‘局长’的吓唬人。”他点燃一支烟,又说:“坐下。我很早就想找你谈一次了,你大概还不知道吧,为了把你从基层调上来,更好地发挥你的作用,我不知道朝部里跑了多少次,好不容易才争取到这个名额……”唐林一听,立刻恭恭敬敬地朝赵股长鞠了个躬,感激地说:“感谢赵股长,我一定好好工作,报答组织上的关怀。”“是呀,是应该这样。否则我这个人事股长以后也不好讲话。”赵股长见唐林鸡啄米似地点着头,又说:“你刚才说孙局长安排你写论文?写得怎么样?能不能给我看看?”唐林忙递上稿子,说:“请您指教。”

    赵股长接过稿子,摸出一支好像早已准备好的红笔,做出要批改的样子。他看看想想,十分认真,看完稿子,又像学者似地思考了很久,才说:“文章写得还可以,就是有些标点符号还用得不准确,语言也可以更精练些。以前我也写过几篇论文,你这个题目我就写过,只是前一段为了你的调动问题,耽误了我很多时间,才没来得及修改寄出去。”唐林信以为真,高兴地说:“好呀!如果您觉得可以的话,我们合作,把两篇稿子集中作一篇写,内容就更充实了。”赵股长也答应得痛快:“这倒也是个办法,好,我回去找找那篇稿子,我们合作。”

    唐林待赵股长走后,在稿子上把作者的名字重新排过,先写孙局长,再写赵股长,然后是自己。

    他正全神贯注一笔一画地写着,门第三次被人推开,进来的竟是“灶委书记”孟师傅。只见他挺着个罗汉大肚子,手里端着两盘饭菜,那饭堆得像小山,那盘菜是鸡鸭鱼肉各占一方,中间再架个荷包蛋,总重量不下于一公斤。

    孟师傅笑哈哈地把饭菜往桌上一摆,无比关怀地说:“快吃饭吧,听说你昨天晚上干了个通宵,今天早饭也没吃,这时候肯定饿了。”唐林猛地站起来,惊诧地看着孟师傅。来环保局这一个多月里,要说受气,他受这“灶委书记”的气最多,这人手里的饭瓢菜勺,像长了眼睛一样看人给分量,给唐林打饭菜时,那菜瓢往往要摇几摇。唐林修养极好,对这些只当没看见。现在,孟师傅把饭菜送到宿舍来,分量又多,人又热情,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受得起冷遇受不起热情的唐林,这时候反而火烧火燎地不自在起来。孟师傅又说:“我是个直话直说的人,今天想求你一件事。”“孟师傅请说。”“听说你在写什么论文,能不能给我也写个名字?”唐林说:“这是为啥?”孟师傅说:“我当了几十年‘灶委书记’,工资一直很低,家里有老婆和四个孩子,还有一个药罐子不离身的老娘。”唐林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写个名字跟这有什么关系?”“加工资呀。”“写个名字就能加工资?”“你还不知道?听说要评职称了,孙局长到市里去就为这事,说是有了论文就能评高职称,有高职称还能不加工资?”“啊!”唐林恍然大悟了:原来孙局长、赵股长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呀!相比之下,孟师傅比他们坦率真实,而且他工资低,家庭困难大,如果能加工资的话,这个名更应该署。于是,唐林说:“好,我一定给你写个名字!”听唐林一口同意,孟师傅乐得汗毛孔里也冒喜气,千恩万谢地告辞走了。

    孟师傅走后,又有不少人登门拜访,要求在论文上署名,唐林是来者不拒,这名字一下子增加到13个。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环保系统的职称评定工作正式开始,就在以孙局长为首的人们为论文还没有发表出来急得团团转时,邮递员送来了《环境保护报》。唐林接过报纸一看,高兴得叫起来:“发表了!发表了!”凡是署了名的人都蜂拥而至。孙局长一把抢过报纸,两眼瞪得像灯笼一样在报上寻找自己的名字。可是仔细一看,那篇论文的署名竟是“环十三”。

    这环十三是谁?唐林正在认认真真地看,孙局长已经憋不住了:“这个抄袭者肯定是我们单位内部的人!唐林,你仔仔细细回忆一下,你的稿子给哪些人看过,有哪些人进过你的房间,非把这个家贼查出来不可!”

    三天后,孙局长收到了报社的来信,说明了那篇文章的署名问题。因为13个人的名字实在占篇幅太多,所以用了“环十三”的化名,意思是环保局13个人。

    孙局长看了信好不恼火,他原以为论文只署了两个人的名,谁知唐林这小子竟然署了13个人的名字!给一个做饭的大师傅也署了名字。难道我当党委书记的与当“灶委书记”的是同一个水平?报上若是真的把名字都排出来,岂不让我这个局长丢人现眼吗?

    当然,论文已经发表,已无法挽回了,环十三就环十三呗,有总比没有好。报纸只一份,由唐林保管着。除了唐林自己在岗时间太短,不能参加评职称,“灶委书记”孟师傅不属申报的对象之外,其他署了名的人都由唐林把论文复印一份,交他们放在本人的申报表里作为附件。

    故事到此已经完了,谁知几天之后,又闹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这一天,县职称改革办公室的同志来环保局检查职称申报表的填写情况,在检查的26份表格中,发现每一份里面都有一篇复印的论文,作者名字都叫“环十三”。检查的同志茫然了,问孙局长:“你们26个申报人员,怎么都叫环十三?”孙局长也惊讶了:“环十三充其量只有13个,怎么又有26个呢?”这当然又是那个像慈善家一样有求必应,谁要就给谁的唐林做下的事了。

    从此,唐林得了一个外号,叫做”环十三”。

    (张绍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