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说话的四年间,母亲显得对我特别失望,她大约觉得我已经无可救药了,因而她对我的虐待(我一直认为那是虐待)也就在后来变得可有可无。她实际上是放弃了我,我在她的眼中简直就像父亲那样一无用处。我从此变得更加孤独,但我喜欢那种孤独,孤独正是我所需要的,我不必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也不必担心别人会来影响我,所以我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做我喜欢做的事。
读书是我上学期间觉得最为享受的事。我能和书中的人物交朋友,他们不会欺骗我,更不可能对我施以拳脚。我喜欢每一个我见过的主人公,我总是把他们和我的生活做比较,不断地丈量自己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为他们所受的苦难而哭泣,和他们一起欢呼。我把借来的书深藏在我家场院下面的小洞里,吃完饭我就跑到场院里去,背靠着麦草,闻着树叶和青草的香气,偷渡进自己的王国,那时我就是一个人的王。
而正如大家都没有想到的那样,不知不觉间我懂得了很多别的孩子不懂的事,但我不说出来,我怕我知道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况且我也没有急于表达的欲望,所以我潜藏的能量在我那个年纪,大得连我都觉得可怕。
不得不承认母亲在姑姑死后,慢慢变得和蔼起来,不像先前那样暴戾了。她可能觉得有些事也做错了。她把姑姑的忌日记得最清楚,还时常提醒奶奶。她会经常去姑姑的坟上,她说姑姑一个人孤单,没有人为她祈祷。母亲每次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回来,我总是能看到她刚刚哭过的痕迹,她究竟是在哭姑姑还是哭自己,也许只有她心里清楚。母亲对奶奶孝顺起来,奶奶经常会和她一般年龄的老太太聊天时说起母亲的好来,她说母亲也不容易。
奶奶的咒语也少了,她内心的仇恨被母亲的关怀拂去了不少,她不再明显地仇视任何人,更多的时候,她就一个人闭着眼坐在上房廊檐下的蒲团上,嘴里仍然发出那种独特的呼吸,喉咙里还有咕咕作响的苗头。她的安静使她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小一辈的人开始用敬仰的目光看她,有人说她是最善良的母亲。
爷爷死去的那天晚上,我还和奶奶睡在一起。那晚奶奶说了很多话,她说她要把爷爷的一生都说给我听,说着她还不忘给爷爷盖被子。当时她的头脑清醒而又思维敏捷,就像早先做好了准备一样,说到动情处还挥舞着手臂,冲着我笑或者哭。她不时地强调爷爷是个了不起的人,从她的眼神中我觉得奶奶一直爱着爷爷。我在奶奶的述说中渐渐睡去,醒来时奶奶端坐在炕的中间,她的一边是我,另一边是爷爷,奶奶头一回眼睛睁得大大的,呼吸变得匀称。她只说爷爷死了,等我再次看爷爷,才发现他已经换上了新衣服,头发也刚刚梳洗过,胡子有整理过的痕迹。他的样子简直就和睡着了一样,甚至比平时更加安详,只是那种奇怪的呼吸不见了。我一点都不怕,我觉得爷爷死去是正常的事,就像我早有先知一样。我起身摸了摸爷爷的脸,那脸冰凉如水,借着灯光跟门口的白墙一样,白而温暖。
我确信爷爷死了。我就坐起来穿好衣服和奶奶一样坐着。我和奶奶都睁大了眼睛,一起看着爷爷,我只看到了爷爷的脸,那是我多么熟悉的白色啊,上面还有奶奶的影子,奶奶撩头发的动作都能在他的脸上找到,像极了门口的树枝。我后来当真在爷爷的脸上找到了我自己,我发现爷爷的某个地方和我很像,当我回过神来重新寻找时,那一抹像却倏忽不见了,那白色则更加清晰起来。奶奶说走了好。我们就那样一直坐到天亮。
母亲在爷爷死后出了一口长气,像是做了一个深远悠长的噩梦,而现在梦醒了,她也突然变得苍老了,之前的风韵风干了,她变得空空荡荡。她一个人操持着这个家,业已无暇顾及那些梦中的东西了。
应该说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哥哥身上,而哥哥却没有按照她的意愿走上她所要的正道。他刚上初中就决定不上学了,这对母亲是个晴天霹雳,但哥哥的决绝并不是母亲的悲伤所能化解的,他还是在母亲的反对及至哀求中去了母亲后来找都找不到的地方,杳无音讯。母亲哭得死去活来,似乎要坚持不下去了。她大病一场,和她刚来到这个家时一样的浑身浮肿,好在爷爷留下了药方,才保住了母亲的命。
我想我应该站出来缓解一下母亲的失望,虽然她并不看好我,甚至还讨厌我,但我觉得作为母亲的儿子实在有必要有义务为她分忧解难,所以我决定要说话了。我希望我能给母亲惊喜,那时我十三岁,我觉得我和大人一样。
当然我开始大声说话时惊吓了母亲,她从炕上一下子坐起来,吃力地摸我的头,我跪在炕头,抓住母亲的手,像大人那样安慰她。母亲在确定我没有毛病之后,把我揽在怀里喜极而泣,她觉得我应该是大病一场突然好了,而我没有告诉她我的秘密。
我的学习突然惊人的好,上蹿了好几个名次。大家都以惊讶的目光看着我,大人们说真是先人修来的福气,他们纷纷怀念起爷爷来,有人说我肯定和爷爷一样聪明,也肯定能和爷爷一样有本事。
母亲又一次信了王老五的话,她重新粉刷了那面白墙,而我依然喜欢站在白墙的不远处,看它的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