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籽西瓜
普通西瓜为二倍体植物,即体内有2组染色体(2N=22),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令二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染色体成为4倍体(4N=44),这无籽西瓜种4倍体西瓜能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能正常萌发成长。然后用4倍体西瓜植株做母本(开花时去雄)、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取其花粉授4倍体雌蕊上)进行杂交,这样在4倍体两瓜的植株上就能结出3倍体的植株,在开花时,其雌蕊要用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其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胚珠不能发育为种子,而果实则正常发育,所以这种西瓜无籽!
无籽西瓜是用种子种出来的,但这个种子不是无籽西瓜里的种子,而是自然的二倍体西瓜跟经过诱变产生的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西瓜里的种子,由于是三倍体,所以它本身是没有繁殖能力的。所以也没有籽。马铃薯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人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十九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马铃薯,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巨峰葡萄
曾经得过农产品头等奖的巨峰葡萄,是属于套袋、无农药残毒及有机栽培管理的葡萄生产,之所以命名为巨峰葡萄,最主要是因为其果粒大,坚实而耐贮藏,呈长椭圆形的外观而来。巨峰葡萄,除了注意形状为长椭圆形且色泽以深紫色为佳之外,最好选择小串一点的葡萄,愈大串的葡萄营养及甜份容易分散,反而不如小串葡萄颗颗尽得精髓,能够味道香醇,吃起来甜中带点微酸,且肉质口感极佳。
甘薯
我们平时所说的“白薯”,在植物学上正式的名称是甘薯。它传入我国的历史,过去没有确切的记载,以致传闻与事实多有出入。但是,近来从福建发现了《金薯传习录》一书,真相为之大白。原来最初把甘薯种传到我国的是福建的一个华侨,名叫陈振龙,时间是在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农历五月下旬。
从这一部传习录的记载中可以看到,陈振龙是福建长乐县人,常到昌宋经商。他发现吕宋出产的甘薯产量最高,而统治吕宋的西班牙当局却严禁甘薯外传。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的方法。并且设法克服许多困难,在海上航行七昼夜,终于把甘薯种带回福州。他的儿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递禀,请求帮助推广,金学曾却要他父子自行种植,没有加以推广。陈氏父子就在福州近郊的纱帽池旁边空地上种植甘薯,收获甚大。第二年适值福建大旱歉收,金学曾才下令推广种植甘薯,以便度荒。事后金学曾却大吹大擂,要地方官绅出面为他立功德碑,并将甘薯取名为“金薯”,反而把陈振龙父子丢在一边,根本不提。
后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普遍种植甘薯,仍然是陈氏子孙努力推广的结果。陈振龙的裔孙陈世元曾联络几个同伴,到达山东的占镇,试种甘薯,成效卓著。后来他又在胶州潍县等地传播种植甘薯的经验,并且派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到河南的朱仙镇等地推广试种,最后到了北京郊外试种,效果都很好。南北各地的农民们逐渐对甘薯的好处有了认识,甘薯的种植才逐渐普遍了。
现在福建省立图书馆收藏着《金薯传习录》的一部完好的本子。这部书刊印于清代乾隆三十三年,即公元一七六八年,由福州南台小桥“升心堂书坊”刊行。分为上下两卷。此后又过了十八个年头,到了乾隆五十一年,即公元一七八六年,清朝政府才明令推广种植甘薯。可惜这部书又长期被农学家所忽视,没有继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现在我们对于各种农业技术书籍都很重视,对这部书也应该重新予以出版,供我国各地农业技术工作者们作为参考,以便进一步总结甘薯在我国各地的生产和用途等各方面丰富的经验。
在我们北京郊区,甘薯的产量虽然也很大,但是,人们对于它的良用方法还知道得不多。一般城乡居民只会蒸、煮、烤等吃法,很少象擦萝卜丝一样把甘薯擦成细丝,然后晒干贮藏起来,随时用它做饭吃;同时也很少象做柿子饼一样把甘薯晒成饼子,可以保存很久,吃起来又特别香甜可口。
虽然人们也知道甘薯在工业上用途很广,全身没有废物,但是,却很少人知道它在药物学上还有许多用处。据《金薯传习录》所载,它有六种药用价值:一可以治痢疾和下血症,二可以治酒积热泻,三可以治湿热和黄疸病,四可以治遗精和白浊淋毒,五可以治血虚和月经失调,六可以治小儿疳积。
这里有几种用处是其它薯类所没有的。
我国古代本来也有一些薯类作物,但是都没有甘薯这样高产和这样多的用途。《山海经》的《北山经》就有如下的记载:“景山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薯萁。”晋代郭璞注云:“根似羊蹄可食,今江南单呼为薯。”《本草纲目》上也写着:“薯藇。薯蓣也,一名山芋。”
这些都证明。薯类在我国本来有好多种。我们的祖先对于薯类作物并非全无所知。不过,甘薯从南洋群岛传来以后,我国人民又掌握了一种薯类的优良品种;而甘薯也变成越来越能够适应于我国土壤和气候的好作物了。
萝卜
又名莱菔、芦菔、十字花科、萝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萝卜营养丰富,可生食、炒食、腌渍、干制。萝卜因含淀粉酶,生食可助消化,因含芥辣油,具有辣油,具有辣味。根和种子内含有莱菔子素,有杀菌作用。萝卜有祛痰、止泻、利尿等功效。种子含脂肪39%~50%。
萝卜直根系,主根深60厘米~180厘米,主要根群分布在20厘米~45厘米的土层中。萝卜的肉质根是同化产物的贮藏器官,皮色有白、粉红、紫红、青绿等色,前苏联和法国还有黑皮萝卜。肉色有白、青绿、紫红等色。萝卜营养生长期叶丛生于短缩茎上。叶形上板叶(枇杷叶)与花叶(大类羽状全裂叶)之分。叶色有淡绿、浓绿、亮绿、黑绿之分。叶丛有直立、半直立和平展等方式。萝卜植株通过阶段发育后,由顶芽抽生的花茎为主茎,各白萝卜花多为白色或淡紫红色,青萝卜的花多为紫色,而红萝卜的花多为白色。萝卜果实为角果,成熟后不开裂,每果有种子3~10粒,脱粒较费工。一般种皮有红褐和黄褐色两种,深浅依品种而异,很多地方有红籽白萝卜、黄籽红萝卜的规律。种子千粒重7.0克~13.8克。
品种:按用途分为菜用、加工用、水果用。按季节分可分为秋冬萝卜、冬春萝卜、春夏萝卜、夏秋萝卜、四季萝卜。
萝卜属根菜类蔬菜,主要食用部分为肉质根部,是我国冬、春季供应的主要蔬菜之一。
我国栽培的萝卜在植物学上统称为中国萝卜,自古就盛行,明代时已遍及全国。多年以来形成了许多优良品种,其中天津青萝卜就是地方优良品种之一。
烟草
烟草起源于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目前发现有66个种,被栽培利用的仅有2个种,即普通烟草。又叫红花烟草,黄花烟草。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烟草最早。1492年10月,哥伦布率领探险队到达美洲,看到当地人在吸烟。1558年航海水手们将烟草种子带回葡萄牙,随后传遍欧洲。16世纪中叶烟草传人中国。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1900年在台湾试种烤烟,自1910年后相继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等地试种烤烟成功,1937年~1940年开始在四川、贵州和云南试种,发展成为我国主产优质烟区。20世纪50年代引进香料烟,20世纪60年代引进白肋烟,分别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试种成功。黄花烟约在200年前由俄罗斯传入我国北部地区种植。
烟草之最
第一个把烟草当作药物的大使——1560年,当时烟草还不流行,法国驻葡萄牙大使让·尼科把烟草作为治疗许多疾病的药物寄回国。几百年后,化学家们终于揭示出烟草中的能治病的药物是有害物质,并取名为尼古丁。
第一个大面积种植烟草的人——1612年,英国殖民官员约翰·罗尔夫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镇大面积种植烟草,并开始做烟草贸易。
第一个以烟代钱的统帅——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军攻占纽约,美军统帅华盛顿呼吁美国人帮助他的军队:“公民们,你们不给钱,就给烟草。
第一篇指出烟草有害的文章——1924年,美国《读者文摘》刊载一篇文章,题目是:“烟草损害人体健康吗?”
第一位撰文提出吸烟致癌的医生——1927年,英国医生弗·伊·蒂尔登在医学杂志,《手术刀》上撰文:他看到或听到的每一个肺癌病人都有吸烟。
第一个给烟草种植者特殊待遇的总统——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烟草为重要作物,其种植者缓服兵役。
第一位提出被动吸烟有危害的人——1986年,美国卫生官员西·埃弗里特·库普提出:生活在烟雾中的不吸烟的人,面临严重的健康危险。
香蕉
香蕉是多年生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其地下茎为粗大的球茎,根、茎、叶、花、果及吸芽(繁殖用)均由此长出。
香蕉香蕉果实除作水果外,非洲、亚洲、美洲热带地区也作为粮食。香蕉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各种加工制品和提取香精原料;香蕉植株具有高的药用价值:果实性寒,能滑大肠、通便,润肺;茎、叶可利尿,能治水肿、脚气;根捣碎后可治疮毒、结热和痢疾;花和花苞可治吐血和便血。新鲜的干茎、吸芽和雄芽也含丰富的营养物质,粉碎后可作猪饲料。假茎的纤维可制绳索、麻袋和造纸。总之,香蕉作为水果、粮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对于南方农村起着脱贫致富的作用。
香蕉喜高温多湿,通常生长温度20~35℃,最适温度24~32℃,各器官的临界温度为叶片10~12℃,果实13℃,根13~15℃。年均温21℃以上是香蕉的主要分布区,少数分布在20℃及其以下的地域。香蕉植株水分含量高,叶面积大,蒸腾量大,故需水量也大。香蕉月平均水分以200~300毫米最适宜,至少不得少于50毫米。香蕉要求充足的阳光,但不能太猛烈。光照差果实的光泽、风味差。香蕉无主根,正常植株有200~300条须根,10~30厘米土层是根系的主要分布层,香蕉株高大,根系浅,对风敏感,易遭台风和强风危害。据观察当风速达25~30千米/小时时,可使叶片严重撕裂,风速40~65千米/小时,常使假茎折断,风速100千米/小时,可使蕉园全毁。香蕉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冲积土或腐殖质土壤最适;pH值4.5~7.8都可种植,但以pH值6.0以上为最宜。
香蕉采用无性繁殖,种苗有吸芽苗和组培苗:①吸芽苗有褛衣芽(立冬前抽生的吸芽,披鳞剑叶,过冬后部分鳞叶枯死如褛衣,故名)、红笋(春暖后抽生的吸芽,叶鞘红色,故名)和隔山飞(由收获后较久的旧蕉头抽出的吸芽,又称水芽)3种,以褛衣芽苗为优,②组培苗生长整齐,以叶龄6~10片叶时种植为宜,组培苗易产生变异,生长较弱,抗逆性差,生长初期应精心管理。
春夏蕉(反季节蕉)、正造蕉、大蕉、粉蕉、龙牙蕉、组培苗蕉(试管苗)优质丰产技术因季节、品种不同,优质丰产的栽培技术也不同。
香蕉一受冻或者碰伤了为什么皮上会发黑?
在热带,香蕉树到处可见,蕉叶婆娑,碧绿一片。
树上的香蕉还绿,还硬,人们就把它摘下来啦——要是等到它变黄、变软,那运输起来就麻烦了,摘下以后,过了些时候,香蕉自然会由绿变黄。
俗语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当你把柳枝从柳树上攀下来时,枝上的细胞并没有死,插到地上,它会生根发芽。同样的,在摘下来的绿香蕉中,它的细胞仍然活着。这些细胞,会分泌出各种酵素。
在香蕉的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素与叶黄素。香蕉没成熟时,叶绿素掩盖住了叶黄素的黄色,所以香蕉看上去是绿色的。待放了些时候,细胞中分泌的酵素与叶绿素发生化学变化,破坏了叶绿素,绿色消失。这样,叶黄素的黄色便显示出来了,香蕉也就换上了一件黄色的新装。
秋天,落叶由绿变黄,也是这个道理。
香蕉挨了冻,或者皮被碰伤,碰破时,常常会出现黑色的斑点,看上去象块金钱豹的皮。这却又是另一场化学变化。原来,香蕉表皮细胞中,还含有一种氧化酵素。平时,它被细胞膜严密地包裹着,不与空气接触,正如你夏天躺在蚊帐里一样,不受蚊子的打扰。但是,一旦受冻、碰伤,细胞膜破了,那氧化酵素就流出来了,与空气中氧气发生氧化作用,结果生成一种黑色复杂的产物。
梨子、橄榄之类碰伤发黑,也是这个道理。
水仙
水仙属石蒜科水仙属植物,原产我国,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被称为“金盏银台”和“酒杯水仙”。重瓣的副花冠已瓣化,花瓣微皱,被称为“玉玲珑”和“百叶水仙”。
水仙,又称天葱、雅蒜、水仙花等。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水仙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温暖、湿润地区,福建漳州、厦门及上海崇明岛最为有名。
水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肥大,呈球状,外披棕褐色皮膜,茎基部生有白色肉质根。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
“深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峨眉篸一枝。”这是宋朝诗人刘邦直吟咏水仙的诗句。透过这几句诗,我们仿佛沉醉于婷婷玉立、凌波无尘的水仙花的卓约风韵之中,故有凌波仙子的美称。
在水仙的著名产地漳州流传有这样一则关于水仙花的传说:古时一位心地善良、勤劳的少年,孤苦生活,不得温饱。有一天他救了一位老人,老人感激的送他几粒葱头样的东西,嘱他好好养护,并告诉他不久以后可以用来卖钱。果然,在少年精心呵护下,这葱头抽出翠绿轩昂的叶片,绽放出芬芳雅致的花朵,吸引了人们纷纷来购买。大家认为少年遇到的老人是神仙,而这花又开于水边,便将此花命名为“水仙花”。
水仙花喜欢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水的环境,人们每年在霜降前后,用它的球茎进行繁殖。
怎样水养水仙?
水仙可盆栽或水养,一般家庭多用水养。
水仙的水养方法如下:将选购来的水仙鳞茎剥去外皮,去掉根部的护泥和枯根,然后用小刀剥去鳞茎上部3~4层外表皮,使其间的花芽露出,注意剥取时不要损伤花芽。再将鳞茎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第二天擦去切口流出的粘液,再直立放入水仙浅盆中,加水淹没鳞茎三分之一为宜。盆中可用石英砂、鹅卵石等将鳞茎固定。
白天水仙盆要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晚上移入室内,并将盆内的水倒掉,以控制叶片徒长。次日晨再加入清水,注意不要移动鳞茎的方向。剐上盆时,水仙可每日换一次水,以后每2~3天换一次,花苞形成后,每周换一次水。水仙在10~15度环境下生长良好,约45天即可开花,花期可保持月余。
水仙水养期间,特别要给予充足的光照,白天要放在向阳处,晚间可放在灯光下。这样可防止水仙茎叶徒长,而使水仙叶短宽厚、茁壮,叶色浓绿,花开香浓。水养水仙,一般不需要施肥,如有条件,在开花期间稍施一些速效磷肥,花可开得更好。
怎样沙养水仙?
沙床的设置
沙养水仙可在塑料棚或玻璃温室中进行。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地势平整的地面,用砖垒成1米宽、25厘米高的沙地,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然后将干净的河沙置于沙池中,厚度略低于池高,并用清水将沙子喷湿、整平。若在家庭中沙养水仙,可在花盆内铺以25厘米深的沙子进行盆栽。
水仙球茎处理
先将球茎外面的干枯鳞片剥除,并除去枯根及泥土。在球茎腹、背各竖划两刀,使鳞片松散,便于花葶抽出。注意不要以伤着花芽为准,然后即进行栽植。
栽植及管理
将洗净的水仙球茎分级,并按一定的株行距栽植于沙床中,栽植深度以埋入整个球茎为宜,栽后浇透水。以后每天向沙床喷洒清水一次。花葶开始生长后减少浇水量,每隔3~4天喷水一次,保持沙床湿润即可。温度保持在10~15℃。当花苞绽蕾欲放时,将整株从沙床中拔出。拔时要用手拿住水仙球茎下部,用力要均衡,勿伤根部及叶片。拔出后用清水冲净根部沙土,然后根据不同的株形、大小,分别栽植于不同类型的水仙盆中,用石子固定,即可入室观赏或供应市场。
沙养水仙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此法只适用于普通水仙,不适用于雕刻的水仙。
(2)栽植密度不宜过大,若密度过大,则通风不良,而且从沙床中取出植株容易碰断叶片,有损观赏。
(3)要注意保持充足的光照、较低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光照不足或温度过高(30℃以上),植株容易徒长。通风不良易发生叶斑病。
(4)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沙养水仙较水养水仙开花晚10~15天。
怎样防止水仙出现“哑花”?
所谓“哑花”,是指水仙在水养过程中,花葶中途夭折,花蕾枯萎或花蕾未开先衰的现象。“哑花”现象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①水仙球质量差。球体小,花芽发育不良;球体遭受病虫害,根盘干朽,发根少,体质弱。
②养护不当。换水不勤,光照不足,室温过高,通风不良,造成叶片徒长,花葶瘦弱。此外,换水时碰伤根和花葶,也会导致出现“哑花”。
③水养季节不当。如霜降前鳞茎处于休眠期或清明后气温升高时进行水养,均会出现“哑花”。
要防止“哑花”,首先要挑选三年生的优质鳞茎进行水养。水养用水最好使用雨水或池塘水,如用自来水,应贮存一天再用。再就是要保证所养水仙光照充足,每日不少于6小时,还要注意室内通风。气温保持在12~15度,最利于水仙生长。在北方,天气干燥,每天要向水仙植株喷水。
怎样防治水仙病虫害?
水仙主要病虫害有大褐斑病、叶枯病、线虫病、曲霉病、青梅病等。褐斑病,主要危害水仙的叶和茎。初染时出现于叶尖,褐色,大片感染时叶和梗均会出现病斑,使叶片扭曲,植株停止生长,导致枯死。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水溶液,每5~7天喷洒一次,连喷数次可控制病害发展。
种植前剥去膜质鳞片,将鳞茎放在0.5%福尔马林溶液中,或放在50%多菌灵500倍水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可预防此病发生。枯叶病,多发生在水仙叶片上,初发时为褪绿色黄斑,然后呈扇面形扩展,周边有黄绿色晕圈,后期叶片干枯并出现黑色颗粒状物。此病可于栽植前剥去十枯鳞片,用稀高锰酸冲洗2~3次预防。病发初期,可用50%代森锌1500倍水溶液喷洒。线虫病,主要危害水仙的叶片和花茎。初发时,水仙叶片和花茎上会出现黄褐色镶嵌条纹,然后出现水泡状或波涛状隆起,导致叶和茎表皮破裂而呈褐色,直至枯萎。此病可用40~43度的0.5%福尔马林液浸泡鳞茎3~4小时加以预防。如在养护过程中发现植株染病严重,应立即将病株剔除并销毁。
怎样控制水仙的开花期?
水仙的花期,早于桃李而晚于梅。一般秋冬开始水养,冬春即可开花。那么,怎样能使水仙在元旦,春节期间开花呢?通过人为控制水仙花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一般水仙球正常进行水养45~50天可如期开花。所谓正常水养,即要保证水仙水养后,每天有6小时的光照时间,室温保持在10~15度左右为宜。如遇天气反常,光照不足,温度过低(过高),那就要采取措施,使水仙能如期开花。
常用办法:
①气温过低、光照不足时,可给水仙盆内换上12~15度的温水;晚上用塑料薄膜围住水仙盆,并用60瓦灯光距花40~50厘米处,进行增温和加强光照,同时要给水仙叶面喷水,防止温度骤然增高。
②气温过高时,则要在水仙盆中适量加入冷水,夜间将盆中水倒掉,进行低温处理,这样可使水仙推迟开花。
水仙花水仙花雕刻时间的选择
雕刻时间的选择十分重要,雕刻前必须进行时间预测,即雕刻后经过水养,能使之在预定的时间吐蕊开花。确定观花日期后(元旦、春节或喜庆日),再根据培育水仙场所的温度、光照等情况选择雕刻日。从雕刻日起,经过水养,调整造型到第一朵水仙花开放称“养育期”;从第一朵花开放到大部分花朵开败,失去观赏价值时称“观赏期”;在一般情况下,水仙花的观赏期在12天左右,最佳观赏期在70%~80%花朵开放时,其余花蕾含苞待放,这时花香味较浓,有花、有蕾,给人以奋发向上,欣欣向荣之感。
水仙生长发育的快慢以及花期的长短,与培育水仙场所的温度高低、光照充足与否以及湿度情况有直接关系。温度高、光照充足、环境湿润,生长发育快,“养育期”就短。在这种环境中,水仙花的“观赏期”也短。若大部分花朵开放,仍有小部分花蕾的水仙植株,可不再晒太阳,把水仙放置在白天平均气温5℃左右,夜间2~4℃的蔽荫处水养,花期可达到20余天。
若想在春节期间观花,培育水仙场所白天平均温度在12~14℃,夜间最低温度在2℃左右,水养42天左右能开花。上述天数是按正常年份计算的,若遇有天气反常,云雾天数较多或出现寒流等,必须打3~4天富裕时间,那就需要在春节前45天左右进行雕刻了。
若想在元旦观赏水仙花,还是在上述场所养水仙,那提前的天数就不是45天了,因为水仙花苞在鳞茎内即使不雕刻水养,它也在不断长发育,只是比雕刻水养后生长速度慢而已。
若进行反季节养护,可将球茎于10月1日前放入冷库或冰箱低温贮藏,于3月至7月均可雕刻水养,其间浸养至开花的时间与春节前大致相同。
在同一地区,同一个养护场所,11月5日把水仙鳞茎球雕刻水养到第一朵花开放需要40天左右;11月20日雕刻水养到第一朵花开放需要37天左右;12月5日鳞茎球雕刻水养到第一朵花开放需要34天左右;12月20日把鳞茎球雕刻水养,32天左右就能开花。
根据以上资料,以及当地气温、光照等情况,再结合自己雕刻水养水仙的经验,观花日确定后,水仙鳞茎球的雕刻日就不难选择了。
小麦
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谷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
蕃茄
蕃茄别名臭柿、西红柿、柑仔蜜。自然产期1~5月,10~11月为盛产期。
蕃茄茄科,蕃茄亚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可达1.5~2米;植株有矮性和蔓性两类,全株具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叶为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或裂,小叶长卵形或长圆形叶偶数羽状,夏秋开花,总状或聚伞花序腋外生,有花3~7枚,黄色,花萼及花冠各5~7裂,雄蕊5~7枚,花药合生成长圆锥状。浆果呈扁圆、圆或樱桃状,红色、黄色或粉红色。种子扁平,有毛茸,灰黄色。性喜温暖。原产南美洲,我国普遍栽培,一般冬春于保护地育苗,春季栽培为主,冬季温室栽培。果实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作蔬菜或水果。亦可制成罐头食品。
性味味甘、酸,性凉。功用清热生津、养阴凉血、健胃消食。
食用须知
营养学家们认为,每天只要生食100~200克新鲜蕃茄,就能保证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与矿物质,但生食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宜食用未成熟的蕃茄。未成熟的生蕃茄里含有龙葵碱,食后会使口腔苦涩,胃部不适,食多了可导致中毒。
②不宜空腹食用大量蕃茄,因为蕃茄中含有较多的胶质、果质、柿胶酚等成分,易与胃酸结合生成块状结石,造成胃部胀痛。
③患有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人不宜吃蕃茄,以免病情加重。
④不能食用腐烂变质的蕃茄,以防中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