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王小六的,经常到鬼市上来转悠。这天他又起了个早,到集市上转了半天,发现西南拐角处那儿蹲着个青年,面前摆着个瓷瓶,便走过去,蹲下身子,端起瓶子打量起来。
这瓷瓶一尺来高,瓶身是青花缠枝莲的图案,瓶底没什么款。王小六跻身古玩市场也有两年多了,凭直觉,他觉得这瓷瓶是一件官窑老瓷器,心不禁“怦怦”跳了起来。他使劲儿稳了稳神,又悄悄瞥一眼那青年,见他平头,格子衫,裤子上全是泥,一看就不是本地人。
那青年见王小六这样子,张口问他:“怎么样,真想要?便宜点给你吧!”
一开口,满嘴的外地口音,王小六心想:这瓷瓶八成不是正路上来的,要不哪有这么卖的,还没侃价呢,就自己先贱卖了?不过这王小六挺会抓机会,好话歹话一块儿说,又是哄又是诈的,最后花二百块钱把瓷瓶买了下来。
回到家里,王小六把瓷瓶放在桌子上,又仔仔细细地端详起来,越看越判断这东西可能是明代器物,瓷质如此细腻,开片又那么均匀。但他有点拿捏不准,便想到了师傅老刘,如果老刘也认定这是明代器物,那就说明自己的眼光像回事儿啦!想到这儿,王小六赶紧用毯子将瓷瓶裹了,抱着它兴冲冲地跑去找老刘。
老刘一看到这个瓷瓶就愣住了,随后取出放大镜仔细看,站在一旁的王小六心里紧张得“怦怦”直跳。好半天,老刘终于开口道:“哪儿来的?这是明永乐年间官窑产的。”
王小六两眼瞪得老大。
老刘继续说:“前两年在香港拍卖会上,同样一只瓷瓶,被拍到一百六十万。你这只,少说也值一百万。”
王小六简直听傻了,想不到这只瓷瓶不但是真家伙,而且还能值这么多钱。他像是在梦里,半信半疑地问:“师傅,真的?”
“你说呢?”老刘看着王小六的眼睛说,“我现在带你去拍卖行转转,正好他们请我老师陈老去鉴定一批古董,你把这个瓷瓶带上,让他们开开眼。”
王小六急忙去捧瓷瓶,激动得两只手直抖,老刘嘱咐说:“稳住了!摔了就不值钱了。”
到了拍卖行,一个矮胖子老远就迎出来:“老刘!里边儿请,里边儿请,陈老已经到了!”那矮胖子是拍卖行的经理,他客客气气地把老刘和王小六迎了进去。
矮胖子经理说的“陈老”,就是老刘的老师,叫陈正阳,是本地收藏界的权威,七十多岁了,今天拍卖会,陈老是被邀来替他们做鉴定的,每每这种时候,他都会让他的学生一起参加,老刘便想借这个机会给自己长长脸。
屋里,陈老正趁拍卖会前的空闲时候给大家说着收藏圈内的掌故,老刘进去给大家一一打过招呼之后,就得意地说:“陈老,我今天带了个东西来,给大家瞧瞧。”他回头招呼王小六:“小六呀,快把东西拿出来!”
王小六小心翼翼地把手里的包袱放到桌上,把裹在外面的毯子打开,众人都好奇地围上来,打量了又打量,都等着陈老开口。只见陈老仔细地看了会儿,把瓶子拿起来,在手上转了一圈,又用手在瓶子里外两面摩挲一阵子,突然猛地就朝地上摔去,只听“哐啷”一声,瓷瓶被摔得粉碎。
“陈老,你……你……”老刘顿时脸色惨白。
王小六“妈呀”惊叫了一声,众人也都吓傻了眼。
只见陈老不慌不忙弯下腰去,从碎瓷片中拣起一片,递给老刘,说:“你看看,这上面是什么?”
老刘接过一看,瓷片内面印着一方小章,是阴文蝇头小篆“正阳”二字。这不就是陈老陈正阳的章吗?他惊疑万分。
陈老说:“这个瓷瓶是我多年以前特地做的,当时年轻气盛,做出来想以假乱真给行家们难堪的,没想到……唉,现在想想,再怎么有理由也不应该这么做,如果我不把它处理掉,以后不知又会蒙骗住多少人呢!买瓷瓶的钱我给,但假货一定要彻底毁了。”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于是便都哈哈笑开了。
矮胖子经理冲着老刘说:“老刘啊,你就老老实实当陈老的学生吧,要学的东西多着哩……”
(痴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