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兄弟俩又头碰头地在一起欣赏一件宋瓷藏品,忽然门铃响了。大林去开门,一看,来者是一个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人。大林疑惑地问:“您找谁?”
老人笑了:“怎么,不认识我了?”
小林闻声出来一看,惊叫起来:“哎呀,是全伯伯呀!”
全伯伯?大林想起来了,全伯伯是父亲的老朋友,多年以前就到国外去了。自父母去世以后,他今天可是第一次登门啊,兄弟俩于是赶紧把他让进屋。
大林天生伶牙俐齿,嘘寒问暖地立刻与全伯伯聊了起来。小林生就的闷葫芦,给全伯伯端了一杯茶之后,就坐在一边静静地听,好半天也不插一句话。
这个全伯伯其实是为十天后的一个拍卖会回来的。他说他得到消息,有个菲律宾老华侨,手头有幅明代才子唐伯虎的《金山垂钓图》,上面还有乾隆到道光年间好几个皇帝盖的鉴赏印和许多名人的题跋,明清收藏鉴定一类的书籍里面,对它都有记载。据说这个菲律宾老华侨最近手头急需一笔资金,所以就把这幅画带回大陆,要在这次拍卖会上出手。
全伯伯说到这里,犹疑着把话头打住了。
大林有些不解:“全伯伯,这么好的机会,您去竞拍不就是了?”
可是全伯伯却吞吞吐吐道:“机会是好,可我……我干这么……这么久了,现在贸然出场,恐怕太敏……敏感,过去的那几个对手……”
大林一听,心想:莫不是全伯伯要我们帮什么忙?他于是试探着问:“全伯伯,您是怕到时候竞拍不过人家?”
“哎呀,”全伯伯满脸的皱纹立刻舒展开来,“我的大侄子就是聪明!怎么样,你们到时候能不能代我出面去竞拍?这是我寻了大半生的藏品,你们哥俩若是帮我把这件藏品拍到手的话,我付你们十万美金。”
“美金?十万?”兄弟俩眼睛瞪直了: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大林嚷嚷道:“不就是拍卖一张画嘛,这种事儿我们帮人家搞过,应该……不,全伯伯,保险没问题!”
“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全伯伯小心地问。
大林看看小林,小林轻声对大林说:“哥,我听你的。”
“那好,”大林朝全伯伯点点头,“全伯伯,到时候您就把钱准备好吧。您是爹妈的老朋友,这个忙我们当然得帮咯!”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大林替全伯伯到拍卖公司登记,交押金,领竞拍号。
说起拍卖这个事,没到过现场的人不知道,到时候举牌报价,不是谁想举牌就举牌,得事先登记编号,还得交至少一万元的押金。要不然你胡报一通而最后不买了,拍卖公司不就白白折腾了?随后,拍卖公司还要把申请参加竞拍的拍卖品编号,印成图册给各位买主,让大家及早做到心中有数。
大林把图册拿回家,与小林一起琢磨了半天,发现全伯伯要他们代拍的《金山垂钓图》,竟是这次拍卖会的主品。全伯伯有这么多钱来买如此有分量的藏品,兄弟俩真是羡慕不已。
十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到了拍卖这天,全伯伯虽说把事情托付给了大林、小林兄弟俩,可他仍然不放心,还是去了现场。到那儿一看,大厅里早已坐满了人,再仔细找,只找到小林一个。大林呢?正在这时候,小林恰恰与他四目相对,并且沉稳地向他点了点头,他回了个会心的微笑,这才把心放了下来。
拍卖开始了!前面的拍品如何成交,就不细说了。反正接下来,主拍人宣布:“现在,拍卖0754号,明代唐寅的《金山垂钓图》,底价是……”
主拍人刚说到这儿,底下的人居然就争先恐后举起了手里的牌子,全伯伯的神经立刻绷紧起来。
主拍人的两只眼睛在场上来回扫视,嘴里一直没停:“1000万,1200万,1400万,1600万……好,2000万,2200万,2400万——2400万,一次;2400万,二次……”主拍人举起了手里的木槌。
全伯伯知道,只要他喊出“2400万,三次”,把手里的木槌“啪”地一落,这拍品就算是成交了,这就叫一锤子定音。全伯伯急得“哗”地站了起来,因为举这块“2400万”牌子的不是小林,而是一个“板寸头”。不是与兄弟俩说好的嘛,让他们俩只管竞拍,钱他有的是,怎么小林这会儿迷糊了呢?再不举牌,这事儿就砸了!
就在全伯伯急得冷汗直淌的紧要关头,小林不慌不忙地将手里的牌子举了起来:2600万。板寸头不服气:2800万。这回,小林盯着不放了:3000万。小林完全是一副不达目的誓言不休的气势,大概板寸头看看自己实力不是小林对手,于是便停止了举牌。
全伯伯长嘘了口气,心里正暗暗叫好,可就在这时,突然半道里杀出个程咬金,场上有个中年男人举起了牌子,那就意味着他要出“3200万”。主拍人原以为到3000万就停下来了,一看又有牌子举起来,眼睛“刷”地亮了,神情激动,声音高了八度:“3200万!”
场内顿时寂静无声。
全伯伯有经验,他一点儿也不紧张,他知道,小林的动作就像他的性格,稳扎稳打慢慢来。但这回他却猜错了,小林的动作太慢了,直到主拍人喊“3200万,一次”,“3200万,二次”,“3200万,三次”,“啪”把木槌落了下来,小林手里的牌子还没举起来。
全伯伯傻眼了:宝物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那个中年男子给拍走了?会一散,他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冲着小林责问道:“你、你怎么搞的嘛?你哥呢?”
全伯伯当然不会知道,这个结果其实是小林精心设计的。别看小林不声不响的,但从小就比哥哥有脑子,大林在忙忙碌碌帮全伯伯跑登记的时候,他可没闲着。他知道现在拍卖市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竞买双方都是国人,竞价就不会太高,反正都是同胞嘛,只要藏品能留在国内就行。可有个别外国公司摸到这个行情,就特地雇人充此角色来为他们觅宝。全伯伯虽是中国人,可当年父母曾说起过,他早就入了外国籍,所以那天全伯伯提出要他们兄弟俩帮忙代拍时,小林就多留了个心眼,结果悄悄一打听,果然是这么回事,全伯伯哪里是自己拍卖,他是在帮他的外国公司操作。
小林话虽不多,可主意并不少,要是用X光一照,那心眼儿准比天大。你看他,眼珠儿一转,立即与他那些收藏爱好者联络上了,于是就有了后来拍卖会上的那一幕。那个中年男子是一家文化公司的,这个拍品他们第二天就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至于哥哥大林,小林怕他走漏风声,所以事先不敢告诉他,思来想去,只有在出门前用加了安眠药的葡萄酒把他阻在家里。干大事之前必喝葡萄酒壮行,这是他们兄弟俩的老规矩,没想却为小林创造了契机。
(崔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