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故事-鉴宝专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冯老在博物馆工作多年,任馆长后,为扩充展品资源,丰富馆藏文物,他别出心裁出了个点子,由博物馆与当地电视台合作,举办有奖征集民间文物藏品活动,每周日晚黄金时段电视台现场直播,由专家为献宝者作藏品鉴定,凡参与者还可参加摇奖,有精美纪念品赠送。

    征宝信息在电视台播出后,场面非常火爆,来献宝的人络绎不绝。但民间藏品虽然繁多,真正有价值的却寥寥无几,冯老不免有些失望。

    这天下班时候,来了一位农民模样的人,也说是来献宝的,冯老便把他请进办公室。农民从蛇皮袋里取出一个小布包,解开,里面是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器,碗口大小,形状奇特,一端是个椭圆形的筒,另一端连着一块小平板,上面刻着精美的纹饰。

    冯老一见这东西,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为啥?他向来对文物情有独钟,并有很高的鉴赏水平,他知道这东西是商周时期的轮轴饰品,存世很少。而且更让他激动的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与这一模一样的一件,若是能够把它们成双配对,定会引起轰动。冯老兴奋得急忙从农民手中接过青铜器,迫不及待地鉴赏起来。

    农民在一旁问:“这玩意儿值钱吗?”

    冯老差点笑出声来:价值连城的文物珍品,怎么到他嘴里竟成了玩意儿?冯老客气地说:“值钱不值钱,得等专家鉴定后才知道。你大老远地赶来,先住下吧,明天就是星期天,晚上你就可以去电视台让专家现场鉴定了。”

    农民想了想,说:“我待会儿还想去街上走走,这东西带来带去的不方便,能不能就放在你们博物馆里?”

    “可以呀!”冯老巴不得农民把这东西留下呢,自己可以好好欣赏欣赏,所以答应得非常爽快。

    农民走后,冯老捧着这件青铜器在灯下反复观赏起来。这轮轴饰品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的造型和纹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北宋以后就开始有人仿造。冯老用放大镜查看上面的每一个细节,但见纹饰图案线条清晰,对比强烈,断代特征非常明显,充分显示出商代晚期的独特风韵。冯老知道,这类器件如果是赝品,由于不懂得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和原理,很难在铸造拼合的地方不露蛛丝马迹,但此物不仅没有铸造缺陷,反而在细节处理上处处显露出传世精品的典型制作手法。冯老生怕自己看走眼,把青铜器拿在手里反复掂量,又用专门的金属敲击器轻轻敲击,每敲一下便侧耳倾听半晌。

    当他确定这是真品无疑时,兴奋得当即跑到楼下博物馆的展览大厅,让保安把镇馆之宝取出来,拿到办公室与农民送来的那件轮轴饰品放在一起比较,一样的大小造型,一样的纹饰图案,他高兴得真想连夜把大家叫来一起欣赏。

    此时已是夜半时分,可冯老舍不得走,他举着金属敲击器,一会儿敲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会儿敲敲农民的藏品。敲着,敲着,突然他的脸色变得煞白,身子一歪,差点跌倒在地上。原来就是这么三敲两敲,他听出来当初自己代表博物馆用重金买来的镇馆之宝,竟然是赝品。因为真品经历过地下几千年的氧化和腐蚀,铜质发生了矿化,器件表面会略有膨胀,比重下降后,敲出来的声音相对有些浑浊,而伪器敲上去的声音相对就比较清脆。此外,伪器铸造的通病是器壁稍厚,重量与真品相比会有差异,这些破绽在单独看的时候是很难发现的。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此刻,身为博物馆馆长的冯老真是心乱如麻,他担心这秘密一旦泄露出去,不但自己声誉大大掉价,博物馆也会遭受巨大损失。怎么办?现在要再找到当时卖出赝品的那个文物商人,简直是不可能的了。

    情急之下,冯老心头一动:我何不趁机把这两件东西调换一下?反正那农民啥也不懂,就是指给他看,他也未必能看出其中的名堂。

    主意一定,冯老便咬咬牙,把农民送来的藏品送去展览大厅,充当镇馆之宝,而把博物馆原先的镇馆之宝留下来,准备第二天让农民送去直播现场。

    但让冯老没有料到的是,由于平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名气太响,电视台出于为博物馆进一步扩大影响考虑,坚持要冯老把博物馆的这件宝贝一起带去现场。所以到第二天的直播晚会上,农民送来的藏品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摆在了显眼的展台上。

    主持晚会的是一个年轻干练的小姐,她首先按惯例来了一番开场白,然后就把专家和农民都请到台上,请专家对农民的藏品作现场鉴定。可这个专家虽然对青铜器颇有研究,但名声在冯老之下,所以鉴别了之后他不敢下结论,非得让主持小姐把冯老请上台。

    为了自己和博物馆的利益,冯老只好装模作样地在台上鉴别一番,然后对主持小姐说:“很遗憾,这是一件赝品。”他一一指出其实原本是博物馆收藏的那件轮轴饰品造伪的细微痕迹。

    农民听冯老说得这么肯定,就对主持小姐说:“既然是假的,那我就拿回去吧。”

    冯老做下了亏心事,于心不忍,赶紧安慰农民说:“这虽然是件赝品,但它的造伪能力达到了乱真的程度,而且造伪的年代估计在北宋年间,所以到今天来看,它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那农民是个非常爽快的人,说:“既然是假的,就不能让后人去上当,我还是拿回去的好。”

    主持小姐见农民有这么高的觉悟,立刻接过他的话头说:“其实藏品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积极参与。我代表征宝节目组向这位农民大叔表示衷心的感谢!接下来,我们就请大叔来摇奖。”

    谁知农民却不好意思地连连摆手,说:“这个奖我不能要,不能要。”

    “为什么?”主持小姐非常惊讶。

    农民说:“我本来是想把这玩意儿献给国家的,没想到是假的,咋能参加摇奖?”

    主持小姐追问道:“那假如是真品,您也不要奖么?”

    农民憨厚地笑了:“那当然要啦,我就拿这笔奖金回去盖个养鸡场。哈哈哈哈……”他一边说,一边就从展台上拿起那件刚才被专家鉴定过、又被冯老讲解过的轮轴饰品,转身要走。

    可刚要转身,他嘴里“咦”了一声:“不对呀?”他疑惑地把手里的饰品放下,又拿起旁边一件。

    冯老一看急了,一把拉住他说:“错了,错了,你拿错了。”

    农民说:“没错没错,这东西我和它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哪会认错?不信您掂掂,两个分量不一样。”

    台下观众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场一片哗然。

    主持小姐灵机一动,问农民:“您说这件饰品是您拿来的,您有证据吗?”

    农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挠着头皮想了想,问主持小姐:“我家的鸡能认,这算不算证据?”

    “什么?”主持小姐一听,饶有兴趣地问,“你家的鸡能识宝?”

    农民说:“这算什么能耐?这玩意儿你们把它当宝,可在我家里……”

    谁知他话还没说完,就被主持小姐打断了。主持小姐觉得这是扩大直播影响的好机会,立刻请示在场领导,然后当众宣布:“电视机前的各位观众朋友们,咱们今天的征宝活动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在归属难辨的情况下,节目组决定:明天上午十点整,‘征宝节目’继续现场直播,欢迎大家到时收看。”

    直播暂时告一段落,两件青铜器轮轴饰品都由电视台专人保管,第二天再见分晓。

    这一晚,冯老一夜都合不上眼,直觉已经让他开始后悔自己做下了糊涂事。

    再说第二天上午十点整,电视屏幕上,征宝节目的现场直播已经从电视台移到了农家院里,主持小姐一脸兴奋和好奇,手持话筒面对电视观众说:“各位观众朋友,各位观众朋友,现在,我们征宝节目组已经来到了昨晚在直播现场献宝的农民大叔家里。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两件轮轴饰品现在都放在大叔家院子里的阶梯上,现在我们就请大叔家里的鸡来作证,到底哪一件是大叔送来的。”

    主持小姐话音刚落,就见电视屏幕上,一群鲜蹦活跳的鸡争先恐后地从鸡舍里飞出来,那农民用小木棍先在一件轮轴饰品上敲,清脆悦耳的声音好听极了,可那些鸡三三两两地伸了伸头,然后就像没听见似的,没有一点反应,在院子里走开了八字步。农民不动声色,拿起另一件轮轴饰品敲了起来,“扑扑扑”声音刚响起,那些走八字步的鸡儿们突然就像接到什么命令一样,飞也似的扑到鸡食盆里啄起食来。

    结论不言自明。

    不过主持小姐还是想征求一下冯老的意见,可是找遍整个现场,哪里还有冯老的影子……

    (张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