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上栽了三百六十五根杆,代表三百六十五天。每根杆头一盏灯,表明天天亮堂,日日光明。现在管理人员将电闸一合,三百六十五个灯泡哗一下全亮,整个西坪一片灯海。这在乡村来说,是最灿烂辉煌的夜晚了。
关于九曲黄河阵的起源,有诸多说法。一说是:既为阵,必与古代战争有关,这个战争就是《封神演义》中说的,三姑摆下黄河奇门阵,欲把玉虚门下十二大仙困进阵内,使其失神、销魂、丧本元、损肢体。于是民间就效法三姑,也来个九曲黄河阵,当然斗争对象不是十二大仙,而是日常给人们制造厄运的阴魂鬼魅。摆下黄河阵,不怕鬼狰狞,人们只要进九曲黄河阵转游一回(简称转九曲),就能消除灾祸,一年通顺。如此说来,民间的九曲黄河阵始于明代《封神演义》成书之后了。
另有一说:不是民间受《封神演义》影响,而是《封神演义》受民间影响。也就是说,许仲琳在写《封神演义》中三姑欲擒十二大仙时,借用了民间已有的九曲黄河阵。若此说成立,民间的九曲黄河阵就远在《封神演义》成书之前,历史更久远了。
不管是谁受谁的影响,有一点是一致的,即九曲黄河阵是非常厉害的。其厉害在于“九曲”二字——曲曲弯弯,复杂难辨,因而连玉虚门下的十二大仙这样神通广大的仙人,困于阵中都无法出来。这种复杂绝不是寓意性的,象征性的,你只须看看阵图,就会明白它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含量,就会为其构思奇妙和构图严谨惊叹不已。它根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理,以三百六十五根杆为点,而连成乾、坤、艮、兑、震、离、坎、巽八宫。八宫之外,又设中宫,这就构成复杂的八卦九宫图。转游起来,大弯套小弯,小弯连大弯,转出来又转回去,转回去又转出来,越转越感复杂,越转越觉奇妙,使转游的人迷失方向,分不清东南西北。
如果有人贸然入阵,必然走错而困在阵内。这被认为是很大的不吉利。没人敢冒这个险。所以就形成有人引导的集体转游。引导者多为识阵的僧道之人或是吹鼓手。引导者在乐队吹奏的舒缓乐曲中前行,其他人将点燃的线香举在胸前,鱼贯其后,迤逦行进。纷乱嘈杂的人群,一旦入阵,就变得庄严肃穆,加之手举点燃的线香,更增加了虔诚、神秘之气氛。
今天来东峪转九曲的人们,多了一个兴奋点,那就是丁国义出现在转九曲的人流之中。他是正月初六下午仓促回家去的,初十又出人意料地重返罗山,住到黄河宾馆。入乡随俗,他也来转九曲,也是将线香举在胸前。但他脑子里想的和当地群众完全不同。他没有为自己祈求什么,他是突然想起社会上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人生如戏。他觉得太对了。小时候自己是一名小观众,后来成了大观众,在看别人表演,同时跃跃欲试地作着上台准备。终于上台了,演的是连台本戏,一口气演了三十多年。现在剧终幕落,自己又被还原成观众,一名老观众,到了台下,看别人表演,同时也回头反观自己那台戏,细细品味自己所扮演的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在整个转游过程中,他的思维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个“角色”上,自然想到了李军说的数字腐败,东峪人的沉重负担以及马吉祥的惨死……
阵外,关于丁国义的话题在等待入阵的人群中广泛传播着。有人说,丁国义这回下来是要调查农民负担问题,然后以个人名义向市委、省委以至中央打报告。没人派他,是他自个主动下来发挥余热。
有人说,他的调查已经进行了三四天,而且已经触及到马吉祥之死这样令东峪人讳莫如深、噤若寒蝉的事件。他由此发现罗山还有类似的事件,他要一一调查。这一下,郎全德慌了,就给岳父打了电话。一个钟头以后,市委书记就给丁国义来了电话,说老丁你要注意身体,快点回来,让老干局组织你们几个作一次全面体检,还计划召集几位老同志开个座谈会,希望你尽快回来。丁国义接完电话,想了想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我已不在将士之列,解甲归田了啊!
有人说,郎全德见丁国义没有回去的意思,又赶紧进城找县委书记汇报,说丁国义私自在下面活动,不利于罗山的安定。县委书记一听是丁国义,也有点无可奈何,指示郎全德看看情况再说。郎全德回到镇上后,就派了一个心腹对丁国义暗中盯梢。
有人说,罗山二奇何玉兰和李军成了丁国义的左膀右臂。李军帮丁国义安排日程、提供线索、打印材料。何玉兰呢,说丁叔的活动有危险,担心有人暗算,就从县城公司抽调来两名保安,白天跟随保卫,晚上住隔壁,要做到万无一失。
还有人预测,丁国义的行动会牵动镇、县、市、省四级神经,所引发的斗争恐怕比复杂的九曲黄河阵还要复杂百倍千倍。
总之,有关丁国义重返罗山的话题,多出自镇政府干部及其家属、亲友之口,因此在整个九曲黄河阵的场地上,人们深信不疑地传播着,演绎着……
作者简介:
田东照,男,1938年生,山西兴县人。曾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山西文学院院长等职。七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散文、报告文学、影视作品等,共计四百余万字。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作品曾多次在省内外获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