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人要承担男人的谎言-女人,你必须要面对的另一个女人——他的母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引言

    典型行为:

    男人总是夹在两个女人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他的伴侣,一边是他的母亲。这两个女人似乎永远是矛盾不断,不是伴侣向他抱怨母亲的不好,就是母亲哀叹地叨念“娶了媳妇忘了娘”。

    男人情感的天平摇来晃去、忽高忽低,倾向哪边都会爆发一场世界大战,当真是头疼不已。

    1.一个有些无奈的笑话

    先来看一个让人有些无奈的笑话:

    有一个男人决定和相恋了几年的女友结婚,于是他就把女友带回家见他的母亲。男人并没有直接把女友带回去,而是同时带了3个女孩回家,一个高个子,另一个丰满些,还有一个染着金色的头发。

    吃饭的时候,男人问他的母亲:“您猜哪一个是我的女朋友?”

    母亲逐一看了看3个女孩,然后说:“金色头发这个是。”

    她猜得很迅速也很正确。

    3个女孩都走了以后,男人问母亲:“您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是她呢?”

    “很简单,”母亲回答:“因为我最不喜欢她。”

    看了这个笑话,无论男人女人恐怕都只有苦笑,婆媳问题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是烙印在基因中无法抹去的。

    美国一所大学对此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婚姻问题都是来自己婆媳关系。

    在很多女人尚没有与男人的母亲见面时,脑海中就浮现了很多词汇:麻烦、多事、较真、难以沟通等。令人奇怪的是,这些词汇绝大部分都是负面的,很少有人会联想到美好的词汇。

    这大概是因为耳濡目染了身边其他女人的遭遇,才把婆婆想象得如洪水猛兽一般,。甚至有些人还把《白雪公主》的故事改编成了婆媳妇版。

    其实并不是每个婆婆都难以相处的,大多数婆婆都没有恶意,更没有存心破坏儿子婚姻的意愿。

    但即使这样,婆婆在众多适龄女性的心目中仍然是可怕的,她们认为婆婆并不一定是心存恶意才可怕,相反,一个很会照顾人、很关心人的婆婆也是令人烦恼的。

    作为母亲,她非常想参与儿子的生活,了解他的状态,当儿子还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候,她与他同吃同住,对他的一切都一清二楚。

    而当儿子的世界闯入了另外一个女人,并单独组建了自己的小家,不再和母亲同住时,她就会一下子从什么都知道变得什么都不知道,他吃得好吗、媳妇的厨艺如何、他的家里干净整洁吗、他有没有干一些以前从来没干过的活计……

    这种落差会使人感到失落与难过,因此,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打听儿子婚后的生活,常去他家看看,为他们做顿饭。

    而这种做法并不讨媳妇的喜欢,认为婆婆打扰了自己的生活,她便开始向老公抱怨“我们已经完全长大了,能承担自己的生活”、“我需要一些私密的空间”、“能不能不让咱妈老来家里”。

    男人对此颇为无奈,他不能对妻子疾言厉色,更不能直接阻止母亲前来,只能不言不语,装傻充愣。

    给所有男人的建议:

    逃避永远都不是一个好办法,你应该成熟且开诚布公地和媳妇讨论这种状况。诚恳地请她体谅一下做母亲的心情,母亲只是想关心、照顾咱们,还没有从以前的生活中走出来,并告诉她你会想办法改善这种情况,请她给自己一些时间。

    同时你还要常常与母亲聊天,每周去看她,平时也要常打电话回家。多和母亲聊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比如每天晚上都吃些什么、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下班后两个人都有哪些娱乐活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母亲渴望知道的,当她能从你口中得知时,慢慢地就不会想亲自去视察了。

    2.婆婆制造的苦果

    母亲养育了儿子,教他为人处世,为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所以母亲是伟大的。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母亲都是出色的教育家,她很可能养成了儿子身上的坏毛病。这些坏毛病母亲可以忍受,并丝毫不觉得如何,可儿子生命中的另外一个女人却忍受不了。

    有一对刚结婚不到一年的夫妻,他们的感情出现了裂痕,主要原因是丈夫的一些坏习惯。妻子实在无法忍受丈夫毛病:成天乱弹烟灰,明明有烟灰缸,却总是弄得地板上到处都是;湿乎乎的毛巾随手搭在椅背上或沙发扶手上;垃圾到处乱扔,屋里最干净的地方永远是垃圾筒……

    妻子真的受不了了,她冲丈夫嚷:“我真的受不了你了,根本没办法跟你生活在一起!”

    而丈夫也一肚子怨气:“你至于这样处处挑剔吗?以前怎么没发现你有洁癖,不就是烟灰掉在地上了吗?风一吹难免的。以前我单身的时候我妈怎么都没挑过我这些,为什么你就忍受不了?”

    妻子更生气了:“我又不是你妈,她会惯你这些臭毛病我可不会。看看吧,从小到大你都被她惯坏了,不会做饭、不会收拾屋子,连最起码保持别人的劳动成果也做不到!除了你妈妈谁也无法忍受你!她制造的苦果凭什么要我来承担?”

    “这和我妈有什么关系?你不要胡乱牵扯别人!你为什么不检讨一下自己?”

    母亲都将儿子视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从来不让他干什么家务活,一切都大包大揽。母亲认为这是爱儿子的表现,可实际上这却使他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不会做饭、不会打扫房间、不会洗衣服、不会清洗抽烟机……

    这些基础能力的缺失,使儿子成年后和别的女人生活在一起时出现了问题,他把这些原本由母亲负担的工作丢给伴侣,让伴侣像照顾儿子一样照顾丈夫。这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妻子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这些事。

    而作为妻子,当看到丈夫这种情形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只好把责任都归咎在婆婆身上,不停地埋怨她的溺爱制造出的苦果。丈夫当然不愿意听人埋怨自己的母亲,于是一场战争开始了。

    给所有女人的建议:

    现在再来怪他的母亲没有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已经无济于事了,而且还会给你们的感情带来裂痕,不如自己调教来得实际。毕竟丈夫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

    承坦地告诉他你对现在的婚姻生活不是很满意,希望他能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你要让他感到他现在是一个需要承担别人生活的男人了,而不是一个需要别人来承担的男孩。

    千万不要一争吵时就怪罪他的母亲,虽然事实确是这样,但这种指责的语气也会让他感到不舒服,尤其是你指责的是他的母亲。如果别人指责你的父母,你也会气愤难平不是吗?

    3.从曲线救国到拉据战

    男人这一生有两个最重要的女人,一个是他的伴侣,另一个是他的母亲。而这两个女人总是不能让他省心,不要说亲密无间,只要相安无事就谢天谢地了。

    难道从最开始,婆媳之间就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吗?不然。

    在没有结婚之前,男女的关系还没有确定的时候,女人和男人的母亲很少会出现直接的冲突。因为在那个阶段,女人的身份并没有固定,只是男人的女朋友,并不一定能成为妻子。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女人常常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即走婆婆路线,讨好男人的母亲。

    女人会对男人的母亲备加尊敬,买各种东西哄她开心,笑脸相迎。她认为只要拉拢住男人的母亲,就会增加自己的砝码。

    这种方法的确有效。男人的母亲见到一个处处尊敬自己的女人时,便不会太排斥她,在儿子面前也会说她的好话。这样一来,当儿子告诉母亲他们想要结婚时,一定不会遭到母亲的反对。

    可一旦男人和女人结了婚,婆媳关系就变得扑朔迷离了。女人已经站稳了脚跟,成为了这家的女主人,她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更多的爱移到自己这边,让丈夫以她为主,而不是以母亲为主。

    因此女人会和婆婆争夺丈夫的爱,她像在参加一场拔河赛,绳子的另一头是原来她百般拉拢的婆婆,中间拴的红绳就是丈夫。而婆婆也感受到了来自绳子另一端的拉力,为了不使自己失去儿子,她也拼命拉紧绳子,把儿子往自己这一端拽。一场拉据战上演了。

    而最终的受害者是三个人,妻子、婆婆、丈夫。每个人都在这场战争中气喘吁吁。

    给所有女人的建议:

    拉据战是没有必要发生的,即使是婚后,你仍然可以曲线救国,用对婆婆的好来巩固夫妻关系。

    不要从一开始就树立“婆婆会抢走你丈夫”的思想,那样只能让你站在敌对位置上如临大敌一般。也不要总想着把丈夫从婆婆身边拉过来,这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对婆婆而言,你也分享了她儿子的爱,想到这一点你也许就不再郁结于胸。

    因此假使你真的与婆婆性格不合,那么就少说多做,回避可能会令你们关系恶化的问题。

    4.史上被问到最多却无答案的问题

    史上流传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心爱的女人和母亲同时掉进河里,男人会先救谁?”

    这个问题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是很多女人都想问而很多男人都感到头疼的问题,且从来没有过答案。

    女人总喜欢和男人的母亲进行比较,因为她知道这是男人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异性,怎么也想分出个高低。

    有一对相恋了3年的情侣打算结婚。女人想要买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向男人提出:“我们买了房子再结婚吧。”男人答应了。女人非常高兴,想象着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

    可是才过了两天,男人为难地说:“亲爱的,我想房子先不能买了。”

    “为什么?”女人很意外。

    “我回家后跟我妈说要买房,可是我妈说我们家现在住的房马上要拆迁了,如果折迁了就要买房。我妈已经退休了,每个月才1000块钱退休金,即使有拆迁赔偿也远远赶不上现在的房价。所以我需要补贴家里,钱就不够了,我们就先别买了,等以后有了钱再说吧。”

    “怎么能这样呢?难道我们结婚的事情不重要吗?”女人不高兴了。

    “不买房也可以结婚啊,如果你不喜欢和我妈住一起,那我们就先租房结婚。”男人解释道。

    “亏你想得出来,我们在一起3年了,现在要结婚了,你连所房子都不能给我。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不能给我一个稳定的家!”女人气呼呼地说。

    “我真的没办法,家里真的要拆迁了,如果我不补贴我妈一些,那她就没有地方住了,凭她的退休金哪买得起房子?就算是贷款,以她的年纪,银行也不会贷给她的。”男人企图解释清楚。

    “你口口声声都是在为她考虑,那你有没有为我考虑过?你难道不需要对我负责吗?”

    “只不过是暂时不买房子,怎么能算是对你不负责呢?”男人有些急了。

    “可是你已经答应我了。”

    “对不起,我当时不知道家里要拆迁的消息,如果……”男人刚说到这里就被女人生气地打断了,她说:“如果你早知道根本就不会答应我是吧,我和你妈究竟哪一个重要?”

    “你别逼我行不行?这根本不是哪一个重要的问题。你们对我来说一样重要。”男人真不明白女友为什么扯到重不重要的问题上了,不就是一个房子的问题吗?

    “别说那些和稀泥的话,说到底你还是觉得你妈比我重要!”

    最后女人和男人都非常生气,甩手而去,谁也不理谁。

    女人之所以生气,是因为觉得在男友心中,他的母亲更加重要,以至于连结婚这么大的事都可以租个房子来凑合。

    她认为男友曾经所说的一切海誓山盟都是谎言,一到了需要他付出的时候就退缩了。她也并不是很自私地从来没有为他的母亲着想过,只是认为拆迁会有一笔补偿费,另外他的母亲这些年来肯定会有一些积蓄,这些钱加起来在稍远一点的地方买一所房子应该足够了。

    而男人口口声声要补贴他的母亲,想要把钱都拿去给母亲买房,那这样一来把女友置于何地?难道他一点也不该为两个人的感情负责吗?

    男人之所以生气,一方面是因为他心疼母亲,认为她辛苦将自己抚养长大,现在是该孝顺她的时候了。房价那么贵,以她退休的身份根本支付不起,作为儿子有义务要照顾她。

    另一方面,他认为结婚租房也没有什么不对,不能算是不稳定,可女友一点也不了解自己的苦处,还指责他偏心。母亲肯定是重要的,但这不代表女友就不重要,这根本是毫无可比性的,怎么能混为一谈呢?简直是不可理喻。

    男人和女人不同的思维导致了争吵的发生,其实没有谁对谁错,只不过都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双方各退一步,才有共同协商的可能。

    给所有女人的建议:

    即使你再想知道另一半更爱你还是更爱他的妈妈,也绝对不要问类似“如果我和你妈同时掉河里你先救哪个”这样毫无意义又伤感情的问题。

    对于男人来说,妻子和母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照顾他的前半生,另一个将陪伴他的后半生,她们存在于男人心里并不交插的两个世界,在各自的世界中都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因此没有丝毫可比性。

    不要认为丈夫对他的母亲好就是偏向,就是不爱你,其实在他的心目中两个女人有相同的地位,他更希望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和睦相处。

    5.婆婆没把你当亲女儿?你也没有把她当亲妈

    有个已为人妇的女人气冲冲地找到我,向我倾诉一腔苦水:“她(婆婆)太可气了,我无论怎么对她都不会把我当亲女儿一样看,总是挑我毛病!我和她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我尽可能地对她好,一下了班就赶紧回家,抢着做饭,每次做饭之前都要问她想吃什么。吃完饭我再累也抢着刷碗,从来不让她动手。可就是这样,她还嫌这嫌那,又说我做的菜太咸了,又说饭焖得太硬了。我从来做饭都是这样,在我家的时候我妈也说过咸,也说过硬,可不都一样吃了吗?婆婆怎么就这么难伺候!”

    我听了以后问:“你妈妈也说你炒的菜咸、焖的饭硬,她说的时候你生气了吗?”

    女人愣了一下说:“没有。”

    “就是了,你妈妈说的时候你就不生气,婆婆说的时候你为什么就生气呢?不是她没把你当亲女儿看,而是你根本就没把她当亲妈看啊!”

    女人听了哑口无言,陷入了沉思。

    不要再怪婆婆没有把你当亲女儿,因为你也没有把她当亲妈。

    也许你会说:“我就是把她当亲妈一样孝敬的,每次买东西都买双份,一份给我妈,一份给婆婆,可就是这样仍然有很多矛盾。”

    女人对婆婆的孝顺是值得肯定的,但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可不止是孝顺这么简单。女儿在母亲面前除了懂得孝顺,还懂得撒娇,使小性,偶尔还会发大小姐脾气,哪怕菜咸了淡了都可以挑剔。

    然而在婆婆面前,这些都不会出现。媳妇不会像跟母亲撒娇一样在婆婆面前撒娇,即使有也是点到即止,有分寸。而且媳妇也不会在婆婆面前发大小姐脾气、使小性,就算饭菜不合口也会笑着说“好吃”。

    这是为什么?因为媳妇心里非常清楚,婆婆不会像亲妈一样容忍自己。一旦你们之间出现问题,婆婆必须会生你的气,并且愈演愈烈。

    不要觉得婆婆没有拿你当亲女儿一样对待,试想一下,如果你和婆婆吵架,心里是不是会系个疙瘩,很不愉快?可如果是和亲妈吵架,即使当时吵得再厉害,过后也会忘得一干二净,根本不会记起起因是什么。

    所以不要以亲妈的标准来要求婆婆,她永远也不可能像亲妈一样。

    给所有女人的建议:

    一对婆媳若真能亲如母女的确是件好事,但这样的情形恐怕不多。没必要要求婆媳要达这种亲密的程度,你们只要维持一种友好的、相互尊敬的氛围就可以了。

    如果和婆婆产生了一些矛盾,倒不妨把她想象成亲妈,想一下这些矛盾若是发生在母女关系中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

    6.妻子、丈夫、婆婆,能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妻子、丈夫、婆婆每个人都好像一条线段,如果无法沟通、融合不到一起,就永远是散落的线段。如果能够相互理解,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就可以组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共同撑起一个家。

    这样的愿意固然好,但却并不容易实现,必须付出一些努力。别看妻子和婆婆都是女人,但由于角色的不同,她们之间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而丈夫夹在中间则更是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了。

    那么这3条“线段”都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行为是基于何种思想做出的,对另外两个人又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以一个故事为例,看看每个人都是怎么想的:

    婆婆的想法:

    在婆婆还没有成为婆婆、仅只是一个母亲的时候,她的丈夫就去世了。那年她才30多岁,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虽然生活很艰难,但却充满了希望。

    这个坚强的女人将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从饮食起居到选择专业,大事小事都一手包办。

    儿子在她的照料下健康地成长起来,一直到现在已经25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在母亲看来,儿子几乎不需要女朋友,因为她已经给了儿子最大的关怀:从生活上把他照料得舒舒服服的,从情感上给他鼓励和支持。儿子如果偶尔和别的女人在一起,无非是单纯地为了性而已。

    然而不管母亲是否愿意,儿子仍然恋爱了,并准备结婚。她当然不能阻挠,还得表现出欣喜的样子,尽管她心底有一些失落和不满。

    对于儿子带回来的女朋友,母亲说不上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她只觉得这个比儿子小两岁的女孩太年轻了,打扮得也很时尚。这样的女孩能照顾好未来的丈夫吗?她会做饭、洗衣、收拾房间吗?

    带着这种担忧,母亲有些无奈地为儿子操办了婚礼,从母亲成为了婆婆。结婚后的儿子和儿媳妇在新买的房子中单住,每周都去看望彼此的父母。

    但这每周一天的相聚对于婆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时间太短了,她根本来不及多谈一些问题,也无法具体地知道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于是婆婆开始频繁地拜访儿子的家。她说儿子和儿媳妇都要上班,回家很忙还要做饭,所以就过来为他们做晚饭,然后和他们一起吃饭,吃完饭后再回自己的家。

    起初她的到来受到了儿子与儿媳妇的欢迎,但随着次数的增长,她觉得儿媳妇对自己不热情了,而且儿子也说“两边跑太辛苦了,不用担心我们,我们能照顾好自己”。

    婆婆想这肯定是儿媳妇在背后说了些什么,儿子才会“赶走”自己!为了不让儿子夹在中间难做,她减少了去的次数,但每隔一两周仍然会去“抽查”一次。

    两年以后,儿媳妇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这下婆婆就更有理由光顾儿子的家了。她带着大堆的尿布和奶粉以及满肚子的育儿经来照顾孙子。

    婆婆觉得儿媳妇简直是要谋杀她的孙子,连最起码的喂奶都不会,尿布湿了也不及时换……这一切都让她唠叨不停。可是儿媳妇一点也不虚心,竟然顶撞她,还说出一大套的道理。究竟是谁生养过孩子,谁更有经验?

    于是婆婆开始在儿子面前说儿媳妇的坏话,说她毫无礼貌、不尊敬老人。儿子每次都替妻子向母亲道歉,说可能是两代人的观念不同,谁都没有恶意。

    婆婆对儿子这样的态度不是很满意,她认为自己把儿子养大,他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她,把她放在第一位,其他的一切女人都要靠边站。

    妻子的想法:

    妻子23岁的时候就和男友结了婚。在结婚前第一次见未来婆婆的时候 ,她就感觉到对方并不太喜欢自己,不过她没有在意,毕竟是每一次见面,双方都不了解,慢慢会好起来的。

    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当举行婚礼的那一天,婆婆的表现非常糟糕,态度冷淡而且挑三捡四,一会儿说酒店不好,一会儿说婚车来得太迟,错过了吉时。事后妻子的好友悄悄告诉她,她的婆婆在婚礼上到处说不看好他们这一对,迟早都会离婚的。

    这让妻子感到不可思议,但更想不到的还在后面。她和丈夫刚度完蜜月,开始正常的工作、生活,婆婆就经常不打招呼地跑到家里来了。

    刚开始的时候妻子对婆婆很友好,认为她放心不下儿子。于是妻子尽力做好一切,想让婆婆看看她是一个多么尽责的妻子,会把丈夫照顾好的。

    然而她很快就受不了婆婆的指手划脚了,不管自己做什么,婆婆都会挑出一大堆毛病:菜做得太咸了,儿子不爱吃;房间布置得不是儿子习惯的样子;给儿子买的衣服不是他喜欢的款式……

    就算婆婆不跑来,也依然会用其他的方式“骚扰”他们的夫妻生活:经常在晚上发短信给儿子,如果儿子没有马上回,她就会打电话过来,问他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回短信。弄得他们夫妻即使在亲热的时候,也必须马上停止,给她回复短信。在周末休息时,婆婆还经常打电话来,要儿子回家帮她通下水道、买东西等等。

    最让妻子受不了的是,婆婆总是像有精神分裂症一样,当着儿子的面就对自己客客气气,而一旦儿子不在家,婆婆就会毫不掩饰地侮辱她,说她这也不好那也不对。

    两年之后,妻子生了一个儿子,更大的灾难由此开始。婆婆开始更加频繁地过来,霸占了带孩子的工作:经常批评儿媳妇笨手笨脚,却从来也不教她该怎么做;只要一见到孩子就抱着不放手,连碰都不让儿媳妇碰。

    妻子感到很痛苦,便向丈夫倾诉,希望他能改善这种情况。但丈夫却不以为然,认为母亲只是想帮忙,又没有恶意。如果妻子说得多了,丈夫就说她很自私、不成熟。

    夫妻双方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经常吵架。最后妻子吵累了,只好把满腔怒火埋藏在心里,再也不理睬丈夫了。

    丈夫的想法: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无论是男人干的活还是女人干的活,她都一手包办了。

    母亲在儿子身上倾注了无数的爱,每顿都做他爱吃的饭菜、帮他收拾屋子、给他铺床叠被,一直到结婚的前一天,他的内裤都是由母亲来洗的。

    儿子知道母亲很依赖自己,所以不太喜欢女孩接近他,不过也能理解,毕竟这么多年来母亲的世界里只有他,和他相依为命。

    然而儿子总是要结婚的,他背着母亲交了一个女朋友,并且真心相爱,想要结婚。当儿子把女朋友带回家时,就感觉到母亲的抗拒,不过这一点是他早就料到的。他也没有期望母亲和女友能像亲母女一样和乐,只要彼此尊重、客客气气就可以了。

    当他们结了婚之后,母亲老是来家里帮忙。儿子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反正是被母亲伺候惯的,不过妻子好像不习惯,所以他就婉转地对母亲表示自己已经成年了,可以照顾好这个家庭。

    自那以后,母亲来的次数果然少多了。儿子怕冷落了母亲,所以每当周末的时候就去看她。

    儿子出生之后,母亲自动请缨前来帮忙。她把儿子都照顾得这么好,一定能把孙子也养育得很健康。妻子没有丝毫的育儿经验,母亲的建议肯定相当宝贵。

    然而妻子一点也不愿意听取建议,反而嫌母亲烦人,非要自己独霸着孩子,总是跟她争吵,还跑到丈夫面前告状。

    作为丈夫,当然很爱自己的妻子,但她总是这样快让他疯掉了。他白天要和难缠的客户周旋,晚上还要处理妻子和母亲之间的矛盾。

    作为儿子,他心里是向着母亲的,她独自把他养大,对他倾注了全部的爱,现在她老了,自己有责任照顾她,让她生活得开心。但有的时候母亲也确实给他添了一些小小的麻烦,那就是经常在很晚的时候打电话给他,一聊起来就没完没了。他想,母亲的生活一定很寂寞,以前还有自己陪着她,现在她完全一个人了。

    夹在两个女人中间让他感到无奈且无力,有时他甚至想离婚或是离家出走,如果独自生活的话,就不会这样复杂了。

    看看妻子、婆婆、丈夫这三个角色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对自己的行为振振有辞,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正是这些看似有理的道理,让这个家庭充满了矛盾和裂痕,几乎难以维持下去。

    很多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令他们感到非常烦恼。究竟该怎么解决呢?这三条“线段”能不能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呢?在下一节中我们来解决这个难题。

    7.亚当和夏娃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们没有公婆,也没有岳父母

    对于很多妻子来说,婆婆都是最难搞定的女人。有些女人的婚姻因为婆媳关系不和而出现裂痕,甚至导致夫妻离异。所以在人们眼中,亚当和夏娃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夫妻,因为他们既没有公婆也没有岳父母!

    婆媳之间的斗争是非常普遍的,全世界的家庭中都存在这种问题。要想让婆婆和儿媳妇之间和睦相处,先得订立一个契约。

    当人类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穴居时代,女人之间就会自动地订立契约,这是为了都能生存下去。而在现代社会,订立契约就可以过一种没有压力的生活,避免把男人卷入纷争中。

    在某种时候,男人可能会喜欢两个女人为自己而争斗,这让他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不过当这两个女人一个是自己的伴侣,一个是自己的母亲时,他就开始感到头疼欲裂了。

    一个聪明的妻子应该站在主动地位,自己把和婆婆的问题解决掉,而不要把烫手的热山芋丢给丈夫,更不要在丈夫面前抱怨婆婆,或是让婆婆在丈夫面前抱怨你。

    一旦到了那种地步,你的丈夫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原本你面前只站着婆婆一个“敌人”,就会变得婆婆、丈夫两个“敌人”。

    给所有女人的建议:

    婚前解决。

    因此在谈恋爱的时候,准儿媳就应该建立起一座坚固的沟通桥梁,一旦发现有出现矛盾的苗头,就要及时解决。

    有些准儿媳只把精力放在恋爱上,而不花费精力去处理好跟准婆婆的关系,那么会给将来留下隐患。她应该设法多一些时间单独跟准婆婆相处,了解彼此的想法,尽可能地让准婆婆将她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而不是仅仅是一个男人的配偶。

    如果在婚前就能处理好这种一对一的关系,那么将来的麻烦就会越少。

    婚后弥补。

    如果女人已经结婚了,并出现了婆媳矛盾,那么再像婚前一样沟通就困难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很少有机会能坐下来冷静地沟通。而且任何一方都不大可能向在他(她)看来是结了盟的另外两人妥协。

    这时女人就必须联合丈夫的力量,共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坦承地回答这些问题:

    两人是不是都认为有问题需要解决?

    两人是不是都想幸福地相守一生?

    两人是不是都想和平地解决问题?

    如果对这些问题,夫妻双方达不成一致,就必然会产生更大的矛盾,最好找婚姻专家咨询一下。如果达到了一致,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在纸上逐条列出各自认为的症结在哪里。

    拿上一节中提到的故事为例,妻子可能会这样写:

    婆婆总是突如其来地造访,不顾及我们的隐私,打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婆婆经常在很晚的时候打电话,我们连亲热都被打断;

    婆婆牵扯到丈夫太多的精力,他为夫妻的二人世界付出的不多;

    婆婆总爱管闲事,想打听我们的一切活动;

    婆婆对我太挑剔,认为我什么都做不好;

    婆婆希望丈夫像没结婚以前一样顺从她,只属于她一个人。

    而丈夫可能会这样写:

    母亲独自生活很孤独,我们应该照顾她,而妻子不愿意付出太多;

    母亲家里总有一些重活要干,父亲又不在了,只有我去干,但妻子不理解;

    母亲想帮妻子带孩子,但妻子不愿意和她分享宝宝,也不接受她的育儿经验;

    如果我不顺从母亲的要求,她就想方设法让我有负罪感;

    如果我不顺着妻子,她就会跟我吵架,说我不爱她;

    我只是想一家人好好过日子,但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就是办不到。

    从夫妻双方写下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丈夫还没有真正的“断奶”,没有真正离开原来的家,也没有真正成熟,他还不懂得如何处理家庭中的难题,一遇到问题就感到手足无措,烦恼莫名。

    而妻子在丈夫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进入了这个家庭,并制造了一些矛盾,以至于把自己推到了悲惨的境地上。

    划定底线。

    划定底线就是制定不容别人侵犯和逾越的界限,也是新婚夫妇的必修课。

    仍以上一小节的故事为例,夫妻二人在结婚初期就是没有划定底线。他们尽管已经成年,但还没有过多独自生活的经验和与他人沟通的经验,而是习惯了生活在别人划定的界限内。他们不善于坚持自己的权利,总是容易被其他家庭成员的说所左右。

    一旦划定了底线,每个人就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一旦越过这个底线,就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在一段婚姻中,在夫妻两人之间,应该划定一些对方不能逾越的底线,并且也应该给婆婆划定一些底线。

    比如婆婆总是不请自来,丈夫应该想办法让她知道,如果她在来之前打电话说一声会更加受欢迎,并且夫妻二人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经常造访会造成他们的不便;婆婆总是很晚打电话,而且一聊就没完没了,儿子应该把时间限定在妻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超过了这个时间就告诉母亲自己还有事,下次再说。

    也许婆婆对这些拒绝会觉得很伤心,还可能用这样的话反击:“我把一辈子都给你了!”、“你不再关心我了!”、“我老了,活着也没用了!”、“我失去了丈夫,现在又失去了儿子!”

    如果你妥协在这些的情感勒索下,那么永远也不可能改善问题。这是婆婆自己造成的问题,应该由她自己解决。儿子和儿媳妇应该使她明白,他们并不是不爱她,而是凡事都应该有个底线。婆婆最终是会谅解他们,并适应新的生活习惯的。

    再比如婆婆总是让儿子去帮她干活,这无可厚非,儿子本就有义务帮助母亲干活,但是时间上的安排应该经过妻子的同意。三个人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就这个问题沟通一下。

    如果实在觉得时间太紧,丈夫分身乏术,也可以请小时工来帮忙,并支付费用,算是对老人的一种孝敬。

    而作为妻子,也应该在丈夫去帮母亲干活的时候一起去,主动参与进去,让三个人都找到一家人的感觉。

    帮助婆婆找到自己的生活。

    作为母亲,结婚后的儿子突然不和自己一起生活了,难免感到失落。这时妻子和丈夫应该主动帮助她找寻新的生活,培养她其他方面的兴趣。比如让她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做一些志愿活动或是上老年大学等等。

    妻子应该和丈夫一起鼓励婆婆多出去参加活动,并且在这个时候从情感上给她大力的支持。当婆婆接受了新的生活,并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时,一切就都会变得好起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