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散文集-陶弘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官至左卫殿中将军,后隐居句曲山(茅山)。朝廷每有大事,辄就咨询,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卒后谥贞白先生。明人辑有《陶隐居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鉴赏】

    这是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谢中书,即谢徵(一作征),字元度,曾做过成安王萧秀的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不但用玄学和佛教作为其统治的工具,并且大力扶植道教,于是道教广为流传。葛洪与陶弘景即是道教在南方的代表人物。

    据南史记载,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他读书甚多,才智广博。“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齐高帝为相时,他那时还不到二十岁,就做了诸王侍读,除奉朝请。“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公元492年),上表辞禄。诏许之。隐居于句容之句曲山”(即茅山,在今江苏省西南部)。梁武帝萧衍曾多次礼聘不出。后遇有朝廷大事,常派人前往咨询,时有谓之“山中宰相”。他“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身既轻捷,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他晚年特别喜欢听松风声,庭院里都种了松树,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这篇《答谢中书书》是他的写景名篇。他在这篇抒情小品中,抒发了对山川秀丽景色的酷爱之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一开头就发出感叹:优美壮丽的山川景色,曾使古来多少文人墨客吟咏赞叹!接着的十句,作者便绘声绘色地具体描绘了他隐居之地——句曲山中的秀丽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这六句描写,使人可以想像到作者此时正坐卧在涧水边,陶情怡悦于这美好的大自然景色。映入他眼帘的是,雄奇的山峰高耸云天,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陡峭的崖壁上,各种颜色交相辉映。苍郁的树林和翠绿的竹丛,四季常青。这里从仰望高峰写到俯视清流,然后又写流水两边的景物,上下左右四个方位都写完后,又描绘了崖壁上五彩缤纷的色彩:作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领略这怡情悦性的美丽景色,意境清新而淡远。以上是静态的描写。接着又为我们描绘出另一番景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当拂晓雾霭即将消散时,猿、鸟争相啸鸣;当傍晚夕阳将要落山时,沉鱼竞相跳跃。“乱”、“竞”二字,把猿、鸟、鱼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面对着这充满生机、情趣盎然的景色,作者禁不住发出了“实是欲界之仙都”的赞叹,以抒发自己的强烈情感: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结尾二句,表明自己在美好大自然中寻找到了归宿。“康乐”是指谢灵运。谢灵运是南朝宋著名诗人,生平喜爱游览,其作品多描写山水名胜。他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晋时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与”是参与意思,这里指欣赏。这二句是说,自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妙山水的人了。言外之意,作者正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