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散文集-杜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幼好学,应试不第,漫游吴越齐赵,与李白交。安史之乱起,逃奔凤翔见肃宗,被任为左拾遗。后至成都,被严武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严武故去;杜甫失去依凭,不得不离开四川,先至夔州,后至岳阳,于漂泊中死去。据《旧唐书》、《新唐书》所载,杜甫诗集有六十卷,早已散佚。后有多种辑本。宋王洙所辑《杜工部集》,为杜集最早定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用上海图书馆藏本影印出版。

    秋述

    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昔襄阳庞德公,至老不入州府;而扬子云草《玄》寂寞,多为後辈所亵,近似之矣。呜呼!冠冕之窟,名利卒卒,虽朱门之涂泥,士子不见其泥,矧抱疾穷巷之多泥乎?子魏子独踽踽然来,汗漫其仆,夫夫又不假盖。不见我病色,适与我神会。我弃物也,四十无位。子不以官遇我,知我处顺故也,子挺生者也,无矜色,无邪气,必见用则风后力牧是已。文章则子游,子夏是已。无邪气故也。得正始故也。噫!所不至于道者,时或赋诗如曹刘,谈话及卫霍,岂少年壮志,未息俊迈之机乎?子魏子今年以进士调选,名隶东天官,告余将行。既缝裳,既聚粮,东人怵惕,笔札无敌。谦谦君子,若不得已。知禄仕此始,吾党恶乎无述而止。

    【鉴赏】

    这是天宝十载(751)杜甫四十岁时困居长安的第五年所写的一篇文章。

    从家庭教育与个人抱负来讲,杜甫希望参与政治,获得一官半职,辅佐君王,大济苍生,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是当时的君王唐玄宗沉溺于享乐,把一切大事交付奸相李林甫去办,据史书记载,李林甫是个“口有蜜腹有剑”的阴谋家。天宝六载(747)唐玄宗诏征文学艺术上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候选,李林甫害怕这些文人批评朝政对己不利,就大耍阴谋,让应征举人全部落选,反而上表称贺说是“野无遗贤”。杜甫也在落选之列。唐玄宗在天宝十载(751)正月八日到十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太庙、天地。杜甫趁此机会写成三篇大赋进献,玄宗读后,很为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又是李林甫从中作梗,使这次考试永无下文。所以杜甫这时没有官职,生活是穷困的,报国无门,心情是苦闷的。

    这年秋天,长安下了许多天雨,杜甫在旅舍里病了一秋,心情郁闷,一天有“子魏子”其人来访,得知魏子获得官职,遂写成《秋述》一文。全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是说,那年潮湿多雨,院子里积水都生了小鱼,床前地上长满了青苔,除了老朋友(旧雨),平常乘坐车马的新朋友(今雨)都不来了。杜甫受到冷落,但他想起两个古人:一个是汉末的庞德公,他住在襄阳岘山之南,从来不入城府。当时的司马徽、诸葛亮、徐庶都很尊重他。另一个是东汉的扬雄,据《汉书》记载,扬雄著《太玄》,当时学者刘歆对他说:“现在学者重利禄,对《周易》都不通晓,谁还会看你的《太玄》!怕后人要用它盖酱罐了。”杜甫认为自己处境与庞扬类似。而那些皇亲贵族之家(冠冕之窟),名利顷刻可得,所以追名逐利之士不管途中泥水难行,趋之若鹜。而杜甫无职无权,身染疾病,困居于泥泞的陋巷之中,当然没有人来拜访了。

    从这些话里,我们不难体会到杜甫对当时腐朽的社会风气的不满,对势利小人的鄙视,表示自己坚守高洁品德,不怕年轻人轻慢。

    第二层,承接上文,介绍子魏子是个“挺生者也”——杰出的人才。(挺:杰出)“子魏子”是对魏姓先生的尊称。如同“墨子”又叫“子墨子”。

    别人不来杜甫这儿,这个男子汉却来。(“夫夫”连用,第一个“夫”念“扶”,是发语词,第二个“夫”念第一声,“男子”的意思)魏子深知杜甫因社会风气污浊,淡于名利,过着平静的生活,明知杜甫没有官位而礼待他,这就证明魏子品德好,不傲慢,不偏邪。杜甫认为:魏子如被任用,一定会显露出古代黄帝手下“风后”、“力牧”这两个贤明大臣一样的政治才干,他有孔子得意弟子“子游”“子夏”那样的文才。当魏子没有被推荐参加政治时,经常吟诵如“三曹、刘桢”那样的好诗;(“曹刘”这些建安诗人的特点是:关心国家命运,渴望为国建功立业。)言谈中表示要效法卫青、霍去病(“卫霍”是汉武帝时肃清边患保国安民的两位英雄),真是充满年轻人那种勇于进取的蓬勃朝气。

    这层介绍含蓄地说明被排斥于政治生活之外的优秀人才其实不少,决非“野无遗贤”。

    第三层:说明写《秋述》一文的原因与杜甫的喜悦。魏子今年将以进士调选,由于他文章无敌,使东人震动,他本是一个谦谦君子,本意并不追求名利,但现在开始有官职,有官俸,我们怎能没有记述呢!杜甫自己没有一官半职,但他为优秀人才得到皇家的任用而高兴。

    从艺术上讲,这篇散文主要是用对比和比喻的方法。古今对比,新友旧友对比,朱门寒门对比,众士子与魏子对比,层层转换,深入表达自己的意思。至于比喻,杜甫选用游、夏、曹、刘、卫、霍、风后、力牧这些历史上杰出人物作比,杜甫认为:管理国家的人才应该如此。子魏子其人在历史上没有记载。杜甫的介绍,可能有夸大,但这至少是对现实政治的一种批评。当时朝廷选拔上去的大多是并无真才实学的追名逐利之士,他们是靠钻营“朱门”而爬上高位的。杜甫在《秋述》中写出了他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写出了他对现实的关注,对污浊风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人才的爱护,对清明政治的热烈期望。这才是值得我们后人注意并加以深思的。

    全篇语句长短错杂,富有节奏美。既有惊叹,又有反诘;既有平静的陈述,亦有委婉的讽刺,变化多端,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既隐含深深的不平,也饱和着曲折的悲辛,又杂有一种微茫的希望和喜悦;既否定追名逐利,又肯定有才之人应该有禄仕。儒家常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是品德高洁有真才实学之士往往困居一隅,庸碌小人反而飞黄腾达,这就是杜甫感到痛苦的根源,结尾似含喜悦,实际上隐含着悲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