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往事-八一情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8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我们师又参加了代号为“311”的大型演习,千里机动到浙江,在三山地区(浙江江山,常山,江西玉山)探索伏击型反击战法。战役情况想定是敌军在杭州湾登陆后,沿浙赣走廊向南进犯,我师在集团军编成内挥师北上,利用三山地区有利地形对敌采取伏击型反击,坚决歼灭入侵之敌。

    这年的演习参加的军兵种多,首次有武装直升机参加,部队机动采取铁路输送,摩托化开进和徒步强行军相结合,从闽南驻地到浙江战场战役演练一气呵成,最后在衢州机场阅兵。演习对如何抗击敌宽正面,高速度,大纵深装甲群突击和陆海空立体作战摸索了经验,受到总参谋部首长好评。

    参加演习回到营区,师、团首长让我到三营代理营长,在一次和军首长(集团军纪委书记)谈话中,我实在看不惯他的作风,一怒之下,不但与他发生激烈言语冲突,而且与他对拍桌子,随后我向师、团提出转业,尽管许多首长严厉批评我的同时做我的工作,要我安心工作,但我决心已定,就此结束我的军旅生涯。

    但真的转业命令下达时,心中的感慨一言难尽,我记得在离开部队的前夜,阵阵秋风掠过枯草。我蹒跚在家属宿舍的沉寂的窗前,借着如水的月光,沉思从军以来的步痕。以从没有过的情愫体会到,人的一生可能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也许昨天你还意气风发,今天就山穷水尽,生命中的很多因素都是无法预料的。很多事来不及思考,就这样自然发生了;在丰富多彩的人生路上,每个人注定要经历风雨。彷绋隔着岁月的沉浮虚华,蓦然回首,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清。对我来说,今晚的月色将是埋在心底的和记忆中永不愿触及的最柔软的痛。但我又安慰自己,也没有必要太伤感,月如人生,并不是夜夜都能有那样一轮满月的,也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像今晚的一轮满月。人生充满不同的际遇,才显得饱满。一时间,那些零落在军旅生涯的记忆碎片,接连不断拼凑成鲜活生动的画面,流连在我混沌而又清晰的大脑里,挥之不去,飘之澹澹。从不会写诗的我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我“嫉妒”你,共和国军人》

    全文是:

    当一纸严酷的命令:

    宣告我军人生涯的结束。

    当我举起沉重的右臂,

    含泪告别军旗时,

    一种强烈的感情,

    撞击我的心田;

    一腔沸腾的热血,

    化作粗鲁的语言,

    我“妒嫉”你——共和国军人。

    我“妒嫉”你——共和国军人

    决不是羡慕

    元帅的手杖,

    将军的佩剑,

    校官的肩章,

    尉官的马靴。

    我怨恨:

    为什么,一夜之间,

    新陈代谢的规律,

    偏偏把我甩出,

    钢铁长城,最佳方块。

    如果生命可以循环,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如果幸运再次降临,

    如果职业由我选择,

    我一定会毫不犹豫,

    像一个归队的士兵,

    立正,半面向右转,

    跑步入列。

    也许我会当一辈子和平兵,

    整天是餐风宿露,摸爬滚打,

    还要机械地接受:

    生硬的命令,

    无聊的公差,

    严厉的挑剔,

    无情的训斥。

    但我决不认为:

    这是虚掷青春,毫无建树。

    当天安门广场上的受阅方队,

    以山的雄姿,

    海的气派,

    风的力量,

    雷的威严,

    把中国军人的形象,

    推向震惊的世界,

    谁都明白:

    国威、军威,

    来自军队钢铁的纪律,

    严格的训练。

    当大兴安岭的山火,

    唐山的地震,

    三江的洪魔,

    南疆的狼烟,

    还有数不清的天灾敌祸,

    威胁共和国的安全和人民幸福时,

    谁又算得出,

    共和国军人,

    付出了多少牺牲与奉献。

    也许我会长眠在祖国的边疆、海洋,

    但我的军魂,

    仍将在祖国的天空翱翔,

    失之交臂的友谊,

    昙花一现的爱情,

    过如烟云的生活,

    稍纵即逝的机遇,

    更衬托我舍己为国的自豪。

    礼炮、奖章、鲜花、松柏,

    是对烈士的褒扬,

    更赞扬军人职业的无比高尚。

    我“妒嫉”你──共和国军人,

    不仅因为你有光荣的历史,

    风流的现在,

    更有着辉煌的未来。

    尽管现在有人称你为“大兵”、“傻冒”,

    但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中,

    军人决不落伍,

    从南极远航,

    到征服太空,

    中国军人首当其冲。

    尽管现代战斗、未来战争,

    不允许用士兵的生命,

    共和国的命运,

    去进行不负责任的试验。

    不辱使命的中国军人,

    定会用现代军事科学的利剑,

    斩断战争恶魔的狂念,

    核冬天的幽灵,

    决不允许在我们这个地球出现。

    我十二分坚信,

    在不远的将来,

    共和国军人的

    勋章、绶带,

    军徽、领花,

    将会成为

    举世公认的,

    最高荣誉。

    这首诗后来在2007年《中国工商报》主办的“脑白金杯红盾军魂”有奖征文中获三等奖。

    第二天,尽管前来送行的战友黄榕生和朱绍峰尽他们一个参谋的最大能力给了我最高礼遇,他们亲自分别驾驶两辆摩托车为我坐的车开道,但车子驶出军营那一刻,我还是没能克制住自己,流下了眼泪。因为从今以后,我再到军营,就是以客人身份,而在军营的所有辉煌,将随风飘逝。但我会正视人生,以不怨不悔的超拔和踏雪而歌的勇气,开始新的生活。想开来也是,人生的每一次挫折,填充和丰富的是我们生活的内容,因此人生可以经常被打败,但不能失去再次站起来的自信和希望;不可失去任何一次可能赢的机会。每一次的挫折,就有可能是你无数个下一轮拼搏的资本积累。人让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最后离开漳州时,在驶往远方的火车上我最后一次向军营的方向眺望,仍可清晰地看见那些棵高大的桉树,擎着铮铮的枝条,刺向蓝色的天空,划破白色的流云,深深地刻进我的生命……

    转业多年,军营仍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部队给我留下的最深刻最难以忘记的记忆,二十多年过去了,但时而想起的时候还是那么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而几年前的一张烈士陵园的照片,更勾起我的八一情怀。

    2004年清明节,麻栗坡县城一家个体照相馆的老板朱效悯在烈士陵园拍照时,看到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她手扶烈士赵占英的墓冢悲伤地整整哭了两个多小时,朱效悯了解到,老人家是烈士赵占英的母亲,20年了,赵妈妈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有,连一个水果都买不起。只能空手来看已经为国捐躯在地下静静躺了20年的儿子

    他动情地用DV和照相机记录了这感人的情景。

    当天晚上,朱效悯就将这张照片贴到了网上,这张照片震撼了全国的网友,后来,有一位叫做“云淡水暖”的网友给这张照片配了一首诗,题目叫做《妈妈,我等了您20年》,更是催人泪下:

    妈妈!那一定是您,

    我听到了,那手工的绣花布鞋,踏在地上的声音。

    从襁褓时开始就听着,一直听到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妈妈,20年前,

    当我被子弹击倒在前沿,

    我多么想您亲手为我合上双眼,

    用您温柔的手,再摸我的脸颊一遍……

    妈妈,20年来,

    我昔日的兄弟姐妹们来过,

    他们把泪水洒在这墓前,

    鲜花、美酒、香烟,还有他们的后代那红红的脸。

    可是没有妈妈那替代不了的抚摸,

    我心中的寂寞,永远无法排遣。

    妈妈,您的哭声是那样辛酸,

    我明白您嫌自己来得太晚,

    妈妈,您空手来的,没有任何祭品,

    我不怪您,因为您没有足够的钱。

    妈妈,您在我头上的拍打是那样的无奈,

    我明白您在追问为什么要20年这么长时间。

    妈妈,

    我不求再有什么额外的照料,一声“烈士”已经足够,

    我只求下个清明,我的妈妈,能够再来抚摸我的墓碑,

    因为我的妈妈,没有剩下多少20年。

    当我看到《妈妈,我等了你20年》的照片,我心灵也和许多人一样受到极大的震撼,英雄们的巨大付出,到头来只是一块长期没人管理的“荒草”地!广州黄花岗是国民党纪念七十二烈士的,而中国共产党人广州起义时壮烈牺牲的有5700名,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周文雍和陈铁军在敌人刑场上的婚礼现在有几个年轻人还知道,从八一起义第一位壮烈牺牲的英烈陈守礼到方志敏、叶挺、左权、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宁死不降的抗联八位女战士,从拼死保护人民群众的刘老庄连八十二位烈士,到血洒金门的九千名解放军官兵,从为了新中国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到以黄继光为代表的我军14位为了战斗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在空前惨烈的革命战争中,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用鲜血和生命竖起了历史的丰碑。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一家直系亲人就有6位烈士,贺龙元帅宗亲中有2000多英烈,抗美援朝,包括毛主席长子毛岸英在内的十几万志愿军英魂血洒朝鲜,还有千千万万的英烈,他们的鲜血化作朝霞染红了祖国山河,他们的身躯夯实了共和国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我军团以上指挥员,负伤者不计其数,牺牲者达3000人,牺牲人数最多的是在红军时期,军以上干部就牺牲160多人。他们的壮举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凝聚,是一个坚贞不屈的民族脉搏,更是一个民族灵魂的金字塔;他们是中华民族之神,更是中华民族的保护之神,为了纪念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必须崇拜和敬仰,更需要从国家的层面虔诚地祭拜他们!使他们能永垂史册!

    毫无疑问,建国初期建立在天安门广场中间、首都中轴线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尊重英雄的体现。

    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更是对英雄的历史作了很好的总结: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各地的烈士陵园吗?市级以上的陵园还好一点,市级以下的陵园环境简直是对英烈们的侮辱!墓地杂草丛生,陵园开发一片片商品房和别墅区。更关键是,陵园级别太低!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有多少所谓的形象面子工程,拆了又建,建了又拆,劳民伤财,让人心痛。好多地方的城市广场,面积庞大,巨额投资,有的甚至超过了天安门广场;全国各地高大雄伟的办公楼、体育馆、娱乐疗养中心,有多少实际使用(普通民众根本无法进入);而一个个形象工程往往又是一例例腐败的案件,触目惊心。全国的寺庙千万座,香火缭绕,车水马龙;而民族之魂的祭奠之地却没有一处(没有一处国家级的纪念馆),这不能不让我感到悲哀和苍凉。

    还有更多的,清明时节,很多人热心的是去踏青游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明为烈士扫墓的场景已难能可贵

    更有甚者,革命先烈的事迹?摇先后被从各种教科书中删除,他们的丰功伟绩越来越被后人淡漠。

    面对这样的现实,人们不禁要问?我们拿什么尊重英雄?怎样提高军人的荣誉感?落叶归根!给他们一个应该有的归宿。

    确实,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在对英烈的褒奖上做的远远不尽如人意。

    始建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所祭祀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历次内外战争中牺牲的军人,也包括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死在他国土地上的军人,其中还有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大罪的战犯。这并不是一段遥远得可以被遗忘的历史。但几乎历届首相、高官都会参拜靖国神社的!尽管每次参拜都会引起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南韩的强烈抗议反对,但日本人在不屑一顾地中从内心耻笑中国:偌大的国家找不到一处给先烈下跪的地方,还好意思不让别人参拜。

    如果说日本的靖国神社太军国主义的话,美国的国家公墓更能震撼人心。

    拿靠近华盛顿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来说

    由美国陆军部管理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是美国最大和最著名的国家军人公墓。公墓呈半圆形,占地达170公顷!周围树木蓊郁,园内芳草如茵,墓地绵延起伏,洁白的墓碑鳞次栉比,宛如逝者的庞大军阵,声威浩荡,蔚为壮观。

    阿灵顿国家公墓规定:只有美国荣誉奖章获得者、为国殉职的现役军人、长期服役的退伍老兵、在联邦政府担任过高级职务的退伍老兵以及他们的遗孤,才有资格在此安葬。所以,能够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得到一处长眠之所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荣耀。

    这里安葬着28万多名军人。有将军,更多的是无数普通的士兵。

    美国著名的“不倒旗”组雕,是阿林顿国家公墓的最佳象征。

    该组雕是为了纪念硫磺岛战役修建的!那场战斗打得惊心动魄,异常惨烈。组雕的意境说明,几位士兵拼力地护卫着美国国旗,硝烟的弥漫,血雨的纷飞,死亡的威胁,都阻止不了这面有些倾斜的国旗迎风飘扬,阻止不了美国军队向前的脚步。

    一个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军人走向“不倒旗”的时候,也许不会有多少情感的波动,也许仅仅是回顾一段战争的历史,但只要看一看长眠在那里的28万多名为国献身的英灵,就绝不会无动于衷,绝不会漠然视之。此刻,一种叫做洗礼、净化、升华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在莫斯科红场,无名烈士墓在最显著的位置,长年守卫的礼兵和绵绵不停的吊唁人流,让为国献身的军人死后得到严肃的尊重!

    民族一旦失去其内在的精神灵魂,人人将没有道德和忠勇,人人即将丧失支柱和信仰。

    这绝对不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崛起,更大程度上要有精神支柱和对英雄的崇尚,特别让建军以来为国献身的英灵集合在军旗下,是他们最好的归宿。我们应当在英雄城南昌,为千百万英灵建军魂馆,让无名烈士和有记载的英雄供奉在有长明灯的军魂馆,由礼兵代我们为他们守灵,也使我们能有随时祭拜英魂。这是我转业到南昌后心中一直想做的事.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尊重英雄,就是尊重历史!在今天我们都沉浸于各自幸福的日子里更要居安思危,更应怀念那些为我们献出生命的先烈。与英烈的献出宝贵生命相比,我们能否为他们做我们的英魂安息做力所能做的工作。谨此而已。

    还有,南昌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地,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举世闻名的英雄城。为了更好地打造英雄城品牌,弘扬“八一精神”,建设全国一流的国防教育基地,应在南昌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馆。

    《军史馆》可分三个部分:

    一、军旗馆:主要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之日起的光辉历程和历史上70个军的简史。也就是解放军的“家谱“

    二、军威馆:主要展示各个历史时期人民解放军获得二等功以上荣誉称号的单位、个人英模事迹、著名战役和战利品。也叫全军“荣誉室“

    三、军魂馆:主要展示各个历史时期革命烈士姓名和部分烈士事迹介绍,并配套建设礼兵护卫的无名烈士墓,长明灯和詹仰大厅。

    全馆采用现代喷绘视频和书式资料相结合,配以实物、蜡像和模拟场景,为各部队寻根教育、传统教育,为全国人民祭奠烈士,缅怀英烈提供条件。同时三馆合一的资料,将成为全国统一的权威国防教育丛书。

    四、为更好地展示军威,强化国防观念,普及国防教育,密切军民军政关系,军史馆配套建设阅兵场、军事表演场,以保障将来有可在每年“八一”,组织南昌地区的陆军、空军、二炮、武警、江西预备役师、94医院和南昌公安、民兵组成的方阵进行阅兵式、分列式(国家组织阅兵时除外)并举办步兵班对抗射击,步兵连山地攻防,渡海登陆实兵实弹演习和军体拳,刺杀操等团体表演,还可组织“强五”飞机对地面实弹攻击表演,以增加看点,加深市民游客对军事训练、军队装备、军队战斗力的了解。提高军人形象,密切军民关系。同时在每年八月,全力组织军事图书、军歌调演、国防讲座、军事演讲、军事文学评奖、军事装备展览、吸引各地游客、军工企业来昌,扩大南昌知名度,提高南昌英雄城的含金量,使每年的八月,南昌的交通运输、餐饮、会展、宾馆的接待量全面提升,既有利于经济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市民的自豪感和文明意识。

    另配套建设军旗广场,八一文化园区,建设老兵兵站(吃住),老兵俱乐部,军事体验馆,军事影视拍摄基地,野营营地,野炊营地,老兵大院,军事工艺苑。军事影视创作中心等,使南昌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航空母舰,国防教育的大本营。

    但这是一项宏大工程,不是哪个人个体力量能完成的。为了整体运作这项工程,我和几个战友在一些老首长的支持下,联合发起成立了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这是一个主要由军队退休、转业、退伍军人组成,经地方政府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群众团体。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学习、研究、弘扬“八一”精神作为根本任务,努力为全民国防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研究会的成立,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八一起义将帅及开国将帅后代的大力支持,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原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同志担任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军队指挥教研室原主任汪江淮少将担任研究会总顾问,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朱德元帅嫡孙朱和平将军,张云逸大将之子张光东将军,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慧,谢振华将军之女谢海巢,王诚汉上将之女王小丽,赵启民中将之子赵金川和30多位党史军史专家担任研究会顾问。由原江西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冯金茂担任会长,2010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时任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同志和国防大学军队指挥教研室原主任汪江淮少将亲自为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揭牌。我们期盼,通过我们和千千万万个有八一情结的复转军人的共同努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馆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一定能成功。

    这是部队过去规定的被子折叠实际图片(豆腐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