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英雄气概注重亲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16年6月下旬的一天,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卧病在床,她吃力地招呼她的二儿子毛泽民说:“你大哥前些日子来信说,今年暑假要回韶山来看我的,恐怕这几日就快到家了吧?我想他哩……”

    毛泽民听了母亲的话,止不住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赶忙回答说:“是的,妈妈。我大哥这几日一定会回来的……”

    这时毛泽东在长沙,得知母亲病重后,等不到学校放暑假,便于6月25日动身离开一师,26日到达了湘潭。接着,他又步行70里,夜宿在离韶山30里的银田寺。

    一回到韶山,毛泽东直奔母亲的卧榻前,望着患病而思儿心切的母亲,止不住泪如雨下……

    文素勤患的是淋巴结核,这在乡里是很难治愈的,毛泽东劝母亲到长沙去治病,文素勤却摇头说:“兵荒马乱的,我哪里也不去,就在家里养着吧,只要你回来了,见到你,妈的病就好了一大半……”

    毛泽东又劝母亲到外祖父家去住养,也被母亲摇头拒绝了。

    在韶山冲,毛泽东终日侍奉在母亲身边,心中既疼惜母亲的病体,又系念着中国的战局,尤其是湖南的形势,但守候在慈母身边,他的“游子之心”终是得到了一些慰藉。

    毛泽东一边伺候着母亲,一边对母亲讲述他在长沙的许多令母亲听了感到高兴的事,同时也耐心地听母亲拉家常……

    夏天天热,文素勤久病在床,毛泽东几次打了清水来要给母亲擦洗身体,都被母亲拒绝了:“这不是你们伢子做的事……”

    毛泽东便用湿毛巾给母亲擦脸、擦背、洗脚,一天下来要换好几次清水,有时还用竹签缠了棉球给母亲掏耳朵;文素勤心里觉得,她没白心疼她的这个儿子……

    在家数日,毛泽东就要回长沙了。临行前,他将二弟、三弟叫到一起,谈了很多很多,主要是嘱咐他们在家好好照看母亲,千万不要惹母亲生气,并问三弟:“你能做到这些吗?”

    “能做到!”毛泽覃很认真地说,“我一定听大哥的话!”

    临离家,毛泽东一步三回头地望了再望他住习惯了的那几间凹字形房屋,眼里含着热泪、恋恋不舍地走了——他实在是心疼他的母亲啊!

    1919年4月初,刚刚由上海返回长沙不久的毛泽东给他的二弟、三弟写信,让他们去外祖父家接母亲来长沙治病;毛泽民和毛泽覃接到大哥的信,很快将母亲护送到了毛泽东的身边。

    母子四人在长沙相聚,又激动又高兴。母亲文素勤的病况已日渐严重,持续高烧,茶饭不进;兄弟三人将母亲送往医院,才得知母亲患的是淋巴腺炎,需要很好地治疗一段时间。

    在文素勤治病期间,母子四人难得地相聚在一起。兄弟三人心中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兴奋,特意一起搀扶护拥着母亲到照相馆去拍下了一张合影。这一年文素勤53岁,是三兄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同母亲照相……

    在侍奉母亲的日子里,毛泽东总是亲自煎熬了汤药,双手扶着母亲一口口喝下去,并买了白糖放在药中减轻药汁的苦涩;文素勤看到她的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又都极尽孝顺,心中也感到了莫大的安慰。

    当文素勤的病况渐有好转后,便在次子毛泽民的护送下返回娘家湘乡县的唐家圫继续调养,一个月后返回了湘潭县的韶山冲。

    这年10月,正当毛泽东领导的驱赶湖南督军张敬尧的斗争日渐高涨时,他收到了二弟毛泽民从韶山发来的一封十万火急的家书。这时文素勤的病况因盛暑难挨,病情急剧恶化,已经到了濒临气绝的境地……

    毛泽东惊呆了!此时他心如刀绞、悲痛异常,仿佛晴天一声霹雳,手上拿着信愣住了。这怎么可能呢?日夜思念的母亲,来长沙医治后已见好转,怎么又突然不行了呢?难道真的是命在旦夕吗?

    毛泽东不敢多想,唯恐母亲所剩的时间不多,便立刻放下手边的诸多事体,与同事们协调好了工作,带上正在长沙读书的三弟毛泽覃,日夜兼程直奔韶山冲。

    兄弟二人一路上心急如火……

    当他们临近韶山冲上屋场的家门时,隐约听到了像是毛泽民的哭声,又像是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的哀号。毛泽东的腿立刻软了,险些跌倒,被三弟搀扶了一把才挺住了身子;再往前走,当他们冲进家门时,见到一口棺木停放在了堂屋中央!

    毛泽东和毛泽覃立时惊颤了。难道母亲已经逝去?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时,悲痛欲绝的毛泽民扑了过来,一把拉住大哥的手,泣不成声地告诉说:“妈妈已经入棺两天了……”

    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也哭诉说:“两天前,妈妈一直呼唤着润之、润菊润菊,即毛泽覃,字润菊。的名字……”

    三兄弟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悲痛中直感到肝胆欲裂,顿时泪如泉涌,扑向棺木放声大哭起来……

    他们怎能忘记今年春天,母子四人才相聚长沙,母亲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怎么竟这样快地消逝了?

    痛哭声中,三兄弟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母亲,仿佛要将母亲从棺木中唤醒;这时他们的父亲毛顺生已显苍老了许多,独自默默地坐在一旁淌眼泪……

    毛泽东手抚棺木直哭哑了喉咙,悲痛中想及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外奔波,很少料理家事,对母亲很少侍奉,而母亲在最后的时刻却没能见到她的石三伢子,自己也没能最后见上母亲一面、没能听到母亲最后的一声呼唤和嘱托,身为长子愧对慈母的终日疼惜、牵挂和关爱……

    在昏暗的油灯下,三兄弟身披重孝静静地为母亲守灵,他们心中都在想:1919年10月5日是母亲去世的日子,这一天当被儿子们永远铭记心中。

    日里抚棺,夜守灵堂。悲痛中,毛泽东一口气写下了一篇饱含热泪的《祭母文》,以此寄托三兄弟对母亲的哀思《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并垂泪为母亲写了灵联同上。: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又写了灵堂的祭联同上,第150页。: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10月中旬,毛泽东回韶山奔母丧返回长沙后不久,由他担任主编的《新湖南》报被湖南省督军张敬尧下令查封。

    面对恶势力的进逼,毛泽东毫不退缩地利用湖南《大公报》、《女界钟》等报刊连续发表文章,猛烈抨击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

    11月间,毛泽东在长沙教育会的场坪上组织了一次焚毁日货的示威大会。打着泥木厂、第一纱厂、造纸厂、电灯公司、黑铅炼厂旗号的工人队伍和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学生队伍聚集会场,学生纠察队和许多工人、店员将大批运来的日货堆积在场坪中,等候着大会主持人毛泽东下达行动命令。

    毛泽东在人群前果断地挥手说:“烧!”

    人们随即将火把投进了日货堆中,熊熊烈焰即刻在场坪上腾起,伴随着人们的一阵阵欢呼、一句句高喊的口号:

    “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军阀!”

    “抵制日货!”

    “还我山东!”

    ……

    烈火在燃烧中,湖南督军张敬尧闻讯派了军警马队赶来冲击会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毛泽东下令人们有秩序地退出了集会的场地——这次斗争,再一次显示了毛泽东有勇有谋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

    1926年3月18日,以“孙中山学生”自居的蒋介石指使其爪牙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说奉蒋令通知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速派有战斗力的军舰到黄埔听候调遣。李之龙不知道这是蒋介石搞的一个大阴谋,当他派了中山舰到达黄埔后,顿时谣言四起,说他要劫持蒋介石……

    3月20日,蒋介石调集军队,宣布广州市全城戒严,断绝交通,逮捕李之龙,拘留、扣押了中山舰和舰上的所有人员,同时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办事处及其住宅,扣留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

    一时间,广州城里城外搞得人心惶惶,善良的市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国民党新、老右派们借机大肆散布谣言;面对突然事变,身在广州的毛泽东、陈延年、周恩来等人坚决主张组织起来,以武力反击蒋介石对共产党人的进攻——分析形势和力量对比,反击蒋介石是完全可以取得胜利的,因为蒋介石刚刚当上了国民党中央的执行委员,力量有限,在国民革命军中也较孤立。毛泽东以他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精辟地对大家分析说:“蒋介石现在掌握的实力唯第一军,而第一军中的下级军官和士兵大部分是有觉悟的;就省城而言,蒋的实力是大的,但就全局而言,蒋的实力是小的。他此番制造中山舰事件,向我们突然进攻,一是威胁,二是试探。我方示弱,他就会得寸进尺;我方强硬,他便会知难而退。故我方万万不能示弱妥协,要坚决同他斗争……”

    毛泽东还建议说:“应该把我们所掌握的武装力量集中在粤、桂边境的某个地方,同时说服国民党的左派撤出广州,争取一军以外的各军反蒋,如果一时做不到,至少也要使它们保持中立,我们名正言顺地声讨蒋介石背叛统一战线、破坏国共合作,以武力对武力,逼蒋下台,削除他的兵权!”

    但共产党中央的陈独秀等人害怕导致统一战线的分裂,拒绝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意见,还认为中山舰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共产党“在国民党一切工作中都太过负责任”,是蒋介石误信了“谣言”所造成……

    这样,按照蒋介石的意愿,让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部分苏联顾问也被辞退回国;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又建议把第一军和黄埔军校退出来的250多名共产党员派到其他军中去,也被陈独秀所拒绝。

    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蒋介石的右派面目——通过这次事件,虽然共产党的力量遭受到了严重打击,但也使得共产党人对蒋介石的反革命狼子野心更加警惕、防范有加,同时也使在广州的许多共产党人领略和感受到了毛泽东的英雄主义气概……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的“4·12”政变后,广东也发生了反革命政变,随之广西、浙江、江苏、福建、四川等省也相继发生了针对共产党人的反革命大屠杀。

    一时间,中国的政局一片混乱。混乱中,许多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中的左派人士立即组织力量讨蒋。4月22日,汉口民国日报发表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关于讨蒋通电》:

    蒋中正(介石)由反抗中央而违于自立中央。蒋中正此种阴谋,蓄之已久,及见中央即为不便于一己之私,于是始则纠集督军团武之会议,以示反抗,则继纠集西山会议西山会议,1925年11月下旬,国民党中的右派代表人物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公开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之会议以谋分裂。首与帝国主义妥协,更不惜屠杀民众。对于军队中政治工作人员,则随意逮捕,拘囚杀害。于是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皆麋集于其旗帜之下,以从事反革命。一切革命分子,皆被以共党或勾结共党之名,除之务尽。今已开始进行,将来必变本加厉。东南革命基础,由之崩坏,革命民众,将无噍类。凡我民众及我同志,尤其武装同志,应依照中央命令,去此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也发表了《为蒋介石屠杀革命民众宣言》。毛泽东、吴玉章、董必武、恽代英、宋庆龄、邓演达等人联合发表了讨蒋通电。

    6月上旬,毛泽东在汉口召集驻汉的湖南同志会,提出了拿起武器上山,武装保卫革命的思想。毛泽东在会上说:“我们共产党人再也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我们要组织起广大的工人革命军和农民自卫军,拿起武器向一切反动势力发起攻击!城市一时打不下来,我们就到山上去坚持战斗,等待时机再行反攻;总不能这样束手待毙,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这样被反革命势力打下去!”

    6月24日,共产党中央决定毛泽东到比较安全的四川去工作,但毛泽东却主动要求改派湖南,被中央任命为湖南省委书记。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其“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武汉地区的工会、农会和其他群众团体被查封,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

    至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共产党人下一步的具体行动该怎么办?

    毛泽东虽然热血冲涌却心境苍凉。他叫来二弟毛泽民和三弟毛泽覃,在武昌都府堤41号院内,兄弟三人共同商议下一步的打算。

    毛泽民和毛泽覃问他们的大哥想怎么办?毛泽东说他要回湖南韶山去,那里是他的出生地,又是他发起革命最早的地方,群众基础好,他要在家乡组织起农民自卫军,上山下乡大干一场!

    毛泽东对他的两个弟弟说:“困难和挫折算得了什么?我们还没有死么!大鹏鸟也有折翅的时候,只要它养好了伤,会飞得更高、更远!”又说,“没有国,何以有家?我们都是热血男儿,一定要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这一番充满革命激情和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激励着他的两个弟弟……

    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会攻目标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长沙!

    起义武装一开始足足有三个团的兵力,战斗中遇到了多股敌人的顽抗与阻击,致使“出师未捷先损兵”……

    败下来的部队向何处去?毛泽东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将部队拉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

    9月19日,秋收起义的部队陆续到达文家市。毛泽东立即组织连以上的干部到里仁学校内召开前委扩大会议。

    会议进行中,毛泽东对大家说:“农村,尤其是远离中心城市的地方,是敌人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地方,我们就是要把重心转移到那里去,在广大的农村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放手发动农民群众,坚持武装斗争,保存和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建立根据地;我们这样做,绝不是失败逃跑,更不是放弃革命,而是把拳头暂时收拢起来,积蓄力量再狠狠地打出去!”

    毛泽东就是毛泽东!在整个秋收起义部队面临溃散的关键时刻,以他大无畏的勇气和充满豪情的革命英雄气概,果断地制定出“兵退萍乡”而后“进军井冈山”的决策,开始共产党武装斗争从城市转向农村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的革命者,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从文家市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键一步!

    10月中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进驻位于井冈山上的茅坪——工农革命军总算暂时安顿下来,毛泽东给中央政治局和湖南省委写信,详细汇报了秋收起义的经过和自己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计划。

    每当夜深人静,他又总会想起他的两个弟弟,不知他们现在何方、身在何处?更思念和牵挂他的妻子杨开慧和他们的三个儿子,渴望知道他们母子的一切……

    秋风萧瑟,又是子规啼月夜之时,茅坪村上攀龙书院八角楼里依然亮着灯光;暗淡的桐油灯下,毛泽东正在给妻子写信——他在给中央和省委写信时,下笔千言,洋洋洒洒不能停笔,一写就是十几页纸;如今,他要给妻子写信了,却握笔在手,一时不知该如何写起……

    楼外的秋风阵阵,吹打得丛林和竹叶微微作响;山间的杜鹃鸟一声声啼叫,传响在空旷的山林间更显一派凄凉——毛泽东此时想起了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

    戎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又想起了南唐冯延巳《浣溪沙》词中的两首词句:

    醉忆春山独倚楼,远山回合暮云收。波间隐隐仞归舟。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最后,他终于用暗语给杨开慧写了一信,大意是“我在这里做买卖,赚了钱,生意兴隆”,“一时不便回去探望”……

    12月初的一天黄昏,井冈山的茅坪村口走来一位身穿国民革命军军服的年轻人,说是要找这里的“毛委员”。当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带他去见毛泽东时,毛泽东惊喜望外——来人竟是他的三弟毛泽覃!

    兄弟俩意外的重逢,犹如喜从天降。毛泽东大步上前,一把拉住弟弟的手,激动得许多话语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毛泽覃眼里噙着泪花,忍了半天最终还是忍不住,扑簌簌的眼泪直淌下来:“哥……”

    “好了,好了……”毛泽东安慰着三弟,对身边的人们介绍说,“这就是我三弟,莫看他穿了一身国民党的军服,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哩!”

    毛泽东身边的人都被眼前的情景感动了,他们很能理解毛泽东兄弟俩现在的这种“异地逢亲人”和“他乡遇故知”的心情,便急忙劝他们两兄弟快回到攀龙书院去……

    在攀龙书院的八角楼上,毛泽覃详细向哥哥讲述了自从他们三兄弟在武汉分手后的经过,并说他这次来井冈山是受了朱德的派遣,是来找他大哥联系两军会师的事——毛泽东大喜过望,极为高兴地对三弟说:“好呀,原来你是特遣大使呀!”

    12月下旬的一天,毛泽东从一张破碎的《申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报道说是国民党军方鼎英的部队已经从安仁逼近茶陵——毛泽东大吃一惊,立刻策马去追赶已经派出去了的工农革命军。

    原来,工农革命军中一直不甘心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团长陈浩听说方鼎英的部队到了茶陵,就阴谋带了部队去投降;幸亏毛泽东连夜快马赶到茶陵的湖口追上了部队,巧妙地安排计策,出其不意地缴了陈浩的枪,并果断地将其就地处决,把处在险境的部队安全带回到了宁冈县城。

    1931年7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在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驻地叶坪村的村口,毛泽东正在一片开满了金黄色野菊花的山地间欣赏野菊花,他万万没有想到,红12军军长谭震林陪同一位穿了一身西服的人来找他——定睛一看,竟是与他分别达4年之久的二弟毛泽民!

    毛泽东惊喜万分,三步并两步地奔出花丛向二弟跑去;毛泽民也连声呼唤着“大哥”,张开双臂向他奔来……

    兄弟俩拥抱在一起,又捶胸又握手,双双张了几次嘴却都没有说出一句别的话来,除了“大哥”还是“二弟”……

    入夜,兄弟俩整整说了一夜的话,弟弟告诉哥哥自从他们三兄弟分手后的全部经过,哥哥也向弟弟讲述了从秋收起义到现在的大概过程,其中多有兄弟二人的感慨、兴奋和不尽的遗恨——最后,哥哥对弟弟说:“目前正准备反击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你来得正好,立刻投入工作吧!”

    毛泽民被中央苏区的形势所感染,同时也被他大哥的话语所激励,二话没说,便答应了大哥的安排:“好,我一定尽力!”

    1932年4月21日,毛泽东在漳州主持召开红一方面军师级以上干部会议。会议进行中,毛泽东得到了红军派往长沙侦察敌情的人员送回来的准确消息:杨开慧已于1930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于长沙的郊外刑场,牺牲前表现得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惊闻噩耗,毛泽东止不住热泪纵横。他痛苦、他悲愤,一连两天两夜没能吃下一口饭、没合一下眼,他又一次严重地失眠了——面对这一切,党内党外、军情敌情、国事家事,再加上生活条件的艰苦和长期战争环境的折磨,竟一病不起……

    中央决定毛泽东暂时离开部队到长汀老古井休养所去休养。

    在休养所,毛泽东凄楚地对伴在他身边的贺子珍说:“开慧之死,我毛润之百身莫赎啊!”

    贺子珍也垂泪说:“霞姐霞姐,即杨开慧,字云锦,乳名霞姑。是我们党的好女儿,只是死得太惨了;我真想替她去死,让她回来……”

    1935年1月29日,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中央红军首次渡过赤水河北上,进入了四川南部地带,然后集中主力部队于云南扎西。

    2月18日至21日,毛泽东指挥在扎西休整后的红军兵分两路,调头向东,经古蔺、叙水,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战斗进行中,毛泽东策马军中、指挥若定,红军将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喊杀声惊天动地……

    毛泽东率红军杀“回马枪”重返贵州,破了蒋介石的合围计划。

    2月25日至28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指挥中央红军进行了遵义战役,攻占娄山关,重新占领了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仗,红军上下一片欢腾……

    高兴之中,毛泽东挥毫写下了一首气吞山河的词: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0月2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一、三军团进占甘肃通渭。

    两天后,红军开始攀越六盘山。登上六盘山,毛泽东面对山峦大川的宏伟气势和行进中的红军部队,激情满怀、壮志不已,遂赋《清平乐·六盘山》词一首: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旄头旄头,后来毛泽东改为“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6年3月上旬,身处山西前线的毛泽东得到确切消息,他的三弟毛泽覃早在前一年4月间已壮烈牺牲在同敌人的一次战斗中,并想及同三弟一起留在瑞金坚持斗争的贺怡,又想及留在韶山的三弟的前妻周文楠和她所生的孩子,不由得悲思万千、长夜哀痛不眠……

    毛泽东身边的警卫员陈昌奉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心疼毛泽东,既为毛泽东的心情难过而难过,又为毛泽东的身体健康而忧虑。每当毛泽东独自一人夜不能寐时,陈昌奉总是劝慰说:“主席,你可要多保重身体呀!”

    毛泽东又总是说:“润菊,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会牺牲,他是我带出来的……”还说,“润菊是很能打的,他是我们毛家的大将军啊!”

    1937年6月中旬的一天,毛泽东在延安得到了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和她母亲尚在赣南的消息,连忙向江西的党组织拍发了电报,要他们设法找到她们,并要她们转道来延安。

    两天后,毛泽东又给中共湖南省委拍发了电报,要他们在长沙、韶山两地寻找毛泽覃的妻子周文楠和孩子的下落及准确消息,并委托他们打听堂妹毛泽建的消息和杨开慧身边的保姆陈玉英的下落,如得信息后请他们即刻回电告知……

    1938年4月下旬的一天,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和她的母亲经西安辗转到了延安,使毛泽东激动不已。几年不见,贺怡母女一见到毛泽东便掉下了眼泪……

    毛泽东安慰贺怡母女说:“你们来了就好,我也放下一份心。你们都是我的亲人,在延安,有你们的饭吃,有地方住,还有革命工作可做;这样一来,娇娇娇娇,后取名李敏、毛泽东和贺子珍所生的女儿。有她外婆和姨妈照顾,我也有人可以说说家常话了!”

    接下来,毛泽东安排贺怡母女在凤凰山麓住了下来,自己则搬到了延安西北不远处的杨家岭;遇有空暇,毛泽东总会返回到凤凰山麓来看望贺怡母女,嘘寒问暖、极尽关怀……

    6月下旬的一天,与毛泽东分散多年的周文楠在共产党组织的帮助下也终于到了延安。毛泽东很高兴,贺怡听说后也急忙赶来看望了周文楠。

    贺怡和周文楠一见面,两个人不由得抱头痛哭在一起;在毛泽东的劝说下,两个才稍稍止住了悲痛。晚上,一家人在杨家岭一起吃了晚饭,饭后又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里做彻夜谈;交谈中,追忆往事多于向往,悲怆之情多于欢笑……

    夜很深了,阵阵凉风吹向杨家岭。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里,依然亮着灯光。周文楠很自然地向毛泽东和贺怡谈起了依然住在韶山的王淑兰王淑兰,毛泽民的前妻。,毛泽东感慨地说:“她仍是我们毛家的人么!”

    在谈及周文楠的儿子毛楚雄时,周文楠从她带着的一个小布包里取出了一个小本子,翻开来很自豪地读给大家说:“楚雄的学习可好了!这是他写的一篇作文,题目是《抗战救国》:‘现在国家已被暴日侵略,危急到了万分,就如刀架在头上,火烧到眉尖一样,我们小朋友也该团结起来……要抗战才能建国,要建国必须抗战。在前方的应该努力作战,在后方的应该努力读书和宣传,建筑新的中华民族。所以要在这青年时代,努力向前猛进,千万不要养尊处优、虎头蛇尾!青年要达到目标,非要吃苦才行!’”

    毛泽东听罢,不由感慨万千:“一个十三四岁的娃娃,能写出这样情绪激昂、卓尔不群的作文来,很像我们毛家的后代么!”继而又说,“虎父无犬子,日后定能为国家的大业出力!”

    1939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延安召开。会议进行到8月下旬,毛泽东得到了他的两个儿子岸英、岸青在苏联学习的情况,很兴奋;在不尽的思念与感慨中,毛泽东找了一些书籍,并托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林伯渠再买一些书一起转寄苏联。

    8月26日,毛泽东写信给岸英和岸青《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407页。:

    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

    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些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来信告我。

    1948年10月中旬的一天,毛泽东终于知道了他的二弟毛泽民已经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残酷杀害的消息。惊闻噩耗,毛泽东难过得一连两天没有吃下一口饭,只是一个劲儿地吸烟;他缅怀二弟的一切,继而又追思三弟的牺牲,浮想他们的音容笑貌,更加仇恨国民党顽固派对他们一家人的迫害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摧残,也更加坚定了他要将中国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

    为了悼念毛泽民,江青带着女儿李讷到野地里去采摘了一些黄黄的野菊花;江青又找了一个大口的玻璃瓶子,将菊花插在里面摆放在了毛泽东的办公桌上。

    看着菊花,毛泽东忍不住再次流下了眼泪……

    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已经很懂事了,年仅8岁的她经常悄悄地给瓶子里的菊花换水,还一声不响地用她那稚嫩的小手为菊花摘除枯瓣;因思念毛泽民和毛泽覃,毛泽东曾叹息着对刘少奇说:“他为人忠厚,待人诚恳,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柔中有刚,有许多地方我不如他……”还曾说,“搞经济工作,我不如二弟润莲;论冲锋陷阵,我不如三弟润菊……”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

    日本投降了,抗战胜利了,战后的中国却面临着两种命运的严重斗争。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同美国支持的、以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此成为了国内不可调和的主要矛盾。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与民主,力争通过和平方式达到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的;也为了在争取和平、民主的过程中揭露蒋介石的真面目,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毛泽东毅然决定亲赴重庆,到虎穴狼巢中去与蒋介石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8月28日,毛泽东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的陪同下,和周恩来、王若飞一起乘坐一辆中型吉普车从枣园驶向了延安机场。

    这时候,上万名延安民众早已聚集在机场跑道的两旁,他们怀着一颗颗牵挂、依恋的心情,目送着自己的领袖即将离开他们飞向敌人的虎口。中央各机关、学校、部队也来了不少人,他们悬着一颗颗剧烈跳动、不安的心,向自己的领袖频频挥动着手臂,每个人都想多看毛泽东一眼,每个人都想走上前去把自己的领袖挽留下来。可是,毛泽东是要去的,他是为了全国的和平而离开延安、到敌人的龙潭虎穴中去战斗的!

    在万众瞩目下,毛泽东带着人民的委托、民族的希望,健步踏上了飞机的舷梯,站在机舱门口停住脚步,然后转过身来摘下戴在他头上的南洋帽,拿在手上向着送行的人们挥动。这一挥,仿佛在说:放心吧,乡亲们!回去吧,同志们!请相信我们的党,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1946年1月初的一天,中央办公厅的机要秘书叶子龙风风火火地闯进毛泽东居住在枣园的窑洞,未站稳脚跟即说:“主席,天大的喜事……”

    正伏在案头批阅文件的毛泽东见他这副样子,不由得停住了手中的笔问:“什么‘天大的喜事’呀?也值得你慌成这个样子?”

    “岸英回来了!”叶子龙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刚刚接到通知,说是这一两天就到……”

    原本坐着的毛泽东放下手中的毛笔、霍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瞪大了眼睛问:“你说什么?岸英回来了?”

    叶子龙点头证实说:“嗯,岸英回来了!就这一两天,说是坐苏联的飞机直接到延安……”

    激动与兴奋中,毛泽东抬腿走向窑洞口,仿佛这就要去机场,走到窑洞口又转回了身子问叶子龙:“不是今天么?”

    “今天来不了,主席……”叶子龙笑了,上前拉毛泽东回到椅子旁边重新坐下来,“办公厅的人也都在等消息呢!”

    毛泽东随即静了静心情、看看叶子龙,也笑了……

    两天后,毛泽东乘吉普车直奔延安机场——1927年秋,当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离开杨开慧母子时,毛岸英那时只有5岁;如今,他已经是一个仪表堂堂、身材魁梧的24岁的成年人了!

    飞机终于落地了,停稳了——毛泽东疾步迎上前,只见一个身穿军呢大衣的高个子青年从飞机上跳下来,快步奔向了自己。毛泽东兴奋地拉着儿子的手,上下打量着,眼睛里噙满了泪花;见到儿子的个头比自己还高,脚上踏着牛皮靴,英俊秀气的脸上既有他母亲的倩影,又有自己的特征,毛泽东忍住没让眼泪流出眼眶、满意地笑了……

    所有在场见到毛泽东父子重逢这一幕的人都为之动容,他们已经整整离别了19年啊!

    1947年8月18日,国民党第29军军长刘戡率领7个旅的重兵对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中央直属纵队紧追不舍,先是从陕北的绥德追到米脂,继而由米脂追到葭县,又由葭县风风火火地一直追到了黄河边上……

    这时毛泽东身边只有不足一千人的兵力。当毛泽东率领众人来到黄河汊口、葭芦河的岸边时,敌人已经占据了对面的山顶,呼啸的子弹打过来,直朝人们的头顶上飞;前有河水横阻、敌军拦截,后面的几万敌兵尾随在背、紧追不舍……

    要不要过黄河?天上下着雨,河岸边一片泥泞,停下来的队伍中有人在小声议论;毛泽东凝眉考虑片刻,随即果断地说:“不过黄河!放心跟我走,老子不信邪!”

    说罢,毛泽东独自一人沿着河岸走向黄河汊口,人们急忙跑上前去护卫又都被喝退,几百人的队伍只得拉开距离跟在毛泽东的身后,又担心又敬畏地一步步前进。

    面对敌人的机枪扫射、几万追兵的呐喊,毛泽东全然不顾,简直如入无人之境,把系着一根细绳的大草帽搭放在自己的后脊背上,昂着头、挺着胸,迎着风雨、阔步而去……

    一排排机枪子弹打在毛泽东前进的地面上,打出了一排排鸡蛋大小的弹坑;面对敌人的枪弹,毛泽东不屑一顾、轻蔑地勇往直前。说来也怪,毛泽东越是大步朝前走,敌人机枪打过来的弹着点越是像被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推动似的直往后退……

    跟在毛泽东身后的部队急速前进,像是毛泽东的一簇护卫队,又像是毛泽东的一堵坚强后盾,蜂拥向前……

    就在这时,敌人的机枪突然哑巴了,几万追兵也停住了脚步——仿佛黄河水也停止了咆哮,整个世界都沉静下来。

    毛泽东就是毛泽东!

    几百人的队伍,跟在毛泽东高大身躯的背后,大摇大摆地向前走;几万敌军鸦雀无声地观望着,眼睁睁地看着毛泽东率领着他那不太多的人马,从容不迫地走去了……

    敌人实在是被毛泽东打怕了!

    毛泽东率队神奇地离开黄河岸边,继续向北来到了一座云雾缭绕的高山脚下。

    雨停了。毛泽东抬眼望一望山上的云雾,用手中拿的柳木棍指一指隐约叠翠的峰峦;跟在毛泽东身边的任弼时立刻心领神会了毛泽东的意图,马上命令部队:“上山!”

    毛泽东头一个往山上走,任弼时拉住身边的参谋刘长明,吩咐说:“通知后面的部队,把上山的痕迹打扫掉!”

    毛泽东听到任弼时的话,几个跨步又返了回来,将拿在他手中的那根柳木棍往山坡的草地上一戳,大声说:“扫什么?就在这里竖块牌子,写上‘毛泽东由此上山’!”

    任弼时有所担心地说:“还是不要竖牌子吧,敌人马上会追来的。”

    毛泽东任性地戳着柳木棍:“给我竖!我看他敢追?我看他刘戡到底有多大本事!”

    任弼时只得命令人们找来一块木牌,用红色粉笔蘸湿了水重重地写上了7个大字:

    毛泽东由此上山!

    木牌竖好了,毛泽东站在那里端详片刻,随即转身坦然而去……

    到了山顶,队伍停止前进原地休息。毛泽东坐在一块大青石上,放眼山光云色,极目远眺黄河,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一段唱: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平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

    算就了汉家业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

    东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

    整个队伍全部上山以后,雨又下了起来。

    天黑了,雨“淅沥淅沥”地下个不停。

    刘戡的追兵在山下安营扎寨,燃起的一堆堆篝火映红了大半个夜空。周恩来派出流动哨担任警戒,毛泽东在山顶放心大胆地睡了一整夜……

    9月12日,毛泽东在陕北转战途中临时歇脚朱官寨。

    傍晚,趁着天还亮,毛泽东伏在窑洞窗前的一张木桌上给他的儿子毛岸英写信《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看你的信,你在进步中,甚为喜慰。永寿永寿,即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这孩子有很大进步,他的信写得很好。复他一信,请你译成外国语,连同原文,托便带去。

    我们在此很好,我的身体比在延安要好得多,主要是脑子休息了。

    我们这里打了胜仗,打得敌人很怕我们。

    你要看历史小说,明清两朝人写的笔记(明以前笔记不必多看),可托周扬同志设法,或能找到一些。

    毛泽东的卫士看着毛泽东给儿子写信,心中感受到了毛泽东那深深的眷子之情和切切的爱子之心……

    10月上旬,毛泽东落脚神泉堡。

    10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毛泽东带了几名卫士徒步30华里去到李家坪。

    走在路上,毛泽东对他身边的几名卫士说:“你们晓得么?江青同志接娃娃过河西来了!”

    看着毛泽东步履匆匆而又精神焕发的样子,卫士们知道毛泽东心里高兴、想尽早一步见到他的宝贝女儿,也都兴高采烈地跟着毛泽东一起赶路……

    中午,毛泽东和江青几乎同时到达了李家坪。

    毛泽东一家三人团聚了。

    “爸爸——”小李讷叫喊着,张开两只小胳膊像只小蝴蝶似的扑向毛泽东,“爸爸——”

    毛泽东高兴地笑着,随即弯下腰去一把抱起女儿高高地举过自己的头顶,然后在女儿的小脸蛋上亲着,用大手轻轻地拍打着女儿的后背,口中亲昵地连声叫着:“我的娃娃,好娃娃,大娃娃,爸爸好想你哩!”

    毛泽东全然不在意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场,已是全身心地陶醉在与女儿重逢的喜悦之中了!

    小李讷在爸爸的怀抱中撒着娇,嘴里不停地叫着:“小爸爸,乖爸爸,我天天想爸爸……”

    这时候,江青见女儿竟为丈夫带来这么大的喜悦,也很高兴,便满面春风地招呼女儿:“乖娃娃,快从爸爸身上下来,给爸爸和叔叔们表演个节目!”

    小李讷从毛泽东的怀抱中跳到地上,毫无拘束地摆好架势,像是站在舞台上一样,首先来了个云手、亮相,随即一本正经地唱起了京剧《打渔杀家》中萧桂英的一段唱:

    老爹爹清晨起前去出手,

    为什么这时候不见回头;

    将身儿来至在草堂等候,

    等候了爹爹回细问根由。

    ……

    声音是那么稚嫩、那么清脆,虽说是清唱,但唱得有板有眼、音正腔圆;毛泽东的眼睛湿润了,用力为女儿鼓掌……

    小李讷唱完一段之后,先是很礼貌地向在场的人们深深鞠了一躬,然后亮着大眼睛跑到毛泽东的怀里又叫起来:“小爸爸,乖爸爸,我真的好想你呢!”

    小李讷搂着她爸爸的脖子,小手拍打着爸爸的后背,笑着亲着爸爸的脸颊撒起娇来;毛泽东也顾不得什么身份不身份了,在众人面前再一次抱起了女儿,高高地举在空中,向上抛一下,掂了掂笑不拢嘴的女儿,在女儿的小脸蛋上亲着:“大娃娃,乖娃娃,可想坏爸爸了!”说着又问女儿,“大娃娃,你哪里想爸爸呀?”

    李讷将自己的小手指向脑门:“这儿想!”

    毛泽东接着问:“还有哪儿想呀?”

    李讷将小手按在自己的心口上:“这儿想!”

    毛泽东笑着继续问:“还有哪儿想?”

    “嗯……”李讷的小手犹豫着摆放到自己的脸蛋上,“这儿想……”

    “脸蛋怎么会想呀?”毛泽东故意问。

    “想叫爸爸亲我!”李讷笑着叫起来。

    “哈哈哈!”毛泽东开怀大笑,在女儿的小脸蛋上用力亲了好几下……

    此情此景,令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动了——这毕竟是在战场啊!

    1948年5月下旬,毛泽东率领中央前委的人进驻西柏坡,不久毛岸英也来了;按照毛泽东的吩咐,毛岸英去和战士们一起住,但他经常到父亲的住处来看望。

    6月间,西柏坡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有时,毛泽东就在自己住处的小院中搬把藤椅坐着,岸英拉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和他爸爸说会儿话,小李讷跑来依偎在他大哥哥的怀里,兄妹俩拍巴掌玩……

    岸英很喜欢李讷,总是亲热地摸着小妹妹的头,问问她的学习情况,问问她心里想什么、长大了干什么;李讷也很喜欢、尊重她的这位大哥哥,有时兄妹俩都坐在毛泽东的身边,江青站在毛泽东的身后笑着,一家人在一起的气氛很融洽、很和谐……

    自从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一直到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和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三大战役共计历时4个多月。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人一直工作在毛泽东的那间仅有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伴同毛泽东一起度过了141个不眠之夜,取得了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空前的伟大胜利。

    下一步怎么办?要不要打过长江去?毛泽东的决心是:敌人不投降,就叫它灭亡——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在北平香山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290页。: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

    当天下午,毛泽东在香山的双清别墅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七言律诗: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12月6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出访苏联乘专列离开了新中国的首都北京。

    列车在夜色中行进。

    车厢内,毛泽东依然未躺下休息。随行的毛岸英走来劝说他爸爸休息:“爸,躺下睡一会儿吧!”

    毛泽东对儿子说:“岸英啊,你也去睡么!”

    毛岸英走近了说:“我年轻,不困……”

    毛泽东关爱地说:“年轻人才容易犯困哩!”

    毛岸英在他爸爸的身边坐下来,依了爸爸的肩头说:“爸睡,我就睡……”

    不知怎的,毛泽东的眼眶陡然泛红,长叹一口气说:“岸英,明年春上你和岸青回湖南去,看看你外婆,再到你妈妈的坟上去看一看,替我烧炷香……”

    毛岸英低声问:“爸爸还信这些?”

    毛泽东说:“你祖母信哩,你外婆也信……”

    毛岸英答应说:“我记着爸爸的话了,明年一定和弟弟一起去。”又说,“爸,你真的该躺下睡一会儿了!”

    毛泽东深情地说:“如今你长大了,也结婚了,我很高兴……”并说,“明年春上回长沙,到你妈妈的坟上把这两张纸也烧了吧!”

    毛岸英低声叫了一声:“爸……”

    说着话,毛泽东从自己的衣袋中取出了两张折叠的纸页,递给儿子:“你妈妈泉下有知,会晓得的……”

    毛岸英打开来看时,见是父亲用铅笔写的一首词毛泽东《虞美人·枕上》,始作于1921年。和一段古诗中国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一连用了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的五种现象,以此来表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只看了一眼,毛岸英的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

    12月9日下午3时20分,毛泽东乘坐的专列抵达中苏边境城市满洲里。

    在满洲里火车站,由苏联派来迎接中国党政代表团的专用列车已经停在那里了;站台上,苏联方面派来迎接毛泽东的人员有外交部副部长拉夫伦耶夫、赤塔州苏维埃主席乌若夫、外贝加尔军区司令部代表及外交部交际司副司长马特维耶夫等人。

    车厢内,为代表团送行的高岗和李克农、毛岸英等人开始向毛泽东代表团的人们告别。毛泽东对高岗和李克农、毛岸英等人说:“一切放心,回去以后好好工作……”

    在苏方迎接人员的盛情接待下,高岗和李克农、毛岸英等人陪同中国党政代表团的人们陆续换乘了苏方的专列——这是斯大林的私人专列,是斯大林指定派来迎接毛泽东的。

    在毛泽东的催促下,高岗和李克农、毛岸英等人依依不舍地走下了苏联的专列。毛岸英又踏着站台上厚厚的积雪快步跑到毛泽东乘坐的车厢前,隔着玻璃窗向他爸爸连连挥手,同时高喊:“爸,一路保重!”

    车厢内,毛泽东隔窗望着站在雪地里的儿子,深情地向儿子摆了摆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