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捡了一本书-民间传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坛女儿红

    文:林华玉

    那是一座坚固的城池,前边的护城河又宽又深,城墙又高又厚,城内还有八千守军,他们手中有精良的武器,城内有充足的粮草,校尉张剑带着一万人马已经围城数日,发誓要攻下它,守城的官兵看着城外略显稀薄的队形,都嗤笑不已:“就凭你们那区区一万人马?就像攻下我固若金汤的城池,岂不是鸡蛋往石头上碰。”

    张剑正在营帐内紧张的看着那座城池的地图,与部下商量着如何才能尽快攻下它,忽然,有人来报:“大人,有人逃跑了。”张剑问:“是谁?”手下说:“十夫长刘武子。”

    刘武子是张剑的老乡,两个人一起长大,但是张剑却一直瞧不起刘武子,因为他的性格太怯懦了,乡下穷,小孩子没有玩具,所以就常聚在一起玩没有道具的游戏,他们最爱玩的是一种叫做“攻城”的游戏,由一帮小孩子扮成敌人,守着一个高高的土堆,另一帮小孩子则办成攻城者,每次身体结实的张剑都自封攻城一方的将军,指挥着手下的“士兵”进攻“城池”,经过一番“厮杀”。每次攻城方都会大获全胜,夺下“城池”,每次刘武子都会因为怕挨打而退缩做逃兵,每当这时,“铁面无私”的“将军”张剑就会命手下的“士兵们”把刘武子抓起来审判后“砍头”。

    两人长大之后,时局动荡,兵荒马乱,两人被抓到一支部队当了兵。因为骁勇善战不怕死,张剑很快就被上峰提拔为百夫长,后来又做了千夫长、校尉,有了自己的宅子,还娶了妻子。而刘武子因为上战场看到死人就尿裤子,一直还是做他的小士兵,张剑看着他猥琐的样子,想起小时候的友情,就把刘武子收到身边做了个十夫长,主要负责后勤工作。

    可没想到,大敌当前,刘武子竟然重复了小时候的游戏,当了可耻的逃兵。

    张剑一拳砸在案桌上,案桌上顿时出现了一个洞,他怒吼一声:“赶紧派人给我把他捉回来!”副将武广制止道:“大人,攻城在即,就不要管他了,由他去吧!差他一个照样能攻下此城!”张剑说:“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因为大战在即,士气才是第一位的,这逃兵就像传染病,如果有了一个逃兵,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逃兵,接下来,一支队伍的士气都会涣散的。”武广点头说是。

    刘武子很快就被捉了回来,士兵请示张剑,张剑一挥手,说:“砍头后示众,让士兵们看看,当逃兵是什么结果。”士兵正要执行,刘武子忽然喊道:“张大人,你不能杀我,你忘记了吗,你曾经答应过绕我一命的。”张剑怔了一下,他想起了儿时的往事。

    小时候,张剑居住的村子西边有一条小河,河里边有不少的鱼还有菱角,河蚌,村里人为了打牙祭,经常去那里捞这些东西来吃,但是这里又很凶险,不光有厚厚的淤泥,里边的芦苇丛中还暗藏着碗口粗的巨蛇,当地人称为“酱盘”,它虽然无毒,但是力大无穷,村里有人亲眼看见过,一条硕大的酱盘将一只羊活活盘死了。

    尽管大人一再告诫千万不要靠近那条河,但是好动的孩童还是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一次趁大人下地之时,张剑带了两个小孩来到了小河边,两个小孩看着幽黑色的水面,都不敢下去,张剑骂了一句:“都是胆小鬼。”就把衣服一脱,独自一个人下了水。

    刚游进河里,张剑就看见一只酱盘正在一束草丛中瞪着大眼看着他,吐着瘆人的黑信子,他吓得就往外游,临近岸边,不小心却一脚就踏进了泥潭,他越是用力往外挣脱,身体就越往里陷,不一会,他的半个身子就在泥潭之中,惊慌地大喊救命,那两个小伙伴一看,都不知所措,吓得回村叫大人去了。

    这时,刘武子放羊正好路过这里,见状忙取过一条木棍,将另一头扔给张剑,大声叫着让他拖住,不要松手,可是刘武子人小,身材又瘦弱,不但救不上来张剑,自己也被张剑拖着往里走,可是刘武子就是不撒手,眼见他也要被拖入淤泥之中,这时,幸好那两个小孩带着大人及时赶到,才将张剑救了上来。

    张剑对刘武子很是感激,紧紧地攥着他的手说:“武子兄弟救了我,我对着天发誓,这一辈子我都会对你好的!”刘武子憨憨的一笑说:“我不求你别的,只求你答应我一件事。”张剑说:“什么事你说。”“求你以后不要再砍我的头。”刘武子说。张剑明白他是说“攻城”的事,就说:“武子兄弟放心,不光以后玩‘攻城’时我不会再砍你的头,就是今后我做了真正的将军,你犯了军规,我也会饶你一命。”

    没想到刘武子还一直记着这件事,张剑犹豫了,面对着手下人的睽睽众目,张剑咳嗽一声,对着手下的官兵说:“刘武子说得没错,他确实救过我的命,如果没有他,我不可能活到现在,更不用说做你们的长官了,大伙说,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一时间,手下沸沸扬扬,有的说军法如山,不应该讲个人恩怨;也有人说,救命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既然校尉大人发誓不杀他,那就应该遵守诺言,放了刘武子,方不失做人之本,慢慢地,后面的言论占了上风,刘武子面露喜色。

    这时,副将武广站了起来,说:“张大人,眼下攻城在即,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将刘武子的人头暂且留下,让他参加战斗打前锋,将功补过,若如再临阵退缩,再斩不迟。”张剑此时正在两难之际,自己已经说了狠话,要将刘武子处死,可是刘武子又重提旧事,如果自己将他杀掉,就是违背诺言,眼下武广替自己解了围,他也来了个顺水推舟,答应给刘武子一个机会。

    攻城开始,张剑带领部队潮水般的涌向那座城池,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势,使守城官兵没有片刻喘息的机会,经过两天两夜的血战,张剑终于带着手下将士攻下了那座城池,但是也损失惨重,手下士兵只剩下两千多人。还没等他们歇口气,敌军的一万援军就到了,他们没有休整就开始攻城,就这样,攻城者很快就成了守城者。

    敌人兵强马壮,来势汹汹,张剑的队伍则疲惫不堪,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敌军最终占领了城池。眼看大势已去,张剑就想挥剑自杀,就在剑已经搁在脖子上的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年迈的老爹,张剑生下来母亲就死了,是父亲自己一个人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自己常年在外征战,自己还没有让他老人家享过一天福,想起来张剑心中就隐隐作痛,还有家中的妻子前一阵刚捎信来,为他添了一个大胖小子,自己还没见上一面……想到这些,张剑忽然觉得自己不能死,这时正好有一个跑过的农妇被流箭射死,张剑顿时有了主意,扒下她的衣服自个穿上,准备混出城去,却还没走几步,就也被一支流箭射中,昏死过去。

    当张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正趴在一个人的背上,张剑艰难地问:“你……你是谁?”那人闻声忙把张剑放在一棵树下,惊喜地说:“张大人你醒了,是我呀!”张剑一看,那人竟是刘武子,但见他浑身是血,衣衫破烂,看来伤势也不轻。从他的口中,张剑得知是他从死人堆中将自己扒拉出来,才使自己免于一死。刘武子看着张剑身上,说:“为什么张大人身上穿着妇人的衣服呀?”张剑羞愧的要死,支支吾吾的说不清楚,这时一阵眩晕感袭来,他索性闭上了双眼。

    浑身是伤的刘武子艰难的背着张剑走了几十里山地,才遇到了前来增援的友军,刘武子气力已经用尽,一下子栽倒在地,昏睡了三天三夜。

    张剑虽然全军覆没,但是却以一万人马对抗了数倍于自己的敌军,还杀敌数万,当今皇上为了振奋军心,不但没有治罪张剑,反而赏赐他几百两黄金,一处好宅,张剑的官职也提升了一级,成了都尉。

    张剑就将刘武子提拔为千夫长,给他买了一处好宅,送给他数个奴婢,刘武子心里很是感激,到处说张大人的好,别人听了后也都说张剑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之后不久,敌军又来骚扰边关,皇上就封张剑为镇夷大将军前去边关御敌,到了边关,张剑命队伍稍事休整,就派副将武广带领一支队伍前去迎敌,还派刘武子带领他的部队为前线运送粮草。岂料,粮草到了半路,就被一支敌军小队袭击,粮草被劫,士兵被杀,刘武子拼劲性命杀出阵来,得以活命,而前方部队因为缺少粮草,人饥马疲,被敌军打败,武广也战死疆场。

    失去了粮草,按照军律当斩,这没有说得,张剑就把刘武子关了起来,宣布择日问斩。

    晚上,刘武子正在牢中想心事,忽然那帐外传来一阵打斗声,接着就是两声惨叫,刘武子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一个蒙面人已经闯了进来,他手中拿着一把滴着血的剑,刘武子惊恐地叫道:“你……你要干什么?”来人扯去面纱,却是张剑,张剑说:“兄弟,这次你丢了粮草,犯了滔天大罪,哥哥也保不了你,但是兄弟对我的救命之恩我又不能不报,所以只好出此下策,救你出去。”接着张剑交给刘武子一包东西,说:“这是几十两银子,你带着回家,做一点小生意,娶一个婆姨,生一堆娃娃,好好过日子去吧。”说完,张剑又递给一坛酒,说:“我知道兄弟好喝酒,这一坛酒是别人送我的陈年女儿红,我一直没舍得喝,也送给你路上解渴。”刘武子感动的热泪盈眶。

    因为早有准备支开了哨兵,张剑很顺利的将刘武子放出营帐,走出几里之外,张剑止住了脚,说:“千里送君,终有一别,还请兄弟好自为之。”刘武子再三叩谢张剑后就带着赠品踏上了回家之路。

    刘武子逃出营寨后的第二天,张剑就当着全营官兵的面说:“刘武子杀了两个看守,逃出营帐,今后你们只要见了他,都可以杀之。”

    两天后,手下士兵前来禀告张剑,巡逻兵在离营帐不远处发现了刘武子,并按照张剑的意思,先斩后奏,远远的给了他一箭,刘武子中箭倒地,奄奄一息,但是他就是不肯咽气,说想见张剑一面,有要事交待,巡逻兵就把他抬回来了,张剑一听,就命令手下将刘武子抬到自己营帐,然后叫他们退下。

    刘武子面色枯黄,气若游丝,血已经快流干,张剑对刘武子说:“兄弟,我饶了你一死,并让你逃的越远越好,你怎么又回来了?”刘武子艰难的抬起头,问:“张……张将军的那坛女儿红是……是别人所赠?”张剑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慌,然后回答:“正是。”刘武子说:“何人……何人所赠?”张剑支支吾吾地说:“这……想不清楚了!”接着张剑反问:“那坛酒怎么了?”刘武子说:“那坛……那坛酒……酒里有毒。”

    原来,刘武子得到张剑的赏赐之后,急急忙忙往家乡赶,路上经过一片戈壁,他口渴难耐,就想打开那坛酒解渴,这时,却看见不远处有一个人正因饥渴倒在路边,刘武子就动了恻隐之心,将酒先给那路人饮下,谁知刚刚喝下,那个路人就痛苦的捂着肚子倒下来,接着七窍流血而死,刘武子呆若木鸡,过了一会醒悟过来,才知道这酒中有剧毒,他想一定是张剑的仇家要加害他,故而送了一些美酒与他,为了提醒张剑注意,刘武子又日夜兼程回来了,没想到却遭遇杀身之祸。

    刘武子说完这番话已经只有出气而没有了进气,眼看着活不成了,张剑听罢刘武子的话,一下子就给刘武子跪下了,他紧紧握住刘武子的手,哽咽着说:“实话告诉兄弟,当年我是因为贪生怕死,所以杀死了一个农妇,将她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想逃出城去,但是没想到被冷箭射中,后来你救了我,我怕你知道这一切,说出去毁了我的名声,就动了想杀你的心思,我就心生一计,先是将你提拔为千夫长,接着叫你往前线运粮,却暗中派了一支化成敌军的小队半道上劫了你的粮,之后又假惺惺的将你赦免,还送你银子,美酒,让别人看看我张剑不是个知恩不报的小人,你救我一命,我还你一命。其实,在那坛女儿红中掺入砒霜的不是别人,就是我张剑呀!”

    刘武子的眼睛已经慢慢地合上,看不出他的表情是被愚弄后的愤恨还是报恩后的欣慰。

    大忽悠做县令

    文:林华玉

    大明洪武年间,兖州府海曲县有一个破落户叫王十三,他的祖上做过大生意,曾经在海曲县富甲一方,可是到了他这一辈时,家道就败落了,只是守着靠街的几间房子收房租度日,王十三脑袋奇大,身子却很细小,像一个筷子顶着个鸡蛋,这么一个其貌不扬,也没上过几天私塾的人,口才却极佳,人送外号“王大忽悠”。

    这天,王十三正在大道旁与一帮贩夫走卒胡天海地的闲谈,忽然,一队手持棍棒的官兵走了过来,他们一路喊着:“御史大人出巡,闲人闪开了!”就将一干路人驱赶到了一边,接着,几十个身穿盛装的人敲锣打鼓的簇拥着一台八人大轿走了过来。

    王十三羡慕地看着远去的仪仗队伍,说:“怪不得人家都愿意当官,当官就他妈的威风!”身边的伙伴说:“王十三,你不是善忽悠吗,也忽悠个官做做?”王十三大嘴一咧:“俺没有什么文化,大官是做不上的,不过,做个七品芝麻官还是有把握的!”这时,他的邻居,开当铺的钱掌柜路过,听着他说这话,就说:“要是你小子能当上县官,我把钱字倒过来写。”王十三被激起来了,说:“那俺要是当上了县官咋办?”钱掌柜说:“你要是能当上县令,我输给你一万两银子,否则,你就把你的几间门头房输给我。”旁边的人都知道钱掌柜想扩大生意,一直打王十三那几间门头房的主意,今天这个赌其实是个套,想让王十三往里边钻,他们就劝王十三还是算了,岂料王十三把脖子一梗,说:“如果你答应俺做了知县后输给俺两万两银子,俺就跟你打这个赌。”钱掌柜眼珠一转,答应了。

    王十三在家中想了一个晚上,有了主意,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了兖州府,找到兖州府衙,刚到门口,就被看门的衙役给拦住了,那衙役瞪着牛眼问:“要饭到别的地方去,这可是府衙重地!”王十三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关,他把胸膛一挺,骂道:“瞎了你的狗眼,连俺王十三都不认识?快去禀告你们大人俺到了,否则要你们掉脑袋。”两个衙役被王十三骂的一愣一愣的,他们也不知道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家伙是什么来头,两个人商量一下,就换了一种客气的语气对王十三说:“您先在这里稍候,我们这就去通报袁大人!”

    兖州知府袁望正在后宅与小妾调情,忽然衙役来报:“大人,外边有人求见!”袁望很气恼,吼道:“我不是给你说过,有人见我,就说我不在吗?怎么……”那个衙役上前一步,附耳说了一通,袁望一惊,他想了想,就说:“还不快把他请进来!”

    王十三被恭恭敬敬地给请了进来,见到袁知府,他把手一拱,就说:“袁大人,俺今天来的目的就是要告状!”袁望先是看了看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也猜不透他的来头,接着说:“你要告状可以去你家所在的县衙去告呀,为何要越级到我府衙呢?”王十三看了看身边的人,说:“俺告的这个人可不是小人物,袁大人可否叫他们下去?我怕吓着他们!”袁望就挥了挥手,身边的人就下去了。

    王十三这才说:“俺告的这个人正是当今皇上——朱重八!”袁望吓得差一点坐倒,他叫道:“大胆刁民,竟敢在这里直称皇上名讳,你可知道,藐视皇上可是株连九族的死罪!”王十三说:“这个俺早就知道,可是俺还是要告他,要不然,你就把俺押解上京,俺正愁着不认识上京城的路呢!”

    一番话说得袁望如坠五里雾中,他实在理不清头绪,就小心翼翼地问:“你能说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王十三见时机到了,就咳嗽了一声,讲了起来:“你难道不知道吗?朱重八在做皇上之前,在福临寺做过和尚,那时候,俺也在福临寺,还是他的师兄呢,俺们既是师兄弟,又是一个床睡觉,一个锅里摸勺子的朋友,好着哩!有一次,方丈派俺们下山化缘,在一个集市上。俺们看见有一个无赖正在欺负一位姑娘,朱重八看不过,就上前制止,没想到四五个无赖聚拢上来,二话不讲,就把朱重八围了起来,俺一见事情不妙,上前拉出他就跑,那几个无赖就在后面追,最后,朱重八跑了,无赖们却追上了俺,把俺往死里打……”王十三讲到这,把头一低,扒拉出后脑上得一块伤疤,说:“这就是当时被他们打得。”——其实,这是王十三小时候生疮落下的疤瘌。可是袁望哪知内情,他被王十三的一通胡话忽悠晕了,已经半信半疑了。

    王十三接着说:“俺当时就被他们打晕了,醒来之后,朱重八就守在俺床前,他眼泪婆娑地对俺说:师兄,你今天救了我一命,我没齿难忘,等到哪一天我发达了,一定好好报答你。”说到这,王十三换了一付愤怒的表情,说:“可是,现在他做了皇帝,却把昨天的誓言给忘了,袁大人你说,俺是不是该告他?”袁望已经彻底相信了王十三,忙叫人准备宴席,请王十三吃饭。

    一会,鸡鸭鱼肉就上了一大桌,王十三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当下,他就不客气的上前,大吃大喝一顿。

    王十三喝多了,他醉醺醺地对袁望说:“袁……袁大人,你说俺……俺也没有多大的野心呀,就想做个县官,对他朱重八堂堂一个皇帝,这点要求不过分吧?”袁望连连称是,王十三接着说:“还请袁大人将俺送到京城,俺去找皇帝老儿算账。”听到这话,袁望为难了:当今皇帝的无情是出了名的,他将那些帮着他打天下的功臣都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了,何况只是一个患难过得师兄弟,即便这件事情是真的,自己将王十三送到京城,那洪武皇帝万一翻脸,王十三的脑袋不保,自己的脑袋也会搬家,万一这件事情是假的,结果也是一样,怎么办?

    情急生智,袁望忽然想起朝廷刚刚颁布的新法规来,心说,有主意了。原来,大明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可是因为长年内战,朝廷国库空虚,为了揽财,朱元璋听从宰相刘伯温的话,在全国推行捐官政策,就是说,只要你有钱,就可以做官,钱多做大官,钱少做小官。

    袁知府就说:“皇上日理万机,我们就不要麻烦他老人家了,现在国家有个新政策,那就是只要有银子就能做官。”王十三斜着眼睛问:“那做个县官要多少钱?”袁知府说:“对外人要5万两银子,你只要筹够2万两银子,余下的我帮你出。”王十三心里骂道:“真是一群贪官昏君。”嘴上却说:“不瞒你说,俺现在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算了算了,你还是把俺送到京城去吧!你要是不送,俺就只好自己去了,到时候,俺就跟俺的皇帝师弟说,兖州知府袁某人不是个东西,竟敢怠慢与俺,看看他会治你个什么罪名!”说完王十三作势要走。

    袁望忙拦住王十三,他咬了咬牙,说:“这钱,我全给你出了,你就回家等着做海曲县令吧!”

    此后不长时间,王十三就当上了海曲县令,钱掌柜没话了,只好将两万两赌资给了王十三,王十三拿着这钱在海曲县开了一家“广济堂”,专门收容那些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之人。王十三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在海曲县深受百姓爱戴,一直到现在海曲县还流传着“王十三忽悠当县令”的传说。

    手足传奇

    文:林华玉

    打明初开始,倭寇就从海上来入侵我国,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刚开始他们只是小股的袭扰明朝海境,抢一些东西也就退回去了,后来竟然发展到攻占州县,杀死官员,给明朝政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于是朝廷就派出了大量军队镇压倭寇。

    戚继光是明朝的抗倭名将,他通过实战了解到,倭寇乘坐小船远涉重洋,途中遭遇海浪暗礁,到达我国沿海时,已经剩不下多少人,但是,这些倭寇在国内深受武士道精神影响,个个都不怕死,所以登陆后,无一不是以一抵十,明朝守军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红衣大炮对付他们,谁知他们竟然冒着炮火前进,即便是粉身碎骨也无后退,明朝守军哪见过这种不怕死的架势,都吓坏了,纷纷退却,这样一来,倭寇有时竟如入无人之境,那气焰更加嚣张了。

    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戚继光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从人称“慓悍之乡”的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敢死之师,号称“戚家军”,戚继光与他们签订文书,如果这些人在战场上一旦殉职,就将他们的父母家人供养起来,直到终老,所以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士兵无一不全身心的投入训练,随时准备迎战海上来敌。

    这天,戚继光接到急报,离自己军队驻地几十里的海岸上出现了来访之敌,看他们的海船数量,人数足有五千人,戚继光忙召集队伍,向着来敌方向杀去。

    戚家军很快就与敌人碰面了,因为此前的经验,倭寇根本就看不起明军,更何况此时面对的是人数远远少于自己的戚家军,他们哇呀呀的叫着,挥舞战刀就向戚家军杀去。

    戚继光举着大刀,高喊一声:“为国家雪耻,为父老乡亲报仇的时机到了,大家冲呀!”戚继光身先士卒,冲在最前边,后边的戚家军将士也紧随其后,朝着倭寇杀去。

    经过一上午的战斗,倭寇丢下了三千多具尸体全线退却,戚家军一鼓作气追了上去,此前,戚继光已经派人将倭寇的海船系数毁掉,众倭寇一看退路已断,戚家军又不要命似的冲过来,纷纷跳进海里逃生,能回到日本本土的不过百分之一。

    戚家军出师就大败倭寇的消息传到京城,嘉靖皇帝龙颜大悦,为了鼓舞士气,他奖励了五十万两白银给戚家军,戚继光按功行赏,抚恤战死的部下。当然,也要对一些临阵脱逃的家伙进行惩罚,这其中就有戚继光的副将刘继宗,他就在战斗正酣之际,临阵脱逃回老家,战争结束后,被戚继光派人逮了回来。

    面对五花大绑的刘继宗,戚继光大喝一声:“身为副将,临阵脱逃,你可知道这是何罪?”刘继宗战战兢兢地说:“按军法,当斩……”戚继光说:“那就推出去砍了!”刘继宗一听腿一下子就软了下来,他叫道:“大哥,你不能杀我,我父亲对你恩重如山,我此次脱逃只是想到我母亲年迈,是不想让白发人送黑发人。”

    原来,这刘继宗的父亲刘嘉城原是戚继光父亲戚景通的老部下,戚继光十六岁时,就跟着父亲抗击倭寇,一次,倭寇占据了一座城池,戚景通派戚继光前去收复,倭寇用明军的红衣大炮对付戚继光,明军损失严重,戚继光一看红了眼,下了死命令,冒着炮火全力攻城,这时,城中倭寇用火炮瞄准了戚继光,点燃了火绳,铁弹呼啸着就向戚继光飞去,就在这紧要关头,刘嘉城上前挡在了戚继光面前,当场就英勇的牺牲了。

    戚继光听见他这么说,就对手下的官兵说:“刘继宗说得没错,他父亲刘嘉城将军对我有救命之恩,如果不是他,我不可能活到现在,更不用说这次领着大伙打胜仗了……”接着,戚继光换了语气,说:“但是,军法无情,就是我的亲爹犯了军法,我也不会轻饶他的,但是我一直把刘继宗视作手足,现在我的手足犯了死罪,大伙说,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一时间,手下沸沸扬扬,有的说军法如山,不应该讲个人恩怨;也有人说,救命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戚将军应该法外开恩,放过刘继宗,方不失做人之本,慢慢地,后面的言论占了上风,刘继宗面露喜色。

    戚继光思忖片刻,接着命令手下:“来人,把缴获的倭寇军刀拿过来。”手下就将那把刀递到了戚继光的手中。

    看着戚继光举着那把寒光闪闪的军刀,刘继宗吓得面无血色,他语无伦次地说:“你……你……你不能杀我,你父亲对你有恩!”戚继光轻蔑的看着刘继宗,举起了刀,刘继宗绝望的闭上了双眼。

    这时,忽然传来了啊的一声惨叫,接着就是一阵嘈杂的声音:“戚将军,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快,快叫军医。”……

    戚继宗睁眼一看,身边的戚继光已经痛苦的倒在地上,他手中还拿着那把军刀,身边不远处是他的一只断掉的左手臂,戚继宗忙蹲下身,扶着戚继光,流泪叫道:“大哥,你这是为什么呀?”戚继光面如金纸,他用力推开身边的刘继宗,咬着牙根说:“我说过,你是我的手足,但是军法如山,手足犯错,我也不能包庇,只有斩掉,现在,我的手臂已经代你死了,你可以回家好好照顾母亲大人了!”刘继宗掩面痛哭,出营而去。

    几天后,人们在海岸上发现了刘继宗的尸体,他身体半跪,手中的一把沾满鲜血的大刀支撑着他的遗体,一双圆睁的怒目直盯着苍茫的大海,在他身边,躺着十几具倭寇的尸体。

    戚继光满含热泪,用残手掩上了刘继宗的双目,之后面对苍穹,发出了狼嚎一般的叫声:“好兄弟……”那声音在空阔的沙滩上,传出了很远,很远……

    天下第一媒婆

    文:林华玉

    大明万历年间,有一段时间,皇上喜欢上了微服私访,这天,他到了山东青州府地界,一次在和随从茶楼喝茶时,从旁边的茶客讲起了一段趣事,说的是青州府齐河县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媒婆,人都唤她孙干娘。她挪动着那尖尖的三寸金莲,凭借能把死人说活的三寸不烂不舌,撮合成的鸳鸯无数,据说从来没有失误过。

    万历皇帝一听就来了兴致,打听了孙干娘的住址之后,万历皇帝就去了她家。

    万历皇帝在门口喊了几声孙干娘,一个白白胖胖的老太太一边应着一边迎出门来,万历皇帝说自己仰慕孙干娘大名,想请孙干娘给求个好姻缘,孙干娘就热情的将他们迎进门来。

    落座看茶之后,万历皇帝就向孙干娘打听她说媒以来的趣事,谈起这个话题,孙干娘滔滔不绝,万历皇帝从她嘴里听说了许多有趣的姻缘故事,其中最为传奇、最为精彩的要数给齐河县秀才李士甄说媒一段。

    却说孙干娘这日难得清闲,正坐在自家天井里打盹,忽然大门被拍的山响,孙干娘一边应着声,一边去开门一看,却是邻村一个挺有名的秀才,名叫李士甄,他的文采在齐河县当属一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是他看透了官场黑暗,所以在考取了秀才之后,就在也没有涉足过考场,平日以种父母留下来的三亩薄地度日,晚上点上油灯高声朗读圣贤之书,日子倒也过的其乐融融。

    李士甄进门之后,直截了当地对孙干娘说,想让她给自己求一段姻缘,孙干娘满口答应,并问他看中的是哪家的姑娘,有什么要求。李士甄就说,那日正在地里锄禾,一乘轿子从地头走过,此时一阵微风吹过,轿帘被掀开,一个年轻美貌地女子出现在他地面前,还冲他嫣然一笑,李士甄登时就心猿意马,书也读不下去了,满脑子里都是那小姐的音容笑貌。李士甄后来一打听,那小姐原来是青州府贩绸缎起家的富商王满金的千金,名叫王珠儿。要不说李士甄是个书呆子,竟然不自量力欲娶王珠儿为妻,但苦于无从下手,就想起了孙干娘来了。

    孙干娘听罢李士甄的诉说,半晌没有说一句话。你想呀,一个是千金之躯,一个是家徒四壁,这叫人如何撮合。李士甄见孙干娘满脸为难之色,就大声说:“听说孙干娘做过的媒从来没有失败过,今天看来也不过如此。”孙干娘经他一激,当下就拍着胸脯答应下来。

    那一夜,孙干娘一夜都没有睡着,翻来覆去的琢磨这事。

    第二天一大早,孙干娘就去王满金家,因王满金见女儿大了,又慕孙干娘大名,曾托她给女儿物色一个好着落。所以今天见孙干娘上门,王满金大老远就迎了出来,让座看茶之后,孙干娘说话了:“前一阵,王老爷让老身给贵千金物色一个好主家,我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这才给小姐找了个门当户对的!”王满金忙问:“他叫什么,是哪家名门望族的公子?”孙干娘说:“他是咱齐河县李家村的,大名唤作李士甄,是个有名的才子呢。”王满金一听,知道,就把嘴一撇道:“孙干娘是不是晕了头了,给我女儿介绍这个没有出息的落魄秀才。”孙干娘说:“你别看李公子只是个穷秀才,可是最近我们青州知府刘天宝闻他大名,慕他文采,已经认了他做干儿子。”孙干娘顿了一顿又说:“别看只是干儿子,可因为刘知府虽有几房姨太太,却没有给他剩下一个儿子,人家可把他当亲生儿子来看待啊!”

    王满金虽然家财万贯,但明白此番若能与官家联姻,今后做生意就等于多了一把保护伞,生意做的会更顺。他自然求之不得,忙命人奉出一份厚礼,求孙干娘赶紧去撮合。

    孙干娘又马不停蹄地挪着碎步去了青州知府刘天宝府上,因为刘天宝与他最宠爱的三姨太的成亲也是孙干娘做的媒,所以刘知府也把孙干娘奉若上宾,迎进府来。让座奉茶之后,孙干娘与刘天宝寒暄几句后,说:“看刘大人年过半百,膝下尚无一子,老身我心里就不落忍,我这几天就寻思着,想给您寻个干儿子。”刘知府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瞪眼看着孙干娘,却没有吱声,孙干娘接着说:“这人名叫李士甄。”杨宝一听,也知道,就不屑一顾地说:“孙干娘肯定是老糊涂了,就那个落魄的穷秀才,给我提鞋我还嫌他手粗呢。”孙干娘说:“大人别看李公子只是个秀才,可最近青州府第一富商王满金因为听他大名,慕他文采,已经让我去李家提亲,李公子也已经答应,也就是说,人家马上就要做青州府第一富商王满金的上门女婿了。您不是不知道,这王满金可是家财万贯,但若没有官府给他做后台,那日子估计也不好过啊,所以才委托老身来说这个事。”

    刘天宝听罢眼珠转了一转,咧开大嘴笑了。原来刘天宝是个贪官,他早就垂涎王满金的富有,想捞点银子花花,只是苦于没有下手的机会,他算了一下,认下这门亲,对自己来说并没半点坏处。相反,今后还平添了一条财路——结亲后,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找王家“借”银子花,还能摆脱巧取豪夺的嫌疑。于是,他当下就满口答应下来。

    就这样,凭借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只用了一天时间,孙干娘就让一个穷秀才摇身一变成了知府家的干儿子,富商家的乘龙快婿。

    万历皇帝听完这个故事后,不紧拍案叫绝,回京之后,就亲自书写御牌一块,上书“天下第一媒婆”,派钦差快马加鞭到齐河县赐予了孙干娘,此后,孙干娘的名气更大了。

    天下第一奇丐

    文:林华玉

    光绪十二年初冬的一天晚上,下了好大一场雪,山东堂邑县知名乡绅杨树芳一出门,就看见一个人跪在门口,看样子已经跪了好久,因为他浑身都是白茫茫的,俨然一个雪人,杨树芳仔细一看,原来是本地一个乞丐,名叫武七,武七看见杨树芳出门,就给他磕了三个响头,接着说:“武七有事求杨老爷帮忙,还请杨老爷答应。”杨树芳心说一个叫花子还会求自己什么事,无非是要钱而已,就从身边掏出几个铜板,递给武七,岂料武七并没有接钱,而是依旧磕头不已,杨树芳奇怪的问:“武七,既然你不要钱,那找我有什么事?”武七说出一番话,令杨树芳惊诧不已,原来,武七竟然是求杨树芳帮着自己办一所义学,来帮助上不起学的贫寒子弟识字,学文化。

    这武七是山东堂邑县武庄的一个乞丐,姓武,没有名字,因排行老七而被人称为武七。

    武七没有上过学,十几岁的的时候就给村里的地主打长工,进地主家时,地主与他签订了一份文书,说一年工钱五百文铜钱,管吃管住,三年结一次工钱,武七觉得合理,就在上面按了手印,之后就拼死拼活的给李地主打工,三年期满,武七去问地主要工钱,地主却冷冷一笑,说:“笑话,我欠你哪门子工钱?”武七自然不答应,地主就拿出文书,找来一个村中私塾先生给做公证,私塾先生念了合同之后,武七才知道自己是因为不识字,被地主给耍了,因为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只管吃管住,不得一分工钱,想想这三年出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还被人骗,武七就要上前与地主拼命,却被地主的家丁打得头破血流。

    被毒打之后的武七在一所破庙中昏睡了三天,像是悟出了点什么,醒过之后就不再给人扛长工,而是开始行乞和给人家打零工,他行乞有个特点,刚开始是打着竹板对主家说一些吉祥话,人家给了,他就会千恩万谢,如若不给,他就不再说话,扑通一声就给人家跪下,磕头不止,直到磕出血来,这样,人家就不忍心不给了。

    靠行乞和给人家打零活,武七积攒了不少的银钱,却不舍得花一个,平日里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一天只吃两顿饭,房子破了也不舍得修,别人都说:“你无亲无故,无妻无子,攒那么多钱又不肯花,那用来干什么?死了又不能带去。”武七只是笑笑,依旧每天出去行乞,所以在堂邑县,武七就是守财奴的代名词,谁都瞧不起他。

    所以现在听武七说起要办义学,杨树芳刚开始怀疑是耳朵出了毛病,一个卑贱的乞丐要办义学,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但是他追问再三,才知道武七确实不是开玩笑,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就在那个地主欺负他的那一刻始,他就有了办义学的念头,以便让贫寒的农家子弟都能上学,不再受人家的欺负。

    杨树芳感动了,当即表示愿意出面帮忙,并向当地的绅耆募集不足资金,在杨树芳等人的主持下,不到一年时间,一所义学就建成了,杨树芳给起名为崇贤义塾,学校成立后,武七亲自劝说穷苦人家的孩子上学,如果人家借口家里壮劳力少,不让子女来上学,武七就会使出惯用的“伎俩”,给人家长跪不起,直到那家人就范,武七还跪求杨树芳为学董,主持义塾一切。甚至有的教师教书不认真,学生调皮旷课,武七知道了,都要跪着求他们改正。

    几年之后,崇贤义塾办不下去了,咋回事?原来,堂邑县有一个举人叫杜洪,他也办了一个私塾,招收学生,为全县最大,原先生意一直很好,可后来武七的义塾成立后,他的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原因就是人家武七的义塾不但分文不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有奖学金呢,所以杜洪恨之入骨,总想着置武七还有他的义塾于死地,屡次去县衙告武七的义塾传播异教邪说,可是因为县太爷方水平清廉正直,不但没有理会杜洪的诬陷,还经常亲自去给义塾的学生们授课呢。

    后来方县令忽然得急病暴卒,朝廷就另派了一名江苏籍县官高尚接替他。高尚到任的第一天,杜洪就去县衙告武七,并在暗地里给他送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银钱,这次杜洪还真的是找对了人,这个高尚就是个昏官,贪官,他照单全收了杜洪的贿赂,接着就派衙役去调查崇贤义塾,没等人家分说,就遣散了教师学生,给义塾贴上了封贴,并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武七收监。

    附近的乡民听说武七被抓,自然不干,就在乡绅杨树芳的带领下去县衙找高县令理论,高尚却不由分说,派出一对衙役将人群打散。

    杨树芳不顾年迈体弱,带着干粮长途跋涉去山东巡抚衙门处告状,岂料山东巡抚是高尚的恩师,自然与高尚一个鼻孔出气,反说杨树芳诬陷,还威胁再闹下去,就要治他的罪,杨树芳只好回家,无可奈何之下,就拿出银钱去买通狱卒,好让武七在里边好过一点。

    这一天,高尚正在后衙与新娶得姨太太调情,忽然有人来报,钦差大人即将来到堂邑县,叫高尚迎接,高尚急忙带着一干人员走出县衙大门分立两旁迎接钦差。

    几个时辰后,一对威风的依仗来到县衙门口,从八抬大轿里边走出一个年轻英俊的官员,高尚一干人忙跪倒在地,口称钦差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钦差被迎到县衙,上坐之后,他对高尚说:“当今圣上英明,要我代天巡牧,圣上听说堂邑县有一个乞丐,名叫武七,据说他讨饭30年,积攒了不少银钱,却不为自己享福,办了一个义塾,教化民众,高知县可知道有此事?”高尚心里一惊,心说这么一个叫花子怎么就会让皇上知道了,要是让钦差知道自己封了义塾,关了武七,可不是闹着玩的,他的眼珠一转,就信口雌黄地说,本县确实是有武七这样一个人,但是他利用开义塾之机,传播异教邪说,实属大逆不道,为此他已经将武七捉住,随时准备置以重刑。

    高尚还没说完,忽然间,钦差拍案而起,指着高尚的鼻子就开始大骂:“狗官,你再胡说八道,诬陷武公,我就割了你的舌头。”高尚不知出了啥事,膝盖一软,扑通一下就跪下了。钦差接下来说了一番话,令在场的人无不惊讶。原来这钦差叫刘天赐,堂邑县刘家村人,父亲是做生意的,经常外出,有一年去河南做皮革生意时,忽然音讯全无,母亲忧郁之下,得了重病,不治而亡,刘天赐就成了孤儿,眼看就要沦为乞丐,幸得武七救助,不光管着他的一日三餐,还将他收入义塾接受教育,成绩很是优秀,刘天赐十三岁那年就考中了秀才,也就在这一年,父亲忽然从外地回来,原来他在河南做生意时,听人讹传堂邑县受洪灾,自己的妻子儿子已经在洪水中丧命,伤心一番后,就在河南娶妻生子,这次回来本来是要迁妻儿的骨殖去河南,谁知却看到了活生生的儿子,悲喜交加的他就把刘天赐从义塾里接了出去。

    到河南之后,父亲又给刘天赐请了名师做私塾先生,经过十年寒窗,刘天赐自觉诗书精通,就去京城赶考,因为出类拔萃,他被光绪皇帝钦点为第一名。

    光绪皇上很欣赏刘天赐的才学,就在养心殿召见了他,当光绪从刘天赐口中得知了武七的事迹之后,深受触动,决定对武七的义举加以厚赏,并命令天下州府都要向武七学习,以正天下日益颓废的文风,所以就派刘天赐代天巡牧了。

    刘天赐命人将高尚拿下,接着亲自去大牢,将武七从里面接了出来,然后对着他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堂邑县有丐名武七者,几十年乞讨,矢志不渝,竟办起义学一处,宣扬儒教,教化民众……朕闻之,深感触动,深感此番义举当以厚赏来报,特赐武七名为武训,赏赐黄马褂一件,匾额一块。”身边手下亮出那块圣上亲书的匾额,上面的六个鎏金大字“天下第一奇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圣旨宣读完毕,刘天赐说:“圣上在我临行前,再三嘱咐我,一定要给武公磕几个响头。”说完,刘天赐就跪倒在地,给武七磕了三个头。据说,一个乞丐办义学,在历史上是第一次;皇帝给一个乞丐赏赐黄马褂,在历史上是第一次;状元给一个乞丐磕头,这在历史上也是头一次。

    那个高县令最终被撤职查办,武七,不,武训在皇上还有民众的支持下,又陆续开办了开办了两所义学,其义举影响至今。

    天下第一木匠

    文:林华玉

    大明末期,兖州府海曲县有一个姓王的木匠,膝下一对双胞胎兄弟,王木匠给哥哥起名为王强,弟弟取名为王壮。

    小哥俩过百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按照当地风俗,小孩子都要抓宝,王木匠在小哥俩身边放了不少东西,哥哥王强反应快,直接就去抓了毛笔,满屋人都说:“这小子长大后定然能高中状元,到时候你们老两口就跟着享福吧。”而弟弟王壮则摸起了一个王木匠用的墨斗,一屋子人都不说话了,因为按照一贯的说法,小孩子百日这天抓宝,抓到什么将来就会干什么,这小王壮抓到了墨斗,那不用说呀,将来就只是个木匠的料了。

    此后,王木匠就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培养孩子,哥哥王强五岁时,就被送到邻村刘学究开的私塾中去读书,而弟弟王壮懂事后就留在自己身边跟着自己学木匠。

    十几年过去了,兄弟俩都已经长成了棒小伙子,也都学有所成,不同的是,哥哥王强学富五车,在乡试时就中了秀才,有了功名,而弟弟王壮也学成了一门好木匠手艺,不光门窗家具做得顶呱呱,还会一项别人都不会的绝技——做一种机械车子,这种车子不光外型美观,还有一个奇巧之处,那就是能自动载着人走好几里的路,为此,乡亲们都称王壮为“神木匠”。

    这天,王壮正在家里和父亲一起做活,忽然一队衙役冲进门来,一个像头目的衙役大声问:“谁是王壮?”王壮战战兢兢的回答:“官爷,小的……小的就是。”衙役头目说:“县太爷有请,你跟我们走一趟吧。”

    王壮忐忑不安的跟着衙役到了县衙,却见县太爷正亲自在大门口迎接,见到王壮前来,县太爷忙将他迎进了内宅。

    吃完酒饭,王壮才听县太爷说起这一切的缘由。原来,大明万历皇帝驾崩后,他的儿子朱常洛做了皇帝,但是因为身体极度衰弱,他只做了一个多月皇帝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明熹宗朱由校继位做了皇帝,这就是天启皇帝,这位皇帝很有意思,他不喜欢理会朝政,却对木匠手艺情有独钟,整天窝在后殿领着一帮太监做家具。他的宠臣大太监魏忠贤野心勃勃,想独揽朝政,于是总是乘皇上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就不耐烦的回答:“我已经知道了,这些小事你看着处理就行了。”

    为了让皇帝更加沉迷于此,不对自己有一点干涉,魏忠贤还特下一道命令,命天下州县广为搜罗民间一流木匠,经过层层筛选之后送进宫里,跟皇帝研究木匠手艺,海曲县令听闻本县有王壮这样一位奇人,心说这倒是巴结皇上还有魏千岁的一个好机会,就把王壮请来了。

    次日,王壮就被送进京城魏忠贤的九千岁府,经过一番评选,王壮又被魏忠贤亲自送到了皇宫大内。

    天启皇帝见到王壮还有他的奇巧车子之后,龙颜大悦,当场就拜王壮为老师,就这样,身份下贱的王壮眨眼间就成了皇帝的老师,还被赐御牌一枚,上书:天下第一木匠。

    王壮在皇上身边呆了一年,他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头脑聪明,亲眼看见了皇上的昏庸还有魏忠贤的狼子野心,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于是在教会了皇上如何做奇巧车子的技术后,就借口父母年迈,要回家照顾双亲,天启皇帝虽然依依不舍,但是他的请求也合乎情理,就答应了王壮的请求,但是皇帝的老师总不能就这么做个平头百姓吧,天启皇帝就把兖州知府另调他用,封了王壮为兖州知府。

    王壮回兖州后,先独自一人回了家中探望家人,才得知哥哥王强考了几次试,连一个举人都没有考中,正心灰意冷呢,王壮就劝他说:“这个乱世道,当官也不能为民做主,还不如做个平头百姓,其实我正想辞官不做,在家伺候爹娘呢。”王强听他这么一说,眼珠一转说:“兄弟你如果真的不想做这个官,可以让给哥哥我干,反正咱俩长的一模一样,别人也看不出来。”王壮倒也不在乎,说:“如果哥哥有官瘾的话,就替兄弟去做吧,我正愁着每天要与那一群贪官污吏打交道呢。”当下,王壮就脱下官府,交出官印,让哥哥王强替自己去做这个官,而自己则在家里专心做木工活,侍奉爹娘。

    从此,王强就代替弟弟王壮去兖州府做了知府,他虽与王壮长的一模一样,但是性格却截然不同,他善于结交同僚,巴结上司,很快,就与这些贪官污吏打成一片,沆瀣一气,勾结起来压迫老百姓。

    正在王强做这个知府春风得意的时候,天启皇帝忽然间驾崩了,接替他继位的是其兄弟崇祯皇帝,与天启皇帝不同,崇祯皇帝是一个有做为的皇帝,他早就知道魏忠贤有做皇帝的野心,所以在继位的第一年,就设计诛杀了魏忠贤,还下令追查他的余党,结果就查到了王强的头上,他被削去了官职,锒铛入狱,等待秋后问斩。

    王强在狱中大喊:“我不是王壮,我是王壮的哥哥王强!”可是,谁会信他呢!

    天下第一名医

    文:林华玉

    大清康熙年间,兖州府海曲县有一个堂号“双槐堂”的药铺,老掌柜名叫林栋梁,六十几岁年纪,他有着一手妙手回春的手艺,闻名于十里八乡,林栋梁四十几岁才有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做林简青,天资聪慧,从小就跟着父亲行医,十几岁时,就学会了父亲的全部医术,林栋梁见自己已经教不了他,就给了他一些银两,叫他周游天下,遍访天下名医,和他们切磋技艺。

    林简青二十岁时,回到了家乡,却见家中“双槐堂”药铺大门上贴着封条,门前冷冷落落,似乎很久没有人走动了,他不知出了什么事情,就急急回了家,母亲一看见他,那眼泪就刷的流了下来。

    原来,林栋梁药铺中的大多数药材都是从附近山上采得,但是也有一部分是自己家种的,他家祖传下来一块地,土质肥沃,又紧挨着村中唯一的一块水源,林栋梁就在上面种上大麦、丹参之类的药材,每一年都能获得大丰收,不光自己家够用,剩余的还卖给其他同行,收益颇丰。

    这一天,村中地主刘财忽然来到了林家,林栋梁忙让座看茶,两个人寒暄几句,刘财就说出了前来的目的,原来刘财的父亲前几年病故,因为没有找到好墓地,棺材一直停在附近的一座庙里,他看见林栋梁家的那块地不错,就去找了一个风水先生,那风水先生看过之后,说那是一块风水宝地,用作死后的阴宅,后人必出大官,刘财就想用自己家的地来交换,林栋梁一口就回绝了,刘财就悻悻地起身走了,到了大门口说了一句狠话:“只要是我看上的东西,一定会得到的。”家里人都知道这个刘财为人阴险,有钱,又与县太爷是儿女亲家,就劝林栋梁将这块地转给他得了,林栋梁却不以为然。

    这天,林栋梁正在药铺里教活计碾药,忽然一个瘦瘦的中年汉子跌跌撞撞的跑进来,说,自己的娘子正在家里生产,但是因为胎位不正,难产生不出来,求林栋梁开一付汤药,林栋梁治过此类症状无数,心里有底,就亲自给那个汉子开了一剂中药,嘱咐了他熬制的方法,那个人匆匆而去。

    第二天,药铺刚一开张,就有一队衙役冲了进来,领头一个衙役叫道:“谁是林栋梁?”林栋梁不知出了什么事,就出来答应说:“小可正是,官爷找我有啥事?”那衙役就上前给林栋梁戴上了枷锁,然后说:“王家村王三告你用毒药毒死了他的妻子还有没出世的儿子,县太爷让我们带你过堂。”

    到了县衙,林栋梁就看见昨天那个汉子正跪在里边,一见他来,那个汉子忽的站了起来,大叫道:“你这个杀人犯,还我妻儿的性命。”就要上前与林栋梁拼命,被县太爷喝住了。

    从县官口中,林栋梁才明白了事情原委,原来昨晚那个王三拿到自己的药之后,回家之后就马上给妻子剪了服下,谁知他妻子服下之后不但没有顺利的产下孩子,还脸色苍白,浑身痉挛,不一会就散手归西了。

    王三接着就报了官,县官带着仵作前来检验之后,确定那妇人是服用砒霜而亡,王三就把林栋梁给告了。

    县官简单审问了林栋梁几句,林栋梁不承认自己用错了药,还请求县官让他前去验尸,县官却说此时天热,尸体早已下殓,见林栋梁不招,县官就准备用刑,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怎经得起他这么折腾,为了能活命,林栋梁就承认了是自己下毒害死了那母女两,并在认罪状上签了字画了押。县官就将林栋梁关进大牢,等待秋后问斩,同时封了“双槐堂”药铺。

    林简青正听着母亲讲述,忽然外边敲门,药铺伙计林二前去开门,却是刘财,他一进门看见了林简青,就打着哈哈说:“这不是林家大公子回来了吗,有失远迎呀。”林简青就将刘财让进屋内,看茶让座。

    两个人寒暄几句,刘财就直接切入话题,说:“现在你家的药铺都被封了,种那些药材也没有了用处,不如就把那块地转给我,我给你一个好价钱。”林简青此时才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刘财搞的鬼,他气不打一处来,一拍桌子,就把刘财给骂走了。

    几天过去。林简青除了给父亲去大牢里送了几回饭,却没有任何主意救父亲,不由得愁上心来,嘴上都出了一层燎泡。正在这时,伙计林二带回了一个好消息——刘财快死了。

    原来,刘财为了得到那块地,就用重金买通王家村的泼皮王三,让他买毒药害死自己的老婆,然后陷害林栋梁,之后用重金买通县官,将林栋梁下了大狱,原想着很顺利的就会拿到那块地,可万万没想到,林家人还是不松口,他一时急火攻心,就病倒了,家里人给他抓了许多药,也不见效,只好在家里等死。

    林二的话音未落,院子外边就传来了一个声音:“林家大公子在吗?”林二出去一看,就要拿扫帚把那个人打出去,因为那竟然是刘财的儿子刘福贵。林简青拦住林二,问刘福贵:“你有事吗?”刘福贵扑通一声就给林简青跪下了,原来他是为了求林简青救父亲而来的,林简青听完了他的请求,抓起药箱就要出去,林二忙问:“少爷,你要去哪?”林简青说:“治病救人呀。”这一句话气得林二差一点跳起来。

    到了刘财家后,林简青看见刘财正躺在床上,只有进气没了出气,林简青试了试刘财的脉搏,然后就从随身药箱取出一枚明晃晃的银针,照着刘财的太阳穴插去,这时周围的人就看见那只银针末端忽然冒出一股白气,原来那只细细的银针竟然是中空的,林简青将银针取出之后,那刘财已经开始呻吟了。

    林简青松了一口气,然后给刘财开了一剂中药,说服用之后就没有大碍了,刘家上下对林简青万分感谢,林简青临走前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不要谢我,今天我并没有把他当做我的仇人,只是将他看做是我的病人而已。”

    刘财吃完了林简青开的药,就慢慢的好了起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过林栋梁,只是命人送来十两银子,说是加倍付给林简青的出诊费,林简青只留了五两。

    这天,伙计林二去城里办事,又从城里带回了一个好消息:当今皇上康熙身染沉疴,宫中御医束手无策,正到处贴告示在民间寻求名医前去救命呢。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呢,原来,在从前,只要是皇上身边发生的大事,如皇上添了第一个皇子,皇上大婚,皇上驾崩……一直有个规矩,那就是会大赦天下,就是将将天下所有的囚徒都从大牢里放出来,眼下这皇上无药可救了,一旦驾崩,那么自然地林栋梁就也会被放出来了,这岂不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林简青就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狱中的父亲,父亲一听,说:“这算个什么好消息,当今皇上是个明君,他登基之后,任用贤人,以德治国,所以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国君我们应该祝愿他长命百岁,怎么能咒他快死呢?”林简青小心地问:“那爹爹的意思是什么?”林栋梁说:“我的意思就是你赶紧进京,去救皇上一命。”林简青说:“可是那样一来,爹爹你的命就保不住了。”林栋梁说:“你是个聪明人,国事家事,你应该分得清楚孰重孰轻,还要我说吗?”

    林简青就卖掉乐一部分家产,买了一匹良马,开始快马加鞭的向京城进发。

    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林简青终于到了京城,直接就揭了贴在京城上的皇榜,守城士兵一见,就将林简青送到了皇宫里边。

    此时的康熙皇上已经几天水米没打牙,奄奄一息了,林简青照旧试过了他的脉搏,然后拿出了他的那一包中空银针,找准了几个穴位就给皇上插上了,只见一股股的浊气就从那些空中缓缓排出,过了足足一个时辰,浊气慢慢停止排放,皇上就睁开了双眼,嚷嚷着肚子饿了,要吃东西。

    林简青亲自去御医处抓了一些药材,又亲自剪了,给皇上喂下去,这样照顾了半个月,皇上的身体就没有什么大碍了。

    病愈后的康熙对林简青感恩戴德,问他有什么要求,是想做官还是想要银子,林简青摇了摇头,说:“我在给皇上治疗的时候,并没有把您当做皇上,只是当作了一个病人,所以我也没想要皇上的什么赏赐。”接着林简青扑通一声给康熙跪下了,说:“皇上执意要封赏草民,那就请您放我尽快回乡,否则我就看不到我爹最后一面了。”康熙忙问起是怎么回事,林简青就流着眼泪说了一遍。

    康熙听罢又喜又怒,喜的是自己的子民还有觉悟如此之高的,为了救治自己,不惜舍弃自己的性命,怒的是,那个县官竟敢为了蝇头小利,草芥人命,当即,他命令吏部尚书跟随林简青前往海曲县,调查此事原委。

    吏部尚书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那个县官被撤职查办,王三受利益驱使,害死妻子还有未出生的孩子,罪大恶极,被判秋后处斩,刘财因为陷害好人、教唆别人杀妻被判下了大狱,家产被抄,他在监狱中只待了不到一个月,旧病复发,不治而亡,林栋梁则被被无罪释放,回家继续为乡亲们服务。

    康熙想留林简青做贴身御医,林简青却不领情,康熙问为什么,林简青直言说:“草民留在皇上身边,只能给皇上一个人服务,而草民的志向却是为普天下的老百姓治病。所以还请皇上收回成命。”这句话并不顺耳,但康熙是一个明君,胸怀开阔,他赞叹道:“林爱卿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扁鹊、华佗之流尚不能比,堪称‘天下第一名医’了。”

    木匠皇帝朱由校

    文:林华玉

    大明末期,明光宗登基一个月后就驾崩了,他的儿子朱由校做了皇帝,史称明熹宗。

    朱由校不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却是个天生的木匠,最喜欢做的事,莫过于锯木、刨木、油漆而做木工,手艺高明得很。他所宠信的太监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奏章去请他批阅。朱由校怎肯放下心爱的木工不理?把手一挥,说道:“别来打扰,这点小事你就瞧着办去吧。”这一来正和魏忠贤的意,他就去照自己的意思办了。

    看到魏忠贤这么有权,朝里自有一批谄谀无耻之徒前去奉承他,皇帝是万岁,那些人就称魏忠贤做九千岁,这些个大大小小的官儿们为了讨好魏忠贤,更上一步,拼命的搜刮民脂民膏,这么一来,老百姓苦不堪言。

    朱由校每日在宫中干木匠活,时间一长就腻烦了,魏忠贤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小宦官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忠贤,为了让皇帝继续沉迷其中,不理政事,魏忠贤赶紧召集亲信们开会,商议对策,最后,终于想出了一计,那就是策划一个天下木匠大比武,选出的佼佼者,可以进宫与皇帝比试木匠手艺,最终得胜者将会获得丰厚回报,魏忠贤进宫将这个主意与朱由校一说,朱由校也觉得很新鲜,很刺激,就满口答应下来。

    魏忠贤回到府上,就命令手下人全力策划这件事。

    且说山东兖州府有一个老木匠,叫赵三,这赵三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后来见皇帝昏庸,奸臣横行,嫉恶如仇的他就将书卷扔进了火炉中,然后跟人学起了木匠。赵三年过半百才有了一子,起名赵富贵,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赵三亲自教他读书,他都能过目成诵,被当地人赞为神童,不过,赵三却没有让赵富贵去参加科举,稍大一些时赵三让他跟着自己学做木匠。

    赵富贵十八岁时,这木匠手艺已经炉火纯青,无论是做家具,还是雕刻,附近州县无人能比得过,许多有钱人都找到他,让他给打家具,所以赵富贵一直活儿不断,年头忙到年尾。

    这天,赵富贵正在家里忙活,爹爹赵三赶集回来了,却是一脸的怒气,赵富贵忙问出了什么事,这才知道原来是县里贴出告示,说的就是当今皇帝要召开木匠大赛的事情,要有实力的木匠报名,赵三怒气冲冲地说:“一个堂堂的皇帝,整日不理朝政,却喜欢做木匠;一个五体不全的宦官,不去伺候皇上,却要参与政事,做九千岁。你说这世界岂不是乱了套了?”赵富贵随声附和。

    第二天,赵富贵忽然对赵三说:“爹爹,我想了一夜,决定要去参加木匠大赛。”赵三吃了一惊,说:“你想通过这件事来光宗耀祖吗?告诉你,这等祸国殃民的事情,我是不会让你去的。”赵富贵就说了自己的打算,原来他对自己的木匠手艺很是自信,这次参加比赛说不定就会夺冠,到时就会进京见到皇帝,而这也是见到皇帝唯一的一次机会,到时他会找机会劝谏皇上,让他迷途知返,赵三迟疑着说:“你这想法靠谱吗?”赵富贵说:“为了天下黎民,我可以一试。”

    半年之后,经过层层选拔上来的十名顶级木匠就进了京城,其中就包括赵富贵,他们在魏忠贤的九千岁府进行最后一个比赛,选出的佼佼者就可以进宫与皇帝进行尖峰对决。

    又经过三天比赛,最终,赵富贵以精湛的手艺过关斩将,如愿得了第一。

    入宫前,魏忠贤将赵富贵叫到身边,首先叫下人托出一盘白花花的银子,说要赏给赵富贵,他看见赵富贵的眼睛一下子变得贼亮,接着使劲咽了几口唾沫,心里就有数了:这家伙贪财,可用。

    魏忠贤对赵富贵说:“你即将进宫与圣上对决,这是何等的荣耀,但是有几句话我要交代你。”赵富贵忙跪地,说:“九千岁大人,您有什么话吩咐小人就是。”魏忠贤说:“当今皇上的木匠手艺自认为天下第一,所以他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找一个比他手艺高许多的人,这样他的手艺才能得以再次提高,所以这次进宫,你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技术来与皇上比赛,一定要他认输,而且要让他输的心服口服。”赵富贵应允不迭,表示一定照办。

    于是赵富贵就被送进宫去,这时,宫中的比赛场已经布置好,各种木料,各种工具也一应俱全,朱由校与赵富贵进场,由魏忠贤担任评委,接着比赛就开始了。

    第一项比赛是雕工,朱由校拿过一块黄花梨木,赵富贵则挑了一块杨树板,现场的人眼睛都要鼓出来了,因为杨树板质地疏松,根本就不是雕刻的材料。接下来,两个人挑了几样工具,就开始雕刻,过了约莫一个时辰,两个人都完工了,众人看去,只见朱由校雕刻的是一副仙童献瑞图,那仙童面带笑容,手捧仙桃,他的身后还有一只梅花鹿,嘴中正叼着一朵灵芝,整个图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叹为观止。

    再看赵富贵的那个,却看不出是什么图案,上面布满木屑,乱糟糟一片,魏忠贤正想指责他,忽然,赵富贵拿起那块杨树板抖了一抖,木屑纷纷落下,众人再看,就见那杨树板上竟然出现了一副八仙过海的图案,但见,铁拐李坐在葫芦之上,悠然自得;汉钟离手摇芭蕉扇,逍遥超脱;吕洞宾手捋长髯,仙风道骨……八位神仙,八种不同的姿势,八种不同的神态。

    众人看得呆了,过了好久,朱由校大叫一声:“好。”众人才回过神来,纷纷竖起拇指连连夸赞赵富贵手艺高强。

    朱由校对魏忠贤说:“就单从雕刻这一项,朕就知道赵爱卿的手艺比朕不知高出多少,所以不用再比下去了,朕认输了。”接着他将头转向赵富贵,说:“朕要拜你为师,跟你学习木匠手艺。”说完,朱由校竟然要跪下身来,给赵富贵叩头,赵富贵忙上前,搀住了朱由校。

    从此,赵富贵就留在宫中,交朱由校木匠手艺,朱由校也全心全意跟着他学手艺,更加不理会朝中之事,魏忠贤高兴极了。

    赵富贵整天与皇帝厮混在一起,慢慢的就熟悉起来,两个人年龄相仿,又有共同语言,到最后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半年后,赵富贵对朱由校说:“皇上,您是愿意做一个有作为的千古一帝还是想做一个手艺天下第一的木匠?”朱由校不假思索地说:“是后者。”接着他说:“其实朕心里很清楚,朕是一个合格的木匠,却远不是一个合格的皇上。”赵富贵听罢他的话,并没有接下话茬,他好像在自言自语地道:“一块朽木,其实就是烧火的材料,有人却非要拿它做房子的栋梁,其结果一定是屋塌人亡。”朱由校听他这么说,眉头先是皱了一下,接着心里动了一动。

    几天后,朱由校忽然从宫里失踪了,一起不见了踪影的还有他的木匠师傅赵富贵,朱由校还留下了一道禅位圣旨,宣布即日起退位,因为他没有子嗣,所以就由其五弟朱由检即皇帝位,而这个朱由检一直对魏忠贤专权深恶痛绝,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所以魏忠贤一听闻这个消息,立时就慌了,但是因为事出突然,魏忠贤被弄得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想对策,迅速继位的朱由检就命令忠于皇帝的御林军将魏忠贤控制起来,接着,就将其余党一网打尽了。

    朱由校跟着赵富贵潜出京城,开始云游四方,遍访天下名师,终于学得了精湛的木匠手艺。

    第一千个倭寇

    文:林华玉

    明朝中叶,倭寇自海上来入侵我国,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有时甚至攻占州县,杀死官员,给明朝政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于是朝廷就派出了大量军队镇压倭寇。

    戚继光是明朝的抗倭名将,他组织了一支队伍,叫戚家军,在抗击倭寇战斗中,百战百胜,杀敌无数。戚继光不但用兵如神,而且武艺高强,他使用的武器是一柄长杆大刀,经常深入前线战场,身先士卒,砍杀倭寇,并发誓要亲手斩杀一千个倭寇的首级,可是戚继光在斩杀了九百九十九个倭寇以后,他忽然得了一场大病,群医诊断之后都束手无措,半个月后,戚继光就带着深深的遗憾去世了。

    戚继光将军逝世后,他的灵柩被送回山东登州老家安葬。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的1937年,倭寇再次侵入了我国,当然,此时国人已经不称呼他们为倭寇,而是蔑称他们为日本鬼子。这一年,日本鬼子的一支侵入到了山东登州地区,为首的是司令官小田一郎,来到登州的第一天就去了戚继光的墓葬地,组织先进的机械,要发掘戚继光的墓葬。

    登州人都对戚继光大将军很是崇拜,每到他的忌日,都会去他的坟上填土祭拜,他们当然不会坐视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被人掘坟示众,就团结起来,去墓地抗议,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敌人的机枪扫射,登州居民伤亡严重,只好退了回来。

    小田这么疯狂为了什么?原来,小田的祖先正是昔日侵华倭寇的一个头领,也正是戚继光将军亲自手刃敌酋中的一个,小田从自家的族谱中知道这一历史之后,就发誓要为祖宗报仇,所以他得知了戚继光的墓葬之地在登州后,就向侵华日军总部自荐来到了登州。

    另外,小田掘坟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他听说戚继光生前编著有一本兵书叫《戚武备兵法》,此兵书记载了戚继光一辈子抗倭的经验与心得,有人传言,得到这本兵书,就能在战场上百战百胜,古代如此,现代亦然,小田是一个疯狂的法西斯分子,梦想有一天要统治整个中国,自然就想得到这一本书了。

    戚继光将军的墓葬经过几百年后人自发的填土维护,已经相当的高,上面也有许多古树,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小山,小田就找来了最先进的推土机进行掘土,经过三天不间断的掘进,戚继光的墓葬被打开了,里边露出了一口巨大的棺材,小田迫不及待的命人打开,他手下的兵士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了坚硬的棺盖,这时,小田却失望的看到,里边只有一些衣服和陪葬品,并无尸骨,看来,这只是戚继光的一座衣冠冢。

    接着,小田命人清理随葬品,发现里边金银财宝并不多,只是当时的武器,如刀枪剑戟倒是陪葬了不少,甚至,还有十几杆火枪,这时,一个鬼子兵喊道:“将军,发现了几本兵书!”小田心头一喜,忙命人将几本兵书小心翼翼地递了上去。

    回到寓所,小田迫不及待地翻了翻那几本兵书,发现其中真的有那本《戚武备兵法》,他激动的差一点跳了起来。这时,他发现这些古书上附着有一层绿绿的东西,好像是长了一层毛,小田就随手拍了拍,那层东西经过他的拍打,飞的满屋子都是,小田呛得咳嗽了几声,可是他顾不得这些细节,迫不及待的打开兵书就看了起来。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半夜时分,小田觉得有些困倦,就合上兵书,上床睡了。

    第二天,小田的勤务兵看见小田迟迟没有来吃饭,就去叫他,房门拍了许久也没有人应声,他们就知道事情不妙,就打破房门冲了进去,却看见小田死在了床上。

    堂堂一个日军司令官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住所,这可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为此,日军派出了专门的人员调查小田的死因,经过十几天的调查,他们打出了结论,小田不是因身体方面的因素而猝死的,因为他的身体很是结实,也不是被人杀死的,因为现场并没有发现外人的痕迹,他的真正死因就在那本《戚武备兵法》上,因为调查人员发现那上面的一层绿绿的毛其实是古代一种防腐的药物,古人常把它用作尸体还有棺木的防腐,但是这种药物是一种慢性毒药,能刺激人的中枢神经,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死去。

    消息传开,登州的居民都在家中摆下供桌遥祭道:“戚公,您说要杀死一千个倭寇的愿望,现在实现了!”

    执板衙役

    文:林华玉

    古时候,如果有人犯了罪,惩罚的方法往往是在公堂上用板子打那人的屁股,所以,就产生了专门打板子的衙役一职,这职务比一般的衙役俸禄还高了不少呢,当然这执板衙役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要求那人必须长得五大三粗,且长相越凶恶越好,据说这样就能产生门神的效果,使犯法的人挨打一次就牢记一辈子,不敢再犯;使旁边看打板子的人心生敬畏,不敢轻易以身试法。

    海曲县张家村的张龙、张虎是亲兄弟,两人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且面堂黝黑,一脸的横肉,一日被出巡的县官看中,就招进县衙做了执板的衙役,这一干就是十几年,期间打人无数,这里边,有好人,也有坏人。

    海曲县城西有一个刘家官庄,刘家官庄有一个刘地主,家有良田千亩,豪宅百间,他唯一的儿子叫刘三,仗着家里有钱,又会几下三脚猫功夫,平日里与一帮臭味相投的家伙,欺压百姓,鱼肉乡里,无恶不作。

    这日,刘三看上了邻村一个姓王的小寡妇,就想霸占她,王寡妇不从,刘三叫手下擒住王寡妇,要霸王硬上弓,岂料王寡妇是个烈女子,眼见今日逃脱不了受辱,心一横,竟然咬舌自尽,这一下惹起了民愤,那个村的村民在族长的带领之下,一起上前将刘三拿住,送往县衙门。那群泼皮一见大事不好,就跑去给刘地主送信。

    兖州知府是刘地主没出五服的哥哥,刘地主听说儿子被抓,就赶忙派人骑快马去给哥哥送信求助,所以还没等海曲县县官陶子文审问刘三,知府已经派人前来送信,说明利害,让陶子文掂量着办,陶子文自然不敢得罪知府大人,就故意给刘三逃脱罪名,竟然杜撰了一个情节:那个王寡妇是个疯子,那日她犯了疯病,拿着剪子见人就扎,刘三正好走到那里,疯女就上前扎他,刘三是在正当防卫下,才将疯女误伤致死的,为此,刘地主还花钱雇了不少人“证人”,所以最后,陶知县只判了刘三一个责打五十板子的惩罚。

    刘地主得知执板的是张龙兄弟俩,就提前在本县最大的鸿宾楼宴请了他们,席间暗示自己与知府大人的关系后,还给了张龙两兄弟十两银子,这差不多是两人一年的俸禄,张龙两兄弟看见银子两眼放光,接过银子就往怀里揣,刘地主一见这情况,知道两个人也是个贪财的货色,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执板开始,陶子文简单的宣判了刘三的罪责,就命令张氏兄弟执板,乡民们伸长了脖子往里看,但见张氏兄弟一副懒洋洋的模样,彷佛三顿没吃饭的样子抡起板子轻轻地就向刘三屁股上打去,再看挨打的刘三,竟然还趴在那里笑呢,乡民们就骂:“苍天无眼呀,这两个家伙肯定是吃了人家的好处。”

    很快,五十大板打完,张龙让陶子文验刑,陶子文装模作样的走过来看了看,发现刘三的屁股只是红了一些,连皮都没破,就挥手让刘家人把刘三抬走了。

    刘三回家后就一个咕噜从担架上跳了下来,他拍了拍屁股,说:“这板子挨的舒服,就跟挠痒痒一样。”说完就去思春楼找新来的窑姐杜鹃玩乐去了。

    谁知第二天,杜鹃就赤裸着身子从屋里跑出来,惊恐地大叫道:“死人了,死人了!”司春楼老鸨闻讯上去一看,那刘三两眼圆睁、口鼻出血,已经死在了杜鹃的床上,她就急忙报了案。

    接到报案,知县陶子文不敢怠慢,忙带了仵作前去查看案情,仵作经过一番细致的检查,发现既不是中毒而亡,也不是伤害致死,只得说是“暴脱”而亡,案子也就不了了之。

    其实这都是张氏兄弟的功劳,两个人生性嫉恶如仇,得知刘三杀害王寡妇的真相之后,牙根都恨得痒痒的,恨不得立即就给那可怜的女子报仇,又怎么会为了区区十两银子出卖良心呢,其实两个人又是喝刘地主的酒,又是接受刘地主的银子,就是怕刘地主和陶知县另找他人执板,就先答应下来稳住他们,然后在执板时做了手脚。

    众目睽睽之下,怎么做手脚呢,原来两个人打板子久了,都掌握了一门技巧,如果是遭受冤屈的人挨打,表面上看起来那板子高高抬起,又狠狠落下,打完之后一般人看起来好像是鲜血淋淋,伤势不轻,其实那只是皮外伤,并无大碍,抬回家后很快就会恢复;但是如果那个人穷凶极恶,那就对不住了,他们会让挨打的人生不如死,即便是十几板子,也会让你一辈子都记住。所以你别看当时他们打刘三时,就像没有用力,轻轻抬起,轻轻落下,其实他们暗用内力,直接震伤了刘三的内脏,但是当时却让人看不出来。十几个时辰之后就会发作而亡,但是就让人猜不出死因了。

    就凭着这一门绝技,张氏兄弟救了不少遭受冤假错案的人,自然,也惩治了不少作恶多端的家伙。

    狮子吼

    文:林华玉

    狮子吼,乃是少林寺秘传奇功之一,此功为人体丹田内气外发,发声吐气之功法,功成之后遇敌交手,发功呼啸,则犹如讯雷疾泻传出数里之外,令敌肝胆剧烈,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往往一声长啸即使对手筋骨酥软,不战而败。

    大清末年,兖州府海曲县有一个黑陶世家,现在的掌柜叫孙文武,这黑陶手艺传到他的手里,已经有三百年历史了,所以他的家中有许多历代祖宗留下来的绝品黑陶,价值连城,不过孙文武从来不舍得卖掉一件。

    这一天,孙文武的黑陶店铺里来了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那个人径自走到柜台前,用流利的中文对孙文武说:“你就是孙文武先生吧?”孙文武点了点头,洋人递上一张名片,原来他是万国商行的总经理,叫史密斯,来到海曲县之后,他听说孙文武手中有不少件传世的黑陶极品,就想买上几件,孙文武听完,连连摇头。

    史密斯威胁道:“孙先生,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孙文武的倔劲也上来了,他一拍桌子说道:“我这人敬酒罚酒通通都不吃,看你能把我怎么着?”史密斯气呼呼地走了。

    过了几天,黑陶铺里忽然闯进了几个衙役,一个头目模样的喊道:“谁叫孙文武,出来!”孙文武忙出了柜台,应道:“我就是,官爷找我什么事?”那头目说:“有人举报你和乱党勾结,县太爷叫我们捉拿你归案。”说完不由孙文武分说,就给他戴上了镣铐。

    衙役们推搡着孙文武到了县衙,却见县官早就在大堂上等着他了,再看他的身边,竟然坐着那个洋人史密斯,孙文武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县官一拍惊堂木,就开始审问孙文武为什么要和乱党勾结,孙文武自然不会承认,县官就要动刑,这时,史密斯起身上前,跟县官耳语了几句,县官点了点头,然后吩咐衙役先把孙文武押下去。

    孙文武在牢中待了十几天,县官也没有再审他的意思,而且不许他的家人探视,孙文武不知道家里、店里怎么样了,心急如焚。这天,他正在牢里急得转圈,忽然,牢门开了,一个牢子走进来说:“收拾一下东西,你可以回家了。”

    孙文武疑惑的回到家,却看见他的家人正畏缩着避开他的眼睛,孙文武忽然间明白了,他喝问道:“你们是不是拿我的黑陶给了洋鬼子?”他的儿子小声说:“他们说,要是不把黑陶交出去,就会判您个勾结乱党、大逆不道的罪名,砍您的头,我们也没有办法,所以就……”孙文武看着可怜巴巴的家人,长叹一声,好像苍老了几十岁。

    且说史密斯为了得到那些黑陶精品,贿赂了海曲县的县令不少银两,为了将这些钱捞回来,也是为了气气孙文武,让海曲县的人看看他的能耐,他就举办了一个黑陶展览会,展厅还故意设在孙文武黑陶铺的对面,这一下可把孙文武气的差点吐血。

    这天,一个胖和尚上门化缘,孙文武的儿子正心情不佳,就挥手让那和尚快走,胖和尚说:“施主,贫僧只是化斋饭一碗,你不给就算了,何必生那么大的气?”孙文武在屋内一听这话,就忙把和尚请进屋内,看座奉茶,然后命家人做素斋上来,胖和尚说:“贫僧不爱吃斋,却爱喝酒吃肉。”孙文武就叫家人照和尚的话去做。

    酒足饭饱,胖和尚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然后说:“我看施主愁容满面,定有烦心之事,可否告诉贫僧。”孙文武长叹一声,接着就把黑陶被洋人夺走一事告诉了胖和尚,那和尚听完,说:“施主定是心疼那黑陶价值不少银子喽?”孙文武说:“我并不是个爱财之人,否则我随便卖上几件这一辈子就衣食不愁了,我只是不想让祖宗之物流落到蛮夷之地。”和尚说:“可是那些东西已经到了洋人手中,施主准备怎么办?”孙文武说:“我现在真想进去把那些黑陶砸个稀巴烂,可是他们里外都有兵丁守护,就是我进去了,也无计可施。”胖和尚沉吟片刻,说:“施主既然抱着宁可玉碎,不要瓦全的念头,贫僧倒是可以帮你。”

    第二天,黑陶展览会刚一开始,那个胖和尚就来到了门前,守门兵丁忙拉住他,说:“这里是黑陶展览会馆,你去别的地方化缘吧。”胖和尚说:“你不要狗眼看人低,我就是来看展览的。”说完,胖和尚掏出钱买了一张票,走进了会场。

    会场里只有史密斯和几个手下在那里,胖和尚看着展厅内那些黑陶,先是赞叹一番,接着对史密斯说:“这些好东西要是让你们这些洋鬼子带走,岂不是要让老祖宗骂我们。”史密斯听见话茬不对,正想命人将和尚赶出去,胖和尚忽然把嘴巴紧闭,脸儿憋得通红,史密斯正不知他要做什么,却见胖和尚将嘴巴一张,从喉咙里边发出了很低沉的一声吼,但见屋梁上的土纷纷掉了下来,屋内顿时迷茫一片,窗户上的玻璃也纷纷碎掉,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史密斯还有屋里的人就觉得脑袋就像被人重击一下,晕厥过去。

    外边的人听见动静,就进来看出了什么事,但见史密斯等人倒在地上,人事不省,再看那些黑陶,早已化成了黑黑白白的一堆齑粉,那个胖和尚早已不见了踪影。

    那胖和尚使得就是狮子吼神功。

    万岁爷吃糠

    文:林华玉

    有一个皇帝,昏庸无能,整日不理朝政,生平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吃,据他说,天上飞的他没有吃过风筝,地上跑的他没有吃过跳蚤,后来,天下的美食他都吃腻了,他又想出了个主意,让天下的官员都来给他弄好吃的,只要是谁弄来他没有吃过的美食,皇帝就会提拔重用他们,于是,他的臣子们为了讨好他,整天不干别的,就是挖空心思给皇帝弄好吃的,哪还有心思治理国家,这一来可苦了老百姓。

    当然朝中也有正直的大臣,这个大臣看见皇帝如此荒唐,天下民不聊生,心急如焚,这天早朝时,他实在忍不住了,就冒着杀头的危险,苦谏皇上,说让他振作起来,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皇帝听完,歪着脑袋说:“朕听他们说,四海升平,百姓安定,整天吃大鱼大肉,怎么与你说的不一样!”大臣心说豁出去了,就对皇帝说:“这些人都是在蒙蔽万岁,微臣前几天告假回老家时,沿途发现许多地方的百姓天天吃糠咽菜,都快活不下去了……”皇帝一听,来了兴趣,说:“吃糠?糠是什么东西?不知好吃不好吃?”大臣哭笑不得,为了让皇帝更好的体恤民情,他决定让皇帝吃点苦头,就说:“糠是什么滋味,万岁可以让御膳房的师傅做一顿,万岁品尝一下就知道了!”

    皇帝分不出孬好话,退朝之后还真的将御膳房的老厨子顺喜叫来,让他给自己做一份用糠做的饭,顺喜犯了难,因为他从小家境困难,就是吃糠咽菜长大的,他知道这糠有多么难吃,皇帝整天吃大鱼大肉,这糠他肯定吃不来,可是皇帝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他下的旨意谁敢违抗,怎么办?

    俗话说:情急生智,顺喜不愧是在皇家厨房干了半辈子的厨子,他想呀想,想呀想,最后终于让他想出了好主意,于是赶紧行动起来,准备材料。

    皇帝用膳时,顺喜就将一个有盖的青花大盘捧了上去,揭开盖子,一阵香气首先飘了出来,接着皇帝看到,盘子里边有一张冒着热气的饼,那饼,金光灿灿,上面还沾着乌黑发亮的黑芝麻,好看极了,皇帝问:“这是什么好吃的?”顺喜应道:“启禀万岁爷,这正是用稻糠做得饼,奴才给它起名金光饼!”

    皇帝夹了一块金光饼,咬了一口,就觉得一股香气直冲肺腑,满口生津,皇帝吃尽天下美食,可这是一种从来都没有过的感觉,皇帝龙颜大悦,赏赐了顺喜不少银子,还吩咐他每天都为自己做这种糠饼。

    第二天早朝时,皇帝突然说要请大臣们吃饭,接着他就命令手下将金光饼端上来,每一个大臣都分了一块,大臣们吃完之后,皇帝就问:“众位爱卿,你们觉得这东西好处不?”群臣们都说好吃,皇帝又单问直谏的那个大臣:“爱卿,你觉得呢?”那大臣点了点头,说:“好吃!”皇帝这才宣布:“各位爱卿,这东西叫金光饼,名字好听,其实就是用糠做得饼,朕觉得这糠饼比大鱼大肉还好吃!百姓能天天吃它,岂不是天大的福气!”这个大臣还想劝谏皇帝,皇帝却将大袖子一甩,进宫去了。后来,皇帝越看这个大臣越不顺眼,就找了个借口把他下了天牢,这个大臣最后含恨而死。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在皇帝面前劝谏了,这个朝代也就这么一天天腐朽下去。最后,天下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们揭竿而起,起义军每到一处,那里的百姓就呼应,力量迅速壮大,很快就打到了京城,皇帝见回天乏术,就在御厨顺喜的陪伴下逃出了京城。

    皇帝狂奔了上百里,看不见京城的影子了,这才停住了脚步,这时他才觉得饿了,就让顺喜准备膳食,顺喜为难了,因为他们只顾了逃命,别说是食物,身上就连银子都没有带一块,顺喜心说总不能让皇帝饿着,只好去附近的村庄要饭。

    半晌后,顺喜回来了,手中拿着一块黑乎乎的东西,看那形状像饼,皇帝太饿了,顾不上细端详,拿过来就吃,刚进口,他就觉得像吃了一口碎小的瓷片,划得满口生痛,他又吐了出来,问:“大胆奴才,你给朕弄得这是什么东西?这么难吃!”顺喜说:“回万岁爷,这是糠饼!”皇帝差点跳了起来,说:“这怎么会是糠饼?你给朕做得糠饼可不是这个丑样子!”顺喜苦笑道:“我的万岁爷呀,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糠饼呀!它是用草糠掺上少量的地瓜面做出来的!”皇帝问:“这是真正的糠饼?那你给朕做得又是啥?”顺喜说:“那是我用糯米面掺上少量的稻糠,加入剁得粉碎的海贝和燕窝,最后用鸡汤和面,放在油中炸出来了……”

    皇帝一听,气的大骂起来:“你这个该死的奴才,你知不知道,你的一块糠饼毁了我的万里江山呀,来人,将这个狗奴才推出去……”忽然皇帝意识到了什么,他看了看空旷的四周,接着蹲下身子嚎啕大哭起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