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传-第一百章 豪放之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王当然记得,那初始大帝霸气道:‘诸位爱卿,何必惊慌?联退兵三千里,阴兵即能取那能将项上人头!'

    其时群臣皆愕然,不敢相信。

    结果初始大帝真退兵三千里,后即暗遣使臣收买宋国那奸佞之权臣,又许诺那宋国之主半壁江山。

    此番作为,催出那十二道金牌,杀那能将于莫须有,又令那宋国兵将均心灰意冷,作鸟聚散。

    初始大帝见大敌已除,遂撕破协议,挥师南下,剪灭宋国。

    那宋国主国灭身死之日,还喃喃那初始大帝半壁江山许诺!”

    斌王说完不禁嘘嘘。

    “不过本王还是不明,为何那豪放之词不足以救国?”斌王问道。

    “大王可知,写那豪放之词者,大抵有两类人?”牛太婆说道。

    “哦,哪两类人?”斌王好奇问道。

    “一类人,真能打仗之人,如刚才所说的那能将。另一类人,非真能打仗之人。大王可知这两类人写词有什么特点?”牛太婆问道。

    “本王读过那能将之词!真道出了天下英雄心声!

    忠心爱国,意气激昂,为国家捐躯而忘生死,为民大义而赴疆场!

    本王真无比佩服!若是本王有如此忠臣良将该多好!”斌王脱口大赞道。

    “此等忠臣良将之词能救国否?”牛太婆问道。

    “能!”斌王斩钉截铁道。

    “那大王在这第一类词中,是不是也读到一丝作者对于时势的无奈,对于现实的悲痛,对于当朝的失望?”牛太婆问道。

    “经太婆提醒,本王也深觉那第一类豪放之词中确实也有一种对现实无奈的思想感情。”斌王道。

    “这些能臣战将,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可谓宋国脊梁。老朽也无比钦佩!”牛太婆道。

    “若不是有这些人,那宋国早灭,何须等到初始大帝中年方亡!”斌王亦道。

    “大王,你道那写第二类词的作者如何?”牛太婆问道。

    “太婆,你这二分类,本王尚且不大懂,还请太婆示下?”斌王道。

    “这第二类作者,事实上并不懂打仗,不过他们好说豪迈之词。他们对于事实的见解似是而非,一旦真上战场,实际上是纸上谈兵。”牛太婆道。

    “纸上谈兵,那不是必败之道吗?”斌王问。

    “那第二类人,好作大言,鼓舞人心,但无实际,虽有献策,实无可操,侃侃而谈,不见真章!如此词人,空谈**。”太婆点评道。

    “是啊!听着雄壮豪迈,战则溃不成军。怎么能打胜仗?”斌王道。

    “大王认为那山水田园诗,能救国吗?”太婆又问。

    “诱敌来侵而已!自得其乐之物,何来救国?”斌王道。

    “那离愁别绪之诗,能救国吗?”太婆又问。

    “多愁善感,如何整军肃纪,让战斗舍生忘死?”斌王道。

    “一国尽谈书诗,风花雪月,能救国吗?”牛太婆又问。

    “本王看是不能。”斌王答。

    “初始大帝,欲吞天下,跨不下鞍,人不离剑,整天操练兵士,三军皆唱那血气昂扬的必胜之歌,全军动员皆喷正能量之气,以此盖世之文,攻于自迷自误之所,能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牛太婆道。

    “故文化教育于一国正能量,不可不察,不可不重!”牛太婆总结道。

    “那如何察觉哪些内容于国于民有益,哪些内容**误民呢?”

    “何谓有用?目的决定。”牛太婆道。

    “此话怎解?”斌王问。

    “大王东斌国教育之目的为何,即决定了学何对东斌国有用!”牛太婆道。

    “原来如此!”斌王道。

    “作为一国之君,本王自然东斌国强大无比,最好能征战天下,同那宇王一决雌雄!”斌王道!

    “王有大志!臣幸甚!”牛太婆道。

    “太婆,本王如此目的志向,请问该如何教育兴国?”斌王求教。

    “好!既然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大王欲知要教何物,就必须知道实现自己雄才大略需要什么。

    雄才大略必作于细,必成细!大王觉得要实现自己的抱负需要什么呢?”牛太婆问。

    “本王要打败宇王,一统天下,必须有比宇王更加强大的军队,更加犀利的武器,更为强盛的国力!”斌王道。

    “那大王怎么样才能拥有强大的军队呢?”牛太婆道。

    斌王苦笑:“自从那易水天象,目睹宇王那强大无比的军队,本王还真是望峰息心,不知道如何是好?”

    “那大王看那宇王大军如何厉害?”牛太婆问。

    “宇王兵多将广,训练有素,加上军器厉害,莫之能比!”斌王道。

    “兵是天生出来的吗?”牛太婆道。

    “非也。兵士皆训练出来。”斌王道。

    “既然是训练出来,那大王也可训练,敢问大王如何练兵?”牛太婆问。

    “本王素来雄心壮志,极好练兵,太婆问本王,确是问对人了。本王常选精兵沙场对练,让其决斗,奖励英勇!”斌王道。

    “练兵,军事训练,亦教育一种,大王练兵可有系统?”牛太婆道。

    “何谓系统?”斌王问。

    “兵士征召,入伍训练,战队合成,实战演练,评价反馈,可有系统理论?”牛太婆问道。

    “本王甚好收搜集观看古今兵法竹简,不知可算有系统理论?”斌王道。

    “那大王,可有将之零碎之简,令人铸融贯通,结合实际,形成本国之有素战法?”牛太婆道。

    “并无。本王从来无此想法。”斌王道。

    “那军中诸将如何练兵?”牛太婆道。

    “各由其法。不一而足。大抵列步操步持械者相同,其余各随各将。”斌王道。

    “大王观宇王之军队进退如何?”牛太婆道。

    “整齐划一,臂如手使!进退有素,如切豆腐!”斌王道。

    “那大王之军相比如何?”牛太婆问道。

    “虽有队形,亦多散乱。不若宇王之齐整,不比宇王之划一。”斌王道。

    “宇王治兵之法,大王可曾有?”牛太婆问道。

    “细作曾有刺探,本王见那治兵之简太详太细太粗重,便略看一点,便置于藏库。”斌王道。

    “那大王,这宇王治兵之简可曾分之众将,则令研习?”牛太婆问。

    “并无。”斌王道。

    “大王定知,兵书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王这治军详简不令众将士看,众将士又如何克敌制胜?”牛太婆道。

    “太婆所言极是。本王这便下令,众将习兵简,寻找那克敌制胜之道!”斌王道。

    “那宇王尚且有治兵治军详简,大王的兵简何在?又当如何编写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