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艺考-第33章 集 训(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的中考集训

    我读初中的学校,是一所只有初中部的镇中学。我们中考时程序要复杂些,先在区里预考,再到县城统考。预考结束后,全学区上线的学生都集中到镇中复习,那时不像是在紧张地集训,却是过了一段快活的时光。

    班上来了十多位其他乡的同学,一下热闹了许多。同学们不管远近,全都到学校住读,一间大教室当宿舍,用“帘子棍”打起“连枪铺”,住了三十多个男生。早上六点钟,天才朦朦亮,中师毕业分来不久的体育老师欧鹏,就急爆爆地在过道里吹响了口哨。我们迷迷糊糊地起床,带上洗脸帕,迅速到操场上集合。然后欧老师就带着我们从街东头跑到街西头,在西街老井里打起水,用清冽的井水洗把脸,又沿着狭窄的街道跑回学校。解放鞋拍打着青石板,发出整齐的脚步声,同学们故意用力地跺脚,让那脚步声更加震撼。跑出一段距离,欧老师就带着我们喊口号,“一二一二”,“一二三四”。宏亮的声音冲散了晨雾,在小镇老街上空回响。那些日子里,清早似乎没有了此起彼伏的鸡啼,小镇的黎明就是被晨跑的同学们唤醒的。

    早上起得早,有的同学睡眠不足,上课时直打瞌睡,此时就是数学老师庞大海练眼力的时候,用粉笔头帮助同学们醒瞌睡。庞大海身材高大,成天板着张脸,同学们都很怕他,背底里叫他“胖大汉”。有同学说庞老师小时肯定抓过麻雀,掷粉笔头不是眼力不准,而是手发抖了。经常有被误中的同学叫起来:

    “庞老师,座标算错了。”

    庞老师也会难得地笑笑说:“我再算算。”

    然后走到那个还在摇头晃脑的同学面前,用粉笔在他额头中间点一下说:“哦,原点在这里。”

    同学们便哄堂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刚刚惊醒的同学还慒然不知发生了什么。

    那时“王大头”坐最后一排,他预考没考上,但他爸还是要他跟班学,为来年复读打基础。一次他睡得太投入了,可能还在梦中下操,徒然叫起“一二三四”来,让正在讨论一道应用题的同学们一惊,随后又“轰”地一下笑开来。这下可把庞老师激怒了,罚“王大头”到操场上跑四十圈,不把“一二三四”跑完不准进教室。后来“王大头”就多了个外号,叫“一二三四”。

    尽管起得很早,同学们晚上却兴奋得睡不着。学校的熄灯号响过后,寝室里还“叽叽咕咕”的,有的在讲鬼故事,有的在说二流子话,更多的是在传播班上的花边新闻……有爱学习的同学受不了,就向老师打小报告,班主任江明泉在班上强调了几遍,可仍然改不了。

    一天晚上,江老师悄悄摸进宿舍,睡在大铺靠窗的角落里,想要查出是哪几个“夜游神”在捣蛋。没想到这靠窗的角落是同学们撒尿的地方,有的同学夜里懒得上厕所,就爬到窗口屙到外面的阴沟里。也是江老师运气不好,那天胡小满胀急了,还没到窗子边就掏出往外射,几股热流溅到了江老师的脸上……这还了得?当天晚上学校就全面清查,清了大半夜,查出十多个把窗台当厕所的同学,全部写出检讨书,贴满了学校的宣传栏。岁月流逝,时光总有美化作用,后来同学们把这事戏称为清查“枪手”事件。直到如今,同学们聚会时,还把这事作为笑谈,摆谈起来依然津津有味。

    那时许多农村同学家境不好,买不起学校食堂的饭票,每周都从家里背来米和红苕、洋芋等,把米和菜淘两淘,装在小瓷盆里,放到食堂的大木甄里蒸。大木甄的竹篾锅盖很大,一两个人都提不起,就在屋梁上装上滑轮组,起甄时用绳子把锅盖拉起来,这也让给我们上了一堂物理实验课。甄子里的饭盆码得层层叠叠的,各种饭菜气味交织在一起,满屋飘香,勾人食欲。偶尔有只吃两顿饭的同学,饿急了端了别人的饭吃,让后来的同学找不到饭盒,急得满眼泪汪汪的。后来只要中午下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一窝蜂地往食堂跑。在教室通往食堂的泥土路上,一群半大孩子狂奔着,象百米冲刺一样,卷起一片树叶和尘土。

    有的同学好吃零食,中午就不吃饭了,把家里带来的米拿到街上换李子和油炸米豆腐。换了李子也分给大家吃,我们吃过几次后不好意思,也从家里偷了米或粮票去换李子。我们老家的李子又大又脆,蒙一层青白色的粉质,有的还带两片嫩叶,看上去很涩,吃起来却很甜。李子会胀肚子,可以当饭吃,但吃多了会流清口水。我大概就是小时李子吃得太多了,直到现在还有条件反射,看到李子就直流口水。

    学校那时还没接自来水,吃水要到西街老井去拉。后勤室做了一个大木桶,装在板板车上就成了运水车。学校学生多,用水量大,每天要拉好几趟。我们每个班排了劳动课,轮流去西街拉水。拉水时,厨房的勤杂工黑娃儿在中间把平衡和方向,两边各系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同学们就牵住绳子往前拉,像纤夫一样,喊着号子,和着脚步,笑笑闹闹地就把水拉回来了。那时学校条件差,同学们不仅拉水,还搞勤工俭学,背石头砌围墙,在试验地种包谷喂猪,到河坝捡鹅卵石铺操场,学校许多建设都是老师和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搞起来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童年是快乐的,那时除了读书,还有自由自在的玩耍。临到考试了,我们还在院坝成堆的谷草中捉迷藏,在清爽淋漓的石板滩搬螃蟹,在风化剥离的古石寨下攻城堡。特别是暑假一到,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泡在后溪河里,比游水、钻迷道儿、打水仗,玩得不亦乐乎,晒得跟野人似的。孩子们在玩耍中建立了友情,学会了生活技能,也磨炼了意志和身体。而现在的莲儿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在学校学,在家里学,在补习班学,书本知识学得多,社会常识却懂得少,琴棋书画练了不少,可生活能力却很差。有时我觉得莲儿太累了,应该把童年的乐趣还给她,可在这样一个竞争的时代,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莲儿不学就会落伍,就可能赶不上时代的潮流,我们能够逆潮流而行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