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端。《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黄陵县原来叫中部县,民国后改名。县城东有轩辕庙,庙内有著名的古柏,树围三十二尺,相传为黄帝手植。谒庙后,走盘山路,穿过苍翠的柏林到达山顶,便见到了矗立于平台中央的冢,高3.6米,长4.8米,周遭有参天古柏环绕。
作为陵墓标志的为一尊巨型厚重的雕饰石碑,碑中三个雄劲端雅的大字:“黄帝陵”,为郭沫若先生手书。遮护石碑的建筑物是一座亭,在中国名亭中,由于它所纪念和祭祀的人物最古老也最重要,它本身的地位、名声与文化价值也便冠于群亭之首。
黄帝陵碑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因黄帝极尊贵,所以碑亭采取最高等级的庑殿顶形式,看上去宏丽庄严。四个翼角起翘大,构造简洁却雄浑有力。挑檐由半拱向前挑出,八根立柱坚固地竖立在石础上,平衡稳定。进到亭中,瞻仰敬拜祖先陵冢,谁不肃穆恭谨,顿起怀远慎终之思呢?鲁迅先生年轻时有述志诗句:“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他的爱国之思,那也可以算是中华子孙、志士仁人的共同心声吧。
从碑亭向后,在墓冢前有一尊明代立的石碑,上面刻了“桥山龙驭”四个大字,记载了一段美好的传说故事,算古代神话吧。
据古书说,黄帝姓姬,号有熊氏,又称轩辕氏、缙云氏。生于山东寿丘,逝于河南荆山,葬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桥山。神话说,黄帝活到一百一十岁,在河南巡游,天外飞来一条黄龙,告诉黄帝说:你使命已完成,现在该归天了。黄帝于是骑上龙背,腾空环中华大地俯视一周,降落到桥山顶。臣民们不愿黄帝离去,纷纷围拢跪拜,有牵着衣角的,有握住宝剑的,有抱住靴子的。黄帝牵挂尚未巡视的地方,立意离去,于是臣民大哭,声震四野。黄帝驭龙而飞,桥山臣民将黄帝的衣物、宝剑、靴袜等掩埋,起土成冢,作为永久拜谒纪念之陵墓,所以黄帝陵也叫衣冠冢。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出现在古史和传说里,纪念他的陵墓在全国各处有不少,著名的有七处。桥山的陵墓年代更久远,规模也更巨大,如今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于是,黄帝陵的碑和碑亭也便成为同类文物名胜中的珍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