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校园安全-地震与学校建筑安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地震中的学校建筑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保证学校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关注。

    §§§第一节学校建筑质量与学生安全

    学校建筑质量对学生安全影响巨大,尤其是地震中学校建筑质量的好坏,甚至决定着师生生命的安全问题。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学校建筑质量的问题更是受到全社会成员的关注,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一、学校建筑问题给我们的教训在破坏性地震中,学校建筑如果在震时瞬间倒塌,会严重威胁学生的生命安全。在汶川地震中,四川、重庆、甘肃、陕西等地的学校建筑倒塌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绵竹市、什邡市共有汉旺镇、遵道镇、九龙镇、武都镇、清平乡、红柏乡、洛水镇等16个乡镇学校的校舍在地震中完全倒塌,江油市175所学校受灾,学校建筑物80%受损,校舍损毁8 365间;甘肃省因地震受损学校247所;陕西省汉中市因地震受损学校1 120所,倒塌校舍1 315间,17 571间校舍形成危房。汶川地震也造成许多学生伤亡的悲剧,仅四川省就有5 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

    在为地震中伤亡的学生感到悲痛和惋惜的同时,人们不禁将目光投向学校建筑质量的问题上来。汶川地震震中区的烈度为11度,而当地的设防标准是7度,然而地震超过预计强度,并不意味着符合建筑质量标准的建筑物必然倒塌。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失或者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计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于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即使倒塌,由于建筑质量的差异,也有不同的倒塌方式。建筑物的倒塌分为“脆性倒塌”和“延性倒塌”,前者是指地震发生的短暂时间里建筑物发生瞬时倒塌,汶川地震中的很多学校建筑倒塌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才造成了如此多的学生伤亡;后者指按照抗震标准建造的房屋,遇超过其设防标准的地震时发生扭曲变形的现象,但不会瞬间倒塌,从而为人们留下充足的逃生时间,延性倒塌,可以确保更多的人可以在地震发生之时逃到户外。

    另外,我国的“建筑抗震标准”将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4类,其中学校建筑属于乙类,其抗震要求比列为丙类建筑的普通民宅更强,其目的就在于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而在汶川地震中倒塌的聚源中学,其附近的民宅并没有发生倒塌,这就说明了学校建筑的抗震标准没有按照较高的标准来执行。至于说教室楼面负荷大,学生疏散时又集中在楼梯间,走廊、楼梯是建筑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造成损害的说法,则更是把学校建筑设计时应该解决的问题拿来做震后倒塌的解释。汶川地震中倒塌的学校建筑暴露出学校建筑质量不符合抗震标准的事实,是值得我们特别吸取教训的。

    二、好的学校建筑可以挽救生命汶川地震中也有一些强震后屹立不倒的学校建筑,比如北川刘汉希望小学、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北川刘汉希望小学500余名师生能够安然无恙,是因为他们这座小学三层教学楼坚固。当时虽然在一、二楼的学生及时跑到操场,但原地在三楼蹲下的学生也未有危险,其原因是这座楼经住了大震的检验。在投资这座希望小学时,做建材和贸易起家的刘汉对建筑进行了严格把关,保证了资金全部用于建筑上。刘汉的汉龙集团全程参与了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负责工程监理的汉龙集团办公室主任句艳东,多次大着嗓门跟稍有懈怠的施工人员急眼。颇有经验的他要求施工方按照设计办,沙子、水泥和碎石的比例要达标,水泥的标号必须用够,量也必须用足。桑枣中学的教学楼本身是危楼,校长叶志平常年坚持对其进行加固工作,才保证了地震中的师生安全。

    就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日本东北地区的岩手县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约8千米,测量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摇晃强度与日本1995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相当,主震发生以后的短短几个小时里,发生100多次余震,其中震级在5级左右的至少有3次。然而,如此大的一场破坏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却非常小,学校建筑受损程度也不严重。地震造成75所学校设施受损,主要是天棚材料被震落,门窗玻璃被震碎等,没有一名学生在此次地震中丧生。

    三、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学校建筑质量对学生安全影响巨大,因此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的呼声日高。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其中学校建筑的重建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时的教育部长周济强调:“学校的建筑抗震标准应高于民用建筑最高标准,我们应该把学校建成最坚固和最安全的地方,在灾难发生时学校应成为群众的避难场所。”

    汶川地震让人们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中小学学校建筑的安全问题。其实,除了地震之外,由于学校建筑不安全造成的学生伤亡事故每年都在发生。中小学学校建筑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普遍加固校舍和提高防震防灾标准已经迫在眉睫。在提出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以后,亿万家长和学生感到安心,这也是我国提高教育水平、保障教育民生的一个表现。

    目前我国的学校建筑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地区,建于20世纪70-80年代的学校建筑普遍存在,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没有按照抗震设防的标准进行建造。另外,由于对农村中小学学校建筑维修改造投入不足,学校往往将价格作为建筑招标的重要条件,新建校舍为了压缩成本而不惜降低质量标准,这些都为学校建筑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免费后,我国建立了学校建筑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实行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的投入体制。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目前仍存在大量中小学危房。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每年还会新增部分危房。学校建筑是安全之本,因此必须对这些危房进行重建或加固改造,把中小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在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降临时挽救学生的生命,而且可以成为紧急情况下的群众避险场所。

    要把学校建筑建成最安全的建筑,就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制度,要建立健全所有中小学校建筑的安全档案,对中小学学校建筑安全工程实行全程社会监督,技术标准、实施方案、工程进展和实施结果向社会公布,建设和验收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防止出现工程腐败,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已经被证实的不同建材及制品的房屋震害影响要在学校建筑中充分考虑。

    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大量使用的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抗震性能就比较差。汶川地震中,倒塌或严重破坏的房屋建筑中有不少楼板是预应力空心板,绝大部分破坏的预应力空心板中使用的钢材均为冷拔低碳钢丝,由于冷拔低碳钢丝直径小且表面光滑,钢丝与混凝土的黏结锚固性能差,在较大外力下钢丝与混凝土容易脱开,降低了空心板的延性,最终导致空心板脆性破坏。而冷轧带肋钢筋表面具有三面或两面月牙形横肋,其与混凝土的黏结锚固性能是冷拔低碳钢丝的3~6倍,因此,在学校建筑中,用冷轧带肋钢筋取代冷拔低碳钢丝就非常必要。

    §§§第二节学校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

    要保证地震中学校的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保证地震中学校建筑的结构安全,即学校建筑在地震中不会发生瞬间倒塌。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制定和完善学校建筑防震原则,并保证学校建筑的实际设计和施工都能遵循标准,通过一个完整的保障网络来保证学校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

    一、制定科学的、可执行的防震工作原则地震造成学校建筑的坍塌和学生生命的伤亡,一方面是地震本身巨大的破坏力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以及我们对于这种灾害的发生没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另一方面是我们没有对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发生地震的大小进行有针对性的防震准备。也就是说,我们没有针对地震对学校建筑造成破坏制定防震原则,面对突然到来的地震就只能表现出无奈来。

    在当前学校建筑防震措施中,也有其不尽合理的地方,这和不够明确的建筑防震原则也有关系。因此,具体而明确的学校建筑防震原则呼之欲出,并且要注意原则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科学性是强调建筑防震原则的合理性,也就是符合科学实际,而不能一味地提高要求而不符合实际情况;可执行性与科学性有其类似的一面,是强调具体的学校建筑防震原则是可以达到而容易变成现实的原则,而不能成为空中楼阁。

    学校建筑防震应该将学生的在校安全视为一个重要目标。学校建筑应该达到的最低防震目标是,遇到大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时它的结构不会坍塌。建筑的高级功能是在避免房屋坍塌的同时提供其他保护功能,如避免人员重伤、降低建筑受到的破坏、保证建筑在灾后的应急响应中可被立即征用和继续使用。由于大多数学校校园拥有较大的场地,可以为很多人提供食物、厕所和其他类型的设施,因此学校建筑的较高防震目标是,遇到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够在震后马上成为公众的避难场所。

    要想保障学校建筑的结构安全,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制定和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也就是要把学校建筑所要达到的防震要求进行原则化处理,形成制度。为了使学校的新建校舍和现有校舍符合抗震安全性的要求,具体地应该遵循以下防震原则:

    (1)全国各地的学校要根据自己所在地的地震危险水平,确定相应的建筑规范和标准。根据地震危险水平的分析,来划定自然灾害的范围和确定自然灾害的程度,如果条件允许,要在概率分析的基础上绘制详细的地震危害图。

    (2)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震风险等级,制定出清晰且可衡量的建筑要求目标。建筑要求要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震危险程度来确定,必须保证国家和地方财政能够有能力执行并且支持建筑要求的目标,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可行的时间表。

    (3)为学校建筑的抗震能力确定预期目标。校舍设计、施工和加固工作的目标应该是:地面晃动到一定程度或者发生地表破裂、泥石流、海啸或决堤等次生灾害时,校舍不会出现倒塌、部分倒塌或其他危及人类生命的状况。如果学校要设计成为震后的公众避难所,则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建筑的抗震性能,以使地震对校舍造成的破坏非常有限,而且地震后学校可以马上成为避难和进行紧急救援的场所。

    (4)先将工作重点放在新建的学校上,确保其具备抗震安全性。人们应该尽快在短期内排查出具有地震安全期隐患的校舍、制定校舍加固计划并列出需要优先采取的措施。此外人们需要在更长的时间框架里逐步解决现有学校抗震能力差的问题。

    (5)采取预防多灾种的思路来解决学校安全问题,即将降低地震危害的策略作为其他灾种减灾措施的有效补充。

    (6)将提高学校抗震安全的工作看作是一项长期事业,要保证对其持之以恒地执行而不只是权益性的短期行为,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来确保相关政策和技术性问题的决策结果连贯一致,并对学校建筑的防震性能进行评估和验收工作。

    二、学校建筑防震性能的保证为了保障学校建筑的结构安全,除了要做到制定和完善学校建筑防震原则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校建筑的实际设计和施工都能遵循相应的标准。

    为了设计出能够抵御地震灾害的学校建筑,必须要有专业的设计人员,且有可遵循的设计标准。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提供相关方面的基础教育,并有专业的执照发放机构来为结构工程师设立职业资格标准。有了可遵循的标准后就可以对学校建筑进行正确的设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对学校建筑进行的设计,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提高认识的过程,学校建筑的设计的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一些过去的学校建筑设计图纸,依然可以重复使用,尤其是那些被证明为优良设计的,这样也可以节省初始设计和论证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同时,在新的学校建筑的设计中,要注意纠正之前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通过不断的改进,使学校建筑的设计更趋向合理和科学。

    在确定了某个学校建筑的设计之后,包括建筑专家、工程师和建筑承包商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各方需要共同确定学校建筑的具体规范。制定规范时必须将所有制约条件考虑在内,根据有限的资源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规范。这样确定的建筑规范通常是根据实际成本为建筑的抗震安全设计确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另外,人们制定规范时开展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对今后完善规范的工作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当人们不断研发出性价比更高而且更坚固的材料时,这些规范和标准也应随之不断改进。

    在学校建筑的设计和规范制定中,学校所在地的地址灾害情况是一个必须参考的因素。获取地址灾害情况的调查可以分为定点式调查和区域性调查两种。定点式的地质灾害报告能够帮助人们找到容易发生山崩、泥石流或靠近断裂带等不适宜修建房屋的地点。针对整个区域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益处,而且比定点调查的成本要低。灾害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对现有信息进行评估,根据实地钻探、测试和土质分析的结果写出书面报告。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是进行建筑设计和规范确定必须考虑的内容。

    学校建筑的设计、建筑规范约定,都必须有审查的环节才能保证一切的顺利进行。审查可以保证人们在学校建筑建造的过程中根据规范的要求来进行计划、规划和确定建材规格。学校应要求施工方严格遵循通过审查的计划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变化也都需要进行审查。

    为了确保学校建筑质量令人满意,必须要有合格的施工人员和过硬的施工技术进行保证,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都要有专门的检查和测试环节。

    学校建筑安全与学生生命安全关系重大,因此必须保证施工人员的合格,如果较严格地进行要求,可以要求所有修建学校建筑的承包商、分包商和工人都应该通过独立机构的资格认证考核。所有工人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专业资质,并且参加过基础培训。因为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他们选择的建材会影响砖的强度。在砌砖时使用灰浆接缝这样的简单工艺也能大大提高墙体的抗震力。

    学校建筑的检查和测试则是保证施工时按照已经审查过的方案施工,否则学校建筑的设计和规范制定带来的益处就会荡然无存。对建筑进行检查和测试,必然会增加建筑的成本,通常增加的建筑成本为2%左右,所以检查和测试的频繁程度和严格程度就要根据施工项目的复杂性、施工者的能力、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资金的充足与否来进行确定。学校建筑的检查和测试环节是不可省略的部分,一旦缺乏这样的过程,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就可能大打折扣,因为建筑规划可能被篡改,便宜的劣质建材业也可能乘虚而入。

    三、学校建筑防震的保障体制学校建筑的安全,除了上面提到的各个方面外,还需要很多方面的保障工作做到位。可以这么说,保障学校建筑安全的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保障网络,这个保障网络最终以一个学校抗震安全计划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应该包括权威机构制定的抗震安全政策、健全的问责制度、标准的建筑规范及其执行机制、技术和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以及社会意识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并且所有的这一切都要是一个持续进行的社会工程,其中有些内容更是要求长期的积累和坚持。

    抗震安全政策必须提出明确、可测量的目标。相关政府部门需制定出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策略以及这些目标的优先次序。此类政策必须清晰明确,并且获得有力的支持。它的执行范围和目标应该具备充分的权威性。

    抗震安全政策应该确认保护学生安全的需求;确认保障校舍安全性的必要性;为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制定最低标准;根据学校抗震性的预期目标、不同地区的地震强度、现场危害的量化结果以及社区开展防震培训并进行资格认证的能力,依据可持续性的标准指导新建学校及现有学校进行基础设施的设计工作,以便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为校舍及附属建筑编制降低地震风险的计划;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人力以延长这些计划的适用期限;任用责任心强而且精明能干的领导人负责这些工作,使其具备充足的法律权威性和道德权威性,从而确保从这些政策中衍生出来的计划具备高效性、可持续性和延续性。

    问责制是指为所有负责执行地震安全计划的社会成员界定清晰的职责范围,并提供相关依据。为了在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问责对象,学校的抗震安全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明确界定计划涉及的个人、机构以及组织发挥的作用及他们的职责;让所有的计划、设计、监管和执行过程透明化;参与学校设计的专家必须满足相应的专业要求;对于学校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工作进行考评,即评估现有学校设施的抗震能力,评估并审查新建校舍的施工文件,评估现有校舍加固工程的施工文件,检查校舍施工情况并批准验收,审查设计人员、方案评估检查人员和材料测试人员的专业资格;根据行政区域以及受灾校舍和学校系统的类型划分明确的司法管辖范围。

    学校建筑规范应适用于所有新建校舍和校舍加固计划的设计工作。设计人员需要依据概率论、决策论或震区图来进行地震地动设计。各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区地震危害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后确定最适宜的设计标准。为保证学校建筑规范的执行,则应该根据地动特点及各地的地质情况,防止房屋倒塌和控制房屋结构性破坏的标准,海啸、泥石流和地表破裂等次生灾害带来的危害,对社区的社会经济影响来确定清晰明确的学校建筑抗震能力目标。执行建筑规范和监理施工时应该将社区的需求考虑在内,但是必须对学校建筑的设计方案进行量化评估;审查已建好的学校建筑并颁发许可证。保证项目的执行活动不会因为项目成本、工期要求或者其他经济原因而向明显或者潜在的压力妥协。并且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审查并修订建筑规范和指导方针,使其包括最新的防震施工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意识和公众的参与,对于学校抗震安全性的计划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全体成员对学校所在地区的地震危害的认识,对现有学校建筑的地震易损性认识,对不按照标准建设新学校或者不提高现有学校建筑的抗震能力可能带来的后果的认识,对通过改善学校建筑抗震能力的可行性的认识,都会影响到学校建筑最终的质量,也就直接影响到学校建筑的抗震能力。尤其是那些参与学校建筑建设的人员,需要了解为什么要严格遵循建筑规范,以及自己违反这些规范可能带来怎样的后果。

    §§§第三节提高学校建筑抗震性能

    学校的教学楼、宿舍、实验室、图书馆、办公楼等,是广大师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和活动区域,人员密集,一旦地震来临,科学的避震方法是先在室内避震,主震过后迅速转移到室外。这就是说,学校师生的避震活动主要是在学校房屋内进行的,学校房屋的抗震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提高学校建筑的抗震性能就成为一个保证学校在地震中的安全的最重要课题。

    一、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5·12汶川地震中的学校建筑安全隐患再次给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一座又一座教学楼的整体倒塌,仅北川中学的教学楼塌陷,死亡和失踪人数就超过1 000人。据报道,截至2009年5月7日,在汶川地震中四川省学生死亡及失踪5 335人,重灾区学校倒塌面积为199-722 8万平方米。

    在众多学校倒塌的报道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反差极大的现象:如聚源中学周边的楼房并未倒塌,严重的也只是在震后成为危房。北川中学旁边一座20多年楼龄的房子却屹立不倒,旁边还有3栋建筑也幸免于难。富新二小所在的富新镇在这次地震中并非最严重的地区,全镇垮塌最严重的就是这所学校。还有刘汉希望小学,这所距北川县城75千米的希望小学被媒体追捧为“史上最牛希望小学”,是因为这所1999年10月交付使用的学校教学楼在此次地震中没有丝毫垮塌,该校的483名小学生及28名教师员工都奇迹般全部撤离。

    据学校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其实建这楼的造价根本不算高,也许这一切只因当时建筑方和监理方高度负责有关”。同样也处地震的重灾区,同样是学校两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不但加重了那些遇难学生家长对“豆腐渣”工程的质疑,也引起了有关专家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这么多校舍的倒塌,我们可以认为是这次地震为80级,超过了建筑物的设计抗震强度,也可以认为这是因为教舍大空间、高采光要求所致,但从媒体报道所反映的一部分倒塌校舍构件混凝土中含有砖块等杂物,所用的石子为卵石,有些构件钢筋细如铁丝等等。这些情况不得不使我们思索:这次地震使大量校舍倒塌而造成这么多师生的死亡,除了天灾之外,是否还有人祸?

    建设部抗震救灾专家组成员、同济大学教授陈保胜在勘察了聚源中学废墟后坦言:“死了那么多孩子,我们的职能部门,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都应该反思。”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作为教育部门,在灾区倒塌学校问题上态度非常明确,一定会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如果其中有偷工减料的问题,一定要严肃查处,特别是对豆腐渣工程或者有贪污受贿行为的,绝不姑息。”

    血淋淋的教训带给我们的,不应当只有警醒,而是应当把学校安全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在灾后学校重建和平时的学校管理中,如果能从已有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并积极研究对策,全面排查隐患,防微杜渐,加强管理,明确责任,通过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及注重防灾设施的修缮等措施,仍然可以在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方面起到一定效果,从而更好地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这应当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确保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的工作中,不仅仅需要学校领导负起职责,更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开展行动。地方政府、建设、公安、安全监督、城市管理等部门都需要广泛参与进来,果断采取措施,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措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二、学校建筑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治排查学校内和周边建筑设施安全隐患,对于优化学校周边环境,进一步建立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和校园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排查范围应当包括全学校校舍、基础设施及周边建筑施工工地、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等。

    (1)学校校舍建筑及基础设施安全,包括校舍选址安全、质量安全、抗震安全、防雷安全、消防安全、使用安全以及化验室、危险品储存库、锅炉房及重要部位安全,学生宿舍建筑内商业场所的安全,学校围墙、挡土墙、厕所、浴室、库房、水井、水池、走道栏杆和供水、供电等设施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班额和规模问题往往成为重要的安全隐患。汶川地震的灾区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校规模超标,班级学生数超标,从而造成校园空间局促,教学用房紧张,教室内的公共通道被占用,学生距离黑板过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更影响到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因此在学校安全隐患排查中,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学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等建筑,要请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制定整改加固或拆除方案,限期完成整改加固或拆除;对经鉴定为D级危房的,要立即停止使用,并设置警示明显的隔离区。对学校重点部位和设施,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改造,确保安全达标。对易发生危险的校内水井、水池、楼梯等,要设置警示标志或者采取加盖、加装防护栏等措施。重点加固学校围墙尤其是毗邻公路的学校围墙,改建学校厕所,更新校舍老化电路,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增设逃生通道,防患于未然。学校场地不可出租用于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校园内场地也不可开放用于停放社会机动车辆。

    (2)学校校园内和学校周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建筑施工企业要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落实有效安全防范措施。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工程建设等活动,应完善防护措施并事先向附近学校通报,告知有关安全防范知识。要主动根据学校师生活动范围等实际,合理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绕行指示标志等,引导师生避让危险。有关生产经营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在学校附近从事建筑施工和生产经营活动,不能保证学生(包括幼儿)在校期间安全、不能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要停止有关生产活动。学校也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安全情况,采取暂时调整课时等必要的防范措施。

    (3)学校附近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及对学校安全的影响。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隐患治理标准,加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防止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危及学校师生安全。

    (4)对于灾区新建学校的建筑安全,还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校址选择应在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开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地势较高、排水通畅、具备必要基础设施、远离污染源及潜在污染源的平坦地段。山地校园应至少有可容纳一个操场的平坦场地。严禁将校址建造在地震危险地段,应避开山脉及丘陵的阴坡面、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泥石流和洪水沟口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段。高压输电线路、输气(油)管道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校园必须建在架空高压输电线路的高压走廊之外的安全地带。应设在无污染的地段,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殡仪馆、公安看守所、消防站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和不良环境影响的场所毗邻。

    三、学校建筑安全的督查机制在确保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的工作中,完备的监察机制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事实证明,只要有着严格的执行力,在日常监管中将隐患进行排查、修缮,很多损失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教育、建设、安监、公安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强化学校及周边安全监管。严格项目审批和资质认定,提高学校周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准入条件和管理水平。

    建设部门加强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管理,特别加强对房屋建筑和工程起重机械安装使用的日常监督检查,保障施工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安监部门将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及周边生产经营企业和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督促相关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学校及周边生产经营单位,应与学校签订安全保证书,落实安全责任。

    此外在制度建设上,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建立完善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师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举报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二是建立健全学校及周边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教育局、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同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迟报、瞒报的,要追究有关学校的责任。

    纵观整个督察工作,在参与范围上,需要教育、建设、安监、公安等部门的通力合作、认真履行;同时在督察步骤上,也应有不同级别的各类督察层层推进,严格确保督察效果落到实处,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自查自纠。各个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日常时间,对校园内及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开展自查自纠,对隐患进行认真查找,做好建筑安全隐患排查记录,明确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树立实事求是思想,确保隐患普查到位。

    (2)组织检查。第一阶段,可以由教育局配合当地政府组织的县安监、公安、消防、交通、建筑等部门专业人员深入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排查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第二阶段,可由省级教育厅、建设厅、安监局、公安厅等部门成立联合督查组,对当地贯彻落实,进行督查,并针对查出问题督促整改,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抓好落实;第三阶段,由国家有关部门检查。

    §§§第四节震区新建校舍的抗震安全

    汶川地震后,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多所科研单位,根据受灾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写了相关内容。其中包括强调和重申现行规范和标准的重要内容;细化、量化现行规范和标准中的部分内容;根据现实发展需要,参照部分规范和标准的修改意见,适当调整现行规范和标准的部分内容。这份导则对于灾区重建以及灾区之外的学校排查建筑隐患,整修加固校舍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新建学校的建筑设计原则学校建筑必须以人为本,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学校适用功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并突出地域特点。校舍应精心设计施工,建造符合办学要求和适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校舍。

    校舍建筑根据防御较大自然灾害的设计要求,设计使用年限应为50年。耐建筑防火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建筑防火标准的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建筑不得低于2级,平房建筑不得低于3级。依据重建的设防烈度,在建筑方案、造型、隔墙、女儿墙、楼梯间、走廊以及室内外装修等方面应符合相关的抗震要求。提倡绿色建筑设计,但应以适宜技术为主,反对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高技术手段。

    1.建筑层数

    按照导则的要求,农村小学的普通教室应在3层以下(含3层),初级中学的普通教室应在4层以下(含4层)。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教学、办公用房宜设计成多层建筑,小学的普通教室宜在4层以下,不应超过4层;中学的普通教室宜在5层以下,不应超过5层。山区中小学校的建筑层数宜适当降低。托儿活动室宜在2层以下(含2层),幼儿活动室宜在3层以下(含3层)。

    2.建筑层高、净高

    (1)中小学。

    教学用房的层高:小学不宜低于3.6米,中学不宜低于3.9米。

    办公用房层高不应低于3.0米。

    学生宿舍使用单层床的层高不宜低于30米,使用双层床的不宜低于3.6米。

    多功能教室、食堂、合班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的层高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阶梯教室最后一排的地面至顶棚的净高不应低于2.2米。

    (2)幼儿园。

    托儿所、幼儿活动室、卧室、专用活动室等用房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3.1米。

    多功能活动室,音体活动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3.6米。

    行政、教学办公室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8米。

    3.安全疏散

    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疏散距离: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屋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中小学不应大于35米,幼儿园不应大于25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中小学不应大于22米,幼儿园不应大于20米。

    楼梯间在楼层平台处应设缓冲空间,保证人流疏散通畅。楼梯间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确定。

    幼儿活动单元用房首层各班活动室宜直接对室外,且对外出入口应接近室外活动场地或道路,以利于人员疏散。楼层各班活动室可借助滑梯等直接疏散至室外合适的位置。

    教学用房走廊或房间门口均需加设疏散路线标识。

    每间教室应标明最大使用人数限制。

    4.建筑构造措施

    建筑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减少装饰附加物,且装饰附加物必须满足抗震要求。

    建筑物不应采用玻璃护栏。外廊及阳台应采用安全可靠的现浇混凝土护栏或金属护栏,不应采用砖砌护栏。

    中小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幼儿园园舍建筑不宜采用砖砌女儿墙。

    如采用玻璃采光顶,要有防玻璃坠落的安全保护措施。

    中小学校、幼儿园出入口宜设雨篷,但不宜采用玻璃雨篷。

    当屋面坡度较大或同一屋面落差较大时,应采取固定加强和防止屋面滑落的措施,平瓦必须铺置牢固。

    空调室外机应有牢固的安装措施及防坠落保护措施。

    不得缩小建筑物的防震缝尺寸。采用金属板封堵者,不得在封堵材料表面粘贴面砖等刚性外饰面材料。

    二、新建学校的结构设计原则学校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抗震设防类别需要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要求确定。

    (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学校建筑。

    (2)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地基为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河岸、沟谷地区地基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

    应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确定建设场区内的场地标高;地基是否存欠固结土、膨胀土、可液化土等软弱地基;洪水冲刷、水位涨落对地基的影响及可采取的防护措施;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不宜采用单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砌体结构的外廊式教学用房不宜采用无廊柱悬挑外廊形式。

    (4)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芯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

    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控制截面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黏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切实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锚固。

    应采用整体性强的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的配筋现浇面层厚度不应小于50毫米。楼、屋盖钢筋应与墙体可靠连接。

    (5)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以及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

    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装饰贴面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

    安装在建筑上的附属机械、电气设备系统的支座和连接,应符合地震时使用功能的要求,且不应导致相关部件的损坏。

    出入口处设置的雨篷应考虑上方坠落物的冲击荷载。

    (6)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抗震等级为1、2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抗裂验算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芯柱的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芯柱。

    三、新建学校要遵循的其他原则关于灾区重建学校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外,综合考虑,还有如下原则应得到贯彻:

    (1)安全牢固原则。结合灾后重建规划,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将学校建筑的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学校建设质量。

    (2)功能合理原则。结合当前需求和教育长远发展的需要,既能有利于加快灾后重建的建设速度,又能着力做好优化学校布局,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3)防震减灾原则。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抗震、防火、防洪、抗风雪和防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确保师生安全,并能结合城市防灾总体规划需要,当学校作为周边地区人员在意外灾害时的应急避难疏散场所时,在指标计算上应结合防灾规划要求做出相应调整。

    (4)创建节约型校园原则。遵循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原材料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投资,在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建设规模和装修标准,避免奢华浪费和高标准建设校舍;采用适合地方特点的绿色环保技术、方法和材料,创建新型绿色校园。学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建设成果应能成为“环境教育”课程的教学载体。

    (5)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进行设计,创建出尊重自然、注重地域环境和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校园。

    (6)共同参与原则。灾后重建学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与学校建设相关的各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协调与默契的工作机制;尊重规划设计的合理周期,保证项目实施各阶段成果的合理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保证校舍用房建设符合建筑质量及教学使用管理要求。

    §§§第五节安全是相对的

    追求在地震中的学校建筑安全并没有错,但是过分强调建筑对于安全的保障作用也不符合科学精神的表现。因此,应该清楚认识,没有绝对安全的建筑,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抗震安全标准,由此也得出另外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我们在进行建筑安全的设计和建造上,要辩证地对待建筑安全与资源浪费的关系。

    一、没有绝对的安全人类对地震的预测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已经大大提升了,但是如同对天气的预测一样,在自然界面前,地震的预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首先是因为地震预测提前期很短,人类主要是通过对地震前期的一些小震波来判断地震的时间与强度,但仍然无法准确确定时间、震中点以及地震距地表距离。地震的破坏程度除与本身强度级别有关,也与当地地质结构、震中距地面距离、房屋建筑结构有关。即使预测有大地震发生,做出人员撤离决定仍然是风险很大的一件事,因为在地震发生前没有人绝对可以预测破坏程度,政府可以要求人们准备,但无法在地震前全员大面积撤离。此外,地震与人的麻痹思想也有很大的关系,许多人一生并不曾经历地震等自然灾难,对地震的破坏心里认识不足,而许多地震又是发生在夜里,这会更大的增加受伤人数。

    在主震发生之后,往往伴随着频繁的余震以及其他的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海啸以及由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等等。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发生当日,余震相当多,一周内余震数已达8 000次,其中6级以上强震8次,至11月21日余震数已高达14 428次。地震复杂度和灾情严重度完全超出科学家们的想象预计。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使得对于地震的安全防范无法到达绝对的层面,一套设计周密、完美无缺的应震方案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地震面前没有绝对的安全,但是相对安全的建筑物抗震标准,却是可以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做到的。

    二、相对安全的抗震标准经过几十年来的科研及技术发展和几代结构师的努力,我国于2001年形成了《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很多的抗震构造标准,抗震设计的标准制定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论证,数据研究和大量的实验,应该说,我国建筑物抗震标准的制定是严谨的科学的。

    但是,如果要国家在各地城市全面提高抗震设防标准也不现实。汶川地震是一次极其罕见的自然灾害,不能作为一个绝对参考指标。所以,要提高建筑抗震标准需要一个过程。全国性提高这一标准牵涉到的因素非常多,这要充分考虑国家的经济水平、科技能力等等。

    抗震设计一直在倡导“大震不倒”的目标,就是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尽量实现建筑物,特别是公共场所的建筑(如学校)在遇到类似大地震的时候不倒塌。这一目标从工程措施上看,通过增加配筋等增加结构延性方法是可以实现的。与其说全面提高抗震设防标准,还不如在如何严格执行抗争设防标准上做文章来的现实和有价值。

    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真正收到成效,还要通过严格具体的执行力来实施。在我国,一个建筑物需要建设方、勘察方、设计方、监理方和施工方及业内通称的五大责任主体来共同完成,对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的严格执行需要这五方共同执行。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在勘察方和设计方两方要比在监理方、施工方和建设方这三方要好得多。

    其中建设方是执行环节中关键的一环,就民用建筑而言,在建设方(即开发商)这一方,提高抗震设防标准意味着增加建设成本,使得在建筑设计时会要求设计方在标准范围内遵循最低造价原则,但是我国对这方面的要求同样严格,抛开人为因素,不达标的施工图设计是不能通过审查的,也就无法取得施工许可。而勘察设计方,则是执行中较为稳妥的一环,绝大多数的设计肯定为遵循抗震设计标准的红线,很少部分可能由于专业素质的差异会出现设计上的毛病。众所周知,在巨大的个人利益驱使下,建筑质量事故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在于监管制度及力度的乏力、巨大的利益驱使、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和其他林林总总。从这个意义上说,地震之后大可不必全面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只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建筑物建筑设防标准。

    汶川地震中,四川省多所中小学校舍倒塌或受损,因此校舍的质量和安全备受关注。2009年5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全面提高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在汶川地震发生后,震区重建的各所学校,从原料,施工到质量监督,每个环节都控制得非常严格。施工的每个细节,如书面技术交底、组织图纸学习和流程教育等,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据统计,四川需重建学校3 340所,确保安全成为地震灾区学校重建的重中之重,重建后的学校最高抗震设防烈度从原来的7度左右普遍提高到现在的8度以上。

    2008年7月14日动工、12月31日投入使用的绵竹市遵道学校校长杨兴全表示,全校1 271名学生从板房搬到新教学楼后当地发生过几次余震,但教室里的孩子们或者感觉不明显,或者即使明显感觉到,也不再惊慌恐惧了,因为这所学校在他们心里已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尽管学校重建速度加快,校舍建设质量的管理和监督仍非常严格。每个援建学校的设计方案都要通过当地建设局和教育局的审查,而当地建设局的质量监督站也会对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援建学校的水泥、钢筋和砖块等建材都是来自有资质认定的生产企业,这些材料还会送到当地的建材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检测。其实通过层层监管和严格举措,相对安全的学校建筑是可以重新矗立在地震灾区的。

    三、辩证对待安全与浪费的关系汶川地震所引发的学校建筑质量问题带给人们的伤痛是惨烈的,人们正尽着最大的努力、不惜一切代价重建出一个可抗8级、甚至9级强震的崭新学校。然而,一个标志性的汶川一中可以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中,拼速度、提标准、升档次,但是百废待兴、物资短缺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共有数千所学校需要重建或者修缮,这样的投入是不是值当,或者说是不是一定需要这样巨资的投入才能给世人一个“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的承诺,这些问题,很值得在重建过程中深入思考。

    距离汶川县城3千米不到的地方,如今矗立着整个汶川县规模最为宏大的建筑——汶川一中。在当地很多人看来,这所质量上乘且规模宏伟的学校重生,将一扫5·12大地震以来笼罩在四川学校之上的阴霾,成为汶川县乃至阿坝州的重建骄傲。校舍重建被提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任何质量上的怠慢或瑕疵都不能被容忍,高标准、高档次成为灾区学校设计、施工的普遍主旨,与曾经的死难相比,钱在这里变得无足轻重。“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标语常见在各处工地之中。为了保证建筑质量,汶川一中的资金预算已逾24亿元,钢筋、混凝土环节被严格把关,几乎所有建筑标准都远高于国家标准。

    再以绵竹为例,在5·12地震之后,10多所学校彻底不可再用,重建无可厚非,但其他学校建筑有的鉴定为A级,有的鉴定为B级,更多的被鉴定为C级。B级为轻微受损,C级为加固使用性的轻维受损,D级为严重受损而不可维修级。众多的C级建筑却将在重建中全部推倒,还有一部分B级建筑也纳入推倒重建的范围(有一些是90年代才修建的,甚至还有2000年以后修建的),这种浪费是巨大的!

    据统计,国定39个重灾县需重建学校3 340所,估算总投资4875亿元;省定12个重灾县需恢复重建1 213所,估算总投资37亿元;91个一般受灾县需恢复重建学校4 592所,估算总投资100亿元。四川省共需恢复重建学校9 145所,估算总投资需要625亿元。国定39县目前已筹236亿元,资金压力比较小一点,但是大部分是完全重建,工程量非常大。而剩下的一般受灾县主要靠地方解决资金,目前资金缺口很大。

    2008年12月26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由9家高校建筑设计研究机构编写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指出灾区中小学重建和维护要以安全为首,但同时杜绝浪费。导则中指出要把地震灾区学校建设成最安全、最牢固和最让群众放心的建筑,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但同时也要求严控投资,在安全使用和经济支配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建设规模和装修标准,避免奢华浪费和高标准建设校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也曾公开表示,灾区重建项目中,有些建筑的抗震等级已经超过了当地抗震标准,比北京、天津等城市标准还要高,矫枉过正情有可原,但是造成太大浪费并不可取。如果每个重建的学校都能像刘汉希望小学的承建者那样,在施工时严格监理,尽心尽力保证工程质量,即使强震来袭,也依然安然矗立,确保孩子们的毫发无伤。对于存在超标准建设的学校,有关部门可以做一个引导,把该节省下来的资金用在为学校配置仪器装备和提升软件建设水平上,可以大大提升现有的办学条件,那将同样是灾后重建过程中意义深远的大事情。

    §§§附一:地震中最牛希望小学——刘汉希望小学北川刘汉希望小学,位于北川曲山镇海光村,离北川县城8千米。该小学建于1999年,建筑面积1 268.5平方米的教学楼分为3层,有12个教室,共11个班,还有1个是多媒体教室。震后的学校,周边已成瓦砾。教学楼的交接处裂了两条细细的裂缝,楼后的地面下沉,使得整栋楼稍有倾斜,偏离中心大概有两厘米的距离。地震那天,共有483名学生,28名老师在校,全部安然无恙。

    震后的刘汉希望小学这所农村小学原来是危房。出身教师之家、又当过教师的刘汉,听北川的一位副县长谈起了这个大山里的学校,他决定捐赠一所小学,给翻山越岭来上学的娃娃,学校的名字就以他本人的名字命名。起初,刘汉所经营的汉龙集团只是悄悄捐钱,后来发现,只捐钱并不能保证学校的建筑质量。这时,汉龙集团也成长为业务涉及房地产的大公司,拥有了通晓建筑业的专业人才。因此,既不是承建商,也不是业主的汉龙集团,而是直接将款项捐至当地相关部门,但全程参与了希望小学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

    汉龙集团会亲自过问每一所希望小学的建设。他们把预算的资金全部用于学校建设中去,宁肯多付给建筑商钱,也要在施工中严格地按建筑设计院的设计推荐行事,一直采取甲方供应建材的方式,将材料质量的关口掌握在自己手里。按照设计,沙子、水泥和碎石的比例,水泥的标号必须用够,量也必须用足,否则混合起来,一剥就会掉——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的指标,水泥的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后,经凝结、硬化后的坚实程度。相关的质量标准还有,建筑材料中,外表光滑的河道中的石头,坚决不可用,必须加工成碎石;扁石决不能用,因为它会叠在一起,影响建筑质量。

    刘汉希望小学教学楼和师生的幸存,所有的链条都被一个关键咬合:负责。其中包括负责的政府、出资人、施工方、监理及老师,缺一不可。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人为可控的质量。在刘汉希望小学的建设中,当地政府的监管也细致到位。当时的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用最原始的办法验收:用斧头用力砍下去,看混凝土是否经得住这一下。消息传出,刘汉希望小学被喻为最牛的希望小学。同样由汉龙集团捐赠的北川县擂鼓中学汉龙教学大楼,在一片废墟中屹立不倒,连玻璃幕墙都没有倒下。刘汉则表示,“我们只是按图施工,老老实实地盖了这个学校。做人做事要凭良心,要干就好好干。”

    §§§附二:最牛教学楼——彭州白鹿中学教学楼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一条地震断裂带刚好从彭州市白鹿镇中心校校区内穿过,导致一栋新建教学楼被整体抬高近3米,产生一个陡坎,坚固的楼体依然在原地屹立不倒,近千名师生得以平安撤离;而旁边的教师宿舍却完全垮塌,旧教学楼、办公楼均成危房。这栋竣工于2007年8月的教学楼,被当地人称作“5·12汶川大地震最牛教学楼”。彭州市相关部门特将此教学楼列为地震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还在教学楼上挂出了醒目的“最牛”大招牌。目前,每天都有两三百名游客来此观光“最牛”教学楼地震遗迹。

    汪德全是这座楼的建设者。在该楼被当地政府挂上了“最牛教学楼”的牌子后,汪德全也因此被当地人尊为“最牛包工头”。如今,“最牛教学楼”已经成为灾区学校重建参考的样本。作为彭州兴华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2006年12月,汪德全的公司中标,开始修建白鹿镇九年制学校的教学楼。当时这座楼基地质很复杂,半边是很深的软土,汪德全指挥工人足足挖了7米多,直到见到坚实的岩石层,才开始浇灌地基。房子修好后,彭州市质监站的人来检查房屋砌墙的砂浆饱满度,想用羊角锤敲一块砖头下来,结果砖敲碎了也掉不下来。

    彭州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汶川地震,彭州没有一所学校建筑倒塌。少数学生的伤亡大多是被掉落的水泥瓦块所致。彭州在2006年开始执行“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成都市政府投资了10亿元来消除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彭州市对这项工作抓得很到位。地震发生前,彭州市中小学已经全部消除了危房。当时彭州龙门山中学有一座房屋是20世纪60年代建的,教育局要拆除,学校的领导觉得还能用,不愿拆。最后教育局坚持必须拆掉,最终这座房子在教育局命令下被拆除,5个月后就发生了大地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