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之所以会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害怕。人们害怕如果行动了,他们的行为会让自己陷入麻烦。因此他们不愿意冒被人评判自己失败的风险,有时候他们相信成功是危险的,会通过拖延降低自己把事情做成的概率。这时候,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
一、想法+感觉=行动
很多人都在苦苦寻找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秘诀,而关于秘诀的答案却各不相同,有的人说是财富,有的人说是地位。其实都不是,真正的秘诀就是不拖延,将你的想法和感觉都转化成行动,这就是获得快乐和成功的秘诀。唯有不拖延,敢行动,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才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冲破世俗对你的层层约束,冲破内心的矛盾,真实地相信自己的想法。有勇气和魄力、有意志和毅力的人,才能真正地战胜内心的拖延。只有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感觉,将其转化成行动,你才不会被拖延阻拦,才能够成功。去做你想做的事,说你想说的话,真实地面对自己,尊重自己的想法,人生就会快乐起来。
一位工作多年的政府高级公务员,虽然工作不累,薪水也不低,但他总感觉工作得不舒服,最终还是选择了辞职。他在家里要赡养老人,还要负担孩子的学费,肩上的负担并不轻松,好多人都劝他慎重选择,他的父母更是苦口婆心地劝他不要莽撞行事。但他说人生苦短,做了十多年的政府公务员,他觉得所做的事情并不是自己的人生所追求的。
现在他已在北京开了自己的公司,身价更是达到了数千万。谈起辞职时的选择,他平静地说:“我只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人这一生终归太过短暂,所以不要拖延,不要用各种借口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都听过放羊孩子的故事:一名记者在草原上采访放羊的孩子,问孩子为什么放羊。孩子说,我爸爸让我出来放羊,等羊长大了就卖钱,卖了钱盖房子,娶老婆,生孩子。但是让我们感到悲哀的是,他的孩子还要继续放羊,卖钱,盖房子,娶老婆,生孩子,生活不会有任何改变。于是人们就开始自以为是地同情起这些放羊的孩子来,觉得他们好可怜啊,都没有书读。可是读书要干什么呢?还不是读书,工作,赚钱,买房子,娶老婆,生了孩子继续读书?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又好到哪里去?正是因为不愿意过这种平凡的生活,敢于追寻自己的想法,所以有许多人抛弃了舒适、安逸、平庸的工作,而放开手脚大干一番。
台湾苗栗山中有一位很出名的画家,他的画比照片还要精细,光是一片叶子就要染色好几次,他每一次作画简直是呕心沥血。十年前,他在台北搞广告设计,是不可一世的才子,随便画一个插图都要很高的价钱,订单都接不完,但他总觉得自己不快乐。
有一天他开车外出散心,车开得很快,突然一个急转弯,车子险些就要翻了。他把车停下来,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在悬崖边上了,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到山谷下。他猛然间醒悟,觉得人生无常,不该违背自己的想法;如果只知道赚钱,只会虚耗生命。于是他回到家,收拾好画笔,搬进了山里,一无所求地作画。当然,他积存了一些钱,不至于挨饿,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画画不再是为了赚钱,而是在做自己喜欢和追求的事情。久而久之,他的画技更加高超了。
正是这样,只有根据自己的想法行动,才能够找到乐趣,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才会开心;只有不去拖延,根据自己的想法行动,才能全力以赴,并取得最大的成功;只有不去拖延,根据自己的想法行动,才能始终充满希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扇大门,得到真正的幸福。
《生命咖啡馆》的作者约翰原来是一个在企业中担任主管的高薪人士。从2001年起,他开始觉得工作乏味,痛苦难熬,就和妻子背起背包,开始了自助环球旅行。他们花了九个月时间,横跨五大洲的五十几个国家。旅行中,他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也找到了通往幸福的诀窍。回到美国后,他决定用故事形式把他对生命的认识写下来。他只花了20天就写完了一本书。开始时他只是想让更多的朋友知道自己的想法,于是自费出版,没想到短短一年就成了畅销书。这本书的主旨就是:人生应该跟随着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不是应付别人让你做的事。
其实幸福真正的定义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不快乐往往是因为没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我们想每天多阅读一些书籍,想每天都写一篇日记,想每天都做一点运动,但是总会有一些事情给我们理由,让我们将自己想做的事情拖延下去。所以每天当自己躺到床上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都还没有做,就会觉得这一天并不圆满,自然就不会快乐了。正是因为拖延,我们才会不快乐,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时,一定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将这些想法变成行动,这样才会觉得圆满、幸福。
当然,不管精力有多充沛,能力有多强,如果什么都想做,又想着做好每一件事,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懂得应该集中精力先做好该做的事情,再去做想要做的事,那么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的。什么事都想去做,意味着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做不精,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不光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要能够脚踏实地地做事。
很多人都习惯于把某个阶段应该放在主要位置的事情抛在脑后,随心所欲,最终结果只能是留下一生的遗憾。恰恰相反,成大事的人懂得按照事情的主次缓急来安排,他们知道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来做应该做的事情。在应该做的事和想要做的事发生冲突时,他们会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控制自己的欲望,去做成大事前应该做的一些准备,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功不在于做得多,而在于做事的方法、策略,只有管好自己,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选择按怎样的想法来行动,都不要压抑和忍耐地拖延,因为拖延代表着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想说的话不肯去说,想做的事情不肯去做,最终只会完全失去自我,无限度地忍耐与压抑,这样的人生是很辛苦的,同样也是最容易留下遗憾的。
无论怎样都不能拖延,只要跟随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哪怕是别人眼中的苦事,自己做起来都会觉得快乐,也的确会带来别人难以理解的快乐。比如,当你想要登山时,那么假期就不要把自己闷在家里。去名山大川游览一番,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心愿,还可以与自然交流。当你想钓鱼时,可以在周末去水库活动一番,沉浸在那种外静内动的状态里。特别是在当今浮躁的时代,会让人的心达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还能够让人平复下来认清自己。当我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就会产生一种期待,这里面也有一种幸福感,只要有这种幸福感,我们就不会拖延。
二、独自行走,摆脱对疏远的恐惧
拖延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问题。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爱拖延的人,有些时候你的一些想法刚刚提出,就会被身边那些爱拖延的人给否定。被否定的次数多了,哪怕你自己是正确的,想法也会被他们打消。
我们害怕疏远,很多时候是因为跟他人联系在一起可以让人更有安全感,让我们更有信心。所以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喜欢拥有亲密伙伴,喜欢在做事时有人陪伴,喜欢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当我们觉得自己被疏远时,就会产生一种焦虑的内心需求,因为你会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也无法独自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去做好事情,最终成功。这样的心态不仅仅是出于我们内心对有人陪伴的需要,更是出于缺乏自我完整感。除非你身边一直有个人在你做事时不断地鼓励你,看着你,你才会感到心满意足。当一个人感到被别人疏远,而他们又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无法完全依靠自己做事的时候,就会在需要独立运作的事情上退缩彷徨,就会用各种方法拖延着,不去做这件事。
战胜拖延,最重要的是能够进行自我鼓励。对自己的鼓励在人们的工作中常常起着助推器的作用,它可以不断地帮助人们树立信心,推动着你在日常事务中前进,让你在一次次前进的过程中充满动力,这种动力不仅仅来自对目标的向往,还有对自己不断的肯定。肯定自己,即不因一时一地的失误而怀疑自我能力的不足,进而否定自己;肯定自己,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信任。所以当我们要战胜拖延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远离拖延人群,不让他们对自身的否定情绪影响到你,即使这样会让你不得不独自去做事,也要坚持。因为只有学会独自行走,才能够不断进行自我鼓励,才不会被别人的拖延所影响,才能够战胜拖延,才能够成功。
别人对自己的疏远是最难让人接受的,但是大凡能够有所成就的人总是能够耐得住寂寞,唯有这样,才能度过那段因寂寞而想要拖延放弃的时光,才能够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任何方面的成功都不会是简单的,也不会是唾手可得的。成功越大,其难度和所需要的时间、精力也就越多,所遇到的阻碍也就越多,你可拖延的借口也就越多。战胜拖延就像是攀爬一座高峰,要比爬上一个小坡困难得多,能够陪你爬上小坡的人有很多,因为这并不辛苦;但最终爬上高峰的可能就只有你自己,因为很多人都会在半途退缩下去。要想战胜拖延,取得成功,就必须不停地付出,不停地努力;不要见异思迁,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世俗眼光对你的疏远。
《菜根谭》中有言:“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所以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干出一番真正的事业,才能成就大事。这世上总会有人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是错误的。我们并不需要去依附他们,而是应该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做下去,耐得住寂寞,战胜疏远,最终成功的人就是你自己。我们回看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凡是摆正心态,耐得住寂寞的人,在历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正是耐得住寂寞,战胜了疏远后的失落,才抵抗住了失聪带给他的打击。他独自一人,刻苦练习钢琴,而不是在别人对他的否定声中消沉下去,才写出了《命运交响曲》《月光曲》等杰出的作品。耳疾使他远离了世俗的声音,但也使他战胜了别人的疏远,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呼唤。
贝多芬的成功就在于他没有因为自身的寂寞,就将自己练琴的工作拖延下来,从钢琴桌后转过身来去亲近那些疏远自己的人。他选择了寂寞,战胜了拖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琴。正因为如此,拖延才没有成为他音乐道路上的阻碍,他谱出了伟大的《命运》,奏响了人间难得的绝唱。
战胜疏远的意义在于使自己躁动的心灵得以平静,使自己狂乱的灵魂得以熨帖,把自己无休止的浮躁欲望重归于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地方。可见,摆脱对疏远的恐惧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自己内心一种自信而从容的气质。只有摆脱对疏远的恐惧,才能收获冷静和智慧,才能不为浮躁的世俗所左右,不被流言蜚语埋没意志,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不找理由来开脱自己的拖延,才能成就大事。
很多人觉得周围总有声音在影响自己,所以一定要到深山荒漠去寻求安宁;其实只要内心清净,即使随意在市井小巷都可以感觉到一种悠逸的境界。但是如果内心浮躁不安,只知道争名夺利,扛不住声色犬马的诱惑,是绝对无法战胜别人对你的疏远的。
自古以来,凡是成大事者,都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耐得住寂寞的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战胜因疏远而带来的拖延,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大画家齐白石说:“画者,寂寞之道。”他曾经变法,十载关门,声称“饿死京华,公等勿怜”,终成一代书画大家。晚年他画名正盛,人们都劝他休息,他仍然把自己关起来认真作画。23岁正是在社会上呼朋引伴的年纪,黑格尔却躲在偏僻的伯尔尼当了六年的家庭教师,于缄默中摘抄了大量的卡片,写了大量的笔记,终于成为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的伟大哲学家和美学家。
能否耐得住寂寞,不怕疏远,常常是雅俗贵贱的分水岭。耐得住寂寞,就能心灵平静,宠辱不惊。不要因被疏远而害怕,而选择放弃、拖延,要知道寂寞是静与独的积淀和升华,可以让人归拢思维,进行本质上的反省和探究,以及深刻的思考,从而对事业专情凝注,心无旁骛。
生活中有太多的喧嚣与浮躁诱惑着我们,会让我们放下手中的工作,最终导致了日复一日的拖延。不怕疏远会让人表现出一种豁达和潇洒,会让人有一种虚怀若谷的境界。都市中起起伏伏,能够泰然自若;尘世中风起云涌,均尽收眼底。想不为潮流所扰,不为喧嚣所惑,就要不怕被疏远。
李白有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这句话说出了独守寂寞之人的伟大,也告诉我们即使被疏远,也不能拖延,要坚守自己的心灵。被疏远往往意味着孤独,想要战胜疏远,需要宁静的心灵和高尚的灵魂。想战胜疏远,就不能心浮气躁、随波逐流、急功近利;而应该持之以恒,力学笃行,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今天的人们要战胜拖延,更要甘于享受寂寞,更要有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热情挚爱,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三、勇敢前行,不对未知事物恐惧
恐惧,是指一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心理状态,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拖延的原因。人们常常会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这是因为周围存在着太多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从而导致人们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心理,进而引发人生理上的强烈反应。在现代社会中,恐惧会导致诸多不良后果。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了拖延,正是因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比如,不知道自己能否把工作做好;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去尝试某件工作;无法预料做某件事情的后果,因而选择了把这件事无限期延后。这些都是因为恐惧而引起的潜意识里的一种拖延。
小故事
小齐和小楚合资开办了一家酒店,在酒店最初分工的时候,小齐主要负责筹钱,小楚主要负责贡献自己的管理经验,他们各占酒店的一半股权,为酒店各尽其能。经过几年的合作努力,在小楚的管理下,酒店的经营业绩越来越好,已经到了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开连锁店的地步。可是,酒店发展到了这种阶段,小齐却并不开心,整天眉头紧锁。每次小楚提出开连锁店的想法时,他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经常主动阻止酒店进一步扩大经营。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原因很简单——小齐对未来的情况并没有信心,内心存有恐惧。因为酒店的日常业务由小楚负责,所以他总是担心小楚在业务扩大、拥有更多资金之后,从这家酒店脱离出去,发展他自己的事业;而小齐总觉得自己缺乏管理的经验,始终极其不自信。正是这些情绪影响着小齐,让他忘记了他也是酒店的股东之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他自己而言同样是件好事。
小齐内心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忧让他始终不敢前行,而两人的酒店也因此不得不拖延了发展的步伐,面临着停滞不前的尴尬处境。其实这种情况下,小齐首先要做的就是摆脱掉这种恐惧的心理,然后同小楚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小楚了解他的担心,那结果肯定会大不一样。
在生活中,我们想要战胜恐惧,最直接的一个前提就是直面自我,看清自己。所谓直面自我,看清自己,就是说我们作为某件事的当事人,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仔细分析引发所有恐惧心理和情绪的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正如上文中的小齐,他如果仔细地分析了他产生恐惧的原因,就应该能够认识到他的自私——总担心小楚会另立门户,总想着把他留在身边;认识到他的肤浅——一厢情愿地以为小楚一定会在酒店规模扩大后就从酒店脱离出去;还有认识到他的目光短浅——作为酒店的股东之一,不去想着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和个人能力,整天只想着依靠别人的才能。
直面自我的过程正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地看清自己,努力发现自身不足、发现自己缺点的过程。只有当我们主动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才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调整自己的恐惧,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能力也能够获得提升。当然,这也需要个人有相当强大的魄力,需要敢于担当自己错误的勇气和不断提升自己的一种渴望——因为人都是好面子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人们心理上总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而在错误中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这种行为,让自己的能力获得提升的做法,也常常只是少数有上进心的人的专利。
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去寻找战胜未知恐惧的方法,其实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
1.从恐惧的原因入手,反复强化
从恐惧入手,就是在事情的根源处去寻找恐惧的原因,并通过针对性的强化练习达到规避恐惧的目的。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恐惧,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战胜因恐惧而来的拖延。
当我们害怕一件事,并对其表现出恐惧的情绪时,往往也意味着我们在这方面欠缺着经验。正如在公共场合的演讲,一个人不可能第一次演讲就镇定自若、口若悬河,对于这种情况表现出担忧害怕的情绪是很正常的现象。其实这仅仅意味着在这一方面,他的个人经验是十分缺乏的。这种时候,最好的调整办法莫过于私下里对着镜子反复地练习,只有在拥有一次又一次现实的经历之后,才能够弥补经验不足的缺点,当到了真正的大场合,往往就不会如起初那般稚嫩了;而如果因为恐惧就不去练习,那永远都不可能演讲成功。
2.从自身的缺点入手,弥补不足
人们之所以会恐惧,正是由于在他们的工作或者学习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他们自己也很清楚这种不足,所以当工作中需要使用到他这一方面的储备时,就会缺乏信心,恐惧的心理就会随之产生。
就如同我们参加一门考试,当堂考试科目的参考书一共有六章内容,可是直到考试之前,你却只复习完了这本书的前四章,那么后面两章就是你的缺点了。当试卷到手之后,也许你会先忐忑不安地看一遍试卷,看看都在考哪几章的内容,并在心中暗暗祈祷着不要考后面两章的内容。如果你发现试卷考的全部都是自己已经复习过了的,那固然是好的,你心中原有的那点恐惧就会随之消失;但如果你发现所有的考试内容都是你还没复习到的那两章的内容,你心中就会变得不安,对自己不自信,原有的一点点恐惧也会被无限放大,直到让你胆战心惊的地步。
我们应该从那些让自己恐惧的缺点之处入手,尽量弥补自己的缺点。比如你在考试中出现了不及格的情况,那么你在准备补考时,就应该从你从前没复习到的那些内容入手,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拖延而导致陷入恶性循环的恐惧之中。
3.主动避免不确定因素
其实真正让很多人恐惧的,不是现实中我们心中有数的事情,而是一切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当我们因为恐惧而开始拖延的时候,就应该知道是有某种因素在引诱和“鼓励”着我们不断地拖延。所以,当下次再面临相似情境的时候,为了不再随意拖延,我们就应该对那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主动躲避。
小故事
1949年,一位24岁的年轻人走进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应聘会计工作,只因为父亲曾说过“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经营得很好的公司”。在面试时,他的自信使助理会计检察官印象十分深刻。但当时公司只有一个空缺,而面试员告诉他,那个职位很是艰苦难做,一个新手可能会一筹莫展。但那位年轻人却只有一个念头,即进入通用汽车公司,所以他仍然应聘了这一职位。当面试员雇用了这位年轻人之后,曾对自己的秘书说过:“我刚刚雇用了一个想成为公司董事长的人!”而这位年轻人就是从1981年到1990年,出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罗杰·史密斯。
战胜恐惧、直面自我,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让人产生恐惧心理的,往往正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只有勇敢地面对自我,找到自己恐惧的真实原因,才能够以激昂向上的工作态度战胜拖延!
四、对抗负面情绪,打造超级意志力
你是否常常没有安全感,担心自己会失败,不能让别人喜欢或者满意?你是否常常感到自卑,不敢正视他人的目光,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工作和学习缺乏耐心?你是否常常感到恐惧,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反感,常常责备自己,喜欢批评他人,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觉得自己伤痕累累,却又无力去改变?
不论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负面情绪都是无法避免的。就像自己的外貌是天生的,各种情绪感也是与生俱来的,差别只在于自己的生活经历不同,体验到的情绪强度和类型也就各有差异。当我们产生这种情绪以后,就会没有了做事情的动力,就会以这些情绪为拖延的借口,然后将手中的工作暂放一放。
心理学上将我们产生的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能够对我们产生消极影响的情绪统称为负面情绪。而这种负面的影响,往往会产生在身体上、工作上、生活中,引起身体上的不适感,进而影响身体健康,最终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总而言之,就是让我们将一切都拖延停滞下来。
当然,生活中有些人甚至会积攒一些负面情绪,然后不分场合地释放。比如有人在家里不开心了,无法在家里释放情绪,所以只能在办公室里释放,导致在同事面前唉声叹气、眉头紧锁,总之是让人知道他很不开心。负面情绪极有可能传染给同事,让办公室的气氛变得压抑。这负面情绪若得不到释放,就会把人憋出“内伤”,甚至让人有暴力倾向。
一个朋友的同学喜欢上了单位的一个女同事,但他并不知道女同事的心意,于是他徘徊着,犹豫着是不是应该告诉她,还设想了不下十种她拒绝自己的可能:她正在为一个重要的文件烦恼,没心情搭理自己;她好像跟单位的小李关系挺密切,经常见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她喜欢的人很可能是小李;领导知道了会不会批评自己;公司会不会不允许员工谈恋爱,自己要不要辞职;她父母会不会同意……
就这样,他整整胡思乱想了一个下午,想好了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的策略,但在想这些情况时,他就被焦虑、不安的负面情绪包围了,其实他是在拖延;最后没有办法了,就不得不卷起袖子,往手心里吐口唾沫,哆嗦着抓起电话,按下那几个“腹”述过无数次的号码键……
结果是,电话占线。然后他如释重负地放下电话,嘴角还有一丝微笑。可是接下来几天他开始变得焦躁,多虑,心不在焉;工作马马虎虎,粗心大意,被领导批评好多次;进而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她;生气自己不够好,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家世背景;和同事的关系也越来越糟。
其实他一直都在被负面情绪包围着,所以一直都在拖延。这种拖延让他无法集中精神工作,也让他变得暴躁易怒,影响了和同事的相处,最终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
我们都觉得拖延是不对的,因此会无意地用很多想法或者行为来掩饰,以减轻内心挣扎的痛苦和负罪感。比如,面试之前,不停地上厕所;问路之前,清清嗓子……都是或长或短的拖延表现。
拖延会延误效率,也会失去机会。相反,如果你能果断出手,坚持不懈,愚公亦能移山,精卫亦能填海。
“蜀地传说”是一个餐厅的名字,在北京开了3家、上海2家、东莞1家、齐齐哈尔1家……老板是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任泉,他的目标是开20家分店。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在一次吃到朋友父亲做的“辣鱼”时,任泉很是喜欢,于是筹划着自己开家餐厅。“刚开始就几张桌子,几把椅子,慢慢才形成了规模”。理想就这样通过几把椅子搭了起来。在谈到创业经验的时候,他坚定地说:“只有一点,有了想法就马上去做,不要拖,不要想太多。”
有时,太多的论证、包袱、准备或者使命感,往往是一种漂亮的拖延,是心理上的自我袒护,是退却的“完美反应”。只是,再完美的退却,也远不如一次简单的出击。那么,如何对抗负面情绪,打造超级意志力呢?
首先,从生理上来说,一旦负面情绪产生,我们就想办法转移这种情绪。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或者户外活动,使自身处于一种大汗淋漓的状态,例如打篮球,踢足球,长跑等,这是一种放松自我的过程。另外,据研究调查发现,有抽烟习惯或服用降血压药物者,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
其次,从心理上来说,平时可以多进行一些放松的娱乐活动,如绘画、书法、种花、养鸟、下棋、欣赏音乐等,以此来调整自己,使自己能够有效地远离负面情绪。在生活中,注意保持心情安静,控制不良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不良刺激。
最后,当身心上都消除了负面情绪的困扰时,便可以拥有一颗阳光向上的心,从一件件小事起,为自己制定一个现实的目标,一个合理的计划,想到就果断出击。失败了,就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成功了,就为下一个目标继续努力。生活本就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目标组成的。当你回首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超强的意志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