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精英是这样炼成的-股神巴菲特:我始终知道我会富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由于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大涨,巴菲特在08年度《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中位居榜首。巴菲特财富达620亿美元,较2007年上升了100亿美元。毋庸置疑,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他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也风靡全球。巴菲特还热衷于慈善事业,他曾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

    我始终知道我会富有

    巴菲特说:“我始终知道我会富有。对此我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怀疑。”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的父亲先是在国会工作,后来辞职成为一位十分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且收入丰厚。优越的家庭环境并没有让巴菲特养成懒惰等恶习,而这要归功于巴菲特父母的教育,他们从来都不溺爱他,而是教育他要自食其力。

    在父母的影响和教育下,在很小的时候,巴菲特就有了极强的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幼小的他满脑子都是挣钱的念头,5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后又带领小伙伴们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

    对此,巴菲特的父母一直很支持,有时,母亲甚至参与到儿子的活动中,因为她并不认为这仅仅是小孩子的游戏,她认为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培养他的自主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慢慢积累经验,让儿子变得更加自信。

    进入高中后,巴菲特依然怀有极大的挣钱热情。他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也越来越浓,逐渐的,他对金融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教授们的空头理论让巴菲特很不过瘾,于是他不辞而别,于1949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在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格雷厄姆传授给巴菲特的丰富的知识和决窍让巴菲特受益匪浅。聪明而有天分的巴菲特很快就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他获得最高“A+”的分数,但是,毕业后他多次碰壁,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一向对自己深信不疑的他决心一试身手。

    他发誓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一次,在父亲的一个朋友家里他语惊四座。

    不久,一群亲朋凑了10.5万元启动资金,其中有他的100美元,就这样,巴菲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

    谁都不曾想到巴菲特的豪言壮语竟成了真,到了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尝到甜头的巴菲特乘胜追击,他成立了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很快,他的资产一路飙升。到了2008年3月,由于所持股票大涨,巴菲特身家猛增100亿美元至620亿美元,问鼎全球首富。

    “我始终知道我会富有”,如此笃定并最终让自己的梦想实现,巴菲特的自信可见一斑。

    没有10年的准备,10分钟都不要持有

    全世界炒股的人不计其数,但大家公认的股神只有巴菲特一个。在四十多年的股市风云中能够屹立不倒,而且创造了把100美元变成620亿美元的奇迹,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难以复制的神话,而实质上,这一切只是得益于巴菲特稳妥而果敢的投资观。

    受家庭的影响巴菲特从小就对股票特别着迷,当其他孩子热衷于玩飞机模型、玩棒球或赛马,他却一门心思全盯在华尔街的股市图表上,他常像大人一样,专心致志地画出各种股票价格波动的曲线,画得像模像样,使得父母惊叹不已。由于父母的支持,11岁时,巴菲特开始在父亲的证券公司里工作,他用3825美元的价格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只股票,并在它涨到40美元时就迫不及待地卖出了,这次成功的抛售让巴菲特小赚了一笔,但当巴菲特看到这只股票的价格在几年后已经冲破了200美元时,他不禁产生了想要长期投资的想法。

    此后,在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指导下,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逐渐成熟。

    巴菲特认为:“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

    1966年春,美国的股市牛气冲天,巴菲特的股票价格也在一路飞涨,股市上到处是疯狂的投机者,看着投机者们大发横财,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透过股市疯狂的表面,他看到的是无处不在的泡沫。“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巴菲特坚持着自己的判断,果然,很快的,他的决策得到了验证。到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这一年道·琼斯指数才仅增长了9%。

    巴菲特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也坚持长期投资的原则,而该公司的运营情况无疑是对他的投资观的最好证明。

    拿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32年来的逐年投资绩效与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绩效相比,我们发现,巴菲特在其中的29年击败指数,只有3年落后指数,而且,更难得的是其中5年当美国股市陷入空头走势回档之际,巴菲特却创下逐年“永不亏损”的纪录。

    投资还是投机?这一直是股票市场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而这也直接反应出了参与股票交易者的心态。巴菲特说:投资股票其实就是投资公司,投资者看重的是长期内的稳定回报,而投机者仅仅是短期内对风险因素的技术性套利,投机者永远不会将自己转变成公司所有者的角色。只关注股票价格的涨幅,而不会去想公司的运营和业绩情况。投机者更冒险,也更怀着赌博心理,相比较而言,投资者目光长远,而投机者只注重一时之利。

    显然,持有投资观点的人更能够从一而终地坚守自己的选择,他们并不会因股市一时的起落或喜或忧,而是气定神闲地成为最后的赢家,而持有投机观的人因为怀着赌博的心理,入市前总是轻率而欠缺考虑,所以在股市的起伏跌宕中找不到一个可以坚守的原则,输赢难料。

    先想后做,想好了再行动,这只是一条简单的处世原则,无论是在对金钱的博弈,还是生活中的许多事,都同样适用。当诱惑向我们频频招手时,让我们都来想一想巴菲特的镇定自若吧,看透事物的本质,只为事物本身的价值加分,能做到这一点,生活中的很多难题我们都可以轻松应对了。

    买股真经——只爱垃圾股

    家庭的熏陶让巴菲特从小就与众不同,他疯狂地爱上了股票,长大后,他显示出了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对“垃圾股”情有独钟。“垃圾股”可谓是缔造巴菲特财富神话的赫赫功臣。

    大学毕业后,受老师格雷厄姆的邀请,巴菲特来到老师的公司——“纽约投资”工作。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后,又结合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决定寻找那些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即所谓的“垃圾股”。而这些股票,正如巴菲特所预计的那样,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巴菲特在确定下股票后就力所能及地购买。4年之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这4万美元,是巴菲特赚得的第一桶金。

    随后,巴菲特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投资公司,资产就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在公司成立之初,当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整天躲在奥马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而这些“垃圾股”居然在短短的时间内给巴菲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就拥有了5家合伙人公司。

    紧接着,巴菲特又把目光瞄准了传播业。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会持续,股价会不断走低。但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这时买入正是最好的时机,于是,当股市上人家都抛出时,他偏吃进,并尽一切可能地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前景好而止跌上涨,巴菲特再度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就是靠着这些“垃圾股”,创业2年后,巴菲特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2200万美元。

    巴菲特继续寻找他垃圾股。

    很快,他发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但在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认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有着很大的获利潜力和发展空间,于是他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此后,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自然,巴菲特的财富也迅速增长,最终,巴菲特一跃成为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

    为什么巴菲特一直专情于“垃圾股”?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他们认为巴菲特做法太过保守。然而巴菲特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投资的精髓,不管你是看公司还是股票,要看企业的本身,看这个公司将来五年十年的发展……”当你确定该公司具有很大的获利潜力和发展前景时,又何必被一时的不景气所迷惑?所以,他一直在资本市场上寻找着价值被低估的股票。

    就像路边的野草,垃圾股是极少受人关注的。然而,垃圾股潜在的价值远远胜于绩优股。因为它有着春风吹又生的韧性,还有着野火烧不尽的强大生命力。人们在将目光停留在绩优股上的时候,是否想到去挖掘垃圾股的价值呢?

    真正的价值不是单看表面的光鲜,也不会停留在众口一词上,不是大家一致认可的就一定富含价值。真正的价值需要你透过表面去挖掘其内在,敏于思考,慎于分析,目光长远,这样才能接近事物的本质。

    所以,不要忽视身边的“垃圾”。要知道,没有毫无价值的存在,就像没有不愿意获益的商人,更没有错误的真理,谁说垃圾里不会生出黄金呢?

    快乐是自己想要得到的

    对于“快乐”和“幸福”的定义,有人认为当实现自己的财富目标时,幸福就完成了一大半,有人认为财富只是幸福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有情感精神上的满足,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人们似乎都很想知道像巴菲特这样的富人是如何来界定“快乐”和“幸福”的。那就让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自信的巴菲特对于它们的理解吧。

    “我享受我做的事情,我每天都跳着踢踏舞去工作。我和我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做我喜欢的事情。我唯一希望尽可能避免的事情是解雇员工。我把我的时间用来思考未来,而不是过去。未来是激动人心的。正如伯特兰德·罗素说的:‘成功是得到自己想要的,快乐是想要自己得到的。’”

    巴菲特认为很多人都是成功的,他们都聪明,受过教育。但很多人习惯于专注于那些没有的东西,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在我们人人拥有的天赋之下,如果你仍然不快乐,那是你自己的错误。”巴菲特说。

    巴菲特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我认识一个八十多岁的妇人,她是一个波兰犹太人,曾经和全家一起被赶进集中营,其中有人死在了里面。她说:‘我慢慢地开始交朋友,因为我看着人们,脑海中有一个问题:他们会把我藏起来吗?’”

    在巴菲特看来,如果到了七十多岁,或者年轻一点,而有一大群人愿意把他藏起来,那么他完全可以为自己过去的生活感到骄傲。然而,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出现在《财富》400富豪排行榜上的人,他们的子女不会把他们藏起来的。他们的子女会说:“他在阁楼上面!他在阁楼上面!”

    “我认识一些人,其中有些占据着董事会席位,或者获得名誉学位,借此褒扬自己;但这不会改变事实——在他们死了之后,没有人会有一丁点在乎他们。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无条件的爱。把它私藏起来是人生的巨大错误。你给别人的爱越多,你获得的回报就越多。从个人角度来讲,重要的是谁对你有价值,你就一定要对他们有价值。”巴菲特认为。

    巴菲特给我们打了个比方:“如果你能购买一个同班同学未来收入的10%,你会怎么做?”他还断言:“我们不会购买那些IQ最高的人,成绩最好的人等,但我们会买那些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我们喜欢那些慷慨的人,尽力而为的人,正直坦率的人。想象一下我们可以卖空我们的一个同班同学的10%。当开始环顾整个房间的时候,一般会更有趣。”

    “看看那些没有人愿意与之相处的人,那些惹人厌恶或者只顾自己利益的人。如果你有一副500匹马力的引擎却只发挥出了50马力,你会被另外一个拥有300匹马力引擎却发挥出了250马力的人击败。潜在能力和实际发挥之间的区别取决于人的品质。你可以列出你最仰慕的品质,以及你最厌恶的那些。转换一下角色,想想:如果这是我对以上品质的反应,这个世界对我会有怎样的反应?你可以学着养成那些你想要的品质,戒掉那些你不想要的品质。你很难察觉由习惯构成的枷锁;一旦你察觉到了,又很难破除它。你不可能到了60岁才去改变;现在就是做一个列表的时候了。”巴菲特说。

    快乐是什么?怎样拥有快乐?

    巴菲特的话对我们是一个极好的启发,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人生,对于快乐和幸福,巴菲特同样自信,想必,他的孩子们也深受他的影响吧。

    第一章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努力做好小事,才有人敢把大事交给你

    在美国,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大财阀齐名的自然少不了“钢铁大王”卡内基。美国钢铁公司的前身正是卡内基钢铁公司,它由卡内基白手起家建立而成。美国钢铁公司数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厂的地位,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而它的主人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是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从不名一文的移民到堪称世界首富,卡内基在功成名就后几乎将全部的财富捐献给社会。他生前捐赠款额之巨大,足以与死后设立诺贝尔奖金的瑞典科学家、实业家诺贝尔相媲美,他也由此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个人奋斗的楷模。

    努力做好小事,才有人敢把大事交给你

    卡内基曾说:“凡事不论大小,都要认真去做。努力把每一件小事情认真地做好,以后才有人敢把大事情放心地交给你。”

    1835年11月25日,安德鲁·卡内基出生于苏格兰古都丹弗姆林。他的父亲威尔·卡内基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玛琪则以缝鞋为副业。虽然生活捉襟见肘,但是父亲为人处世非常认真,在对卡内基的教育上也毫不含糊,父亲踏实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卡内基,从小,卡内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十分认真。

    1849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卡内基家里的电话响了,早年移居美国的姨丈告诉父亲:匹兹堡的戴维电报公司需要一个送电报的信差。卡内基一听,积极准备面试。面试时,当面试的先生问:“匹兹堡市区的街道,你熟吗?”,这个矮个头、高鼻梁的苏格兰少年认真地说:“不熟,但我保证在一个星期内熟悉匹兹堡的全部街道。”卡内基就这样进入了电报公司,而且他很快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我尽量记住我那邮区里每户人家的姓名、住宅外貌,到后来几乎每一家都熟识了。”卡内基说。

    1853年,17岁的卡内基被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的主管看中汤姆斯·斯科特相中,成为他手下的一名雇员。在斯科特的手下,卡内基还是保持着一贯努力做事的态度。年轻的卡内基总是使出浑身解数将他的工作完成好。卡内基擅长采用多方面降低成本的高招,比如增加铁路线路上运输流量,革新成本计算技巧以及削减工资等,这些都为铁路公司打开了赢利之门。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4岁那年,卡内基升任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西部主管。此后,凭借着认真的态度,他书写了“钢铁大王”的神话。

    很多人瞧不起小事,瞧不起做小事的人,在他们的眼里,人是要做大事的,只有做大事才能体现一个人的才干和能力。然而生活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的,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呢?不管是人的品格塑造,还是能力培养,都要从不起眼的点滴小事做起,没有从天而降的成功,所以,请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积累的过程就是你走向成功的过程。

    事实上,做小事恰好能反映一个人的态度。做小事都可以兢兢业业,完成得分外出色,更何况大事情呢?所以,小事情同样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而且正因为它是小事情,所以更加能显现一个人的态度和能力,因为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不会因为事情的大小而采取不同的态度。

    任何时候,人们都欢迎脚踏实地的人,这样的人也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从而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机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848年,由于父亲失业,卡内基全家迁往美国,居住在匹兹堡附近。为了养家糊口,父亲不得不挨家挨户去推销自己织的桌布;母亲则为一家鞋店辛苦地刷洗缝补鞋子,每天都要工作16~18个小时。卡内基则白天做童工,晚上读夜校。据卡内基回忆,那时,他只有一件衬衫,因此,每天晚上,他的母亲总是要等到他睡下之后,才能赶紧地把它洗净、晾干、熨平,以便第二天他能接着穿。

    卡内基曾说:“我自幼出生在贫苦之家,小时候常常吃饱了这一顿,不知道下一顿的食物在哪里?我晚上常听见父母为了应付面对的穷困而叹息。所以我从小就力求上进与发奋,决心长大之后要击败穷困。”

    卡内基并没有向命运妥协,为穷穷的生活所困,相反,他不断激励自己,去挑战穷困。穷困不但激发了他的斗志,也磨炼了他的意志,促使他一步步地向成功迈进。从纺织工人、邮递员到后来供职于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卡内基吃苦耐劳,不断地为丰富自己。

    1865年4月,29岁的卡内基迈出了进军钢铁业的第一步。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它的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

    卡内基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同时也让人不禁疑惑:一个毫无背景的人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卡内基说,他最感谢的就是他经历的穷困生活。

    古语有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其实,之于人生,苦其实并不是苦,相反,是变甜的基础和动力。就像经历了严寒考验的梅花,绽放后才会更清丽、更芬芳。

    比如北宋事物大文学家欧阳修,他自幼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在母亲的帮助下,欧阳修用荻草代替毛笔写字,在勤奋刻苦练习下,终于成为一位有名的书法家。还有松下幸之助、霍英东,无一不是饱经苦难,最后取得成功之人。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吃苦瓜,刚嚼的时候觉得是苦的,但是细细品尝,会吃出一种清甜来。倘若不去体味苦,那岂不是错过了甜?

    吃苦是对一个人的磨炼,就如同考验人是否会努力去做每一件小事一样,认真去做,成功便会愈加接近。

    对生活用心,生活才会对你有心

    一个用心生活的人,生活定不吝惜对他的馈赠,从父母的身上,卡内基深深领悟到这一点,于是,在日后的每件事情上,他都格外用心。

    卡内基早年曾在匹兹堡做过递送电报的工作。每天的工资只有50美分,那时的卡内基非常渴望成为一名接线员,于是,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学电报,而且每天早晨提前跑到公司,在机子上练习。

    有一天早上,公司忽然收到了一份从费城发来的电报。电报异常紧急,但是当时的接线员都还没有上班,于是卡内基立刻跑去代为收了下来,并赶紧将电报送到了收报人的手中。在此之后,卡内基就被提升为接线员,薪水也增加了一倍。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偶然,是卡内基运气好,其实与其说是偶然或是运气,倒不如说是用心的卡内基为自己赢得了生活对他的一次馈赠。

    当别人还在闷头做着自己的工作时,卡内基再次走在了别人前面。

    卡内基深知自己缺少正规教育,于是便通过学习来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所以,在每天长达12小时的辛苦劳作后,卡内基又去进行各种技术学习,后来让卡内基在管理上如虎添翼的会计复式记账法,就是卡内基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数英里之外的夜校学会的。很快的,卡内基掌握了各种技术的细节,并且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工作的10余年,卡内基还专心学习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技巧,而这种技巧显然成为他后来组织庞大的钢铁企业时所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卡内基抓住时机参与投资,并逐渐积累起资财,为以后开办钢铁企业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没有这些点滴的用心积累,又何来日后的成功?

    在生活中,不管是对待工作、学习,还是对待朋友、亲人,都需要我们用心。

    用心工作,会为你赢得机遇,赢得事业上的发展;用心学习,会为你赢得成绩,赢得信心;用心交友,会为你赢友谊和爱情。

    无论什么时候,对生活用心,生活才会对你有心,你的生活也才会更精彩。

    把握自己的人生,生命没有句号

    每个人的一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你的人生丰富还是贫瘠,往往由你自己决定。

    有的人一辈子平淡无奇,他的一生就像语文课本上的逗号,生命终结时便是一个寻常的句号。但有的人一辈子丰富多彩,他的人生便远不止逗号和句号那样简单,他掌握了自己的人生,于是,从最初平淡无奇的逗号,到令人称奇的感叹号,最后是发生深思的省略号,他带给世人的将是永久的感叹,这样的生命自然永远没有句号。卡内基就是这样一个人,而这些,也是贫穷的父母给他的馈赠。

    起初,他很贫穷,只是个勤勤恳恳的纺织工人,后来是兢兢业业的纺织工人,这个时候没有人关注他,他平淡无奇。但平凡中积蓄着力量,逐渐的,人们发现这个昔日的穷小子有了钱,他竟有了自己的公司。到了破茧成蝶的那一刻,卡内基让世人领略了他厚积薄发后的美丽。他终于成为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齐名的“钢铁大王”。然而,在他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他却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放弃了所有的一切,他选择了另一种自由、无拘束的生活。他以建设他的钢铁帝国般的热情投身于慈善事业,为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诚如他所宣称的“一个富裕的死人是可耻的”,卡内基晚年捐出了绝大多数的个人资产,到去世时,他一共建立2500多座图书馆和研究所。这一行为发人深思。

    相信卡内基在历经世事后,对人生、对世界都怀着自己的感悟。而他一路走来,每一步每一个行动无不是他对人生理解的体现。他选择了拼搏,也选择了释然,也许,这正表明了他对生命的理解。比起他人,对生命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真正到达至高境界的人定是智慧而豁达的,定是淡然而平和的,这样的人有着一种大情怀,这样的人更善于掌控自己的人生。纵观卡内基的一生,他身上的诸多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学习和细细品味,仅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人生便不会因生命的消失而永远画上句号,他会让世人永远景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你的人生将留下怎样的轨迹,你的人生是否会丰富而有意义,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第一章 金融帝国霸主罗斯柴尔德: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

    二战前的美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当时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的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是这个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个控制了这个星球近两个世纪经济命脉的强大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A·鲍尔。他和号称“罗氏五虎”的5个儿子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鼎盛时期,他们翻云覆雨的力量使欧洲的王公贵族也甘拜下风。时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依旧由他们所控制。

    让视线延长到千里之外

    罗斯柴尔德家族也曾名不见经传,他们在法兰克福城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两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

    使这个古老的家庭开始兴旺发达的,是梅耶·罗斯柴尔德。

    梅耶出生于1744年,他自小就很聪明,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弃学经商。20岁时,他开始做买卖古董和古钱币的生意,同时也兼兑换钱币。依靠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和结识当地有权势的威廉伯爵,他的生意越做越兴旺。后来,他不仅经营棉制品、烟酒,还开始从事银行业,20多年后,他成为法兰克福城的首富。

    然而,梅耶并不满足于此,目光远大的他又将视线延伸到了德国之外。

    梅耶让他的5个儿子走出法兰克福,走出德国,分散到欧洲各地。

    三儿子内森最先走向国外发展。1804年,内森只身来到英国伦敦,起初只是做一些棉布生意。当时欧洲正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债券,内森便借机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

    家族遗传的精明能干在内森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很快的,他便发了财,并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地联系。

    老罗斯柴尔德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的眼睛又瞄准了欧洲大陆。为了方便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金融和贸易往来,1811年,老罗斯柴尔德又将最小的儿子詹姆斯派往法国,后者很快在巴黎站稳了脚跟。

    随后几年,老罗斯柴尔德的儿子们纷纷出动,老二所罗门、老四卡尔分别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分行。由此,形成了一个由老梅耶·罗斯柴尔德与大儿子阿姆歇尔坐镇老家法兰克福,其他几个儿子分布在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商业帝国。

    在保证了家族凝聚力的前提下,将视线延长到千里之外,无疑是对自身的发展和开拓。借此,罗斯柴尔德家族牢牢控制着这个星球的经济命脉近两个世纪,并最终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

    不仅商业上需要将视线延长到千里之外,学习上、生活中也同样适用。一个看得长远、想得深刻的人,更容易突破现实,超越自己,走向成功。

    只要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

    有人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产有50万亿美元,相当于所有地球人忙碌一年创造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而且,它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富过八代而不倒的家族企业。

    在咋舌之余,很多人不禁疑惑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而它的秘密并不神秘,看到这个家族的训诫时,就知晓了:“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只要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要坚持家族的和谐。”这个训诫代代相传。

    为了让家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老罗斯柴尔德甚至在去世前立下了一份森严的遗嘱,上面规定“所有的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绝不用外人。只有男性家族人员能够参与家族商业活动。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等。

    遗嘱中特别声明“任何违反遗嘱的人,将失去一切财产继承权”。这些规定客观上约束了家族成员,保证了家族的稳定性,也是将庞大的家族体系凝聚在一起的有效方式。

    靠着团结的训诫,罗斯柴尔德家族经历了无数次的惊涛骇浪,即使是在反犹浪潮汹涌的环境下,他们也能团结一致,运用智慧,沉着迎战,化险为夷,最终,家族不断壮大。

    这个家族似乎在告诉人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一团”,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顺着风游走的火舌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包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起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连连后退,除了葬身火海它们似乎已经别无选择。但是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情形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并没松懈,而是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卷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这些蚂蚁之所以能够绝处逢生,是因为团结在一起,就像《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中唱的一样: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刚还强。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力量都是十分微弱的,但一旦团结起来,就能生出无穷的力量。

    所以,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凝聚出更大的能量。当所有人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又何愁无法战胜困难而取得成功呢?

    最要紧的是抓住这个行业的要害

    如果说团结是这个家族制胜的秘密法宝,那么,还有一点绝对不容忽视,那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建立的强大信息网。仅这一条,就为这个家族聚敛了无以计数的财富。

    内森转行做金融时,一下子抓住了这个行业的要害——信息。他所建立起来的私人情报网,效率超过了欧洲任何国家的特务机构。

    罗斯柴尔德兄弟善于利用他们分布在欧洲各国的分支获取政治、经济情报,迅速互相沟通。这样,他们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经济动向,从而采取行动,出奇制胜。

    例如,1814年,在拿破仑与欧洲联军对抗时,战局变化无常,因此英国的证券交易很不景气。后来,战事发生逆转,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伦敦的内森在英国政府得知这一消息之前便预先得到情报。于是,他乘伦敦债券价格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结果大赚了一笔。一个世纪之后,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又比日本驻英国的使馆早两天获得日本海军全歼俄国舰队的消息。因为罗氏家族消息灵通,他们还被人们称为“无所不知的罗斯柴尔德”。

    为了保密,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有自己专门的信使,彼此用密码进行联系。例如,老罗斯柴尔德的代号是“阿诺迪”,称威廉伯爵为“戈德斯坦”,把在英国的投资称为“鳕鱼干”。数年之后,当罗斯柴尔德家族扩展到美洲后,他们仍用这种方法保持欧美之间的联系。当美国内战即将结束时,伦敦的列昂内尔(内森之子)收到他的代理人从美洲发来的一份电报,内称:“夏勒姆先生将至。”夏勒姆是意第绪语“和平”的译音。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而又可靠,以至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时也宁愿用罗家的信使来传递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国的外交邮袋。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这一特色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任何时候,都要首先抓住主要问题,因为主要问题始终是牵引整个事件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就如同打蛇时要打蛇的七寸,因为这是它的要害。战争中,要抓住敌人最薄弱之处展开攻势,而在工作和学习上,要抓住最关键之处,对症下药,否则,对着别处,大费周折却不得其解,终是浪费时间,耗费气力。

    不要让机遇擦肩而过

    这个家族不仅是团结的典范,而且他们还有着敏锐的嗅觉,当机遇之风拂面而来时,他们总是能提前嗅到,于是,每一次都能和机遇紧紧拥抱。

    第一代罗斯柴尔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蹲下、跪下,是为了跳得更高”,果然,在经历了33年的努力后,在1802年,罗斯柴尔德家族抓住丹麦王室破产的机遇,从此进入各国政府做生意的殿堂。从此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滑铁卢战役中,内森·罗斯柴尔德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既使是风,也要闻一下它的味道”。果然,他们嗅到了机遇的气味,于是,那场著名的战役成了他们大赚一笔的绝好机会。

    罗斯柴尔德家族总是不放弃任何一次机遇:1798~1813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资助英国军队2万英镑,而这2万英镑最后升值到了5000万英镑。1898年,他们又购买苏伊士运河的股份,最后获得56%的收益!

    市场和数字的迅速膨胀让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堆积如山,人们在惊叹之余,也不禁佩服起这个家族对于机遇的捕捉能力。

    很多人总是感慨机遇不垂青自己,其实,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把握住机遇。

    大家一定很熟悉牛仔裤,但对于它的来历大概就很少有人知晓了。

    1853年,犹太人列维,也就是牛仔裤的创始人,来到了美国西部,参加了淘金者的行列。这个年仅20岁的小伙子显然是被淘金热所吸引。但挖了一段时间后,收入甚微。这时,列维发现,成千上万的淘金者迫切需要生活上的供应和服务,于是放弃淘金,开了一家日用品小商店。

    有一次,他带了一些小商品和一些淘金者搭帐蓬用的帆布出去卖。他带的小商品一会儿就卖光了,只有帆布没卖出去。后来,他向一位淘金工人推销说:“你要买帆布搭帐蓬吗?”那人回答说:“我们不需要帐蓬。不过,我看你卖的这种帆布做裤子倒挺不错。我们现在穿的棉布裤子不结实,很快就磨破了。”列维一听,马上想到了一个主意,于是他同这位淘金工人一道去裁缝店用帆布做了一条裤子。对做成的裤子,这位淘金工人和他的伙伴都非常满意。接着,列维又用帆布专门订做了一批裤子,也都很快卖出去了。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订做这种帆布裤子的订单竟源源不断。后来,因为帆布供不应求,他不得不改用一种靛蓝色的斜纹粗布做裤料。这就是最初的牛仔裤。

    1853年,列维正式开办了牛仔裤公司,在旧金山开设工厂大批生产。此后,列维不断对牛仔裤的款式、大小和布料的舒适度进行调整,直到成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牛仔裤。

    机遇来的时候,就要紧紧抓住它,不管是罗斯柴尔德列维,还是我们每一个人,否则,只能与机遇擦肩而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