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精英是这样炼成的-家具大王英格瓦: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全球著名的家具大王“宜家的创始人”2005年位列《福布斯》全球富家排行榜第6位,他就是英格瓦·坎普拉德。谁也不曾想到当年瑞典的一个小家县公司能走向世界,并成为全球前50名的知名品牌之一,更没有人会想到这样的亿万富翁居然节俭到自己拎包坐二等舱旅行,这就是家具磊王叵格丽的故事。

    成功离不开支持和鼓励

    1927年,英格瓦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南部。小时候,他就表现出了经商天赋。1931年,5岁的英格瓦看到庄园周围人家的火柴用量很大,而且非常短缺,便灵机一动,决定兜售火柴,奶奶非常支持他,随即买下几盒。之后,他满怀信心地向左邻右舍推销,拿着赚来的钱,兴奋不已。之后,他又推销圣诞卡,还骑着自行车满镇子穿梭,兜售所抓到的鱼。从骑着自行车兜售火柴开始,他就发现了成批买进分零卖出,即使是很便宜的价格也能获得巨大利润,这也是后来宜家发家的秘诀之一。

    英格瓦出身商人世家,从小就对做生意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兴趣。当他开始卖东西时,他有一个特别忠实的顾客,就是他的奶奶。

    英格瓦后来回忆说:“不管是否需要,她都会从我这儿买东西,不太多,但总有一些。这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勇气,我开始向周围的邻居卖东西……在她去世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整整一箱钢笔之类的小东西,都是从她孙子那儿买的。”

    奶奶对他持之以恒的鼓励,对一个年仅岁的小商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在家庭的支持下,年纪轻轻的英格瓦成了商人,而那会儿他的同龄人正穿梭于舞场。他的优先顾客全都是小圈子里的亲戚:母亲、父亲、奶奶、姑妈……在业务成长的过程中,无论需要打包邮件、接听电话抑或是记录投诉,总有家里人给他支持与帮助。家成了他名副其实的办公室。为了业务的扩张,家人还人清理了农场的房子,父亲负责每天记账,母亲则负责大家的一日三餐。而他当然是董事长,家庭的支持和帮助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动力。

    1943年,17岁的英格瓦注册了一个公司:“IKEA(宜家)。”从此开始了缔造一个商业王国的历程。

    同年,英格瓦去了趟巴黎,第一次离家的他在异国他乡长了不少见识,大大开阔了眼界。回到瑞典后,英格瓦很快开办了电话邮购服务。英格瓦在当地报纸上大打广告、自己印制产品目录,并利用乡间送奶车将传单散发到邻近的地区,甚至火车站,在他的努力下,公司很快经营得有声有色。

    1950年,英格瓦开始开展邮购家具服务,这些由附近一家制造商生产的家具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由此英格瓦看到了家具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他决定放弃其他业务,专门从事低价位家具的经营。两年后他在附近开了一家家具展卖店,在经营商品的同时,还琢磨怎样设计家具和降低成本。

    在宜家不断长大的过程中,英格瓦一直得到家庭的有力支持,让他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工作。

    宜家的出现不是偶然,试想一下,倘若小小的英格瓦没有家庭的支持,他那天才般的经商天赋很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在宜家成立的过程中,家人给他的支持,也是他不断将宜家发展壮大的动力。

    英格瓦是幸运的,他的经历同时也给了我们启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离不开支持和鼓励,有时仅仅是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只温暖的大手,也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力量。所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善于从环境中汲取力量,不断为自己增添信心和勇气。而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为大众创造最美好的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95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了宜家家居用品形成现在的独特风格。当时,为了装运一张又长又大的长腿桌,宜家早期的雇员Gillis Lundgree建议将桌子的长腿卸下来绑在桌面下运输。精明的英格瓦立即意识到这是个绝好的主意,因为这种平板式运输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他的大脑迅速运转,渐渐的,他的想法愈来愈成熟,最后便成为了宜家产品的设计核心。1958年,英格瓦首先在家乡经营家具零售,而后很快便发展到丹麦和瑞士;1974年在开辟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德国;然后又进军加拿大、荷兰;接着他又成功打入英国和美国,并发展成为第二、三大市场。

    现在在全球五大洲的29个国家中宜家经营着155家连锁店,每个地区的平均经营面积达到17250平方米。

    1972年,在离开瑞典往全世界发展时,英格瓦写下了《一个家具商的誓约》在九大训条中,第八条、第九条分别是:担负起职责。充分利用你的权力和职责,做出决定。害怕出错的想法是官僚作风产生的摇篮,对任何发展进程来说都是有害的;

    “从长远看,任何有利于顾客的,也有利于我们自己,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强烈的责任感促使英格瓦不断地思考和努力。

    50年代初期,英格瓦去意大利参加一个家具交易会。白天在交易会上他所看到的,都是现代化也是最豪华的家具,价钱非常昂贵。可到了晚上,当他跟着几位意大利朋友回家,看到的却是普通人家里能买得起的简陋家具。“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又有相信两者之间的天壤之别呢?我不断问自己:为什么穷人就得忍受这么丑陋的东西呢?难道美好的东西就必然贵得只有上流阶级才买得起吗?我回到家里,这些问题仍然萦绕在头脑中,我需要为它们找出一个答案,哪怕为此耗尽一生的时间!”

    随着与家具制造商接触的增多,英格瓦内心的困惑越来越大:“我不断问自己:‘生产成本如此低廉,而产品为什么出了工厂大门就会一下子变得这么贵呢?为什么我们在生产环节如此理性,到了面向顾客的最后环节时又如此不近情理呢?’我的思考越深入,就越发现销售环节是成本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后,英格瓦规定了宜家的首要经营原则,就是面向普通大众,并且只赚取微利——宜家所追求的不只是价格低,也不只是价格比别人低,而是要比别人低很多,从而使普通顾客无须到高档商场去比较,一眼即可看出宜家商品价格的低廉,使顾客瞬间被打动。

    这个原则同样体现在宜家经营的每个环节中。比如商场的选址,宜家总是在远离中心的地方买下一块廉价地产,同时要求有足够大的停车场地和便利的交通。

    组装好的家具,在运输和仓储中会占用很多空间,而且运输途中的破损现象也会很多。针对这一情况,宜家在发给顾客的商品目录中说:“何必浪费空间去运送空气!宜家尽可能地将家具装入简洁平整的盒子中,一点也不浪费空间,仓储和运输成本也会跟着降低;如此一来,你就能用更适宜的价格买到心爱的家具!”同时顾客可以自己把大件家具带回家,这又节省了一笔运费。

    另外,绝大部分的宜家家具,都设计成可由顾客自助式装配,“这意味着您不用支付工厂的装配费用,就能节省更多的钱。”

    不仅如此,在经营细节中,宜家也体现出宜家对顾客的关怀。如各地的宜家商场必须设立餐饮部。儿童代托、盥洗室,以及在收款台外面设立小咖啡馆。

    在宜家的精心打造之下,如今宜家家居已遍布全球。每年有近2亿名顾客来到宜家商场,采购自己喜爱的家居用品。在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宜家家居商场总是人满为患。去宜家家居购物已然成为表明自己身份的象征之一。

    这一切,无不和宜家以责任为经营理念息息相关。而在这其中,英格瓦也无不受到家庭的影响,以他敏锐地商业嗅觉和运营牢牢地抓住了顾客的心。

    开领T恤+宽腿裤,崇尚节俭生活

    家庭从商的经验让英格瓦懂得了节俭的含义。英格瓦十分崇尚简单的生活,这位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亿万富翁喜欢自己拎着包乘坐二等舱旅行。对于他而言,最奢侈的度假方式就是和好朋友一起骑着自行车在瑞典乡间漫游。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着装标志就是一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开领T恤+宽腿裤,最多在正式生意场合再套上一件颜色鲜艳的运动衣。此外,他还经常出没于减价商店,而且对于在互联网上怎样找到便宜的飞机票十分在行。在瑞士小镇的露天市场购物时,他喜欢临到收市了才去好好砍价。

    英格瓦的这一习惯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这要归溯到他早期的经商活动了。在遇到一位对他的一生都影响重大的人之后,他逐渐懂得了节俭的意义。

    早期,英格瓦曾卖过钢笔、手表、文件夹,以及尼龙袜子等。他把“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生意人,就必须首先找到最简单,同时也最廉价的方法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上”作为人生的信条。

    “有一次,我赶往位于冈纳公司进货。冈纳50多岁,他对我要买的20只手表开价每只55克朗。我告诉他这个价钱我支付不起,并且想方设法地博取他的同情心:我对他说自己年纪还小,但非常希望成为他那样的生意人,因此需要各种可能的帮助。他的口气立即软了下来:‘这样吧,孩子,52克朗卖给你了。’

    “‘这样也挣不了多少钱’,我说,‘不过可以成交了。’”

    英格瓦接着说:“冈纳抽了一口粗雪茄,缓缓地说:‘年轻人,你这样可做不了生意人。如果一开始我说55克朗的时候,你说可以支付50克朗,那么当我开价52克朗时,你就应该先试试还到50克朗,那么当我开价52克朗时,你不应该先试试还到50克朗50欧尔,不要那么轻易接受我的开价!做生意时你要牢记一点,价格上,哪怕10欧尔的差别都可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从此之后,英格瓦谨记于心,直到今天,在瑞士住所附近的市场上买东西时,英格瓦总是在对方就要离开之际,趁机再问一句:“能否再便宜一点点?’

    节俭意识已经深深根植于英格瓦的内心。当宜家公司渐渐成长起来后,英格瓦仍然不允许下属有一丁点儿浪费现象。

    有一次,他发现桌子上放着一些出纳忘了收起来的邮票,这让他非常生气。算了算邮票的价值,他留下相应的金额,大约15克朗。后来,出纳红着脸来对英格瓦说,不知什么人在桌子上留了些钱,却拿走了她忘记锁起来的邮票。

    在英格瓦看来,人们总是看重钱币本身而忽视实物的相应价值:“当放在桌子上的是钱而不是邮票的时候,人们的目光似乎更容易停下来。”因此,在宜家内部,英格瓦习惯于把每件事情都标出一个清晰的价格标签,然后把它公布于众,以此提醒员工们。

    如何高质量、低价格地做好每一件事,这恰好也是责任感的体现。英格瓦的一言一行中无不渗透出他对责任和节俭的理解,而这些对于我们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中国有句俗语说:勤,锄头上的黄金;俭,米缸里的白银。节俭不是小气抠门,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事实证明,懂得节俭的人更善于持家,也更容易聚富。节俭的人懂得居安思危,于是,他们懂得将财力物力集中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这样即使在危机时刻,也不至于手忙脚辞乱,乱作一团。

    只要动手去做,事情就会好起来

    家庭的支持使这个小商人踏上了从商之路:从最初骑着自行车向邻居销售火柴、卖鱼、圣诞树装饰物到建立宜家并遭到家具同行和邮购市场的抵制和污蔑,再到成功拓展海外市场并取得成功,英格瓦·坎普拉德为那些想要开创实业的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实例。直到今天,他的“商业哲学”和宜家鲜明的商业文化仍然是欧洲管理学界钟爱的课题,也是哈佛商学经典的核心范例。

    “只要我们动手去做,事情就会好起来。”这是英格瓦·坎普拉德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这样的口号中,应运而生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快速发展。

    “我不怕进入80岁,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可没有时间用来等死。”英格瓦·坎普拉德微笑着说。

    任何时候,都要有行动力,而行动也一直贯穿于英格瓦·坎普拉德生命的始终。

    生活中,很多人只是习惯于口头表达,却毫无行动。分析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行动的重要性,于是迟于行动。

    人有两种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很多人总是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往往不是因为思维能力,而是因为行动能力。

    在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俄国著名剧作家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

    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所以,不要只是憧憬,不要只是计划,对于要做的事情,就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行动才能使一切成为可能。

    当列车呼啸而过时,你一定觉得很壮观,但倘若没有行动的车轮,它又如何飞驰?生命也是如此,想让生命的列车启动,唯有行动,这也是对生命的负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