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工作-团队合作至高无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职场不需要独行侠

    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也需绿叶扶持。一个人不管有多么优秀,但他都绝不可能具备完成工作所需所有技术与经验,而通过借助团队的力量,通过团队合作,则可以将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并提升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有“丛林之王”之称的非洲狮子,却通常处于挨饿状态,因为它们捕食的时候总是习惯独来独往。在非洲丛林里,还生存着另一种食肉动物——鬣狗,它们和狮子截然相反,通常以成群结队的形式外出活动,多则数百只,少的也有几十只。而且这些群体活动的鬣狗很少自己猎食,而是等狮子把猎物杀死以后,从“丛林之王”嘴里抢食!

    虽然单个的鬣狗对于强大的狮子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是成群的鬣狗团结起来却敢于从狮子那里“虎口夺食”。

    显然,就连强大如狮子这般的“独行侠”也是不敢和团体出动的鬣狗对抗的,这是自然界的生存规律。同样,在现代职场中,也存在着像一批狮子一样的“独行侠”,他们能力超群,才华横溢,自以为比任何人都强,连走路的时候眼睛都往上看,他们藐视职场规则,不将同事看在眼里,甚至连上司的意见都置若罔闻,他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可合作的同事和朋友,这种看似强大的“独行侠”,最终难免落得被排挤出局的下场。

    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个典型的“独行侠”,他的个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休斯公司副总裁区登·科林斯曾经评价史蒂夫说:“我们就像小杂货店的店主,一年到头拼命干,才攒那么一点财富。而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赶上了。”由此,史蒂夫的超凡才干也可见一斑。

    史蒂夫22岁就开始创业,仅仅用了四年时间,他就成为了亿万富翁。然而,由于乔布斯的独行侠性格,因此他从来都独来独往,拒绝与人合作,而在后面的事业发展中吃尽了苦头,遭遇了重大挫折。

    乔布斯非常傲慢、骄傲、粗暴,看不起手下的员工,他像一个国王高高在上。而他的员工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他,很多员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他们害怕还没有出电梯之前就已经被史蒂夫炒鱿鱼了。

    就连他亲自聘请的CEO,原百事可乐公司饮料部总经理斯卡利都公然宣称:“苹果公司如果有史蒂夫在,我就无法执行任务。”

    由于创始人和CEO之间是一种势同水火的关系,因此,董事会就必须在他们之间决定取舍。最后,董事会选择的是善于团结员工和员工拧成绳的斯卡利,而史蒂夫则被解除了全部的领导权,只是保留董事长一职。

    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史蒂夫是一个缔造者,是位才华横溢的人才,如果他能和公司中其他成员团结一心,相信苹果公司是可以战无不胜的。然而他却生性孤立独行,这样他就成了公司发展的阻力,并且能力越强,对组织的负面影响就越大。所以,即使史蒂夫是出类拔萃的“干将”,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公司最高决策层也会从全局考虑忍痛舍弃。

    就连乔布斯这样的超级“独行侠”,在职场规则面前都不得不低头,不得不黯然退居幕后,更何况其他凡夫俗子了。

    确实,在一些领域里,也许,具有非凡天赋和超人努力的人会取得巨大的成就,比如梵高和爱因斯坦。然而爱因斯坦却说:“一天中有很多时候,我都意识到,我的工作和思考,很多都是建立在同伴劳动的基础上的,无论这些同伴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了。我必须竭尽全力释放自己的能量,才能回报他们。”其实,他们只是与他人合作的方式比较独特而已,但是仍然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借助别人的力量!

    一个员工要想有大的作为,就必须时时反省自己,警惕成为现代组织中的“独行侠”。

    那么,“独行侠”式的员工一般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第一,拥有比大多数周围同事高的学历或者专业技能,取得过一定业绩,经常以此为荣,沾沾自喜。

    第二,独来独往,在组织内没有什么朋友,平常话不多,说起话来也充满着骄傲的语气。

    第三,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想法,但绝不容许别人修改,甚至上级也不行。如果自己的意见被采用,会更骄傲;如不被采纳,则感觉愤愤不平。认为其他人的所有意见和计划都是平庸甚至是荒谬的,不屑一顾。

    第四,很少与人交流,对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管善意、恶意,一概不予理睬,甚至粗暴回绝。

    第五,很少参加组织的集体活动,比如会餐、旅游等,认为和同事人在一起很无聊,降低了自己的身价。

    作为职场中人,你可以对照以上特征做一下对号入座,如果你也具备上述一条或数条特征,则应该引以为戒了,因为你具有明显的“独行侠”倾向,而现代职场是不欢迎“独行侠”的。这类“独行侠”的员工应该深刻反思:任何伟大的工作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单独完成,就像美国约翰逊总统所说的:“的确,我们很难共事;但同样,我们也很难独自处事。”

    一滴水,只有溶入大海,才不会枯竭;一个员工,只有充分地融入到整个团队、整个公司中去,其潜能和才干才能得到最充分的释放,进而才能不断被晋升到更重要的职位上去。

    具备合作精神的员工最吃香

    在当今社会,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强调与重视。在中央电视台咏乐汇节目中,潘石屹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都会冻死、饿死。”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分工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专业,每个员工都只能在一定位置上发挥一定的作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既有激烈的竞争,又不可避免地需要联系与合作。只有充分意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建树。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但事业不能获得发展,也不能在职场竞争中胜出。

    现代企业要想使自身处于最佳发展状态,这种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把团队合作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指标。

    IBM人力资源部经理曾说:“团队精神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团队精神不行,IBM公司也不会要这样的人。”

    SGI公司人力资源部也认为:“SGI公司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但世界上有一种仪器比计算机更精密,也更具有创造力,那就是人的身体。团队精神就好比人身体的每个部位,一起合作去完成一个动作。对公司来讲,团队精神就是每个人各就各位,通力合作。我们公司的每一个奖励活动或者我们的业绩评估,都是把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作为两个最主要的评估标准。如果一个人的能力非常好,而他却不具备团队精神,那么我们宁可选择后者。”

    雅虎更是崇尚“踏足IT业的朋友,除了具有电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团队精神”。

    而且,雅虎公司还将这一用人标准坚决地贯彻在公司的面试之中。他们采用了被称之为“Panel interview”的开放式面试程序,即采用座谈的方式:考官首先在数以千计的简历中初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在面试时,每位应聘者像开座谈会一样和主考官围坐在一起,考官先发给每位应聘者一份考题,题目包含自我介绍、对雅虎公司的了解、如果被选中将如何面对以后的工作等,并给应聘者一定时间做准备,要求应聘者用英文在规定时间内回答考题中所包含的内容,在每位应聘者上台演讲时,其他应聘者将给他进行打分,最后主考官将每位的打分情况进行整理并排出先后次序以决定最后结果。

    微软公司在开发Windows 2000时,曾动用了3000多名工程师及测试人员,代码就写了5000万行。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是一个超级天才也是无法完成的;没有团队精神,没有工程师之间的精诚合作,他们也无法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这也正是很多公司注重考察员工团队合作精神的原因所在。

    在现代企业组织中,“善于与他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已成为衡量员工的一项重要标准。在组织中,优秀员工的能力不一定是最强的,可一定是最具有团队精神、最能够融入整个组织之中的人。这样的员工当然是最爱管理者青睐的。

    有一家著名的公司招聘高层管理人员,有9名优秀应聘者过关斩将,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公司总经理看过这9个人详细的资料和初试成绩后,感觉满意。但此次招聘只能录取3个人,最后由老总拍板定夺。

    为了筛选出最终人才,该公司最后又加了一道测试:把这9个人随机分成A、B、C三组,指定A组的3个人去调查本市婴儿用品市场,B组的3个人去调查女性用品市场,C组的3个人去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总经理解释说:“为避免大家盲目开展调查,我已经叫秘书准备了一份相关行业的资料,走的时候自己到秘书那里去取!”

    到了规定日期,9个人都把自己的市场分析报告送到了总经理那里。总经理看完后,站起身来,起身走向C组的3个人,向他们祝贺道:“恭喜3位,你们已经被本公司录取了!”总经理看着大家疑惑的表情,呵呵一笑,说:“请大家打开我叫秘书给你们的资料,互相看看。”

    原来,他们每个人得到的资料都不一样,A组的3个人得到的分别是本市婴儿用品市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B组的也类似。老总说:“C组的3个人很聪明,互相借用了对方的资料,补全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而A、B两组的六个人却分别行事,抛开队友,自己做自己的。我出这样一个题目,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A、B两组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合作,忽视了队友的存在!要知道,团对合作精神才是现代企业成功的保障!”

    上述故事中,每个应聘者的个人差别是非常小的,他们个人能力也都非常强,但在最后的关键时刻,那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员工笑到了最后,因为公司也需要他们。

    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说:

    “我喜欢用富有团队意识的员工,因为在一个公司或一个办公室中,几乎没有一件工作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大多数人只是在高度分工中担任一部分工作。只有依靠部门中全体职员的互相合作、互补不足,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世界上没有无所不能的全才,在企业组织里是一种彼此需要、相互合作的关系,你需要别人,别人也需要你。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那些具备强烈团队合作意识的员工才是更符合当今职场的用人要求。

    不要成为团队中的“短板”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定律”,其意思是说一个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那一板块。对于一只圆口不齐的木桶来说,其中的某一块木板或者几块木板再高都没有用,突出的木板一样不能盛水,反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制约着木桶的盛水量。这块短板本身是有用的,只是因为它太短了,反而影响了整个木桶的容量。

    “木桶定律”具体在职场上,木桶就好比团队,单块的木板就像个体员工,同样的道理,团队的战斗力也是取决于“团队中的短板”,即团队中能力最差的成员。

    在团队中,为了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并将团队合作精神贯彻到实处,每个团队成员都要尽力去避免成为团队的“短板”,不要因为自己的因素影响团队的业绩。而团队的素质要想得到提高,必须是每个成员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尤其那些“短板”。

    作为团队中的一员,要把自己看做是团队的一分子,并把个人荣誉和团队利益结合起来,产生和整个团队、整个企业荣辱与共的思想,这样才能够克服狭隘的小团队意识,以团队、企业利益为重。

    斯诺因为在程序设计方面非常有天赋,所以他被高薪聘请到一家世界知名的软件公司。进入公司半年多,斯诺在工作中表现非常突出,技术能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每次均能够按计划、保证质量地完成项目任务。在别人手中的难点问题,只要到了斯诺那里,基本上都会迎刃而解。为此,公司对斯诺也感觉非常满意,并有意提升他为项目主管。

    然而,公司在对他的考察中却发现,斯诺除了完成自己的项目任务外,从不关心其他事情;他对自己的技术也很保密,很少为别人答疑,更不会去和别人主动交流;对分配的任务有时也是挑三拣四,若临时额外追加工作,便表露出非常不乐意的态度。另外,他从来都是以各种借口拒不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集体活动。

    显然,像斯诺这样不具备团队精神的员工,自然不能成为合适的主管。公司最后放弃了对斯诺的提拔,而斯诺却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可以说,尽管斯诺的个人能力非常强,但他仍然是团队中的一个“短板”,因为他不懂得团队合作,因而也就无法得到提拔与重用。

    这是一家公司为了锻炼员工的团结合作能力,而进行的一次极限拓展训练。在一个小组中,参加比赛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身强体壮的小伙子,但其中有位同事是柔弱的小姑娘。开始比赛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跟这个小姑娘一组,肯定会拖整个小组的后腿,影响整体的成绩。因为,很显然,她是小组中的“短板”。

    然而,在正式比赛中,尽管各个项目都非常刺激危险,但那个极具团队意识的小姑娘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而等到了最后一关时,需要穿越一条湍急的河流,河流上只有一条摇摇晃晃的木板,很多小伙子都放弃了。大家以为这位小姑娘更是坚持不了了。确实,这时候小姑娘已经脸色发白了。但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小姑娘闭上眼睛吸了口气,踏上了那块木板!大家都为小姑娘的勇气鼓掌。虽然满头大汗,但小姑娘终于完成任务了。她微笑着说:“我只是不想辜负大家的信任,不想拖大家的后腿。”

    那个小姑娘所具备的团队合作意识,是令人佩服的,尽管她体力有限,但仍然尽力配合整个小组,认真进行每一项比赛,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每一个项目,这样,原本是“短板”的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却没有成为团队的“短板”。

    要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首先你要改变自己孤芳自赏、游离群体之外的心态,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别人的长处,并不断向别人学习,敞开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在加强同别人合作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成为团队中的“短板”。只有这种处处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员工,才能赢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让潜能在团队合作中释放

    在现代企业中,团队的命运和利益包含了每一个成员的命运和利益,没有一个人可以使自己的利益完全与团队相脱节,也没有人可以单凭一己之力去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任务。作为个人,只有将自己完全融入团队中去,才能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然而,尽管大多数人都懂得团队协作能带来诸多好处,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远非人们希望的那样简单。因此,我们便常能看到一些业务专精的员工,仗着自己比别人优秀,或者合作时不积极,总倾向于一个人孤军奋战。然后拼死拼活,也未做出多大成就。其实他完全可以借助其他人的力量来使自己更优秀。

    斯蒂夫不仅拥有很高的学历,工作成绩也很突出,堪称公司辛勤工作的典范。

    公司老板对他所做的工作评价很高。而且以他的才能,他早就应该晋升到更高职位了,可他现在依然在原地不动。

    斯蒂夫不明白,为什么那些能力比他差的人都得到了晋升,而他的职位却一直不变,甚至连私人办公室都没有。

    原来,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斯蒂夫不喜欢与人合作。他平时只是埋头自己的工作,不喜欢和大家交流,如果公司其他成员需要他的协助,他不是拒绝就是很不情愿地参与。有时他宁可事事亲历亲为,也不向同事求助。

    斯蒂夫这样的孤军奋战,老板又怎么可能让他去带领一个团队!

    事实上,像斯蒂夫这类员工,如果能够具备一些团结合作精神,无疑是锦上添花,他将会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个人潜能,取得更大成绩与突破。然而,在他眼里却看不到团队合作,而导致自己难以更上一层楼。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因为,工作的路上充满了挑战与不可预知,所以你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但是人与人的合作,又不是人员的简单叠加,关键在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互补与团结,要“力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聪明才干,才能发挥出“1+1>;2”的效果。

    携程和如家这两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如果说这两家上市公司都是由同一个创业团队所打造的,可能就有很多人表示惊讶了,并且不禁去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奇团队?”对于这一团队,在《第一团队:携程和如家》中是这样概括的:

    在美国接受教育并且工作多年的沈南鹏、梁建章,与接触过国外文化的民营企业家季琦、国营企业管理者范敏,构成了中国企业史上的一个奇妙组合。

    在这个组合里,没有“皇帝”,也没有“大哥”;他们虽有同学之谊、朋友之情,但性格、爱好迥然不同,经历各异;他们创立的携程和如家虽然经历了多次高层人事变更,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震荡,都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且一直保持着优异的业绩;他们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高效团队的榜样,最终获得了共赢的结局。

    从1999年携程创立开始,四个创业者如同接力赛一般,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领跑,各自发挥所长,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的过程。这既是一段精彩的创业故事,也是一场绝妙的共赢游戏。

    可以说,携程和如家的成功,正是团队力量的一种完美展示,本来沈南鹏、范敏、梁建章与季琦四人,就个体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而他们经过了强强联合,构成了一个完美搭配的工作团队,因而也就将各自的潜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出来,在团队协作下,他们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对于职场中的普通一员,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让自己彻底融入团队中去,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团队的优势,并去借鉴其他人的优点与长处,进而来改进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自我实现,也能为公司在最大程度上贡献自己的价值,并从公司那里得到自己应得的职位与回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